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單元厘米、分米、米
第1課時用不同的工具測量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廣2頁例1、例2;議一議、試一試及練一練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會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能描述測量的結果。
3.感受與同學合作學習的樂趣,了解測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
【教學重點】
理解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及長度單位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長度單位的作用。
【教學準備】
PPT課件、硬幣、曲別針、文具盒、橡皮、鉛筆等.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談話引入
1。談話:新學期開始了,我們發(fā)了新書,你們高興嗎?書是我們的好朋
友,那你們知道書有多長嗎?
2。學生估計數(shù)學書的長度,可以用手比劃。
二、探究新知
1.用不同物品作標準測量同一長度.
(1)選一選:分小組,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測量數(shù)學教材的長,每
人選一樣。
(2)量一量:四人一小組進行測量。
教師強調: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并注意
一段對齊。
(3)說一說:你選用什么物品進行測量?量的結果是多少?
(4)議一議:為什么同一長度量出的結果也不同呢?
小結:測量同一長度,選的標準不同,量的結果也不同.
2.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測量不同的長度。
(1)學生自由選擇工具測量自己喜歡的物品:桌子的寬度,鉛筆、橡皮
的長度……
(2)將測量結果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3)集體交流:通過剛才的測量活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小結:如果選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長度不同的物體測量的結果
可能會與事實不符,只有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才能正確比較
出不同物體的長短。
3.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測量同一長度。
(1)全體同學用小方塊或其他同規(guī)格物品去測量數(shù)學教材的長度。
(2)匯報測量結果。
(3)提問:為什么這次測量出來的結果是相同的呢?怎么才能使每個同
學測量出的結果相同呢?
(4)小結:只有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才能得到同樣的結果.
三、鞏固練習
1。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文具盒的長度,找出最長的和最短的,進一步體
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重要作用.
2.讓學生用鉛筆去量臬子的長、寬、高.學生獨立測量后再交流.
3o完成教材第2頁“練一練”笫1,2題。
四、課堂小結
lo在小組內說一說:這節(jié)課我們開展了哪些活動?你懂得了什么?
2.在全班交流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所研究的內容.
五、課后延伸
估一估,再實際量一量你家的飯桌、你的小床、臥室的窗戶各有幾支鉛
筆長,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比一比誰家的飯桌長一些,
誰的小床長一些...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教學總結
【板書設計】
用不同的工具測量
1.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測量同一長度。
2.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測量不同的長度。
3。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測量同一長度。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
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不足之處]整堂課上得很累,一是學生有點亂,二是感覺教得有點死板,很機械,課
堂氣氛不活躍。另外在練習設計上忽略了學生的測量方法的練習,知識深度挖掘還不夠。
[再教設計]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習題,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第2課時認識厘米
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例1及練一練第廣3題.
【教學目標】
1.經歷體會并認識厘米和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
2。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會用厘米作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3.在估測物體長度的過程中,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教學難點】
讓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學準備】
PPT課件、學生尺、練習紙、可度量長度的物體若干.
闕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興趣
(1)教師激趣: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小謎語,同學們猜一猜,
知字去口來添豆。(短)哪位同學知道短的反義詞?(長)
師:你們的課桌面和老師的課桌面相比較一下,哪個長,哪個短呢?能看
出來嗎?
生:老師的長,我們的短。
師:對,你們很聰明,那究竟我的比你們的長多少呢?要找答案怎么做
呢?
生:量一量,
師:課桌面有多長?同學們試著去量一量吧.
讓學生選擇一個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文具盒等物體,和自己的
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
度。(答案不唯一)
師:大家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所說的數(shù)不同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
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量的結果一樣呢?(大家都用同樣的工具去量)
(2)導入主題:你們的辦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tǒng)
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我們通常用什么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尺子)今
天,我們就要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tǒng)一的長度單
位一一“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新課教學,感知1厘米。我分五步進行教學。
lo認識尺子。
出示直尺,讓學生觀察直尺,仔細瞧瞧,你發(fā)現(xiàn)尺子上有些什么?
生給出答案。
師:看老師這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和同學們的尺子比一比,老師的尺
子光光的,還缺少什么呢?
生:缺少一些豎線和數(shù)字。
多媒體顯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尺子的共同點,認識長
短不同的豎線-一刻度線以及不同的數(shù)、厘米(cm),使學生對尺的認
識更深刻.
2。認識1厘米.
讓學生了解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接著讓學生觀
察自己直尺上的1厘米長度。然后我組織學生研究,尺子上從哪里到
哪里也是1厘米?學生回答時電嚙顯示這些線段。
3.建立1厘米的表象。
先讓學生用手比劃1厘米,再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1厘米長的物體.
在我出示幾樣1厘米的物體給學生看的基礎上,學生列舉。這不僅調
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1厘米的實際長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師:你能用兩個手指比劃出1厘米大約有多少長嗎?(師做拇指與食指
比劃狀)
4.找生活中的1厘米.
請在你的身邊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生觀察,匯報。
5。認識幾厘米.
數(shù)一數(shù)2厘米中有幾個1厘米,4厘米、6厘米中呢?讓學生知道2厘
米、4厘米有多長.學生拿尺介紹兩者的長度,同時介紹認的方法。滲
透量長度的方法。
三、學習測量方法
lo動手實踐,探索量法。
出示已經裁好的紙條。
談話:同學們己經認識了1厘米和幾厘米,現(xiàn)在我們用厘米做單位量物
體的長度。
請看,這是一張紙條,請大家認真觀察老師是怎么量它的長度的,并
把你看到的和同學們說一說,看誰看得最仔細。
教師演示量紙條的過程,學生觀察,說出紙條的長度。
2。談話: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但是,老師卻碰到了一些數(shù)學小馬虎,
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小馬虎在量物體時是如何做的?
(1)你認為他量的對嗎?哪兒錯了?說說你的看法。
(2)這種量法對嗎?
(3)這種呢?
作為朋友,你想告訴小馬虎在測量物體時.應該注意什么?
生發(fā)表建議.
老師也想告訴他:先放好尺子,再把物體的一端對準0刻度,看另一端
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3,量線段。
談話:小朋友真了不起,你們不但總結了量物體的方法,還幫助了數(shù)學
小馬虎.
老師現(xiàn)在想考考你們:在作業(yè)紙上,有兩條線段,請量出它們的長度,
并記錄下來,然后再比一比哪一條線段長,長多少厘米。
四、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4頁“練一練”第1,2,3題.
五、課堂總結
及時總結本課知識,評價學生: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厘米,還有更
大的長度單位,我們今后還會學習它們.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園教學總結
【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
直尺上的“0”表示起點,測量:物休長度從“0”開始。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感受1厘米。
食指的寬度約是1厘米。
直尺上從刻度0到1,2到3……都是一厘米。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通過學生從認:只到動手操作到應用,使學生體驗到“厘米”的知識形成過
程,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和獨立思考,體驗數(shù)學活動充滿著活力與創(chuàng)造,這樣所學的知識
記得深、記得牢.
[不足之處]課堂教學中,反饋評價不及時。這節(jié)課活動較多,沒有做到隨時根據教學
信息的反饋,及時調節(jié)、評價,致使本節(jié)課的部分注意事項占用了下節(jié)練習課的時間.沒有采
用有效的激勵、評價機制。本節(jié)課中做到了評價學生的做法正確與否,但沒有評價他們的學
習態(tài)度、參與程度、交往狀態(tài)等方面,在評價方式上,也沒有做到多種評價方式的結合。
[再教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
第3課時直尺和線段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5~6頁例1、例2;試一試及練一練第1?4題.
【教學目標】
U經歷由實物抽象出線段、測量和畫線段的過程。
2。初步認識線段,能用直尺準確測量線段的長度。
3。在用直尺測量紙條、毛線、線段等學習活動中,體會線段的特征。
【教學重點】
測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線段的畫法。
【教學準備】
PPT課件、紙條、毛線等。
闕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師:老師讓你們猜一個謎語(PPT課件出示謎面):一條條,一根根,編
織衣物少不了,有時直來有時彎,縫縫補補要用著.
指名學生回答:毛線。
師:怎樣測量毛線的長度呢?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大家都能學會測量。
二、探究新知
lo復習直尺的有關知識。
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直尺,會用直尺進行簡單的測量,現(xiàn)在請同學
們在直尺上用手比劃出1厘米、3厘米、4厘米等長度.
學生練習:在自己的直尺上用手比劃出1厘米、3厘米、4厘米等長度。
2.用直尺測量彩色紙條的長。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測量了橡皮的長度,你能用自己手中的直尺測量
出你準備的彩色紙條的長度嗎?快動手試一試吧。
學生同桌合作,動手測量。然后找代表匯報。
師:在用直尺測量紙條的長度時,你覺得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學生匯報.
3。感知線段的直。
師:請大家拿出準備的學具,看一看、摸一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匯報.
4.感知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請同學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東西。除了直以外,你還發(fā)現(xiàn)
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假如從鉛筆的任意一端開始,摸到鉛筆的另一端,我們就可以把
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把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我們把這兩個點叫做
端點。像書本的邊、直的吸管那樣都有兩個端點。
5。從實例理解線段。
師:請同學們觀察教材第5頁例題第(2)問,拉緊的一段毛線叫線段
嗎?
教師在講臺上演示,然后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繩子照著操作,指一
名學生到講臺上演示給同學們看,感知什么是線段。
師:同學們知道線段都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匯報.
教師板書:
(D線段是直的。
(2)線段有兩個端點。
(3)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師:哪些東西的邊還可以看成是線段?
學生同桌互相交流。
小結:我們把像教材第5頁下方那樣的圖叫做線段。
學生找出身邊的“線段”,并說一說、評一評。
6.量線段和估線段。
師:線段可以度量嗎?
讓學生量一量教材上面線段的長度,并說說量法.
小結量法:先把直尺上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
度兒,就是兒厘米.
教師出示橫豎兩條同樣長的線段,請學生估計這兩條線段哪條長、哪
條短或者同樣長.
學生自由發(fā)表想法。
學生通過用直尺度量,發(fā)現(xiàn)這兩條線段是一樣長的。
小結:不太長的線段通常用厘米和米量出它的長度。而生活中的線段
有時需要估計一下,有時又要通過實踐得出正確結論。
7.畫線段。
教師讓學生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嘗試畫3厘米長的線段,并說出畫法。
讓幾個學生演示怎樣畫線段,大家評價哪種方法好。
學生操作后匯報。
請方法好的學生再演示i遍,邊畫邊說。
學生嘗試用斷了3厘米的斷尺畫3厘米長的線段。
小組討論,試畫。
小組匯報。
小結:刻度尺有不同的標記方法,只要掌握畫法就能夠準確畫出線段.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6頁“練一練”第「4題。
四、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發(fā)言.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隨教學總結
【板書設計】
直尺和線段
1.線段是直的。
2o線段有兩個端點。
3o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畫線段:從直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幾厘米長的線段就畫到直尺幾厘米的地方,再在
兩端加上端點.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課堂開始以猜謎的情境引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學
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不足之處]在畫線段環(huán)節(jié),學生還沒有準確把握畫線段的方法,特別是用斷尺畫線段.
[再教設計]應多讓學生嘗試畫一畫,說一說等,加強學生對線段的認識。
第4課時認識米
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7?8頁例1、例2及練一練第1,2題。
【教學目標】
lo在實際測量中,經歷認識長度單位“米〃的過程。
2.體會米的含義,知道厘米、米之間的關系;能以米、厘米為單位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
3。進一步體會測量在生活中的簡單應用,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米,體會1米的實際意義;認識米和厘米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換算;進一步體會測
量的不同方式。
【教學難點】
體會1米的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
PPT課件、直尺、米尺、1米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問題情境
1。談話引出測量課桌面的活動。提出同桌合作,利用準備的直尺、三
角板等工具測量課桌面的要求,鼓勵同桌積極合作。
師:我們上節(jié)課用小棒等工具測量過課桌面的長度,同時,我們認識了
直尺和長度單位“厘米〃.現(xiàn)在,請同桌用“厘米”作單位測量一下課
桌面有多長。
學生測量,教師巡視并參與學生的測量活動。
師:把你們測量的方法和結果告訴大家。
2.交流測量的方法和結果,說一說是怎樣做的,結果是多少。
學生交流用直尺測量的方法和結果.
3。認識米尺,共同用米尺測量桌面。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認識一個新的測量工具一一米尺,并用它來測量一
下。
拿出米尺,師生一起測量課桌面的長,使學生直觀感受到用米尺量比用
直尺簡便、準確.
二、認識1米
lo認識長度單位“米”及字母表示。
師:在測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吐通常用“米”作單位,“米”也是國
際上通用的一個長度單位,“米”可以用字母“m”(板書)來表示。
2.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拿出一把米尺,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米
有多長,初步感受1米的實際長度。師:老師手里拿的是一把米尺,
這把米尺的實際長度是“1米”,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
長嗎?
學生可能有多種回答,如學生邊月兩手比劃邊說;學生邊比劃自身的高
度邊說;1米比課桌面的邊長長一些等等,老師要給予鼓勵。
3.認識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觀察米尺,說一說1米中有多少厘
米,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歸納:
1米=100厘米
1m=100cm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下,1米有多少個1厘米?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
的.
給學生充足的數(shù)的時間,再交流。
師:通過剛才大家數(shù),發(fā)現(xiàn)米尺上有100個1厘米,那就是說1米=100
厘米(板書)。
4。體驗1米,讓學生找出幾種長度是1米的物品。要給學生充分的交
流不同意見的機會,并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指導性的評價。
師:同學們,你能找出幾種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體嗎?
學生可能找到:教室中的日光燈的長度、黑板左右兩邊的長、門上下
兩邊的長、課桌的長等。在生活中,有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如:花
池的寬、小弟弟的身高、電視柜的寬……
師:同學們找出了許多大約長1米的物體,現(xiàn)在,老師為大家準備了
一條繩子,你估計一下,這條繩子有多長?
學生估計是1米。
師:我請兩個同學測量一下,這條繩子的長度是不是1米呢?
三、實際測量
1.提出1米大約等于幾支鉛筆的長度的問題,鼓勵學生先估計,再實際
測量。
交流時,重點了解學生估測的方法是否科學,結果如何。
請兩個學生測量演示。
師:請你們再估計一下,1米大約等于幾支鉛筆的長度?
指名幾位學生回答,不做評價。
師:估計得對不對呢?請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驗證一下。
學生同桌合作測量,然后交流,重點說一說測量的方法。
(1)拿鉛筆和米尺比,1米大約是6支鉛筆的長。
(2)把1米長的繩子對折,再對折,然后與鉛筆比……
(3)測量每支鉛筆大約是20厘米,5支……
2.測量黑板的長。先讓全班同學進行估計,再請幾名同學實際測量。還
可以估測一下黑板的寬。
師:同學們,我們每天都面對著黑板,你們知道黑板的長和寬各是多長
嗎?請大家先估計一下。
學生估計,老師不做評價,只做記錄。
師:好!我們請兩位同學來實際測量一下。
學生測量,老師參與測量。
3.測量教室門的高。先讓全班同學進行估計,然后學生一起測量,重點
指導學生讀測量結果和用語言描述測量結果。還可測量門的寬.師:現(xiàn)
在我們再來估計一下教室門的高和寬,再測量.
學生同桌合作測量,在測量結果不夠整米時要重點指導學生如何描述.
如:門高1米80厘米;門高大約2米;門高不夠2米;門寬1米多……
四、課堂練習
完成教材第8頁“練一練”第1,2題。
練一練的題學生首次接觸,先幫助學生明白題意。交流時,了解學生字
母填得是否正確,錯誤的原因是什么,并進行具體的指導.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教學總結
【板書設計】
認識米
測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米”可以用字母“m”來表示.
1米=100厘米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精心設計,采用多種途徑理解和區(qū)分單位:厘米和米。
[不足之處]在課堂教學中,在讓學生匯報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里,當學生表達不出或不清楚
時,我不夠耐心,急于給學生提示,這樣不利于對學生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當時能
不急于幫學生下定論,而是請其他同學發(fā)表意見,相互補充,將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索,更
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
[再教設計]本節(jié)課教學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在實際測量中發(fā)現(xiàn)需要學
習新知,感受米與厘米二者之間的關系,并會運用新知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
題.
第5課時認識分米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9~10頁例1、例2,練一練第1,2題及身邊的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經歷小組合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間關系的過程。
2.認識“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活動,獲得與同伴解決問題的經驗.了解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
應用。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知道I米=10分米,I分米二10厘米。
【救學難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米尺,直尺,8厘米、1米、60厘米的木條各一根,PPT課件,長紙條。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問題情境
1。教師拿出兩根木條(一根8厘米,一根1米)讓學生先估測,再實
際測量。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厘米、米兩個長度單位,并能估測一些物品的長度,
現(xiàn)在老師有兩根木條,請同學們估計一下,這兩根木條各有多長?
學生估計,記下估計結果,再測量,并記錄。
2.拿出60厘米長的木條,讓學生觀察,并與前面兩根木條比較長短,
然后進行估計和測量。最后說明,計量比厘米大,比米短的物體的長
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老師手里的這根木條,與剛才的兩根木條相比,你
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了解,這根木條比8厘米的木條長,比1米的木條短.
師:請大家估計一下這根木條有多長,再實際測量一下。
學生估計、測量。
師:大家測量出這根木條的長度是60厘米。今天我們再學習一個比厘
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分米。用分米來表示這根木條的長度更簡
便一些。分米用字母“面”表示.
二、認識1分米
lo結合直尺認識分米,知道1分米=10厘米。
師:請大家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尺子,1厘米1厘米地數(shù),數(shù)到10厘米,
看看10厘米有多長.
學生數(shù)、交流。
師:這10厘米長度就是1分米.
板書:1分米二10厘米
1dm=10cm
2.體會"1分米”的實際長度。
先讓學生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再用手比一比1分米有多長.
師:請你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用手比一比1分米有多長。
給每個學生實際比的機會。
3o聯(lián)系熟悉的物品,認識并體驗1分米。讓學生找出生活中大約長度
為1分米的物品。
師:找一找,在你熟悉的物品中,哪些物品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學生回答可能很多,如:電燈開關的邊長,粉筆盒的寬,香皂盒的寬等,
學生說的實物的長接近1分米就可以。
三、探索活動
U小組合作,探索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1)提出探索的要求,并板書:1米二()分米。鼓勵小組同學合作研
究。
師:我們學習了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并且知道了1分米=10厘
米,現(xiàn)在請小組同學一起研究一下,1米等于多少分米?可拿米尺實際
觀察一下。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各組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重點請各組說一說是怎樣想的.要給
學生充分交流不同推導方法的機會。
師:請各組匯報一下你們研究的結果,并說一說是怎樣研究的。
2o自主學習,探索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師:我們己經知道了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那么1米等
于多少厘米呢?你能自己推算出來嗎?試一試.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思考、推算,交流時重點讓學生說出理由.
四、實際應用
1.用分米表示60厘米的木條。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米、分米、厘米之間的關系.現(xiàn)在我們來解決前面
的問題,60厘米的木條等于多少分米?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測量課桌面的長和寬。
(1)課桌面的長可直接用前面測量的結果,用分米表示。如果課桌面
不是整分米,可用大約幾分米表示。
(2)同桌合作,測量課桌面的寬,并用分米表示。交流測量的結果時,
重點指導學生讀結果.
五、活動延伸
結合身邊的數(shù)學使學生了解兒童乘坐火車時購買兒童票關于身高的規(guī)
定,提高自覺遵守社會規(guī)范的意識.
六、課堂練習
完成教材第10頁“練一練”第1,2題。
七、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一教學總結
【板書設計】
認識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單位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m=10dm1dm=10cm1m=100cm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這節(jié)課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了所有的知識點,比設計的效
果還好.我們還是要還給學生自己的空間,讓他們有伸展的機會并熟練掌握知識.
[不足之處]學生雖然對分米和厘米形成表象,但還不能進行實際應用,學生從學到會、
從知到用是要經過一個過程的,讓學生多感受、多操作、多實踐,才能熟練掌握知識。
[再教設計]教師要能放手、敢放手,在放手的同時,能夠真正地放心,相信學生有
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新。
我們的測量
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頁例1、例2及自主小天地。
【教學目標】
1.經歷同學合作,選用合適的工具測量身體某部位的活動過程。
2.了解自己身上的數(shù)據,能用手拄、步長等作標準估測物品的長度.
3。體驗估測活動的樂趣,培養(yǎng)初步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會用各種工具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
TF確使用各種測量T具進行測量0
【教學準備】
直尺、米尺、記錄卡片、PPT課件。
一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估測比賽
1。提出要求:不允許用直尺和米尺等工具。同桌一組,估測凳子面的長,
看哪組估測得更準確。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進行一次估測比賽。要求:不能用直尺等測量工
具,可借助其他工具。
比賽內容:同桌一組,估測競子面的長,看哪一組估測得最準確。有什
么問題?
如果學生提出可不可以用其他物品做工具,教師告訴學生是可以的,但
最后結果必須用厘米、分米等單位描述。
學生估測,教師注意了解學生不同的估測方法。
2.交流估測的結果.先只說結果,不說方法。師:把你們估測的方法和結
果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說,老師記錄,同時把自己估測的結果也和同學交流。
3.師生一起測量,檢驗估測的結果,并評出優(yōu)勝者。師:哪一組估得最
準確呢?我們一起來實際測量一下。
共同測量出結果,評出估得最準的.
4.交流估測的方法.可先請估測不準的同學說一說,再請估測準確的同
學介紹是怎樣估測的。
師:比賽結果已經出來啦!現(xiàn)在,我們請幾組同學說一說你們估測的方
法。
估測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及時給予評價。
(1)用眼看的。(容易估不準確)
(2)用手比出10厘米,然后一下一下測……(這個方法也可以)
(3)我知道鉛筆是XX厘米,我們用鉛筆量(借助已知的物品長度來
估測,很不錯)。
5。教師介紹自己的方法。
師:你們想了解老師是怎樣估測的嗎?
教師演示用手掛量、估算的過程.
師:我一掛是XX厘米,量了XX掛,估算一下是XX厘米。
二、合作測量
1。談話引入測量活動。激發(fā)學生了解自己身上數(shù)據的興趣和愿望。
師:我們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手掛的長、腳長、身高、一步的長、兩臂
伸開的長等,就會為我們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提供很多方便.同學
們,你知道自己身上手、腳的長度嗎?
2.小組合作測量.教師提出先估測,再測量的要求,親自參與并注意指
導測量方法。師:好!現(xiàn)在就請同學合作,測出自己身體上的數(shù)據,并
寫在記錄卡上。
根據本班學生人數(shù)和測量工具多少分組測量。必要的話,教師可先介
紹“一掛”“一步”等的含義。
3.交流測最的結果。重點說一說使用的什么測晶工具,每個人估測和
實際測量的結果如何。師:請組長匯報一下:你們組測量了哪些部位?分
別使用的什么工具?怎樣做的?每個同學匯報自己估測和實際測量的結
果是多少。
三、實踐活動
U鼓勵學生用自身測量工具進行實際估測。
可以到操場上,分小組進行任何物體的測量,并做好記錄.
師:大家已經知道了自己一排有多長,一步有多長及自己的鞋有多長等
等.現(xiàn)在我們就用這些做工具,到操場上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記錄下
數(shù)據。
學生分成小組到操場上估測,教師參與學生的估測。
2。根據今天的活動,寫一篇數(shù)學小日記,存入成長記錄袋。
師:今天的活動結束后,每個同學寫一篇數(shù)學小日記.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一教學總結
【板書設計】
我們的測量
測量鞋、一掛、身高、一步等長度
用身體上的工具測量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課堂上鼓勵學生用自己身體上的工具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給學生開放
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能夠說出測量的方法,孩子參與測量活動的熱情特別高,并且在活動中
學會了深入地思考問題。
[不足之處]學生合作意識不強.
[再教設計]將學生個體間的學習關系改變?yōu)椤敖M內活動”學習的關系。通過讓學生
小組合作活動學習、動手操作、相互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觀念.
第2單元有余數(shù)的除法
第1課時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13頁例1、例2及練一練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不能平均分的事例,經歷認識有余數(shù)除法的過程。
2。理解余數(shù)的含義,會讀、會寫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
3o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用算式正確表示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準備】
PPT課件,12個蘋果,直徑18cm的盤子6個。學生準備12個花片,30根小棒。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問題情境
教師談話,由用蘋果招待客人,引出一個盤子可以放幾個蘋果的問題,
讓學生發(fā)表意見.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拿出一袋蘋果)我知道你們都喜
歡吃蘋果,因為蘋果既好吃,又有營養(yǎng).所以,家中來了客人的時候,人
們經常用蘋果來招待客人。
教師舉起一個盤子。
師:誰能說一說,這么大一個盤子可以放幾個蘋果?
學生可能回答:2個、3個、4個、5個等。教師用蘋果實際擺一擺。
二、體驗余數(shù)
1.提出用花片代替蘋果:把12個蘋果按每盤3個、4個、5個放到盤子
里,請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師:這個袋中有12個蘋果,請同學們用花片代替蘋果分別按每盤放3
個、4個、5個擺一擺,看一看結果怎么樣.
學生動手分,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學生分的方法和結果,要給學生充分的表達不同分法的機會。學
生邊說教師邊用實物演示,并板書出結果。
師:誰愿意把你怎樣放的,結果怎么樣,給大家交流一下?
學生邊說,教師邊用蘋果演示。
學生可能會說:
(1)每盤放4個,放了3盤。
(2)每盤放3個,放了4盤。
(3)每盤放2個,放了6盤。
(4)每盤放5個,放了2盤,還剩2個,也放一盤。
師:觀察這幾種放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每盤放2個、3個、4個都正好放完,每盤放5個,放2盤,還剩
2個。
3。教師結合實例說明不能平均分的意思,并舉例.然后鼓勵學生舉出
不能平均分的事例,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
師:每盤放5個,放2盤還剩2個,不能正好放完,也就是不能平均
分。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不能正好平均分的情況。例子:如2個人
分5塊糖,每人2塊,還剩1塊;3個人分8支筆,每人2支,還剩2支
等。你能舉出不能平均分的事情嗎?
學生交流,教師進行指導.
三、認識余數(shù)
lo觀察教材分畫片的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兩個小朋友在干什么、說
什么,學生了解圖上信息。
師:同學們舉出了這么多不能正好平均分的事情,現(xiàn)在,請同學們認真
觀察課本第13頁上面的情境圖,說一說圖中小朋友在干什么,在說什
么。
2.教師講解用算式表示分畫片的結果,介紹余數(shù),邊說邊板書。
師:觀察得很認直,21張畫片,分給每個小朋友5張,夠分4個小朋
友,還剩1張,這個分畫片的結果可以用算式表示出來。這樣想:21張
畫片,分給每個小朋友5張,可以列出除法算式:214-5(板書);再看
分的結果,只夠分給4個小朋友,4就是21+5的商(板書:=4),還剩
1張,在數(shù)學上叫做余數(shù),在算式中這樣表示:在商4的后面點上六個
點,再寫出1張(邊說邊板書算式,并標出余數(shù))。
3.讓學生觀察算式,說一說算式中每個數(shù)表示的意義,然后教師介紹有
余數(shù)的除法和算式的讀法。
師:觀察老師寫出的算式,這個除法算式中有4個數(shù),誰能說一說這4
個數(shù)各表示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21表示要分給小朋友的畫片總數(shù),5表示每個小朋友分
給到5張,4表示只夠分給4個小朋友,1表示還剩1張。
師:說得對!21張畫片,分給每個小朋友5張,只夠分給4個小朋友,還
剩1張,也可以說還余1張。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板書:
有余數(shù)的除法)
師:有余數(shù)的除法怎樣讀呢?我們以分畫片問題的算式為例(寫出算
式:21+5=4……1),這個算式讀作:21除以5商4余L
板書出算式和讀法,讓學生讀一讀。
四、課堂練習
完成教材第13頁“練一練”第廣3題.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教學總結
【板書設計】
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214-5=41讀作:21除以5商4余1
余數(shù)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整節(jié)課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真正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在自主、合
作、討論中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助、去思考,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余數(shù)”概念的表象
支撐,為抽象出“余數(shù)”概念打下了基礎.
[不足之處]本節(jié)課雖然重視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但因方法問題效果不夠明顯;
此外,還存在著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發(fā)言傾聽不夠,課堂上不能機智地捕捉到學生的有效信息,
而導致引導不到位,浪費時間的現(xiàn)象.
[再教設計]在今后的備課乃至教學過程中要本著認真、虛心的態(tài)度,踏實地搞好教學
工作,讓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
第2課時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關系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14?15頁例1、例2及練一練第1,2題。
【教學目標】
1.按要求分小棒,并用算式表示分的結果的過程,體會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2。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中,余數(shù)一定都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能正確寫出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
3.在探索余數(shù)和除數(shù)關系以及余數(shù)大小范圍的過程中,發(fā)展初步的數(shù)學歸納能力。
【教學重點】
發(fā)現(xiàn)并理解“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小
【教學難點】
結合情境理解余數(shù)為什么一定比除數(shù)小。
【教學準備】
小棒、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手抓17根小棒,師生進行猜小棒根數(shù)的游戲。
二、操作體驗
1.教師提山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的要求,鼓勵學生動手分一分,
邊分邊寫出算式和得數(shù)。學生做完后交流,教師把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
板書出來。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進行擺小棒的學習活動,請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3
份,根據自己擺的結果列出算式。
在學生擺的過程中教師巡視,注意對操作有困難的學生及時指導。
師:誰來說一說分的結果和算式.
生:我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5根,還剩2根,算式是:
174-3=5(根)……2(根)
教師根據學生敘述隨機把算式板書在黑板上。
師:誰來說一說算式中的“5”和“2”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師提出“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結果會怎樣”的問題,讓學
生繼續(xù)分小棒寫算式。交流后討論一下:17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
份3根,剩5根行不行?使學生初步認識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師:如果把這些小棒平均分成4份,結果會是什么樣子呢?請同學們繼
續(xù)擺一擺.
3。教師提出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6份,怎樣列式的問題,讓學
生分一分并列出算式,然后交流。
師:如果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6份該怎樣列式?請同學們動手
分一分并寫出算式。
學生自主操作,列算式.教師進行個別指導.然后交流,教師板書出算
式:
174-5=3(根)……2(根)
17+6=2(根)……5(根)
4。教師提出“還能再分嗎〃的問即,引導學生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7
份、8份、9份的情況會怎樣,讓學生簡單說一說。
師: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8份、9份呢……
師:自己試一試,并寫出算式。
學生做完后,交流,并寫出算式。
17+7=2(根)……3(根)
17+8=2(根)……1(根)
17+9=1(根)……8(根)
5。提出“比較各題的除數(shù)和余數(shù),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的要求,學生
充分發(fā)言,得出結論:余數(shù)都比除數(shù)小.然后討論“為什么”.師:同學
們請看黑板上這些算式中的除數(shù)和余數(shù),并比較它們的大小,你發(fā)現(xiàn)
了什么?
給學生一點獨立觀察、思考的時間。
如果學生有其他說法,教師給予肯定或引導。
師:對呀!只有剩余的根數(shù)比分的份數(shù)少了,才不能再分了。這就是余
數(shù)為什么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三、計算歸納
U讓學生打開教材看算一算的內容,提出“獨立計算填在方框內”的
要求,讓學生直接寫在書上,做完后交流.
師:剛才經過擺小棒,學習了有余數(shù)的除法?,F(xiàn)在看課本第15頁算一
算,請你把計算后的結果填在方框內。
教師巡視,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予以指導,然后集體訂正.
2.提出觀察上面算式中的除數(shù)和余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的問題,給學生充
分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得出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的結論.
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算式中的除數(shù)和余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討論議一議.討論議一議的問題,使學生了解一個數(shù)除以6的余數(shù)是
1,2,3,4,5,最大余數(shù)是5.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好。通過計算,我們發(fā)現(xiàn)在有余數(shù)的
除法算式中,“余數(shù)都比除數(shù)小〃?,F(xiàn)在請大家討論一下,一個數(shù)除以6,
它的余數(shù)可能是哪幾個數(shù)?最大是幾?最小是幾?
學生回答后,教師繼續(xù)問。
四、嘗試練習
lo教師提出:一個數(shù)除以7,它的余數(shù)可能是哪些數(shù)?最大是幾,最小
是幾?鼓勵學生回答。
師:如果一個數(shù)除以7,它的余數(shù)可能是哪些數(shù),最大是幾?最小是幾?
小結:一個數(shù)除以7,它的余數(shù)可能是1,2,3,4,5,6,最大是6,最小
是1O
2。讓學生寫一組一個數(shù)除以7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
師:同學們說得對不對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照一個數(shù)除以6的樣子,寫出
一組一個數(shù)除以7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看一看結果怎么樣。
學生寫完后進行交流.
五、課堂練習
1.完成教材第15頁“練一練〃第1題,讓學生先按題目要求實際拼一
拼,再填空.
2.完成教材第15頁“練一練〃第2題,鼓勵學生口算,并說一說是怎樣
想的.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教學總結
【板書設計】
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關系
17+3=5(根)……2(根)
17+4=4(根)……1(根)
174-5=3(根)……2(根)
17+6=2(根)……5(根)
174-7=2(根)……3(根)
174-8=2(根)……1(根)
174-9=1(根)……8(根)
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最后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
決實踐活動中的問題。這樣將書本知識有效地融合在生活情境中,學生感到親切、興奮,學
習積極性很高,同時使他們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數(shù)學是有用的。
[不足之處]引導學生觀察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時處理不當。預先的設計是“觀察這組
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希望學生暢所欲言,解放思維,然后再引導“請大家觀察余數(shù)和除數(shù),
說一說余數(shù)和除數(shù)有什么關系〃,結果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
[再教設計]有效地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比較、交流、質疑等完成教學任
務。
第3課時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計算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1617貝例1及試一試,練一練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有余數(shù)除法豎式的過程。
2.知道豎式中每個數(shù)表示的意義,會用口訣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
3o在用口訣確定有余數(shù)除法的商的過程中,培養(yǎng)綜合
應用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如何試商。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教師讓學生猜出一籃雞蛋的個數(shù),條件是:雞蛋的個數(shù)是8的倍數(shù),
不超過50個,讓學生猜出可能是多少個.
師:現(xiàn)在,我們先來做一個“猜雞蛋”游戲,有一籃雞蛋,這籃雞蛋的
個數(shù)正好是8的倍數(shù),并且沒有超過50個。請同學們猜一猜:這籃雞蛋
可能有多少個?
學生們可能會說出8個,16個,24個……48個。
2。提出:最多可能是多少個?并討論為什么,讓學生說出判斷的想法。
師:同學們猜了這么多可能情況,都有道理,那么,這籃雞蛋最多有多
少個呢?
教師肯定學生的想法并告訴雞蛋的個數(shù)。
3.教師利用猜雞蛋的結果講解用口訣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過程.
師:同學們剛才判斷雞蛋最多有多少個的方法,就是用口訣計算有余
數(shù)除法的方法。如50+8,要想8和幾相乘小于50,而且又是最大的數(shù)。
這樣想:6X8=48,48比50小,而且是50以內最大的8的倍數(shù),可以
得出:50除以8商是6,又因為50—48=2,所以,50除以8商6余2。
可以寫出算式……
板書出算式:504-8=6……2
二、解決問題
1.PPT課件出示教材第16頁穿線鶴情境圖,讓學生默讀一遍,再想一
想應該怎樣穿。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
師:通過猜雞蛋的游戲,我們了解了用口訣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
法。下面請大家看一個折紙鶴的句題,觀察這幅圖,同學們在干什么?
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信息。
2。提出:把30只紙鶴穿起來可以怎樣穿?學生說出多種穿的方法。
師:把30只紙鶴穿起來,可以怎樣穿?
3o讓學生按不同穿法分別計算各能穿幾串,有沒有余數(shù),并用算式表
示出計算的結果。師:同學們說出了這么多種穿法,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
分別算一算,每串4只、5只、6只、7只、8只、9只,各能穿幾串,有
沒有余數(shù)?并用算式表示出計算的結果.
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說一說每4只穿一串,結果怎么樣,算式是怎樣寫的?
算式是:30+4=7(串)……2(只)
教師板書算式,特別提問單位名稱.
4.交流學生計算的方法和結果,重點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師:說一說是怎樣口算的。
學生說不完整,教師指導或補充。接著照上邊的方式交流每串5只、6
只、7只、8只、9只的結果。
三、認識豎式
1.教師以30除以7為例講解豎式計算,并板書出來.然后,讓學生說出
各數(shù)的名稱,教師寫出來。
師:同學們學會了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有余數(shù)的除法還可以
寫出豎式計算.我們以30-7為例,這樣做:先寫出30+7的豎式(板
書),這樣想:4X7=28,所以商4,4寫在被除數(shù)個位上面,接著在30下
面寫出商4和除數(shù)的積28,再作減法,用被除數(shù)30減去28(也就是4
個7),還剩2。
教師完成板書.
師:觀察老師寫出的豎式,誰能說一說豎式中各數(shù)的名稱?
學生說,教師在豎式中寫出來。
2.出示“試一試〃的三道題,先讓學生同桌說一說怎樣確定商是幾,再
全班交流,教師適時提問。
師:學會了用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來看教材第17頁“試一試”的
這三道題,先同桌說一說怎樣確定商是兒。
學生相互說,然后指名交流。教師可適時提問.
3。學生完成豎式計算,再次交流計算過程和結果。
師:好,下面請同學們在書上完成豎式計算。
學生算完后,再次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果.
四、課堂練習
1。教材第17頁“練一練”第1題,第(1)題讓學生讀題,說說題意,
再鼓勵學生自己列式計算。
2。交流學生計算的結果,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師:哪位同學愿意
把你的計算方法和結果給大家介紹一下?
3.(2)題,先讓學生自己計算,再交流算法,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單位名稱
的意思.使學生知道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是根據實際表示的意義來決
定的。
師:(2)題請同學們讀一遍.老師相信你們自己能完成。試一試吧!
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巡視。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一教學總結
【板書設計】
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計算
304-4=7($)……2(只)
4……兩
除數(shù)……7)30……被除數(shù)
28……7和4的乘積
F?…余數(shù)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感興趣,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操作、觀察、
思考這一系列活動完成的,這樣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比較深刻地領會有余數(shù)的除法
的計算方法,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足之處]學生自學效果不好,有許多孩子還沒有自學的方法,不知該怎么去看書,效
果不太好,盡管進行了交流和點撥,但在練習時還是出現(xiàn)了不少的問題,比如,商沒有與被
除數(shù)的個位對齊,豎式的書寫順序不太對等等。導致我又用了一些時間來糾錯,但我覺得慢
慢使用這種模式的話,孩子們會逐漸學會學習的。
[再教設計]多設計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的實際應用價
值,對解決問題過程進一步深入地思考,使學生對有余數(shù)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徹。
第4課時簡單問題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18~19頁例1及試一試,練一練第1―5題。
【教學目標】
1。經歷用自己的方法解答問題并與他人交流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思路.
3。積極參與個性化算法的交流,體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教學重點】
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用恰當?shù)牟呗越鉀Q生活中有余數(shù)的除法問題.
【教學準備】
PPT課件。
一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問題情境
讓學生說一說喜歡的鮮花和價錢,然后出示教材中的三種鮮花圖,了
解它們的名稱和價錢.
師:同學們,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鮮花,誰來說一說你都喜歡什么花,它
的價錢大約是多少呢?
指名回答,關于花的價錢,合理就可以,如果出現(xiàn)不符合實際的情況,
教師給予指導。
師:我們教材中也給出了三種鮮花,請你說出它們的名字和價錢。
指名回答.
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航空安防施工合同
- 健身房內墻裝修刮瓷合同
- 2025年度全國重點學校炊事員專項聘用合同范本3篇
- 專項項目策劃與執(zhí)行協(xié)議(2024年版)版
- 2025年度智能安防系統(tǒng)設備進場協(xié)議3篇
- 舞蹈作品分析-洞察分析
- 印刷行業(yè)成本控制-洞察分析
- 3年合同期內辭退賠償
- 糖尿病足潰瘍護理團隊建設-洞察分析
- 父母教育中的情感征文
- 血常規(guī)判讀專業(yè)知識講座培訓課件
- 物業(yè)安全崗位職責
- 2023年06月浙江杭州市蕭山區(qū)青少年宮招考聘用筆試題庫含答案詳解
- 信訪郵寄材料地址【四篇】
- 銀行 重點客戶管理辦法模版
- 你來比劃我來猜詞語(超搞笑版)
- 2023年高中生學校打牌檢討書(五篇)
- GB/T 1871.1-1995磷礦石和磷精礦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測定磷鉬酸喹啉重量法和容量法
- 湖南省普通高校對口招生考試英語詞匯表
- 廣告拍攝制作合同
- 電氣工作票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