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專題復(fù)習(xí)北京高考模擬考《論語》試題整
理
1.(2018年北京卷)《論語》記錄了孔子與弟子間的許多對話,
如《先進》篇:
子路問:“聞斯【1】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
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J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
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耍蔬M之;
由也兼人【2],故退之J
注釋:【1】斯:就。[2]兼人:勇于作為。
請簡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內(nèi)容,并說明此則短文反映了孔子怎
樣的思想。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子路問:“凡事一聽到就行動嗎?"孔子說:“父親和兄長都在,
怎么能聽到就行動呢?“冉有問:“凡事一聽到就行動嗎?”孔子說:
“一聽到就行動J公西華說:“仲由問'一聽到就行動嗎‘,您說‘父
親和兄長都在,怎么能一聽到就行動呢';冉求問'一聽到就行動嗎',
您說‘一聽到就行動我有些糊涂了,斗膽想問問老師?!笨鬃诱f:
“冉求平日做事退縮,所以我激勵他:仲由好勇勝人,所以我要壓壓
他?!?/p>
②重點詞匯:諸一一兼詞,相當(dāng)于“之乎"
如之何----怎么;怎么辦
惑一一糊涂
③解析:所謂回答內(nèi)容,就是用自己的話概括,把反問句改成肯
定句。另外,注意《論語》微言大義,要充分考慮其隱含的意味,這
里面說的事情肯定指符合道義的事情。對于不同的學(xué)生來講,用不同
的教育方法,這符合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④答案:
孔子三次回答的內(nèi)容分別是:
孔子回答子路,聽到合于義理的事,要向父親兄長請教。
孔子回答冉有,聽到合于義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
孔子向公西華解釋,為什么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問,會有二種
不同的回答。
此則短文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2.(2019屆通州期中)閱讀下列《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J(《述而》)
②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
③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J
(《衛(wèi)靈公》)
請分別簡述這三個選段的內(nèi)容,并概括說明這三個選段反映了孔
子怎樣的思想。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孔子說:“我并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
勤奮敏捷去求取知識的人。"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應(yīng)該想著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要
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孔子說:“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沒有益處,還
不如去學(xué)習(xí)J
②重點詞匯:好一一喜好
省一一反省
③解析:簡述內(nèi)容和上面一道題是一樣的,類似于翻譯。思想指
的就是表現(xiàn)出的道理了。
④答案:
孔子說自己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文化,勤奮敏
捷去求得來的。
孔子說見到有才華的人就向他學(xué)習(xí),看到?jīng)]有德行的人,就反省
自己是否有和他同樣的錯誤。
孔子說自己曾經(jīng)廢寢忘食地左思右想,結(jié)果沒有什么益處,還不
如去學(xué)習(xí)。
這三個選段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xué)習(xí)態(tài)度,在他看來,人要
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要以有才華的人為榜樣,并在學(xué)習(xí)的實踐
中提升自我。
3.(2019石景山期末)《論語》記錄了多則關(guān)于“禮”的言論,
比如: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
信》)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
其易也,寧戚。"(《論語?八侑》)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論
語?陽貨》)
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對“禮”有怎樣的認識?請簡要概述。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孔子說:“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如果
沒有仁德,怎么對待音樂呢?”
林放問禮的根本??鬃诱f:“你的問題意義重大啊!禮,與其求
形式上的豪華,不如儉樸一些好;治喪,與其在儀式上面面俱到,不
如內(nèi)心真正悲痛。"
孔子說:“禮呀禮呀,僅僅說的是玉器和絲帛嗎?樂呀樂呀,僅
僅說的是鐘鼓等樂器嗎?”②重點詞匯:而一一在主語后面一般表假
設(shè)
戚----悲痛
③解析:如果問對……的認識,我們要明確,所謂認識必須是一
個觀點,答題時以這個對象為主語來表達,不容易出現(xiàn)答非所問的情
況。第一句講的是禮與仁的關(guān)系,第二句講的是禮的外在和內(nèi)在的關(guān)
系,第三句也是。
④答案:
“禮”的本質(zhì)是“仁”;如果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仁愛,徒有奢華
形式,“禮”就失去了意義。
4.(2019年東城一模)閱讀下面的《論語》四則,完成題目。
①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里仁》)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泰伯》)
③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④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wèi)靈公》)
以上四則內(nèi)容都談到了古代君子應(yīng)具備的品格,請以中國文學(xué)作
品中的一個君子形象為例,談?wù)剬@四則材料中任意一則的理解。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孔子說:“君子懂得大義,小人只懂得小利J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剛毅,因為他肩負的任務(wù)重大而路
程遙遠。把實現(xiàn)仁德作為自己的任務(wù),難道不是重大嗎?到死方才停
止下來,難道不是遙遠嗎?”
孔子說「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
孔子說:“君子擔(dān)心自己沒有才能,不擔(dān)心別人不知道自己。"
②重點詞匯:喻一一明白
病——擔(dān)心
③解析:答題分兩步,第一步大概翻譯其中一則,第二步舉例,
概括人物形象和事跡,進行分析解說。不能舉外國人的例子。
④答案:
第一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強調(diào)君子看重道義,小人
看重利益?!度龂萘x》中的關(guān)羽就是一位重然諾、講忠義的君子。
他面對曹操給予的各種優(yōu)厚待遇毫不動心,不懼艱險,執(zhí)意回到了結(jié)
義兄長劉備的身邊。反觀張魯?shù)闹\士楊松,面對曹操的征討,心中“利
”字當(dāng)先,貪財賣主,實為小人。
第二句:這句話是說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剛毅,因為他肩負的任務(wù)
重大而路程遙遠?!墩撜Z》中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仍不改
其志,潛心學(xué)習(xí),樂于詩書禮樂。他就做到了君子堅強、宏大有毅力
的要求,挑起傳播禮樂和用儒家思想教化社會的重任。即使有重重困
難,路途遙遠,也不改其志,執(zhí)著堅定地為弘揚仁道而努力。
第三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
敢的人不畏懼。我選擇《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劉備在諸葛亮欲火燒
新野之時,他帶領(lǐng)百姓共同渡江逃亡,他知道得民心對治國安邦的重
要,可謂智者。他心系百姓,與百姓生死同心,可謂仁者。他不怕因
帶著百姓而連累自己,可謂勇者。故他不惑不憂不懼,終成大業(yè)。
第四句: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擔(dān)心自己沒有才能,不擔(dān)心別人不
知道自己。諸葛亮就是這樣一位君子。他隱居草廬,躬耕田野,不斷
學(xué)習(xí)以充實自我,最終被劉備賞識重用,出山輔佐劉備,三分天下,
終成一代名相,可謂君子。
5.(2019年門頭溝一模)下列幾則《論語》反映了孔子怎樣的
為政理念。請任選兩則簡要分析。
(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2)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
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
(3)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
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盻一一《論語?為政》
(4)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
好謀而成者也J
一一《論語-述而》
試題解讀:
①譯文:
(1)當(dāng)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
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
端正,那未,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2)孔子說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罰來制約百姓,百姓可以暫
時免于罪過,但不會感到不服從管理是可恥的;如果用道德來管理百
姓,用禮儀來約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會糾正自己的錯
誤。
(3)魯哀公向孔子問道:“我怎樣做才能讓民眾服從呢?”孔子
答道:“提拔正直的人,放置在邪惡的人之上,民眾就服從了;提拔
邪惡的人,放置在正直的人之上,民眾就不會服從J
(4)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過大河,即使這樣死了都
不后悔的人,我是不會與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
事謹(jǐn)慎小心,善于謀劃而且能完成任務(wù)的人。
②重點詞匯:錯一一放置
枉——彎曲
③解析:這幾則講的都是為政的問題,大家只要了解《論語》中
有關(guān)為政的思想內(nèi)容,解決起來問題就不大了。重點還是在于,要把
這些句子的內(nèi)涵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所謂分析,就朝著原因和意
義這兩個角度闡釋說明即可。
④答案:
(1)為政者要以身作則,端正自身
(2)行德政,講禮儀,使百姓知廉恥
(3)薦舉賢才,選賢用能
不用有勇無謀(匹夫之勇、貿(mào)然行事)之人〃用有勇能謀(謹(jǐn)言
慎行深謀遠慮)之人
6.(2019年石景山一模)結(jié)合下面《論語》選文中孔子的話語
(可選其中一則或多則),談?wù)勀銓φZ言“文”質(zhì)”及其關(guān)系的認識。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
子曰:“繪事后素J
宰予晝寤。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朽也;于予與
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
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p>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中矣。不義而富且貴,
于我如浮云」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子夏問道:“'輕盈的笑臉多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媚呀,好像
在潔白的質(zhì)地上畫著美麗的圖案呀。'這幾句詩是什么意思呢?”孔子
說:“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畫畫J
宰予在白天睡覺??鬃诱f:“腐朽了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
的墻壁不能粉刷。對宰予這個人,不值得責(zé)備呀!”孔子又說:“以前,
我對待別人,聽了他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對待別人,聽了
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我是因宰予的表現(xiàn)而改變了對人的態(tài)度
的J
孔子說:“質(zhì)樸多于文采就難免顯得粗野,文采超過了質(zhì)樸又難
免流于虛浮,文采和質(zhì)樸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才能成為君子?!?/p>
孔子說:“吃粗糧,喝清水,彎起胳膊當(dāng)枕頭,這其中也有著樂
趣。而通過干不正當(dāng)?shù)氖碌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說就像浮云一般J
②重點詞匯:誅一一責(zé)備
是一一這
史一一虛浮
③解析:問題有三個點,文、質(zhì)以及二者關(guān)系,還要結(jié)合所給具
體內(nèi)容。
④答案:
我認為好的語言也應(yīng)當(dāng)是“文質(zhì)彬彬”的。“文”指文采,“質(zhì)”
指質(zhì)樸,二者均衡協(xié)調(diào),生動但不浮夸,準(zhǔn)確但不乏味,才是好的語
言。子夏請教《詩經(jīng)》蘊含的道理,孔子以繪畫作比解答,典雅、形
象而又簡潔、含蓄。批評、教育弟子,孔子先以形象比喻出之,直率、
嚴(yán)厲但不粗陋;繼而從起居小事中闡發(fā),語言平易而又含義深遠。孔
子言志,也是以詩意的生活畫面和形象的比喻表達安貧樂道的人生追
求??鬃拥恼Z言,典雅不枯燥,生動不淺俗,含蓄不晦澀,準(zhǔn)確不乏
味,可謂“文質(zhì)彬彬”的典范。
7.(2019年通州一模)《論語》記錄了孔子與弟子間的許多對
話,如《憲問》篇: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p>
子日:“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
吾其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上面兩則《論語》中記述了子路和子貢質(zhì)疑而孔子肯定管仲是“仁
者”的對話。請簡要概括學(xué)生質(zhì)疑和孔子肯定的理由,并說明孔子的
回答反映了其怎樣的思想。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以殉,但管仲卻沒有死」
接著又說:“管仲是不仁吧?”孔子說:“桓公多次召集各諸侯國盟會,
不用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這就是他的仁德!這就是他的仁德!“
子貢說:“管仲不是仁人吧?齊桓公殺了公子糾,他不能以死相
殉,反又去輔佐齊桓公?!笨鬃诱f:“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匡
正天下一切,人民到現(xiàn)在還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大概
都會披散著頭發(fā),衣襟向左邊開了。難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樣守著小
節(jié)小信,在山溝中上吊自殺而沒有人知道嗎?”
②重點詞匯:死一一為動用法,為……而死
相一一輔佐
微假如沒有
諒----誠信
③解析:本題考查概括文章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先
翻譯文段,大體把握文段意思,然后概括作答。學(xué)生是質(zhì)疑的角度: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日:未仁乎?“意思:
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以殉節(jié),但管仲卻沒有自殺J
子貢日:“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的意思
同上。子路和子貢兩個學(xué)生都認為管仲不能為主人死節(jié),又輔佐桓公,
背叛主子,不忠。孔子是肯定的角度: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
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意思是:孔子說:“齊桓公多
次召集各諸侯國,主持盟會,沒用武力,而制止了戰(zhàn)爭,這都是管仲
的力量啊!這就算他的仁德!這就算他的仁德!”子日:“管仲相桓
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發(fā)左衽矣。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意思同上,都是
肯定的角度,概括作答即可。
④答案:
學(xué)生質(zhì)疑的理由:管仲不能為主人死節(jié),(又輔佐桓公,背叛主
子)不忠。孔子肯定的理由:管仲輔佐桓公不以武力稱霸,維護了天
下的秩序,保存了華夏文明??鬃拥幕卮鸱从车乃枷耄涸u價一個人要
看大處、大節(jié)、大信、大功。
8.(2019年房山二模)“仁”是《論語》的基本思想,孔子所倡
導(dǎo)的仁愛思想影響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到今天更是發(fā)揚光大。
請從下面所列《論語》關(guān)于“仁”的言論中選擇一則,談?wù)勀銓ζ湟?/p>
義的理解和它的影響。
①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睅?。子退朝,曰:“傷人乎?”
不問馬。
②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
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③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④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試題解讀:
①譯文:
樊遲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愛人J(孔子家的)馬廄失火了。
孔子退朝回來,說:“傷到人了嗎?"沒問馬怎么樣了。(注:這兩句
在《論語》中不是一章)
顏淵問什么是仁??鬃诱f:“抑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走到禮
上來,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實行
仁德要靠自己,難道是靠別人嗎?”
孔子說:“志士仁人,不會為了求生損害仁,卻能犧牲生命去成
就仁」
孔子說:“一個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樹立的,同時也幫助別人樹
立;自己要事事通達順暢,同時也使別人事事通達順暢?!?/p>
②重點詞匯:害一一損害
達一一通達
③解析: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這幾章都是闡述仁的思想的。可
能是因為出題的原因,所以并沒有直接引用整章,而是進行了組合和
刪節(jié),不過熟悉仁的思想,并能夠理解其不同方面的具體內(nèi)涵,這是
我們同學(xué)們必須具備的能力。這道題也是兩個方面:自己的認識,和
該思想對中國文化歷史的影響。
④答案: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意思是,
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
生命是寶貴的,但有比生命更可寶貴的,那就是“仁”。“殺身成仁”,
就是人們在生死關(guān)頭寧可舍棄生命也要保全“仁二自古以來,它激
勵著譚嗣同、瞿秋白等仁人志士為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拋頭顱灑
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9.(2019年北京卷)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1】也。
貧與殘,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
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2】必于是,顛沛必于是?!?/p>
(《論語里仁》)
注釋:【1]處:處在、居處?!?】造次:倉促之間。
①“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
達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J楊伯峻《論語譯注》認為,“得之
”應(yīng)改為“去之”;也有學(xué)者認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應(yīng)刪去。
請根據(jù)以上兩種不同解讀,分別解釋句意。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孔子說:“金錢和地位,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當(dāng)?shù)?/p>
手段得到它們,君子不享受。貧困和卑賤,是人們所厭惡的,但是,
不通過正當(dāng)?shù)耐緩綌[脫它們,君子是不會擺脫的。君子背離了仁的準(zhǔn)
則,怎么能夠成名呢?君子不會有吃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即使在
匆忙緊迫的情況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準(zhǔn)則,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和仁
同在一
②重點詞匯:去一一擺脫
惡----怎么
③解析:第一問,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重點在于如何如何去表述這個“道”,對于一些同學(xué)來說就有些困難
了,所以日常表達的訓(xùn)練很重要。第二問,這道題考查同學(xué)們的靈活
性,同時涉及到翻譯能力的考查,對同學(xué)們要求較高,要把道理說明
白,并且說合理。
④答案:
第一問:“其道”指仁或仁道。全段表達了君子在任何情況下都
不應(yīng)該離開仁的思想。
第二問:根據(jù)第一種解讀,句意為:不是通過仁道脫離貧賤,那
么就不離開貧賤。根據(jù)第二種解讀,句意為:因行仁道而陷入貧賤,
那么就不離開貧賤。
10.(2020年海淀期中)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概括其體
現(xiàn)的孔子對于“樂”的認識。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
信》)
②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
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論語?憲問》)
③子謂《韶》【1】:“盡美矣,又盡善也J謂《武》【2】:“盡
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信》)
注釋:【1】《韶》:歌頌舜因文德受到堯禪讓的音樂?!?】《武》:
歌頌武王滅商功績的音樂。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孔子說:“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如果
沒有仁德,怎么對待音樂呢?”
子路問怎樣才算是完人??鬃诱f:“像臧武仲那樣有智慧,像孟
公綽那樣不貪求,像卞莊子那樣勇敢,像冉求那樣有才藝,再用禮樂
來增加他的文采,就可以算個完人了?!翱鬃佑终f:“如今的完人何必
要這樣呢?見到利益能想到道義,遇到危險時肯獻出生命,長期處在
貧困之中也不忘平生的諾言,也就可以算是完人了?!?/p>
孔子評論《韶》,說:“樂曲美極了,內(nèi)容也好極了。"評論《武》,
說:“樂曲美極了,內(nèi)容還不是完全好J
②重點詞匯:文一一修飾
成人一一全人,即完美無缺的人。
③解析:第一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不懂得仁,禮樂又有何用呢?
這就可以看出孔子認為“仁”是禮樂的根基。第二句舉了一個具體的
例子,臧武仲、公綽、卞莊子、冉求均有自己的長處,但是如能用禮
樂加以修飾,便可以稱為成人了,由此可見,孔子認為禮樂可以完善
一個人的品格,可以使一個人得到提高。第三句的意思是《韶》既有
形式之美,又有道德之善。而《武》只有形式之美,卻無道德之善。
因此,孔子對“樂”的看法是應(yīng)該既講究形式之美,也就是藝術(shù)性,
又要講究道德之美,也就是思想性,教化作用。
④答案:
樂要以仁為基礎(chǔ);樂與禮能夠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樂要兼具道
德性和藝術(shù)性。
11.(2020年朝陽期中)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
也?!?/p>
(《論語?衛(wèi)靈公》)
①有人認為“知”是"了解,賞識”的意思,也有人認為“知”
是“主持,掌管”的意思。請根據(jù)這兩種不同解釋,分別翻譯這句話。
②你認為哪一種翻譯符合孔子對君子的認識?請簡要解說。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可以用小事來察知,卻可以接受重任;小人不可
以承擔(dān)重任,卻可以用小事來察知。”
②重點詞匯:受一一承擔(dān)責(zé)任
③解析:同樣是根據(jù)對某個字不同的理解翻譯句子,當(dāng)然,無論
怎樣理解,句子表達的意思都應(yīng)該符合儒家思想。
④答案:
①翻譯一:君子未必能在小事上獲得賞識,卻可以承擔(dān)大事。小
人不能承擔(dān)大事,卻有可能在小事上獲得賞識。
翻譯二:君子不可以讓他做小事,卻可以承擔(dān)大事。小人不能承
擔(dān)大事,卻可以讓他做小事。
②第一種解讀符合。孔子認為君子最重要的特質(zhì)是人格品質(zhì),看
待君子要觀其主流、大節(jié),不能要求君子是完人、全人。小事的表現(xiàn)
有不足是可以的,但君子可以委以重任,肯定了君子的道德品質(zhì),符
合孔子對君子看法。
如果能夠舉出更具體的句子來證明,就完美了。如:①子曰:“先
有司,赦小過,舉賢才?!雹谥芄^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
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p>
12.(2020年通期中)《論語》中記錄了許多孔子關(guān)于從政的
對話,如《雍也》篇: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
有?”
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
日:“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
請簡要說明孔子認為三位弟子能夠從政的原因,這則短文體現(xiàn)出
孔子怎樣的思想。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季康子問:“仲由可以參與政事嗎?”孔子說:“仲由呀,辦事果
斷,參與政事有什么困難呢?“又問;“端木賜可以參與政事嗎?”
孔子說:‘端木賜呀,通情達理,參與政事有什么困難呢?
②重點詞匯:
何有一一有什么困難呢?又有什么呢?(注:兩種理解意味不同,
大家牢記,此處為第一種)
果一一果斷,果敢
達---通達事理
③解析:原因當(dāng)然就是三個弟子的優(yōu)點了,直接說明即可。第二
問還是思想的問題,是如何用人。
④答案:
孔子認為三位弟子能從政的原因是仲由處事果斷,端木賜處事通
達,冉有有才能。這則短文體現(xiàn)了孔子的用人觀:對于人才,要用其
所長,要因才用人。
13.(2020年海淀期末)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
子夏日:“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
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xué),吾必謂之學(xué)臭(《論語?學(xué)而》)
衛(wèi)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xué)?"子貢曰:“文武【1】之道,
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
焉。夫子焉不學(xué)?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
注釋:【1】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上面文字蘊含了許多關(guān)于“學(xué)”的道理,請分條概括。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
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
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xué)習(xí)過,我一定說他已經(jīng)
學(xué)習(xí)過了J
衛(wèi)國的公孫朝問子貢說:“仲尼的學(xué)問是從哪里學(xué)來的?”子貢說:
“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沒有失傳,還留在人們中間。賢能的人可以了
解它的根本,不賢的人只了解它的末節(jié),沒有什么地方無文王武王之
道。我們老師何處不學(xué),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傳播呢
②重點詞匯:
事——侍奉
致——奉獻
墜于地一一失傳
常一一固定的
③解析:所謂“道理”需要是判斷性語句。對一件事情的分析,
要想分析全面,就要把角度分開,比如對象、態(tài)度、方法、目的等等,
依照這幾個角度去分析幾則《論語》內(nèi)容,就好辦了,最好還是以學(xué)
為主語作答。
④答案:
①學(xué)習(xí)者要端正學(xué)習(xí)態(tài)度;
②學(xué)習(xí)的重點在于提高人的品德;
③要在生活實踐中學(xué)習(xí)(或:要為了實際應(yīng)用而學(xué)習(xí));
④學(xué)習(xí)的內(nèi)容(高深的道理)就存在于學(xué)習(xí)者的身邊;
⑤學(xué)習(xí)不必有固定的老師,學(xué)習(xí)者要有謙虛向?qū)W之心;
⑥學(xué)習(xí)者要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學(xué)習(xí)的內(nèi)容。
14.(2020年東城期末)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
子貢問:“師①與商②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
“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保ā墩?/p>
語?雍也》)
注釋:①師:顓孫師,字子張,孔子的學(xué)生。②商:卜商,字子
夏,孔子的學(xué)生。
兩則語錄都反映了孔子怎樣的思想?請結(jié)合其中一則簡要說明。
(4分)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子貢問孔子:“顓孫師(子張)和卜商(子夏)兩個人,誰強一
些?”孔子道:“師呢,有些過分;商呢,有些趕不上。"子貢道:
“那么,師強一些嗎?“孔子道:”過分和趕不上同樣不好?!?/p>
孔子說:“樸實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樸實,又未免
虛浮。文采和樸實,配合適當(dāng),這才是君子J
②重點詞匯:
愈一一勝過,超過
史——虛浮
③解析:這兩句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待人接物保
持中正平和,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然后結(jié)合
原文的意思稍作闡釋即可。
④答案:
示例一:兩則語錄都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1分)中庸是指
處理事情不偏不倚、既不過頭也不會不足的態(tài)度。(1分)子貢向孔
子詢問做事有些過頭的子張(或?qū)憽皫煛保┦欠癖茸鍪掠行┎蛔愕淖?/p>
夏(或?qū)憽吧獭保└鼜娨恍鬃踊卮鹫f超過與趕不上都是一樣的不
好,這種“過猶不及”的態(tài)度,正是孔子中庸思想的表現(xiàn)。(2分)
示例二:兩則語錄都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1分)中庸是指
處理事情不偏不倚、既不過頭也不會不足的態(tài)度。(1分)孔子認為
樸實勝過文采,就會顯得粗野,文采勝過樸實,就會顯得虛浮,只有
樸實與文采配合適當(dāng),才可稱為君子。孔子不偏重于樸實和文采(或
答文與質(zhì))的任何一方,而是取其中而行之,正體現(xiàn)了他的中庸思想
(2分)
15.(2020年西城期末)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根據(jù)要求
完成11題。(共6分)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ㄗ映?。門人問曰:
“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保ā墩撜Z里仁》)
“吾道一以貫之"中的“道”,指的是什么?曾子如何解釋孔子所
說的“道”?結(jié)合《論語》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談?wù)勀銓鬃拥摹暗馈笔?/p>
怎么理解的。(6分)
答題中可參考以下各句中的部分內(nèi)容:
①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保ā墩撜Z顏淵》)
②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保ā墩?/p>
語雍也》)
③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J
(《論語衛(wèi)靈公》)
④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
可棄也?!?/p>
(《論語子路》)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孔子說:“曾參呀!我的學(xué)說可以用一個根本的原則貫通起來」
曾參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學(xué)生問道:“這是什么意
思?”曾參說:“夫子的學(xué)說只不過是忠和恕罷了?!?/p>
顏淵問什么是仁??鬃诱f:“克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走到禮
上來,就是仁
孔子說:一個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樹立的,同時也幫助別人樹立;
自己要事事通達順暢,同時也使別人事事通達順暢。
子貢問道:“有一個可以終身奉行的字嗎?”孔子說.“大概是‘恕'
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p>
樊遲問什么是仁??鬃诱f:“平時的生活起居要端莊恭敬,辦事
情的時候嚴(yán)肅認真,對待他人要忠誠。就是去邊遠的少數(shù)民族居住的
地方,也是不能廢棄這些原則的。"
②重點詞匯:
居一一平時
之一一去,到
③解析:本題需要注意在具體語境之中,孔子所謂的“道”和曾
子所謂的“道”不一樣,千萬不能混淆,這樣,解決這個題就很簡單
了。第三問是結(jié)合《論語》相關(guān)內(nèi)容,談自己的理解,我想應(yīng)該包含
兩個方面,一個是對《論語》的理解,一個是如何把其中的道理用來
指導(dǎo)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
④答案:
道,指“仁”,曾子解釋為“忠恕”,即對別人忠誠且抱以忠恕之
心。在《論語?衛(wèi)靈》中有一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
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說子貢問有
什么言論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孔子答道這必然是寬恕他人,自己不想
做的事,也不要強加給別人。我認為“寬恕他人”是孔子的“道”的
核心之一,唯有理解,寬容他人,才能讓我們與他人有良好的交流,
建立友誼。
“道”指的是仁,曾子將其解釋為忠誠寬恕。我對仁的理解是孔
子對子貢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為仁是一種君子的品格,
是孔子心中的完美品格,是大同世界的一個基礎(chǔ),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是十分重要。這應(yīng)該代表著把自己不想要的給別人,是一種換位思
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事,這樣行為是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若
人人都不去傷害別人,和諧不就出現(xiàn)了嗎?所以我認為“仁”應(yīng)該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6.(2020年豐臺期末)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任選一組,
回答問題。
A組:
①子曰:“,鮮矣仁。"(《論語?學(xué)而》)
②子曰:“,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
B組:
①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
然后君子。"(《論語?雍也》)
②子曰:“君子,小人同而不和J(《論語?子路》)
③子曰:“君子,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橫線處是耳熟能詳?shù)某烧Z,請根據(jù)原文將其填寫完整,并說明該
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樣的思想。
解析:這道題大家背下來就可以,是最基礎(chǔ)的內(nèi)容。
答案:
A組:
⑴①巧言令色②志士仁人
⑵關(guān)于“仁”學(xué)思想?!叭省笔且环N高尚道德,為人正直、表里如
一;“仁,,是堅守正義的品格,為了實現(xiàn)正義的目的,甚至可以犧牲
生命。
B組:
⑴①文質(zhì)彬彬②和而不同③成人之美
⑵關(guān)于“君子”理想。君子應(yīng)具有中庸的品行,要內(nèi)外兼修,文
與質(zhì)統(tǒng)一、表與里統(tǒng)一;君子堅守行事原則,與人和諧相處,卻不盲
目附和:君子能律己達人,成就美好事業(yè)。
17.(2020年石景山期末)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
“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
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論語?述而》)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
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J(《論語?陽貨》)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
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J(《論語?憲問》)
①孔子為何說“吾不與也”上述文字闡明的孔子主張的“勇”
是什么?(3分)
②勇者何以不懼,有人用孔子答司馬牛的“內(nèi)省不疚”為答案,
你同意嗎?請說明。(2分)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
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孔子對顏淵說:“如果用我,就去積極行動;如果不用我,就藏
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這樣吧!”子路說:“如果讓您率領(lǐng)三軍,您愿
找誰一起共事呢?”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過大
河,即使這樣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會與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
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謹(jǐn)慎小心,善于謀劃而且能完成任務(wù)的人?!?/p>
子路說:“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說:“君子把義看作是最尊貴
的。君子有勇無義就會作亂,小人有勇無義就會去做盜賊。"
孔子說:“君子所循的三個方面,我都沒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
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懼怕J子貢說道:“是老師對自己
的描述?!?/p>
司馬牛問怎樣才是君子??鬃诱f:“君子不憂愁,不恐懼J司馬
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就叫君子了嗎?”孔子說:“內(nèi)心反省而
不內(nèi)疚,那還有什么可憂慮和恐懼的呢?”
②重點詞匯:
暴虎馮河一一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
魯莽冒險。
疚一一,憂苦
③解析:第一問要明白暴虎馮河的含義,后面主張的“勇”是什
么,等同于“對勇的認識第二題要先表明觀點,當(dāng)然這類題目順
著命題者的意思說觀點,分析起來比較容易。
④答案:
①“暴虎馮河,死而無悔”是冒險蠻干,有勇無謀,不可取。
孔子認為勇與仁、知共為君子的品德,勇以義為前導(dǎo),要有謀而
為。
②答案示例:同意??鬃诱J為勇是君子應(yīng)具有的一種品德?!皟?nèi)
省不疚”指君子反省平日所為無愧于心,著眼于內(nèi)在生命的思考,是
內(nèi)修勇德的一種表現(xiàn),可以做勇者何以不懼的答案。
18.(2020年通州期末).閱讀下面《論語》中孔子關(guān)于“君子”
與“小人”的議論,回答問題。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J(《論語?里
仁》)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J(《論語?為政》)
①根據(jù)上面的文字,請概括出君子的特點。(4分)
②《論語?憲問》中“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歷來
有不同的理解,請根據(jù)上面文字,寫出“君子上達,小人下達”的兩
種理解。(4分)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孔子說:“君子懂得大義,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說:“君子心懷的是仁德;小人則懷戀鄉(xiāng)土。君子關(guān)心的是
刑罰和法度,小人則關(guān)心私利J
孔子說:“君子在困窘時還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會胡作非
為?!?/p>
孔子說:“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廣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結(jié),品格卑
下的人互相勾結(jié)卻不顧道義”
②重點詞匯:
固一一固守,安守
周一一合群
比一一勾結(jié)
③解析:這道題涉及的是君子理想的問題,其實孔子的君子理想
就說明了君子所應(yīng)該具有的一些品質(zhì),這些品質(zhì)也是我們熟知的,以
這個思路,結(jié)合這幾則的內(nèi)容,第一題應(yīng)該不難解決。第二題是上和
下的問題,上要高于下,這也是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區(qū)別,上達和下達
的具體所指在不同的層面上,也會有所不同,根據(jù)原文的句子分清就
可以了。
④答案:
①君子的特點:知曉大義;關(guān)心德行;安于不得志;公心待人。
②上達于仁義,下達于財利;上達于公,下達于私
19.(2020年昌平期末)閱讀下面《論語》的內(nèi)容,回答問題。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
曾是以為孝乎?”
(《論語?為政》)
關(guān)于“色難”,大致有兩種代表性解釋:一是東漢包咸的“色難,
謂承順父母顏色乃為難也”(《論語章句》);一是東漢鄭玄的“和顏
悅色,是為難也”(《論語注》)。請翻譯短文并簡要說明你同意哪一
種解釋。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子夏問什么是孝,孔子說:“(當(dāng)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
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
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②重點詞匯:
先生一一先生指長者或父母;前面說的弟子,指晚輩、兒女等。
曾一一難道
③解析:根據(jù)題干中的解釋翻譯就可以。下面表明觀點,鄭玄的
說法比較容易說,只要懂得和顏悅色緣于敬重之心就行,而內(nèi)心的敬
是《論語》中很重要的一個思想。
④答案:
子夏問孝道。孔子道:“兒子在父母面前經(jīng)常有愉悅的容色是件
難事。有事情,年輕人效勞;有酒有肴,年長的人吃喝,難道這竟可
認為是孝嗎?“(2分)我同意東漢鄭玄的解釋“和顏悅色,是為難
也二子女侍奉父母,有和顏悅色的面色最難能可貴。(2分)人的
臉色,是由心決定的。子女對于父母,必然有深切篤定的孝心,由此
才會有愉悅和婉的面容。凡事都可以勉強,惟有面色不大容易偽裝,
因此說最難,能做到這一點的就可以說是真孝順了。孝順不是表面文
章,而是由心而生的實際行動,臉色是內(nèi)心的體現(xiàn)之一,心生孝順,
外貌自然有好的表現(xiàn)。(2分)
20.(2020年大興期末)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
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
(1)從這則語錄看,孔子對《詩經(jīng)》作用的認識是什么?(4
分)
(2)請用四字詞語概括這則語錄反映出的學(xué)習(xí)觀:。(2分)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孔子說:“把《詩》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wù),卻不會辦
事;讓他當(dāng)外交使節(jié),不能獨立地辦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rr
②重點詞匯:
達一一通達。這里是會運用的意思。
專對---獨立對答。
以一一用。
③解析:對作用的認識,首先說明作用是什么,然后再說怎么實
現(xiàn)作用。
④答案:
(1)能夠?qū)⒅R運用到為政、外交方面。學(xué)習(xí)《詩經(jīng)》是為了
實踐、運用,只有實踐和運用,才能體現(xiàn)其作用。
學(xué)以致用
21.(2020年海淀一模)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
①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論語雍也》)
②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
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虎豹之醇猶犬羊之尊。
”—(《論語顏淵》)
注釋:【1】#(ku6):去毛的獸皮。
(1)文中畫線句,有人斷句為“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有人
斷句為“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請根據(jù)以上兩種不同斷句方法,分
別解釋句意。(2分)
(2)閱讀以上兩則材料,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儒家對于“質(zhì)”和
“文”關(guān)系的認識,并選擇某一個領(lǐng)域(文學(xué)、藝術(shù)、教育等),結(jié)合
實例談?wù)勀愕乃伎?。?分)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孔子說:“質(zhì)樸多于文采就難免顯得粗野,文采超過了質(zhì)樸又難
免流于虛浮,文采和質(zhì)樸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才能成為君子J
棘子成說:“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質(zhì)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儀式
干什么呢?”子貢說:“真遺憾,夫子您這樣談?wù)摼?。一言既出,?/p>
馬難追。本質(zhì)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質(zhì),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
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樣J
②重點詞匯:
史一一虛浮
尊一一去掉毛的皮,即革。
③解析:第一問,斷句不同,造成的句式不同。第一種斷法后半
部分是判斷句,意思是夫子的說法是君子的說法。第二種斷法,后半
句是主謂句,意思是夫子談?wù)摼?。第二問,“質(zhì)”和“文”的關(guān)系考
過多次,也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重點,所以這道題并不難。按照要求舉出例
子,并說明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guān)系即可。
④答案:
(1)先生的話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說錯了。先生這樣談?wù)摼?/p>
子,可惜說錯了。
(2)文學(xué)作品既要有豐富的內(nèi)涵,又要有美好的形式。例如:
杜甫的詩歌具有沉郁頓挫的特點,沉郁指的就是深沉蘊藉的情感,這
是內(nèi)容方面的,屬于“質(zhì)、頓挫指的是停頓轉(zhuǎn)折,也就是形式之美,
就是“文二《登高》一詩即為典型,詩中的思鄉(xiāng)之悲、漂泊之悲、孤
獨寂寞之悲,深沉蘊藉。而格律上八句皆對,平仄嚴(yán)謹(jǐn),讀來感染力
極強。這就是“文”。文和質(zhì)的完美結(jié)合,成就了這一經(jīng)典之作。
22.(2020年朝陽一模)從下面的三則《論語》中任選一則,回
答問題。(6分)
(1)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J(《論語?先
進》)
(2)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論語?顏淵》)
(3)孔子曰:“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論
語?季氏》)
①解釋這則《論語》的句意。(2分)
②結(jié)合這則《論語》和上面任意一則短文,談?wù)勀銓Α爸摇钡睦?/p>
解。(4分)
試題解讀:
①譯文:
孔子說:“所謂大臣是能夠用周公之道的要求來事奉君主,如果
這樣不行,他寧肯辭職不干?!?/p>
子張問如何治理政事??鬃诱f:“居于官位不懈怠,執(zhí)行君令要
忠實?!?/p>
孔子說:“有了危險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攙扶,那還用輔助的
人干什么呢?”
②重點詞匯:
事侍奉
顛一一跌倒
相——輔助
③解析:第一問,解釋其中一則的意思,就是考查的翻譯能力。
這三則是從不同的側(cè)重點來談“忠”,(1)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
事君,不可則止?!敝傅氖侵矣谡馈V揖c忠道相矛盾時,取忠于
正道。正道是愛人、愛民,以百姓為先、為急。(目的)⑵子張問政。
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指的是盡職盡責(zé)盡心盡力。勤勉做
事,不懈怠。(態(tài)度)
⑶孔子曰:“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指的是
扶危濟困。家國、百姓、君主危困之時,迎難而上,擔(dān)當(dāng)負責(zé)。(關(guān)
鍵時刻起作用)。談理解,就是包括觀點和分析兩個方面。
④答案:
①孔子說:“遇到危難不扶持,快要傾倒不扶助,那還要用你們助
手干嘛?!?/p>
②這貝I」《論語》指出,臣子之“忠”應(yīng)盡己所能,不可推卸自身應(yīng)
承擔(dān)的責(zé)任。正石文中伊尹,在君無道、國將亡的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nèi)戰(zhàn)的爆發(fā)》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課件-1
- 2025屆江西省浮梁一中高三摸底考試數(shù)學(xué)試題
- 《二泉映月》音樂課件
- 機械制造工藝模考試題(含參考答案)
- 老年股骨頸骨折術(shù)前術(shù)后護理
- 事業(yè)單位環(huán)保培訓(xùn)
- 2025年昌吉貨運資格證模擬考試新題庫
- 2025個體商戶的買賣合同協(xié)議
- 保潔衛(wèi)生協(xié)議書
- 合作協(xié)議 上市
- 警察禮儀(PPT53頁)
- 《關(guān)于加強高等學(xué)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見》解讀
- 《尚藝發(fā)型標(biāo)準(zhǔn)剪裁》PPT課件
- 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00537
- 110kV升壓站電氣施工工藝及方案培訓(xùn)資料(共107頁)
- 年產(chǎn)萬噸碳酸飲料廠的工藝設(shè)計
- 流砂過濾器設(shè)計說明書
- T∕CISA 065-2020 高爐循環(huán)冷卻水系統(tǒng)節(jié)能技術(shù)規(guī)范
- 電力現(xiàn)貨市場基礎(chǔ)知識(課堂PPT)
- 縣鄉(xiāng)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工作總流程圖
- 名∶聚乙烯(PE)土工膜防滲工程技術(shù)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