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高一地理過關提優(yōu)分層練(解析版)_第1頁
植被-高一地理過關提優(yōu)分層練(解析版)_第2頁
植被-高一地理過關提優(yōu)分層練(解析版)_第3頁
植被-高一地理過關提優(yōu)分層練(解析版)_第4頁
植被-高一地理過關提優(yōu)分層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第一部分基礎知識專項練第二部分提優(yōu)綜合練第三部分直面高考真題練第五章植被與土壤第一節(jié)植被第一部分——基礎知識專項練知識點一 植被與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下圖為駱駝刺根系結構示意圖,駱駝刺為亞洲某地的典型植物。據(jù)此,回答下面兩題。1.此圖反映當?shù)氐沫h(huán)境特征是()A.高寒 B.干旱 C.濕潤 D.高溫2.駱駝刺所在地區(qū)的植被特征是()A.植物種類多樣 B.葉片革質寬大 C.植株矮小,根系發(fā)達 D.垂直結構復雜【答案】1.B 2.C【解析】1.,根據(jù)駱駝刺的根系發(fā)達向下延伸、地表的部分遠遠小于地下的部分,是為了更好的吸收地下水,反映了干旱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特征,B正確。A、C、D不符題意。故選B。2.植被特征一般從空間分布、植物種類、垂直結構、生態(tài)特征(典型植物的高度、根、莖、花、果、葉等特征)等方面進行描述。而且觀察植被特征時,應從宏觀到微觀,由整體到局部。從熱帶至溫帶,氣候干旱地區(qū)的植被統(tǒng)稱為荒漠植被,駱駝刺是一種典型的荒漠植物。一般來說,荒漠植被具有長期耐旱的形態(tài)和結構,地面上植株矮小,葉片退化成刺狀以減少水分蒸發(fā),植物種類相對較少、垂直結構簡單,C正確。A、B、D不符題意。故選C?!军c睛】植物耐旱特征:根系發(fā)達、葉片短小甚至退化為刺、有蠟質層、植物種類相對較少、垂直結構簡單。下圖為11月初我國某區(qū)域森林雪景圖。據(jù)此完成以下小題。3.圖中森林景觀中的植被屬于()A.熱帶雨林 B.常綠闊葉林 C.落葉闊葉林 D.針葉林4.圖示景觀可能位于我國()A.東南丘陵區(qū) B.東北森林區(qū) C.黃土高原區(qū) D.青藏高寒區(qū)【答案】3.D 4.B【解析】3.根據(jù)圖中的森林景觀可以直接得出該植被類型屬于針葉林,D正確,ABC錯誤。故選D。4.東南丘陵區(qū)的典型植被是常綠闊葉林,A錯誤;東北森林區(qū)的典型植被是針葉林,B正確;黃土高原區(qū)的典型植被是落葉闊葉林,C錯誤;青藏高寒區(qū)的典型植被是草原、草甸,D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一個地區(qū)的植被類型與該區(qū)域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相適應,可以反應出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特征。下圖陰影部分示意亞寒帶針葉林的分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據(jù)圖推測亞寒帶針葉林的生長習性為()A.耐旱,根系較深 B.耐旱,根系較淺C.耐寒,根系發(fā)達 D.耐寒,根系較淺6.影響亞寒帶針葉林在亞歐大陸東西兩岸分布的緯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 B.水分 C.地形 D.熱量【答案】5.D 6.A【解析】5.亞寒帶針葉林分布在高緯度地區(qū),那里氣溫低,所以耐寒。亞寒帶針葉林分布區(qū)受副極地低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相對較多。加上當?shù)鼐暥雀摺⒄舭l(fā)弱,因此地表土壤較濕潤,植物根系較淺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D正確。故本題選D。6.據(jù)圖可知,大陸東岸的針葉林分布較寬,大陸西岸的分布較窄,原因是大陸東西岸的洋流性質不同,在大陸東岸的是寒流,起降溫減濕的作用,使得亞寒帶針葉林的跨度加大;亞歐大陸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經(jīng),起增溫增濕作用,使溫帶落葉闊葉林的面積增加,從而使亞寒帶針葉林的寬度減小。故影響亞寒帶針葉林在亞歐大陸東西兩岸分布的緯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洋流,A正確。故本題選A?!军c睛】本題考察陸地自然帶的分布規(guī)律以及植被的特點。知識點二 森林植被的分布特點7.下圖為不同類型森林植被具有的典型特點,所代表的森林類型排列正確的是()A.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硬葉林、亞寒帶針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常綠硬葉林、亞寒帶針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D.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答案】A【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第一幅圖地上生物量大,植被高大,多板狀根,為熱帶雨林;第二幅圖多革質葉,可以減少夏季過多的蒸騰,適應地中海氣候區(qū)夏季炎熱干燥的氣候特征,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第三幅圖多針葉狀,為亞寒帶針葉林;第四幅圖中植被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故選A。讀“六種主要植被類型與溫度、濕度的關系圖”,回答下面三題。8.序號①一④所代表的植被類型依次是()A.草原雨林闊葉林針葉林B.雨林闊葉林草原針葉林C.針葉林闊葉林雨林草原D.雨林針葉林草原闊葉林9.對年均溫適應范圍最廣的植被類型是()A.雨林 B.針葉林 C.草原 D.荒漠10.影響植被類型由苔原一④—②—①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熱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答案】8.B 9.C 10.A【解析】本組試題通過坐標統(tǒng)計圖考查學生讀圖綜合分析能力,判斷植被類型以及分析影響植被景觀差異的主要因素。8.①年均溫最高,年降水量最大,應為雨林。由②—③—荒漠,年均溫相差不大,③的年降水量比荒漠稍多一點,因此可判斷③為草原。由圖可知,②④年降水量相似且比③要大,所以②④均為森林。④的年均溫比②低,且④年均溫最低接近0℃,因此可以判斷出④為針葉林,②為常綠闊葉林或落葉闊葉林。故選B。9.縱坐標為年均溫,通過觀察各植被的縱坐標跨度,對年均溫適應范圍最廣的植被類型是草原,C正確。A、B、D與題不符。故選C。10.植被從苔原一針葉林一闊葉林一雨林變化表現(xiàn)為從高緯到低緯的變化,最主要因素是氣溫的變化,因此熱量是主要影響因素,A正確。水分影響森林、草原、荒漠的變化,排除B。光照和土壤對于植被變化影響較小,排除C、D。故選A。【點睛】水平地域分異規(guī)律包括:從沿海向內陸(水分影響森林、草原、荒漠的變化);從赤道向兩極(熱量影響溫度帶變化)下圖示意在-200~3800m的海拔范圍內,高山、森林、海洋三個不同自然區(qū)域植物的分布狀況。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1.高山植被帶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著不同的植被,可以推測該地可能位于()A.熱帶 B.亞熱帶 C.溫帶 D.寒帶12.森林植被帶中的喬木有可能是()A.雨林 B.常綠闊葉林 C.落葉闊葉林 D.針葉林13.海洋中藻類出現(xiàn)明顯分層現(xiàn)象,主要影響因素是()A.氣溫 B.降水 C.光照 D.土壤【答案】11.C 12.C 13.C【解析】11.該地高山植被帶的基帶是落葉林帶,對應的溫度帶是溫帶,C正確。熱帶森林植被是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亞熱帶森林是常綠林,寒帶森林是針葉林,ABD錯誤,故選C。12.由上題可知,該地地處溫帶,地帶性喬木為落葉闊葉林,C正確。雨林在熱帶,常綠林在亞熱帶,針葉林在亞寒帶,ABD錯誤。故選C。13.海洋中藻類出現(xiàn)明顯分層現(xiàn)象,主要是光照引起的,從洋面到水底光照減少,出現(xiàn)不同顏色的藻類,這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C正確。氣溫、降水并不是影響藻類顏色的主要因素,排除A、B,土壤不影響海洋中生物的分布,排除D。故選C。知識點三 草原與荒漠讀世界植被類型分布圖,回答下面四題。14.圖中圖例a和圖例b所示的植被類型都是()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苔原15.b所代表的植被類型分布面積最大的地區(qū)是()A.亞歐大陸 B.非洲大陸 C.南極洲大陸 D.美洲大陸16.a(chǎn)所代表的植被類型,對應的氣候類型主要是()A.熱帶雨林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熱帶草原氣候17.關于a植被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A.植被高度低,有一些矮小的灌木 B.夏季溫暖冬季寒冷,導致夏綠冬枯C.濕季時一片蔥綠,干季時一片枯黃 D.降水少,樹葉縮小成針狀【答案】14.B 15.A 16.D 17.C【解析】14.根據(jù)世界植被類型分布圖和圖例a、b對應的自然景觀圖,可識別出所示植被類型a為熱帶稀樹草原、b為溫帶草原,B正確。A、C、D與題不符。故選B。15.意獲取圖例信息,讀圖可知b所代表的植被類型分布面積最大的地區(qū)是在亞歐大陸的歐洲部分、中亞部分、東亞部分,A正確。B、C、D與題不符。故選A。16.通過前面對比兩個植被景觀圖的特點,判斷出a為熱帶草原,b為溫帶草原,因此a植被對應的氣候為熱帶草原氣候,D正確。熱帶雨林氣候植被是熱帶雨林,排除A。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排除B。溫帶大陸性氣候植被是溫帶草原或者溫帶荒漠,排除C。故選D。17.讀圖說明熱帶草原景觀的特點,通過對比熱帶草原和溫帶草原景觀圖可知,熱帶草原植被高度相對較高,并散生著喬木或灌木。A錯。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因此濕季降水豐沛,草原蔥綠,干季降水稀少,草類枯黃,C正確。夏暖冬冷、夏綠冬枯是溫帶草原的特征,B錯。降水少,樹葉縮小成針狀是亞寒帶針葉林景觀的特點,D錯。故選C?!军c睛】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植被濕季降水豐沛,草原蔥綠,干季降水稀少,草類枯黃,并且非洲熱帶草原氣候的動物具有在南北半球定期遷徙的習慣。讀我國局部地區(qū)年降水量分布(圖甲)和植被分布圖(圖乙),回答下面兩題。18.圖中從A—B—C沿途依次看到的植被是()A.草原、森林、荒漠 B.森林、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森林 D.荒漠、草原、森林19.引起這種植被景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從東向西逐漸減少 B.降水量從東向西逐漸增多C.氣溫從東向西逐漸升高 D.海拔從東向西逐漸升高【答案】18.B 19.A【解析】18.圖中A位于我國東北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降水較多,植被類型為溫帶落葉闊葉林;B和C深居內陸,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較少,其中B年降水量在50mm到400mm之間,C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因此B、C對應的植被分別為溫帶草原和溫帶荒漠,B正確。A、C、D與題不符。故選B。19.A、B、C從我國東部向西部內陸地區(qū),距海越來越遠,降水逐漸減少,因此降水量的減少導致植被類型從森林到草原、荒漠的變化,A正確,排除B。我國氣溫是自南向北降低,排除C。我國海拔是西高東低,但與由沿海向內陸的植被變化無關,排除D。故選A?!军c睛】由沿海向內陸降水減少,植被由森林依次變?yōu)椴菰?、荒漠。這種水平地域分異規(guī)律在北半球溫帶大陸最明顯。20.讀“內蒙古自治區(qū)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圖”,回答問題。(1)描述內蒙古自治區(qū)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2)內蒙古自治區(qū)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的地區(qū),植被的主要類型為____,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以西地區(qū)植被的主要類型為____,200~400毫米之間植被的主要類型為____。(3)下圖的植被類型中,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有分布的是____(選擇填空)?!敬鸢浮浚?)自西向東年降水量遞增;大部分地區(qū)年降水量在50~400毫米之間,最小值位于西部,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2)落葉闊葉林(針葉林)溫帶荒漠溫帶草原(3)甲丙【解析】本題以內蒙古自治區(qū)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圖(等值線圖)為情境,在讀圖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突出考查綜合思維和區(qū)域認知素養(yǎng)。(1)直接設問內蒙古自治區(qū)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本質是考查等值線圖的判讀方法和描述區(qū)域年降水量分布特點的方法。從圖中等值線可以看出,內蒙古自治區(qū)的年降水量具有明顯的遞變趨勢,即自西向東,年降水量遞增(定性的描述),定量的描述是大致從50毫米遞增到400毫米左右;圖中最小值出現(xiàn)在西部地區(qū),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2)在第(1)題設問的基礎上,進一步設問內蒙古自治區(qū)典型的植被類型,建立降水量與植被類型之間的關系,突出考查綜合思維和區(qū)域認知素養(yǎng)。內蒙古自治區(qū)位于溫帶地區(qū),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有森林植被(落葉闊葉林、針葉林),200~400毫米之間的地區(qū)主要為溫帶草原,200毫米以下的地區(qū)為溫帶荒漠。(3)基于圖片判斷植被類型并與內蒙古自治區(qū)建立聯(lián)系,突出考查區(qū)域認知素養(yǎng)。從圖片可知,甲圖為胡楊林,有“沙漠英雄樹”之稱,乙圖為熱帶草原,丙圖為白樺樹(落葉闊葉林),正確答案為甲丙。第二部分——提優(yōu)綜合練“我不經(jīng)意的闖入了這個世界,一片片雨霧彌漫,一顆顆參天大樹高聳不見其端……到處是從未見過的長著奇異板狀根的巨樹、不可思議的老莖稈上的花果、巨葉植物、自然奇觀,應有盡有?!睋?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符合上文描述的地點是()A.撒哈拉沙漠 B.馬來群島 C.南極地區(qū) D.西歐地區(qū)2.當?shù)氐奶烊恢脖活愋褪牵ǎ〢.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B.熱帶雨林 C.溫帶落葉闊葉林 D.亞寒帶針葉林3.有關該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分布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該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垂直分層結構簡單B.生物循環(huán)旺盛C.該地河流水量豐富,夏季為汛期,冬季為枯水期D.濕季時草木茂盛,百花盛開,干季草木凋零,一片荒蕪【答案】1.B 2.B 3.B【解析】1.據(jù)材料中雨霧彌漫、參天大樹、莖花、板根等信息,可推測出植被類型為為熱帶雨林,馬來群島有熱帶雨林分布,B正確;撒哈拉沙漠為荒漠帶,A錯;南極地區(qū)為冰原帶,C錯;西歐地區(q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D錯。故選B。2.據(jù)材料中雨霧彌漫、參天大樹、莖花、板根等信息,可推測出植被類型為為熱帶雨林,B正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中不會有雨霧彌漫、莖花、板根,A、C、D錯。故選B。3.據(jù)材料中雨霧彌漫、參天大樹、莖花、板根等信息,可推測出植被類型為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全年高溫多雨,生物循環(huán)旺盛,生物量大,為爭奪光照和生存空間垂直結構復雜,A錯,B正確;熱帶雨林分布的地區(qū),全年高溫多雨,雨量分配較均勻,C、D錯。故選B?!军c睛】熱帶雨林主要分布于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中美洲和眾多太平洋島嶼。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穩(wěn)定性最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常年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季節(jié)差異極不明顯,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極快,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動植物物種的棲息地。某地動物多具有夏眠、夜行、耐旱的特征。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4.該地植被最可能為()A.熱帶雨林 B.熱帶荒漠 C.溫帶草原 D.落葉闊葉林5.關于該地區(qū)植被特點的推測,正確的是()A.植被種群豐富 B.植物根部短小C.葉片退化為刺 D.莖葉碩大肥厚【答案】4.B 5.C【解析】4.據(jù)材料信息,某地動物多具有夏眠、夜行、耐旱的特征。“夜行”可知,該地白天的氣溫高,不適宜活動,所以夜晚活動,據(jù)材料信息“耐旱”可知,該地氣候干旱,再據(jù)材料信息“夏眠”可知,該地夏季炎熱,故該地植被最可能為熱帶荒漠,B正確;熱帶雨林、落葉闊葉林所在地區(qū)降水多,不滿足氣候干旱的特征,AD不符合題意;溫帶草原地區(qū)溫差大,很多時候夜晚氣溫低,不利于動物夜行,C不符合題意。故選B。5.結合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區(qū)的植被為熱帶荒漠,植被種群簡單,A錯誤;為了滿足自身生長所需的水分,根部發(fā)達,利于吸取地下水,B錯誤;為了保持植物體內的水分,葉片退化為刺,C正確;莖葉碩大肥厚的植被主要分布在降水豐富的地區(qū),D錯誤。故選C?!军c睛】某地區(qū)的地帶性植被主要由當?shù)厮幍臍夂驔Q定:熱帶雨林氣候對應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對應熱帶草原;熱帶季風氣候對應熱帶季雨林,熱帶沙漠氣候對應熱帶荒漠;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中海氣候對應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對應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溫帶草原和溫帶荒漠。讀50°N附近溫哥華—溫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6.溫哥華的植被類型最可能是()A.落葉闊葉林 B.溫帶荒漠C.常綠闊葉林 D.溫帶草原7.加拿大分布最廣的植被類型為()A.落葉闊葉林 B.溫帶荒漠C.亞寒帶針葉林 D.溫帶草原8.溫哥華與萊斯布里奇植被類型不同,主要影響因素是()A.土壤 B.光照 C.降水 D.熱量【答案】6.A 7.C 8.C【解析】6.根據(jù)材料信息,讀50°N附近溫哥華—溫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圖,根據(jù)緯度可知,溫哥華位于溫帶地區(qū),地處沿海,位于大陸西岸,降水較多,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植被類型最可能為溫帶落葉闊葉林,A正確;溫帶荒漠和溫帶草原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BD錯誤;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季風氣候或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C錯誤。故選A。7.加拿大緯度較高,大部分地區(qū)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暫,植被類型主要是亞寒帶針葉林,C正確;加拿大大部分地區(qū)緯度高于50°,溫帶植被分布少,ABD錯誤。故選C。8.溫哥華位于沿海地區(qū),受西風帶影響,降水多,植被主要是森林;萊斯布里奇位于內陸地區(qū),且位于西風帶的背風坡,降水少,植被主要是荒漠和草原,所以影響溫哥華與萊斯布里奇植被類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降水,C正確;植被類型的分布主要受氣候條件中的氣溫和降水影響,土壤和光照對植被分布影響小,AB錯誤;溫哥華與萊斯布里奇緯度相差不大,海拔也相差較小,熱量差異不大,D錯誤。故選C?!军c睛】某地區(qū)的地帶性植被主要由當?shù)厮幍臍夂驔Q定:熱帶雨林氣候對應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對應熱帶草原;熱帶季風氣候對應熱帶季雨林,熱帶沙漠氣候對應熱帶荒漠;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中海氣候對應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對應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溫帶草原和溫帶荒漠。植被的生長受地形、氣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其中,對植被生長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為氣候。植被對自然環(huán)境還具有指示作用,可反映自然環(huán)境的某些特征。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9.造成東北地區(qū)和西北地區(qū)植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熱量 C.光照 D.降水10.下列植被中,能指示干旱環(huán)境的是()A. B.C. D.【答案】9.D 10.A【解析】9.根據(jù)材料信息,植被的生長受地形、氣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其中,對植被生長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為氣候。我國東北地區(qū)主要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較多,植被以森林為主;西北地區(qū)地處內陸,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降水少,植被以荒漠和草原為主,D項正確。對植被生長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為氣候中的降水和熱量,地形和光照對植被分布影響小,AC錯誤;我國東北地區(qū)和西北地區(qū)都屬于溫帶,熱量差異小,B錯誤。故選D。10.讀圖可知,甲為胡楊林,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qū),可指示干旱環(huán)境,A正確;乙為蘋果樹,蘋果屬于溫帶水果,可指示晴暖環(huán)境,B錯誤;丙為苔蘚,可指示陰冷環(huán)境,C錯誤;丁為甘蔗,可指示濕熱環(huán)境,D錯誤。故選A?!军c睛】某地區(qū)的地帶性植被主要由當?shù)厮幍臍夂驔Q定:熱帶雨林氣候對應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對應熱帶草原;熱帶季風氣候對應熱帶季雨林,熱帶沙漠氣候對應熱帶荒漠;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中海氣候對應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對應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溫帶草原和溫帶荒漠?,F(xiàn)在有很多手機軟件,對著植物拍攝,軟件就能立即對比辯認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學周末在野外使用某軟件時顯示出的三幅圖片。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根據(jù)圖片中的信息判斷,該同學拍攝地最可能位于()A.太行山區(qū) B.長白山區(qū)C.昆侖山區(qū) D.武夷山區(qū)12.一個植物群落往往由喬木、灌木和草本等組成,它們高矮不一,錯落有致,分享著陽光雨露,三幅圖片顯示的植物從上層到下層排序正確的是()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答案】11.D 12.A【解析】11.看圖可知,茶花為革質葉片,屬于常綠闊葉林,該同學拍攝地應在亞熱帶地區(qū),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區(qū),故選項D對。太行山區(qū)、長白山區(qū)、昆侖山區(qū)均位于溫帶,故選項A、B、C錯,本題選D。12.一個植物群落往往由喬木、灌木和草本等組成,它們高矮不一,錯落有致,分享著陽光雨露,三幅圖片顯示的植物中,①是蕨類植物,喜潮濕環(huán)境,分布在最下層,B、C錯誤。②茶樹適宜在中層,便于采茶;③樟樹是高大喬木,位于上層;從上層到下層排序正確的是③②①,A正確,D錯誤。故選A。【點睛】在穩(wěn)定的植被中,不同種類的植物群體,通過爭奪陽光的生存競爭,占據(jù)一定的垂直空間,從而形成分層明顯的垂直結構。一般而言,氣溫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種的數(shù)量越多,垂直結構越豐富。氣候干濕變化對植被生長狀況的影響,日益被地理學研究重視。NDVI指數(shù)能夠較好的反映植被覆情況和生長狀況,SPEI指數(shù)能夠較為準確的評估區(qū)域干濕變化特征。下圖示意秦嶺垂直自然帶和2000~2018年秦嶺南北坡NDVI與SPEI相關系數(shù)隨海拔變化情況(系數(shù)越大,相關性越強。人類活動對植被的干擾影響系數(shù)的變化)。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13.秦嶺地區(qū)對干濕變化最敏感的植被類型是()A.闊葉林 B.針闊混交林 C.針葉林 D.灌叢、草甸14.秦嶺地區(qū)未受人類活動干擾時,植被對干濕變化的敏感程度()A.南坡山麓大于北坡 B.北坡山麓大于南坡 C.南坡山頂大于北坡 D.北坡山頂大于南坡15.海拔2500米以上,秦嶺地區(qū)影響植被生長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熱量 C.水分 D.土壤【答案】13.A 14.B 15.B【解析】13.從圖中可看出,海拔700-2000米左右南北坡的相關系數(shù)都比較大,根據(jù)材料中描述“系數(shù)越大,相關性越強?!闭f明該處植被對干濕變化最敏感,結合植被分布圖可知,該處的植被主要是以闊葉林為主,A正確。14.山頂位置沒有南北坡之分,無法描述差異,C、D錯誤。山麓地帶,南坡水熱條件好,植被對干濕變化的敏感度較小,北坡山麓水熱條件較差,植被對干濕變化的敏感度較高,A錯誤,B正確。故選B。15.海拔2500米以上,降水對秦嶺植被的影響減弱,熱量的影響較強,因此,熱量是影響植被生長的主要原因,B正確?!军c睛】本題主要結合秦嶺植被垂直分布和變化,考查自然地理環(huán)境差異中的山地垂直自然帶變化及影響因素,難度較大,需結合圖文材料及所學相關知識進行分析作答。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公路、鐵路等建成后,要對施工后的道路兩側坡面進行工程加固,再通過恢復地表植被來減少水土流失的影響。某研究小組于2009年4月構建了G85成渝高速永川段試驗區(qū),在試驗區(qū)內分別構建了草本、灌木,喬木、草-灌一喬混合四種初始鄉(xiāng)土植被類型,并進行了為期5年的觀察,圖a為試驗期間不同初始植被配置所在邊坡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的變化差異,指數(shù)越大,物種越豐富;圖b為試驗期間不同初始植被配置所在邊坡的產(chǎn)沙模數(shù)的變化差異,模數(shù)越大,產(chǎn)沙量越大。(1)概括試驗期間四類型植被物種多樣性的變化特征。(2)實驗顯示草-灌-喬混合型邊坡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強,試分析原因。(3)道路兩側的邊坡治理早期應以種植草本植物為主,試說明理由?!敬鸢浮浚?)各類型植被物種多樣性均增大;早期(第1~2年),草本型植被多樣性占優(yōu)勢(種群數(shù)最豐富);后期(第3~5年)混合型植被多樣性占優(yōu)勢(種群數(shù)最豐富);喬木型植被多樣性(種群數(shù))一直最少。(2)混合型植被生長過程中物種多樣性極為突出;地上莖、葉具有垂直分層結構,對雨水攔截、緩沖作用顯著;枯枝落葉對土壤的發(fā)育和保護作用強;喬木、草、灌的根系立體縱橫交錯,固土作用強。(3)草本植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強,生長快;早期種植草本,其物種多樣性顯著;能快速板結(固定)表土,雨日產(chǎn)沙量少(利于水土保持)【解析】(1)試驗期間四類型植被物種多樣性的變化特征可以從總體上描述再分階段描述。從總體上看,試驗期間各類型植被物種多樣性均增大。分階段來看,在第1~2年,草本型植被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最大,物種最豐富,所以,草本型植被多樣性占優(yōu)勢。在第3~5年,混合型植被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最大,物種最豐富,所以,混合型植被多樣性占優(yōu)勢。而喬木型植被多樣性一直最少。(2)草-灌-喬混合型邊坡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強,其原因可以從物種的多樣性,莖、葉的垂直分層結構,枯枝落葉、根系特點等方面分析。從物種的多樣性來看,混合型植被生長過程中物種多樣性極為突出。從莖、葉的垂直分層結構來看,混合型植被地上莖、葉具有垂直分層結構,對雨水攔截、緩沖作用最顯著,可以減輕雨水對土壤的直接沖刷。從枯枝落葉來看,混合型植被枯枝落葉多,枯枝落葉對土壤的發(fā)育和保護作用強。從根系特點來看,喬木、草、灌的根系立體縱橫交錯,固土作用更強。所以,草-灌-喬混合型邊坡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強。(3)道路兩側的邊坡治理,早期應以種植草本植物為主,其原因可以從適應性、物種多樣性和產(chǎn)沙量方面分析。從適應性來看,草本植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更強,生長更快。從物種多樣性來看,據(jù)材料可知,在早期種植草本植物,其物種多樣性最豐富。從產(chǎn)沙量來看,在早期種植草本植物,能快速板結(固定)表土,使雨日產(chǎn)沙量最少,更有利于水土保持。所以,道路兩側的邊坡治理早期應以種植草本植物為主。17.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各題。材料一:華北地區(qū)傳統(tǒng)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葉闊葉樹,而不植四季常綠的松柏等針葉樹。下圖為華北傳統(tǒng)民居示意圖。(1)讀圖和材料,解釋華北地區(qū)傳統(tǒng)民居的房前多植落葉闊葉樹,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材料二:下圖所示區(qū)域,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對當?shù)氐乃亮魇нM行了大規(guī)模治理,重點實施了退耕還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區(qū),林草植被得到較好恢復。在年降水量小于400亳米的地區(qū)(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極低的干土層),人工連片種植的樹木普遍生長不良,樹干彎曲,根基不穩(wěn),枝葉稀疏,總也長不大,被當?shù)厝朔Q為“小老頭樹”。(2)簡單說明當?shù)爻霈F(xiàn)“小老頭樹”的環(huán)境條件。(3)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區(qū)域植樹造林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不良結果。(4)說明“小老頭“”現(xiàn)象對于人們在生態(tài)建設過程中的啟示?!敬鸢浮浚?)華北地區(qū)夏季炎熱,與松柏(常綠針葉樹)相比,落葉闊葉樹夏季冠廣葉密,遮陰取涼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陽高度較低,落葉闊葉樹落葉后,可讓陽光充分射入室內,提高室內溫度(松柏等常綠針葉樹會遮擋陽光)。(2)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樹木生長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層,影響樹木根系發(fā)育和下扎;風大,易動搖樹木根系。(3)樹木生長不良(形成“小老頭樹”)。樹木(“小老頭樹”)影響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長,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減弱(不利于當?shù)刈匀恢脖坏幕謴停?。樹木(“小老頭樹”)會蒸騰更多水分,樹木根系吸水會使地下土層更干,導致區(qū)域環(huán)境更干燥。(4)在生態(tài)建設過程中,應尊重自然規(guī)律,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在生態(tài)脆弱地區(qū),應減少人工干預?!窘馕觥勘绢}以我國華北地區(qū)和黃土高原為情境,考查植被分布、植被生長條件、人類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及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知識點,重點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以及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等學科素養(yǎng)。(1)本題要結合華北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和落葉樹、常綠樹的特點進行分析。華北地區(qū)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與常綠針葉的松柏相比,落葉闊葉樹夏季樹冠大、枝葉茂密,遮陰取涼效果更好;冬季寒冷,正午太陽高度較低,落葉闊葉樹秋季落葉,比常綠針葉的松柏透光性好,增加室內受光面積,以提高室內的溫度。(2)將“小老頭樹”的形態(tài)特征與當?shù)氐淖匀粭l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極低的干土層、冬春季節(jié)多大風相結合??芍虍?shù)亟邓可儆?00毫米,地下水補給少,地下水位低,樹木生長的水分條件差。由材料可知,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層,會影響樹木根系發(fā)育和下扎,根系不發(fā)達,固土作用弱。當?shù)仫L大,樹木根系易動搖,因而出現(xiàn)“小老頭樹”。(3)該區(qū)域為我國黃土高原地區(qū),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頭樹”的存在說明在降水量400亳米以下區(qū)域不利于樹木的存活和生長,樹木生長不良。樹木的存在還會影響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長,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減弱。相對于草本植物,樹木會吸收和蒸騰更多水分,導致區(qū)域環(huán)境更干燥。(4)根據(jù)前面兩題的提示,本題主要從因地制宜、人地協(xié)調發(fā)展的角度作答。在生態(tài)建設過程中,應尊重自然規(guī)律,因地制宜布局農(nóng)業(yè),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在生態(tài)脆弱地區(qū),應減少人工干預,讓生態(tài)環(huán)境自然恢復,保護自然植被。第三部分——直面高考真題練(2021·湖南高考真題)野火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火。近年來,世界各地野火頻發(fā),給人類生命財產(chǎn)安全和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嚴重影響。蒙古東部地區(qū)(見下圖)野火發(fā)生頻率高且區(qū)域差異大。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該地區(qū)主要野火類型是()A.落葉林火 B.針葉林火 C.草原火 D.荒漠草原火2.從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測下列區(qū)域野火發(fā)生須率最高的是()A.東方省 B.中央省 C.南戈壁省 D.色楞格省3.該地區(qū)野火發(fā)生最活躍的年份以3~4年為周期。其最為可能的影響因素是()A.氣溫變化 B.降水變化 C.植被生物量 D.游牧活動【答案】1.C 2.A 3.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區(qū)域內植被特點以及學生的區(qū)域認知能力。1.根據(jù)題意,蒙古國主要的植被類型為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的可燃物較多,容易發(fā)生野火,因此該地區(qū)主要的野火類型為草原火,C正確,A、B、D錯誤。故選C。2.根據(jù)題意,從可燃物及管理角度來看,東方省河流較多,緯度較高,蒸發(fā)較弱,表明當?shù)厮謼l件較好,植物量更豐富,可燃物多,并且遠離首都烏蘭巴托,管理能力相對較弱,因此野火發(fā)生頻率最高,A正確。中央省和色楞格地區(qū)靠近首都烏蘭巴托,管理能力相對較強,野火發(fā)生頻率相對較低,B、D錯誤。而南戈壁省深居內陸,河流少,表明氣候干旱,植被量較少,可燃物少,野火發(fā)生頻率較低,C錯誤。故選A。3.從前面分析可知,該地區(qū)發(fā)生野火頻率與植被生物量有密切關系,該地區(qū)整體上水分條件較差,植被生物量不大,經(jīng)過一次野火后,往往需要3~4年積累植被生物量,即可燃物,因此該地區(qū)野火發(fā)生最活躍的年份以3~4年為周期,最可能的影響因素是植被生物量,C符合題意;氣溫變化、降水變化沒有明顯的3~4年的周期,游牧活動也沒有明顯年際周期,因此這些因素不可能導致該地區(qū)野火發(fā)生最活躍的年份以3~4年為周期,A、B、D項錯誤。故選C?!军c睛】本題的解題關鍵在于對蒙古地區(qū)的區(qū)域認知能力,能夠較為清晰的知道蒙古地區(qū)主要的植被類型。(2021·全國高考真題)苔原帶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蘚地衣組成,大多數(shù)灌木為極地特有種。苔原帶橫跨亞歐大陸與北美大陸,呈東西向延伸,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陸地及島嶼,寬度較小,第四紀冰期,苔原帶一度擴展至我國阿爾泰山一陰山一線。其后,隨著氣溫升高,苔原不斷向北及高海拔退卻.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4.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亞歐大陸苔原帶將()A.整體向北移動 B.整體向南移動 C.面積擴大 D.面積縮小5.苔原帶橫跨亞歐大陸,表明()A.苔原植被對溫度差異不敏感 B.亞歐大陸北部濕度東西向差異小C.苔原植被對濕度差異不敏感 D.亞歐大陸降水北部最多6.祁連山地針葉林帶以上未發(fā)現(xiàn)極地特有種灌木,可能是因為祁連山地()A.目前針葉林帶以上氣溫高 B.目前基帶氣溫高C.冰期針葉林帶以上氣溫高 D.冰期基帶氣溫高【答案】4.D 5.B 6.D【解析】本題考查影響自然帶分布的因素4.全球氣溫升高,苔原帶南部植被會出現(xiàn)變化,亞歐大陸北部為海洋,苔原帶無法向北延伸,苔原帶面積縮小,D正確。5.亞歐大陸北部,受海洋的影響大,且氣溫低,濕度東西向差異小,植被差異小,B正確。東西向所處緯度基本相同,西岸受暖流影響氣溫高,東岸受寒流影響氣溫高,A錯誤。水分對植被生長影響大,C錯誤。亞歐大陸北部受高壓控制,降水少,D錯誤。6.第四紀冰期,苔原帶一度擴展至我國阿爾泰山一陰山一線。隨著氣溫升高,苔原不斷向北及高海拔退卻。祁連山地針葉林帶以上未發(fā)現(xiàn)極地特有種灌木,可能是因為冰期基帶溫度高,針葉林帶以上溫度高,不滿足基地特有物種的生長條件,D正確。祁連山地針葉林帶以上有冰雪存在,溫度低,AB錯誤。針葉林所處海拔高,冰期氣溫低,C錯誤。(2012·浙江高考真題)讀我國某區(qū)域示意圖,完成問題。7.成都某校學生沿鐵路經(jīng)寶雞,蘭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現(xiàn)的地帶性植被類型是A.落葉闊葉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綠闊葉林、針葉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草甸、荒漠D.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草原、荒漠8.2011年11月4日,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酒泉啟動建設,該地建風電基地的有利條件有①可利用周圍未利用的土地②距冬季風源地近,風力強勁③人口眾多,經(jīng)濟發(fā)達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7.D 8.A【解析】7.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至寶雞位于秦嶺以北,受溫帶季風氣候,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經(jīng)過蘭州到酒泉,逐漸向西北地區(qū),植被由森林過度為草原、荒漠,D正確,ABC錯誤。故選D。8.酒泉風電基地可利用周圍未利用的土地,距冬季風源地近,風力強勁,①②正確;酒泉位于我國西北地區(qū),人口分布較稀疏,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低,能源的需求量小,故③④錯誤。故選A。(2016·江蘇高考真題)某教授參加了新疆阿爾泰山科學考察,他在日記中寫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開始變得星星點點,路旁出現(xiàn)了積雪,遠處已經(jīng)能夠看到冰川的邊緣,此時飄起了大雪……”據(jù)此回答下列小題。9.此時教授正站在阿爾泰山的A.山地針葉林帶 B.高山草甸帶C.高山苔原帶 D.冰川帶10.阿爾泰山南坡A.森林大多為落葉闊葉林B.草場僅分布在山麓地帶C.此時季節(jié)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來自大西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