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科版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新科版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新科版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新科版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新科版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新科版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下列關于高等動物細胞增殖的敘述,錯誤的是A.有絲分裂前的間期和減數(shù)分裂前的間期,都進行1次染色質DNA的復制B.細胞周期的G2期已經形成了1對中心體,在有絲分裂前期形成紡錘體C.染色體數(shù)為2n=24的性原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中期Ⅱ染色體數(shù)和染色體DNA分子數(shù)分別為12和24D.若在G2期某染色質的1個DNA分子發(fā)生片段缺失,則該細胞有絲分裂產生的2個子細胞均含有該異常DNA2、下列符合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是()A.物種的形成可以不經過隔離B.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在于有利變異的保存C.基因突變產生的有利變異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D.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3、研究人員對珍珠貝(2n)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細胞中染色體形態(tài);數(shù)目和分布進行了觀察分析;下圖中細胞類型是依據(jù)不同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和核DNA分子數(shù)的關系而劃分的。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類型c的細胞一定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B.5種細胞類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類型a和bC.若類型b、d、e的細胞屬于同一次減數(shù)分裂,則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b、d、eD.類型b的細胞中可能會發(fā)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4、已知大力花的花色性狀由三個復等位基因(E+、E、e)控制,其中E決定藍花,E+和e都決定紅花,E+相對于E、e是顯性,E相對于e為顯性。若用植株EE與待測紅花植株雜交,則可以判斷出的基因型是()A.E+E+和eeB.EeC.E+ED.E+e5、紅霉素、環(huán)丙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藥物能抑制細菌的生長,抗菌機制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咕幬锟咕鷻C制利福平抑制細菌RNA聚合酶的活性紅霉素與核糖體結合,抑制肽鏈的延伸環(huán)丙沙星抑制細菌DNA的復制

A.利福平抑制了遺傳信息的轉錄過程B.紅霉素抑制了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C.環(huán)丙沙星抑制了細菌的繁殖過程D.濫用抗菌藥物會誘導細菌產生耐藥性變異6、自然選擇有3種類型:①穩(wěn)定選擇,把種群中極端變異個體淘汰,保留中間類型;②分裂選擇,把種群中極端變異個體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間個體;③單向選擇,在群體中保存趨于某一極端變異個體,淘汰另一極端變異個體。3種自然選擇類型建模如圖Ⅰ~Ⅲ,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進化過程中生存環(huán)境最穩(wěn)定的可能是ⅠB.Ⅱ中的自然選擇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兩個物種C.三種自然選擇類型都會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D.非洲鐮狀細胞貧血雜合個體對瘧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屬于單向選擇7、下列有關四分體的敘述正確的是A.四分體中的姐妹染色單體間常發(fā)生交叉互換B.一對聯(lián)會的同源染色體含有的四條染色單體C.四分體是含染色單體的任意兩條染色體D.形狀和大小相同的兩條染色體含有四個DNA分子8、“三分法”是一種常見的概念劃分方法;可用如圖所示表示某些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下列對此敘述,正確的是()

A.若A表示免疫系統(tǒng)的構成,則脊髓屬于吞噬細胞屬于溶菌酶屬于DB.若A表示物質跨膜運輸方式,則B表示被動運輸、C表示主動運輸、D表示胞吞胞吐作用C.若A表示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則B是基因突變、C是自然選擇、D是生殖隔離D.若A表示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則B是直接價值、C是間接價值、D是潛在價值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9、以下家系圖中患者所患疾病可能屬于常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的是()

A.①B.②C.③D.④10、在一個蜂群中,少數(shù)幼蟲一直取食蜂王漿而發(fā)育成蜂王,而大多數(shù)幼蟲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將發(fā)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達的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能使DNA某些區(qū)域添加甲基基團(如下圖所示),進而影響基因的表達,這是表觀遺傳的原因之一。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這與取食蜂王漿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發(fā)生表觀遺傳的原因是基因的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從而使生物的性狀發(fā)生改變B.蜂群中蜜蜂幼蟲發(fā)育成蜂王可能與體內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關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擾了RNA聚合酶對DNA部分區(qū)域的識別和結合D.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與鳥嘌呤配對11、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為AA、Aa、aa的植株分別表現(xiàn)為大花瓣、小花瓣、無花瓣。花瓣顏色受另一對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為RR和Rr的花瓣表現(xiàn)為紅色,基因型為rr的花瓣表現(xiàn)為黃色,兩對基因獨立遺傳。若基因型為AaRr的親本自交,則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A.子代共有9種基因型B.子代共有6種表型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基因型為AaRr的植株所占的比例為1/3D.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純合子占1/412、下列關于減數(shù)分裂的說法正確的是()A.減數(shù)分裂保證了生物體在傳宗接代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穩(wěn)定B.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C.聯(lián)會時同源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間可能發(fā)生交叉互換D.受精時精卵結合導致了雙親基因的重新組合,即實現(xiàn)了基因重組13、稻蝗屬的三個近緣物種①日本稻蝗,②中華稻蝗臺灣亞種和③小翅稻蝗中,①與②,①與③的分布區(qū)域有重疊,②與③的分布區(qū)域不重疊。為探究它們之間的生殖隔離機制,進行了種間交配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交配(♀×♂)①×②②×①①×③③×①②×③③×②交配率(%)081624618精子傳送率(%)0000100100

注:精子傳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蟲占確認交配雌蟲的百分比A.實驗結果表明近緣物種之間也可進行交配B.生殖隔離與物種的分布區(qū)域是否重疊無關C.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②和③之間可進行基因交流14、隨著科學發(fā)展,人們對生物進化的認識不斷深入,形成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關于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內容的相關敘述,合理的是()A.環(huán)境通過選擇個體的表型而使生物發(fā)生進化B.基因突變會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C.大腸桿菌可以通過基因重組而發(fā)生進化D.自然選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5、DNA的復制是以___________的方式進行的。16、雜交育種的缺點是:只能利用_____重組,按需選擇,并不能_____。而且雜交后代會出現(xiàn)_____,_____緩慢,過程復雜。17、多基因遺傳病是指受_____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主要包括一些_____常見病,在群體中的發(fā)病率較高。18、在制備雞血細胞液的過程中,加入的抗凝劑是_________,還可使用的抗凝劑是_________。19、協(xié)同進化的原因:生物與__________之間的相互選擇和生物與____________________之間的相互影響。20、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會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21、遺傳信息蘊藏在___________之中。22、原則上______________的實驗材料都可以適合提取DNA,但是,選用DNA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組織。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2題,共6分)23、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21三體綜合征是染色體異常遺傳?。╛_____)A.正確B.錯誤24、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保持該物種生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五、實驗題(共1題,共4分)25、某二倍體植物的花色受獨立遺傳且完全顯性的三對基因(用Dd,Ii,Rr表示)控制。研究發(fā)現(xiàn),體細胞中r基因數(shù)多于R時;R基因的表達減弱而形成粉紅花突變體?;蚩刂苹ㄉ睾铣傻耐緩?;粉紅花突變體體細胞中基因與染色體的組成(其他基因數(shù)量與染色體均正常)如圖所示。

(1)正常情況下;甲圖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某正常紅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現(xiàn)了兩種表現(xiàn)型,其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變體①;②、③的花色相同;突變體③發(fā)生的染色體變異類型為_____________。

(3)現(xiàn)有一開粉紅花的突變植株,為確定該植株屬于圖乙中的哪一種突變體,讓該突變體與基因型為iiDDrr的植株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xiàn)型與比例。

(假設實驗過程中不存在突變與染色體互換;各型配子活力相同,無致死現(xiàn)象)。

結果預測:

Ⅰ.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其為突變體①;

Ⅱ.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其為突變體②;

Ⅲ.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其為突變體③。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4題,共8分)26、分析有關遺傳的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兔子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體上,灰色由顯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為B基因的等位基因,且b1、b2、b3、b4之間具有一定次序的完全顯隱性關系。將不同毛色的兔子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表所示:

。雜交實驗。

雙親性狀。

F1性狀。

甲。

純種青毛×純種白毛。

F1青毛。

乙。

純種黑毛×純種褐毛。

F1黑毛。

丙。

F1青毛×F1黑毛。

青毛∶黑毛∶白毛=2∶1∶1

(1)據(jù)表分析,b1、b2、b3、b4之間的顯性順序是__________。

(2)若一只灰色雄兔與群體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純種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那么該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材料2:某種小鼠的毛色由常染色體上的一組復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之間共顯性(即A1、A2和A3任意兩個組合在一起時;各基因均能正常表達)。如圖表示基因對毛色的控制關系。

(3)該小鼠種群關于白色個體基因型有__________種;其中棕色個體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

(4)若一白色雄性個體與黑色雌性個體交配的后代有兩種毛色;則其基因型為__________。

(5)研究發(fā)現(xiàn)小鼠尾長的性狀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基因D(短尾)和d(長尾)控制,且短尾基因(D)有純合致死現(xiàn)象(在胚胎時期就使個體死亡)。取雌雄兩只黑色短尾與棕色短尾鼠交配,F(xiàn)1表現(xiàn)型為黑色長尾的個體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27、科學家在研究果蠅時;發(fā)現(xiàn)果蠅的眼色中有紅色;褐色、白色三種表現(xiàn)型,身色有灰身、黑身兩種表現(xiàn)型。

(1)若假設控制果蠅眼色A(a)與身色B(b)基因位于在兩對常染色體上。有人將兩只果蠅雜交;獲得了l00個體。其表現(xiàn)型為37只灰身褐色眼;l8只灰身紅眼;19只灰身白眼;l3只黑身褐色眼;7只黑身紅眼;6只黑身白眼。則兩個親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該人進行的雜交實驗果蠅所產白眼果蠅胚胎致死,則理論上親代兩只果蠅雜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由兩對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其中C_DD為紅眼,C_Dd為褐色眼,其它基因型均表現(xiàn)白眼,現(xiàn)有CcDd兩只雌雄果蠅雜交,所產生F1代果蠅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再讓F1代中紅眼的個體自由交配;則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已知灰身是位于X染色體上顯性性狀,有人進行實驗讓純合灰身雌果蠅和黑身雄果蠅雜交,F(xiàn)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得F2,再讓F2代雌雄果蠅相互交配得F3,則F3代中雄性果蠅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牛群中的有角和無角為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體上,有一條染色體帶有隱性致死基因m,但該致死基因的表達會受到性激素的影響。根據(jù)下列三組雜交組合及雜交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雜交組合親本類型子代雌雄雌雄甲有角(♀)×有角(♂)有角398有角203乙有角(♂)×無角(♀)有角221無角223有角219無角222丙乙組的有角F1相互交配有角712無角237有角481無角239

(1)在牛的有角和無角這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是______,甲組親本的基因型是____

(2)從上述雜交組合中可以判斷該隱性致死基因m是與_____(“A”或a)同在一條染色體上,___________(雄性或雌性)激素會促進至死基因表達。

(3)丙組的子代中導致雌雄中有角與無角比例差異的可能原因是AA雄性個體含兩個致死基因而致死;請利用丙組材料設計方案驗證該解釋:

①設計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結果與結論:若__________________,則假設正確。29、重疊基因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基因的組成部分。噬菌體X174由一個環(huán)狀單鏈DNA和蛋白質衣殼構成,能感染大腸桿菌。1977年F.桑格在測定該噬菌體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時,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基因D中包含著基因E,如下圖(圖中Met、ser;Gln等表示氨基酸);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噬菌體ΦX174的DNA中含有游離的磷酸基團_____________個,D基因含有的核苷酸數(shù)目為____________個。

(2)其中D基因編碼的蛋白質中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包含與E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完全相同的90個氨基酸序列,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

(3)若噬菌體ΦX174的DNA中堿基A、G、T、C的比例依次為20%、30%、10%、40%,該噬菌體感染大腸桿菌時首先要形成復制型的雙鏈DNA分子,則該雙鏈DNA分子中,A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_____。寫出噬菌體在大腸桿菌中的遺傳信息傳遞途徑_____________。

(4)若D基因中第149位的谷氨酸變?yōu)楸彼幔艽a子GCU、GCC、GCA、GCG),則噬菌體ΦX174的DNA上發(fā)生的堿基的替換情況是_____________。

(5)基因重疊在遺傳學上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D【分析】有絲分裂前的間期和減數(shù)分裂前期,DNA都只復制一次,A正確;動物細胞在G2期已經形成了1對中心體,有絲分裂前期從細胞的兩極發(fā)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B正確;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為24,則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為12,DNA分子數(shù)為24,C正確;G2期DNA已經復制完成;一條染色質上有2個DNA分子,如果其上1個DNA分子發(fā)生片段缺失,則該細胞有絲分裂形成的2個子細胞只有一個細胞含有異常DNA,D錯誤。

【考點定位】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

【名師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等知識點,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明確減數(shù)分裂和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以及減數(shù)分裂和有絲分裂的特點,此外還要結合生物的變異等知識去分析試題。2、D【分析】【詳解】

新物種的形成一定要經過生殖隔離;A錯誤;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B錯誤;

自然選擇的方向決定進化的方向;C錯誤;

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D正確。

所以本題選D。3、A【分析】【分析】

分析柱形圖:a是染色體數(shù)為體細胞的2倍,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或者處于有絲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體細胞也可以是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細胞;d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細胞;e細胞為精細胞、卵細胞或極體。

【詳解】

A;類型c可以是體細胞也可以是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A錯誤;

B、由于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的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所以5種細胞類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類型有a和b;B正確;

C、根據(jù)分析,若類型b、d、e的細胞屬于同一次減數(shù)分裂,則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b;d、e;C正確;

D、若類型b的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會發(fā)生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D正確。

故選A。

【點睛】

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和柱形圖,考查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準確分析題圖,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4、A【分析】【分析】

紅花基因型有E+E、E+e、E+E+和ee,其中E+E+和ee的基因型可通過與植株EE雜交測得。

【詳解】

由于A決定藍色,E+和e都決定紅色,E+相對于E、e是顯性,E相對于e為顯性,所以紅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4種,即E+E、E+e、E+E+和ee;若用EE與待測植株雜交,若后代均為紅花,則其基因型為E+E+;若后代均為藍花,則其基因型為ee;若后代有紅花,也有藍花,則其基因型為E+E、E+e,因此可以判斷出的基因型是E+E+和ee。

故選A。5、D【分析】【分析】

轉錄是在細胞核內;以DNA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

翻譯是在核糖體中以mRNA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以tRNA為轉運工具;以細胞質里游離的氨基酸為原料合成蛋白質的過程。

表格分析;紅霉素能與細菌細胞中的核糖體結合,進而抑制翻譯過程;環(huán)丙沙星能抑制細菌DNA的復制,進而抑制細菌的增殖;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抑制轉錄過程。

【詳解】

A;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進而抑制細菌的轉錄過程,A正確;

B;紅霉素能與細菌細胞中的核糖體結合;進而抑制翻譯過程,導致細菌不能合成蛋白質,不能正常的進行生命活動,B正確;

C;環(huán)丙沙星能抑制細菌DNA的復制;進而抑制細菌的增殖,C正確;

D;濫用抗菌藥物會對細菌的耐藥性變異進行定向的篩選;進而使抗藥性強的個體獲得生存和繁殖的機會,進而使群體中耐藥性個體增多,細菌個體的耐藥性增強,D錯誤。

故選D。

【點睛】6、B【分析】【分析】

根據(jù)題圖分析可知:Ⅰ屬于穩(wěn)定選擇;Ⅱ屬于分裂選擇,Ⅲ屬于單向選擇。

【詳解】

A;Ⅰ屬于穩(wěn)定選擇;因此進化過程中生存環(huán)境最穩(wěn)定的可能是Ⅰ,A正確;

B;根據(jù)圖Ⅱ可知:自然選擇是定向的;B錯誤;

C;自然選擇可以使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因此三種自然選擇類型都會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C正確;

D;根據(jù)題干“單向選擇;在群體中保存趨于某一極端變異個體,淘汰另一極端變異個體”可知:非洲鐮狀細胞貧血雜合個體對瘧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屬于單向選擇,D正確。

故選B。7、B【分析】【分析】

【詳解】

A;四分體時期;聯(lián)會的同源染色體間相鄰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可能發(fā)生交叉互換,A錯誤;

B;四分體是由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形成的;因此每個四分體包含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四條染色單體,B正確;

C;含染色單體的兩條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后才能形成四分體;C錯誤;

D;形狀和大小相同的兩條染色體含有四個DNA分子不一定是同源染色體;D錯誤。

故選B

【點睛】8、D【分析】免疫系統(tǒng)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吞噬細胞屬于免疫細胞,溶菌酶屬于分泌活性物質,但脊髓不屬于免疫器官,A錯誤;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包括自由擴散、協(xié)助擴散和主動運輸,不包含胞吞和胞吐作用,B錯誤;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是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和隔離,C錯誤;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包括直接價值、間接價值、潛在價值,D正確。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9、A:C:D【分析】【分析】

“表現(xiàn)型相同的雙親”所生的子女中出現(xiàn)了“不同于雙親的表現(xiàn)型”;則“不同于雙親的表現(xiàn)型”為隱性;再依據(jù)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染色體上的假設,結合系譜圖中的親子代的表現(xiàn)型,明辨致病基因與染色體的位置關系。若無上述規(guī)律,則根據(jù)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怀H旧w隱性遺傳病、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伴Y染色體遺傳病的遺傳特點及規(guī)律分別加以討論。

【詳解】

A;①中第二代中家庭雙親均正常;女兒患病,父親不患病,據(jù)此可推知:該病肯定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正確;

B;②中第二代家庭中雙親患病;而兒子不患病,為顯性遺傳病,顯性遺傳看男病,母女無病非伴性,而該遺傳圖譜中母女均患病,說明該病可能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也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B錯誤;

C;③系譜圖中第二代家庭的雙親均正常;兒子患病,說明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或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正確;

D;④家系中若患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病的父親若為雜合子,則可以同時出現(xiàn)患病和不患病的子代,D正確。

故選ACD。

【點睛】

該題關鍵是利用以下口訣可快速判斷遺傳方式。“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女病父子有正常,此病一定非伴性,女病父子病,此病不一定;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遺傳看男病,男病母女有正常,此病一定非伴性,男病母女病,此病不一定(此時注意有中生無,必須雙親都有病)。”10、B:C:D【分析】【分析】

少數(shù)幼蟲一直取食蜂王漿而發(fā)育成蜂王;而大多數(shù)幼蟲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將發(fā)育成工蜂。這說明蜂王和工蜂的差別并不是由遺傳物質不同造成的,而是由食物的差異造成的,是環(huán)境對表型的影響。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這與取食蜂王漿有相同的效果。說明這個基因的表達產物與環(huán)境因素類似,也能改變蜜蜂的表型。

【詳解】

A;從題目干中的圖示可以看出;DNA甲基化并沒有改變DNA內部的堿基排列順序,未改變DNA片段的遺傳信息,A錯誤;

B;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達的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這說明蜂群中蜜蜂幼蟲發(fā)育成蜂王可能與體內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關,B正確;

C;DNA甲基化后能使DNA某些區(qū)域添加甲基基團;可能干擾了RNA聚合酶等對DNA部分區(qū)域的識別和結合,C正確;

D;從圖中可以看出;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與鳥嘌呤配對,D正確。

故選BCD。11、A:C:D【分析】【分析】

由題意知,A(a)與R(r)獨立遺傳,因此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同時也遵循分離定律,因此可以用分離定律解決自由組合定律,AaRr個體相互交配,可以轉換成2個分離定律問題,Aa×Aa→1/4AA(大花瓣)+1/2Aa(小花瓣)+1/4aa(無花瓣);Rr×Rr→3/4R_(花瓣紅色)+1/4rr(花瓣黃色)。

【詳解】

A、AaRr自交;根據(jù)先分離后組合的方法計算,子代共有3×3=9種基因型,A正確;

B、Aa自交子代表現(xiàn)型有3種,Rr自交子代表現(xiàn)型有2種,但由于aa表現(xiàn)無花瓣,即aaR_與aarr的表現(xiàn)型相同;因此表現(xiàn)型共5種,B錯誤;

C、子代有花瓣植株所占的比例為3/4,AaRr所占的比例1/2×1/2=1/4,因此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為1/3;C正確;

D、AaRr自交;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純合子約占1/2×1/2=1/4,D正確。

故選ACD。12、A:B【分析】【分析】

1;減數(shù)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shù)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2;減數(shù)分裂意義: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3;基因重組的兩種類型:

(1)在生物體通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這樣,由雌雄配子結合形成的受精卵,就可能具有與親代不同的基因型,從而使子代產生變異;

(2)基因重組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四分體時期;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有時會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發(fā)生交換,導致染色單體上的基因重組。

【詳解】

A;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具有重要作用;A正確;

B;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shù)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B正確;

C;聯(lián)會時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可能發(fā)生交叉互換;進而導致基因重組,C錯誤;

D;受精作用沒有實現(xiàn)基因重組;因為基因重組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D錯誤。

故選AB。13、A:B:C【分析】【分析】

物種是指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丙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生殖隔離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后代的現(xiàn)象。

【詳解】

A;由表格中后5組的組合來看;雖然是近緣,但是有交配率,所以近緣物種之間也可進行交配,A正確;

B;①與②、①與③的分布區(qū)域有重疊但①與②不能交配;①與③能交配但精子傳送率為0,②與③區(qū)域無重疊但兩者能交配,這說明生殖隔離與物種的分布區(qū)域是否重疊無關,B正確;

C;隔離導致新物種的形成;所以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C正確;

D;由表格數(shù)據(jù)②×③、③×②的交配率和精子傳送率說明兩者之間能夠完成交配行為;但由于是不同物種,兩者存在生殖隔離,故不能進行基因交流,D錯誤。

故選ABC。14、A:B:D【分析】【分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

A;環(huán)境無法識別生物的基因型;是通過選擇表型來選擇適應環(huán)境的個體的,A正確;

B;基因突變會產生新的等位基因;從而使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B正確;

C;基因重組只發(fā)生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大腸桿菌不進行有性生殖,不能發(fā)生基因重組,C錯誤;

D;自然選擇能使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從而使種群發(fā)生定向進化,D正確。

故選ABD。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5、略

【分析】【分析】

DNA的復制是邊解旋邊復制的;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一條親代的模板鏈。

【詳解】

DNA復制是以親代DNA的兩條鏈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過程;子代DNA分子中保留了親代DNA分子中的一條鏈,是以半保留復制的方式進行的。

【點睛】

解答本題關鍵在于理解DNA復制的過程及特點?!窘馕觥堪氡A?6、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已有基因創(chuàng)造新的基因分離現(xiàn)象,育種進程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兩原發(fā)性高血壓、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18、略

【分析】【詳解】

在制備雞血細胞液的過程中,加入的抗凝劑是檸檬酸鈉,加入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此外還可使用的抗凝劑是草酸鉀。【解析】檸檬酸鈉草酸鉀1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生物無機環(huán)境20、略

【解析】種群的基因頻率21、略

【分析】【分析】

一個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而成的;從頭至尾沒有變化,而骨架內側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卻是可變的;遺傳信息蘊藏在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之中,千變萬化的堿基排列順序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

【詳解】

遺傳信息蘊藏在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之中;堿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熟悉DNA分子的結構,明確遺傳信息蘊藏在可變的堿基排列順序中?!窘馕觥繅A基(核苷酸)的排列順序2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凡是含有DNA相對較高四、判斷題(共2題,共6分)23、A【分析】【詳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21三體綜合征是21號染色體多了一條,屬于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故正確。24、A【分析】略五、實驗題(共1題,共4分)25、略

【分析】【分析】

據(jù)圖分析可知,圖乙三種粉紅花突變體中r基因所在的位置分析三種粉紅花突變體產生配子種類及其比例:

(1)突變體①中,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均含有r基因,根據(jù)自由俎合定律,可判斷突變體①可產生含R、rr、Rr、r的4種數(shù)量相等的配子。

(2)突變體②為三體,R(r)基因所在的染色體有三條,減數(shù)分裂吋,兩條配對的染色體分離,未配對的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的一極,可產生含R、rr、Rr、r的4種配子;其比例為1:1:2:2。

(3)突變體③為基因重復,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能產生兩種配子:R:rr=1:1。

【詳解】

(1)正常情況下,圖1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iiDDRR、iiDdRR、iiDDRr和iiDdRr共4種。某正常紅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現(xiàn)了兩種表現(xiàn)型,若是iiDdRR或iiDDRr,則子代中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紅花:白花=3:1;若是iiDdRr;則子代中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紅花:白花=9:7。

(2)根據(jù)題意和圖2分析可知:由于突變體①、②、③中都含有3個R或r基因,表現(xiàn)的花色相同,這說明花色素的合成量與體細胞內基因R與r的數(shù)量有關;突變體③發(fā)生的染色體變異類型為重復。

(3)為了確定iiDdRrr植株屬于圖乙中的哪一種突變體,關鍵是判斷其中rr基因的位置,為了避免另兩對基因的干擾,可讓該突變體與基因型為iiDDrr的植株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xiàn)型與比例。

I.突變體①能產生四種配子,R:Rr:r:rr=1:1:1:1,與iiDDrr植株雜交后,子代為Rr:Rrr:rr:rrr=1:1:1:1,即紅花Rr、粉紅花Rrr、白花植株(rr、rrr)的比例為1:1:2。

Ⅱ.突變體②為三體,可產生含R、rr、Rr、r的4種配子,其比例為1:1:2:2,與含r的配子結合,子代中紅花Rr、粉紅花Rrr與白花植株(rr、rrr)的比例為1:2:3。

Ⅲ.突變體③為基因重復,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能產生兩種配子:R:rr=1:1,與含r的配子結合,子代中紅花Rr與白花rrr的比例為1:1;無粉紅花。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確定iiDdRrr植株屬于圖乙中的哪一種突變體,關鍵判斷其中rr基因的位置,可讓該突變體與基因型為iiDDrr的植株雜交,根據(jù)子代的表現(xiàn)型與比例推測iiDdRrr植株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比例。【解析】4紅花:白花為3:1或9:7重復紅花、粉紅花與白花植株的比例為1:1:2紅花、粉紅花與白花植株的比例為1:2:3紅花、粉紅花與白花植株的比例為1:0:1六、綜合題(共4題,共8分)26、略

【分析】【分析】

由題意可知,材料1:B毛色灰色對b1青色、b2白色、b3黑色、b4褐色都是顯性,b1、b2、b3、b4之間有一定次序的顯隱性關系,各組的雜交組合為:甲:純種青毛兔(b1b1)×純種白毛兔(b2b2)→F1為青毛兔(b1b2);乙:純種黑毛兔(b3b3)×純種褐毛兔(b4b4)→F1為黑毛兔(b3b4);丙:F1青毛兔(b1b2)×F1黑毛兔(b3b4)→b1b4、b1b3、b2b4、b2b3。

材料2:小鼠毛色由常染色體復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A1、A2和A3三個復等位基因兩兩組合,純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種,雜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種;故共有6種基因型。

【詳解】

(1)由實驗甲可知b1對b2為顯性,由實驗乙可知b3對b4為顯性,實驗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b1b4∶b1b3∶b2b4∶b2b3=1∶1∶1∶1,又青毛∶黑毛∶白毛=2∶1∶1,則b1b4和b1b3均表現(xiàn)為青色,b2b4表現(xiàn)為白色,b2b3表現(xiàn)為黑色,所以b1、b2、b3、b4之間的顯隱性關系是b1>b3>b2>b4。

(2)若一只灰色雄兔(B_)與群體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純種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則該灰毛兔的基因組成中,除了含有B基因外,另外一個基因一定是b4,因為b4不會遮蓋b1、b2、b3的表現(xiàn),才能使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該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和它雜交的純合體分別是:b1b1、b2b2、b3b3、b4b4,則子代中青毛兔的基因型為b1b4,白毛兔的基因型為b2b4,黑毛b3b4、褐毛b4b4。

(3)由圖知,只要無基因A1或基因A1不表達就會缺乏酶1,體色就為白色,所以白色個體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種。由圖可知,棕色個體的基因型為A1A2。

(4)分析題圖可知,黑色個體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該白色雄性個體與多個黑色(A1A3)異性個體交配,后代有兩種毛色,若白色雄性為A2A3,則子代會有A1A2棕色、A1A3黑色和A2A3白色三種類型;若白色雄性為A2A2,則子代會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兩種類型;若白色雄性為A3A3,則子代會有A1A3黑色和A3A3白色兩種類型,故白色雄性基因型為A2A2或A3A3。

(5)研究發(fā)現(xiàn)小鼠尾長性狀由基因D(短尾)和d(長尾)控制,且短尾基因(D)有純合致死現(xiàn)象(在胚胎時期就使個體死亡)即DD不會存在。故短尾的基因型為Dd,長尾的基因型為dd。取雌雄兩只黑色短尾(A1A3Dd)與棕色短尾鼠(A1A2Dd)交配,F(xiàn)1表現(xiàn)型為黑色的基因型為A1A3,比例為1/4,長尾的基因型為dd,由于DD純合之死,故Dd∶dd=2∶1,長尾的比例是1/3,故F1表現(xiàn)型為黑色長尾的比例是1/4×1/3=1/12。

【點睛】

本題考查復等位基因和基因分離定律,答題關鍵在于明確復等位基因之間的相對顯隱性的關系,然后再根據(jù)題干進行分析判斷?!窘馕觥縝1>b3>b2>b4Bb43A1A2A2A2或A3A31/1227、略

【分析】【分析】

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和分離。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

基因分離定律是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

【詳解】

(1)由后代表現(xiàn)型為37只灰身褐色眼;l8只灰身紅眼;19只灰身白眼,l3只黑身褐色眼,7只黑身紅眼,6只黑身白眼,可以知道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約等于6∶3∶3∶2∶1∶1,組合總數(shù)是16,符合孟德爾的自由組合定律,所以雙親基因型都是AaBb;結合題意可知白眼是隱性性狀,若該人進行的雜交實驗果蠅所產白眼果蠅胚胎致死,則理論上親代兩只果蠅基因型都是AaBb雜交后代的比例為灰身∶黑身=3∶1;褐眼∶紅眼=2∶1;綜合來看:灰紅∶灰褐∶黑紅∶黑褐=3∶6∶1∶2。

(2)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由兩對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其中C_DD為紅眼,C_Dd為褐色眼,其它基因型均表現(xiàn)白眼,現(xiàn)有CcDd兩只雌雄果蠅雜交,所產生F1代果蠅C_∶cc=3∶1;DD∶Dd∶dd=1∶2∶1,將兩對基因結合來看后代紅眼∶褐眼∶白眼=3∶6∶7,若再讓F1代中紅眼(1/3CCDD,2/3CcDD)的個體自由交配;則子代的基因型有4/9CCDD(紅眼);4/9CcDD(紅眼)、1/9ccDD)(白眼),其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紅眼∶白眼=8∶1。

(3)若灰身對黑身為顯性,且相關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純合灰身雌果蠅(XBXB)和黑身雄果蠅(XbY)雜交,F(xiàn)1雌雄果蠅的基因型為XBXb、XBY,二者相互交配得F2,F(xiàn)2基因型為XBXB、XBXb、XBY、XbY,且比例均等,現(xiàn)讓F2代雌雄果蠅相互交配,首先分析F2中雌果蠅產生的卵細胞的種類和比例為XB∶Xb=3∶1;F2中雄果蠅產生的精子的種類和比例為XB∶Xb∶Y=1∶1∶2,若F2代雌雄果蠅相互交配則需列出棋盤進行分析,則F3代中雄性果蠅的基因型為3/4×1/2=3/8XBY(灰身)、1/4×1/2=1/8XbY(黑身),可見,F(xiàn)3代中雄性果蠅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灰身∶黑身=3∶1。

【點睛】

會用分離定律的思路解答自由組合定律的有關問題解答本題的關鍵!掌握有關遺傳問題的計算是解答本題的另一關鍵!注意自由交配和自交的區(qū)別。【解析】AaBb和AaBb灰紅∶灰褐∶黑紅∶黑褐=3∶6∶1∶2紅眼∶褐眼∶白眼=3∶6∶7紅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