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三第五單元復習課(岳麓版)_第1頁
歷史必修三第五單元復習課(岳麓版)_第2頁
歷史必修三第五單元復習課(岳麓版)_第3頁
歷史必修三第五單元復習課(岳麓版)_第4頁
歷史必修三第五單元復習課(岳麓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中國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來徹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國??涤袨椤吧匣实蹠北阏f:“守舊不可,必當變法;緩變不可,必當速變;小變不可,必當全變?!边@是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基本心態(tài),一直到今天都還不失其代表性。依照這種心理發(fā)展下去,革命便成了唯一的“救亡”之道。一旦“革命”登場,政治(包括軍事)力量便必然上升到主宰的地位,而文化力量則退居于無足輕重的位置。長期的“革命”最后是許多人相信“政治是決定一切的”。

革命是以政治暴力改變現狀,其效果是直接的,真可以說是“立竿見影”。革命可以摧毀舊政治秩序,并建立新政治秩序,但這種變動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引自余英時《中國文化的重建》

(1)為了救亡,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先后以哪些西方的“真理”來改造中國?(6分)

(2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中國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來徹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國??涤袨椤吧匣实蹠北阏f:“守舊不可,必當變法;緩變不可,必當速變;小變不可,必當全變。”這是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基本心態(tài),一直到今天都還不失其代表性。依照這種心理發(fā)展下去,革命便成了唯一的“救亡”之道。一旦“革命”登場,政治(包括軍事)力量便必然上升到主宰的地位,而文化力量則退居于無足輕重的位置。長期的“革命”最后是許多人相信“政治是決定一切的”。

革命是以政治暴力改變現狀,其效果是直接的,真可以說是“立竿見影”。革命可以摧毀舊政治秩序,并建立新政治秩序,但這種變動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引自余英時《中國文化的重建》

(1)為了救亡,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先后以哪些西方的“真理”來改造中國?(6分)(2)康有為提出“全變”主張的原因是什么?(2分)為此,他提出了什么辦法以實現“全變”?(2分)

(3)結合二十世紀初中國的史實說說材料中的“舊政治秩序”和“新政治秩序”分別指什么?(4分)

孫中山為建立“新政治秩序”做出了怎樣的努力?(2分)你怎樣理解“這種變動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2分)

(4)談談你對“政治是決定一切的”這一觀點的認識。(4分)

(1)①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②洋務派——中體西用;③康有為——維新思想,君主立憲;④孫中山——三民主義,民主共和;⑤新文化運動——民主和科學;⑥馬克思主義。

(每點1分,只答到技術救國、制度救國、文化救國,每點可得1分。本題最多不超過6分。)

(2)原因:社會危機嚴重(民族危機,專制統(tǒng)治危機);(2分,如果答到洋務運動失敗認識到技術不能救國也可給2分。只寫“甲午戰(zhàn)改”給1分。)

方案:維新變法運動(2分)(寫出“君主立憲”或能準確答出維新變法內容也可相應給分。)(3)舊政治秩序——清王朝封建專制統(tǒng)治;(2分)

新政治秩序——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分)

努力:發(fā)動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2分。如只答同盟會、三民主義、武昌起義等給1分)。

理解:圍繞“民國有民國之名,無民國之實”分析,民主共和國有名無實,三民主義沒有真正落實,封建軍閥(北洋軍閥)獨裁、破壞民主政治;民主共和的影響力有限等(2分。每對任意1點得2分。)

(4)按層次給分;

①僅作出判斷給1分;

②在判斷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單分析,對自己的觀點提出了一個以上的論據給2—3分;

③在判斷的基礎上進行了綜合分析和歸納,對自己的觀點提出了兩個以上的論據給3—4分。

中國近現代的先進思想一.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二.20世紀以來的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二)毛澤東思想(三)鄧小平理論(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四)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五)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三)維新思想(二)“中體西用”思想(五)科學發(fā)展觀第五單元近現代中國的先進思想單

索概覽線索一: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先進中國人探索救亡圖存之路)讀課標1、了解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2、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3、簡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史實,認識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重大意義。一個主題三個階段一個方向近現代中國的先進思想中國向何處去向西方學習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明意圖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維新變法(君主立憲)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傳播不斷深化循序漸進三個階段近代民主思想的演進,既不是一江長流,也不止一個洪峰,而是以一個接一個思潮的漲落相繼出現的。

——陳旭麓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近代思想解放

一個共同目的:四個階段及四個層次:四個特點:救亡圖存1.從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中日戰(zhàn)爭,地主階級學“器物”2.從戊戌變法到20C初,資產階級學“制度”3.1915年-1919年,資產階級學“思想文化”4.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中共從“走俄國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1.體現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質2.學習西方和救亡圖存相結合3.經歷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斷深化的歷程4.認識上經歷由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的過程;由學習資本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學習原因:①民族危機的出現和加深。②西學傳入中國。(一)出現的背景背景:鴉片戰(zhàn)爭前后,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沖擊日益加劇,為了解西方,抵御外來侵略,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沖破傳統(tǒng)的思想藩籬,以新的眼光審視世界。(二)概況1、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編譯的《四洲志》開了中國近代由愛國而研究、學習西方的先河。2、魏源編寫《海國圖志》一書,明確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1.開眼看世界

考點一、西學東漸

(三)影響以林則徐、魏源為先導,“開眼看世界”的思想發(fā)展成一股社會思潮。從此,為抵御外侮、謀求民族與國家獨立自強而探究、學習西方,逐漸成為中國近代的思想主流。(二)含義中學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家的綱常名教;西學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學技術?!爸袑W為體”是以中國的綱常名教作為決定國家命運的根本;“西學為用”是采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近代科技,興起洋務運動。2、“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產生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形勢。三、實質:在維護固有的制度和綱常禮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實用科技以“自強”“求富”。

四、實踐:

19世紀60一90年代開展洋務運動,但隨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失敗而宣告徹底破產。

五、評價:積極影響:A、在此思想指導下,自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的發(fā)展;B、為西學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局限性:這種思想只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并不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它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使它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拓展:比較地主階級抵抗派與洋務派抵抗派洋務派相同點背景階級主張目的面臨民族危機地主階級學習西方科技維護清朝統(tǒng)治抵抗派洋務派不同點背景

側重點

結果

意義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著書立說實踐沒有付諸于實踐洋務運動思想啟迪邁出了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第一步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務派和頑固派的主張有何異同?

相同點:兩派的目的都是要維護中國封建專制制度和綱常體系(中體)不同點:頑固派完全反對向西方學習,主張固守中國的傳統(tǒng)政治文化格局,不求任何改變。(中用)洋務派主張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大興洋務,早期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后期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西用)(概括:目的相同,方法不同。)(一)早期維新思想(19C60、70S)1、主要代表:王韜、鄭觀應2、主張:(1)初始立場:最初都支持“中體西用”(2)思想演變:中法戰(zhàn)爭后A、政治:改良,實行君主立憲制;B、經濟:辦工商業(yè),與外國商戰(zhàn)3、評價:(1)積極:啟蒙知識分子從工商科技轉移到政治制度方面(2)局限:沒成完整的理論,未實踐三、維新思潮三、維新思潮(一)早期維新思想(19C60、70S)(二)維新思想發(fā)展(19C90S)1、背景:(1)經濟基礎:民族工業(yè)初步發(fā)展(2)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形成、壯大(3)思想基礎:早期維新思想奠定了基礎(4)個人:先進人士西學知識增長等(5)時代:西方列強侵略的加劇,民族危機加深(6)洋務運動的失敗使先進人士認識到改革制度的必要2、代表人物及主張及影響人物主要活動及主張代表論著影響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辦學堂研究維新理論,借中學外衣來宣傳維新變法思想《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為維新變法思想提供了合乎傳統(tǒng)文化的理論依據宣傳民主思想和君主立憲《變法通議》維新派的宣傳家抨擊綱常禮教,批判專制君權、宗法等級制度,倡導男女平等《仁學》批判綱常禮教最為激烈翻譯西方書籍,人民享有自由權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點《天演論》系統(tǒng)介紹西方近代文化的第一人三、維新思潮(一)早期維新思想(19C60、70S)(二)維新思想發(fā)展(19C90S)

3、維新派和頑固勢力(包括洋務派)論戰(zhàn)(1)論戰(zhàn)內容:

要不要:變法;興民權、君主立憲;廢八股、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2)歷史作用:傳播維新;思想解放;

開辟文化新路實質: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的第一次交鋒歷史意義失敗原因教訓性質: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進了人民的覺醒。①維新派力量過于薄弱,把希望寄托在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②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③封建頑固勢力過于強大。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行不通的。主觀原因客觀原因維新派與洋務派的異同同:都主張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的科技來實現富國強兵異:①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前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后代表地主階級利益;②向西方學習的側重點不同:洋只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反對政治改革;維不僅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更主張學習西方先進制度。

1、鴉片戰(zhàn)爭后“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興起,下列對“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這一主張理解正確的是(

)

①向西方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②所有人仍然以天朝上國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點是指軍事技術

④已經對中國的落后有了充分認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例2

促成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

A.洋務派與頑固派的論戰(zhàn)

B.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zhàn)

C革命派與?;逝傻恼搼?zhàn)

D.“問題”與“主義”的論戰(zhàn)

1.(2015年河南省許昌市高二上學期部分重點中學期中聯考)甲午一戰(zhàn),天朝再敗于東鄰維新之島國日本,舉國深感恥痛,中國知識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覺上又進一層?!鹨段幕杂X、全球化與中國現代性之構建》。當時“中國知識精英”的著力點是(

)A.經濟的現代化B.器物的現代化C.制度的現代化D.精神的現代化2.魯迅對“中體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領雖然要學,子曰詩云也要昌明,換句話說:“便是學了外國本領,仍保存舊習,本領要新,思想要舊?!背钟羞@種基本思想的包括()①林則徐②洋務派③早期維新派④維新派A、①② B、②③④C、②③ D、③④CA3.近代以來的中國所產生的先進思想對應錯誤的是(

)A.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B.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C.維新派——提出三民主義D.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4.在維新變法期間,梁啟超提出:“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彼乃枷牒诵氖?

)A.“能變則全,不變則亡”

B.“興民權”C.“廢科舉”

D.求“西學”CB5.洋務運動欲“自強”而不強的結局,從根本上是因為(

)

A.沒有堅決反對西方侵略

B.創(chuàng)辦的近代企業(yè)采用封建生產方式

C.沒有從根本上觸動中國封建生產方式

D.西方列強的破壞

6.維新運動在19世紀末能夠取代洋務運動出現在中國政治舞臺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革命思想還沒有廣泛傳播

B.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C.帝國主義國家支持光緒帝進行變法D.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初步發(fā)展

7.康有為在孔子的旗號下,宣傳資產階級的維新思想。對這一現象的正確分析是(

)

①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理論的合理性

②說明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不可動搖③反映了維新派政治上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CDC8.閱讀下列材料:

據《中國革命論》:“19世紀后半期的中國面臨兩大問題:一是民族獨立;二是國家富強。當時的一種觀點(洋務派)認為,中國之所以有外患,是因為貧窮,只要我們富強,外患自然就解決了?!?/p>

請回答:

(1)洋務派的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

(2)洋務派為實現國家的富強進行了什么活動?

(3)洋務派是否實現了國家的富強?其結局怎樣?(1)不正確。造成中國落后的真正原因,一是在于腐朽落后的封建統(tǒng)治,二是在于列強的侵略和掠奪。如果不徹底改變中國的封建制度和取得反侵略斗爭的勝利,中國是不可能走向富強的,也就不可能解決外患。(2)19世紀60一90年代興辦洋務運動。(3)沒有。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徹底破產。考點二、新文化運動1、興起的背景和條件(1)辛亥革命失敗后,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袁世凱倒行逆施,加緊專制統(tǒng)治,企圖復辟帝制;(政治因素)(2)一戰(zhàn)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fā)展,資產階級的力量進一步壯大;(經濟因素)(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西方啟蒙思想也進一步傳入中國,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但袁世凱在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思想因素)2.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標志新文化運動興起?!肚嗄觌s志》改為《新青年》。《新青年》大力宣傳民主與科學,猛烈抨擊以孔孟為代表的文化專制主義和舊綱常倫理,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思想陣地,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

3.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發(fā)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民主與科學首先由誰提出?其內涵分別是什么?民主和科學是怎樣的關系?與西學東漸相比,其進步在哪里?民主:指西方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1)指人民有主權,政府由人民投票選舉產生、權力制衡等政治民主。(2)也包括反專制反特權的共和、憲政、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理念??茖W:(1)指與迷信、蒙昧相對立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以及具體的科學技術與科學知識(2)也包括反對迷信、反對偶像崇拜,宣傳進化論、唯物論、無神論等內容。陳獨秀進步:已經深入到了西方近代文化的精神層面。?!翱鬃邮菤v代專制的護身符”?!畲筢摗坝拗叛龉埠捅嘏趴捉獭??!惇毿憧捉坦拇怠安环干献鱽y,把中國弄成一個制造順民的大工廠?!薄獏怯菪挛幕\動的旗手們把斗爭矛頭指向了誰?提出了什么口號?其實質是批判什么?孔子和儒家學說;“打倒孔家店”實質是批判以孔子和儒家學說為代表、維護專制制度的舊禮教、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新文化運動為什么要把斗爭矛頭指向儒家傳統(tǒng)道德?儒家思想是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的理論基礎材料二:孔子生長封建時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時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禮教,即生活狀態(tài),封建時代之禮教,封建時代之生活狀態(tài)也;所主張之政治,封建時代之政治也?!惇毿銌栴}:陳獨秀對待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態(tài)度是什么?拋棄封建舊道德和舊禮教新文化運動時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對不對?陳獨秀:“應毀全國已有之孔廟而罷其祀”(說明陳獨秀提出“打倒孔家店”口號時,是全盤否定的。)(是片面的)李大釗:“……非抨擊孔子本身,乃抨擊專制政治之靈魂也”(說明李大釗對“打倒孔家店”有了更全面的解釋,主張否定儒家思想中為專制統(tǒng)治服務的那部分政治思想方面的內容,對孔子和儒家思想是區(qū)別對待的,是揚棄的)新文化運動革命的鋒芒同時也指向了舊文化的工具文言文。知識分子們提出了文學改良的問題。誰是文學改良的干將?文學革命的原因是什么?文學革命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主要干將:胡適主要內容: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原因: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眾中去,而傳統(tǒng)的文言文比較難懂,于是新派人士做語言文字的改造工作,力倡白話文,開展文學革命。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4、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積極方面:1、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xù)。2、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專制主義以空前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傳統(tǒng)禮教的思想統(tǒng)治地位,3、對促進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覺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一場偉大的民主主義的思想啟蒙和文化革新運動。4、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fā)生。消極方面: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的偏向,對后來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1、前期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功績在于()A、確立“民主”和“科學”的主導地位B、批判了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C、揭開了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新篇章D、沉重打擊了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權威D2、新文化運動中的批孔實際上針對的是()A、儒家傳統(tǒng)道德B、儒家思想文化C、孔子思想學說D、封建專制皇權

AA、傳播了資產階級民權平等思想B、較為徹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統(tǒng)思想C、絕對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進步D、深入研究和傳播了馬克思主義4、新文化運動是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繼續(xù),其含義是()A、反對復古尊孔B、主張實業(yè)救國C、反對封建主義 D、主張民主共和C3、前期新文化運動與資產階級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B

例1

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提出“德先生”和“賽先生”口號的進步意義體現在(

)

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

②反對愚昧,促進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

③促進中國的富強

④促進了中國對社會主義思潮的研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激進民主主義者,提出民主與科學的口號,追求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而不是對社會主義思潮的研究。答案:A

例2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強調科學與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實行(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憲制

C.蘇維埃體制

D.人民民主制

解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政治主張,解題關鍵要結合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背景進行分析。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背景是:在經濟方面,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fā)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發(fā)展資本主義;在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介紹到中國,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直接原因是北洋軍閥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所以,陳獨秀等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在政治上要求實行民主共和制。答案:A

1.新文化運動樹起了“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提倡科學的重要意義在于(

)

A.有利于破除封建迷信

B.有利于提高國民素質

C.有利于學習西方先進思想D.比提倡民主共和更切合實際A

2.在右圖所示刊物上提出過的著名口號是(

)

A.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B.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C.民主與科學

D.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3.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章:“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边@表明陳獨秀(

)

①反對儒家傳統(tǒng)道德

②追求資產階級民主政治③完全否定儒家思想

④代表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文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CC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

一、

西洋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本志罪案之答辯書》

請回答:

材料一中“德先生”和“賽先生”分別是指什么?西方人在思想領域重擁護德、賽兩先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為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陳獨秀等人提出了哪些主張?

民主與科學。啟蒙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與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1)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概述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3)概述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4)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意義。讀課標線索二: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20世紀以來的重大理論成果三次歷史巨變三大領導核心三大理論成果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社會現實(背景)理論構建(內容)實踐應用(影響)建體系三位偉人三大理論偉大革命發(fā)展模式共同道路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新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改革開放走歐美式的道路俄國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救國、建國、強國之路,是振興中華、振興民族的道路——“中國崛起”之路1、20世紀以來的四大理論成果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3、20世紀三位偉人、三大理論成果、三次偉大革命4、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探索民族發(fā)展之路的模式破難點考點三

孫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1.三民主義提出的原因、內容及評價

(1)原因:①19世紀末,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民族危機日益加劇。②許多先進的中國人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提出了不同的救國主張,其實踐均以失敗而告終。③孫中山在上書改革失敗后,最終認清了清政府的腐朽,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動統(tǒng)治的道路。

①民族主義就是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對中國的專制統(tǒng)治。②民權主義是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國民一律平等;③民生主義就是解決以土地為中心的財富重新分配問題,平均地權。

(2)內容(3)評價①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fā)展。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二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②孫中山還以三民主義思想為指導,制定頒發(fā)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2新三民主義提出的背景、內容及評價

(1)背景:①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反對北洋軍閥、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相繼失敗,開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②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孫中山看到了希望。③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中國國民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改組了國民黨,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

(2)新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A、民族主義:對外反對帝國主義,謀求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的獨立和平等,對內反對民族壓迫,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強調各民族的平等和自決。B、民權主義:授予一切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個人與團體一切自由和權利;C、民生主義: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改善農民和工人的生活狀況。與舊三民主義相比,新三民主義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A、具有明確反帝的要求;B、重視工人和農民的利益。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區(qū)別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舊三民主義與新三民主義比較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的統(tǒng)治。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國民政府,國民一律平等。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平均地權。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靶隆痹诜吹坌隆痹趶娬{了普遍平等的民權;反帝反封封建相結合“新”在扶助農工新三民主義是三民主義在20世紀20年代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續(xù)與發(fā)展,是指導新時期國民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具有鮮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體現了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政治綱領,成為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基礎。

(3)評價:

例2(2013·重慶)孫中山從“三民主義”發(fā)展到“新三民主義”,客觀上反映出(

)

①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一步加深

②民族資產階級繼續(xù)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國各革命階級開始了聯合斗爭

④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發(fā)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例1(2013·朝陽)之所以說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主要是因為它(

)

A.指明了革命的對象和革命的手段

B.充分表達了資產階級的經濟要求和政治要求

C.從理論上解決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決的政權問題

D.直接體現了啟蒙思想家的主張

解析: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推翻舊政權和舊制度,建立新政權和新制度。革命的核心問題,就是政權問題。民權主義思想的含義,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通過以上分析,C項才是正確的答案。答案:C

解析:解答本題可運用排除法。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發(fā)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其標志是五四運動;中國各革命階級開始了聯合斗爭,不是“三民主義”發(fā)展到“新三民主義”的客觀反映,據此排除含③①的A、B、D,即可得出正確答案。答案:C

1.(2015·崇文)由于三民主義沒有徹底的土地綱領,對革命造成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

)

A.致使革命缺乏堅強的領導

B.致使革命缺乏堅實的群眾基礎

C.致使革命陣營極為復雜

D.孫中山被迫對袁世凱妥協(xié)讓步

2.20世紀初,孫中山闡發(fā)的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的含義指(

)

A.解決民族矛盾

B.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對中國的專制統(tǒng)治

C.反對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

D.貫徹平均地權的主張

BB3.1

906年孫中山說:“我們并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假如我們實行革命的時候,那滿洲人不來阻害我們,決無尋仇之理。??我們推倒?jié)M洲政府,從驅除滿人那一面說是民族革命,從顛覆君主政體那一面說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結果,是建立民主立憲政體。照現在這樣的政治論起來,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毕铝袑O中山上述言論的評價中不正確的是(

)

A.正確地揭示了近代中國的民族問題

B.明確反對當時流行的種族復仇思想

C.認為推翻清朝的反動統(tǒng)治具有雙重意義D.堅持以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觀點指導革命

4.孫中山在遺囑中說:“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边@個遺囑的原則與孫中山以下哪一主張一致(

)

A.興中會綱領

B.同盟會綱領

C新三民主義

D三大政策

5.新三民主義最能體現時代潮流的是(

)

A.倡導科學、民主、平等、博愛

B.增加了明顯的反帝內容

C.它倡導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道路最終歸屬是社會主義

D.把資產階級革命與人民革命、世界革命結合起來

ADDC項明顯錯誤;A項符合新三民主義的特征,容易誤導。審題時要注意題干中的“時代潮流”。十月革命后人類歷史進入了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新時代,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新時代。新三民主義所體現的時代潮流即此考點四

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

受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中國的一些新文化人士開始介紹、宣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打下了思想和組織基礎,使一批先進分子從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yōu)楣伯a主義者,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史的新紀元。

1、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相互促進,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和愛國運動的開展,為中國人民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理論武器。2、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民主革命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締造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4、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產生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課標要求掌握: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重大意義2.毛澤東思想創(chuàng)立的四個時期

從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到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時期,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提出無產階級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和依靠農民進行革命斗爭的主張,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2)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論,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3)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集全黨智慧,指出中國社會的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個步驟,第一一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充分說明毛澤東思想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毛澤東思想的發(fā)展

(1)新中國成立后,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為我國工業(yè)化奠定了初步基礎,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2)在中共“八大”上認為,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

不久,毛澤東又提出了嚴格區(qū)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的戰(zhàn)略思想二、毛澤東思想的誕生大革命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新民主主義論》*解決中’革命的領導者、同盟軍、對象的問題(發(fā)端)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性質-革命兩步走”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黨的指導思想鑒于以城市為中心斗爭的失敗教訓三.毛澤東思想的發(fā)展解放戰(zhàn)爭時期過渡時期社義建設時期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論人民民主專政》解決中’革命和建設新中’的重大問題解決建設社會主義制度的問題《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提出一系列富有中’特色的社義建設方針政策,科學闡明社義社會的矛盾問題一是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二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三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2、毛澤東思想的特點3、毛澤東思想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作用是奪取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2.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3.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淵源和理論先導4.是中華民族團結振興的精神支柱5.對馬列主義的豐富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4.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影響

一是指導了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使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光輝成就;二是它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淵源和理論先導,也是中華民族團結振興的精神支柱。毛澤東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歷史地位。階段時期著作內容萌芽

形成《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熟發(fā)展新發(fā)展

建黨到國民革命時期1921-1927《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堅持無產階級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和依靠農民進行斗爭土地革命時期(國共十年對峙階段1927-1937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工農武裝割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1945《論持久戰(zhàn)》《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完整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5-1949《七屆二中全會報告》《論人民民主專政》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重大問題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新中國成立1949-1966《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科學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考點對應例題

例1

在中國共產黨初創(chuàng)時期,集中體現我黨把馬列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初成果是(

)

①《反對本本主義》

②《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③《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⑤《井岡山的斗爭》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解析:毛澤東在1925年和1927年發(fā)表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集中體現了我黨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初成果。因此,選項②③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答案:A

例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句話闡明了當時的中國走的是什么革命道路(

)

A.中心城市武裝暴動

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C.和平談判,維護國民政府

D.國共合作,建立聯合政府

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闡述了關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星星之火,開創(chuàng)了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答案:B

考點對應訓練

1.(2004.江蘇模擬)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指導思想,它初步形成于(

)

A.黨的創(chuàng)立和國民革命運動時期

B.國共兩黨的十年對峙時期

C.延安整風運動時期

D.中共“七大”召開前夕

2.毛澤東在很多場合說過:“這不是我個人的思想,這是中國革命的產物,是中國革命長期斗爭的經驗教訓的結晶?!泵珴蓶|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在黨的哪次會議上確立的(

)

A.遵義會議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3.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fā)芽的結果。其成熟的標志是(

)

A.長征取得勝利

B.《新民主主義論》的發(fā)表

C.中共七大召開

D.《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的發(fā)表

ABB4.下列文獻中,把救國救民同中國國情相結合,代表歷史發(fā)展方向的是(

)

A

B

C

D

5.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開辟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據是(

)

A.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挫折

B.進攻長沙遭到嚴重挫折

C.中國的國情和當時的形勢

D.井岡山具備開辟根據地的條件

DC

考點五

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南

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及歷史意義

形成過程: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鄧小平理論從形成到發(fā)展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醞釀:粉碎“四人幫”后,鄧小平針對“兩個凡是”,提出要“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黨的工作。1978年5月,掀起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的討論,進一步解放了思想。產生:1978年12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發(fā)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成為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chuàng)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實際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并做出改革開放的決策。逐步發(fā)展: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④走向成熟并形成體系:1992年鄧小平發(fā)表南方談話。這個談話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從理論上做出了新回答,是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2、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與深化(表格歸納)大事時間發(fā)展軌跡①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②1987年中共十三大標志形成。(1)系統(tǒng)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2)黨的基本路線(一中心.兩基本點)

(3)三步走戰(zhàn)略③1992年“南方談話”成熟與深化。闡明社會主義本質④1992年中共十四大發(fā)展與完善。正式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⑤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容(1)內容:①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②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③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考點對應題例1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是因為它(

)

A.進行了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B.繼承了毛澤東思想

C.科學地回答了在當時中國如何建設、鞏固、發(fā)展社會主義的新課題

D.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例2“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國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睂@段話的理解,正確的有(

)

表明鄧小平理論初步形成

②最早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

③是“十二大”的指導思想

④成為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D1.四川廣安鄧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聯:“扶大廈之將傾??安邦柱國,萬民額手壽巨擘;挽狂瀾于既倒??興工扶農,千載接踵頌廣安”。此聯創(chuàng)作當不早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2.1980年1月,鄧小平說:“現在,特別是在青年當中,有人懷疑社會主義制度,說什么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這種思想一定要大力糾正?!彼f這段話的主要意圖是(

)

A.強調改革開放的重要性

B.重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性

C.強調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D.要求清除“左"傾思想流毒

DB

3.中共“十三大’’將我國現階段定位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依據是(

)

A.物質文明不夠發(fā)達

B.社會主義制度剛剛建立

C.民主法制建設不健全

D.存在非社會主義經濟成分

4.《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詩篇的主題是(

)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C.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