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541-2019 小麥品種連麥6號、7號種子生產技術規(guī)程  _第1頁
DB32∕T 3541-2019 小麥品種連麥6號、7號種子生產技術規(guī)程  _第2頁
DB32∕T 3541-2019 小麥品種連麥6號、7號種子生產技術規(guī)程  _第3頁
DB32∕T 3541-2019 小麥品種連麥6號、7號種子生產技術規(guī)程  _第4頁
DB32∕T 3541-2019 小麥品種連麥6號、7號種子生產技術規(guī)程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麥品種連麥6號、7號種子生產技術規(guī)程I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由連云港市農業(yè)科學院提出。本標準由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連云港市農業(yè)科學院。1本標準適用于小麥品種連麥6號、7號的種子生產。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GB/T3543.5—1995農作物種子檢驗規(guī)程真實性和品種純度鑒定GB4404.1—2008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GB/T17317—2011小麥原種生產技術操作規(guī)程NY/T1301—2007農作物品種區(qū)域試驗技術規(guī)程小麥連麥6號是以鄭9023為母本、濟南17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再以其F1為母本、煙農19號為父本,進行復交,后代通過系譜法選育而成(審定編號:蘇審麥201208)。連麥7號是以陜229為4原種生產2見附錄A。其中性狀指標按照NY/T1301—2007的規(guī)定測定。適宜播期為10月10日至20日。采用點播或稀條播,行距20cm~30cm,株距4cm~6cm,排間留有走道。每隔10個株行設一對照,四周設保護行和25m以上隔離區(qū)。對照和保護行采用原種或育種家種子。播種前繪制好田間種3田間觀察記載應固定專人負責,在苗期、抽穗和成熟等關鍵生育階段對主要性狀進行觀察記載,同時對每個株行的典型性、整齊度和性狀優(yōu)劣進行比較鑒定,及時淘汰典型性與對照不符的株行。當選株行區(qū)確定后,將保護行、對照小區(qū)及淘汰株行區(qū)先行收割。再逐一對當選株行區(qū)復核,成熟4.4株系圃4.4.1種子來源上季當選的各株行區(qū)種子,對照種子采用同品種育種家種子或原種。同4.3.2。同4.3.3同4.3.44.5原種圃上年混收的株系(株行)圃種子。同4.3.2,要求集中連片。田間觀察記載應固定專人負責,在苗期、抽穗和成熟等關鍵生育階段對主要性狀進行觀察記載,嚴格拔除雜株并攜出田外。械混雜,種子質量標準應符合GB4404.1—2008的規(guī)定。4.5.5原種生產檔案45大田用種生產5.1種子來源原種圃種子、原種圃種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種子。5.2田塊選擇5.4種子處理播前要曬種和精選種子。5.5播種播種時做到專機播種,換種前要清理干凈機器內殘余種子,避免機械混雜。要5.6田間去雜在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按照GB/T3543.5—1995進行純度鑒定,嚴格拔除雜株并攜出田外。禾5.7收獲防機械混雜,種子質量標準應符合GB4404.1—2008大田用種的規(guī)定。5.8種子生產檔案5表A.1單株選擇標準品種熟期中熟中早熟適應范圍江蘇省淮北麥區(qū)習性半匍匐蠟質無蠟質有蠟質后期熟相好好旗葉大小適中穗白色殼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