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32-文言文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臧洪字子源,廣陵射陽人也。舉孝廉為郎。時選三署郎以補縣長,補即丘長。靈帝末,棄官還家,太守張超請洪為功曹。董卓殺帝,圖危社稷,洪說超曰:“今王室將危,賊臣未梟,此誠天下義烈報恩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動枹鼓可得二萬人以此誅除國賊為天下倡先義之大者也”超然其言,與洪西至陳留,見兄邈計事。邈謂超曰:“聞弟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動任臧洪,洪者何人?”超曰:“洪才略智數(shù)優(yōu)超,超甚愛之,海內(nèi)奇士也?!卞慵匆姾?,與語大異之。致之于劉兗州公山、孔豫州公緒,皆與洪親善。乃設壇場,方共盟誓,諸州郡更相讓,莫敢當,咸共推洪。洪乃升壇操槃歃血而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tǒng),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并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jié),殞首喪元,必無二志。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洪辭氣慷慨,涕泣橫下,聞其言者,雖卒伍廝養(yǎng),莫不激揚,人思致節(jié)。袁紹見洪,又奇重之,與結(jié)分合好。紹使洪領(lǐng)青州。洪在州二年,群盜奔跑。紹嘆其能,徙為東郡太守。太祖圍張超于雍丘,超曰:“唯恃臧洪,當來救吾?!北娙艘詾樵?、曹方睦,而洪為紹所表用,必不敗好招禍,遠來赴此。超曰:“子源,天下義士,終不背本者,但恐見禁制,不相及逮耳?!焙槁勚?,果徒跣號泣,并勒所領(lǐng)兵,又從紹請兵馬,求欲救超,而紹終不聽許。超遂族滅。洪由是怨紹,絕不與通。(節(jié)選自《三國志·魏書·臧洪傳》)Ⅰ檢驗讀懂推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臧洪為人雄氣壯節(jié),舉孝廉出身。曾為關(guān)東聯(lián)軍設壇盟誓,共同討伐董卓,深得盟主袁紹看重。()答案√2.董卓叛亂,臧洪勸服張超國家將要滅亡,天下顛覆,現(xiàn)在正好是我們舍身報效朝廷的秋天,我們應當為天下先導。()答案×解析“秋天”錯誤,是“時機”。3.張超的兄弟張邈與臧洪交談之后,將臧洪介紹給劉兗州和孔豫州,二位對臧洪的才能也感到特別驚異。()答案×解析“二位對臧洪的才能也感到特別驚異”錯誤,原文是“皆與洪親善”,意思是劉公和孔公對臧洪親近友好。4.臧洪在青州擔當軍隊總領(lǐng)的兩年時間里,盜匪到處都是。()答案×解析“在青州擔當軍隊總領(lǐng)”錯誤,應是擔當青州刺史,對行政事務進行監(jiān)察;“盜匪到處都是”錯誤,“群盜奔跑”指盜匪全都逃走。Ⅱ解答題目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動枹鼓/可得二萬人/以此誅除國賊/為天下倡/先義之大者也/B.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動枹鼓/可得二萬人/以此誅除國賊/為天下倡/先義之大者也/C.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動枹鼓/可得二萬人/以此誅除國賊/為天下倡先/義之大者也/D.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動枹鼓/可得二萬人/以此誅除國賊/為天下倡先/義之大者也/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實力。“郡境尚全”意思是張超統(tǒng)領(lǐng)的“郡界還完整”,其后斷開?!袄裘褚蟾弧笔侵笍埑y(tǒng)領(lǐng)的郡內(nèi)官吏百姓生活富足,“吏民”不能斷開。解除A、D兩項?!盀樘煜鲁取笔钦f為天下先導,“倡先”不能斷開。解除B項。故選C項。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三署郎,指漢代五官署和左署、右署三個衙門中的郎官,這些郎官是由各諸侯國推舉的孝廉依據(jù)年齡分別來充任的。B.劉兗州公山,是指兗州人劉公山。古代對人表示敬重時,常把地望(誕生地或住地)放在姓與名之間來稱呼。C.歃血而盟,古代會盟的時候人們?yōu)榱吮硎菊\意,往往要祭拜天地和祖宗神靈,同時還要宰殺牲畜并一起飲用牲畜的血。D.皇天后土,是天和地的尊稱?!盎省笔谴蟮囊馑?,“皇天”是尊稱“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舊時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萬物。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駕馭古代文化學問的實力。B項有兩處錯誤:一是“是指兗州人劉公山”錯誤,應是指“兗州刺史劉公山”,劉岱,字公山,是兗州刺史;二是“姓與名之間”錯誤,應為姓與字之間,古代對人表示敬重時稱字,不稱名。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臧洪棄官,非退隱之舉。他初入仕途就因舉孝廉為郎而補任即丘縣縣長,雖在靈帝末年辭官還家,但其后又作了太守張超的僚屬,可見他無厭官退隱之心。B.臧洪矢志平亂,見識過人。董卓之亂發(fā)生后他就勸張邈兄弟舉起義旗報效朝廷,兄弟倆被他的言辭打動,就聯(lián)絡兗州、豫州等州的太守一起謀舉大事。C.臧洪有才略,富于感召力。他雖是張超的下屬,但郡中的政教刑賞都由他定;僅與張邈面語,就令其特別驚異;并在各路諸侯的盟壇上被推為宣誓者。D.臧洪講知遇,有恩必報。他聽到張超被曹操圍攻希望他來救援時,便義無反顧地求袁紹借兵,袁紹未借兵致使張超被曹操攻沒滅族,遂怨恨袁紹。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愿思的實力。“勸張邈兄弟舉起義旗報效朝廷”與原文有出入。臧洪勸告的一番話,最先是對張超說的,張邈不在場。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乃設壇場,方共盟誓,諸州郡更相讓,莫敢當,咸共推洪。(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眾人以為袁、曹方睦,而洪為紹所表用,必不敗好招禍,遠來赴此。(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于是設置祭壇,將要一起結(jié)盟立誓的時候,各州郡的長官相互推讓,沒有人敢于擔當主盟人,都一樣推舉臧洪。(2)眾人都以為袁紹和曹操正關(guān)系和諧,而臧洪又被袁紹向朝廷上表薦用,他確定不會破壞這種友好關(guān)系而招致災禍,從遠處趕到這里來。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實力。關(guān)鍵詞:(1)壇場,祭壇;更相,相互;莫,沒有人。(2)睦,關(guān)系和諧;表用,上表薦用;敗好,破壞友好關(guān)系。5.張超被太祖曹操圍困后,他認為臧洪會來救他,而眾人的看法卻相反,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眾人認為袁紹和曹操關(guān)系和諧,臧洪又被袁紹上表薦用,他必定不會破壞和袁紹的友好關(guān)系自己給自己招致災禍。②張超認為臧洪是一個義氣之人,不會違反自己做人的原則,只是擔憂他受人節(jié)制,不能剛好趕來。③雙方對臧洪的了解程度不同,所以結(jié)論不一樣。眾人對臧洪了解不深,從一般人的做法動身,認為他不會破壞與袁紹的關(guān)系來救張超;張超則對臧洪了解很深,知道他是位義士,就算沒有剛好趕到,也應當是因為受人節(jié)制。解析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特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實力。回答這類問題,須要回到“張超被太祖曹操圍困后,他認為臧洪會來救他,而眾人的看法卻相反”的前后文語境,他們所持觀點不同的緣由其實看他們各自的話就能得出結(jié)論,主要在于他們對臧洪的了解程度不同。參考譯文臧洪字子源,廣陵郡射陽縣(今江蘇省射陽縣)人。被推舉為孝廉,擔當郎官。當時選拔三署的郎官用來補任縣長,臧洪被選拔擔當即丘縣長。漢靈帝末年,臧洪放棄官職回到家鄉(xiāng),太守張超請臧洪擔當功曹。董卓殺死漢少帝,企圖危害國家,臧洪勸張超說:“現(xiàn)在王室危在旦夕,叛臣逆賊沒有鏟除,這實在是天下忠義壯烈之士報答朝廷恩德舍生效命的時候?,F(xiàn)在本郡的轄界還完整,官吏百姓富足,假如您擂動戰(zhàn)鼓舉義,可以得到二萬人,用這支力氣來殲滅害國的亂賊,為天下先導,這是大義?!睆埑澩脑挘秃完昂橐黄鹣蛭鞯搅岁惲?,拜見哥哥張邈并協(xié)商大事。張邈對張超說:“聽說弟弟擔當郡守,政令和教化,刑罰和賞賜,都不由自己制定,總是委任給臧洪,臧洪是什么樣的人?”張超說:“臧洪的才能膽略和心計都超過我,我特別寵愛他,他是國內(nèi)了不得的人?!睆堝憔驼僬堦昂橄嘁姡退徽労髮λ械教貏e驚異。張邈派他到兗州刺史劉公山、豫州刺史孔公緒那里,他們都對臧洪親近友好。于是設置祭壇,將要一起結(jié)盟立誓的時候,各州郡的長官相互推讓,沒有人敢于擔當主盟人,都一樣推舉臧洪。于是臧洪登上祭壇端著木槃和大家歃血結(jié)盟說:“漢室遭遇不幸,朝廷的綱紀陷入混亂,賊臣董卓乘機恣意作亂,把禍害加給皇上,暴虐施及百姓,人民特別膽怯 國家滅亡,天下顛覆。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廣陵太守張超等,聚合義兵,共赴國難。全部參與盟誓的人,要齊心合力,以盡到臣子的義務,即使被砍頭,也絕無二心。天地神祇,祖宗神靈,都能明察我們的忠心!”臧洪辭氣激揚,眼淚橫流,聽了他話的人,即使是士兵仆役,無不激烈激昂,人人都想為國家盡節(jié)。袁紹見到臧洪,又特殊器重他,與他結(jié)下情分成為好友。袁紹派臧洪兼任青州刺史。臧洪在青州兩年,盜匪全都逃走。袁紹贊揚他的才能,改任他為東郡太守。太祖曹操在雍丘圍攻張超,張超說:“我只能依靠臧洪,他應當會來救我?!北娙硕家詾樵B和曹操正關(guān)系和諧,而臧洪又被袁紹向朝廷上表薦用,他確定不會破壞這種友好關(guān)系而招致災禍,從遠處趕到這里來。張超說:“臧子源,是天下的義士,終究不會背棄自己的根本,只是擔憂他受人節(jié)制,不能剛好地趕來罷了?!标昂槁犝f后,果真光著腳大哭,同時調(diào)動自己統(tǒng)領(lǐng)的軍隊,又找袁紹懇求派出兵馬,想去救援張超,可是袁紹始終沒有答應。于是張超被滅族。臧洪由此怨恨袁紹,與他斷絕關(guān)系不再往來。Ⅲ讀寫結(jié)合感恩之雨,澆灌社會美妙之花得知張超被困的消息,臧洪不顧自己前程冒死營救。臧洪為何這樣決絕?因為他有一顆感恩之心。臧洪舉孝廉出身,遇到張超之后,被張超重用,在挽救國家危亡的義舉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感恩是一個人不行磨滅的良知,常懷感恩之心,它會讓你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報。落葉在空中回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yǎng)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漂浮,描繪著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培育它的藍天的感恩。感恩是一條人生準則,是和諧社會的基礎。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至于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愛的陽光照射在每個人的心底而熠熠生輝;學會感恩,是為了生存的空間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妙。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馬成字君遷,南陽棘陽人也。少為縣吏。世祖徇潁川,以成為安集掾,調(diào)守郟令。及世祖討河北,成即棄官步負,追及于蒲陽,以成為期門,從征伐。世祖即位,再遷護軍都尉。建武四年,拜揚武將軍,督誅虜將軍劉隆、振威將軍宋登、射聲校尉王賞,發(fā)會稽、丹陽、九江、六安四郡兵擊李憲。時帝幸壽春設壇場祖禮遣之進圍憲于舒令諸軍各深溝高壘憲數(shù)挑戰(zhàn)成堅壁不出守之歲馀,至六年春,城中食盡,乃攻之,遂屠舒,斬李憲,追及其黨與,盡平江淮地。七年夏,封平舒侯。八年,從征破隗囂,以成為天水太守,將軍如故。冬,征還京師。九年,代來歙守中郎將,率武威將軍劉尚等破河池,遂平武都。明年,大司空李通罷,以成行大司空事,居府如真,數(shù)月復拜揚武將軍。十四年,屯常山、中山以備北邊,并領(lǐng)建義大將軍朱祐營。又代驃騎大將軍杜茂繕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橋,河上至安邑,太原至井陘,中山至鄴,皆筑保壁,起烽燧,十里一堠。在事五六年,帝以成勤勞,征還京師。邊人多上書求請者,復遣成還屯。及南單于保塞,北方無事,拜為中山太守,上將軍印綬,領(lǐng)屯兵如故。二十四年,南擊武谿蠻賊,無功,上太守印綬。二十七年,定封全椒侯,就國。三十二年卒。子衛(wèi)嗣。衛(wèi)卒,子香嗣,徙封棘陵侯。香卒,子豐嗣。豐卒,子玄嗣。玄卒,子邑嗣。邑卒,子醜嗣,桓帝時以罪失國。延熹二年,帝復封成玄孫昌為益陽亭侯。(節(jié)選自《后漢書·馬成傳》)Ⅰ檢驗讀懂推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馬成有膽識,能抓住機遇。劉秀還未稱帝時,他就追隨部隊征伐,官至護軍都尉;世祖稱帝后,他平定江淮,西征隴蜀,北拒匈奴,可在南平蠻夷時,卻無功而返。()答案×解析“護軍都尉”是在劉秀稱帝之后任命的。2.世祖在壽春時,設立拜將場所,依據(jù)祖禮派遣馬成進攻李憲。馬成吩咐各軍深挖壕溝,堅壁營壘,靠長久作戰(zhàn)戰(zhàn)勝了李憲。()答案√3.馬成除了能領(lǐng)兵打仗,還能掌水利,管營建。在從征隴屬時,他代理大司空職務,處理事務時就像真的大司空一樣,閱歷豐富。()答案×解析“就像真的大司空一樣,閱歷豐富”錯誤,文中的“如真”是指馬成行使實權(quán),“閱歷豐富”文中無據(jù)。4.馬勝利勛卓著,蔭蔽后世。馬成的后人馬醜因為罪過丟掉了全椒侯的封地。但皇帝又在延熹二年再次封馬成的玄孫馬昌為益陽亭侯。()答案×解析“全椒侯”錯,應為棘陵侯。Ⅱ解答題目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時帝幸壽春/設壇場祖禮/遣之/進圍憲于舒/令諸軍各深溝高壘/憲數(shù)挑戰(zhàn)/成堅壁/不出/守之歲馀B.時帝幸壽春/設壇場/祖禮遣之/進圍憲于舒/令諸軍各深溝高壘/憲數(shù)挑戰(zhàn)/成堅壁不出/守之歲馀C.時帝幸壽春/設壇場祖禮/遣之/進圍憲于舒/令諸軍各深溝高壘/憲數(shù)挑戰(zhàn)成/堅壁不出/守之歲馀D.時帝幸壽春/設壇場/祖禮遣之進/圍憲于舒/令諸軍各深溝高壘/憲數(shù)挑戰(zhàn)/成堅壁/不出/守之歲馀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實力?!霸O壇場祖禮”中“設”是動詞,可以接賓語“壇場”,但不能接“祖禮”,故解除A、C兩項。“祖禮遣之”應當是“設壇場”的目的,而“進圍”是連動式,中間不行斷開,故解除D項。綜上,答案為B。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掾,原為佐助的意思,后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安集掾指安集官署職員。B.世祖,是光武帝劉秀的廟號。廟號是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C.司空,是古代官名。西周始設,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掌水利、營建之事。D.烽燧,是古代傳遞軍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白天燃煙叫燧,夜晚放火叫烽。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駕馭常見的古代文化學問的實力。D項,應為“白天燃煙叫烽,夜晚放火叫燧”。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馬成年輕時仕途很順當。起先擔當縣里的官吏,后來世祖劉秀攻占潁川,任命他擔當安集掾,后來調(diào)任他擔當郟縣的縣令。B.馬成除了本官之外,還常常代職。他擔當天水太守時,仍舊統(tǒng)帥軍隊;回到京師,又代理中郎將、大司空等官職的事務。C.馬成駐守邊疆時深受當?shù)厝说膼鄞鳌K捅鴷r北方安靜無事,因此,被征召回到京師后,又在邊疆人士上書懇求下回去屯兵。D.馬成的后人因他而受蔭封。在代代繼承爵位的過程中,經(jīng)驗了變更和廢除封國之后,其玄孫馬昌最終又被封為益陽亭侯。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愿思的實力。C項,“北方安靜無事”與“在邊疆人士上書懇求下回去屯兵”無必定因果關(guān)系?!氨狈桨察o無事”是“上書懇求回去屯兵”之后的事。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及世祖討河北,成即棄官步負,追及于蒲陽,以成為期門,從征伐。(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六年春,城中食盡,乃攻之,遂屠舒,斬李憲,追及其黨與,盡平江淮地。(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等到世祖討伐河北的時候,馬成便棄官步行,追到蒲陽趕上世祖,世祖任命馬成為期門,讓他跟從征伐。(2)到建武六年春天,舒城中的糧食吃光了,馬成才下令攻城,最終屠殺舒城居民,殺死李憲,追擊他的黨羽,全部平定了江淮地區(qū)。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實力。(1)“步負”“及”“從”為得分點,意思分別為“步行”“趕上”“跟從”。(2)“乃”“黨與”“盡平”為得分點,意思分別為“才”“黨羽”“全部平定”。5.馬成在邊五六年后,世祖把他征召回京,但邊疆人士又上書懇求馬成回邊,可見,馬成在北拒匈奴時深得人心。馬成是怎樣保衛(wèi)邊疆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屯兵。馬成在成山、中山駐扎軍隊來警備北疆。②壯大兵力。兼統(tǒng)領(lǐng)建義大將軍朱祐的部隊。③建筑防衛(wèi)工事。自西河至渭橋,自河上至安邑,自太原至井陘,自中山至鄴城,都建筑堡壘,起烽火,十里建一個眺望哨所。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實力。依據(jù)題干內(nèi)容,回到原文第四段細致分析涉及原文內(nèi)容的前后文語境,可以得知馬成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來保衛(wèi)邊疆的:一是屯兵;二是壯大兵力;三是建筑防衛(wèi)工事。參考譯文馬成,字君遷,南陽郡棘陽(今河南新野)人。馬成年輕時擔當縣里的官吏。世祖劉秀帶兵占據(jù)潁川,任命馬成為安集掾,后來調(diào)任他擔當郟縣(河南郟縣)縣令。等到世祖討伐河北的時候,馬成便棄官步行,追到蒲陽趕上世祖,世祖任命馬成為期門,讓他跟從征伐。世祖劉秀登基稱帝,馬成兩次升遷后任護軍都尉。建武四年,授予馬成揚武將軍一職,指揮誅虜將軍劉隆、振威將軍宋登、射聲校尉王賞,征調(diào)會稽、丹陽、九江、六安四郡的軍隊攻擊李憲。當時世祖劉秀來到壽春,設立拜將場所,依據(jù)祖禮授馬成軍權(quán)。馬成進軍將李憲圍困在舒城(今安徽省廬江縣),吩咐各路軍隊深挖壕溝,高筑壁壘。李憲多次挑戰(zhàn),馬成堅守城池,不與他交戰(zhàn),圍守了一年多的時間。到建武六年(30年)春天,舒城中的糧食吃光了,馬成才下令攻城,于是屠殺舒城居民,殺死李憲,追擊他的黨羽,全部平定了江淮地區(qū)。建武七年(31年)夏天,馬成被封為平舒侯。建武八年(32年),跟從大軍征伐戰(zhàn)勝隗囂,世祖任命馬成為天水太守,仍舊像以前一樣統(tǒng)帥軍隊。當年冬天,世祖征召他回到京師。建武九年(33年),馬成代替來歙掌管中郎將事務,率領(lǐng)武威將軍劉尚等攻破河池縣,于是平定武都郡。其次年,大司空李通罷官離職,世祖任命馬成代理大司空事務,居大司空府依據(jù)實職辦事,數(shù)月之后又授予他揚武將軍。建武十四年(38年),馬成屯兵常山、中山來警備北部邊疆,兼統(tǒng)領(lǐng)建義大將軍朱祐的部隊。又代替驃騎大將軍杜茂修繕建筑防衛(wèi)工事,從西河到渭橋,從河上到安邑,從太原到井陘,從中山到鄴城,都筑起堡壘,燃起烽火,每隔十里建一個眺望哨所。在職做了五六年,世祖認為馬成勤勞,征召他回到京師。邊疆人士多有上書懇求讓他回邊的,世祖因此再次派遣馬成回去屯兵。等到匈奴南單于守塞自安,北方安靜無事,授予馬成中山太守一職,呈上將軍的印綬,仍像原先一樣統(tǒng)率駐扎軍隊。建武二十四年(48年),馬成率軍向南征討武谿的蠻兵,未建軍功,于是呈上太守印綬。建武二十七年(51年),確定封地,做了全椒侯,到封地定居。建武三十二年(56年)去世。馬成的兒子馬衛(wèi)繼承了爵位。馬衛(wèi)去世,他的兒子馬香繼承爵位,改封為棘陵侯。馬香去世,他的兒子馬豐繼承爵位。馬豐去世,他的兒子馬玄繼承爵位。馬玄去世,他的兒子馬邑繼承爵位。馬邑去世,他的兒子馬醜繼承爵位,桓帝時因為獲罪被廢除了封國。延熹二年(159年),皇帝又封馬成玄孫馬昌為益陽亭侯。Ⅲ讀寫結(jié)合我是一塊磚,哪里須要哪里搬看《馬成傳》,就像看硬核簡歷一樣,他沒有要特殊強調(diào)的事務,因為件件都特殊。他南征北戰(zhàn),誕生入死,世祖劉秀指哪兒打哪兒,他不光領(lǐng)兵打仗,還能治水利,管工程??傊拖褚粔K磚,哪里須要哪里搬。我們成不了馬成,但我們可以從這份簡歷中看到一種精神,一種自愿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精神,其實人在成全他人的時候也在成全自己,馬成成全了光武帝,光武帝也成全了馬成。身為社會中人,我們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在幫公司創(chuàng)建價值的同時,公司也讓你提升了自己的實力;我們在孝敬父母讓他們舒心生活的時候,他們的健康身體也削減了你的一份擔憂;我們在耐性傾聽摯友訴苦的時候,摯友也對你多了一份感謝。成為身邊人身邊事中的一塊磚,扮演好全部的角色會成就一個完備的你。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暢字叔茂。少以清實為稱,無所交黨。初舉孝廉,辭病不就。大將軍梁商特辟舉茂才,四遷尚書令,出為齊相。征拜司隸校尉,轉(zhuǎn)漁陽太守。所在以嚴明為稱。坐事免官。是時政事多歸尚書,桓帝特詔三公,令高選庸能。太尉陳蕃薦暢清方公正,有不行犯之色,由是復為尚書。尋拜南陽太守。前后二千石逼懼帝鄉(xiāng)貴戚,多不稱職。暢深疾之,下車奮厲威猛,其豪黨有釁穢者,莫不糾發(fā)。會赦,事得散。暢追恨之,更為設法,諸受臧二千萬以上不自首實者,盡入財物;若其隱伏,使吏發(fā)屋伐樹,堙井夷灶,豪右大震。功曹張敞奏記諫曰:“五教在寬,著之經(jīng)典。湯去三面,八方歸仁。武王入殷,先去炮烙之刑。高祖鑒秦,唯定三章之法。孝文皇帝感一緹縈,蠲除肉刑。卓茂、文翁、召父之徒,皆疾惡嚴刻,務崇溫厚。仁賢之政,流聞后世。夫明哲之君網(wǎng)漏吞舟之魚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悅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發(fā)屋伐樹將為嚴烈雖欲懲惡難以聞遠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則海內(nèi)改觀,實有折枝之易,而無挾山之難。三后生自新野,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風流,自中興以來,功臣將相,繼世而隆。愚以為懇懇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奸,未若禮賢。舜舉皋陶,不仁者遠。隨會為政,晉盜奔秦。虞、芮入境,讓心自生。化人在德,不在用刑?!睍成罴{敞諫,更崇寬政,慎刑簡罰,教化遂行??ぶ泻雷宥嘁陨莩尴嗌?,暢常布衣皮褥,車馬羸敗,以矯其敝。同郡劉表時年十七,從暢受學。進諫曰:“夫奢不僭上,儉不逼下,循道行禮,貴處可否之間。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不??资ブ饔?,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貴于世乎?”暢曰:“昔公儀休在魯,拔園葵,去織婦;孫叔敖相楚,其子被裘刈薪。夫以約失之鮮矣。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雖以不德,敢慕遺烈?!焙笳鳛殚L樂衛(wèi)尉。建寧元年,遷司空,數(shù)月,以水災策免。明年,卒于家。(節(jié)選自《后漢書·王暢傳》)Ⅰ檢驗讀懂推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王暢年輕時就清正樸實,在官以嚴明著稱,為人稱道,先后擔當齊王之相、司隸校尉、南陽太守之職,并多次擔當尚書令。后因事獲罪免官。()答案√2.王暢出任南陽太守伊始,便對不稱職的地方官吏嚴加懲治,但皇帝不贊成這種做法,赦免了這些官吏。()答案×解析“皇帝不贊成這種做法”于文無據(jù),原文是“會赦”,正碰上朝廷大赦。3.王暢公報私仇,面對官員被赦免,他舊恨難消,又另立條例懲治邪惡勢力。()答案×解析“公報私仇”錯誤,王暢始終在處理公家事務,他的嚴酷是為公著想。4.王暢固執(zhí)己見,對學生劉表的諫言不予接受,仍舊布衣皮褥,瘦馬破車出行。()答案×解析“固執(zhí)己見”是貶義詞,錯誤,作者在文中對王暢的看法是褒揚的。Ⅱ解答題目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夫明哲之君/網(wǎng)漏吞舟之魚/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悅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發(fā)屋伐樹/將為嚴烈/雖欲懲惡/難以聞遠/B.夫明哲之君/網(wǎng)漏吞舟之魚/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悅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發(fā)屋伐樹將為嚴烈/雖欲懲/惡難以聞遠/C.夫明哲之君網(wǎng)漏/吞舟之魚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悅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發(fā)屋伐樹將為嚴烈/雖欲懲惡/難以聞遠/D.夫明哲之君網(wǎng)漏/吞舟之魚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悅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發(fā)屋伐樹/將為嚴烈/雖欲懲惡難以聞遠/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實力。依據(jù)上下文文意,“吞舟之魚”為名詞性短語,做動詞“漏”的賓語,這兩個詞語之間不能斷開,解除C、D兩項?!叭缓蟆逼疬B接作用,應當放在句首?!皭骸笔恰皯汀钡馁e語,“懲惡”不能斷開,因此解除B項。故選A。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功曹,官名,亦稱功曹史,西漢始置,為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記錄業(yè)績。B.黔首,戰(zhàn)國時期和秦代對讀書人的稱呼,如賈誼《過秦論》“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府君,漢朝時期稱太守為府君,如《孔雀東南飛》中“府君得聞之,心中大高興”。D.司空,古代官名,西周始置,與司馬、司寇、司士、司徒并稱五官,掌水利、營建之事。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駕馭常見的古代文化學問的實力。B項,“黔首,戰(zhàn)國時期和秦代對讀書人的稱呼”表述錯誤,應改成“黔首,戰(zhàn)國時期和秦代對平民的稱呼”。故選B。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王暢品行高潔,多次被人舉薦。最初他被舉薦為孝廉,假托有病不去上任;大將軍梁商舉薦他,后出任齊王的相;太尉陳蕃舉薦他,因此再次做了尚書。B.王暢不畏豪黨,敢于揭發(fā)他們。他實施嚴刑峻法,對受贓確定數(shù)額的貴戚沒收財物,假如隱藏就嚴懲,比起之前逼迫貴戚的太守們,他是稱職的。C.王暢明辨是非,擅長聽取看法。功曹張敞勸諫他要以仁愛治民,施仁政,行教化,他深表贊同;對于學生劉表的進諫,他卻認為不妥,沒有接受。D.王暢生活節(jié)儉,能夠以身作則。做南陽太守期間,他穿布衣,坐陋車,矯正郡中豪族們奢侈的風氣;與弟子的交談也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節(jié)儉的人。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愿思的實力。B項,“比起之前逼迫貴戚的太守們”表述錯誤,原文相關(guān)表述為“前后二千石逼懼帝鄉(xiāng)貴戚”,說的是郡守都膽怯 帝鄉(xiāng)的貴戚,而非貴戚被逼迫。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暢深疾之,下車奮厲威猛,其豪黨有釁穢者,莫不糾發(fā)。(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雖以不德,敢慕遺烈。(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王暢特別痛恨他們,一上任就施展威猛手段,對那些豪黨中有罪惡的,都一一查辦揭發(fā)。(2)聽了伯夷的高風亮節(jié),貪欲的人就會廉潔,怯懦的人就會立志自強。我雖然沒有德行,卻艷羨古人的功業(yè)。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實力。(1)疾:痛恨。下車:官員到職上任。其豪黨有釁穢者:定語后置句。釁穢:罪惡。糾發(fā):查辦揭發(fā)。(2)廉:廉潔。不德:沒有德行。慕:仰慕,艷羨。遺烈:古人的功業(yè)。5.學生劉表和功曹張敞都向王暢進諫,可王暢只接受了張敞的寬仁諫言。張敞是怎樣勸服王暢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先列舉歷代帝王大臣實施仁政的例子,并論述由此帶來的效果;接著對比論說王暢施行苛政“難以聞遠”,指出施行仁政對王暢來說輕而易舉;最終再次明確自己的觀點,急于用刑,不如禮賢下士、施恩于民。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論證過程的實力。功曹張敞和學生劉表向王暢的進諫分別在文章的其次段和第三段。答題區(qū)域鎖定在其次段張敞的諫言里?;卮鸨绢},首先要看懂張敞的諫言,然后依據(jù)諫言內(nèi)容進行條分縷析。張敞的諫言大體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列舉歷代帝王大臣實施仁政的例子;其次層對比論述王暢的嚴酷苛政“難以聞遠”,指出實施仁政對于他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第三層再次重申自己的觀點。依據(jù)上述內(nèi)容進行概括即可。參考譯文王暢,字叔茂。年輕時以清正樸實為人稱道,很少與人交結(jié)。起先被舉為孝廉,托病不應。大將軍梁商特辟舉薦為茂才,四次升遷后任尚書令,后來出京做齊相。被征召為司隸校尉,調(diào)為漁陽太守。所到之處,都以肅穆公正為人稱道。因事獲罪免官。這時朝廷政事多歸尚書掌管,桓帝特殊詔令三公,令高標準選拔有功有才能的人為尚書,太尉陳蕃薦舉王暢,說他清廉公正,有不行侵擾之色,因此,再次擔當尚書。不久,任命為南陽太守。在他以前的郡守,都膽怯 帝鄉(xiāng)的貴戚,大多不稱職。王暢特別厭惡他們,一上任就施展威猛手段,對那些豪黨中有罪惡的,都一一查辦揭發(fā)。碰上朝廷大赦,事情就散了。王暢舊恨不消,另立條例,各受贓二千萬以上不自己交代犯罪情實的,沒收他的全部財物;假如他們有隱瞞的,派官吏拆屋伐樹,填井平灶,一些惡勢力大為振動。功曹張敞上奏記勸諫說:“五教在于寬大,已經(jīng)寫在經(jīng)典之中。商湯網(wǎng)開三面,八方歸順。武王進入殷都,先除去炮烙之刑。高祖以秦為鑒,只約法三章。孝文皇帝被緹縈感動,去除肉刑。卓茂、文翁、召父等人,都痛恨嚴刑苛法,極力崇尚溫柔寬厚。仁賢之政,流傳后世。那些明哲之君,魚網(wǎng)可漏吞舟之魚,然后日月星三光照射于上,人物喜悅于下。說起來很遠,但其效應很近。掘屋伐樹,將特別激烈,雖然是要懲惡,卻難以使遠地之人得聞。以您上智之才,日月之明,施仁惠之政,則海內(nèi)呈現(xiàn)新貌,的確猶如折一樹枝般簡單,并無挾山之難。三位皇后都出身新野,士女沾染教化,百姓仰慕風流,自中興以來,功臣將相,世代隆盛。我以為急于用刑罰,不如施恩于民;不停地追查犯人,不如禮賢下士。舜用皋陶,不仁之人便遠遠離開。隨會執(zhí)政,晉盜逃往秦。虞、芮入境,謙讓之心自生。教化百姓在于德,不在于用刑?!蓖鯐惩耆邮軓埑ǖ膭裰G,改為崇尚寬和的治理方式,簡省刑罰,于是教化得以施行。南陽郡中的官僚大族大多以奢侈奢侈相互標榜,王暢平常都是布衣皮褥、瘦馬破車,以矯正這種不好的風氣。同郡劉表時年十七歲,跟王暢學習。勸諫王暢說:“奢不越上過分,儉不迫下照做,依道行禮,所貴的是在可否之間,求得適當而已。蘧伯玉以獨為君子為恥。您不仰慕孔圣人的明訓,反而艷羨叔夷伯齊無關(guān)緊要的操守,豈不是想以皎潔來抬高自己嗎?”王暢說:“以前公儀休在魯為相,拔掉園葵,休棄織布的妻子,孫叔敖在楚為相,他的兒子披著毛皮砍柴。以節(jié)約而失敗的少啊。聽了伯夷的高風亮節(jié),貪污的人就會廉潔,怯懦的人就會立志自強。我雖然沒有德行,卻艷羨古人的功業(yè)?!焙髞肀徽髡贋殚L樂衛(wèi)尉。建寧元年,升司空,才幾個月,因水災免官。其次年,死在家里。Ⅲ讀寫結(jié)合榜樣的力氣王暢在官以清廉著稱,他身居高位,卻布衣皮褥,瘦馬破車出行。哪怕弟子劉表提示老師過于簡樸會使別人誤以為他是想以廉潔來抬高自己,但他依舊如故。因為他所處的時代以奢侈奢侈相互標榜,王暢深知榜樣的力氣,他要領(lǐng)先垂范,以訂正奢侈的不良風氣。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歷史長河中,總會涌現(xiàn)一些閃爍著奮進之光的人,我們稱之為榜樣。比如志向信念堅決、傳承紅色基因的中共黨史專家鄭德榮教授,16年如一日把生命最珍貴的時間獻給祖國雪域高原;傾心培育少數(shù)民族科研教學骨干的鐘揚教授;堅持原則、執(zhí)紀如鐵的紀檢監(jiān)察干部李泉新;用生命捍衛(wèi)了宏大祖國的尊嚴的飛行員張超……他們用使命與責任擔當,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志向信念、實干擔當和敬業(yè)奉獻的精神,為社會做出了表率與示范作用,使我們能夠時時看到奮斗的目標和參照物。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陸遜字伯言,吳郡吳人也。本名議,世江東大族。遜少孤,隨從祖廬江太守康在官。袁術(shù)與康有隙,將攻康,康遣遜及親戚還吳。孫權(quán)為將軍,遜年二十一,始仕幕府,歷東西曹令史,出為海昌屯田都尉,并領(lǐng)縣事??h連年亢旱,遜開倉谷以振貧民,勸督農(nóng)桑,百姓蒙賴。會稽太守淳于式表遜枉取民人,愁擾所在。遜后詣都,言次,稱式佳吏,權(quán)曰:“式白君而君薦之,何也?”遜對曰:“式意欲養(yǎng)民,是以白遜。若遜復毀式以亂圣聽,不行長也?!睓?quán)曰:“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黃武元年,劉備率大軍來向西界,權(quán)命遜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萬人拒之。備從巫峽、建平連圍至夷陵界,立數(shù)十屯,先遣吳班將數(shù)千人于平地立營,欲以挑戰(zhàn)。諸將皆欲擊之,遜曰:“此必有譎,且觀之?!眰渲溆嫴恍心艘饲墓戎谐鲞d曰所以不聽諸君擊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其后,遜上疏欲擊備,諸將并曰:“攻備當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銜持經(jīng)七八月,其諸要害皆以固守,擊之必無利矣?!边d曰:“備是猾虜,更嘗事多,其軍始集,思慮精專,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計不復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營,不利。諸將皆曰:“空殺兵耳?!边d曰:“吾已曉破之之術(shù)?!蹦穗犯鞒忠话衙曰鸸グ沃?。一爾勢成,破其四十馀營。備升馬鞍山,陳兵自繞。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shù)。備因夜遁,驛人斷后,僅得入白帝城。初,孫桓別討備前鋒于夷道,為備所圍,求救于遜。遜曰:“未可?!敝T將曰:“孫安東公族,見圍已困,奈何不救?”遜曰:“安東得士眾心,城牢糧足,無可憂也。待吾計展,欲不救安東,安東自解。”及方略大施,備果奔潰。桓后見遜曰:“前實怨不見救,定至今日,乃知調(diào)度自有方耳。”加拜遜輔國將軍,領(lǐng)荊州牧,即改封江陵侯。(節(jié)選自《三國志·陸遜傳》,有刪改)Ⅰ檢驗讀懂推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陸遜稟賦異樣,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孫權(quán)的賞識,做了孫權(quán)的將軍,歷任多種重要職務。()答案×解析“稟賦異樣”文中未涉及。2.陸遜高風亮節(jié),面對淳于式的詆毀,他從國家利益動身,確定了淳于式的做法,孫權(quán)對此特別佩服。()答案×解析“詆毀”錯誤,詆毀是指沒有依據(jù)地污蔑,但淳于式揭發(fā)的事情屬實。3.孫權(quán)以陸遜為大都督,在與劉備的征戰(zhàn)中運用火燒連營方法擊敗了劉備。()答案√4.孫桓為劉備所圍,向陸遜求救,可陸遜卻沒有任何舉動,由此怨恨陸遜,后來得知陸遜的推斷之后,孫桓釋然。()答案×解析“陸遜卻沒有任何舉動”錯誤。依據(jù)“待吾計展”可知,陸遜是有行動的。Ⅱ解答題目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備知其計/不行/乃引伏兵八千/從谷中出/遜曰/所以不聽諸君擊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B.備知其計不行/乃引伏兵八千/從谷中出/遜曰/所以不聽諸君擊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C.備知其計/不行/乃引伏兵八千/從谷中出/遜曰/所以不聽諸君/擊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D.備知其計不行/乃引伏兵八千/從谷中出/遜曰/所以不聽諸君/擊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實力。這種題型可用解除法,第一處錯誤,“知”的賓語是自己的計策不行行,“其計不行”不能斷開,解除A、C兩項;其次處錯誤,依據(jù)“所以……者,……也”句式推斷可知,“諸君”后不行斷開,解除D項。故選B。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幕府,本指將帥在外的營帳,后亦泛指軍政大吏的府署。仕幕府,指在文武官署中擔當確定官職,做軍政大吏的佐助人員。B.“出”,指官員離開京城外調(diào),與“入”相對?!俺觥币话阒纲H官,有時也指平調(diào)。古人一般以出任京官為榮。C.“詣都”,是到京城,到朝廷的意思,和它同義的詞還有“詣闕”“謁闕”?!霸勱I上書”指越級上書中心司法機關(guān)申冤。D.“領(lǐng)”即加封、兼任,是在原來官銜上增加某種榮銜,或官職較高的官員兼任級別較低的官職。答案D解析D項,“領(lǐng)”指兼任,官職較高的官員兼任較為低級別的官職,沒有“加封”的意思。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陸遜少年不幸,年輕有為。陸遜年少時失去父親,跟隨堂祖父陸康長大,二十一歲就到孫權(quán)的幕府中做官,歷任東西曹令史。B.陸遜一心為國,不計私仇。會稽太守淳于式上奏章揭發(fā)陸遜非法掠奪百姓,而后來陸遜卻在孫權(quán)面前贊揚他是好官。因為陸遜認為淳于式是為民著想,且相互詆毀的風氣不行助長。C.陸遜胸有謀略,堅持己見。劉備派吳班帶人挑戰(zhàn)。吳將都想要迎擊劉備,陸遜認為必定有詐,沒有出戰(zhàn),使劉備的計策失敗。等時機成熟,才火燒了劉備四十余營,大獲全勝。D.陸遜用兵奇巧,調(diào)度有方。在與劉備的作戰(zhàn)中,在對方軍隊乏累,士氣懊喪時才找尋戰(zhàn)機出戰(zhàn);在孫桓被圍求救時,陸遜觀測到孫桓得人心,城牢糧足,不須要去救,就能解圍。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概括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愿思的實力。D項,“在孫桓被圍求救時,陸遜觀測到孫桓得人心,城牢糧足,不須要去救,就能解圍”錯,原文說的是等到陸遜的計策實施,即使不去救安東,安東也會自己解圍。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縣連年亢旱,遜開倉谷以振貧民,勸督農(nóng)桑,百姓蒙賴。(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孫桓別討備前鋒于夷道,為備所圍,求救于遜。(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海昌縣連年大旱,陸遜打開糧倉賑濟災民,勉勵督促百姓種田養(yǎng)桑,百姓得到依靠。(2)起初,孫桓分率士兵去夷道討伐劉備的前鋒部隊,被劉備包圍,向陸遜求救。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實力。(1)振,同“賑”,救濟、賑濟;勸,勉勵;農(nóng)桑,名詞作動詞,種田養(yǎng)桑。(2)別,分別,此處有“分兵”之意;為……所,表被動,被……;“求救于遜”,狀語后置句。5.劉備攻打東吳時,從巫峽到夷陵建起幾十座營寨,防守嚴密,為什么陸遜卻最終戰(zhàn)勝了劉備?請簡要說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為陸遜具有以下品質(zhì):①鎮(zhèn)靜冷靜,不輕舉妄動,貪功冒進;②閱歷豐富,細致分析形勢,識破敵人計謀,從對方戰(zhàn)法中找到弱點,制定破敵良策;③帶兵有方,忍辱負重,面對部下居功自傲,不聽調(diào)度,陸遜能曉之以理,喻之以法,鼓舞士氣。解析本題考查賞析人物形象的實力。陸遜戰(zhàn)勝劉備的戰(zhàn)事集中在文章第三段。劉備步步為營,在廣闊地方建立起幾十座營寨,準備一舉戰(zhàn)勝東吳。諸將欲迎擊,但總領(lǐng)陸遜冷靜面對,靠著豐富的閱歷推想出敵方計謀,在攻打一營失利、諸將泄氣的狀況下,陸快速找出破敵良策,鼓舞了士氣。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主要分析陸遜的表現(xiàn)。他在戰(zhàn)勝敵人這一事務上起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一是他一貫的處事看法,二是他面對強大敵人時的表現(xiàn),三是他的馭下之策。參考譯文陸遜字伯言,是吳郡吳縣人。他原名陸議,其家族世代為江東大族。陸遜很小就死了父親,跟隨堂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到他的任所生活。袁術(shù)與陸康有沖突,準備攻打陸康,陸康便讓陸遜和家眷們回吳縣。孫權(quán)做將軍時,陸遜二十一歲,起先在孫權(quán)將軍府中任職,歷任東西曹令史,離京調(diào)任海昌屯田都尉,同時兼管縣令職務。海昌縣連年大旱,陸遜打開糧倉賑濟災民,勉勵督促百姓種田養(yǎng)蠶,百姓得到依靠。會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揭發(fā)陸遜非法掠奪百姓,騷擾當?shù)亍j戇d后來到都城,和孫權(quán)說話的中間,贊揚淳于式是好官,孫權(quán)說:“淳于式告你你卻舉薦他,為什么呢?”陸遜回答說:“淳于式是想要養(yǎng)息 百姓,因此告我的狀。假如我再說他的壞話來擾亂您的視聽,這種風氣不行助長?!睂O權(quán)說:“這實在是忠厚長者之事,只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罷了?!秉S武元年,劉備率大軍來攻打西部邊界,孫權(quán)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朱然、潘璋等五萬人抗擊劉備。劉備從巫峽、建平連接營盤到夷陵界,建立了幾十個軍屯,先派吳班帶領(lǐng)幾千人在平地設立營寨,想要挑戰(zhàn)。諸將都想要迎擊劉備,陸遜說:“蜀軍這舉動必定有詐,暫且看看再說?!眲渲浪挠嫴邿o法實現(xiàn),就率領(lǐng)八千伏兵,從谷中出來。陸遜說:“我之所以不聽從諸位攻打吳班,是揣測他們確定有詭詐的原因?!焙髞?,陸遜上疏想要攻打劉備。眾將領(lǐng)都說:“攻打劉備應在起先時,如今竟讓他深化五六百里,相互對峙已有七八月,他的各要害都防守嚴密,攻打他必定沒有收益?!标戇d說:“劉備是個狡猾的敵人,經(jīng)驗的事許多,他的軍隊剛集結(jié)時,他考慮周密專心專一,不能觸犯他?,F(xiàn)在他駐軍許久,沒有占到我們的便宜,軍隊乏累,士氣懊喪,無計可施,夾擊此敵,正在今日?!庇谑窍裙ゴ蛞粋€營寨,沒有取勝。眾將領(lǐng)都說:“這是白白讓士兵送死罷了?!标戇d說:“我已經(jīng)知道攻破他們的方法?!庇谑蔷头愿朗勘髂靡话衙┎?,用火攻攻破他。頃刻之間火勢形成,破蜀軍四十多個營寨。劉備登上馬鞍山,環(huán)繞自己陳設軍隊。陸遜吩咐諸軍從四面進攻,于是劉備軍隊土崩瓦解,死者有幾萬人。劉備于是連夜逃走,驛站的人斷后,才逃到了白帝城。起初,孫桓分率士兵去夷道討伐劉備的前鋒部隊,被劉備包圍,向陸遜求救。陸遜說:“不行?!北妼㈩I(lǐng)說:“孫安東是公族,受到包圍境況困頓,怎能不救援?”陸遜說:“安東很得將士的人心,城池堅固,糧食足夠,不值得擔憂。等到我的計策實施,即使不去救安東,安東也會自己解圍?!钡鹊疥戇d謀略全部實施,劉備果真潰敗逃散。孫桓后來見到陸遜說:“從前我的確怨恨你不來救我,等到今日,才知道你的調(diào)度自有方略?!奔邮陉戇d為輔國將軍,兼任荊州牧,當即改封他為江陵侯。Ⅲ讀寫結(jié)合格局面對淳于式的揭發(fā),陸遜沒有怨恨,沒有辯解,有的只是從百姓、從國家的高度來確定他的行為。這樣的大度,這樣的胸襟源于他有一個無限大的格局。有這樣一句諺語: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這句話的哲理是:你可以烙出大餅來,但是你烙出的餅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鍋的限制。我們所希望的將來就似乎這張大餅一樣,是否能烙出滿足的“大餅”,完全取決于烙它的那口“鍋”——這就是所謂的“格局”。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懷,大格局才能大有作為。一個人的發(fā)展往往受許多因素的局限,其中之一就是格局太小,為其所限。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對于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大格局,即以大視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多。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長孫冀歸,字承業(yè)。宣武時,梁將裴邃、虞鴻襲據(jù)壽春,承業(yè)諸子驍果,邃頗難之,號曰“鐵小兒”。詔河間王元琛總眾援之。琛欲決戰(zhàn),承業(yè)以雨久,更須持重。琛弗從,遂戰(zhàn),為賊所乘,承業(yè)后殿。初,承業(yè)既總強兵,久不決戰(zhàn),議者疑有異圖。朝庭重遣河間王琛等三都督,外聲助承業(yè),內(nèi)實防之。會鮮于脩禮反于中山,以承業(yè)為大都督北討。尋詔承業(yè)解行臺,遣河間王琛為大都督。承業(yè)遣子子裕奉表,稱與琛俱當國難,琛敗臣全,遂生私隙。且臨機奪帥,非策所長。書奏,不納。尋正平郡蜀反,承業(yè)討蜀,頻戰(zhàn)有功,復本爵。未幾,雍州刺史蕭寶夤據(jù)州反,復以承業(yè)討之。承業(yè)時背疽未愈。太后勞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無可寄如何承業(yè)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時子彥亦患腳痹,扶杖入辭。尚書仆射元順顧相謂曰:“吾等備為大臣,各居寵位,危難之日,病者先行,無乃不行乎!”莫有對者。時薛鳳賢、薛脩義聚河東,據(jù)鹽池,攻圍蒲坂,東西連結(jié)以應寶夤。時有詔廢鹽池稅,承業(yè)上表曰:“鹽池天資賄貨,密邇京畿,唯須寶而護之,均贍以理。今四境多虞,府藏罄竭。常調(diào)之絹,不復可收。昔高祖升平之年,無所乏少,猶創(chuàng)置鹽官而加典護。臣輒符司監(jiān)將尉,還率所部,依常收稅,更聽后敕?!毙⑽涑?,轉(zhuǎn)太傅,錄尚書事。以定策功,更封開國子。承業(yè)表請回授其姨兄廷尉卿元洪超次子惲。初,承業(yè)生而母亡,為洪超母所撫養(yǎng),是以求讓。許之。大統(tǒng)元年,薨,贈假黃鉞,謚曰文宣。(摘自《北史·長孫冀歸傳》,有刪節(jié))Ⅰ檢驗讀懂推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宣武帝時,梁朝的將領(lǐng)裴邃、虞鴻攻擊并占據(jù)壽春,承業(yè)的幾個兒子驍勇果敢,裴邃感覺有一點點難應付。()答案×解析“一點點難應付”錯誤,文中的“頗”應理解為“很”。2.當時,承業(yè)總領(lǐng)強兵,卻久不作戰(zhàn),朝廷懷疑他有異心,于是免除了他的權(quán)力,任命元琛為大都督。()答案×解析“于是免除了他的權(quán)力”文中無據(jù),原文中朝廷懷疑他有異心后的做法是派了三位都督過去明幫暗防。“任命元琛為大都督”也不是在朝廷認為長孫承業(yè)有異心的時候。3.當薛鳳賢、薛脩義屯駐河東,占據(jù)著鹽池,攻打包圍蒲坂,東西聯(lián)合來響應蕭寶夤反叛后,皇帝下詔令廢除鹽池稅收。()答案√4.當?shù)弥实垡獜U除鹽池稅時,長孫承業(yè)上表勸留,皇帝答應了他的懇求,于是,長孫承業(yè)下令主管督察的將領(lǐng)校尉依照常制征收鹽稅。()答案×解析“皇帝答應了他的懇求”于文無據(jù);“長孫承業(yè)下令主管督察的將領(lǐng)校尉依照常制征收鹽稅”是在他上表之前的行為。Ⅱ解答題目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太后勞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無可寄如何/承業(yè)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B.太后勞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無可/寄如何/承業(yè)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C.太后勞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無可寄/如何/承業(yè)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D.太后勞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無可/寄如何/承業(yè)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實力?!扒湔睢薄霸慈绱恕睒?gòu)成主謂結(jié)構(gòu),語意完整,中間不行斷開,解除A、B兩項;“朕欲相停/更無可寄/如何”譯為“我想讓你休息,但沒有人可以托付重任,怎么辦”,“無可寄”中間不行斷開,解除D項。故選C項。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長孫,一種復姓,復姓的來源有許多,有得名于官職的,也有取自職業(yè)的。B.都督,古代武官名,最初指軍隊中的監(jiān)察官,后來演化為統(tǒng)率軍隊的長官。C.郡,古行政區(qū)域名,秦以前,所轄范圍比縣小,秦以后,所轄范圍比縣大。D.京畿,指一國都城四周的地方,周代時稱“王畿”,漢魏時才改稱“京畿”。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實力。D項,“京畿,指一國都城四周的地方”錯誤,“京畿”是指國都及其旁邊的地區(qū),還包括“國都”在內(nèi)。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長孫承業(yè)穩(wěn)重謹慎,招致猜忌懷疑。雖然統(tǒng)領(lǐng)著眾多兵馬,承業(yè)卻沒有貿(mào)然決戰(zhàn),這樣的舉動招致眾人猜疑,朝廷特地派遣官員來監(jiān)督防范他。B.長孫承業(yè)勇武善戰(zhàn),偕子出征平叛。承業(yè)與他的幾個兒子都驍勇善戰(zhàn),蕭寶夤反叛后,他和兒子子彥不顧病痛疾患,毅然出征平叛,忠心顯著。C.長孫承業(yè)心懷國事,勸留鹽稅制度。得知朝廷要廢除鹽池稅收一事后,承業(yè)上奏,認為鹽池是上天資助朝廷的財貨,應當珍視并保留征收制度。D.長孫承業(yè)知恩圖報,主動辭讓功名。幼年時母親去世,被姨母養(yǎng)大,承業(yè)始終牢記恩德,后來將本屬于自己的功名讓給了姨表哥哥元洪超。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的實力。D項,“后來將本屬于自己的功名讓給了元洪超”張冠李戴,依據(jù)原文“承業(yè)表請回授其姨兄廷尉卿元洪超次子惲”,應當是讓給了元洪超的次子元惲。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承業(yè)遣子子裕奉表,稱與琛俱當國難,琛敗臣全,遂生私隙。(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等備為大臣,各居寵位,危難之日,病者先行,無乃不行乎!(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承業(yè)派遣兒子子裕上奏表,稱說自己同元琛都承受著國家的患難,元琛失敗而自己保全(了軍隊),于是產(chǎn)生了嫌隙(沖突)。(2)我們充數(shù)為大臣,各自處于優(yōu)寵的職位,國家危難的時候,患病的人先出動,(這)唯恐不合適吧!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翻譯文言句子的實力。(1)“奉表”,上奏表?!爱敗?,承受?!叭保H?。“隙”,嫌隙、沖突。(2)“備”,充數(shù)。“無乃……乎”,唯恐……吧!5.孔子說“苛政猛于虎”,柳宗元也借《捕蛇者說》反映了賦稅對人民的毒害,長孫承業(yè)為什么還要勸皇帝保留鹽稅制度?請簡要說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鹽池是上天對朝廷的資助,應當珍視并加以愛護;②邊疆多難,國庫虧空;③先帝高祖尚且在太平之時設置鹽官,何況現(xiàn)在國家處于多難之時。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歸納要點的實力。長孫承業(yè)勸皇帝保留鹽稅制度的內(nèi)容在文章后半部分,鎖定原文區(qū)域。長孫承業(yè)以上表的形式勸皇帝保留鹽稅制度,將他上表的內(nèi)容分層即可。他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論證自己的主見:一是鹽池的價值;二是國家現(xiàn)有的逆境;三是先代帝王的做法。參考譯文長孫冀歸,字承業(yè)。宣武帝時,梁朝的將領(lǐng)裴邃、虞鴻攻擊并占據(jù)了壽春,承業(yè)的幾個兒子驍勇果敢,裴邃感到特別難以應付,稱他們?yōu)椤拌F小兒”。詔令河間王元琛總領(lǐng)軍隊救濟他。元琛想要決戰(zhàn),承業(yè)認為很長時間以來始終下雨,須要特別慎重。元琛不聽,于是交戰(zhàn),結(jié)果被賊人抓住了機會,承業(yè)在后面攔擊賊人。當時,承業(yè)總領(lǐng)強大的軍隊后,長期不與敵人決戰(zhàn),朝廷有人爭論他有其他的想法。于是朝廷重新派河間王元琛等三位都督前往,對外聲稱幫助承業(yè),事實上是防范他。正趕上鮮于脩禮在中山反叛,朝廷以承業(yè)擔當大都督北進討伐他。不久詔令承業(yè)解除行臺職務,派河間王元琛擔當大都督。承業(yè)派遣兒子子裕上奏表,稱說自己同元琛都承受著國家的患難,元琛失敗而自己保全(了軍隊),于是產(chǎn)生了嫌隙(沖突)。況且臨戰(zhàn)換帥,并不是很好的計策。奏章呈上后,沒有被接受。不久,正平郡(治所在今山西運城市新絳縣)的蜀人反叛,朝廷又命承業(yè)討伐蜀人。連續(xù)作戰(zhàn)有功,復原原來的爵位。不久,雍州刺史蕭寶夤依據(jù)州城反叛,又命承業(yè)討伐他。這時承業(yè)背上的癰疽還未痊愈,靈太后勸慰他說:“你的病這么重,我想讓你休息,但沒有人可以托付重任,怎么辦?”承業(yè)回答說:“臣死而后已,怎敢不盡力而為呢?”當時長孫子彥(長孫稚之子)也患有腳麻痹的病,他拄著拐杖入宮告辭。尚書仆射元順回頭對眾人說:“我們充數(shù)為大臣,各自處于優(yōu)寵的職位,國家危難的時候,患病的人先出動,(這)唯恐不合適吧!”沒有人能夠回答。當時,薛鳳賢、薛脩義在河東聚集兵力,占據(jù)鹽池,圍攻蒲坂,東西連結(jié),以響應蕭寶夤。當時有詔令廢除鹽池稅,承業(yè)上表說:“鹽池是上天資助的財貨,靠近京城,必需像珍寶一樣疼惜它,按規(guī)律正確運用它?,F(xiàn)在四境多事,國庫空虛,日常征收的絹稅,不能再正常收取。從前高祖在太平的年份,并不缺少什么,還單獨設置鹽官加以愛護。臣已經(jīng)下令管理鹽稅的將尉仍率所屬官吏,依常例征收鹽稅,另外聽取陛下今后的吩咐?!背龅鄢跄?,承業(yè)轉(zhuǎn)任太傅、錄尚書事。因制定策略有功,再封為開國子爵。承業(yè)上表懇求將這個爵位轉(zhuǎn)封給他的姨兄廷尉卿元洪超的次子元惲。當時,承業(yè)誕生時母親去世,被元洪超的母親所撫養(yǎng),因此懇求轉(zhuǎn)讓。出帝答應了。大統(tǒng)元年,去世,追贈假黃鉞,謚號文宣。Ⅲ讀寫結(jié)合家風長孫承業(yè)穩(wěn)重行事,卻遭到了世人的爭論、朝廷的猜忌。大都督的官位任了又免,免了又任,任其去留??僧攪翼氁獣r,他仍帶著背疽之痛出征平叛,勇武善戰(zhàn)。被稱為“鐵小兒”的兒子們亦驍勇果敢,陪父征戰(zhàn),哪怕有子患了腳痹,也堅決堅決扶杖辭別。父親與兒子們相像的性格,默契的選擇源于一種無形的力氣在影響著他們,那就是家風。家風確定個人成長?!疤煜轮驹趪?,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始終是國人安家立命之所。從小到大,我們接受最多的教化并非來自學校、老師,而是家中長輩的言傳身教。范純?nèi)手倚臑閲?,遵循范仲淹先憂后樂的家風思想;曾紀澤收復伊犁,詮釋曾國藩務實慎獨的家風傳承。家風關(guān)系國家前途。高校有云: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這句話一語道破地點明白家庭風氣對國家風氣的重要影響。千萬小家構(gòu)成祖國大家,家庭風氣影響著家庭人才的培育,更關(guān)系著國家發(fā)展的前途。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朱子奢,蘇州吳人,從鄉(xiāng)人顧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辭。隋大業(yè)中,為直秘書學士。天下亂,辭疾還鄉(xiāng)里。后從杜伏威入朝,授國子助教。太宗貞觀初,高麗、百濟同伐新羅,連年兵不解。新羅告急,帝假子奢員外散騎侍郎,持節(jié)諭旨,平三國之憾。子奢有儀觀,夷人尊畏之。二國上書謝罪,贈遺甚厚。始,武德時,太廟享止四室,高祖崩,將祔主于廟,帝詔有司詳議。子奢建言:“漢丞相韋玄成奏立五廟,劉歆議當七,鄭玄本玄成,王肅宗歆,于是歷代廟議不能一。且天子七廟,諸侯五,降殺以兩,禮之正也。臣請依古為七廟?!庇谑巧袝沧啵骸白浴洞呵铩芬詠恚蕴熳悠邚R,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推親親,顯尊尊,為不行易之法,請建親廟六?!痹t可。然言七廟者,本之子奢。帝嘗詔:“起居紀錄臧否,朕欲見之以知得失,若何?”子奢曰:“陛下所舉無過事,雖見無嫌,然以此開后世史官之禍,可懼也。史官全身畏死,則悠悠千載,尚有聞乎?”池陽令崔文康坐事,櫟陽尉魏禮臣劾治,獄成,御史言其枉。禮臣訴御史阿黨,乞下有司雜訊,不如所言請死。鞫報禮臣不實,詔如請。子奢曰:“在律上書不實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行復生雖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書獲罪欲自言者皆懼而不敢申矣”詔可。子奢為人樂易,能劇談,以經(jīng)誼緣飾。每侍宴,帝令論難群臣,恩禮甚篤。卒于官。(選自《新唐書·儒學·朱子奢傳》)Ⅰ檢驗讀懂推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隋朝大業(yè)年間,朱子奢任直秘書學士,但后來,他因生病不得不辭官回家。()答案×解析“不得不辭官回家”錯誤,原文意思是在天下大亂之時,朱子奢不想做官,故以生病為借口辭官回家。2.唐太宗貞觀初年,朝鮮半島三國連年戰(zhàn)事不斷。新羅國告急,皇帝正式任命朱子奢為員外散騎侍郎,命他出訪朝鮮半島。()答案×解析“正式任命”錯誤,文中“假”的意思是短暫代理。3.櫟陽縣尉魏禮臣判定池陽縣令崔文康有罪,但崔不承認,魏又上書給他加上結(jié)黨私營的罪過,要求有關(guān)部門一同審理。()答案√4.朱子奢擅言辭,在皇帝的宴飲上也敢于向群臣發(fā)難,可見皇上對他特別恩寵。()答案×解析“敢于向群臣發(fā)難”不精確,是皇帝命他論難群臣,不是他自己主動發(fā)難。Ⅱ解答題目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律上書不實/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行復生/雖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書獲罪/欲自言者皆懼/而不敢申矣/B.在律上書/不實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行復生/雖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書獲罪/欲自言者皆懼/而不敢申矣/C.在律/上書不實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行復生/雖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書獲罪/欲自言者/皆懼而不敢申矣/D.在律/上書不實/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行復生/雖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書/獲罪欲自言者/皆懼而不敢申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實力。本句話中的“上書不實”為一罪名,作“有定罪”的主語,所以中間不行斷開,解除A、B、D三項。故選C項。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大業(yè)”是年號,年號紀年是我國古代主要的紀年法之一,如貞觀、慶歷、康熙。B.“崩”是對帝王之死的婉稱,古代對帝王之外的人去世還有薨、卒、不祿等多種稱法。C.《春秋》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詩》《書》《禮》《易》《孟子》也都是儒家經(jīng)典。D.皇帝自稱“朕”,皇帝發(fā)布的吩咐或文告稱“詔”,“草詔”是皇帝寫詔書向臣民表達其旨意。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實力。D項,“‘草詔’是皇帝寫詔書向臣民表達其旨意”是錯誤的?!安菰t”即擬寫詔書,此事一般由相關(guān)大臣來做,而不是皇帝親自寫。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3分)()A.朱子奢先在隋為官,唐時曾前往朝鮮半島平靜戰(zhàn)亂。他在隋朝為官時,逢天下動亂,為官不穩(wěn)定;他前往高麗、百濟平靜戰(zhàn)亂時受到二國的厚待。B.朱子奢通曉祭祀禮儀,發(fā)表看法有根有據(jù)。在唐高祖死后祭于先祖神廟一事上,朱子奢引經(jīng)據(jù)典,建議依照古制設立七廟,得到了唐太宗的認可。C.朱子奢敢于拒絕皇帝看似合理的要求,并曉之以理?;实巯肟雌鹁幼?,以便知道自己的得失;朱子奢認為這樣做就會影響當朝史官,使記錄失真。D.朱子奢堅持依法辦事,博學健談。在如何處理魏禮臣一事上,他認為應依據(jù)法律來辦;他健談,好引經(jīng)據(jù)典,有時在宴飲時皇上還讓他與群臣辯論。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愿思的實力。C項,“朱子奢認為這樣做就會影響當朝史官,使記錄失真”是錯誤的,對原文理解不當。原文有“然以此開后世史官之禍,可懼也”的說法,所以朱子奢是怕唐太宗要看起居注的做法形成先例,后世的皇帝也要看,使史官不敢照實記錄皇帝的一言一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推親親,顯尊尊,為不行易之法,請建親廟六。(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禮臣訴御史阿黨,乞下有司雜訊,不如所言請死。(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推廣把親人當親人看待(親近親人),顯揚把尊者當尊者看待(或:敬重尊者),作為不行更改的禮法,請建祖廟六室。(2)魏禮臣上訴說御史結(jié)黨營私,懇求交由有關(guān)部門一同審訊,假如不像他所說的那樣就懇求處死自己。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實力。(1)推,推廣;親,把……當作親人;顯,顯揚;尊,把……當作尊者看待;易,更改。(2)阿黨,結(jié)黨營私;乞,懇求;下,動詞,下交;有司,有關(guān)部門;雜訊,一同審訊。5.魏禮臣上書說御史結(jié)黨營私,假如不是這樣,自己懇求處死?;噬献罱K賜他死罪了嗎?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皇上最終沒有賜魏禮臣死罪。緣由:①依據(jù)法律上書不實有確定的懲罰;②假如現(xiàn)在以死抵罪,被賜死之人無改過自新的機會;③天下人也會因此膽怯 不敢上書說話了。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歸納要點的實力。有關(guān)魏禮臣的事情出現(xiàn)在文章倒數(shù)其次段。禮臣審定案件判定御史結(jié)黨私營,他上書說御史假如不是這樣,懇求皇帝處死。但后經(jīng)查證狀況不實,皇帝下令依據(jù)禮臣所說處死他,此時,朱子奢剛好上諫阻擋了皇帝的行為??芍?,魏禮臣沒有死。依據(jù)朱子奢諫言總結(jié)緣由:一是應當依據(jù)法律辦事;二是假如將此人賜死,不但他自己沒有悔改機會,連同后人也不敢上書說話了。參考譯文朱子奢,是蘇州吳縣人,跟從同鄉(xiāng)人顧彪學習《左氏春秋》,擅長寫文章。隋朝大業(yè)年間,任直秘書學士。天下動亂,推托有病回到鄉(xiāng)里。后來跟隨杜伏威入朝,被授予國子助教。唐太宗貞觀初年,高麗、百濟一同征討新羅(高麗、百濟、新羅都是當時朝鮮半島上的小國),連年戰(zhàn)事不止。新羅國告急,皇上暫任朱子奢為員外散騎侍郎,拿著符節(jié)去宣諭旨意,以平靜三國之間的仇恨。朱子奢儀表堂堂,夷人很敬畏他。高麗、百濟二國上書表示認錯致歉,并贈給朱子奢很豐厚的禮物。當時,唐高祖武德年間,太廟祭祀用的房間只有四室,唐高祖駕崩,要把死者的神位附祭于先祖的神廟,太宗下詔令讓有關(guān)官員具體探討。朱子奢建議說:“漢朝的丞相韋玄成上奏建議設立五廟,劉歆建議應當設立七廟,鄭玄依照韋玄的說法,王肅取法劉歆的說法,于是歷代有關(guān)太廟的看法不能統(tǒng)一。況且天子設立七廟,諸侯設立五廟,依次遞減兩廟,這是禮制的正道。我懇求依照古制設立七廟?!庇谑巧袝黄鹕献嗾f:“自從《春秋》以來,都說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二廟。意在推廣把親人當親人看待,顯揚把尊者當尊者看待,作為不行更改的禮法,請建祖廟六室?!被噬舷略t同意這一建議。但是倡議設立七廟的,都是依據(jù)朱子奢的說法?;实墼略t說:“起居注中記錄著善惡得失,我想看看這些記錄以便知道自己的得失,怎么樣?”朱子奢說:“假如陛下所做的沒有錯事,即使看了也沒有什么阻礙,但若是因此開啟了后世史官的災難,那就可怕了。史官們?yōu)楸H陨矶懬?死,那么悠悠千年,還有有關(guān)褒貶皇上的話可聽嗎?”池陽縣令崔文康因事獲罪,櫟陽縣尉魏禮臣審理定罪,案件已定,御史說他冤枉。魏禮臣上訴說御史結(jié)黨營私,懇求交由有關(guān)部門一同審訊,假如不像他所說的那樣就懇求處死自己。審理上報是魏禮臣說的不是事實,皇上下詔依據(jù)魏禮臣自己的懇求處理。朱子奢說:“在法律上,上書不實有確定的懲罰,現(xiàn)在以死來抵罪,死的人不能復生,即使想悔過自新也不行能了。況且天下人只知道是因上書而獲罪,就是有想講話的,也都膽怯 而不敢說了。”皇帝下詔接受了他的建議。朱子奢為人和樂平易,特別健談,能用經(jīng)義來充溢談吐。每當陪伴皇上宴飲時,皇上便讓他與群臣辯論,對他的禮遇很深厚。死在官任上。Ⅲ讀寫結(jié)合該放手時就放手朱子奢人生的鼎盛時期是在唐太宗貞觀年間,他累官至諫議大夫,弘文館學士,深得皇上恩寵。他身為隋朝人,在隋大業(yè)年間,也曾擔當直秘書學士的官職,但在隋天下大亂之時卻借口患疾辭別朝廷回來故里。假如沒有當時的放手,也就沒有后來的三國之寧、七廟之宗、禮臣之生、庭宴之辯了。人們對于到手的東西,抓得很緊,這似乎可以無師自通;但要學會放棄不該擁有的,卻是難上加難。俗話說:“若方向錯了,停下來也是進步。”正確的堅持,叫“堅持不懈”;錯誤的堅持,我們則稱之為“一意孤行”。遙想當年,劉邦率軍攻城略地,大破秦軍,取得關(guān)中,引起項羽的劇烈不滿。而后劉邦一再權(quán)衡了自己與項羽的實力差距后,確定暫且將自己苦苦攻下的城池拱手讓給項羽。待到時機成熟之時,最終在垓下大敗楚軍,贏得江山?!霸摲攀謺r就放手”,是“失之,我命”的豁達,是“退一步而為進兩步”的睿智。有些放棄是為了贏得更多。你有你的步步為營,我有我的以退為進?!霸摲攀謺r就放手”,以智為名,以慧為根。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鄭戩,字天休,蘇州吳縣人。早孤力學。客京師,事楊億,以屬辭知名,后復還吳。及億卒,來賓弟子散去,戩乃倍道會葬。舉進士,擢甲科。召試學士院,為光祿寺丞、集賢校理、通判越州。吏馮士元為奸利,有告士元受賕藏禁書者,戩窮治之。辭連宰相呂夷簡、知樞密院盛度、參知政事程琳,遂逮捕夷簡子公綽、公弼參劾其狀。既而士元流海島,度、琳坐嘗交關(guān)士元罷去,其余絀罰者自御史中丞孔道輔、天章閣待制龐籍又十余人,朝議畏其皦核。戩敏強善聽決,喜出不意,獨假貸細民,即豪宗大姓,繩治益急,政有能跡。初,靜邊砦主劉滬謀筑水洛、結(jié)公二城,以通秦、渭援兵,招生羌大王族為邊衛(wèi)。戩使滬與著作佐郎董士廉督其役。會罷戩四路,宣撫使韓琦、知渭州尹洙皆以為不便,召滬、士廉罷役歸,不聽。乃使裨將狄青將兵以往,械送德順軍獄。戩力爭于朝,卒城之。進戶部侍郎、資政殿高校士、知并州。契丹與元昊方交兵,邊奏互上,獨戩不以聞。詔遣使問其故,戩對曰:“敵自相攻,中國不足憂也?!摈搿⒏g有棄地曰草城川,戩募土人為弓箭手,計口給田。初,兵興,用不足。河東行鐵錢山多炭鐵鼓鑄利厚重辟不能止戩乃請三當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動數(shù)千人邀走馬承受訴。承受、中貴人不能遏。又群噪州門,守門者拒不得入。戩聞,悉召至庭下,推首謀者數(shù)十人,黥隸他州,事乃定。遷吏部侍郎,改宣徽北院使,拜奉國軍節(jié)度使,卒。贈太尉,謚文肅。戩遇事,果敢必行。然憑氣近俠,用刑峻深,士民多怨之。(節(jié)選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二·列傳第五十一》)Ⅰ檢驗讀懂推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鄭戩在京城時,跟隨楊億學習,楊億去世后,鄭戩特意返回吳地參與楊億的葬禮。()答案×解析鄭戩在楊億去世之前返回吳地,楊億死于京師,鄭戩是從吳地到京師參與葬禮。2.鄭戩不畏權(quán)貴,在馮士元一案中,逮捕了夷簡的兒子公綽,彈劾了公弼的罪狀。()答案×解析“逮捕了夷簡的兒子公綽,彈劾了公弼的罪狀”錯誤,應是逮捕了夷簡的兒子公綽、公弼,并彈劾了他們的罪狀。3.為了使秦、渭的援兵通行,鄭戩吩咐劉滬和董士廉督辦修筑水洛、結(jié)公兩座城市。不巧的是鄭戩正好被罷免了四路之職,二人因此被迫停工。()答案×解析鄭戩被罷免了四路之職與二人被迫停工無因果關(guān)系,停工的緣由是韓琦和尹洙欲召回二人,二人不聽,韓琦便派人將二人械送軍獄。4.鄭戩廉潔正直、鐵面無私,然而他的這種做法更像是俠義之士,嚴峻的刑法讓人們心生怨恨。()答案√Ⅱ解答題目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河東行鐵錢/山多炭/鐵/鼓鑄利厚/重辟不能止/戩乃請三當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動/數(shù)千人邀走馬承受訴B.河東行鐵錢/山多炭/鐵/鼓鑄利厚重/辟不能止/戩乃請三當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動數(shù)千人邀走馬/承受訴C.河東行鐵/錢山多炭/鐵/鼓鑄利厚/重辟不能止/戩乃請三當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動數(shù)千人/邀走馬承受訴D.河東行鐵錢/山多炭/鐵鼓鑄/利厚/重辟不能止/戩乃請三當/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動/數(shù)千/人邀走馬承受訴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實力。首先要細讀所給文段,了解文意,然后依據(jù)文意進行推斷。本語段中,“重辟不能止”是一個完整句子,不能斷開。重辟,死刑。解除B項?!皵?shù)千人邀走馬承受訴”是一個完整的連動句,“數(shù)千人”是主語,“邀”是謂語,“走馬承受”是賓語,“訴”是其次個謂語。解除C、D兩項。所以選A項。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孤,古時是指幼年死去父親或古代帝王的自稱,在本文是“早年喪父”的意思。B.甲科,宋朝進士考試前三名的代稱,而明、清時期統(tǒng)稱進士為甲科。C.路,宋元時代行政區(qū)域名,宋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府。D.黥,又稱墨刑,在犯罪人的臉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為犯罪的標記,擦洗不掉。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駕馭常見的古代文化學問的實力。B項,甲科是唐代進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稱。宋代甲、乙科是進士分檔的概念,即甲科為一檔,乙科為二檔。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鄭戩敬重師長,知恩圖報。他幼年時,客居在京城,跟從楊億學習。楊億去世后,他的來賓弟子都離開了,而鄭戩卻從吳地兼程前往京城,趕赴楊億的葬禮。B.鄭戩鐵面執(zhí)法,用刑嚴峻。他對豪門顯貴毫不手軟,他曾窮究馮士元的案子,哪怕案子牽連到朝廷命官,也毫不回避,結(jié)果有多名重臣被牽連治罪,朝中大臣都怕他。C.鄭戩做事果敢必行,寵愛出人意表。鄭戩“請三當一”的吩咐下達后,幾千人鬧事,鄭戩把這些人都叫到庭中,查出幾十個首謀者,將他們?nèi)苛鞣?,事情才得以平定。D.鄭戩疼惜百姓,體恤下屬。他在官任上,只借貸給百姓錢財;劉滬和董士廉奉鄭戩之命筑城,因公開違背韓琦、尹洙的吩咐而被捕,鄭戩在朝堂上據(jù)理力爭將二人救出。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愿思的實力。D項,“假貸”是寬容的意思,不是借貸錢財;“將二人救出”錯誤,原文是“戩力爭于朝,卒城之”,并未交待將二人救出的事。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吏馮士元為奸利,有告士元受賕藏禁書者,戩窮治之。(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詔遣使問其故,戩對曰:“敵自相攻,中國不足憂也。”(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小吏馮士元非法謀取私利,有人告發(fā)馮士元受賄藏有禁書,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場營銷分公司智慧城市項目合作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版商業(yè)街區(qū)場地租賃合作協(xié)議書6篇
- 2025年度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常年法律顧問聘用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稅收籌劃與稅收籌劃實施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口退稅證明開具及國際金融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港口碼頭租賃及港口貨物裝卸、倉儲及配送服務協(xié)議8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quán)糾紛調(diào)解合同-@-2
- 2025草原禁牧與水資源保護管理協(xié)議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人個人借款合同信用評估標準3篇
- 二零二五食用油產(chǎn)品包裝設計與印刷合同
- 中考模擬考試化學試卷與答案解析(共三套)
- 新人教版五年級小學數(shù)學全冊奧數(shù)(含答案)
- 風電場升壓站培訓課件
- 收納盒注塑模具設計(論文-任務書-開題報告-圖紙)
- 博弈論全套課件
- CONSORT2010流程圖(FlowDiagram)【模板】文檔
- 腦電信號處理與特征提取
-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全總結(jié)(電子版)
- GB/T 10322.7-2004鐵礦石粒度分布的篩分測定
- 2023新譯林版新教材高中英語必修一重點詞組歸納總結(jié)
- 蘇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3單元第2課時“常見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