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農(nóng)村房屋抗震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安徽省農(nóng)村房屋抗震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安徽省農(nóng)村房屋抗震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安徽省農(nóng)村房屋抗震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安徽省農(nóng)村房屋抗震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總則

1.0.1為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建設

工程抗震管理條例》,實行以預防為主的方針,使農(nóng)村房屋經(jīng)抗震設防后,減輕地震破

壞,減少人員傷亡,降低經(jīng)濟損失,制定本規(guī)程。

1.0.2本規(guī)程適用于安徽省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7度和8度地區(qū)農(nóng)村一、二層一般民

用房屋的抗震設計與施工。

注:本規(guī)程中“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7度……”,一般簡寫為“6度、7度……

【條文說明】:1.0.2本規(guī)程中的農(nóng)村房屋系指農(nóng)村農(nóng)民自建的層數(shù)為一、二層的一般民用房屋,

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對于農(nóng)村三層以上(含三層)的民用建筑房屋以及有其它非民用建筑房屋,

應執(zhí)行國家、行業(yè)和地方標準相關的規(guī)定。

1.0.3按本規(guī)程進行抗震設計的農(nóng)村房屋,其抗震設防目標是:當遭受低于本地區(qū)抗震

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一般不受損壞或不經(jīng)維修可繼續(xù)使用;當遭受相當于本地

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可能損壞,經(jīng)簡單維修加固可繼續(xù)使用;當遭受高于本

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fā)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條文說明】:103《規(guī)程》2009版的抗震設防目標是兩水準設計,抗震設防目標是:當遭受

低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一般不需修理可繼續(xù)使用;當遭受相當于本地區(qū)抗震

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主體結構不致嚴重破壞,圍護結構不發(fā)生大面積倒塌。考慮到當時我省大

部分農(nóng)村經(jīng)濟尚不發(fā)達,農(nóng)民經(jīng)濟條件尚不富裕,在建筑材料以及技術力量方面受到一定制約的現(xiàn)

狀,因此,在確定農(nóng)村建筑抗震能力和抗震設防目標時,本著只增加少量造價的原則而提高其抗震

防災能力的,即抗震措施所增加的造價控制在農(nóng)民可承受的范圍內(nèi),這一設防目標是比較切合當時

村鎮(zhèn)建設實際情況的,滿足了經(jīng)濟合理、簡便易行、有效的原則,在農(nóng)民可接受的造價范圍內(nèi)較大

程度地提高了農(nóng)村房屋的抗震能力。

近年來,我省的經(jīng)濟技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振興農(nóng)村經(jīng)濟、提高農(nóng)

民收入的政策,開展了有利于提高農(nóng)民抗震防災意識的宣傳活動。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家對農(nóng)房抗震

安居的重視和投入,村鎮(zhèn)建筑在建筑材料、建房成本、安全意識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和改善,

房屋的抗震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2021年9月1II起施行的《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明確要求,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農(nóng)村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的管理,提高農(nóng)村建設工程抗震性能”。

“實施農(nóng)村危房改造、移民搬遷、災后恢復重建等,應當保證建設工程達到抗震設防強制性標準”。

為了貫徹《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關于提高農(nóng)村建設工程抗震性能的要求,使我省農(nóng)村房屋

的抗震設防目標與我省的經(jīng)濟、技術的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結合農(nóng)村建筑在建筑材料、建房成本、抗

震能力逐步改善和提高的現(xiàn)狀,綜合考慮國家加強農(nóng)村建設的推廣力度、農(nóng)民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抗

震防災意識的增強、農(nóng)村房屋建設規(guī)范化管理的逐步推進等因素,對抗震設防目標進行調(diào)整和提升,

1

與現(xiàn)行國家標準《抗震規(guī)范》提出的“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設防三水準目標相

協(xié)調(diào)。本《規(guī)程》修定時,在考慮抗震設防投入的經(jīng)濟性的同時,注重抗震措施的有效性、適用性,

修訂中,重點提高與農(nóng)村房屋抗震能力密切相關的技術要求,加強抗震構造措施,以滿足“大震不

倒”的設防目標。

1.0.4農(nóng)村房屋的抗震設計與施工,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要求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

準的規(guī)定。

【條文說明】:104農(nóng)村房屋必須采取抗震措施,抗震設防烈度必須按國家規(guī)定的權限審批、頒

發(fā)的文件(圖件)確定。一般情況下,采用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附錄A

“我國主要城鎮(zhèn)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規(guī)定的抗震設防烈度。

2

2術語

2.1.1抗震設防烈度seismicfortificationintensity

按國家規(guī)定的權限批準作為一個地區(qū)抗震設防依據(jù)的地震烈度。

2.1.2地震作用earthquakeaction

由地震動引起的結構動態(tài)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豎向地震作用。

2.1.3抗震措施seismicmeasures

除地震作用計算和抗力計算以外的抗震設計內(nèi)容,包括抗震構造措施。

2.1.4抗震構造措施detailsofseismicdesign

根據(jù)抗震概念設計原則,一般不需要計算而對結構和非結構各部分必須采取的各種

細部要求。

2.1.5場地site

工程群體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工程地質(zhì)條件。其范圍大體相當于自然村或不小于一

平方公里的平面面積。

2.1.6無筋擴展基礎non-reinforcedspreadfoundation

無筋擴展基礎系指由磚、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組成的

墻下條形基礎或柱下獨立基礎。

2.1.7結構體系structuralsystem

房屋承受豎向和水平荷載的構件及其相互連接形式的總稱。

2.1.8結構單元structuralcell

能夠獨立地承受豎向和水平荷載的房屋單元,通常由伸縮縫、沉降縫、抗震縫相隔

離。

2.1.9砌體結構房屋masonrystructure

由磚或砌塊和砂漿砌筑而成的墻、柱作為主要承重構件的房屋。主要包括實心磚墻、

多孔磚墻、蒸壓磚墻、小砌塊墻等砌體承重房屋。

2.1.10木結構房屋timberstructure

由木柱作為主要承重構件,傳統(tǒng)生土墻、砌體墻和石墻作為圍護墻的房屋。主要包

括穿斗木構架、木柱木屋架、木柱木梁房屋。

2.1.11地質(zhì)災害geologicaldisaster

3

由不良地質(zhì)作用引發(fā)的,危及人身、財產(chǎn)、工程或環(huán)境安全的事件。

2.1.12泥石流debrisflow

挾帶大量泥沙、石塊的間歇性洪流。

2.1.13崩塌slide

陡坡或懸崖上的巖體和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下墜滾落的現(xiàn)象。

2.1.14滑坡landslip

斜坡上的部分巖體和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下沿某一明顯的界面發(fā)生剪切

破壞向坡下運動的現(xiàn)象。

2.1.15巖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

采用各種勘察手段和方法,對建筑場地的工程地質(zhì)條件進行調(diào)查研究與分析評價。

2.1.16地基ground,foundationsoils

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巖體。

2.1.17基礎foundation

將結構所承受的各種作用傳遞到地基上的結構組成部分。

2.1.18地基處理groundtreatment,groundimprovement

用各種換料、摻合料等方法或機械手段來提高地基土強度,改善土的變形特性或滲

透性的處理技術

2.1.19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reinforcedconcreteframestructure

由梁和柱以剛接相連接而成,構成承重體系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即由梁和柱組成框

架共同抵抗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

2.1.20錨固長度anchoragelength

受力鋼筋依靠其表面與混凝土粘結作用或端部構造的擠壓作用而達到設計承受應

力所需的長度。

2.1.21酉己筋率ratioofreinforcement

混凝土構件中配置的鋼筋面積(或體積)與規(guī)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積(或體積)的比值。

2.1.22鋼筋混凝土構造柱structuralconcretecolumn

在砌體結構房屋墻體的規(guī)定部位,按構造配筋,并按先砌墻后澆灌混凝土柱的施工

順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稱為混凝土構造柱,簡稱構造柱。

2.1.23木構造柱woodconstructionalcolumn

4

為加強結構整體性和提高墻體的抗倒塌能力,在房屋墻體的規(guī)定部位設置的木柱。

2.1.24圈梁ringbeam

為加強結構整體性和提高變形能力,在砌體房屋的墻中或基礎面上設置的水平約束

構件,分為鋼筋混凝土圈梁和配筋破圈梁。

2.1.25配筋砂漿帶reinforcedmortarband

為加強結構整體性和提高墻體的抗倒塌能力,在承重墻體中設置50mnT60mm厚的水

平砂漿帶,砂漿帶中通長配置鋼筋。

2.1.26抗震墻seismicstructuralwall

主要用以抵抗水平地震作用的墻體,墻體厚度、材料及構造要求等應滿足本規(guī)程各

章的相關規(guī)定。

5

3抗震基本要求

3.1基本規(guī)定

3.1.1農(nóng)村房屋應采取抗震措施,抗震設防烈度應按國家規(guī)定的權限審批、頒發(fā)的文件

(圖件)確定。

【條文說明】:3.1.1一般情況下,可采用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附錄A“我

國主要城鎮(zhèn)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規(guī)定的抗震設防烈度。

3.1.2農(nóng)村房屋抗震設防類別一般為標準設防類(丙類),部分不經(jīng)常住人的次要建筑

抗震設防類別可確定為適度設防類(丁類)。

【條文說明】:3.1.2丙類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構造構施均應符合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

「類建筑的抗震措施可適當降低。

3.1.3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可不進行地震作用計算。采取本規(guī)程規(guī)定的抗震措施的

一、二層的砌體結構房屋、木結構房屋,一般也可不進行地震作用計算。

3.1.4需要進行地震作用計算時,地震動參數(shù)可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

的有關規(guī)定采用。

3.1.5混凝土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wěn)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筑

混凝土的重量、側(cè)壓力以及施工荷載。

3.1.6對不滿足本規(guī)程要求的既有農(nóng)村房屋,宜進行抗震加固。砌體結構的抗震加固可

按本規(guī)程《附錄A》執(zhí)行,也可采用其他可靠的抗震加固技術進行抗震加固。

3.1.7農(nóng)村房屋建設中應大力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筑、輕型鋼結構建筑技術。當采用冷彎

薄壁型鋼一輕聚合物復合墻體技術建設農(nóng)村房屋時,應滿足本規(guī)程《附錄B》的規(guī)定。

3.2結構體系

3.2.1結構體系應根據(jù)建筑的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建筑高度、場地條件、結

構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和使用條件的綜合比較確定。

3.2.2房屋體型應簡單、規(guī)整,平面和立面應避免較大的局部突出或凹進。

3.2.3房屋的結構體系,應符合下列要求:

1砌體結構房屋縱橫墻的布置宜均勻、對稱,在平面上宜對齊;在同一軸線上的

6

窗間墻寬度宜均勻;

2砌體結構應按規(guī)定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和構造柱、芯柱或采用配筋磚砌體。

3砌體結構房屋的承重墻宜上下對齊,不應再懸挑梁上砌筑承重墻;

4同一房屋不應同時采用木柱與磚柱、木柱與石柱混合的承重結構;也不應在同

一高度采用砌體墻、石墻、土坯墻、夯土墻等不同材料墻體混合的承重結構。

5砌體承重墻層高1/2處門窗洞口所占的水平截面面積,對承重橫墻不應大于總

截面面積的25%,對承重縱墻不應大于總截面面積的50%;

6對于L形或U形等體型復雜的建筑,宜在拐角處設置防震縫,形成較規(guī)則的結

構單元,防震縫的寬度不宜小于70mm;

7不宜采用土坯墻、夯土墻作為房屋的承重墻;不得采用空斗墻作為房屋的承重

墻。

【條文說明】:3.2.3本條第3款要求砌體結構房屋的承重墻豎向應上下連續(xù),是因為承重墻砌筑

在樓層梁上,受力比較復雜,不利于地震作用的傳遞,地震時容易破壞,采用時需要進行專門的計

算并采取相應的抗震措施。特別是在懸挑梁上砌筑承重墻,俗稱“大頭房”,地震時極易發(fā)生倒塌,

應避免采用。對于已建成的“大頭房”,也應盡早采取加固措施,已確保地震時的安全。

3.3整體性連接和抗震構造措施

3.3.1樓、屋蓋宜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當采用預制裝配式樓、屋蓋時,應采取可

靠措施,加強結構構件的連接,保證結構的整體性。

3.3.2結構和構件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1預埋件應采取可靠的錨固措施,預埋件的錨固破壞不應先于連接件的破壞。

2裝配式結構構件的連接,應能保證結構的整體性。

3非結構構件應與結構主體可靠連接。

3.3.3樓屋蓋的支承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1現(xiàn)澆板擱置在磚墻或石砌體墻上時,支承長度不應小于120mm。

2預制板擱置在磚墻或石砌體墻上時,板在外墻上的支承長度不應小于120mm;

板在內(nèi)墻上的支承長度不應宜小于100mm,不應小于80mm。

3板擱置在鋼屋架或木屋架上時,板的支承長度不應小于60mm。

4板擱置在混凝土屋架或混凝土梁上時,板的支承長度不應小于80mm,且應滿

足下部受力鋼筋的錨固要求。

3.3.4依附于主體結構的圍護結構和非結構構件,應采取與主體結構可靠的連接或錨固

7

措施。

3.3.5突出屋面的煙囪、女兒墻(非出入口處)等易倒塌構件的出屋面高度,無錨固時

不應大于500mm。出入口處或高度超過500mm時應采取拉結措施:增設錨固于頂層圈

梁的構造柱或芯柱。

3.3.6屋檐外挑梁上不得砌筑承重砌體。

3.3.7不應采用無錨固的鋼筋混凝土預制挑檐。

3.3.8設置在屋頂?shù)奶柲軣崴?、光伏板、水箱等應與主體結構可靠連接。

3.4結構材料

3.4.1塊材分為燒結類磚、非燒結類磚、混凝土空心砌塊和石材。

1燒結類磚包括燒結普通磚和燒結多孔磚。燒結普通石專包括燒結頁巖磚、煤肝石

磚和粉煤灰破。

2非燒結類磚包括蒸壓灰砂磚和蒸壓粉煤灰磚。

3混凝土空心砌塊包括普通混凝土和輕骨料(火山渣、浮石、陶粒)混凝土兩類。

3.4.2砌體結構材料性能應符合下列要求:

1燒結普通磚、燒結多孔磚、蒸壓灰砂磚、蒸壓粉煤灰磚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MU10;混凝土砌塊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U7.5。

2石材包括料石和毛石:應選用質(zhì)地堅實,無風化.剝落和裂紋的石材,石材厚度

均不應小于200mm,石材的重力密度不低于22KN/m(每立方米2.2噸),強度等級不

應小于MU20o

3磚砌體的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5,砌塊砌體的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7.5o

3.4.3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25。

3.4.4鋼筋宜采用HPB300和HRB400熱軋鋼筋?;铱p鋼筋和直徑不大于5mm的鋼筋

可采用冷軋帶肋鋼筋或冷拔低碳鋼絲。

3.4.5預埋鐵件、扒釘?shù)冗B接件宜采用Q235鋼材。外露鐵件應進行防銹處理。

3.4.6木構件應選用干燥、少開裂、紋理直、節(jié)疤少、無腐朽、能耐腐蝕和蟲蛀的木材。

嵌在墻內(nèi)的木柱及木柱伸入基礎內(nèi)部分應采取防腐和防潮措施。

8

4場地和建筑形式

4.1場地

4.1.1房屋建設時宜搜集相關的地震、地質(zhì)災害資料,以及當?shù)亟ㄖ?jīng)驗,必要時可利

用勘察手段,了解場區(qū)工程地質(zhì)與水文地質(zhì)條件,評價場地的有利性。調(diào)查場區(qū)周邊環(huán)

境,了解是否存在可能因地震等引發(fā)的危及人生安全,如水庫潰壩、易燃易爆物的燃燒

爆炸、采空區(qū)塌陷等次生災害。

【條文說明】:4.1.1新建、擴建的工程,對場地的抗震性能的評價和周邊環(huán)境調(diào)查是必要性。可

從場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工程地質(zhì)與水文地質(zhì)條件,結合歷史的相關的地震、地質(zhì)災害資料,以及

當?shù)亟ㄖ?jīng)驗,分析場地抗震性能和可能因地震引發(fā)新的或激發(fā)舊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陷、

地裂等地質(zhì)災害。

建設區(qū)的周邊的大型工程如水庫、易燃易爆的化工廠、儲油儲氣設施和采空區(qū)等,都有可能因

地震等引發(fā)嚴重的次生災害。

對場地的評價需要有一定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宜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進行。

4.1.2建筑場地應選擇有利地段及一般地段,避開不利地段,無法避開時應采用有效的

措施,不應在危險地段建設房屋。

1有利地段:穩(wěn)定基巖、堅硬的土;開闊、平坦、密實、均勻的中硬土。

2一般地段:不屬于有利、不利和危險的地段。

3不利地段:軟弱土,液化土,條狀突出的山嘴,高聳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

河岸和邊坡的邊緣,平面分布上成因、巖性、狀態(tài)明顯不均勻的土層(含故河道、疏松

的斷層破碎帶、暗埋的塘浜溝谷和半填半挖地基),地表存在結構性裂縫等。

4危險地段:地震時可能發(fā)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發(fā)震斷裂帶

上可能發(fā)生地表位錯的地段,以及可能因地震引發(fā)其他嚴重次生災害。

【條文說明】:4.1.2有利地段:穩(wěn)定基巖一般指巖體不會產(chǎn)生失穩(wěn)和巖石風化不嚴重。可由現(xiàn)場

地形、場地和附近有無失穩(wěn)跡象、巖層面或裂隙面的產(chǎn)狀(尤以巖層面或裂隙面的產(chǎn)狀與斜坡方向

一致的順坡向的、張開的易產(chǎn)生失穩(wěn))等判定穩(wěn)定性:用鐵錘敲擊是否有反彈感、裂隙發(fā)育程度(完

整塊體一般大于20CM)等綜合判定巖石風化程度,一般人工開挖很困難:堅硬的土指密實的碎石

土等,人工開挖困難;中硬土為承載能力較高的土層,一般不作處理直接作為地基持力層。

不利地段:軟弱上、液化上(松散的粉土、粉細砂上)主要分布于淮北平原、沿江平原以及河

9

湖谷漫灘等地表下一定深度,一般顏色灰暗(淮北平原黃泛區(qū)顯灰黃或灰色)、土質(zhì)松軟、承載能力

較差。條狀突出的山嘴、高聳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主要分布于山區(qū)和丘陵地帶,當需要在此地

段,包括河岸和人工或天然邊坡邊緣等不利地段建設,除保證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地基穩(wěn)定性外,尚

應考慮不利地段對地震動的放大而加重建筑物的損壞;不均勻的土層除由自然形成外,相當部分是

人類活動造成的;因地基不均勻沉降易造成建筑破壞。

危險地段:地震造成建筑破壞,除地震動直接引起結構破壞,還有場地條件的原因由地震引起

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陷、地裂等地質(zhì)災害,以及引發(fā)的水庫潰壩、易燃易爆物的燃燒爆炸、

采空區(qū)塌陷等次生災害。安徽省內(nèi)大部分抗震設防烈度不大于8度,非主要建筑不考慮發(fā)震斷裂帶

上可能發(fā)生地表位錯的影響。

4.1.3建筑的基礎宜設置在穩(wěn)定、較好的地基上,不應在不穩(wěn)定的邊坡上建設房屋,盡

量避免半填半挖。地基和基礎設計應符合第5章的相關要求。

【條文說明】:4.1.3安徽省除漫灘沼澤淤泥質(zhì)(淤泥)土、松散的易液化粉土粉細砂、無組織的

填土外,大部分自然沉積的土層,地基工程特性較好,一般大于150KPa,可以作為低層建筑的基礎

持力層。

半填半挖將破壞原有自然平衡條件,易產(chǎn)生新的邊坡失穩(wěn);尤其避免坡底開挖坡上堆土。

4.1.4山區(qū)房屋建設應充分利用和保護天然排水系統(tǒng)和山地植被,避免在受山洪影響的

地段建房。

【條文說明】:41.4建設時要防止水土流失,選址要避開山洪的不利影響。

4.1.57度抗震設防區(qū)的故河道、現(xiàn)代河濱、江濱,在距常時水線150米以內(nèi)分布有中

等或嚴重液化土層的地段,不宜建永久性建筑物,否則應進行抗滑動驗算和必要的處理

措施。

【條文說明】:4.1.5存在較嚴重液化現(xiàn)象的松散粉土或粉細砂土層的故河道、現(xiàn)代河濱、江濱,地

震時有液化側(cè)向擴展或流滑的可能。調(diào)查表明,液化側(cè)擴引起的地層水平位移大于150米趨于減少,

基本不構成震害。

4.2建筑形式

4.2.1農(nóng)村房屋應符合安全、適用、耐久、環(huán)保的原則,并應注重與本地傳統(tǒng)文化和

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相互協(xié)調(diào);對于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村莊,宜倡導建設綠色建筑。

4.2.2農(nóng)村房屋應符合日照、通風、采光、隔聲、保溫、隔熱的基本要求。門窗洞口

的開啟位置應有利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

10

4.2.3農(nóng)村房屋一般以2層為主,不得超過3層。農(nóng)村房屋必須設置基礎?;A寬度、

埋深應按當?shù)亟?jīng)驗確定,且埋深不得小于500mm。

4.2.4多層砌體承重房屋的層高不應超過3.6m。承重窗間墻最小寬度及承重外墻盡端

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不宜小于1000mm。

4.2.5突出屋面無錨固的煙囪、女兒墻等易倒塌構件的出屋面高度,不宜大于500mm。

超出時應采取設置構造柱、墻體拉結等措施支撐固定。

4.2.6開間不宜大于6m,單面采光房間的進深不宜大于6m。嚴寒和寒冷地區(qū)村莊居住

建筑室內(nèi)凈高不宜大于3m。

4.2.7房間功能布局應合理、緊湊、互不干擾,并應方便生活起居與節(jié)能。臥室、起

居室等主要房間宜布置在南側(cè)或內(nèi)墻側(cè),廚房、衛(wèi)生間、儲藏室等輔助房間宜布置在北

側(cè)或外墻側(cè)。夏熱冬暖地區(qū)村莊居住建筑的臥室宜設在通風好、不潮濕的房間。

4.2.8臥室、起居室、廚房應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

4.2.9外窗可開啟面積應有利于室內(nèi)通風換氣。嚴寒和寒冷地區(qū)村莊居住建筑外窗的

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外窗面積的25%;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qū)村莊居住建筑外窗的可

開啟面積不應小于外窗面積的30%o

11

5地基和基礎

5.1天然地基和基礎

5.1.1基礎設計時,需了解地基土的組成和工程性質(zhì);經(jīng)驗可靠時,可通過簡易的勘察

手段進行現(xiàn)場調(diào)查。場地和地基條件復雜時,宜委托勘察單位進行勘察。

【條文說明】:5.1.1國家的基本建設程序為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應該弓I導推廣,減少建設的

盲目性。

勘察點一般在擬建建筑四角點布置,擬建建筑較長(如大于30米)或能作為基礎持力層的土層面

起伏較大(如坡度大于10°)的宜在長邊增加勘察點。

簡易勘察手段如開挖探井(槽)、洛陽鏟、鋼釬、小螺紋鉆等;有可靠的經(jīng)驗,且基礎下地層穩(wěn)定,

勘探深度至持力層下不小于1m。

5.1.2地基和基礎的一般要求:

1基礎宜置于均勻的、自然沉積的巖土層上,不宜置于耕土、雜填土、液化土或或

新近無組織回填的土層上;施工時,基坑應避免長時間暴露、浸水和人為擾動;

2基礎埋深不宜小于0.5m,進入持力層深度不宜小于200mm;在分布有膨脹土的

場地內(nèi),基礎埋深不宜小于1.5m;

3同一結構單元基礎底面不在同一標高時,應按1:2的臺階逐步放坡,且每階臺階高

度不宜大于500mm;

4基礎埋深不宜大于相鄰建筑物的基礎埋深,否則基礎之間的凈距離宜大于基礎底

面高差的2倍或采用其它有效的處理措施;

5同一結構單元不宜采用不同類型的基礎。

6基礎應埋置于地下水位之上,當必須埋置于地下水位之下時,施工時應采取使地

基土不被擾動的措施;當?shù)叵滤畬A材料具有侵蝕性時,應對基礎進行防腐處理或選

用合適的建筑材料。

【條文說明】:5.1.2多次強烈地震的震災經(jīng)驗表明,一般的天然地基都具有較好抗震性能,地基失

效導致的破壞的地基主要由飽和松砂、軟弱粘性土和成因巖性嚴重不均勻的土層組成,基礎置于均

勾、強度相對較高的土層上不僅是建筑的一般要求,對抗震也是有利的。土層的均勻性可從土的顏

色和組成成分直感判定,也可通過釬探等經(jīng)驗手段鑒別土層的均勻性和強度?;椎拈L時間暴露、

浸水,易造成巖石的風化加重、和改變土層的含水性等而軟化巖土層;人為擾動更要避免。

完整巖石地基指風化不嚴重的塊狀巖石地基,適當?shù)幕A埋深一方面考慮風化的繼續(xù),另一方面考

12

慮雨水的沖刷和人類活動影響。

省內(nèi)尤其江淮之間的丘陵、河流和沿江高階地地勢較高的崗地地區(qū)的地基土,主要由粘性土(細

粒土)組成的弱膨脹土,失水干裂、遇水膨脹,土質(zhì)變軟;基礎下地基土長期浸泡因膨脹將向上頂托

基礎,易造成三四層以下的低層建筑物(尤其是砌體和磚混結構)的結構破壞,削減了結構抗震性能。

為減輕膨脹土的影響可通過增加基礎埋深至大氣急劇影響深度下(江淮地區(qū)大氣急劇影響深度約

1.3-1.5米),同時沿著建筑四周設1.0米以上散水坡等措施來避免基礎下地基土含水量的變化,具

體可參考《膨脹土地區(qū)建筑技術規(guī)范》(GBJ112-87)中的有關規(guī)定處理。

5.1.3在穩(wěn)定邊坡上建設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1巖石陡坡上的建筑,應適當?shù)卦黾踊A進入完整巖石的深度,基底坡度較大時宜

反向切坡臺階式布置,當不滿足抗滑要求時,可設置抗滑錨桿,且應確?;A底邊外邊

緣線與坡頂之間無潛在滑動面;

2土坡坡頂上的建筑,其基礎底面外邊緣線至坡頂?shù)乃骄嚯x應符合下式要求,但

不得小于2.5m:

a23.5b-d/tanf!(5.1.3)

a一一基礎底面外邊緣線至坡頂?shù)乃骄嚯x;

b——垂直坡頂邊緣線的基礎底面邊長;

d一一基礎埋置深度;

B——邊坡坡角

基礎底面外邊緣線至坡頂?shù)乃骄嚯x示意

當邊坡坡角大于45°、坡高大于8m時,基礎底面外邊緣線至坡頂?shù)乃骄嚯x宜大

于2倍坡高。

【條文說明】:5.1.3對穩(wěn)定巖石地基的適當處理,為了增強建筑抗側(cè)滑能力。

為防止土質(zhì)邊坡失穩(wěn)和地震動的放大等對建筑物的破壞,坡頂上的建筑應離開坡頂邊緣一定的

距離。對于高陡土質(zhì)邊坡的,當邊坡坡角大于45。、坡高大于8m時,避免復雜的邊坡穩(wěn)定驗算,

直接給出經(jīng)驗參考值。

5.1.4常用的無筋擴展基礎系指由磚、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

料組成的墻下條形基礎或柱下獨立基礎。應符合下列要求:

1無筋擴展基礎高度,應符合下式要求(圖5.1.4):

Ho^(b-bo)/2tana(5.1.4)

式中b------基礎底面寬度;

13

bo——基礎頂面的墻體寬度或柱腳寬度

Ho——基礎高度;

b2一一基礎臺階寬度;

tana——基礎臺階寬高比bz:H。,其允許值可按表5.1.4選用。

圖5.1.4無筋擴展基礎構造示意圖(d一柱中縱向鋼筋直徑)

表5.1.4無筋擴展基礎臺階寬高比的允許值

臺階寬高比的允許值

基礎材料質(zhì)量要求

Pk<100100<Pk<200200<Pk<300

混凝土基礎C15混凝土1:1.001:1.001:1.25

毛石混凝土基礎C15混凝土1:1.001:1.251:1.50

磚基礎磚不低于MU100、砂漿不低于M51:1.501:1.501:1.50

毛石基礎砂漿不低于M51:1.251:1.50-

灰土基礎體積比為3:7或2:8的灰土,夯至密實1:1.251:1.50-

體積比1:2:4至1:3:6(石灰:砂:骨料),

三合土基礎1:1.501:2.00-

每層約虛鋪220mm,夯至150mm

注:1Pk為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kPa):2階梯形毛石基礎的每階伸出寬度,不宜大于

200mm。

2石砌基礎、實心磚或灰土(三合土)基礎構造要求可按附錄D確定;

3采用無筋擴展基礎的鋼筋混凝土柱,其柱腳高度hl不得小于bl(圖5.1.4),并

不應小于300mm且不小于20d(d為柱中的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大直徑)。當柱縱向鋼筋在

柱腳內(nèi)的豎向錨固長度不滿足錨固要求時,可沿水平方向彎折,彎折后的水平錨固長度

不應小于10d也不應大于20do

【條文說明】:5.1.4剛性基礎高度(或剛性角)與基礎采用材料和基底壓力有關。對于低層的住宅基底

平均壓力一般小于300kPa,可不考慮混凝土基礎的抗剪破壞。

14

5.1.5擴展基礎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1錐形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于200mm;階梯形基礎的每階高度,宜為

300-500mm;

2墊層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為C10;

3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于10mm,間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直小

于100mm0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縱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小于8mm,間距不大于

250mm=當有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不小于40mm,無墊層時不小于70mm;

4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大于或等于

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qū)挾鹊?.9倍,并宜交錯布置(圖5.1.5a)

5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僅沿一個主

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1/4處

(圖5.1.5b)。在拐角處底板橫向受力筋應沿兩個方向布置(圖5.1.5c)。

圖5.1.5擴展基礎底板受力鋼筋布置示意

6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柱基礎的插筋的數(shù)量、直徑及鋼筋種類應與柱內(nèi)縱向受力制筋相

同。插筋在基礎內(nèi)的錨固長度應符合本規(guī)程的7.1.3條的規(guī)定,下端宜作成直鉤置于基

礎底板鋼筋網(wǎng)上。

5.2特殊地基

5.2.1同一建筑置于巖石和土層兩種地基上時,在基礎與巖石接觸的那位應采用褥墊處

理,褥墊層厚度一般可取300mm,材樹為中或粗砂、土夾石(碎石含量為20%~30%)

15

等。當土層為軟弱土層(如淤泥、淤泥質(zhì)土、填土等)時可挖除,并用碎石、土夾石等

分層夯實置換;當土層的地基承載力較高時可不處理。

【條文說明】:5.2.1褥墊處理目的是減少因兩種地基的差異沉降而造成建筑的破壞;褥墊材料為中或

粗砂時虛鋪厚度約35cm后夯實到30cm,為土夾石(碎石含量為20%、30%)時虛鋪厚度約45cm后夯實到

30cm,宜分二層虛鋪夯實;

用于置換軟弱土層的碎石、土夾石也應分層夯實。

5.2.2在軟土分布區(qū),當上部有承載力較高的硬殼層,在滿足基礎埋深的條件下,應盡

量淺埋,利用硬殼層作為持力層。當無較好的硬殼層或硬殼層局部缺失時,可通過換土

墊層等方式進行處理。換土墊層應符合下列要求:

1墊層換填可選用砂石、粘性土、灰土或質(zhì)地堅硬的工業(yè)廢渣等材料,并應分層窮

實;在碎(卵)石墊層底部設置150?200mm厚的砂墊層,防止擾動墊層下的軟弱土;

2墊層的底面應至老土層,墊層厚度不直小于500mm,墊層頂面不應超過原有地

面,墊層厚度不宜大于3m;

3墊層在基礎底面以外的處理寬度:墊層底面每邊應超過墊層厚度的1/2且不小于

基礎寬度的1/5;墊層頂面寬度可從墊層底面兩側(cè)向上,按基坑開挖期間保持邊坡穩(wěn)定

的當?shù)亟?jīng)驗放坡確定,且墊層頂面每邊超出基礎底邊不小于300mm。

【條文說明】:5.2.2省內(nèi)沿江或河流的漫灘、掩埋的故河道的大部分地段在地表下分布有厚度不

等的淤泥、淤泥質(zhì)土等高壓縮性的軟土,因干濕循環(huán)等原因,一般在其上部形成承載能力約80~120kPa

相對較好的硬殼層,而下部軟土較差(承載能力約40~80kPa)?;A應盡量淺埋,利用硬殼層作為持力

層。

淮北平原黃泛區(qū)和現(xiàn)代河床及兩側(cè)沉積有淤泥質(zhì)粉質(zhì)粘土或松散粉土、粉細砂,土的強度低;松散

飽和粉土(粉細砂)層,地下水較高時,在7度時有液化的可能性。上部軟土層較薄時,可盡量利用下部

強度較高土層作為基礎持力層。

場地無較好的硬殼層,或局部暗溝的分布,需要增加地基的強度和改善地基的變形條件時,淺部處

理簡單的方法是換土墊層,墊層應分層鋪設(虛銷厚度約30cm)分層夯(陣)實,砂石宜在飽水下用平板

振動器振密,處理后的砂墊層承載能力可達到120、150kPa,碎卵石可達到200kPao大面積墊層處理厚

度不宜超過原有地面,否則將增加地基額外的附加壓力,增大地基附加沉降。

5.2.3填土地基應符合以下要求:

1耕土及成分復雜、分布不均勻的雜填土,不宜作為天然地基;

2堆積時間超過10年的粘性素填土,超過5年的砂石素填土.構成均勻且具有一定

16

的密實度和強度時,可作為建筑物的地基;

3堆積時間超過10年的沖填土,有經(jīng)驗時可作為建筑物的地基。

4堆積時間超過10年的粘性素填土,超過5年的砂性素填土,構成均勻、具有一

定的密實度和強度的,可以作為一般建筑物的地基。

【條文說明】:5.2.3雜填土為含有大量建筑垃圾、工業(yè)垃圾或生活垃圾等雜質(zhì)的填土。雜填土物

質(zhì)來源和組成成分復雜,性質(zhì)不均,密度變化大,不宜作為天然地基。

素填土是由天然土經(jīng)人工擾動和搬運堆填而成,不含雜質(zhì)或含雜質(zhì)很少,一般由碎石、砂或粉土、

粘性土等一種或幾種材料組成。按組成材料大致分為粘性素填土與砂石性素填土。一般來說,填土具有

不均勻性(包括組成材料不均勻性、堆填厚度的不均勻性)、濕陷性(松散的堆填物在自重、外載和地下水

等作用下將產(chǎn)生自身沉降)、自重壓密性及低強度、高壓縮性。素填土的工程特性取決于它的均勻性和密

實度,在堆填工程中,未經(jīng)人工壓實的,一般密實度較差,但堆填時間長,由于土的自重壓密作用,也

能達到一定的密實度。

沖填土是由水力沖填泥沙形成的填土,是由于整治或疏通江河航道,用高壓泥漿泵將挖泥船挖出的

泥沙,通過輸泥管排送到堆積區(qū)而形成的。均勾性差,透水性弱,排水固結差,強度低,壓縮性大,作

為地基應慎重。

5.2.4建設在軟土、液化土、填土等地基上的建筑,宜設置基礎圈梁,基礎系梁或采用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

【條文說明】:5.2.4建設在軟土.液化土、填土等地基上的建筑,在剛性基礎中加設基礎圈梁.獨立基

礎之間加設聯(lián)系粱或采用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等,可加強基礎的整體性和剛度,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能。基礎圈梁,基礎聯(lián)系梁等沿主縱橫墻封閉設施,梁寬與墻或柱一致,一般梁高不小于180mm,縱筋不

少于4①12,箍筋直經(jīng)6mm間距不大于250mmo

5.2.5巖溶、土洞比較發(fā)育的地區(qū),應調(diào)查并分析其穩(wěn)定性;巖溶、土洞強烈發(fā)育、不

穩(wěn)定地段,未經(jīng)處理不應作為建筑物的地基。

【條文說明】:5.2.5石灰?guī)r分布地區(qū),存在巖溶、土洞現(xiàn)象的,應調(diào)查和分析其穩(wěn)定性;對強烈發(fā)育

不穩(wěn)定的地段,未經(jīng)處理不應建設。必須建設時,應根據(j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活動、埋藏條件、可能的變

化等,結合巖溶、土洞發(fā)育情況在有經(jīng)驗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處理。

5.2.6當基礎置于易風化的巖層上時,基槽開挖后應及時鋪設墊層。

527應調(diào)查房屋周邊不少于2m范圍內(nèi)有無洞窖、古井、暗塘、舊基礎等,如有應將其

挖除并用素土或灰土分層夯實回填至基底標高處,或其它有效處理措施。

【條文說明】:5.2.7灰土體積配合比宜為2:8或3:7,灰土宜用新鮮的消石灰,顆粒粒

徑不得大于5mm?;靥钔撩繉犹撲伜穸纫藶?50mm,夯實至150mm,應力擴散角0

17

=28°,墊層厚度z的取值可按《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5.2.8采用樁基礎時應符合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

【條文說明】:5,2.8因樁基礎對勘察、設計、施工皆有較高的技術要求,采用樁基礎時,應在相關專

業(yè)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

18

6砌體結構房屋

6.1一般規(guī)定

6.1.1本章適用于6、7、8度地區(qū)一、二層燒結普通煤肝石磚、燒結多孔煤砰石磚、蒸

壓灰砂磚、蒸壓粉煤灰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料石等砌體承重的房屋。

注:1本章中“普通磚、多孔磚、蒸壓磚、小砌塊”即“燒結普通煤砰石磚、燒結多孔煤肝石

磚、蒸壓灰砂磚和蒸壓粉煤灰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簡稱。

26、7度時采用蒸壓灰砂磚和蒸壓粉煤灰磚砌體的房屋,當砌體的抗剪強度不低于煤砰

石磚砌體的70%時,構造要求按普通粘土磚房屋的相應規(guī)定執(zhí)行。

【條文說明】:6.1.1明確了本規(guī)程的適用對象。歷次地震的宏觀調(diào)查資料說明:二層磚房在不同

烈度區(qū)的震害比三、四、五層房屋的震害輕得多??紤]農(nóng)村目前的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依據(jù)計算分析和

部分震害調(diào)查結果,將農(nóng)村的房屋限定在二層和二層以卜。對較正規(guī)的公用建筑及二層以上的民居,

應按照現(xiàn)行《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進行設計和建造。

為適應砌體結構發(fā)展的需要,采用其他燒結磚和蒸壓磚建造的房屋可參照粘土磚房屋抗震要求

進行設計。

6.1.2房屋的層數(shù)和高度不應超過表6.1.2的規(guī)定。

表6.1.2房屋的層數(shù)和總高度限值(m)

烈度

最小墻厚678

砌體類別

(mm)

高度高度高度

層數(shù)層數(shù)層數(shù)

(m)(m)(m)

磚普通彼、多孔磚砌體2407.227.226.62

砌蒸壓磚砌體2407.226.626.02

體多孔磚砌體1907.226.626.02

小砌塊砌體1907.227.226.62

料石細、半細料石砌體(無墊片)2406.626.626.02

砌體粗料石及毛料石砌體(有墊片)2406.626.023.31

注:1房屋的總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頂或檐口的高度,對坡屋面應算到山尖墻的

1/2高度處。

2室內(nèi)外高差大于0.6m時,房屋總高度應允許比表中數(shù)據(jù)適當增加,但不應多于1m。

19

3本表小砌塊砌體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房屋。

【條文說明】:6.1.2房屋的抗震能力與房屋的總高度直接相關,考慮到各類砌體在水平地震作用

卜的抗彎、抗剪能力,以及農(nóng)村砌體房屋,在結構體系、材料、施工技術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對其

層數(shù)和高度進行控制,以保證砌體房屋的抗震能力達到本規(guī)程設防目標的要求。當房屋高度超過表

中最大高度時應通過專門設計。不規(guī)則或IV類場地的結構其最大高度一般降低20%左右。

6.1.3房屋的層高不宜超過表6.1.3的規(guī)定。

表6.1.3房屋層高限值(m)

最小墻厚房屋烈度

砌體類別

(mm)

層數(shù)678

14.04.03.6

240

磚普通病、多孔病砌體23.63.63.3

14.04.03.6

240

砌蒸壓磚砌體23.63.33.0

14.04.03.6

190

體多孔磚砌體23.63.33.0

14.04.03.6

190

小砌塊砌體23.63.63.3

11.04.03.6

240

料石細、半細料石砌體(無墊片)23.53.53.0

14.04.03.3

240

砌體粗料石及毛料石砌體(有墊片)23.53.5-

注;二層房屋的層高指一層或二層的層高,一層層高為室外地面到一層屋面板的高度。

6.1.4房屋抗震橫墻的間距,不應超過表6.1.5的要求:

表6.1.5房屋抗震橫墻最大間距(m)

房屋烈度

砌體類別屋蓋類別層號

層數(shù)6、7度8度

一11512

現(xiàn)澆或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

21512

樓、屋蓋二

1129

一1129

普通磚、多孔磚、2129

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屋蓋二

小砌塊砌體197.2

一196.6

木樓、屋蓋296.6

17.24.8

一1129

現(xiàn)澆或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

2129

蒸壓磚、料石砌樓、屋蓋

196

—■197.2

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屋蓋

二297.2

20

17.25.4

一17.24.8

27.2—

木樓、屋蓋二

15.4——

【條文說明】:6.1.4震害實踐表明,橫墻間距越大的房屋,震害越嚴重。砌體房屋的橫向地震力

主要由橫墻承擔,不僅橫墻須具有足夠的承載力,而且樓蓋須具有傳遞地震力給橫墻的水平剛度。

本條規(guī)定是既為了滿足樓蓋對傳遞水平地震力所需的剛度要求,也為了滿足抗震承載力的要求??v

墻承重的房屋,縱墻間距同樣應滿足本條規(guī)定。

6.1.5房屋中砌體墻段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6.1.6的要求:

表6.1.6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m)

烈度

砌體類別及部位

6、7度8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