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初中歷史賽課一等獎歷史七年級上冊(人教2024年新編)《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設計_第1頁
全國初中歷史賽課一等獎歷史七年級上冊(人教2024年新編)《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設計_第2頁
全國初中歷史賽課一等獎歷史七年級上冊(人教2024年新編)《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設計_第3頁
全國初中歷史賽課一等獎歷史七年級上冊(人教2024年新編)《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設計_第4頁
全國初中歷史賽課一等獎歷史七年級上冊(人教2024年新編)《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19課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目標】①了解淝水之戰(zhàn)的基本史實,分析東晉勝利的原因。(時空觀念、史料實證)②知道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影響,知道北朝政權的更迭。(時空觀念、歷史解釋)③理解民族交往、交流與交融對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意義。(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淝水之戰(zhàn)、孝文帝改革。教學難點:北方地區(qū)的民族交融?!窘虒W過程】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請大家對比兩幅圖片,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通過圖片可以看到,拓跋燾持弓背箭,頭戴風帽,身著紅色翻毛領鮮卑服裝,充滿著鮮卑游牧民族的狂放氣息;而拓跋宏頭戴冕旒,身穿袞服,大袖長衫,褒衣博帶,盡顯文人的瀟灑飄逸,同為北魏皇帝,二人形象為何會有如此大的不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本課,學習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環(huán)節(jié)二:整體感知1、先導閱讀:繼十六國之后,北方先后出現(xiàn)了哪些政權?其中發(fā)生了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當時北方地區(qū)民族關系發(fā)展如何?答案提示:環(huán)節(jié)三:新課教學(一)目標導學一:淝水之戰(zhàn)1、自主學習:【時空觀念】觀察地圖,結合教材P107,說一說統(tǒng)一北方的是十六國中的哪一個政權?該政權是由哪一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后來在誰的統(tǒng)治下變得強大起來?答案提示:前秦、氐族、苻堅2、教師指導:【歷史解釋】閱讀材料思考,隨著前秦實力的增強,苻堅的理想是什么?答案提示:消滅東晉,統(tǒng)一中國。教師指導:前秦王苻堅在太極殿會見群臣,和他們商量說:“自從我繼承大業(yè),已經三十年了,四方之地,大致平定,只有東南一隅,尚未蒙受君王的教化。由此可知,苻堅想去討伐晉朝。自主學習:①【時空觀念】結合視頻及教材P108,梳理淝水之戰(zhàn)的相關史實。答案提示:383年;前秦和東晉;以少勝多;東晉勝利;前秦很快瓦解滅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zhàn)局面。教師指導:淝水之戰(zhàn)的失敗激化了前秦內部各種矛盾,北方諸侯紛紛復國自立,再度回到諸侯混戰(zhàn)的局面,而這一戰(zhàn)役,也使東晉解除了來自北方的威脅,為江南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流落到南方的漢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②【溫故知新】你知道中國古代四大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是哪幾個么?答案提示:巨鹿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4、教師指導:看典故,猜成語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以吾之眾旅(軍人),投鞭(馬鞭)于江,足斷其流。見部陣整齊,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有懼色。余眾棄甲宵遁(連夜逃跑),聞風聲鶴唳[lì],皆以為王師已至。答案提示:東山再起、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教師指導:謝安年輕時曾出仕,后來選擇隱居會稽東山,年過四十后,應桓溫之邀再度出山擔任司馬,并逐步晉升至中書、司徒等要職。在淝水之戰(zhàn)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使晉室得以存續(xù)。把我?guī)ьI的每個兵的馬鞭子都投到江里,就能截斷水流。苻堅發(fā)現(xiàn)晉軍部陣整齊、將士精銳,在北望八公山上時,由于草木的形態(tài)讓他產生了錯覺,仿佛看到了敵兵,因此產生了懼色。大量士兵丟棄盔甲,連夜逃跑。聽到風吹草動或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是晉朝的追兵到了??勺寣W生講述成語故事,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借成語故事梳理淝水之戰(zhàn)的經過,增加歷史學習的趣味性。5、問題探究:【歷史解釋】小組討論: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前秦戰(zhàn)敗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提示:東晉內部軍民團結,指揮得當;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前秦軍隊內部民族矛盾尖銳;指揮不當,戰(zhàn)線過長;苻堅驕傲輕敵。(二)目標導學二:淝水之戰(zhàn)1、自主學習:【時空觀念】觀察地圖,畫出政權更替示意圖,當時統(tǒng)一北方的政權是由哪個民族建立的?答案提示:鮮卑族2、教師指導:【史料實證】統(tǒng)一北方后的北魏政權面臨什么難題?答案提示:以鮮卑習俗治理北方困難重重教師指導:東漢末年以來,隨著少數(shù)民族的內遷與漢族雜居,民族交融趨勢開始出現(xiàn),并成為歷史發(fā)展趨勢。而通過材料可知,在民族交融的大趨勢下,北魏卻面臨著非常嚴重的民族矛盾問題,統(tǒng)治者圈占農田,在戰(zhàn)爭中驅使?jié)h人為先鋒,充當肉盾,鮮卑騎兵在后面督陣并任意踐踏漢人。這種民族壓迫和殘暴的統(tǒng)治方式使得當時漢族起義頻繁爆發(fā),民族矛盾愈演愈烈。這意味著北魏以其自身習俗無法治理北方,若北魏想要長久的存在,必須處理好民族關系。這迫使統(tǒng)治者做出改革鮮卑舊俗、學習漢族文化的決定。當時馮太后進行一系列鮮卑族漢化措施,積極推動漢化改革。3、教師指導:【史料實證】根據材料思考,孝文帝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根據材料可知孝文帝改革的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孝文帝明知鮮卑游牧故習,萬不足統(tǒng)治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染,實對漢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X穆《國史大綱》答案提示:進行漢化改革;鞏固統(tǒng)治。4、自主學習:結合視頻及教材P108,回答下列問題。答案提示:措施:①遷都洛陽②推行漢化措施: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通漢婚等;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精神:敢于創(chuàng)新、堅持不懈、勇于斗爭、不畏犧牲。教師指導:簡述孝文帝妙計遷都的故事。494年,孝文帝宣布率軍南下攻齊,鮮卑貴族隨軍從平城到洛陽。遇洛陽綿綿秋雨,道路泥濘,行軍困難,但孝文帝仍命令繼續(xù)南進。貴族們跪在拓跋宏馬前,哀求孝文帝放棄南進計劃。孝文帝做出很生氣的樣子,指責貴族們妨礙他完成統(tǒng)一江南的大事業(yè)。過了一會兒,他改變語氣說:“如果大家不愿意南下,也就算了,但必須遷都到洛陽。否則興師動眾,一事無成,豈不讓天下人笑話我嗎?”貴族們沒有別的選擇,只好同意遷都。通過孝文帝妙計遷都讓學生體會孝文帝改革堅定的決心和孝文帝的智慧。同時認識到遷都洛陽是孝文帝推進改革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最重要的影響在于可以減少改革的阻力,便于接受中原文化,為后來的推行漢化奠定基礎。5、問題探究:【歷史解釋】閱讀材料思考,孝文帝為何要遷都洛陽。答案提示:①平城位置偏北,糧食供給困難,易受柔然威脅且不利于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同時平城保守勢力強大,不利于漢化改革。②洛陽是漢文化中心,便于學習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6、知識拓展:【歷史解釋】根據知識拓展及材料內容說一說北魏遷都洛陽有何歷史意義?答案提示:促進了洛陽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便利了對中原的統(tǒng)治,有利于民族交融,為北方統(tǒng)一南方打下基礎。教師指導:南朝官員陳慶之描述洛陽的情況:自晉宋以來,人們以為洛陽荒涼無比,長江以北被認為是夷族居住的地方……不久前,我到洛陽,才知道穿著華麗服裝的世家大族,在中原比比皆是。那里的人識文知禮,物產豐富,是我從前沒有見過,也是難以描述的。目標導學三:北朝政權的更替1、自主學習:【時空觀念】根據地圖,畫出這一時期的政權更替示意圖。答案提示:教師指導:6世紀前期,北魏發(fā)生動亂,兩名皇族分別被軍閥擁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雖然東、西魏表面仍由拓跋氏繼承,但國家實權被軍閥高歡和宇文泰掌控,后高歡之子高洋滅東魏建立北齊,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建北周。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后,主張胡漢融合,國力逐漸強盛。577年,北周滅北齊,統(tǒng)一北方。周武帝死后,朝政大亂,國家大權落入外戚楊堅手中,581年,楊堅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隨后,隋朝南下滅陳,統(tǒng)一全國,結束了長達數(shù)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2、問題探究:【時空觀念、唯物史觀】閱讀下圖,歸納該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征。根據圖示變化說一說這一時期中國歷史發(fā)展的總體趨勢是什么?答案提示: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走向統(tǒng)一目標導學四:北方地區(qū)的民族交融1、教師指導:何為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間共同生活、彼此學習、共同發(fā)展、逐漸融合的過程,包括經濟生活、風俗習慣、語言文化等互相影響,趨向一致。2、自主學習:閱讀P110-111,梳理北方地區(qū)民族交融的具體表現(xiàn)。根據表格內容歸納這一時期民族交融的特點。答案提示:主動交融、雙向交流、程度加深。3、自主學習:【史料實證、家國情懷】將上列圖片放入不同的展館。(只寫圖片序號)答案提示:②;①③⑤;④⑥教師指導:通過史料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交流與融合。4、問題探究:【史料實證】結合圖片,歸納我國民族交往交流的方式。思考民族關系變化的總趨勢是什么?答案提示:和親、人口遷徙、戰(zhàn)爭、改革;民族大交融教師指導:雖然各民族之間有戰(zhàn)爭、有議和、有遷徙、但戰(zhàn)爭是短暫的,各民族間的友好交往與合作是主流,是長期的。5、自主學習:【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根據材料思考,北方地區(qū)的民族交融對我國歷史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答案提示: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6、教師指導:教師指導:雖然漢族在我國多民族的國家中處于主體地位。但是并不能因此忽視其他少數(shù)民族對祖國歷史發(fā)展作出的貢獻。少數(shù)民族給中原文明帶來了鮮活的元素,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對歷史上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的事件,我們都應給予肯定和贊頌?!菊n堂小結】淝水之戰(zhàn),前秦戰(zhàn)敗,使北方地區(qū)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zhàn)的狀態(tài)。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后,順應民族交融趨勢,進行了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地區(qū)的民族交融。各民族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在交融中和諧共贏,形成更加強大的政權和更大范圍內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共同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眷柟叹毩暋?.(2023·山東濟南·中考真題)魏主下詔:“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严乱娫诔⒅?,如語音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薄顿Y治通鑒》這段記載,反映的是(

)。A.漢文帝以德化民 B.漢武帝獨尊儒術C.光武帝釋放奴婢 D.孝文帝改用漢語2.(2023·江蘇泰州·中考真題)《資治通鑒》載:魏主下詔,“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蔽褐鞲母锏拇胧┦牵?/p>

)。A.說漢話 B.改漢姓 C.通婚姻 D.易漢服3.(2024·山東聊城·中考真題)胡床、椅子和方凳原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坐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引入內地。這主要得益于(

)。A.科技文化發(fā)展 B.民族交流交融C.中原人民南遷 D.江南地區(qū)開發(fā)4.(2024·北京·中考真題)以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現(xiàn)象所產生的共同影響是(

)。北方內遷各族人民與當?shù)貪h人錯居雜處,民族隔閡逐漸消解。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xiàn)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南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zhàn)亂遷往南方,從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A.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B.導致了南方政權的更迭C.推動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D.為國家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了條件答案提示:DBBD【板書設計】2024新版統(tǒng)編七年級歷史(上冊)同步素養(yǎng)提升教案第19課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課標內容通過了解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意義。二、素養(yǎng)目標1.唯物史觀:理解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推動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改革是強國之路。2.時空觀念:通過識讀《淝水之戰(zhàn)示意圖》,了解淝水之戰(zhàn)的基本情況,提高讀圖、識圖能力;。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理解漢化改革對鮮卑族和北方民族交融產生的重要意義。4.歷史解釋:通過閱讀材料,了解淝水之戰(zhàn),理解前秦戰(zhàn)敗的主要原因;掌握十六國和北朝政權的更迭。5.家國情懷:理解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意義。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淝水之戰(zhàn);北魏孝文帝改革?!窘虒W難點】淝水之戰(zhàn);北魏孝文帝改革。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東山再起”這些成語,其典故都與淝水之戰(zhàn)有關,在這一戰(zhàn)役中,號稱擁有百萬大軍的前秦軍隊是如何被東晉的八萬守軍打敗的呢?十六國北朝時期,北方各族之間既有斗爭又有交融,這些看似矛盾的現(xiàn)象,是否蘊含著某些必然性?今天我們學習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二)新課探究探究一:淝水之戰(zhàn)教師講解:從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各族統(tǒng)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地區(qū)的成漢,總稱為“十六國”。教師提問: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并思考,“十六國”中哪一政權統(tǒng)一了北方?為了加強該國的統(tǒng)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響?學生回答:政權:前秦。措施:苻堅重用漢人王猛,軍國大小事務全都依靠他處理。王猛外修兵革,內崇儒學,勸課農桑,教化百姓。影響:使前秦很快兵強國富。合作探究:在4世紀后期,前秦建立并統(tǒng)一了北方。強大后的前秦與東晉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最終,前秦軍隊與晉軍在淝水展開了一場戰(zhàn)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閱讀教材“淝水之戰(zhàn)”內容,合作完成淝水之戰(zhàn)經過的圖表。時間383年交戰(zhàn)雙方前秦和東晉結果前秦失敗,東晉勝利。特點東晉以少勝多成語典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影響前秦很快瓦解滅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zhàn)局面。教師提問:苻堅擁有約90萬兵力,卻不能統(tǒng)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學生回答:苻堅驕傲輕敵;前秦內部民族矛盾尖銳;東晉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指揮不當,戰(zhàn)線過長。教師講解:淝水之戰(zhàn)后,前秦很快瓦解滅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zhàn)局面。北方各族紛紛建立政權,互相征戰(zhàn),其中一個政權在征戰(zhàn)中逐漸發(fā)展壯大,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并完成了北方的統(tǒng)一,這個政權就是北魏。探究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師講解:鮮卑族是我國游牧在陰山地區(qū)的一支少數(shù)民族,4世紀后期,鮮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統(tǒng)一北方,結束了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北魏統(tǒng)一北方以后,北方各族交往頻繁,北方出現(xiàn)了民族大交融的趨勢,這種民族交融的趨勢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得到了加強。其實,在遷都以前,孝文帝就進行了政治、經濟方面的改革,遷都以后,孝文帝繼續(xù)實行改革。。教師提問:北魏孝文帝為什么要遷都洛陽?遷都后產生了什么影響?學生回答: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也不利于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洛陽是歷史名都,是中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影響:洛陽獲得發(fā)展和繁榮;為孝文帝進一步實行改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合作探究:假如你是孝文帝,在遷都后你會采取哪些措施來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呢?想一想,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有什么影響?教師點撥:①語言:官員在朝廷上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服飾:以漢服代替鮮卑服。③姓氏:改鮮卑姓為漢姓。④婚姻: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通婚等。影響:改善和鞏固了鮮卑拓跋部與漢人的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探究三:北朝政權更替教師講解:北朝是南北朝時期,與南朝對峙的五個北方政權。依次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除了北齊是鮮卑化的漢人王朝之外,剩下的四個都是鮮卑族建立的政權。北朝的朝代更迭不同于南朝的順序接替。北魏分裂之后衍生出東魏、西魏,東魏、西魏又衍生出北齊、北周,然后北周武帝滅北齊統(tǒng)一北方。最后楊堅滅掉了北周建立隋朝。探究四:北方地區(qū)的民族交融教師講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關系,有時矛盾激化,甚至發(fā)生戰(zhàn)爭,但總體上,民族隔閡趨于消解,民族關系趨于緩和。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xiàn)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教師提問:魏晉以來北方地區(qū)的民族交融有何具體表現(xiàn)?學生回答:①經濟:魏晉以來,內遷各族人民與當?shù)貪h人錯居雜處,過著定居的生活。他們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yè)技藝,生產方式逐漸由原來的畜牧業(yè)轉變?yōu)檗r業(yè)。漢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學習畜牧經驗,還接受他們的食物、服裝、用具等。②政治:十六國北朝政權的統(tǒng)治者,大多采取與漢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襲中原地區(qū)原有的統(tǒng)治方式。③文化:西晉時期,內遷各族大多使用漢語;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漢語成為北方主要的通用語言。北方民族的樂器、歌舞等受到漢族人民的喜愛。尤其是在心理上,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匯,各族相互認同感日益加強,以往的“胡”“漢”觀念逐漸淡薄。教師提問:北方民族交融有什么影響?學生回答:北方地區(qū)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中華民族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合作探究: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的途徑有哪些?教師點撥:(1)民族遷徙:魏晉以來,“五胡”內遷,他們在北方各地和漢族人民雜居相處。(2)友好往來:魏晉以來,各族人民頻繁交往,使民族大交融進程進一步加快。(3)各族間的征戰(zhàn):各族間的征戰(zhàn)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組織,有利于民族交融。(4)內遷各族統(tǒng)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三)課堂總結本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淝水之戰(zhàn)、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政權更替和北方地區(qū)民族交融的史實。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為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在長期的社會動亂中,各族人民雜居相處,相互影響,彼此交融。(四)板書設計第19課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當堂演練(B)1.西晉永嘉年間,“洛陽饑困,人相食,百官流亡十之八九”,至北魏時,洛陽城街巷整齊,人口眾多,“天下難得之貨,咸悉在焉”。洛陽城出現(xiàn)以上變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原戰(zhàn)亂致大量人口南遷B.北魏統(tǒng)一北方并恢復經濟C.大運河保障洛陽物資供應D.晉商和徽商推動商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