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語文八年級下冊公開課的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2D/1B/wKhkGWeA6mmAEHg8AAEZY6llR9Q745.jpg)
![2024年語文八年級下冊公開課的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2D/1B/wKhkGWeA6mmAEHg8AAEZY6llR9Q7452.jpg)
![2024年語文八年級下冊公開課的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2D/1B/wKhkGWeA6mmAEHg8AAEZY6llR9Q7453.jpg)
![2024年語文八年級下冊公開課的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2D/1B/wKhkGWeA6mmAEHg8AAEZY6llR9Q7454.jpg)
![2024年語文八年級下冊公開課的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2D/1B/wKhkGWeA6mmAEHg8AAEZY6llR9Q745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語文八年級下冊公開課的教案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公開課的教案1
1、認識歐陽修"與民同樂”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2、掌握全文的脈絡并理解寫景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學習本文精練優(yōu)美、流暢自然的語言。
第一課時(新授課)
R教學目的及要求
1、題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2、學習生字,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3、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R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2、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教學難點
題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K教學過程
一、題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寫作背景:
寫于作者被貶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當時只有三十九歲,卻自稱為“蒼顏白
發(fā)"的"醉翁",這有點自嘲的意味。滁州地處江淮之間,交通不便,民風淳樸。歐陽修雖壯年
被貶,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嘆,而是以積極的態(tài)度當好他的地方官,為百姓辦事。滁州風光秀
麗,歐陽修便寄情山水,以詩酒自娛,與民同樂,把內心的抑郁掩壓在山水與詩酒之樂之中。
3、出處:選自《歐陽文忠公集》。文忠是他的謚號。
二、學習生字,理解重點詞,熟悉課文內容
1、生字:
滁(chU)fi(he)釀(niang)潺(chan)瑯珊(langya)
輒(zh4)SB(fei)暝(ming)晦(hui)低僂(yuIU)
洌(1滄)肴(y3o)萩(sCi)酣(han)觥籌(gongchou)
弈(yi)翳(yi)
2、重點詞:
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樹木)茂盛的樣子。
(2)有亭翼然而臨于泉上者: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3)名之者誰:為……命名
(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⑸野芳發(fā)而幽香:香花
⑹佳木秀而繁陰:發(fā)榮滋長
⑺低僂提攜: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8)宴酣之樂:盡興地喝酒
(9)觥籌交錯:酒杯;酒籌
三、朗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第二課時(閱讀理解課)
R教學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點字詞含義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
R教學重點及難點
同上。
[教學過程
一、第一段
1、朗讀,注意句中停頓。
2、檢杳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理解情況:
(1)滁州的地理特點?"環(huán)滁皆山也。”
⑵西南諸峰的特點?"林壑尤美"
(3)瑯珊山的特點?“蔚然而深秀"
(4)亭的位置?“臨于泉上"
⑸"來飲于此"中"此"指?醉翁亭
(6)自號醉翁的原因?"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⑺劃分層次?
第一層:亭的自然環(huán)境。(……醉翁亭也。)
視覺角度:俯一仰
空間角度:遠一近;大一?。赫w一局部一個體
第二層: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寓之酒也。)
(3)描寫太守形象的句子?"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
(4)劃分層次?
①滁人游山之樂(……游也。)
②眾賓宴飲之樂(……歡也。)
③太守宴醉之樂(……醉也。)
5、小結:描寫太守與滁人游山宴飲之樂。
四、第四段
1、朗讀,注意句中停頓。
2、學生串譯。
3、提問檢查理解情況:
⑴描寫傍晚情景的句子?"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⑵理解本段襯托手法的運用:禽鳥之樂一游人之樂一太守之樂
(3)寫醉與樂統(tǒng)一,點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樂”
4、小結:寫酒宴散,眾人歸的情景。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公開課的教案2
1、學習運用情節(jié)、結構分析小說,并理解文中敘事有詳有略的寫彳佛點。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了解課文所表達的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1、體會作者熱愛農村,熱爰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理解文章敘事有詳有略的寫法。
4、分析雙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5、分析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1、對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2、文章的寫作背景。
1、閱讀第一法一質疑法(提問法)。
2、聽錄音法、朗讀法。
3、討論法、探究法。
3課時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憚dan歌吹chui漂渺piaomao歸省xing潺chan皎潔ji3o憚攝cuanduo絮叨xudao
鳧水fu行家hang糾葛ji。ge怠慢dai家眷juan蘊藻yunzao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⑴倘:連詞。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設。
⑵大抵:副詞。有大多、多半的意思,表示對某種情況的基本估計。
⑶相仿:大致相同。仿:類似。
⑷欺生:欺負新來的生人。
⑸怠慢:冷淡。怠:輕慢。慢態(tài)度冷淡。
⑹誠然:副詞。有確實的意思。
⑺舒展:原指伸展得開,不蟋縮。本課是舒暢的意思。
⑻通通:本課形容船頭激水的聲音。
⑼朦朧:月光不明。本課用作動詞,是模糊起來的意思。用作形容詞,泛指(光線、物體、
思想、意識等)模糊、不清晰。
(10)歌吹:歌聲和樂聲。
(11)屹立:高聳而穩(wěn)固地立著。屹:山峰高聳的樣子。
(12)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樣子。
(13)掃興:正當高興的時候,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情而興致大減。興:興致。
(14)糾葛:糾纏不清的事情。葛:葛藤,比喻糾纏不清的關系。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同學們,童年是我們最值得珍藏和回憶的美好時光,老師很想知道你童年時,你最喜歡
去哪里?最喜歡做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師: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以歐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今天我
們就一起來研讀魯迅先生的《社戲》,看看文中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童年生活的畫面。
1、作者簡介: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
和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xiàn)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篇
小說《阿Q正傳》,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雜文集《墳》《二心集》等。
2、寫作背景:這是魯迅1922年寫的一篇短篇小說。作品以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jù)用
第一人稱寫看社戲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小朋友誠摯情誼的
眷戀。
二、初識課文
聽錄音,弄懂字音,了解課文大意。
三、課文分析
1、提問:請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分層,歸納段意、層意。(討論并歸納)
第TB分(第1~3節(jié)):寫平橋村隨母親歸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
和參與人物。
第1層(第1節(jié)):交代看社戲的時間、地點和機緣。
第2層(第2節(jié)):交代鄉(xiāng)間生活的小朋友。
第3層(第3節(jié)):平橋村樂土的樂事:釣蝦、放牛。并為樂事T社戲作鋪墊。
第二部分(第4~30節(jié)):寫到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
第1層(第4~9節(jié)):寫看社戲前的波折。
第2層(第10~13節(jié)):寫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第3層(第14~21節(jié)):寫在趙莊看社戲。
第4層(第22~3。節(jié)):寫看社戲后歸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31~40節(jié)):寫看社戲后的余波。
2、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討論并歸納:
⑴六件事:
①寫了人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
②釣蝦放牛的鄉(xiāng)間生活;
③看社戲前的波折;
④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⑤去趙莊看社戲;
⑥看社戲后歸航偷豆;
⑦六一公公送豆。
⑵詳寫的是:③④⑤⑥略寫的是:①②⑦
3、提問:為什么有的情節(jié)詳寫,有的情節(jié)略寫?討論并歸納:
因為文章主要寫看社戲,所以趙莊看社戲,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看社戲前的波折,看社戲后
歸航偷豆詳寫,其他情節(jié)與看社戲關系不大,所以略寫。
4、提問:我看社戲的時間在什么季節(jié)?你怎么知道的?討論并歸納:
在春末夏初。因課文寫消夏掃募完畢之后,羅漢豆成熟兩岸的豆麥。寫的是春末夏初時的景
物。
5、提問:我看社戲的地點是平橋村。平橋村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我為什么稱它為樂土?
討論并歸納:
平橋村是一個離海邊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1時莊;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只
有一家很小的雜貨點。但在我是樂土。因為:
⑴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yōu)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山了;
⑵許多小朋友伴我來游戲,掘蚯蚓,釣蝦,放牛;
⑶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人人平等。
四、小結
本文作者圍繞看社戲,濃墨重彩地鋪寫看社戲前的波折,去看戲途中,看社戲的過程和看戲
后歸航偷豆,令人讀來如身臨其境,深受感染。而對于得以看戲的機緣,看戲后的余波,作者則
簡略帶過,用筆非常高明。詳略之間,又并非簡單化的截然分開的。詳寫中也間雜著略寫(如母
親深夜候船)略寫也絕不是都作籠統(tǒng)的交代(如放牛釣蝦的鄉(xiāng)間生活就寫得充滿情趣)0這些寫
法,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寫作特色
五、作業(yè)
1、練習一、練習二(可以不抄寫題目,答案要詳細準確)。
2、課后詞語抄寫兩遍。
第二課時
K教學目標R
認識魯迅筆下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分析雙喜、六一公公的形象。培養(yǎng)學生提問
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整體感悟能力和詞句分析能力。積累語言。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R教學內容H
一、導入
這是一篇小說,雖然是以作者的經歷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但我是小說中的人物,不是魯迅。課文
是《社戲》這篇小說的節(jié)選,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小朋友誠摯情誼
的眷戀。
二、討論探究以下問題,分析人物形象
1、提問:平橋村本是一個極偏僻的小村莊,住戶不滿三十家,可課文中說但在我是樂土,
為什么?
明確:
⑴我在那里受到優(yōu)待一釣蝦歸我吃;坐船在艙中;和年幼的小孩剝豆;六一公公送我羅漢
豆。
⑵可以免念枯燥無味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⑶沒有嚴格的行輩之分,年紀相仿的我們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鬧起來,打了太公,一村的老
老小小,也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
⑷有熱情好客的小朋友們:有最聰明的雙喜,有樂于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發(fā)。
⑸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釣蝦;放牛;看戲;欣賞夜景;偷豆、吃豆。文中寫樂
土之樂是要反襯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樂,表達了我對封建教育的反感,同時也反映了農村孩
子的天真、友善和直爽的性格。
2、討論這部分在全篇中的作用:
明確:
交代了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引出了同去看社戲的人物一鄉(xiāng)間生活的小朋友,還交
代了樂土中的樂事,為下文寫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一看社戲做了重要的鋪墊。同時,平橋村
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懷念的。
3、分析雙喜的言行,談談雙喜是好孩子頭還是壞孩子頭?討論并歸納:
⑴當我看社戲受到波折時,雙喜大悟似的提議一表現(xiàn)雙喜聰明。
⑵當外祖母擔心都是孩子們時,雙喜大聲打包票,理由有三:
①船又大
②迅哥兒向來不跑
③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一表現(xiàn)雙喜反應靈敏,考慮周到,善解人意,辦事果斷。
⑶看戲時雙喜分析鐵頭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一表現(xiàn)雙喜聰明、細心。
⑷歸航偷豆時征求豆主人阿發(fā)的意見一表現(xiàn)雙喜考慮事情周到;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發(fā)
的娘知道是要挨罵的一表現(xiàn)雙喜考慮周到。
⑸吃完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并考慮好對策一表現(xiàn)雙喜考慮事情到。
⑹雙喜送我回到家,都回來了!那里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一表現(xiàn)雙喜做事有始終。
⑺雙喜回答六一公公的問話一表現(xiàn)雙喜反應靈敏。
小結:雙喜是一個聰明、機靈、善解人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的好孩子頭。
4、偷吃羅漢豆這一情節(jié)中,作者重點描寫的是什么?
分析:這里,作者重點描寫的是偷豆,通過對孩子們摸、摘、煮、吃等幾個細節(jié)的描寫,表
現(xiàn)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優(yōu)秀品質。阿發(fā)在地里往來的換了一回的獨特動作和偷我們的罷,我
們的大得多呢的個性化的語言,充分表現(xiàn)了他熱情無私的高貴品質。通過對偷豆和用八公公船上
的鹽和柴的處理,表現(xiàn)了雙喜的聰明、果斷、正直的性格特征。
5、論如何看待偷豆的事。設問:
⑴小伙伴們在什么地方偷?為什么偷?
⑵偷誰家的?怎樣偷?
⑶他們怎樣預防偷的秘密被人發(fā)覺,又怎樣對待可能出現(xiàn)的后果呢?討論并歸納:
⑴偷的是自家的豆,請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請客,理所當然;
⑵從六一公公的話可以證明請客?T是應該的。
③六一公公還送豆給客人嘗嘗。因此,這不算什么盜竊行為。而是表現(xiàn)了孩子們熱情好客,
淳樸善良,天真活潑。
明確: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偷中凝結著小朋友們誠懇待客的熱情;偷中跳動著小朋友們純潔
無私的心;偷中反映著小朋友們周到細致、天真純樸的天性。偷,一改一般意義上的殘酷、自私、
遭人唾棄性,而成為一種熱情的、無私的、天真質樸的偷,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歡樂。
6、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談談六一公公是一個什么樣的老人。討論并歸納:
⑴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證實雙他們
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責他們踏壞了莊稼一表現(xiàn)六一公公善良、寬厚,爰惜勞動果實。
⑵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揖,笑道,請客?一這是應該的。還問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
么?豆可中吃呢?一表現(xiàn)六一公公淳樸、好客。
⑶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種是粒粒擬誕過的一表現(xiàn)六一公公好高。
⑷六一公公送豆給母親和我吃一表現(xiàn)六一公公淳樸、好客、熱誠。
小結:六一公公是一個寬厚、善良、淳樸、好客、熱誠的老人。
7、文除了這兩個主要人物之外,還有其他人物,他們分別是誰?各有什么性格、特征?他
們對我是怎樣的態(tài)度?
討論明確:外祖母、母親、阿發(fā)、年幼的等許多小朋友。
三、小結
課文描繪了農村少年的群像,著重刻畫了雙喜的形象,還有阿發(fā)等人;此外還勾勒了六一公
公淳樸、熱誠和寬厚的性格。作品的主題思想或者說中心意思,主要就是通過對人物形象的?描
寫表現(xiàn)出來的。
四、作業(yè)
1、練習三,抄題目,認真分析作答。
2、背誦12~14自燃段。
3、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導入
解題:社,木旁加土,是個會意字。本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
的地方叫社。按照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jié),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
土地神。在紹興地區(qū),后來發(fā)展為以演戲的形式祭祀,這時候演的戲就稱為社戲。
二、討論探究課文
1、齊讀課文第11~13節(jié),注論作者是從哪幾方面描寫月夜行船時沿途景色的?這些景物
描寫對表現(xiàn)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討論并歸納:
從嗅覺(清香)、觸覺(撲面吹來)、視覺(朦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依稀的趙莊,
幾點火)、聽覺(歌吹)、想象(雙臺、漁火),寫出江南水鄉(xiāng)月夜的特征,寫出了小朋友行船
之快。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轉換,依次寫出了我在沿途的種種見聞和感受,融情于景,情景交寫得
有形;起伏的群山,一叢松柏林;有色:豆麥的碧綠、月色的朦朧;有聲:笑聲、嚷聲、水聲、
笛聲;有味:豆麥的清香;有情: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目失起來。
作用:這些景物描寫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江南水鄉(xiāng)所特有的清新優(yōu)美的圖景,也烘托出我去看
社戲時輕松、愉快、興奮的心情。
⑴景物描寫多側面,分別從色彩、聲音、視覺、聽覺、嗅覺各個側面著筆,恰如多重奏管弦
曲,給人以十分豐富的感覺,景物的立體感由此產生
⑵景物描寫多層次。這里所說的層次,主要指景物的空間位置,《社戲》中能清晰地顯示出
遠景、中景、近景三個層次
(3)達到了情景交融,也抒發(fā)了作者對農村的熱爰之情。
2、看戲和看戲返回途中兩次景物描寫基本相同,但描寫景物的次勒是互相顛倒的,描寫
上也有所不同,請找出來:
明確:
去時,最后描寫的是仙境一般的戲臺,而回來時卻將戲臺放到最前面來寫。去時,尚可看到
淡黑連山的曲線。(11節(jié))回來時,周圍的黑暗只是濃看不到什么輪廓了。去時,看到的遠遠
近近的漁火為返回時幾個夜?jié)O的老漁夫看見在浪花里躥的大白船而停下艇子喝采的描寫埋下優(yōu)
筆。(23節(jié))這樣的描寫,不僅形象生動,而且絲絲入扣,細致續(xù)密。
3、天晚上的社戲到底好不好看?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20、21兩節(jié)可以看出)
4、六一公公送給我和母親吃的豆,和昨夜吃的豆是一樣的,為什么我感到沒有昨夜的好呢?
分析:
⑴昨晚的豆是自摘自煮,隨心所欲地享受。
⑵是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夜晚,孩子們歡聚在一起的情況下吃的,孩子們覺得新奇、刺激。
⑶是在很疲乏,許久沒有東西吃的情況下吃的?,F(xiàn)在環(huán)境不同了,豆味也不同了。刃腋的豆,
是很普通的豆,那夜的戲,也只是一般的戲,或者說還有些乏味。我之所以贊美它,是因為當時
特定的環(huán)境,從封建的課堂走入廣闊的天地,又有一樣熱情好客的小朋友,我自然終生難忘。其
實,贊美豆和戲,正是贊美農民和農家孩子熱情、無私的好品質,表現(xiàn)我對勞動人民深沉而真摯
的感情。
5、戲其實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么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
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討論并歸納:
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的老人孩子那種淳樸、善良、真摯的感情和他優(yōu)的勞動的本領、辦事的
能力。再加上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親密的關系。這一切都是我童年
時代在城鎮(zhèn)里未曾見到過的。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
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
三、總結(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我與農村孩子看社戲前后故事的敘述,贊美農民和農家孩子淳樸的品質和聰明的才
干,表現(xiàn)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以及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作業(yè)
1、《學習指要》。
2、熟讀課文。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公開課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2、品味意蘊豐富的語言
3、學習本文對比的寫法
4、理解周亞夫之"真"
教學重點:
1、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2、學習本文對比的寫人敘事技巧。
教學難點
:反復對文章語言進行比較鑒賞,層層深入地體會周亞夫的"真"。
教學創(chuàng)意:
1、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2、給足空間,滲透方法:
3、融入文化,一體四面。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翻譯課文,疏通全文大意。
(二)將自學時無法理解的詞句做上記號。
(三)搜集與細柳營相關詩詞。
二、激疑導入
(-)同學們,課前咱們要求搜集與細柳營相關的詩句,誰來分享一下?
學生分享,教師可做補充。
(二)激疑:同學們搜集的詩句真不少!顯然"細柳營”是備受文人們青睞的。但一個小小
的軍營,究竟有何魅力能讓那么多文人騷客另眼相待呢?讓我們走進《周亞夫軍細柳》去一探究
竟吧!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導入的設計意圖一方面是幫助學生積累相關詩詞,另一方面是激發(fā)
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教師可提前整理部分易于理解的詩詞,展示在PPT中,便于學生摘錄。)
三、預習檢測
(一)去句讀朗讀
1、去掉全文標點,請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跟讀并糾錯。
2、全班齊讀課文。
(二)配圖講故事
1、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本文內容。
2、PPT展示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請學生給圖片配文。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huán)節(jié)針對課前預習而設,旨在檢測學生預習的效果,對課文內容
做整體上的梳理。教師在糾正字音時,可以分析錯誤的原因,深究字詞背后的語言依據(jù),擴充語
文知識,圖片出示的順序可以打亂,以進一步檢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程度。)
四、學生質疑
(-)合作學習,互助釋疑
學生組內交流預習時做了記號的疑難詞句,互助釋疑。
(二)班級交流,質疑問難
學生以組為單位提出仍無法理解的問題,全班共同解決或教師指導解決。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該環(huán)節(jié)滲透了本課教學的核心理念"以學定教",即教學的起點是
基于"學生需要的"而非"教師能教的"。設計以上兩個任務,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
容,并梳理出重點文言字詞。在指導過程中,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字詞,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勾
連所學知識,提高其知識遷移能力。)
五、教師補遺
(-)教師提問,學生自主思考
1、"吾欲入勞軍"中的"欲"如何翻譯?
2、“亞夫乃傳言開壁門"中的"乃"翻譯為"于是"還是"才"匕俄好?
3、”軍中不得驅馳"中的"不得"如何翻譯?
(二)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
明確:
1、"欲"這里常翻譯為"想"或"要",皆屬同一義項。但翻譯成"想"比翻譯成"要"
更為合理。就語境來看,文帝是尊重與配合周亞夫的,翻譯為"要"則稍顯強勢了。
2、"乃"翻譯成"才"為好。文帝勞軍,先至霸上、棘門,周亞夫身為大將,消息靈通,
且細柳與前兩營不遠,故他不可能不知文帝將至。然而他始終未有通融,直至文帝按正規(guī)程序清
示。可見用"才"方能貼合此語境。
3、"律可翻譯為"能夠"、"可以"等,表示情況允許。但結合語境,"將軍約"和"軍
中"皆在強調這里是軍營,軍營有軍營的規(guī)矩,規(guī)矩就得遵循。故而"不得"翻譯成"不準"遠
比"不能夠"更能彰顯軍令的。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huán)節(jié)是對上一環(huán)節(jié)的補充與深化。"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
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也有權說出自己的理解。且教師基
于自身認知水平,他所能看到的,往往會高于學生,故而能引領學生看到更遠。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學
習,學生對文意的理解會更為準確也更能體會到文章語言的考究,并為下一課時人物形象的把
握張本。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進行分析,培養(yǎng)其語境意識。)
六、字詞梳理
(-)請同學們按照以下提示,梳理本課詞語并記憶。
1、字形生僻的詞語(注音)
2、字義與之前所學不同的詞語(釋義)
3、其它新學的常用詞語(釋義)
(二)教師總結
明確:
字形生僻的詞語:棘(「)、轂(g6u)、履(nang)
字義與之前所學不同的‘詞語:
軍(駐軍)、勞(慰問)、居(經過)、之(到)、固(一定)、且(將要)
其它新學的常用詞語:
已而(不久)、被(同"披",穿著)、無何(不久)、揖(拱手行禮)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該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收束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明晰本課所學,并積累文言
詞語,落實單元目標的要求。)
七、板書設計
欲:想
乃:才
不得:不準
第二課時
一、切入
(一)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把握了本文的主要內容?,F(xiàn)在大家知道細柳營的魅力在
何處了嗎?
明確:周亞夫
(二)文中有對周亞夫的評價嗎?請找出來,讀T賣。
明確:嗟乎,此真將軍矣!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huán)節(jié)目的有三,一是回扣第一課時的導入,將本課學習引向周亞
夫其人:二是找出本文關鍵句,切入文本:三是與本課收束環(huán)節(jié)呼應。第一個問題,教師可以提
示學生勾連《陋室銘》。若學生回答的是細柳營戒備森嚴或軍紀嚴明,亦可引導其歸因為周亞夫
治軍有方,此皆可為后續(xù)學習張本。"嗟乎"一句,讀是關鍵,為收束環(huán)節(jié)再讀此句做鋪墊。)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公開課的教案4
知識目標:
掌握生字詞和文學常識。
能力目標: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點。
2、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緬懷“苦難”的情懷及學習作者苦中作樂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點。
2、體會作者緬懷“苦難”的情懷及學習作者苦中作樂的精神。
教學難點:
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法、探究法、分組討論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問導入(2.5分鐘8:50:00
師:同學們,如果要用一種顏色形容你的童年,你會選擇什么顏色?為什么?
生:
師:我會選擇綠色。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小山村,雖然物質匱乏,卻是翔口小伙伴快樂的天堂,
我們游戲的道具全都來自大自然:春天用野草和泥巴過家家、夏天拈一片細長葉子吹口哨、秋天
匕■爬樹或者爬竹竿、冬天到水田里砸一塊冰用草繩拴著玩,偶爾還會舔上幾口。
師:我們的童年絢麗多姿難以述盡,而季羨林先生卻說"自己的童年是一片灰黃"。季老先
生為何這樣說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到季羨林的《我的童年》一文中去尋找答案。(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4分鐘8:52:30)
1、生字詞注音(四位學生上臺在黑板上注音,其他學生在草稿本上注音)
yuchuanshunisulingdinggeng
教諭椽子生疏溺愛肅然起敬孤苦伶仃萬象更新
hunemeicuanluning
渾渾噩噩光大門楣躥房越脊綠林英雄寧大嫂
2、詞語解釋
教諭:學官名。宋京師小學和武學中設。元、明、清縣學均置,掌文廟祭祀、教育所屬生員。
生疏:不熟悉;疏遠,關系不親密
瑣事:繁雜零碎的事
溺愛:對自己的孩子過分寵愛
肅然起敬: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
萬象更新:萬象:宇宙間一切景象;更:變更。用作褒義。多用來形容景象或事物發(fā)生變化;
呈現(xiàn)出新的氣象。
孤苦伶仃:伶仃:孤獨,沒有依靠。孤單困苦,沒有依靠。
相依為命:互相依靠著過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
不以為然:然:是,對。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家徒四壁:徒:只,僅僅。家里只有四面的墻壁。形容十分貧困,一無所有。
渾渾噩噩:形容無知無識,糊里糊涂。
習以為常:指某種事情經常去做,或某種現(xiàn)象經??吹?,也就覺得很平常了。
綠林英雄:泛指結伙聚集山林中的反抗政府或搶劫財物的組織集團。
龍肝鳳髓: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3、作家作品(3分鐘8:56:30)
(1)學生簡介
⑵教師補充
季羨林(1911.8.6~20xx711):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
方學大師、學者、翻譯家和作家。季羨林先生精通12國語言:漢語、南斯拉夫語、梵語、阿拉
伯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吐火羅語等,翻譯了大量作品。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
的話說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并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
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季羨林在大陸被許多人尊重,并被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
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本文選自《季羨林自傳》:季羨林先生用自己的筆,講述了他從山東臨清縣一個貧苦農民家
庭的孩子,一A步成長為學貫中西、享譽海內外的學術大師的人生歷程,記述了他九十多年來
所遇到的人和事,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展示了他個人的奮斗經歷和情感世界。
三、研讀探究
1、季先生在介紹自己的童年生活時,一開始就說"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來,眼前沒有紅,沒
有綠,是一片灰黃"。同學們,"灰黃"的顏色可以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L5分鐘8:59:30)
明確:荒涼、沒有生機、沒有希望、帶著饑餓和痛苦。
2、作者為什么說自己的童年是“灰黃"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全文,勾畫批注要點,然
后小組討論歸納。(討論3分鐘,歸納4分鐘9:01:00;9:04:00)
明確:出生時社會混亂黑暗、家境衰落貧窮至極、平日生活異常艱苦、六歲離開母親去濟
南。
資粕卜充:
①季羨林出生于1911年。那一年,革命運動風起云涌,中國發(fā)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統(tǒng)治
中國20xx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北方發(fā)生瘟疫,南方發(fā)生水災。社會混亂得一塌糊涂。
②"然而真正從心眼里愛我的只有母親一人別人不過是把我看成能夠傳宗接代的工具而已。
這一層道理一個六歲的孩子是無法理解的??墒请x開母親的痛苦我卻是理解得又深又透的。
《一條老狗》
去濟南使他離開了母親,生活條件的改善卻伴隨著痛苦的思念。所以作者才說自己"寧愿再
啃紅高粱餅子就苦咸菜”。在濟南期間,季羨林只回過三次家,不是探病就是奔喪。此后,在母
親的有生之年,母子倆再未見面。這對與母親感情深厚的季羨林來說,無疑是永不能挽回的“永
久的悔",而且這種"悔"隨年齡的增長,愈發(fā)痛徹心扉。季羨林去世后,于20xx年4月5日
清明,他的骨灰在他的家鄉(xiāng)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zhèn)官莊村安葬。至此,季羨林先生實現(xiàn)了回到"母
親身邊"的生前遺愿。
3、如果用一個字形容作者童年生活,你會選擇哪一個字?(9:08:00)
明確:苦
4、作者寫苦難的童年生活,目的僅是為了"展覽""控訴"苦難嗎?(9:08:30)
明確:不是
私以為,季先生是為了“緬懷"苦難。他是在表達這樣一個主題:再深重的苦難也無法剝奪
永恒的"人性美、人情美"。就是因為作者內心深處對人性美、人情美的繾綣情懷,所以《我的
童年》在苦難的背景下也閃現(xiàn)了耀眼的光芒。(1.5分鐘9:09:00)
5、請同學們再次快速閱讀《每天最高的享受》和《開始認字》兩部分,然后討論歸納"我"
的童年在苦難的"底色”上還有哪些"亮色"?(討論2分鐘,展示2分鐘9:10:30:9:12:30)
明確:每天吃半個白面饅頭、偷吃死面餅子、與小伙伴暢快地游戲(可以看得出來我是很快
樂的。)
6、在這何其簡單的快樂中,卻使我們看到了那些珍貴而美麗的人性和人情。請同學們說說,
你看到了哪些珍貴而美麗的人性和人情?(2分鐘9:14:30)
明確:人性--善良、友愛、天真、;Si發(fā)
人情-■■鄰里情、親情、友情
7、我們探討至此,老師有一個疑問了:作者說自己的童年是“一片灰黃",你覺得真是這
樣的嗎?(9:16:30)
明確:不是。
8、作者寫了童年這么多事情,卻在第八段說"現(xiàn)在寫這些事情還有什么意義呢?"你認為
這到底有沒有意義?簡要說說理由。(3分鐘9:17:00)
明確:作者用"受用不盡"點出"身邊瑣事”的價值。在作者看來,窮苦的童年正是寶貴的
財富,它能讓一個人自立、自勵、質樸、進取,珍惜一切、知足常樂,克服人生中的艱難困苦,
直達成功的彼岸。甚至在苦難的貧癖的土壤里還能開出一朵朵美麗的花來。反之,過度舒適安逸
的童年,倒有可能讓人脆弱、懶惰、一事無成。
美學大師朱光潛的一句名言:有錢難買幼時貧。"幼時貧”之所以如此保貴,在于它能夠使
孩子提前涉世,早日領略人生,認識生活的.艱辛,從而增強競爭意識,發(fā)憤長志、求知、學本
領,乃至成就事業(yè)。
9、仿照例句,談談你對"苦難"或"貧苦"的認識。(寫2分鐘,展示2分鐘9:20:00)
在苦難的土壤中,快樂和幸福也會倔強地發(fā)芽開花。
在貧苦的底色里,樂觀和希望也會驕傲地發(fā)光發(fā)亮。
10、談收獲:可從思想內容方面、寫作技巧方面、待人處事方面、生活態(tài)度方面、教育孩
子方面談你的收獲。(3分鐘9:24:00)
四、教師總結
季羨林寫的一百年前的童年生活,既有刻骨銘心的痛苦,也有難以忘懷的快樂。他教導我們
應該擁有“審苦”情懷,珍惜在苦難生活中磨練意志、積極進取的機會;也應具有在窮苦生活里
找尋樂趣的能力,珍惜人性美和人情美。這是具有普世價值的人生哲理。希望同學們能珍惜學習
和生活中的每一次苦惱與挫折,勇敢面對,還能苦中作樂。(1.5分鐘9:27:00)
推薦:(1.5分鐘9:28:30)
曹文軒《青銅葵花》(城市小女孩葵花和啞巴男孩青銅的苦難生活,但他們在苦難面前總是
從容的、鎮(zhèn)定的)
伊朗電影《小鞋子》(丟了一雙鞋子的阿里兄妹承受了孩子不可承受之痛,可他們從來沒有
表現(xiàn)出對生活的失望、痛恨、怨天尤人,相反,影片充滿了強烈的溫暖的感覺,那是一種樂觀的
充滿希望的情緒。)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公開課的教案5
這篇文章內容充實,情感豐富,不朗讀不足以充分理解,悉心領會;文章駢散并行,駢句辭
彩華美、音韻和諧,散句抑揚頓挫、富于變化,不朗讀不足以體會;意境優(yōu)美而多變,不朗讀不
足以涵詠品味。教師宜指導學生朗讀,以朗讀和背誦帶動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
組織學生課前收集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的資料,如范仲淹生平、滕子京與范仲淹的友誼、
范仲淹逸事、《岳陽樓記》寫作背景、岳陽樓、與岳陽樓有關的詩文、岳陽樓名聯(lián)……安排學生
在課上交流,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組織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討論解決問題,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作適當點撥即可。
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品讀文章,鑒賞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學習文章敘事、寫
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提高鑒賞能力。
1、知識目標:
⑴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逐步加強文言詞匯的積累。
⑵認識作者、寫作背景及文體特征。
⑶概述本文寫景抒情、對比出旨的特點及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⑷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⑴指導學生朗讀,繼續(xù)提高誦讀能力,品味意境,讀出情感。
⑵揣摩本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3)揣摩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語言美,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
思考本文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政治抱負及其在現(xiàn)代社
會生活中多方面的意義,激發(fā)學生走出自我,胸懷天下,以利民為己任,以強我中華為宗旨,積
極進取,大膽開拓,做一個精彩的人,做一個大寫的人。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學習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理解"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兩句中的"異"字的內
涵及其在篇章結構中的作用。
2、理解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政治抱負。
1、朗讀法。
2、文獻法。
3、討論點撥法。
4、品讀法。
幻燈片、示范朗讀磁帶、錄音機、文字資料。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導入新課;資料展示,創(chuàng)設氛圍,走近范仲淹,走近岳陽樓,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教師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力求讀得通順、流暢,讀得鏗鏘悅耳,聲情并茂;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
思路,嘗試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韓削
設計一:
岳陽樓上有一副對聯(lián):
后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問:范希文是誰?"后樂先憂"是何意?請從《岳陽樓記》中尋找答案。
削二:
同學們,我國有許多名勝古跡都留下了文人詞客的詩詞歌賦。比如我國古代三大名樓一滕
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許多美文妙句,如王勃《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鰲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崔激《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
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是傳唱不衰。《岳陽樓記》
遂成為寫景狀物抒發(fā)真情的名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篇美文。
設計三:
多媒體播放洞庭湖、岳陽樓的風景畫,形、聲、色俱備,引發(fā)學生觀賞興趣。洞庭天下水,
岳陽天下樓。湖山輝映,自古以來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勝地;岳陽古稱巴陵,位于洞庭湖與長江
匯合處,枕山帶湖,為巴、蜀、荊、襄之要沖。北宋慶歷六年(1046),T弋名臣范仲淹應
朋友之約,為重修的岳陽樓作記,千古名文《岳陽樓記》于是誕生。
二、資料展示,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的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各組選出較好的
資料交付老師,圖片可由實物投影顯示,文字資料可由學生自行朗讀或實物投影顯示。在交流過
程中,大家互通有無,實現(xiàn)資源共享。教師也可酌情介紹一些必要資料。
多媒體顯示:
1、范仲淹簡介范仲淹(989~1052),宇希文,蘇州吳縣(現(xiàn)江蘇省吳縣)人,北
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宋仁宗天圣(102
3-1031)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寶元三年(1040),任陜西經略安
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zhàn)功。慶歷三年(1043),范仲淹還朝,任參政知事。
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
守。死后謚號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岳陽樓簡介岳陽樓是岳陽城的西門樓,緊靠洞庭湖,可以飽覽"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
色。樓址在現(xiàn)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
開元四年,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臨賦詩。自宋滕予京重修,
范仲淹作記后,岳陽樓遂名揚天下,便成了歷代著名的游覽勝地。唐代名家李白、杜甫、韓愈、
白居易也都有題詠?,F(xiàn)在岳陽樓是清代同治六年(1886)重修的。
3、時代背景《岳陽樓記》是作者應好友滕子京之邀,于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作。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
去參政知事(副宰相)的職務,貶放到鄧州(今河南鄧縣)任地方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遭誣
被貶官至岳州(今湖南省岳陽市)。滕子京治岳州頗有政績,于是重修岳陽樓。(此樓原建于唐
初,在現(xiàn)在湖南省岳陽市,就是舊縣城西門城樓,樓高三層,下瞰kan洞庭湖)并將此樓的歷
史沿革、周圍環(huán)境、建筑特點等寫了一封信,并附上《洞庭晚秋圖》Tg,派人送給范仲淹清他
作記。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貶岳州后一直很有感傷情緒,所以趁作記之機,借題發(fā)揮,一面申述
自己的政治抱負,一面也含有對滕于京勸慰和他共勉的意思。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洞庭湖湖景畫面,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一些字的讀音:
多媒體顯示:
⑴生字:
滕(Wng)謫(zh《)日星隱曜(y旨。)淫雨(yin)
浩浩湯湯(sh2ng)薄霧冥冥(b6ming)偕(庭)
橘傾楫摧(q詒ngji)岸芷汀蘭(zhi)心曠神怡(yi)
⑵通假字:
百廢具興(通"俱",都、全、皆)
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崛咐)
2、學生齊讀課文一遍,教師稍作朗讀指導:
⑴注意讀出駢句的節(jié)奏美、散句的變化美。
⑵注意情感的整體把握,注意語氣的輕重緩急。
第一段以敘為主,應讀得舒緩、莊重。
第二段寫洞庭湖景的文字,氣勢雄壯,應讀得開朗雄渾。"前人之述備矣”語調轉入平緩,
"然則"引出新意境,語調應升高。“得無異乎”應讀出疑問語氣。
第三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以下的寫景文字,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意境
悲涼,應讀出愁苦凄楚的情味來。
第四段"至若"領起,引出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應讀得高亢噫亮,節(jié)奏明快而有
力。以下的寫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色彩明麗,生機盎然,應讀出歡樂和暢的韻味。
"此樂何極!"一句把喜悅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樓也,則有……”應讀出超脫、揮灑自如的
情味來。
第五段以“嗟夫"開啟,帶來抒情和議論的意味,注意三句疑問句,語調應上揚,"噫"-
句,應讀出悲涼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3、教師示范朗讀部分段落,學生跟讀。
4、學生大聲練讀,嘗試表情朗讀,力求讀得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5、學生推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示范朗讀,其余同學點評。
四、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參考注釋,借助工具書,自行疏通文句,翻譯課文,并畫出疑難語句。
2、同桌之間就疑難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共同解疑、釋疑。
3、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疏通文句,翻譯課文,理解大意,并圍繞疑難問題展開討論。教師
巡視各組,酌情給予指導點撥。
4、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了解文言知識。
資料內容如下:
⑴一詞多義:
予觀夫巴陵勝狀(那)
夫環(huán)而攻之(發(fā)語詞,不譯)
未幾,夫聲起(丈夫)
去國懷鄉(xiāng)(離開)
西蜀之去南海(距離)
委而去之(逃離,逃亡)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放晴,散開)
旁開小窗(開設,設置)
開我東閣門(打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就是,判斷詞)
然則北通巫峽(那么,連詞)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就)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色)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盡,直通)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窮盡)
政通人和(和樂)
春和景明(和煦)
薄暮冥冥(迫近)
妄自菲?。床黄穑p視)
予觀夫巴陵勝狀(好,美麗的)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取勝)
而或長煙一空(有時)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也許)
⑵古今異義:
越明年(第二年,今義,相對于"今年")
屬予作文以記之(寫一篇文章,今,學生作為練習所寫的文章)
去國懷鄉(xiāng)(離開,今義,前往;國都,今義,國家)
進亦憂,退亦憂(進,入朝為官;退,隱居鄉(xiāng)野。今無此義)
沙鷗翔集(鳥停在樹上,今義泛指聚集)
⑶解釋下列加黑的詞: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太守,官名,這里是動詞,"做……太守”)
百廢具興(荒廢了的事業(yè),名詞)
或異二者之為(動詞用作名詞,表現(xiàn)行為)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之前;在……之后)
(4)難句翻譯示例:
①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政事順利,百姓安居樂業(yè),各種荒廢了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
②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浩
浩蕩蕩,寬廣無邊。
③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惜,大概會有不同吧?
④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大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照
在湖面上閃著金色,月影映人水底,像沉潛的玉璧。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注意互文)
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比天下人憂慮在前,比天下人享樂在后。
⑦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和誰志同道合呢?
五、披文入理,理清行文思路,指導學生背誦,并體會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藝術效果
1、教師要求學生復述各段大意并作簡要概括:
選五位同學發(fā)言:
生1: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說他被貶官到岳陽后,經
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重修并擴建了岳陽樓,在樓上刻了唐代先賢
和今人的詩賦,并囑托作者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
生2第二段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作者認為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
先從空間上寫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然后從時間上寫洞庭湖晨昏之間的萬千氣象,燃后用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一句小結。接下來,作者轉寫登樓覽物之情,設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
主觀感受。
生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戰(zhàn)略聯(lián)盟投資框架協(xié)議
- 2025年勞動合同主體變更規(guī)定
- 2025年手術室消毒流程優(yōu)化策劃協(xié)議
- 2025年投資計劃供需合同
- 2025年產品試用合同協(xié)議范例
- 2025年光伏屋頂租賃策劃合同范本
- 2025年農產品長期采購協(xié)議書
- 2025年海洋工程電纜租賃合同格式
- 2025年合伙策劃電子產品銷售店鋪合作協(xié)議模板
- 2025年信息技術培訓班經營權轉讓合同
- 【語文】第23課《“蛟龍”探?!氛n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2024年決戰(zhàn)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培優(yōu)b卷)
-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 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的管理課件
- 智慧環(huán)衛(wèi)項目建設方案
- 人民醫(yī)院醫(yī)共體財務管理部工作手冊
- 高三日語一輪復習之自謙語句型課件
- YYT 0325-2022 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案:第一章+教案
- 重走長征路卡通思維導圖
- 醫(yī)院招聘醫(yī)護人員報名登記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