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課件-鄭伯克段于鄢_第1頁
古代漢語課件-鄭伯克段于鄢_第2頁
古代漢語課件-鄭伯克段于鄢_第3頁
古代漢語課件-鄭伯克段于鄢_第4頁
古代漢語課件-鄭伯克段于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左傳》簡介1.書名:《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2.作者:《左傳》作者各說不一。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卑喙?、劉歆也同意此觀點。關(guān)于左丘明,《論語?公冶長》里記載有孔子談到左丘明的話:“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此人還存在許多爭論,例如他的名字、他的時代。不管怎樣,都沒有確鑿的證據(jù)能表明他就是《左傳》的作者。但一般還是認(rèn)為作者是春秋時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后來經(jīng)過許多人增益?!蹲髠鳌泛喗?.性質(zhì):《左傳》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記事的史書。我國史書有三種體例:一是編年體,即按年月日順序編寫史書的體裁。我國古代記載史事,從《竹書紀(jì)年》《春秋》《左傳》,到后來的《漢書》《后漢書》、歷朝起居注、實錄等與《資治通鑒》均為這種體裁。二是紀(jì)傳體,它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史書體裁,創(chuàng)始于司馬遷的《史記》。三是紀(jì)事本末體,它以歷史事件為主寫史,始創(chuàng)于南宋袁樞的《通鑒紀(jì)事本末》,將重要史事分別列目,獨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順序編寫,可補(bǔ)編年、紀(jì)傳體之不足?!蹲髠鳌泛喗?.性質(zhì):也有人認(rèn)為《左傳》是傳《春秋》的?!洞呵铩肥囚攪徊看笫履瓯硇再|(zhì)的歷史書。據(jù)說是孔子所編,漢代尊為“經(jīng)”?!皞鳎▃huàn)”指注釋或解釋經(jīng)義的文字,也就是闡明經(jīng)義。后來為《春秋》作“傳”的有三家:齊人公羊高《公羊傳》;魯人谷梁赤《谷梁傳》及魯國左丘明的《左傳》。在西晉之前,《春秋》和《左傳》是分別單獨流傳的,到西晉時杜預(yù)為《左傳》作注,才把經(jīng)、傳合編到一起?!蹲髠鳌泛喗?.內(nèi)容:《左傳》記事年代大體與《春秋》相當(dāng),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shù)抗哪辏ㄇ?53年),迄年比《春秋》晚28年?!蹲髠鳌肥怯涗洿呵飼r期社會狀況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記事基本以《春秋》魯國十二公(隱桓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書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滅亡)為次序,內(nèi)容包括諸侯國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弒等,一定程度上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面貌。5.特色:《左傳》尤長于記述戰(zhàn)爭。作者善于將每一戰(zhàn)役都放在大國爭霸的背景下展開,對于戰(zhàn)爭的遠(yuǎn)因近因,各國關(guān)系的組合變化,戰(zhàn)前策劃,交鋒過程,戰(zhàn)爭影響,以簡練而不乏文采的文筆寫出,且行文精煉、嚴(yán)密而有力。對后世的《戰(zhàn)國策》《史記》《三國演義》等都有重要影響,

《左傳》又善于刻畫人物,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筆下人物不論正反皆具特色。如虛偽詭詐的秦穆公,忍辱負(fù)重的晉文公,假仁假義的宋襄公,用人不疑的齊桓公,都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書中還善于描寫外交辭令。這些辭令的共同特點是委婉巧妙,典雅從容,在彬彬有禮的外表下包藏著鋒芒。即使是敵國交戰(zhàn),在兵戎相見之際,也不失溫文爾雅之態(tài)?!蹲髠鳌泛喗?.史學(xué)價值:《左傳》是繼《尚書》《春秋》之后,開《史記》《漢書》之先河的重要典籍?!蹲髠鳌肥茄芯肯惹貧v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xiàn),它代表了先秦史學(xué)的最高成就,對后世的史學(xué)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補(bǔ)充并豐富了《春秋》的內(nèi)容,不但記魯國一國的史實,而且還兼記各國歷史;不但記政治大事,還廣泛涉及社會各個領(lǐng)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賬式的記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統(tǒng)、有組織的史書編纂方法;不但記春秋時史實,而且引征了許多古代史實,從而大大提高了《左傳》的史學(xué)價值?!蹲髠鳌泛喗?.注本:

《春秋左傳注疏》,晉杜預(yù)注,唐孔穎達(dá)正義?!洞呵镒髠髟b》,清洪亮吉撰?!洞呵镒笫蟼髋f注疏證》,清劉文淇等撰。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撰?!蹲髠鳌泛喗猷嵅硕斡谯骋?、常識1.伯:爵位。春秋時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2.鄭武公:姬姓,名掘突,桓公之子。桓公名友,為周宣王庶弟?!妒酚?鄭世家》:“鄭桓公友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鄭?!编嵡f公:姬姓,名寤生,鄭武公之子,鄭國第三任國君,多次打敗諸侯聯(lián)軍,使鄭國空前強(qiáng)盛,連當(dāng)時的大國齊國也跟著鄭國東征西討,因此被稱為“春秋小霸”。鄭伯克段于鄢一、常識2.“武”“莊”:謚號。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等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謚號一般是死者生前事跡和品德的概括,但有些往往是虛偽不符合事實的。謚法是給予謚號的標(biāo)準(zhǔn)。謚號是固定的一些字,這些字被賦予特定的涵義,用來指稱死者的美德、惡德等。謚號大致可分為三類:鄭伯克段于鄢一、常識2.(1)表揚的,如:

經(jīng)緯天地曰文

布義行剛曰景

威強(qiáng)叡德曰武

柔質(zhì)慈民曰惠

圣聞周達(dá)曰昭

圣善聞周曰宣

辟土服遠(yuǎn)曰桓

聰明睿智曰獻(xiàn)(2)批評的,如:

亂而不損曰靈

好內(nèi)遠(yuǎn)禮曰煬

殺戮無辜曰厲鄭伯克段于鄢一、常識2.(3)同情的:如:恭仁短折曰哀在國遭憂曰愍慈仁短折曰懷上古謚號多用一個字,也有用兩三個字的,如:周平王、鄭武公、齊桓公、秦穆公、魏安釐王、趙孝成王、貞惠文子。后世謚號除皇帝外,大多用兩個字,如:宣成侯(霍光)、忠武侯(諸葛亮)、文忠公(歐陽修)、武穆王(岳飛)。鄭伯克段于鄢一、常識2.此外,還有私謚,這是有名望的學(xué)者死后其親友門人所加的謚號,如東漢時陳寔死后,海內(nèi)赴吊者三萬余人,謚為文范先生;晉代陶淵明死后,顏延年為他作誄(敘述死者生前事跡,表示哀悼,后來成為一種哀祭的文體),謚為靖節(jié)徵士等。鄭伯克段于鄢一、常識3.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謚號為“武”,“姜”表示母家姓姜。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聯(lián)系。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沒有姓氏。貴族中女子稱姓,男子稱氏,這是因為氏是用來“明貴賤”的,姓是用來“別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鄭伯克段于鄢一、常識3.上古同姓不婚,貴族婦女的姓比名更為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區(qū)別,則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姬仲子叔姬季羋出嫁以后如果要加以區(qū)別,就采用下列方法:(1)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國名或氏,如:齊姜晉姬秦贏陳媯guī

(2)嫁給別國的國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國名,例如:秦姬芮姜息媯江羋鄭伯克段于鄢一、常識3.(3)嫁給別國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封邑名,例如:趙姬(趙衰妻)孔姬(孔圉妻)秦姬(秦遄妻)棠姜(棠公妻,棠,邑名)(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或本人的謚號,如:武姜(鄭武公妻)昭姬(齊昭公妻)共姬(宋共公妻)敬嬴(魯文公妃)文姜(魯桓公妻)鄭伯克段于鄢一、常識4.先秦語言中分?jǐn)?shù)的幾種表示法:(1)分母—分—名詞—之—分子如:方今大王之兵,不能十分吳楚之一。(《史記》)(2)分母—名詞—之—分子如:大都不過三國之一。(《左傳?隱元年》)鄭伯克段于鄢一、常識4.先秦語言中分?jǐn)?shù)的幾種表示法:(3)分母—之—分子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元年》)(4)分母—分子借弟令毋斷,而成死者固十六七。(《史記?陳涉世家》)(5)分母—分—之—分子將不勝其岔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zāi)也。(《孫子兵法?謀攻》)二、課文串講鄭伯克段于鄢鄭伯克段于鄢

克:戰(zhàn)勝。于:介詞,在。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gōng叔段。莊公寤生,

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初:開初?!蹲髠鳌防镌谥v某一事件時,如果需要從多少年以前的事講起,就寫“初”。鄭伯克段于鄢發(fā)生在魯隱公元年(前722年),但原因要追溯到到莊公母親嫁來鄭國之初(前761年),離克段39年。鄭武公在武公十年時娶武姜,十四年生鄭伯(莊公),十七年生段,所以莊公35歲,段32歲。娶:娶妻;于:介詞,從。申:申國,姜姓。寤:本義睡醒,此通“啎”,倒著。

驚,使…驚,使動用法。名:用作動詞,命名,取名,后面省略賓語“之”。遂:副詞,就;惡:討厭、憎恨。亟:屢次;請:請求,承前省略直接賓語;于:介詞,向。弗:不;許:答應(yīng)。及莊公即位,及,會意字。甲骨文像手從后面抓住人之狀?!墩f文·又部》:“及,逮也。從又(手),從人?!北玖x為趕上抓住,追上。引申為等到、到了……時候。即,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從皀(bī,盛滿食物的器具),從卩

(jié,跪坐的人),會人正在就食吃飯之意,卩也兼表聲。《說文·皀部》:“即,即食也。從皀,卩

聲?!北玖x為就食,正在吃飯。這里引申為登上。這句是表時間的狀語。為之請制。主語“姜氏”省略。為,介詞,替。請,請求。制,又名虎牢,在今河南省鞏縣東。原屬東虢國的領(lǐng)地,被鄭吞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判斷句。巖,形聲兼會意字?!墩f文·山部》:“巖,岸也。從山,嚴(yán)聲?!焙髞砗喕鲙r,成了從山從石會意。本義為險峻的山崖。引申為險要;邑,會意字。甲骨文從口(區(qū)域范圍),從卪(卩,跪坐之人),會人居住的地方之意?!墩f文·邑部》:“邑,國也。從口。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從卪?!北玖x為人聚居的地方。此處引申為城邑。焉,象形字。篆文象頭上有毛角的鳥形。《說文·鳥部》:“焉,焉鳥,黃色,出于江淮。象形?!北玖x為一種黃色的鳥。后為借義所專用,遂失去本義。這里用作兼詞,相當(dāng)于于是,兼介詞和指示代詞。佗同“他”,異體字。唯命,“唯命是聽”的省略形式,唯……是,是一種凝固格式,表強(qiáng)調(diào),也是賓語前置標(biāo)志。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主語姜氏、莊公、人們省略。雙賓語。大,通“太”。第一段譯文

當(dāng)初,鄭武公從申國娶了妻子,名字叫武姜。生了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出生時難產(chǎn),使姜氏受驚,所以取名叫“寤生”,從此就嫌惡他。姜氏喜愛共叔段,想立他為太子。屢次向武公請求,武公不答應(yīng)。等到莊公當(dāng)了國君后,姜氏替共叔段請求制這個地方。莊公說:’‘制這個地方,是險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其他的地方一定聽從您?!苯险埱缶┑?,莊公便讓共叔段住在那里,人們稱他為京城太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倍?,形聲字。金文從邑,者聲?!墩f文·邑部》:“都,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從邑,者聲?!北玖x為有先君宗廟的城邑。這里指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城,會意兼形聲字?!墩f文·土部》:“城,以盛民也。從土,從成,成亦聲?!北玖x為城墻,此處用本義。雉,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從隹(鳥),從矢,會用箭射取野雞之意,矢也兼表聲?!墩f文·隹部》:“雉,有十四種:盧諸雉、喬雉……從隹,矢聲?!北玖x為雉科部分鳥的通稱,形狀像雞。此處借為量詞,長一丈高一丈為堵,三堵為一雉。國,《說文·口部》:國,邦也。從口,從或。本義為邦國,古代王侯的封地,指以一座城邑為中心的及其周圍的地區(qū)。此處用本義。判斷句。制,制度。國,這里指國都;參國之一,參同三,用為動詞,指將國都三等分,參國之一,就是指三分國有其一,也就是國都的三分之一;五之一,五分之一;九之一,九分之一。度,形聲字。篆文從又(手),表示伸張兩臂量的長短,庶省聲?!墩f文·又部》:“度,法制也。從又,庶省聲?!彼尀橐炅x。本義當(dāng)為伸張兩臂量的長短。這里是引申義法度,且名用作動,合法度。制,先王的制度??埃温曌??!墩f文·土部》:“堪,地突也。從土,甚聲?!北玖x為地面突起的地方。這里是引申義:經(jīng)得起,受得住。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焉,疑問代詞,哪里、怎么,作狀語。辟,會意字。甲骨文從卩(跪人),從辛(刑刀),會對人施加刑罰之意?!墩f文·辟部》:“辟,法也。從卩,從辛?!北玖x為行刑,懲罰,又特指施加死刑,這里借來表示躲避、避開之意,與后起的“避”為古今字。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厭,形聲字。金文“猒”意為滿足,篆文另加義符廠(hàn,山崖),從猒聲,表示山崖崩毀,有所覆壓。《說文·廠部》:“厭,笮

(zé,壓迫)也。從廠,猒聲?!北玖x為覆壓,是“壓”的本字。后來借用作“猒”,遂有飽足、滿足之意。此處為“滿足”義。此句為賓語前置句,之,代詞,復(fù)指提前的賓語“厭”。為之所,是雙賓句句,之是間接賓語,所是直接賓語。為,是一個比較虛的動詞,具體意義要具體分析,此處為安排之意。所,形聲字,金文和篆文從斤(斧子),戶聲?!墩f文·斤部》:“所,伐木聲也。從斤戶聲?!北玖x為砍伐木頭的聲音,后借以表示地方、處所。。無,通“毋”,副詞,不要;滋蔓:滋長蔓延。圖:圖謀、謀劃。猶,尚且,還;寵:尊,處于尊榮地位。乎,呢。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斃,會意兼形聲字。篆文從犬,從敝(破敗),會犬倒仆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獘,異體作斃,從死從敝會意,敝也兼表聲;如今簡化作斃,改為比聲,是獘的換旁分化字?,F(xiàn)在一般用斃。《說文·犬部》:“獘,頓仆也。從犬,敝聲。斃,獘或從死?!北玖x為仆倒,倒下。此處用本義。子,您,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姑,會意兼形聲字,金文從女,從古,用前代婦女會婆母之意,古也兼表聲?!墩f文·女部》:“姑,夫母也。從女,古聲?!北玖x為丈夫的母親,如今稱婆婆。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姑從古,有前后相藉之義,故又用作副詞,表示時間短暫,相當(dāng)于暫且、將就。此處即為暫且、姑且義。第二段譯文

祭仲說:“封邑的城墻超過百雉,就是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墻不得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得超過九分之一。現(xiàn)在京邑的規(guī)模不符合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您將要受不了。”莊公說:“姜氏要這樣,哪里能夠避開禍害?”祭仲回答說:“姜氏有什么滿足的?不如早點給太叔安排個地方,不要使他滋長蔓延,一旦蔓延就難以圖謀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鏟除,何況是您地位尊貴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然會自己倒下去,您姑且等著它吧?!奔榷笫迕鞅杀北少E于己。既,會意字。甲骨文從皀(bī盛滿食物的器具),從旡(jì,人吃飽飯后扭頭張口打嗝),會吃完飯之意?!墩f文·皀部》:“既,小食也。從皀,旡聲?!苯庹f不確。本義當(dāng)為吃完飯。既而,由動詞“既”和連詞“而”構(gòu)成,表示在前一個動作后又發(fā)生了下邊的動作,義為過后又,后凝固為副詞,作狀語,表示時間,相當(dāng)于”不久”。鄙,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本作啚(bǐ

),上從口(表示范圍),下從畝(糧倉),會郊野收藏谷物之處之義。金文大同。篆文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啚。由于“啚”作了偏旁,其義便另加義符邑(右阝)寫作“鄙”來表示,成從邑從啚會意,啚也兼表聲。是啚的加旁分化字?!墩f文·邑部》:“鄙,五酂(一百家)為鄙。從邑,啚聲。”釋為行政區(qū)劃名,是引申義。本義當(dāng)為邊邑。貳,會意兼形聲字。金文從鼎,從弍,會二鼎相匹配之意,弍也兼表聲。由于古文字中鼎與貝形近,篆文遂將鼎訛為貝。隸變后楷書寫作貳。如今簡化作貳?!墩f文·貝部》:“貳,副也,益也。從貝,弍聲。弍,古文二?!蔽鲂问蔷妥乃鞯慕庹f,所釋為引申義。本義為相比并,相匹配。此處引申為不專一、有異心、兩屬,即既臣屬于鄭莊公,又臣屬于共叔段。于,介詞,到。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比糁?“若……何”是一種固定格式,意為“把……怎么樣?”或“對……怎么辦?”“若之何”即“把它怎么辦?”與,會意字。金文最初當(dāng)是兩手相拉形,表示握手結(jié)交,后另加舁

(yú,眾人四手共舉)和口(表結(jié)好),用手拉口說以強(qiáng)調(diào)握手結(jié)交之意。篆文省去一口。隸變后楷書寫作與,如今規(guī)范化用與?!墩f文·舁部》:“與,黨與也。從舁,從與?!北玖x為黨與,即徒眾。此為動詞引申義給予。請,形聲字。金文和篆文皆從言,青聲。隸變后楷書寫作請。如今簡化作請?!墩f文·言部》:“請,謁也。從言,青聲?!北玖x為謁見有所稟告,求告。引申指(1)求對方做某事(請京),(2)求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這里前一個是(2)義,后一個是(1)義。事,會意字。在甲骨文中事是手持一獵叉從事打獵之狀,古代狩獵是大事,故以此會做事之意?!墩f文·史部》:“事,職也。從史,之省聲?!蔽鲂尾淮_,所釋為引申義。本義當(dāng)為從事打獵。此處為引申義侍奉。無,通“毋”,表禁止的副詞,不要;生,使動用法,使……產(chǎn)生。心,想法。公曰:“無庸,將自及。”庸,會意字。甲骨文從用(使用),從庚(樂器),借使用樂器大鐘會使用之意。《說文·用部》:“庸,用也。從用,從庚?!北玖x為用,此處用本義,無庸,即不用,用不著。及,本義“趕上”。第三段譯文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北部兩個邊邑在臣屬于莊公的同時也臣屬于自己。公子呂說:“國家受不了兩屬的情況,您將怎么辦?如果想把鄭國送給太叔,臣請求您允許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給,就請求除掉他。不要使百姓產(chǎn)生二心?!鼻f公說:“用不著,他將會自己趕上災(zāi)禍?!贝笫逵质召E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p>

收,會意兼形聲字。篆文從攴(手持刑杖)從丩(表糾結(jié)),會拘捕犯人之意,丩也兼表聲。《說文·攴部》:“收,捕也。從攴,丩聲?!北玖x為逮捕,拘押。這里是引申義取得、占取。貳,名詞,指以前兩屬的西鄙、北鄙。至,到。

厚,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從廠(hàn,山巖)從?(hòu,酒味醇厚)會意,?也兼表聲?!墩f文·?部》:“厚,山陵之厚也。從?,從廠。垕,古文厚,從后、土?!北玖x為山陵高厚,即山陵龐然高大。引申指(各種事物的)數(shù)量、質(zhì)量、重量的多、重、大。這里指土地擴(kuò)大。公曰:“不義不暱nì,厚將崩?!?/p>

不義不暱,

如果行不義之事就會使人民不親近。暱同“昵”。昵,會意兼形聲字。篆文從日從尼(親近)會意,尼也兼表聲。異體作暱,改為匿聲。如今規(guī)范化,以昵為正體。《說文·日部》:“暱,日近也。從日,匿聲。昵,暱或從尼?!北玖x為日益親近。此處用本義。崩,《說文·山部》:“崩,山壞也。從山,朋聲。”本義為山迸裂倒塌,這里指引申義崩潰、垮臺。此句為條件復(fù)句,兩分句也是緊縮條件復(fù)句。第四段譯文太叔又收取兩屬的邊邑為自己所有,一直到廩延。公子呂說:“可以動手了。土地擴(kuò)大將會得到民心。”莊公說:“做不義的事就不能籠住民心,土地擴(kuò)大了也將垮臺?!贝笫逋昃?,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完,《說文·宀部》:“完,全也。從宀(mián),元聲?!北玖x為房屋完好無缺損,完全。引申為堅固、使堅固,這里指修城墻。聚,會意兼形聲字,篆文從乑(yín,眾),從取,會召集民眾會聚一起之意,取也兼表聲?!墩f文·乑部》:“聚,會也。從乑,取聲。”本義為聚集人,這里用引申義,指聚集糧食。繕,形聲字,《說文·糸部》:“繕,補(bǔ)也。從糸(mì

),善聲?!北玖x為修補(bǔ),修理。這里用本義。甲,鎧甲。兵,會意字。甲骨文從斤(斧),從兩手,會兩手舉斧之意,表示拿的是武器?!墩f文·廾部》:“兵,械也。從廾(gǒng)持斤,并力之貌?!北玖x為武器。此處用本義。具,會意字。甲骨文從廾(雙手),從鼎(食具),會兩手舉鼎供設(shè)酒食之意。金文鼎訛為貝。篆文整齊化,鼎又省為目。隸變后楷書寫作具?!墩f文·廾部》:“具,共置也。從廾,從貝省。古以貝為貨?!蔽鲂尾淮_。本義為供設(shè)酒食,此處是引申義準(zhǔn)備。卒乘(shèng),戰(zhàn)士,卒,步兵,乘,車兵。襲,《說文·衣部》:“襲,左衽袍。從衣,龖((dá)省聲?!北玖x為死者穿的衣襟在左邊的內(nèi)衣,引申為穿衣、衣上加衣、重疊、重復(fù)、承襲等義,再引申為乘人不備而加兵,偷襲。此處為”偷襲“義。當(dāng)時,敲著鐘鼓去進(jìn)攻對方叫伐,不用敲鐘,部隊輕裝,不讓對方知道叫襲,即偷襲。啟,會意字。甲骨文象以手開門形,表示開門,這里指打開(城門),且是為動用法,為……打開(城門)。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期,段襲鄭的日期。

帥,通“率”。先秦率領(lǐng)的率常寫成帥。車二百乘,乘,指車隊組織的單位。春秋時都是車戰(zhàn),兵車一乘有甲士(帶盔甲的兵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百乘,共甲士600人,步卒14400人。以,相當(dāng)于連詞“而”。伐,大張旗鼓地正式討伐。于,介詞,到。

諸,“諸”是從“者”分化出的一個形聲字,西周金文中“者侯”即“諸侯”,“者”“諸”義也相通?!墩f文·言部》:“諸,辯(詞)也。從言,者聲?!北玖x為用以區(qū)別人、物、事、時的虛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輔助性代詞”。這里是“之于”的合音詞。

五月辛丑,古人以干支紀(jì)日,五月辛丑,即隱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出奔,指逃到外國避難。奔,會意字。金文上邊是前傾甩手快跑的人形,下邊是三止(腳),用腳印連連,會快跑之意。篆文變?yōu)閺呢玻瑥幕??!墩f文·夭部》:“奔,走也。從夭,賁省聲?!蔽鲂尾淮_。本義為疾走,快跑。

這里用引申義逃跑。第五段譯文太叔修葺城墻聚集百姓,修造鎧甲兵器,準(zhǔn)備步兵和戰(zhàn)車,將要偷襲鄭國國都。武姜將為他打開城門。莊公聽到共叔段襲擊鄭國的日期,說:“可以行動了!”命令子封率領(lǐng)二百輛兵車去討伐京邑。京邑人民背叛了太叔段。段逃到鄢地。莊公到鄢討伐他。五月辛丑這天,太叔逃亡到共避難。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旣而悔之。寘:形聲字。從宀,真聲。本義是放置、安放。這里有放逐的意思。于,介詞,到。而,連詞,表示進(jìn)一步,進(jìn)而。誓,形聲字,從言,折聲?!墩f文》:“誓,約束也?!北玖x是告誡將士的言辭,后引申為發(fā)誓、誓言。此指向姜氏發(fā)誓。黃泉,地下泉水,黃色,這里指地下,死后之地。這句話意思說不到死后不相見,即這輩子不見面了。無,通“毋”,表禁止的副詞,不要。既而,不久。第六段譯文莊公于是把姜氏安頓在城穎,并對她發(fā)誓說:“不到黃泉不要相見?!辈痪糜趾蠡谶@件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xiàn)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封人,管理邊界的官吏。封,會意字。甲骨文下像土堆,上為樹木,全字為植樹于土上之形,即“豐”字,表示植樹于土堆以為界。金文加“又”符,小篆木訛為之,又(手)改為寸(亦為手),并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封?!墩f文·土部》:“封,爵諸侯之土也。從之,從土,從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析形不確,所釋為引申義。本義當(dāng)為堆土植樹以為界。這里是引申義疆界。獻(xiàn),會意字。甲骨文從犬,從鬲(烹煮鼎器),會以犬牲獻(xiàn)祭之意。金文另加虍(hū)聲。篆文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獻(xiàn)。俗簡作獻(xiàn)。如今規(guī)范化用獻(xiàn)?!墩f文·犬部》:“獻(xiàn),宗廟犬名羹獻(xiàn)。犬肥者以獻(xiàn)之。從犬,鬳(yàn)聲?!北玖x為奉祭神祖的犬牲,引申為“進(jìn)獻(xiàn)”,這里作名詞,獻(xiàn)上的東西。于,介詞,對。賜,形聲字。從貝,易聲,本義指賞賜。商代文字假借“易”字來表示;西周文字因之,后又改借本義為“目疾視”的“睗”(音shì)字;春秋文字將“睗”所從之“目”改為“貝”,分化出“賜”字,為后世所本?!墩f文·貝部》:“賜,予也。從貝,易聲?!北玖x為賞給,給予,即上位者給予下位者恩惠或財物等。這里是本義。此句為雙賓語,“之”間接賓語,“食”直接賓語。舍,象形字。舍是建筑在臺基上的高級房屋形。金文上象構(gòu)木為屋之形,下象臺基。篆文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舍?!墩f文·亼部》:“舍,市居曰舍。從亼(jí)、屮(chè),口象筑也?!北玖x為客館。用作動詞引申為止宿、止息,再引申為停止、放棄。這里即為”放著“義,與“捨”為古今字。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羮。請以遺之。”

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睗}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嘗,《說文·旨部》:“嘗,口味之也。從旨,尚聲?!北玖x為辨別滋味,這里是引申義“吃”的意思。羮,小篆從羔,從美,會羊肉味道鮮美之意,本義為用肉調(diào)和五味做的有濃汁的食物。這里用本義。遺,會意兼形聲字。金文從彳從貴(貝從筐中漏下)會意,貴也兼表聲。篆文改彳為從辵(chuò

)。隸變后楷書寫作遺。如今簡化作遺。《說文·辵部》:“遺,亡也。從辵,貴聲?!北玖x為(因為疏忽而)丟失,落(la)下。引申為遺失或遺漏的東西、遺棄、遺留等義,又因為送給別人,自己也就失去,故又引申指給與、贈送,此義讀wèi。這里即是送給、留給的意思。繄(yī

),形聲字,《說文·糸部》:“繄,戟衣也。從糸(mì

),?。▂ì)聲。一曰赤黑色繒?!北玖x為矛戟的外套。后借用作語氣詞,用在句首,表示范圍,相當(dāng)于唯、只有,這里即此義。敢問何謂也,敢:表敬副詞,表自謙,意思是從地位上說不該這么問,有大膽,冒昧的意思。此句“問”的賓語是“何謂”,同時“何謂”又是賓語前置,疑問代詞“何”充當(dāng)動詞“謂”的賓語前置。語(yù):告訴。語之故,把緣故告訴他;告之悔,把心里后悔的事告訴了他。都是雙賓語句。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彼鞛槟缸尤绯??;?,形聲字。從心,串聲。本義為憂慮、擔(dān)憂?!墩f文》:“患,憂也?!贝藶楸玖x。焉,代詞,代莊公所說的事。闕,《說文·門部》:“闕,門觀也。從門,欮聲?!北玖x為宮門外兩邊的樓臺,宮城上的樓觀。這里通“掘”,表示挖掘。隧,《玉篇·阜部》:“隧,墓道也?!北玖x為墓道。古代墓道,天子用隧道,上面覆土;諸侯以下用羨道,上面不覆土,即露在地面。這里的“隧”是名詞用作動詞,指挖掘隧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