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1頁
第18課《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2頁
第18課《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3頁
第18課《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4頁
第18課《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魯迅1.了解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觀點,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2.學習直接批駁與間接批駁相結合的方法。3.品味本文尖銳犀利、內涵豐富、富有戰(zhàn)斗性的語言。4、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學習目標新課導入回顧2017——中國成就走近作者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敬碜鳌啃≌f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墳》等。背景介紹

文章寫于“九一八”事變三周年之際,主要是為了反駁當時有些人散布對抗日前途的悲觀論調、錯誤論調,鼓舞當時的民族自信心。本文選自《且介亭雜文》(《魯迅全集》第6卷),屬魯迅后期雜文。

文體知識議論文分類立論文駁論文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駁論:用正確的觀點披露或駁斥錯誤的觀點,從而進一步闡明和確立正確的觀點。一般結構和形式:1.指出錯誤論點、論據(jù)或論證(樹靶子)2.批駁錯誤論點、論據(jù)或論證3.指明錯誤的實質或危害(打倒靶子)

雜文:不像一般的議論文那樣地說理,而是用文藝性的筆調,形象化手法來議論說理。兼有政論、文藝兩種因素。特點:篇幅短小,取材廣泛敏銳迅速,潑辣犀利,戰(zhàn)斗性強(像匕首、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血路)冷嘲熱諷、幽默風趣說理生動、議論生動字詞積累【懷古傷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現(xiàn)在的事而悲傷。【前仆后繼】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繼續(xù)上去。形容英勇奮斗,不怕犧牲?!咀云燮廴恕恐赣米约憾茧y以置信的話或手法去欺騙別人;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自由朗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結構。整體感知

在文章前兩段話中,揭示了對方的什么謬誤論點?這論點以什么作論據(jù)?對方的謬誤論點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對方論據(jù)是:兩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寄希望國聯(lián)?,F(xiàn)在: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拔抑袊卮笪锊丝诒姸唷薄x自30年代的御用報紙“忍辱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tài)度,以待國聯(lián)公理自判決”--選自蔣介石在“九一八”事件發(fā)生后的演講

1934年

,由反動政客戴季陶和軍閥段祺瑞發(fā)起,一些國民黨官僚在杭州靈隱寺舉行法會,請班禪大師求佛保佑。

“民族之自尊心與自信心,既已蕩然無存,不待外侮之來,國家固早已瀕于精神幻滅之域”—選自《大公報》1934年8月24日的社論

思考:文中反復承認“是事實”“也是事實”“卻也是事實”,與后文的批判有什么關系?

先確認敵論據(jù)的真實性,但這真實的論據(jù)不能證明其論點,為后文的駁論證墊定基礎?!偈У糇孕帕κУ舻氖恰八帕Α卑l(fā)展著“自欺力”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國聯(lián)

求神拜佛突破口是信“地”信“物”是“他信”是“自欺”是事實也是事實卻也是事實(駁論證)如何找批駁的“突破口”由真實的存在依據(jù)推出錯誤的結論,從而證明對方的論點是錯誤的。魯迅從正面提出了怎樣觀點?其依據(jù)是什么?論點: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論據(jù):從古至今有“中國的脊梁”。第7段作者通過舉例論證,舉了“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正面立論,間接反駁敵論點。這一類人們堅持抗戰(zhàn)和民族解放。作者是怎么證明正面論點的?間接反駁文中“中國的脊梁”指什么人?

能不能舉例說明?指默默無聞、努力工作的廣大勞動人民。如畢升、祖沖之、李時珍、詹天佑等人指那些不怕犧牲、不計得失、忠于祖國的人。如岳飛、文天祥、戚繼光、林則徐等人指同情人民,為人民鳴不平、伸張正義的人。如屈原、關漢卿、海瑞等人指歷盡艱辛、英勇獻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譚嗣同、玄奘、法顯等人“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魯迅為什么反復強調“中國人的脊梁”?只有稱得上“脊梁”的人才算是真正意義的中國人,為人民著想,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永遠也不會失掉自信力。

“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jù),要自己去看地底下。”這一句話中“狀元宰相”“地底下”分別指什么?這句話有怎樣的深刻內涵?狀元宰相:指統(tǒng)治階級的御用文人。地底下:指當時還處于地下斗爭狀態(tài)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革命力量。

①、②段先擺出對方的論據(jù),緊接著擺出對方的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③~⑤段,先承認擺出的論據(jù)是事實,是“真”的,再闡述推不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的結論,對方的論據(jù)不能證明論點。第⑥段作者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第⑦、⑧段列舉了“中國的脊梁”,從而駁倒對方。第⑨段得出結論,照應題目,對題目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回答。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證思路。深入探究論據(jù)論點:兩年前:不久:現(xiàn)在:

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國聯(lián)求神拜佛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直接反駁失掉的是“他信力”發(fā)展著“自欺力”(1—2)(3—5)敵論據(jù)論點偷換概念課堂小結間接反駁己論點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己論據(jù)古今結論: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