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沉積巖與沉積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1頁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沉積巖與沉積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2頁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沉積巖與沉積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3頁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沉積巖與沉積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4頁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沉積巖與沉積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校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場____________準考證號學校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場____________準考證號…………密…………封…………線…………內…………不…………要…………答…………題…………第1頁,共3頁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沉積巖與沉積相》

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地球的演化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從最初的星云到現(xiàn)在的地球,以下關于地球演化階段的描述,不準確的是?()A.地球形成初期是一個熾熱的球體B.太古宙時期出現(xiàn)了原始生命C.中生代是恐龍繁盛的時期D.新生代地球的氣候和環(huán)境一直保持穩(wěn)定2、在研究地質歷史中的生物滅絕事件時,二疊紀末期的生物滅絕是地質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以下哪種因素被認為是導致這次滅絕的主要原因之一?()A.小行星撞擊B.大規(guī)模火山噴發(fā)C.海平面下降D.氣候變化3、在研究沉積巖的膠結類型時,基底膠結、孔隙膠結和接觸膠結的強度有所不同。以下哪種膠結類型的巖石強度最高?()A.基底膠結B.孔隙膠結C.接觸膠結D.三種膠結類型強度相同4、在研究地質構造對礦產資源分布的影響時,褶皺和斷層都可能控制著礦床的形成。以下哪種礦產常常在向斜構造中富集?()A.石油B.煤炭C.金礦D.鐵礦5、在研究變質巖的片理構造時,片理的形成與以下哪種變質作用關系密切?()A.接觸變質作用B.區(qū)域變質作用C.動力變質作用D.混合巖化作用6、巖石的變形機制是地質學中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以下關于巖石變形機制的描述,哪一項不正確?()A.巖石的變形包括彈性變形、塑性變形和脆性變形B.巖石的變形機制與巖石的成分、結構和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有關C.巖石在高溫高壓下主要發(fā)生脆性變形D.研究巖石的變形機制有助于理解地質構造的形成過程7、對于海岸地貌,以下關于海蝕地貌和海積地貌的形成過程及特點,哪一項是準確的?()A.海蝕地貌由海浪侵蝕形成,如海蝕崖、海蝕柱等;海積地貌由海浪堆積形成,如沙灘、沙嘴等B.海蝕地貌和海積地貌的形成只與海水深度有關,與海浪作用無關C.海蝕地貌會不斷轉化為海積地貌,海積地貌不會再變回海蝕地貌D.海蝕地貌和海積地貌在所有海岸都均勻分布8、在研究地質過程中的變質作用時,區(qū)域變質和接觸變質是兩種常見的類型。以下關于區(qū)域變質作用的特點,哪一項是正確的?()A.變質范圍小,與巖漿侵入體直接接觸B.變質范圍大,通常與大規(guī)模的構造運動有關C.變質程度淺,巖石的結構和成分變化較小D.只發(fā)生在地表附近,受溫度和壓力影響較小9、在研究地球的演化歷史時,大氣成分的變化對生命的產生和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早期地球的大氣中主要成分不包括以下哪種氣體?()A.氧氣B.二氧化碳C.甲烷D.氨氣10、在研究地球的演化歷史時,太古宙時期的地球環(huán)境與現(xiàn)在有很大的不同。以下關于太古宙地球環(huán)境的描述,哪一項是正確的?()A.大氣中氧氣含量豐富B.地表溫度較低C.生命已經(jīng)廣泛存在D.海洋面積較小11、在研究地質過程中的風化殼與土壤的關系時,以下哪種說法是正確的?()A.風化殼一定能發(fā)育成肥沃的土壤B.土壤是風化殼的一部分C.風化殼和土壤沒有關系D.土壤的形成與風化殼無關12、在研究巖石的分類時,根據(jù)成因可以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以下哪種巖石不屬于變質巖?()A.片麻巖B.片巖C.玄武巖D.石英巖13、地質構造對地下水的賦存和運移有著重要影響。以下關于地質構造與地下水關系的描述,哪一項不正確?()A.向斜構造往往是良好的儲水構造B.斷層帶可能成為地下水的導水通道C.背斜頂部容易形成地下水的排泄區(qū)D.地質構造對地下水的影響是固定不變的,不受其他因素干擾14、關于礦物的物理性質,對于顏色、光澤、硬度、解理等特征的判斷和應用,以下描述不準確的是()A.礦物的顏色可以分為自色、他色和假色B.金屬光澤的礦物通常硬度較大C.硬度可以通過摩氏硬度計來比較D.解理的發(fā)育程度對礦物的開采和加工沒有影響15、在探討巖石的物理性質時,關于巖石的密度、孔隙度和滲透性的測量方法及地質意義,以下哪種描述是準確的?()A.密度可以通過稱重和測量體積計算;孔隙度通過測量孔隙體積與總體積的比例確定;滲透性通過實驗測定流體通過巖石的能力,這些性質對于研究巖石的儲油、儲氣性能等有重要意義B.巖石的物理性質無法測量,也沒有實際的地質意義C.只需要測量巖石的密度,孔隙度和滲透性不重要D.巖石的物理性質只與巖石的外觀有關,與內部結構和成分無關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有多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變質巖的礦物組成和結構構造取決于原巖的性質、()、()和()等因素。變質巖的分類通?;冢ǎ┖停ǎ?。請?zhí)顚懴鄳挠绊懸蛩睾头诸愐罁?jù),并解釋變質巖的形成過程和分類方法。2、地壘和地塹是斷層組合的兩種常見形式,地壘是由兩條或兩組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斷層組合而成,中間巖塊相對(),而地塹則是中間巖塊相對()。3、地質圖上的地質界線通常用()表示,不同類型的地質界線()、()和()等方面存在差異。4、風化殼的分層結構通常包括()、()和()等層次,各層次的特征反映了風化作用的強度和過程。5、海洋地質作用包括()、()、()和()等,這些作用塑造了海洋的地形地貌和沉積環(huán)境。6、地質年代的劃分單位通常包括宙、代、紀、世、期等,其中顯生宙又可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代,而古生代則包含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紀等。7、巖溶地貌的形成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包括()、()和()等,在我國,巖溶地貌在()地區(qū)廣泛分布,形成了眾多獨特的景觀。8、礦物的物理性質包括顏色、光澤、透明度、()、解理和()等,其中顏色可以分為自色、他色和假色,解理是礦物受()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開的性質。9、地球的磁場是由地球內部的電流產生的,它具有()、()、()等特征。地球磁場的變化對地質過程和生物生存環(huán)境產生一定的影響。請詳細描述地球磁場的特點和產生機制,并分析地球磁場變化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10、斷層是巖石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位移的構造,根據(jù)斷層兩盤相對運動的方向,斷層可以分為()、()、()和()四種基本類型。三、論述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共25分)1、(本題5分)探討侵蝕作用的速率與地形地貌的關系,分析侵蝕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影響。2、(本題5分)探討地質學在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科技創(chuàng)新政策支持中的應用,分析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科技創(chuàng)新政策支持的主要內容和作用。3、(本題5分)分析地質學在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風險管理中的應用,討論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風險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步驟。4、(本題5分)論述沉積巖的結構與構造對其成因的指示意義,分析沉積巖的特征與沉積環(huán)境的關系。5、(本題5分)論述地質科學在地質遺跡保護法律法規(guī)制定中的依據(jù)和作用,探討如何通過法律手段加強地質遺跡的保護和管理。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共40分)1、(本題10分)海洋地質對于了解地球的演化和資源分布具有重要意義,請?zhí)接懞Q蟮牡刭|構造、海底地形的類型(大陸架、大陸坡、海溝等)、海洋沉積的特點和分布規(guī)律,以及海洋地質與油氣資源和礦產資源的關系。2、(本題10分)分析地質災害的監(jiān)測技術和方法,如地面監(jiān)測、衛(wèi)星監(jiān)測、傳感器監(jiān)測等,探討如何提高地質災害監(jiān)測的精度和及時性。3、(本題10分)在地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