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黃山市屯溪區(qū)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文學的自覺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它貫穿于整個魏晉南北朝,經過大約三百年才實現(xiàn)。所謂文學的自覺有三個標志。首先,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漢朝人所謂的文學是指學術,特別是儒學,《史記》中“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所說的文學顯然是指學術。到了南朝,文學有了新的獨立于學術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學,文學與儒學、玄學、史學并立。同時又有文筆之分,劉想《文心雕龍》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绷涸凼捓[對文筆之分有進一步說明:“至如不便為詩如閻纂,善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謂之筆。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笔捓[所說的文筆之別已不限于有韻無韻,而強調了文之抒發(fā)感情以情動人的特點,并且更廣泛地注重語言的形式美,他所說的“文”已接近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了。其次,對文學的各種體裁有了比較細致的區(qū)分,更重要的是對各種體裁的體制和風格特點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文體辨析可以上溯至《漢書藝文志》,更為明晰而自覺的文體辨析則始自曹丕的《典論·論文》,他將文體分為四科,并指出它們各自的特點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課尚實,詩賦欲麗?!段馁x》進一步將文體分為十類,對每一類的特點也有所論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將詩和賦分成兩類,并指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的特點。到了南朝,文體辨析更加深入、系統(tǒng)?!段男牡颀垺泛汀段倪x》對文體的區(qū)分更系統(tǒng),討論更深入?!段男牡颀垺飞掀闹饕懻撐捏w,分33大類。其《序志》說:“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tǒng)?!睂γ糠N文體都追溯其起源,敘述其演變,說明其名稱的意義,并舉例加以評論?!段倪x》是按文體編成的一部文學總集,當然對文體有詳細的辨析。如果對文學只有一種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區(qū)分,還不能算是對文學有了自覺的認識,所以文體辨析是文學自覺的重要標志。再次,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文學之所以成為文學,離不開審美特性。所謂文學的自覺,最重要的或者說最終還是表現(xiàn)在對審美特性的自覺追求上。上面所說的“詩賦欲麗”的“麗”,“詩緣情而綺靡”的“綺靡”,“賦體物而瀏亮衫”的“瀏亮”,便已經是審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聲的發(fā)現(xiàn)及其在詩歌中的運用,再加上對用事和對偶的講究,證明他們對語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覺的追求,這對中國文學包括詩歌、駢文、詞和曲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而《文心雕龍》以大量篇幅論述文學作品的藝術特征,涉及情采、聲律、麗辭、比興、夸飾、煉字等許多方面,更是文學自覺的標志。(摘編自袁行霈《中國文學史》)材料二:魯迅論“文學自覺”,指出其關鍵乃世情的變化促使思想的新變,遂引起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其優(yōu)點是自尊、自我覺醒,其缺點則是消極避世。他認為世情思想的演變、人之覺醒,乃文學自覺的動因。事實上,思想之活躍、人之價值之重視、精神之擺脫束縛而趨于自由,乃文學自覺之前提。文學自覺是一個漸進的進程。以文字記述事件。表達思想與情性,進而描摹物象,傳神寫照,怡情悅性,經歷了漫長的演進,日益積累了創(chuàng)作的經驗與體會。從此,文學的表現(xiàn)內容擴大,文學性日趨明確、豐富。內容的擴大與豐富,不僅關注“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發(fā),而且關涉“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的廣泛的人生悲歡離合。動蕩社會中的民生百態(tài),開始進入了建安、曹魏時代作家的視野,盡情展示時代亂離與悲苦人生,抒寫個體命運的焦灼憂慮,漢代體物瀏亮的大賦,難見個人情性,至此遂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王粲《登樓賦》、向秀《思舊賦》等,旨在表現(xiàn)個人悲苦以及對他人悲慘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趨多樣和深切。即使實用文體,如阮籍《大人先生傳》、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等,亦有著鮮明的個性特色。就文學性而論,曹丕“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旨在強調作家才情、生命體驗的獨特性;陸機“詩緣情而綺靡”,明確主張詩歌應基于個人情感,而有“綺靡”之美,劉想兼重“風骨”與“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體驗、閑情。文學自覺,指的是一種自覺之創(chuàng)作意識與狀態(tài)。為藝術而藝術,僅僅指作家看重藝術,借藝術(文學)表達自己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魏晉張揚文學的個人情性表現(xiàn)、審美追求,打破寓訓勉于文學的樊籬,也并不意味著否定文學應該承載的社會責任。曹丕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價值,也強調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以自我的努力,達到超越權勢、生命局限的不朽。而這正可以視為文學自覺的宣言。由此,文學自覺,乃是魏晉時期的特殊文學現(xiàn)象,開啟于建安時期,興盛于曹魏、兩晉,影響于南朝。因而,魏晉文學自覺正是對這一特殊文學現(xiàn)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終開啟了唐代文學之雍容大雅和豐富多樣。(摘編自雷恩?!蹲杂X是魏晉文學的特征》)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劉想強調“文”有韻,而蕭繹所說的“文”已等同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他強調“文”之抒情和語言的形式美。B.曹丕《典論·論文》將文體分為奏議、書論、銘誅、詩賦四科,是文體辨析開始與文學自覺的標志。C.四聲的發(fā)現(xiàn)及其在詩歌中的運用,對用事和對偶的講究,導致了南朝時期更自覺地追求語言的形式美。D.“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強調作家的才情與生命體驗的獨特性,是文學性明確與豐富的表現(xiàn)。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明確區(qū)分了詩與賦的文體特征,也是體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不同的審美追求。B.建安、曹魏時代的作家關注時代亂離與悲苦人生,抒寫個體命運的焦灼憂慮,而漢賦難見個人情性。C.魏晉時張揚文學的個人情性,借文學表達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但并未否定文學的社會責任。D.“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價值,也強調文章可以使作者借此超越權勢與生命的局限。3.根據材料一內容,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xiàn)文學自覺的一項是(

;)A.《后漢書》單列《文苑列傳》,與《儒林列傳》并列。B.蔡邕《獨斷》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體辨析的意識。C.鐘嶸《詩品》評價曹植的詩“情兼雅怨,體被文質”。D.郭象《莊子注》認為萬物不是由道產生,是自然如此。4.請根據材料一內容完成以下思維導圖,每空不超過8字。文學自覺①(自覺的開始)南朝時期地位文筆之分強調文學文體辨析始于《漢書藝文志》③舉例論證增強說服力增添文采《典論論文》分四科更自覺《文賦》分十類文體《文心雕龍》《文選》更系統(tǒng)審美特性追求②語言形式美的追求藝術特征的追求5.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體現(xiàn)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自覺的特征。請結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關論述加以分析。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見麒麟哥舒意蘇園原園主一門五相,崇禎煤山后辭官,從此不再出仕。返家在屋后種下了第一株桃樹,每年開春又種下新樹,園子里的桃樹變成了桃林,桃林又連成一片。從屋里往外望,是漫山遍野的桃樹,桃花一旦綻開,滿眼都是花海。南莊方圓百里都能聞到桃花清香,人稱“萬里桃花”。丁丑年秋,日本陸軍進駐了南莊。藤原走進蘇園大屋,成為園林的住者。不久日本翻譯就傳出話,藤原長官要為兒子承太找個家庭教師,要求是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史記通鑒無不精通,還要一手工整行書。整個南莊唯有一個私塾先生符合要求,當?shù)厝朔Q蘇夫子。夫子女兒守真和私塾的孩子們玩耍,漸漸走入桃林深處,在晨昏明暗間,第一次看見了一個奇特身形。再次醒來時,守真已經躺在父親的懷里?!拔液孟窨匆娏艘活^走獸?!笔卣嬲f,“它像是很大的狗或者很大的鹿,但要比它們都大,它頭上有冠冕一樣的犄角,昂著脖頸,看起來很驕傲,又孤獨,像是落單了在尋找伙伴,但是它看著我的時候,眼神就像看著自家幼崽。”夫子提起筆,在粗紙上寫下兩個字,兩個非常多筆畫的古字。守真學著寫,四十二筆,一筆一畫,寫出這兩個字。她看紙上墨宇,仿佛一頭沉默古獸,濃縮在她筆端。夫子說:“麒麟,這是它的名字?!薄镑梓胧枪奴F,古人把它視為仁慈的化身,太平之世,或者祥瑞之人才能看見它?!狈蜃诱f,“孔子就曾經見過麒麟?!笔卣嬲f:“可是現(xiàn)在是亂世?!狈蜃诱f:“所以麒麟不應該現(xiàn)在出現(xiàn)?!币惶?,午課結束,一隊士兵從車上扛下一棵大樹。承太說:“父親說,園里桃樹已經枯死,想看看櫻花樹移植過來能否存活?!笔卣嬲f:“如果能呢?”承太說:“那就把桃林都砍掉,全部換成櫻花樹。反正這片桃林都快死了。這樣到了隔年春天,我們就能看見漫山櫻花了?!笔卣嬲f:“櫻花不是南莊的桃花?!痹铝翝u漸隱沒,云隱風起,風起樹動,樹葉簌簌作響。守真第一次這么近看見麒麟的樣子,她慢慢站了起來,抬起手輕輕撫摸麒麟的軀體,感覺手上一片濕滑,還以為是雨水,再看向麒麟,地看清了它身上的斑紋。那些斑紋不是普通紋路,有形而具意,是一行又一行的文字。有的字她認識,有的只在字帖摹本見過,有的字不知其意。有的古樸如鼎,有的行飛如云。字和字連在一起,有時會形成句子,句子又結成了篇章。白日依山奔流到海,十年生死不盡長江。她能認出一些詩句,每當她讀出所見的文字,隨著雨水的沖刷,軀體上的文字又變成了新的字句。地仔細分辨,看著自己的手,雨水的顏色沒有這么深,在夜里,這是像黑墨一樣的顏色,粘在地的手上。麒麟身上遍布傷口。雨夜驚雷大作,一道閃電劈下桃林。守園的日本兵清晨換崗時才看見,一棵大樹被昨夜的雷電一劈為二,正是剛剛移植到園子的枝垂櫻樹。他們走近倒伏的樹身,樹下的焦土上,有四枚深深的蹄印。藤原請夫子前往書房一敘。夫子進入書房,看見藤原正在寫字,“夫子的顏體,真有真卿先生的風骨?!碧僭f,“相比真卿行楷,我對另一位大家的字體更為推崇?!狈蜃诱f:“這是瘦金體?!碧僭f:“正是北宋徽宗皇帝的筆法,有宋以來,沒有比它更具美感的書法了?!狈蜃诱f:“字是好字?!碧僭f:“夫子擅長否?!狈蜃诱f:“沒練過,恐非所長。”藤原說:“書法之道,不能勉強。我們不說書法,來說一下這兩個字?!狈蜃訂枺骸澳膬蓚€字?”藤原拈起老舊宣紙,上面是夫子寫的兩個字,四十二筆?!镑梓?。”藤原說,“我們就說一下麒麟。夫子既然寫了,我想聽夫子說文解字。”夫子搖了搖頭,“麒麟是傳說中的動物,大多出現(xiàn)在上古神話、民間傳說,腐身牛尾有角,現(xiàn)實里并無這種動物,我想這大抵是古人的想象,牽強附會?!碧僭f:“原來夫子看來,麒麟只是想象。那么說起來,孔子二見麒麟,《春秋》見麟而止,只是孔子想當然?!狈蜃诱f:“也許孔子見到的只是一種駝鹿,所以這兩字都以鹿為字首?!碧僭f:“所以夫子并不相信中國有麒麟這種祥瑞之獸?!狈蜃诱f:“子不語怪力亂神。敢問一下藤原先生,如果見到了麒麟,又會怎樣?”藤原說:“如果我有幸看見這種神圣高貴的動物,絕對不會抓去動物園圈養(yǎng),我們會請回京都,盡一切可能保護和研究。真是可惜,麒麟并非野獸,我覺得麒麟代表了中國文化里最寶貴的那一部分?!狈蜃诱f:“遺憾的是,藤原先生見不到麒麟。不管在這個園子里,還是其他地方,都沒有藤原先生想象中的麒麟,那只是傳說中的動物?!崩子赀^后,南莊執(zhí)行宵禁。第二天進蘇園上課時,大門衛(wèi)兵仔細檢查了夫子的通行證,才放他們進入府邸。夫子下午開始講解經文,講的是《里仁篇》章節(jié)。藤原進入教室聽講時,夫子正好說到,“朝聞道,夕死可矣?!眱蓚€孩子隨之吟唱,仿佛這是一句孔子千年前吟唱的詩。滕原拍了拍手,從教室門外走進兩名日本憲兵。藤原說:“最后還想再問夫子一次,夫子見過麒麟沒有?!狈蜃诱f:“我從沒有見過麒麟?!币幻麘棻钭×朔蜃拥募绨?,夫子嘴唇動了動,想說點什么,守真低聲說,“爸,覆巢之下?!狈蜃泳筒徽f話了。夜晚蘇園的方向,那里紅光艷艷,不知道火從何而起,是誰放火燒山。漫山的桃林都在燃燒,看起來仿佛萬里桃花一起盛開。山林間火光綽綽,隱隱約約,真真切切,如有什么活物浴火奔走,化為灰燼,散于花海。守真看了一會兒,從書包里取出一本古舊的線裝書,翻到最后一頁。上面是夫子的顏楷,“丁丑年秋?!敝罂瞻住J卣嫒〕雒P硯臺,一邊磨墨一邊抹淚。她擦去眼淚,開始在最后一頁上揮筆,紙頁上漸漸出現(xiàn)了后面的文字?!岸〕竽昵?,夫子化麟,隱入桃林,是夜桃林花開萬里,綿延不絕。”(原載《小說月報》2023年第1期,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將蘇園原主人“崇禎煤山后辭官”這一細節(jié)置于1937年日本侵華的大背景中,與蘇夫子的形象形成對照。B.“漫山櫻花”和“滿園桃花”,雖都是唯美的物象,但在小說中產生了樹種選擇矛盾,作者將之上升到文化沖突層面。C.蘇夫子和藤原討論書法之道時,從風骨和美感的角度比較顏體和瘦金體,夫子的“恐非所長”隱含著他的價值傾向。D.夫子在藤原兩番追問下,尤其是日本憲兵武力脅迫下,雖未直言麒麟的真實性,但最終“不說話了”予以默認。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藤原聘請精典籍、善書法的家庭教師,并與夫子探討書體,深究麒麟的有無,多角度直接展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力。B.守真幻見麒麟一段中,作者將古老的漢字、詩詞和傳奇的麒麟結合,以虛寫實,離奇而又真切,使形象形意兼具。C.蘇夫子多次引用孔子的事跡和語錄,從孔子見麟,到“子不語”“朝聞道夕死”等,借此明志并作為斗爭策略。D.小說結尾夫子化麟,隱入萬里桃林,表達言簡義豐,寓悲壯于詩意,藝術化地完成了矛盾沖突后的主旨揭示。8.小說中麒麟形象多次出現(xiàn),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麒麟形象的豐富意蘊。9.有人說,本文借鑒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給讀者帶來了特殊的審美感受。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己卯旦,李嗣源軍至大梁,攻封丘門,王瓚開門出降,嗣源入城,撫安軍民。是日,帝①入自梁門,百官迎謁于馬首,拜伏請罪,帝慰勞之,使各復其位。李嗣源迎賀,帝喜不自勝,手引嗣源衣,以頭觸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與爾共之?!钡勖L求梁主②,頃之,或以其首獻。帝遣使以滅梁告吳、蜀,二國皆懼。徐溫尤嚴可求曰:“公前沮吾計,今將奈何?”可求笑曰:“聞唐主始得中原,志氣驕滿,御下無法,不出數(shù)年,將有內變,吾卑辭厚禮,保境安民以待之耳?!钡壑寥f勝鎮(zhèn),聞嗣源已據大梁,諸軍離叛,神色沮喪,登高嘆曰:“吾不濟矣!”即命旋師。帝之出關也,扈從兵二萬五千,及還,已失萬余人。甲中,帝至石橋西,置酒悲涕,謂李紹榮等諸將曰:“卿輩事吾以來,急難富貴靡不同之;今致吾至此,皆無一策以相救乎?”諸將百余人,皆截發(fā)置地,誓以死報,因相與號泣。(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后唐紀》)材料二:成而不傾,敗而不亡,存乎其量之所持而已,智非所及也。量者心之體,智者心之用。用者用其體,體不定,則用不足以行;體不定而用或有所當,惟其機也。機者發(fā)而可中而不足以持久雖成必敗茍敗必亡。故曰非智所及也。項羽、李存勖戰(zhàn)而必勝,犯大敵而不撓,非徒其勇也,知機之捷亦智矣,然而卒以傾亡者,豈智之遽窮乎?智則未有不窮者也。項羽不足以持敗,一摧于垓下,遂憤恚失守而自剄,量不足以勝之也。藉令戢悻悻之怒,渡江東以為后圖,韓、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漢者,收余眾,間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漢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勝之威,敗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羽可以居勝而不可以持敗,故敗則必亡。存勖可以忍敗,而不足以處勝,故勝則必傾,一也。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滅朱友貞,一入汴,而以頭觸嗣源曰:“天下與爾共之?!弊錇樗迷此龋硭绹?,量不足以受之也。藉令忍沾沾之喜,以從容論功而行賞,人且喻于君臣之義,雖有大勛,亦分誼所當盡,嗣源雖抉不軌之心,無有為之效命者,自斂雄心以俯聽。而存勖不能者,量盡于爭戰(zhàn)之中,勝出于意外而弗能自抑也。(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十八)【注】①帝:此指后唐莊宗李存勖。②梁主:指后梁末代皇帝朱友貞。10.材料二中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勾選相應位置。機者發(fā)A而可中B而不足C以持久D雖成E必敗F茍G敗必亡。11.下列對材料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卑,使……謙卑,使動用法,與《桃花源記》“漁人甚異之”的“異”用法不相同。B.靡,無、沒有,與《歸去來兮辭并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的“靡”意思相同。C.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與《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的“相”用法相同。D.間,挑撥使人不和,與《鴻門宴》“從驪山下,道芷陽間行”的“間”意思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后唐莊宗進入大梁城后,后梁百官前來拜謁請罪,后唐莊宗命他們仍舊擔任原職;又命人尋找后梁君主,不一會兒,就有人拿著后梁君主的頭顱來進獻。B.李嗣源占據了大梁城,朝廷軍隊叛變背離,后唐莊宗極為傷感。他到達石橋西后悲痛流淚,跟隨他的百余名將領都割斷頭發(fā),表示誓死報答他。C.項羽氣量狹小,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他如果有足夠的氣量,渡江之后能夠調整策略卷土重來,與劉邦作殊死搏斗,那么漢朝應該會疲于應對。D.后唐莊宗滅梁之后,許諾與李嗣源共享天下,這讓李嗣源萌生了不軌之心。假設后唐莊宗只是論功行賞,李嗣源也只能收斂自己的雄心,對君主俯首聽命。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徐溫尤嚴可求曰:“公前沮吾計,今將奈何?”(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14.嚴可求認為李存勖“志氣驕滿,御下無法”,王夫之認為李存勖“量不足”,二者是否矛盾?請簡要分析。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詠雪①辛棄疾書窗夜生白,城角曉增悲。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詩。②餐氈懷雁使,無酒羨羔兒。③農事勤憂國。明年喜可知。[注]①本詩寫于詩人罷官閑居帶湖(今江西上饒)時。②蔡州捷:用唐將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叛事。梁苑詩:指文人宴集賞雪賦詩。③“餐氈”句:用蘇武牧羊事。羔兒:美酒名。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二句的“角”聲,與姜夔《揚州慢》“清角吹寒”類似,都有以聲襯情的作用。B.第二聯(lián)“未奏”“且歌”對舉,表達了詩人既然不受重用,不妨暫且逍遙的豁達。C.尾聯(lián)由下雪聯(lián)想到來年農業(yè)的豐收,既拓寬了詩歌的意境,也豐富了詩人的形象。D.這首詩雖以“詠雪”為題,但不以詠物寫景取勝,而是重在由雪生發(fā),言志抒懷。16.“餐氈懷雁使”一句借蘇武故事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蘇武傳》的相關內容對此作簡要分析。四、默寫題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老師在歷史課上,為了方便學生了解宋代文人的日?;顒樱藐懹巍杜R安春雨初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來說明他們熱衷于寫書法、喝新茶。(2)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并序》中,寫歸家心切、問路于行人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有不少詩句運用了借代手法,既抓住了事物的本質特征,又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五、材料作文18.閱讀下面這幅漫畫,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這幅漫畫,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標題;不要脫離這幅漫畫的內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A?!耙训韧覀兘裉焖f的文學”錯誤,曲解文意,原文說“他所說的‘文’已接近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了”,原文為“接近”,而非“等同”。B?!安茇А兜湔摗ふ撐摹贰俏捏w辨析開始”錯誤。原文為“文體辨析可以上溯至《漢書·藝文志》”,由此可知。曹不《典論·論文》不是文體辨析的開始。選項張冠李戴。C?!皩е隆卞e誤,強加因果,原文只說“四聲的發(fā)現(xiàn)及其在詩歌中的運用,再加上對用事和對偶的講究,證明他們對語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覺的追求,這對中國文學包括詩歌、駢文、詞和曲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證明他們對語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覺的追求”,與前文并不存在因果關系。故選:D。2.答案:B解析:B?!皾h賦難見個人情性”錯,原文為“漢代體物瀏亮的大賦,難見個人情性”,由此可見,是“漢代大賦”,不是“漢賦”,選項范圍失當。故選:B。3.答案:D解析:ABC三項都是對文學自覺特點的闡述,符合題意。D。“郭象《莊子注》認為萬物不是由道產生,是自然如此”不能體現(xiàn)文學自覺,郭象的觀點屬于魏晉玄學的范疇,不在文學自覺的三個標志之列。故選:D。4.答案:①文學的獨立地位/文學的獨立門類/文學的學術分化②自覺的最終表現(xiàn)/自覺的最重要表現(xiàn)③引用論證解析:5.答案:①文體辨析上,辭作為古代的一種文體,符合魏晉以來“文學體裁有了比較細致的區(qū)分”這一特征。②審美特性追求上,《歸去來兮辭》多用對偶手法,如“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駢偶押韻,朗朗上口,符合“追求語言形式美”這一特征。③表達思想與情性上,《歸去來兮辭》敘述了陶淵明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xiàn)了他回歸田園之初激動欣喜之情以及對人生的思索,是陶淵明自由意志、高尚情趣、獨立人格的充分體現(xiàn),“改變了漢代大賦難見個人情性的狀況”,符合“強調作家才情、生命體驗的獨特性”這一特征。解析:6.答案:D解析:D?!坝枰阅J”錯。蘇夫子面對藤原的文化引誘和憲兵的武力脅迫,并未默認,而是做好了知識分子悲壯抗爭的準備。故選D。7.答案:A解析:A?!爸苯诱宫F(xiàn)”錯。藤原的這些做法及表現(xiàn),側面展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巨大影響力。故選A。8.答案:①仁慈和祥瑞。古人把麒麟視為仁慈的化身,祥瑞之人才能見到麒麟。②中華民族對和平的向往和追求。麒麟亂世不現(xiàn)象征著中華民族向往、追求和平的精神。③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深厚,不屈,偉大。④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傷。麒麟身上遍布傷口,喻示著戰(zhàn)爭給中華文化帶來的創(chuàng)傷。解析:由“麒麟是古獸,古人把它視為仁慈的化身,太平之世,或者祥瑞之人才能看見它”可知,仁慈和祥瑞。古人把麒麟視為仁慈的化身,祥瑞之人才能見到麒麟。由“‘古人把它視為仁慈的化身,太平之世,或者祥瑞之人才能看見它?!蜃诱f,‘孔子就曾經見過麒麟?!卣嬲f:‘可是現(xiàn)在是亂世’夫子說:‘所以麒麟不應該現(xiàn)在出現(xiàn)?!笨芍腥A民族對和平的向往和追求。麒麟亂世不現(xiàn)象征著中華民族向往、追求和平的精神。由“如果我有幸看見這種神圣高貴的動物,絕對不會抓去動物園圈養(yǎng),我們會請回京都,盡一切可能保護和研究。真是可惜,麒麟并非野獸,我覺得麒麟代表了中國文化里最寶貴的那一部分”可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深厚,不屈,偉大。由“守真第一次這么近看見麒麟的樣子,她慢慢站了起來,抬起手輕輕撫摸麒麟的軀體……麒麟身上遍布傷口”可知,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傷。麒麟身上遍布傷口,喻示著戰(zhàn)爭給中華文化帶來的創(chuàng)傷。9.答案:①作品中加入神奇魔幻的元素。神話圖騰動物麒麟的隱現(xiàn),身上的文字斑紋,以及最后夫子化麟的情節(jié)處理,都使作品具有鮮明的魔幻色彩。②蘊含強烈的現(xiàn)實社會意義和政治內涵。將戰(zhàn)爭和傳奇動物相結合,借助傳奇動物敘寫戰(zhàn)爭對人類美好生活與精神象征物的摧毀,揭示中華文化的深厚、不屈與偉大。③小說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和文化特色。丁丑年秋、蘇園桃林、神秘麒麟、書法文化等,使小說具有濃郁的民族和時代特色。解析:10.答案:BDF解析:句意:(恰當?shù)模r機產生時可能會成功,卻不能夠維持長久,即使(一時)成功了(最終也)一定會失敗,如果失敗了(最終就)一定會滅亡。“可中”是“發(fā)”的賓語,結構完整,其后停頓;“而”承接前句表轉折,之前停頓,故B處斷開;“持久”作“不足”的賓語,其后停頓;“雖”引出下文表假設,之前停頓,故在D處斷開;“雖成必敗”“茍敗必亡”兩句句式一致,“雖”“茍”都表示假設,在F處斷開。1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之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卑,使……謙卑,使動用法“異”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句意:我們將以謙卑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B。正確。句意:無論是經歷急難還是享受富貴,都沒有不同。/我心里也有這個念頭,可是求官沒有門路。C。錯誤。用法不同。偏指一方,我/互相。句意:難道你們都沒有一個策略來救我嗎?/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D。正確。挑撥/抄小路。句意:離間群雄。/從驪山下,經過芷陽抄小路逃走。故選C。12.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霸S諾與李嗣源共享天下,這讓李嗣源萌生了不軌之心”錯誤。李嗣源的反叛不僅僅是因為后唐莊宗的許諾,而是因為后唐莊宗的氣量不足,不能容忍功臣?!凹僭O。。。。。。。對君主俯首聽命”假設不一定成立。故選D。13.答案:(1)徐溫責怪嚴可求說:“你以前阻止我的計劃,現(xiàn)在將怎么辦?”(2)所以木材經墨線量過就筆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不會犯錯誤了。解析:參考譯文:材料一:在己卯日的早晨,李嗣源的軍隊抵達了大梁(今河南開封),他們攻擊了封丘門,守將王瓚選擇開門投降。李嗣源隨后進城,他安撫了軍民,展現(xiàn)了他的仁政。同一天,皇帝從梁門進入城中,百官在馬前迎接他,他們拜伏請罪?;实畚縿诹怂麄?,并讓他們各自回到原位。李嗣源前來迎賀,皇帝非常高興,他親手拉著李嗣源的衣服,用頭觸碰他說:“我能擁有天下,全靠你父子的功勞,天下我將與你共享?!彪S后,皇帝命令尋找前朝梁主的下落,不久之后,有人獻上了梁主的首級?;实叟汕彩拐邔缌旱南⒏嬷藚?、蜀兩國,兩國都感到懼怕。徐溫對嚴可求說:“你之前阻止了我的計劃,現(xiàn)在我們該怎么辦?”嚴可求笑著回應說:“我聽說唐朝皇帝雖然初得中原,但他的志氣驕滿,統(tǒng)治無方,不出數(shù)年,內部必將發(fā)生變故。我們將以謙卑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保持邊境的安寧,安撫民眾,以此等待時機。”當皇帝到達萬勝鎮(zhèn)時,他聽說李嗣源已經占據了大梁,而且各路軍隊都背叛了他?;实鄣纳裆兊镁趩?,他登上高處嘆息說:“我無法成功了!”于是,他命令軍隊撤退。皇帝出關時,有二萬五千名扈從兵,但等到他返回時,已經失去了一萬余人。甲中日,皇帝到達了石橋西,他設宴并悲傷地流淚。他對李紹榮等諸將說:“你們跟隨我以來,無論是經歷急難還是享受富貴,都沒有不同。但現(xiàn)在你們卻讓我陷入這樣的境地,難道你們都沒有一個策略來救我嗎?”在場的百余名將領都紛紛割斷自己的頭發(fā)放在地上,發(fā)誓要以死相報。他們因此相互哭泣。材料二:功成而不傾覆,失敗而不滅亡,關鍵在于所持的氣量,這并非智慧所能完全觸及的。氣量是心的內在根本,才智是心的外在表象。外在表象是表現(xiàn)內在根本的,內在根本不穩(wěn)定,那么外在表象就不能發(fā)揮作用;內在根本不穩(wěn)定而外在表象有時能發(fā)揮作用,只是(趕上)那(恰當?shù)模r機罷了。(恰當?shù)模r機產生時可能會成功,卻不能夠維持長久,即使(一時)成功了(最終也)一定會失敗,如果失敗了(最終就)一定會滅亡。所以,真正的成功與失敗,并非智慧所能完全決定的。項羽、李存勖戰(zhàn)而必勝,面對強敵而不屈,這并非只是因為他們勇敢,也知道抓住機遇的敏捷也是一種智慧。然而,他們最終卻傾覆滅亡,這難道是因為智慧突然用盡了嗎?其實,智慧本身并沒有窮盡的時候。項羽不足以承受失敗,一在垓下受挫,就憤怒失控而自殺,他的氣量不足以支撐他戰(zhàn)勝失敗。如果他能忍住憤怒,渡過江東以待時機,那么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并非不可改變而一定忠于漢朝,他可以收攏殘余部隊,離間群雄,再次奮起與漢朝決一死戰(zhàn),那時漢朝也已經疲憊了。但項羽做不到這一點,他的氣量只夠支撐一時的勝利之威,一旦失敗就無法自我穩(wěn)固。項羽可以承受勝利,但不能承受失敗,所以失敗就必然滅亡。李存勖可以忍受失敗,但卻不足以應對勝利。因此,當他取得勝利時,就必然因為驕傲而傾覆。這也是一樣的道理。李嗣源制定了攻入汴京的策略,在消滅了朱友貞之后,一進入汴京就用頭觸碰李存勖說:“天下與你共享?!钡罱K李存勖被李嗣源所逼迫,身死國亡,這是因為他的氣量不足以承受這樣的勝利和權力。如果他能忍住沾沾自喜的心情,從容地論功行賞,使人們明白君臣之義,那么即使有大功勞也是分內之事應當盡到的責任。這樣李嗣源即使有不軌之心也沒有人會為他效命,而會收斂雄心俯首聽命。但李存勖做不到這一點,他的氣量在爭戰(zhàn)中已經用盡,一旦勝利出乎意料他就無法自我抑制了。14.答案:二者不矛盾。嚴可求認為李存勖“志氣驕滿,御下無法”,是從李存勖滅梁后的行為表現(xiàn)來說的,他取得天下后驕傲自滿,不能有效地管理下屬。王夫之認為李存勖“量不足”,是從內在氣量上進行評價,認為他心胸狹窄,不能容忍失敗,無法有效地駕馭群臣。二者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李存勖失敗的原因。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表態(tài)不矛盾。兩者都是對李存勖的某些性格或行為持批評態(tài)度,兩者評價的側重點不同。嚴可法的評價“志氣驕滿,御下無法”,“帝至萬勝鎮(zhèn),聞嗣源已據大梁,諸軍離叛,神色沮喪“卿輩事吾以來,急難富貴靡不同之;今致吾至此,皆無一策以相救乎?”印證了嚴可法的不出幾年,必出內變的看法,側重于對李存勖外在行為的表現(xiàn)的評價,如統(tǒng)治能力和個人品質,驕傲自滿和無法有效管理下屬。王夫之的評價“量不足”,更多的指向李存勖內在的氣量,“存勖可以忍敗,而不足以處勝,故勝則必傾”“卒為嗣源所迫,身死國亡,量不足以受之也”李存勖心胸狹窄,不能容忍失敗,氣量不足,無法在勝利之后有效的管理和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最終導致身死國滅。兩者的觀點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1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賞析能力。B。表達了詩人既然不受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