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大學《區(qū)域地質調查工作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1頁
中國計量大學《區(qū)域地質調查工作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2頁
中國計量大學《區(qū)域地質調查工作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站名:站名:年級專業(yè):姓名:學號:凡年級專業(yè)、姓名、學號錯寫、漏寫或字跡不清者,成績按零分記。…………密………………封………………線…………第1頁,共1頁中國計量大學《區(qū)域地質調查工作方法》

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探討地下水的類型、運動規(guī)律和形成的地質作用時,以下關于潛水和承壓水的特點以及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理解不正確的是()A.潛水有自由水面,埋藏較淺B.承壓水受隔水頂板的限制,水質較好C.過度開采承壓水可能導致地面沉降D.地下水的運動對地表的地質作用沒有貢獻2、在研究礦物的分類時,按照化學成分可以將礦物分為不同的大類。以下哪種礦物屬于硫化物類?()A.磁鐵礦B.黃鐵礦C.方解石D.長石3、地質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對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演化產生了重大影響。以下關于古氣候變化的研究方法和證據,哪一項不準確?()A.可以通過分析地層中的孢粉、化石等推斷古氣候B.冰芯、黃土等地質記錄可以提供古氣候變化的信息C.古氣候變化的研究主要依靠地質歷史時期的溫度和降水數據D.地球軌道參數的變化被認為是驅動長期古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4、在研究地質過程中的巖石變形和應變時,以下關于巖石力學性質和變形機制的描述,不準確的是?()A.巖石的強度和韌性會影響其變形方式B.巖石在受力時可能發(fā)生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C.巖石的變形主要由地殼運動引起,與巖石自身性質無關D.斷層的形成與巖石的破裂和位移有關5、在研究地質歷史中的沉積相時,三角洲相是一種重要的沉積環(huán)境。以下哪種特征是三角洲相常見的?()A.砂質沉積為主,具有交錯層理B.泥質沉積為主,水平層理發(fā)育C.礫石沉積為主,分選差D.碳酸鹽沉積為主,生物化石豐富6、在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的海平面變化時,以下哪種地質現象可以作為海平面上升的證據?()A.海蝕階地B.海積階地C.波切臺D.三角洲7、在研究變質巖的分類時,根據變質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以下哪種變質巖的變質程度最高?()A.板巖B.片麻巖C.千枚巖D.大理巖8、在沉積巖的形成過程中,分選性和磨圓度是判斷沉積環(huán)境的重要依據。以下哪種沉積環(huán)境形成的砂巖分選性和磨圓度較好?()A.河流B.湖泊C.海灘D.沙漠9、火山活動是一種劇烈的地質現象,以下關于火山噴發(fā)類型和產物的描述,哪一項不準確?()A.按噴發(fā)方式,火山噴發(fā)可分為中心式噴發(fā)、裂隙式噴發(fā)和熔透式噴發(fā)B.火山噴發(fā)的產物包括火山灰、熔巖、氣體等C.基性巖漿噴發(fā)通常較為猛烈,形成的火山地貌比較壯觀D.火山活動既可能帶來災害,也可能創(chuàng)造有利的資源和環(huán)境10、風化作用會改變巖石的性質和形態(tài)。以下哪種風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溫度變化引起的?()A.物理風化B.化學風化C.生物風化D.以上都是11、在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的沉積環(huán)境時,通過分析化石和巖石的特征可以推斷當時的環(huán)境條件。以下哪種化石組合指示了淺海環(huán)境?()A.三葉蟲、珊瑚、腕足類B.恐龍、蕨類植物C.菊石、筆石D.猛犸象、披毛犀12、在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演化時,對于河流下切、地殼升降運動與階地發(fā)育的關系,以及階地的類型和研究意義,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A.河流階地是地殼升降運動和河流侵蝕作用的共同產物B.階地分為堆積階地、基座階地和侵蝕階地C.研究河流階地可以了解區(qū)域地殼運動和氣候變化D.河流階地的形成與人類活動沒有關系13、變質巖是在高溫高壓等條件下原有巖石發(fā)生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對于變質巖的特征和形成條件,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A.變質巖的礦物成分和結構構造發(fā)生了改變B.區(qū)域變質作用通常形成大面積的變質巖C.接觸變質作用只發(fā)生在侵入巖與圍巖的接觸帶D.所有巖石都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變質成變質巖14、關于巖石的物理性質在工程地質中的應用,對于巖石的強度、變形特性和滲透性等參數對工程建設的影響,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巖石的強度決定了建筑物基礎的穩(wěn)定性B.巖石的變形特性會影響隧道和邊坡的設計C.巖石的滲透性對水利工程沒有影響D.在工程建設前需要對巖石的物理性質進行詳細勘察15、在分析地質災害的防范措施時,對于泥石流的防治,以下哪種方法是不合理的?()A.在溝谷上游修建水庫B.在溝谷中修建攔擋壩C.在泥石流易發(fā)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工程建設D.種植植被,提高植被覆蓋率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有多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地質圖上的地層符號通常由字母和數字組成,例如寒武系用()表示,奧陶系用()表示,侏羅系用()表示。2、在地質演化過程中,不同的巖石類型可以相互轉化,巖漿巖經過變質作用可以形成()巖,沉積巖經過變質作用可以形成()巖,而巖漿巖和沉積巖經過風化、搬運、沉積等作用又可以形成()巖。3、沉積環(huán)境可以分為()、()、()和()等類型,不同的沉積環(huán)境形成的沉積巖具有不同的特征。4、在地質勘探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有電法勘探、磁法勘探和地震勘探,電法勘探是基于巖石的()差異進行探測,磁法勘探是利用巖石的()差異,地震勘探則是通過()的傳播來獲取地下地質信息。5、風蝕地貌主要有()、()、()和()等。風積地貌主要包括()、()和()等。6、地層接觸關系包括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和假整合接觸,其中不整合接觸又可進一步分為()和(),它們反映了不同的地質演化過程和()。7、變質作用的類型主要有()、()和(),它們在不同的溫度、壓力和化學環(huán)境條件下發(fā)生,導致巖石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發(fā)生顯著變化,形成各種變質巖。8、地球的磁場是由地球內部的()產生的,它對地球的大氣層、生物和地質過程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其磁極位置會隨著時間發(fā)生()。9、地質圖是反映一個地區(qū)地質構造和地層分布等地質特征的圖件,地質圖上通常包括地形線、地層界線、斷層線、褶皺軸跡等內容。通過閱讀地質圖,可以了解該地區(qū)的地質構造、地層時代、巖石類型等信息。在地質圖上,地層界線通常用()表示,斷層線用()表示,褶皺軸跡用()表示。10、沉積巖中的化石不僅可以指示地層的(),還可以幫助推斷當時的()、()和()等環(huán)境條件。11、地球的內部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地殼、地幔和(),其中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稱為莫霍面,而地幔與地核的分界面則稱為()面。12、地球的重力場在不同地區(qū)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與()、()和()等因素有關。通過測量重力異常,可以推斷()和()等地質信息。13、變質巖的常見構造有()、()、()和()等,這些構造特征反映了變質作用的類型和強度,對于研究變質巖的形成過程和地質歷史具有重要意義。14、喀斯特地貌是在()巖石分布地區(qū),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溶蝕作用下形成的,常見的喀斯特地貌有溶溝、石芽、峰林、()、溶洞等。15、礦床是指在地殼中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礦物資源的()和()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能被()利用的地質體,礦床的分類方法有多種,常見的有()、()和()等。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共25分)1、(本題5分)分析地質圖的閱讀和分析方法,包括地層分布、構造特征、地形地貌等信息的解讀,舉例說明如何利用地質圖進行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2、(本題5分)巖石圈的構造演化與板塊運動密切相關,請分析巖石圈板塊運動的驅動力(地幔對流、洋脊推力)、板塊運動的邊界類型(離散型、匯聚型、轉換型),以及板塊運動在巖石圈構造演化中的作用。3、(本題5分)詳細分析地質構造對工程地質的影響,包括褶皺、斷層等構造對建筑物穩(wěn)定性和地基承載力的作用,并提出相應的工程應對措施。4、(本題5分)探討地質歷史時期的古地理重建方法,包括地層對比、古生物分布、沉積相分析等,分析古地理格局對地質演化和礦產分布的影響。5、(本題5分)闡述礦產資源的形成條件和分布規(guī)律,分析不同類型礦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