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文言文一輪復習主觀簡答題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4/0B/wKhkGWdsn3qAdPnVAAMSJ4Wh10g884.jpg)
![2024年高考語文文言文一輪復習主觀簡答題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4/0B/wKhkGWdsn3qAdPnVAAMSJ4Wh10g8842.jpg)
![2024年高考語文文言文一輪復習主觀簡答題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4/0B/wKhkGWdsn3qAdPnVAAMSJ4Wh10g8843.jpg)
![2024年高考語文文言文一輪復習主觀簡答題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4/0B/wKhkGWdsn3qAdPnVAAMSJ4Wh10g8844.jpg)
![2024年高考語文文言文一輪復習主觀簡答題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4/0B/wKhkGWdsn3qAdPnVAAMSJ4Wh10g88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文言文一輪復習主觀簡答題
主觀簡答題
一、突破六大命題角度,洞曉命題規(guī)則
命題角度1:概括情感態(tài)度
情感態(tài)度是對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綜合的判斷和推理,它是
文言文整體閱讀中的重點、難點。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表述常常
借助文言虛詞來表達,如“耳、耶、焉、豈、其、哉、為”等語氣詞,
或批判或贊賞或置疑,考生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用心揣摩。
典例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送方希則序
歐陽修
希則茂才入官,三舉進士不利,命乎數(shù)奇。時不見用,宜其夷然
拂衣,師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輕寄物之去來,淵乎其大雅之君子,
而幾類于昔賢者乎!
余自來上都,寓謁舍,穿履金門者,再見春矣。會天子方向儒學,
招徒俊良,開賢科,命鄉(xiāng)舉,而四方之杰赍貢函詣公車者,十百千數(shù)。
余雖后進晚出,而持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間,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
傾蓋道涂,一笑相樂,形忘乎外,心照乎內(nèi),雖濠梁之游不若是也。
未幾,君召試中臺,以枉于有司,奪席見罷。縉紳議者咸傷冤之,君
方澹乎沖襟,竟于使人不能窺也。后數(shù)日,赍裝具舟,泛然東下C以
余辱交者,索言以為贈。
夫恢識宇以見乎遠,窮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為淺見寡聞者道也。
希則,達人爾,可一言之。昔公孫嘗退歸,鄉(xiāng)人再推,射策遂第一,
更生書數(shù)十上,每聞報罷,而終為漢名臣。以希則之資材而沉冥郁理,
豈非天將張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
器之大,后一發(fā)先至者驥之良。異日垂光虹,濯發(fā)云漢,使諸儒后生
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則褚囊中所畜爾,豈假予說言之哉?
作者在文中對方希則流露出哪些情感杰度?請簡要概括。
解析方希則以茂才入官,作者與之“形忘乎外,心照乎內(nèi)”,
然而三舉進士不利,作者感慨其“命乎數(shù)奇”,“數(shù)奇”即“不偶”,
即命運不好,命途多舛,語出《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數(shù)奇,終
身未得封侯。方希則落第后,“縉紳議者咸傷冤之”,而“君方澹乎沖
襟”,說明方希則輕去就,看淡功名利祿。最后一段是贈序的常規(guī)內(nèi)
容,表達對晚輩的獎掖、勉勵、祝愿、安慰、期盼等。
答案①對方希則命途多舛、仕途不順的感慨;②對方希則看淡
得失、胸襟豁達的贊賞;③對方希則一展所學、志氣得伸的期盼(祝
愿、安慰)。
【參考譯文】
方希則因美好的才華而步入仕途,多次參加進士考試都不順利,
命運不好。在當時不被重用,他都適時地坦然拂衣而去,充滿自信,
從訊息的多少來推斷好壞,不在乎事物的去留,修養(yǎng)深厚是一個高雅
的君子,幾乎就像古代的賢者??!
我從上都來,寄居在客店,往來于金門,第二次見到方君巳經(jīng)是
第二年春天。恰逢天子正好推崇儒學,招引俊杰,開設了選拔官吏的
考試,命令從鄉(xiāng)里選拔人才,而四面八方懷揣上報公文來參加入京應
試的杰出人才,就要用幾百幾千來計數(shù)。我雖然是后進晚輩,卻也牽
著衣服、磨著腳背、推著胳膊來交往在他們當中,交往的人原本就很
多了。晚些時候才遇到他,車蓋遮滿道路,交往密切,盡情得相互取
笑作樂、,外表得意忘形,內(nèi)心敞亮豁然,即使是莊子與惠子的在濠梁
時的美好交往也不會像這樣啊。不久,他在內(nèi)臺應試,因主管官吏的
冤枉,被取消了考試資格,停止了考試。官宦們談論都為他感到傷心
委屈,他還內(nèi)心恬靜,竟然使人不能察覺內(nèi)心的不平。過了幾天,他
帶著行裝,準備了船只,飄然東下。向我這個愧對友情的人,索要幾
句話作為臨別相贈C
那些廣泛了解宇宙世界的人而見識就會長遠,完全懂得禍福依優(yōu)
的人就會知道命運的無常,這不是可以對見識淺薄、聽聞少寡的人說
得清楚的。方希則,是一個通達事理、出類拔萃的人,可以用這樣的
一句話來評價他。過去,公孫弘曾經(jīng)退隱,鄉(xiāng)里人又推舉他,在對策
考試中最終取得第一名,又寫了十幾份奏章上報皇上,每次都要得到
回復才肯罷休,最終成為漢朝的名臣。憑借方希則的資質(zhì)才能卻幽居
匿跡被埋沒,難道不是上天將要讓他顯揚卻一定(先)讓他收斂嗎?如
果不是這樣,為什么會反反復復得像這樣呢?好的工匠最晚完成的是
大器,出發(fā)晚卻先到達的是良馬。他的才華就像那奇異日子彩虹垂掛,
就像在銀河里洗濯頭發(fā),使各位儒生后輩仰慕不已,這原本就是方希
則胸中所積累的才華,難道還要借助我的話說出來嗎?
命題角度2:探尋事件原因
原因與結(jié)果是無法割裂開的: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
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種結(jié)果或引起另一事情發(fā)生的條件。就文言文中
某一現(xiàn)象或結(jié)果要求考生結(jié)合文本追溯原因幾乎適用于所有類型的
文言文本,應引起重視。
典例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相州晝錦堂記
歐陽修
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xiāng),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
蓋士方窮時,困厄國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禮于其嫂,
買臣見棄于其妻。一旦高車駟馬,旗旄導前而騎卒擁后,夾道之人,
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而所謂庸夫愚婦者,奔走駭汗,羞愧俯伏,
以自悔罪于車塵馬足之間。此一介之士得志于當時,而意氣之盛,昔
人比之衣錦之榮者也。
唯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公,相人也c世有令德,為時名卿c自
公少時,已擢高科、登顯仕,海內(nèi)之士聞下風而望余光者,蓋亦有年
矣。所謂將相而富貴,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窮厄之人,僥幸得志于一
時,出于庸夫愚婦之不意,以驚駭而夸耀之也。然則高牙大鑫不足為
公榮;桓圭袞冕不足為公貴;唯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
之聲詩,以耀后世而垂無窮,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豈止
夸一時而榮一鄉(xiāng)哉!
作者認為魏國公并非“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的原因是什么?請
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解析文章第一段寫寒門之士得志后衣錦還鄉(xiāng)前后景況的對比,
亦即“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然后點明“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接
著從他的出生、仕途、志向等角度進行闡述,得出“非夸一時而榮一
鄉(xiāng)”的結(jié)論。
答案①出身名門,世代仕宦,本不是寒門之士;②少年得志,
仕途通達,天下聞名已久;③志向遠大,報效國家,心懷天下蒼生。
【參考譯文】
做官做到將相,富貴之后返回故鄉(xiāng),這從人情上說是光榮的,從
古到今都是如此啊C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時候,困居鄉(xiāng)里,那些平
庸之輩甚至小孩,都能夠輕視欺侮他。就像蘇季子不被他的嫂嫂禮遇,
朱買臣被他的妻子嫌棄一樣。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馬拉的高大車子,旗
幟在前面導引,而騎兵在后面簇擁,街道兩旁的人們,一齊并肩接踵,
一邊瞻望一邊稱羨,而那些庸夫愚婦,恐懼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
跪在地上,面對車輪馬足揚起的灰塵,十分后悔,暗自認罪。這么個
小小的士人,在當世得志,那氣派的宏大,以前的人們就將他比作穿
著錦繡衣裳的榮耀C
只有大丞相魏國公卻不是如此。魏國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
有美德,都是當時有名的大官。魏國公年輕時,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
當了大官,全國的士人們,聽聞他傳下的風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
大概也有好多年了c所謂出將入相,富貴榮耀,都是魏國公平素就應
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著僥幸得志于一時,出乎庸夫愚婦
的意料,為了使他們害怕而夸耀自己。如此說來,高大的旗幟,不足
以顯示魏國公的光榮;玉圭官服,也不足以顯示魏國公的富貴;只有
用恩德施于百姓,使功勛延及國家,讓這些都鐫刻在金石之上,贊美
的詩歌傳播在四面八方,使榮耀傳于后世而無窮無盡,這才是魏國公
的大志所在,而士人們也把這些寄希望于他。難道只是為了夸耀一時,
榮耀一鄉(xiāng)嗎?
命題角度3:提煉作者觀點
對于議論類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圍繞一個中心來展開內(nèi)容或闡
發(fā)觀點。因而閱讀時,把握文本的中心內(nèi)容是理解作者觀點和態(tài)度的
關鍵。
典例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答劉正夫書
韓愈
或問:“為文宜何師?”必謹對日:“宜師古圣人?!痹唬骸肮攀ト?/p>
所為書具存,辭皆不同,宜何師?”必謹對曰:“師其意不師其辭
又問曰:“文宜易宜難?”必謹對日:“無難易,唯其是爾?!比缡嵌?/p>
已,非固開其為此,而禁其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見者,人皆不注視也,及睹其異者,則共觀而言之。
夫文豈異于是乎?漢朝人莫不能為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
揚雄為之最。然則用功深者,其收名也遠。若皆與世沉浮,不自樹立,
絕不為當時所怪,亦必無后世之傳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賴而用也,
然其所珍愛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豈異于是乎?今后進之為
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賢人為法者,雖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馬
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
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則巳,用則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樹立,
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來,誰不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
顧常以此為說耳。
韓愈在答復劉正夫“宜何師”時提出了哪些重要看法?請分條概
括。
解析“哪些重要看法”暗示答案不止一點,第一段中“為文宜
何師”“辭皆不同,宜何師”"文宜易宜難”已經(jīng)明確標示三點。第二
段提出“夫百物朝夕所見者,人皆不注視也,及睹其異者,則共觀而
言之”,強調(diào)要見人所未見,發(fā)人所未發(fā),并以“司馬相如、太史公、
劉向、揚雄“佐證之,即用功深,思想有創(chuàng)見,”收名也遠二
答案①學習對象應是古代圣賢;②文章內(nèi)容應不因襲陳詞,重
在學習圣賢的思想;③選文方面不要過分關注難易,要力求準確;④
思想方面要有創(chuàng)見,要有自己的特點。
【參考譯文】
如果有人問我:”做文章應該效法誰?"我一定會鄭重地回答道:
“應該效法古代圣賢。”如果又問:“古代圣賢所寫的書保存下來的很
多,文辭各不相同,該效法誰的呢?“我會鄭重地回答道:“應該效
法他們的思想,而不是效法他們的文辭。”如果再問:“做文章應該寫
得易懂些好,還是晦隱些好?”我一定會鄭重地說:“不管簡單晦隱,
符合文章內(nèi)容就好J如此罷了,絕不是極端地提倡文章一定應該這
樣寫,堅決禁止文章一定不能那樣寫。
早晚都能看到的各種東西,誰也不會去關注它,當看到那些異乎
尋常的東西,人們就會一起觀賞談論。文章難道和這不同嗎?漢朝人
沒有不會寫文章的,但也只有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文章做
得最好。那么可以說,下的功夫深的,名聲就傳得遠。如果都順從世
俗隨波逐流,沒有建立起自己的見解,即使不被當代的人責怪,也一
定不會流傳到后世。您家中的各種物品,都是日常離不了要使用的,
但其中你所珍愛的,肯定不是尋常的東西。那么君子做文章的道理,
難道和這有什么不同嗎?現(xiàn)在的那些要寫文章的晚輩后生們,能夠深
入探求努力獲取,以古代圣賢的做法為法則,雖然說不一定人人都要
這樣做,但若有像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那樣的人才出現(xiàn),
必定是出自這樣做的人,絕不是出自按部就班的人。至于圣君治國之
道,不用文士也就罷了,要是重用文士,一定會看中那些有真正才能
的人,這種才能不是別的,就是能夠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不因循他
人說法的人啊。自從出現(xiàn)文字以來,誰不寫文章呢?但是能夠保存到
現(xiàn)在的,一定是能提出獨到見解的啊。所以我經(jīng)常把這個道理講給別
人。
命題角度4:概括形象(性格)特征
形象和性格不可截然而分。性格大體包括:(1)對現(xiàn)實和自己的
態(tài)度的特征,如誠實或虛偽、謙遜或驕傲等;(2)意志特征,如勇敢
或怯懦、果斷或優(yōu)柔寡斷等;(3)情緒特征,如熱情或冷漠、開朗或
抑郁等;(4)情緒的理智特征,如思維敏捷、深刻、邏輯性強或思維
遲緩、淺薄、沒有邏輯性等。如所選文本涉及對象相對單一則要概括
出人物的多重特征,力求立體豐滿。如提供的是群像(多人合傳),則
要辨析出對象的同中之異。
典例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尚書比部員外郎李君墓志銘
曾鞏
康定初,先人寓南康,與李君居并舍。是時君年未四十,游余父
子間,相好也。后十余歲,君為臨安,遇余于浙西,道舊故,喜甚。
又十余歲,君已退而家居,復見之山陽。又九歲,而君年七十有一以
卒。明年,其孤仲熊自山陽抵京師,拜且泣曰:“顧得銘也?!庇辔┚?/p>
游余父子間四十年矣,銘其可辭?
君姓李氏,諱丕,字子京,家故寒也。學為士,自君始。出舉進
士,中其科,得主楚之淮陰簿。歲兇,轉(zhuǎn)運使調(diào)軍食,用君主宿州汆。
他州皆強賦,民猶不足,君隨便開誘,菜者悅趨,汆最他州。遷寧國
軍節(jié)度,掌書記,轉(zhuǎn)運使屬君市翎毛,君優(yōu)致如主汆,所市以赤,數(shù)
之至十萬,復最他州。他軍州事,有不能決者,多屬君,君所決者三
十有八事。蓋復太平州囚管壽活之,明通判歙州林璃無罪釋之,類如
此。遷秘書省著作佐郎,用薦者監(jiān)興元府稅,急吏寬商,課贏十有七
萬。歲中,以歲次遷秘書丞,以課遷太常博士,以覃恩遷尚書屯田員
外郎,知杭州臨安縣,召為審刑院詳議官,賜緋衣銀魚。遷尚書都官
員外郎,通判蜀州。蜀少事,然他州訟有積歲不能決者,轉(zhuǎn)運使以屬
君,君所決八事,艮信服之。遷尚書職方員外郎,監(jiān)在京內(nèi)衣庫,樞
密使田況奏用君刪定馬軍司條貫,既成,詔加賞賽。濱州有獄久不能
決,辭連大臣家子,遣吏治之輒辭,詔遣君乃決。
請簡要概括李君這個人物的形象特點。
解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首先要搞清文中寫了相關人物的哪
些事件。篩選要力求全面,以免掛一漏萬。文章第一段主要寫其對友
情的珍視。第二段側(cè)重敘寫李君作為干吏的相關史實?;蛑苯訑?
或側(cè)面烘托,突出李君獨到的施政能力。
答案①喜歡交友(或珍視友情);②為政靈活,便宜行事;③多
謀善斷,秉公斷案C
【參考譯文】
康定初年,先父寓居在南康,和李君比鄰而居。這時李君年紀不
到四十歲,和我們父子交往,相互交好(關系很好)。過了十多年,李
君治理臨安,在浙西那兒遇到了我,(我們)談了一些舊事,非常開心。
又過了十多年,李君已經(jīng)退位居住在家,又在山陽遇到他。又過了九
年,李君七十一歲去世。第二年,他的兒子李仲熊從山陽到京師,叩
拜并哭泣說:“但求銘文。“我想到李君與我們父子交往四十年,銘文
哪里可以推辭?
君姓李,名丕,字子京,家境貧寒。通過求學做官,始自李君。
參加進士考試中第,做楚州的淮陰主簿。年成不好,轉(zhuǎn)運使調(diào)派軍糧,
任用李君主管宿州買糧事。其他州都強行征收,百姓猶且不夠,李君
隨其所宜,誘導啟發(fā),賣米的人樂意去賣,買糧是其他州里最多的。
升任寧國軍節(jié)度使,執(zhí)掌書記,轉(zhuǎn)運使囑托李君購買翎毛,李君非常
認真地購買,就像買糧一樣,所買的翎毛均為紅色,總數(shù)達到十萬,
又是其他州里最多的。其他部隊州郡的事,有不能決斷的,大多囑托
李君,李君決斷的事有三十八件。免除太平州囚犯管壽的罪過,使他
活下來,審明通判歙州林璃無罪釋放,大多像這樣。升任秘書省著作
佐郎,因有人推薦監(jiān)管興元府稅收,對官吏嚴苛,對商人寬松,征稅
盈余十七萬。歲中,按年次升任秘書丞,因征稅升任太常博士,因廣
施恩澤升任尚書屯田員外郎,做杭州臨安知縣,征召為審刑院詳議官,
賜給緋衣銀魚。升任尚書都官員外郎,做蜀州通判。蜀地事少,然而
其他州獄訟有多年不能判決的,轉(zhuǎn)運使把它囑托給李君,李君判決了
八件事,百姓信任佩服他。升任尚書職方員外郎,監(jiān)管在京內(nèi)衣庫,
樞密使田況上奏任用李君刪改制定馬軍司的條例,制成以后,皇帝下
詔加以賞賜。濱州有一件久拖不決的案件,口供牽連到大臣的兒子,
一派遣官員去處理就推辭,皇上下詔讓李君處理,很快就判決了。
命題角度5:概括主要情節(jié)
情節(jié)是作品展示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人物相互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的發(fā)展過程。就文言文而言,要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準確厘清相關
人物在不同時段(或任職的不同時期)依次做了哪些事情,要按照題干
的指向概括相關情節(jié)。
典例5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
韓愈
君諱適,姓王氏。好讀書,懷奇負氣,不肯隨人后舉選。困于無
資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諸公貴人,借助聲勢。諸公貴人既志得,皆
樂熟軟媚耳目者,不喜聞生語。一見,輒戎門以絕。上初即位,以四
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時邪!”即提所作書,緣道歌吟,趨直
言試。既至,對語驚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聞金吾李將軍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門告曰:“天下奇男
子王適愿見將軍白事?!币灰娬Z合意,往來門下。盧從史既節(jié)度昭義
軍,張甚,奴視法度士,欲聞無顧忌大語。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遭客
鉤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J立謝客。李將軍由是待益厚,奏為
其衛(wèi)胄曹參軍,充引駕仗判官,盡用其言。將軍遷帥鳳翔,君隨往。
改試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觀察判官。
妻上谷侯氏處士高女。初,處士將嫁其女,懲曰:“吾以胡晤窮,
一女憐之,必嫁官人,不以與凡子?!本唬骸拔崆髬D氏久矣,唯此翁
可人意;且聞其女賢,不可以失J即謾謂媒嫗:“吾明經(jīng)及第,且選,
即官人。若能令翁許我,請進百金為嫗謝「諾許,白翁。翁曰:“誠
官人邪?取文書來!”君計窮吐實,嫗曰:“無苦,翁大人,不疑人欺
之,得一卷書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見未必取視,幸而聽我?!?/p>
行其謀。翁望見文書銜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與王氏。
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奇人”王適的四件“奇事
解析題干強調(diào)用自己的話概括,即不能照抄原文。王適奇在“懷
奇負氣”,未通達時“不肯隨人后舉選“;一旦時來運轉(zhuǎn),他“緣道歌
吟,趨直言試”,顯然“對話驚人”卻未中第;落第后,盧從史遣客
邀其出來做官,王適卻以“狂子不足以共事”拒絕;最后敘寫他抬高
虛擬自己的身份“騙娶”意中人。
答案①他喜歡讀書,但不愿隨著一般人那樣去應舉考試;②應
考時邊走邊歌詠,對語驚人,卻不被錄??;③拒絕“狂士”征召為官;
④虛擬官人身份騙婚。
【參考譯文】
君名適,姓王。他喜愛讀書,懷抱奇志,恃其意氣,不肯跟在別
人后面去參加科舉考試。但困于沒有資格和地位,自己的才能不能夠
顯露出來,這才去求各位公卿貴人,想借助他們的聲勢。各位公卿貴
人已經(jīng)志滿意得,都喜歡那些會用甜言蜜語媚人耳目的人,不喜歡聽
那種生硬的話。見過他一回,就吩咐守門人再不讓他進門。皇上剛登
帝位,便用四種科目考試的辦法來招募天下人才。王君笑著說:“這
不正是我的好機會嗎!”于是就提著他所寫的書,沿路邊走邊歌詠,
去參加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的考試??荚嚂r,他對答的話語驚人;
結(jié)果沒有考上,從比更加困窘。
過了很久,他聽說左金吾衛(wèi)李將軍年輕,喜愛多事,可以打動他。
他就登門報告說:“天下奇男子王適,希望見到將軍陳述事情J一見
面,兩人談得合意,從此王適便出入于李將軍門下。盧從史擔任昭義
軍節(jié)度使后,囂張得很,鄙視那些按照規(guī)矩辦事的人,想聽沒有顧忌
的大話。有人把王君的生平告訴他,他立即派人想辦法招致王君。王
君說:“盧從史是個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J立刻謝絕了來客。
李將軍從此越發(fā)尊重他,保奏他為左金吾衛(wèi)胄曹參軍,充當引駕仗判
官,平時盡量采納他的意見。將軍升遷為鳳翔節(jié)度使后,王君也隨他
到了鳳翔,改任大理評事兼監(jiān)察御史、觀察判官。
妻子是上谷郡處士侯高的女兒。起初,處士捫算把女兒嫁出去,
告誡自己說:“我因和人意見不合才不得志,一個女兒,應憐愛她,
一定讓她嫁給做官的,不嫁給一般的人?!蓖蹙f:“我尋求妻家很久
了,只有這個老翁稱人心意;而且我聽說他女兒賢惠,不可失掉這個
機會?!本万_媒婆說:“我明經(jīng)及第,將被選為官員,很快我就是當官
的人了。如果你能使侯翁答應我,我就用百金給你作謝禮?!懊狡糯?/p>
應去對侯翁說說。侯翁問道:“那人確實是做官的人嗎?拿文書來」
王君無法,只好對媒婆說了實話,媒婆說:“不要苦惱,侯翁不會懷
疑別人會欺騙他的,你弄一卷像告身那樣粗的一卷書,我把它藏在衣
袖內(nèi)前往,侯翁見后,未必會拿過去細看,希望你聽從我的安排J
于是王君就照媒婆的吩咐辦。侯翁望見“文書”藏在衣袖內(nèi),果然信
而不疑,說:“夠了?!本桶雅畠涸S給了王君。
命題角度6:探究寫作目的
寫作目的是文章寫作的出發(fā)點,即作者通過寫作活動以實現(xiàn)文章
的社會價值。這種題型多見于帶有議論色彩的闡釋類文言文本。
典例6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章望之字序
歐陽修
校書郎章君,嘗以其名望之來請字,曰:“愿有所教,使得以勉
焉而自勖者J予為之字曰表民,而告之曰:古之君子所以異乎眾人
者,言出而為民信,事行而為世法,其動作客貌皆可以表于民也?!?/p>
名山大川,一方之望也,山川之岳瀆,天下之望也。故君子之賢于一
鄉(xiāng)者,一鄉(xiāng)之望也;賢于一國者,一國之望也;名烈著于天下者,天
下之望也;功德被于后世者,后世之望也。孝慈友悌達于一鄉(xiāng),古所
謂鄉(xiāng)先生者,一鄉(xiāng)之望也。春秋之賢大夫,若隨之季良、鄭之子產(chǎn)者,
一國之望也。位于中而奸臣賊子不敢竊發(fā)于外,如漢之大將軍;出入
將相,朝廷以為輕重,天下系其安危,如唐之裴丞相者,天下之望也。
其人已歿,其事已久,聞其名,想其人,若不可及者,夔、龍、稷、
契是也。其功可以及百世,其道可以師百王,雖有賢圣莫敢過之者,
周、孔是也。此萬世之望,而皆所以為民之表也。
(注:因字數(shù)限制,本文引用時有刪節(jié))
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解析序言分為書序和贈序,本文顯然屬于后者。贈序往往就某
一方面對后生晚輩進行鼓勵,如《送東陽馬生序》,本文亦如是。文
章開頭“校書郎章君,嘗以其名望之來請字”一句,開門見山,交代
了作序意圖,下文具體闡釋取字用意,關鍵是要理解“愿有所教,使
得以勉焉而自勖者”一句中“勖”的含義,即“勉勵”,教材中有“并
以為國人之讀茲篇者勖”(孫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答題時要善于聯(lián)想,溝通課內(nèi)外相關知識點。
答案闡釋取字用意,并借此勉勵章望之。
【參考譯文】
校書郎章君,普經(jīng)拿他的名“望之”來請我為他取字,說:“希
望您有所指教,使它能夠勉勵人進而自我勉勵?!蔽覟樗∽纸小氨?/p>
民“,并且告訴他說:古代有德行的人與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是,話說
出來就被百姓信任,事做出來就被世人效法,他的動作容貌都可以用
來做百姓的表率?!酱蠛?,是一個地方的人所敬仰的,山河中
的五岳四瀆,是天下人所敬仰的。因此,比一鄉(xiāng)人賢能的君子,是一
鄉(xiāng)人所敬仰的;比一國人賢能的君子,是一國之人所敬仰的;名聲功
業(yè)在天下顯著的人,是天下人所敬仰的;功勞德行澤被后代的人,是
萬代人所敬仰的。孝順長輩慈愛晚輩友愛兄弟在一鄉(xiāng)中傳揚,就是古
代所說的鄉(xiāng)先生,是一鄉(xiāng)人所敬仰的。春秋時期的賢能大夫,像隨國
的季良、鄭國的子產(chǎn),就是一國之人所敬仰的。位居朝堂因而奸臣賊
子不敢在外暗中發(fā)動的,像漢朝的大將軍衛(wèi)青;出則為將,入則為相,
朝廷把他作為砥柱,天下安危與他關聯(lián),像唐朝的裴度丞相,是天下
人所敬仰的。那個人已經(jīng)死去,那些事情已經(jīng)久遠,聽聞他的名字,
就想見他的人,好像不可企及的,夔(堯舜時的樂官)、龍、稷(舜臣,
農(nóng)師,周祖)、契(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商祖)就是這樣的人。他
的功德可以到達百代,他的思想可以讓百王效法,即使有賢能圣明的
人也沒有誰敢超越他的,周公、孔子就是這樣的人。這些都是萬代為
人敬仰的人,因而都可以用來作為百姓的表率。
二、掌握解題三步驟,高考精準拿滿分
【典例示范】
(2020?山東、海南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及高祖起為沛
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
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
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
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將軍。
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鎮(zhèn)撫諭告,使給軍食。漢二
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冶棟陽。為法令約束,立
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
施行,上來以聞。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
歲余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郎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
“臣等身被堅執(zhí)銳,多者百余戰(zhàn),少者數(shù)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
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zhàn),顧反居臣等上,
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J”知獵狗乎?”日:
“知之J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fā)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fā)蹤指示,功人也。且諸
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shù)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p>
群臣皆莫敢言。漢十一年,陳稀反,高祖自將,至邯鄲。未罷,淮陰
侯謀反關中,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二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
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wèi)。諸君皆賀,
召平獨吊,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愿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
財佐軍,則上心說J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節(jié)選自《史記?蕭相國世家》)
韓信死后,蕭何得到皇帝封賞,眾人祝賀,為什么召平卻為蕭何
擔憂?請簡要說明C
[解題思維]
步驟
具體運用
第一步:審設問,看要求,明方向。
審清題干,抓關鍵詞,“蕭何得到皇帝封賞”“召平卻為蕭何擔憂”
“為什么”這些是關鍵詞,明確是概括事理原因題。
第二步:讀文本,定范圍,找信息。
依據(jù)問題,回歸文本,找到相應段落與語句在文末的“使使拜丞
相……則上心說”,把這幾句話翻譯準確,“讓封勿受”“以家私財佐
軍”的原因深度探討:皇上懷疑了。
第三步:用技巧,看分值,規(guī)范答案。
題干有“為什么”這樣的詞語,回答時最好用“因為”這樣的詞
語開頭;“擔憂”原因是:蕭何大禍臨頭,因為皇上不信任你了,派
人“為相國衛(wèi)”,明是護衛(wèi),實是監(jiān)視。
答案因為召平認為蕭何將災禍臨頭了,皇帝疑心蕭何會像韓信
一樣謀反,為他設衛(wèi)隊,名為寵信,實際上是監(jiān)視他。
【參考譯文】
蕭相國蕭何,是沛縣豐邑人。高祖擔任亭長,蕭何又經(jīng)常給他幫
助。等到高祖起兵當了沛公,蕭何常常作為他的輔佐官,督察處理日
常事務。沛公進入咸陽,將領們都爭先奔向儲藏金帛財物的倉庫去分
東西,唯獨蕭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府和御史府保管的法律詔令以及各種
圖書文獻收藏起來C沛公立為漢王,讓蕭何當丞相。項羽與諸侯的軍
隊屠殺焚燒咸陽,然后離去,而漢王后來之所以能詳細地知道全國各
處的險關要塞,戶口多少,兵力強弱,百姓們的疾苦,都是因為蕭何
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獻檔案。蕭何向漢王進言推薦韓信,漢王任命
韓信為大將軍。漢王率領軍隊向東平定三秦,蕭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
留在后方,負責收服巴蜀,鎮(zhèn)守安撫,發(fā)布政令,告諭百姓,為(在
前方作戰(zhàn)的)軍隊供給糧食。漢王二年,漢王聯(lián)合諸侯一起攻打項羽,
蕭何留守關中,侍奉太子,在棟陽處理政務。他制定各種法令制度,
建立宗廟、社稷、宮殿、縣邑。諸事總要奏請漢王,獲準了就執(zhí)行;
倘若來不及奏請,就根據(jù)情況酌情處理,漢王來了再報告。漢王五年,
已經(jīng)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漢王要評定功勞,進行封賞。由于群
臣爭功,過了一年多仍然沒把功勞的大小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
功勞最大,把他封為郎侯,給他的食邑很多。功臣們都說:“我們親
自身披鎧甲,手執(zhí)兵器作戰(zhàn),多的打過一百多仗,少的也經(jīng)歷了幾十
次戰(zhàn)斗,攻破敵人的城池,奪取敵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戰(zhàn)功。
如今蕭何沒槍汗馬功勞,只管文書案卷,發(fā)發(fā)議論,不打仗,反倒功
居我等之上,為什么?”高祖說:“諸位懂得打獵嗎?”功臣們回答:
“懂得J又問:“你們知道獵狗的作用嗎?”答道:“知道?!备咦嬲f:
“打獵的時候,追趕撲殺野獸兔子的是獵狗,能夠發(fā)現(xiàn)蹤跡向獵狗指
示野獸所在之處的是獵人。現(xiàn)在你們諸位只能奔走追獲野獸,不過是
有功的獵狗。至于蕭何,他能發(fā)現(xiàn)蹤跡,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獵人。
何況你們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隨我,至多不過加上兩三個親屬,而蕭何
全部宗族幾十個人都跟隨我,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J群臣聽了,
都不敢再說什么。高祖十一年,陳稀反叛,高祖親自統(tǒng)率軍隊,到達
邯鄲。戰(zhàn)事還沒有結(jié)束,淮陰侯韓信在關中謀反,呂后采用蕭何的計
策,殺了淮陰侯。高祖聽說淮陰侯已經(jīng)被殺的消息后,就派遣使者拜
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食邑五千戶,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
率領充任相國的衛(wèi)隊。當時許多人都向蕭何道賀,只有召平表示哀悼。
召平對相國說:“您的禍患從此開始了。希望您辭讓封賞不予接受,
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財私產(chǎn)拿出來贊助軍需,這樣皇上心里就會高興
了。”相國聽從了召平的計策,高祖果然大為高興。
【即練即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劉敞,字原父,臨江新喻人。舉慶歷進士,廷試第一。編排官王
堯臣,其內(nèi)兄也,以親嫌自列,乃以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賢院,
判尚書考功。
奉使契丹,素習知山川道徑,契丹導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
屈殆千里,欲夸示險遠。敞質(zhì)譯人曰:“自松亭趨柳河,甚徑且易,
不數(shù)日可抵中京,何為故道此?“譯相顧駭愧曰:“實然。但通好以
來,置驛如是,不敢變也?!表樦萆街杏挟惈F,如馬而食虎豹,契丹
不能識,問敞。敞曰:“此所謂駁也J為說其音聲形狀,且誦《山海
經(jīng)》《管子》書曉之,契丹益嘆服。使還,求知揚州。
揚之雷塘,漢雷陂也,舊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償以它田,
主皆失業(yè)。然塘亦破決不可漕,州復用為田。敞據(jù)唐舊券,悉用還民,
發(fā)運使爭之,敞卒以予民。天長縣鞫王甲殺人,既具獄,敞見而察其
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戶曹杜誘,誘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
②益牢。將論囚,敞曰:“冤也?!庇H按問之。甲知能為己直,乃敢告,
蓋殺人者,富人陳氏也。相傳以為神明。
敞以識論與眾忤,求知永興軍,拜翰林侍讀學士。大姓范偉為奸
利,冒同姓戶籍五十年,持府縣短長,數(shù)犯法。敞窮治其事,偉伏翠。
未及受刑,敞召還,判三班院,偉即變前獄,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
決。
敞侍英宗講讀,每指事?lián)?jīng),因以諷諫。時兩官方有小人間言,
諫者或訐而過直。敞進讀《史記》,至堯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
至側(cè)微也,堯禪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
德,光于上下耳J帝竦體改容,知其以義理諷也。皇太后聞之,亦
大喜。
積苦眩督,屢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見他學士,必問敞安否;
帝食新橙,命賜之。疾少間,復求外,以為汝州,旋改集賢院學士、
判南京御史臺。熙寧元年,卒,年五十。
(選自《宋史?劉敞傳》,有刪節(jié))
【注】
①潴:蓄積。②傅致:羅織。
1.請判斷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是否正確。
(1)編排官王堯臣,是他的內(nèi)兄,因為親戚的原因請求把自己列
為第一,于是把他降為第二名。
(2)契丹人因為路途遙遠,山路險峻,特地好心地帶領劉敞等人
迂回幾乎千里之遠C
(3)對于順州山中的奇異野獸,劉敞引經(jīng)據(jù)典地描述曉諭契丹人,
令契丹人更加佩服C
(4)對于雷塘的農(nóng)田,劉敞根據(jù)唐代的舊田契,全部用來還給百
姓,發(fā)運使對此不置可否,但劉敞最終還是把它還給百姓。
(5)劉敞為英宗講讀時,經(jīng)常引經(jīng)據(jù)典闡述事物,對皇帝委婉諷
諫,皇后很是滿意C
答案(1)錯誤。應該是王堯臣為了避免親戚的嫌疑自己陳述情
由,把劉敞降為第二名。
(2)錯誤。契丹向?qū)в鼗厍Ю?,是想以此夸耀顯示契丹的險峻遙
遠,并非好心。
(3)正確。
(4)錯誤?!卑l(fā)運使對此不置可否”不妥,原文是說“發(fā)運使對此
爭論不同意”。
(5)錯誤。從文中看,應該是皇太后很滿意。
2.閱讀文本,請回答下列問題。
(1)劉敞出使契丹遇到了哪幾件事?分別體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特點?
(2)第三段敘述了劉敞的哪幾件事?
(3)第四段體現(xiàn)了劉敞什么樣的品質(zhì)?
(4)皇太后聞之,為什么會大喜?
答案(1)質(zhì)疑契丹人故意繞道;辨識異獸,并引經(jīng)據(jù)典論證。
體現(xiàn)了他非凡的學識才干。
(2)還田予民,造福于民;神明斷案,為民伸冤。
(3)公正,嚴明,不屈從。
(4)劉敞能夠仗義執(zhí)言,用正義之道折服皇上。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他用途,劉敞經(jīng)過努力,將它歸還給百姓。
B.劉敞曾經(jīng)在揚州和永興軍等處任職,為當?shù)刈隽瞬簧賹嵤隆?/p>
C.范偉多次犯法,在劉敞的審理下伏罪,但劉敞被召還之后,他
馬上翻供。
D.當皇帝不聽其他大臣進諫時,劉敞犯顏直諫,用一身正氣折服
了皇帝。
解析“犯顏直諫”錯,劉敞是讀《兄記》以其中的故事諷喻英
冢O
答案D
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甚徑且易,不數(shù)日可抵中京,何為故道此?
(2)甲知能為己直,乃敢告,蓋殺人者,富人陳氏也。
答案(1)非常便捷而且(路)容易走,不用幾天就可以抵達中京,
為什么故意走這條路?
(2)王甲知道(劉敞)能替自己申雪冤屈,這才敢告知(實情),原
來殺人的是富人陳氏(姓陳的富人)。
5.契丹人為什么對劉敞表示嘆服?請結(jié)合具體事例加以說明。
答案劉敞指出從松亭到柳河有更快捷好走的路,揭穿了契丹向
導故意帶他走迂回遠道以夸示契丹地處險遠的用心,使契丹人驚駭慚
愧。他又引經(jīng)據(jù)典詳細解說了契丹人不認識的異獸的名字、聲音及形
狀等,因此契丹人嘆服不已。
【參考譯文】
劉敞,字原父,是臨江新喻人。慶歷年間考中進士,廷試第一名。
編排官王堯臣,是他的內(nèi)兄,為了避免親戚的嫌疑,自己陳述情由,
于是把他降為第二名。劉敞擔任蔡州通判,在集賢院輪值,擔任尚書
考功。
劉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來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qū)樗璉路,
從古北口到柳河,彎彎曲曲大概一千里路程,想以此夸耀顯示契丹的
險峻遙遠。劉敞問翻譯說:“從松亭趕到柳河,路途便捷而且容易走,
不幾天就可以到達中京,為什么故意走這條路?”翻譯和向?qū)嘁?
既驚駭又慚愧地說:“確實如此。只是自從通好以來,設置的驛站就
是這樣,不敢擅自改變J順州的山中有一種奇異的野獸,長得像馬,
以虎豹為食,契丹人不能辨別它,問劉敞。劉敞說:“這就是傳說中
的駁并說明駁的聲音形狀,而且背誦《山海經(jīng)》《管子》中的描述
曉諭他們,契丹人更加佩服他。劉敞出使回朝,請求主管揚州(當揚
州知府)。
揚州的雷塘,也就是漢代所稱的雷陂,以前是民田。后來官府用
來蓄水而不拿其他田地償還百姓,田主全都失去了謀生的職業(yè)。然而
雷塘也多處決口不能用作漕運,州府重新使它成為農(nóng)田。劉敞根據(jù)唐
代的舊田契,全部用來還給百姓,發(fā)運使對此爭論不同意,但劉敞最
終還是把它還給百姓。天長縣審問王甲殺人案件,已經(jīng)定案了,劉敞
看案卷發(fā)現(xiàn)有冤情,但王甲害怕獄吏,不敢自己申辯。劉敞將此案交
付戶曹杜誘查辦,在誘不能查實平反,而羅織強加的罪名更加牢固,
將要判決定罪時,劉敞說:“此案冤枉?!辈⒂H自審問王甲。王甲知道
他能為自己申雪冤屈,才敢告知實情,原來殺人的是富人陳氏。人們
互相傳述這件事,都認為劉敞明智如神。
劉敞因為議論政事與眾人相違背,請求擔任永興軍知軍,授為翰
林侍讀學士的職位,大戶人家范偉以奸詐手段獲取利益,貪污同姓戶
籍的賦稅五十年,以府縣的短處挾制官府,多次犯法。劉敞極力懲治
他的罪行,范偉伏罪。范偉還未接受刑罰,劉敞被召回朝廷,評判三
班院,范偉立即推翻前案,反復多至四五次,最終將他交給御史判決。
劉敞侍奉英宗講讀,每每引經(jīng)據(jù)典闡述事物,順著事理來委婉諷
諫。當時兩宅正有個人挑撥離間,進諫的人有時揭發(fā)別人的過失過分
直率,劉敞進宮講讀《史記》,講到堯把天下授給舜時,拱手而說道:
“舜非常微賤,堯?qū)⒌畚欢U讓給他,天地享有,百姓愛戴,這沒有別
的道理,只是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罷了J英宗起
身竦立,改變?nèi)輵B(tài),知道劉敞是用義理勸諫,皇太后聽說了,也非常
歡喜。
長期的辛苦使劉敞眼睛昏花,多次準予他休假?;实墼揪涂粗?/p>
劉敞的才能,每次宴請會見其他學士,必定詢問劉敞是否安康;皇帝
吃新橙,命人賜給他。疾病稍好期間,又請求外調(diào)任職,讓他擔任汝
州知州,隨即改任集賢院院士、判南京御史臺。熙寧元年,去世,享
年五十歲。
主觀簡答題
(45分鐘46分)
題組一對點練
1.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題目。
李衡,字彥平,江都人。衡幼善博誦,為文操筆立就。登進士第,
授吳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勢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撲迎合,投
劾于府,拂衣而歸。后知漂陽縣,專以誠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
稅,以期日榜縣門,鄉(xiāng)無府吏跡,而輸送先他邑力、。因任歷四年,獄
戶未嘗系一重囚。
隆興二年,金犯淮堞,人相驚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
衡獨自浙右移家入縣,民心大安。盜猬起旁境,而漂陽靖晏自如c帥
汪澈、轉(zhuǎn)運使韓元吉等列上治狀,詔進一秩,尋召入為監(jiān)察御史c歷
司封郎中、樞密院檢詳,出知溫、婺、臺三州,惟婺嘗蒞其治。加直
秘閣,而衡引年乞身,懇懇不休,上累卻其奏,除秘閣修撰致仕c上
思其樸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以老固辭,不獲命。差同知貢舉。
會外戚張說以節(jié)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謂“不當以母后肺腑為人
擇官”,廷爭移時。改除起居郎,衡日:“與其進而負于君,孰若退而
合于道章五上,請老愈力,上知不可奪。仍以秘撰致仕。衡后定
居昆山,結(jié)茅別墅,杖屐徜徉,左右惟二蒼頭,聚書逾萬卷,號曰“樂
庵”,卒,年七十九。
(選自《宋史?李衡傳》)
根據(jù)文中李衡的為官經(jīng)歷,概括他的主要品質(zhì)。(3分)
答案剛直不阿(正直),忠勤愛民(忠于職守)。
【參考譯文】
李衡,字彥平,江都人。李衡幼年喜歡大量誦讀,寫文章一揮而
就。后來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吳江主簿。有一個中央衙署下派的官吏
依仗權勢橫行霸道,欺凌掠奪百姓,李衡不忍心用酷烈的刑罰對付百
姓來迎合他,于是向官府呈遞了彈劾自己的狀文(古代棄官的一種方
式),拂袖回家。后來任漂陽縣令,一心用誠意教化百姓,百姓沒有
不敬重他的。夏秋二季的賦稅(征收),(只是)把預定(繳納)的期限在
縣衙前公布出來,鄉(xiāng)里看不到官吏(催繳賦稅)的蹤跡,可是老百姓上
繳賦稅卻比其他縣先完成。因而任職長達四年,獄中未曾關押一個重
罪犯人。
隆興二年,金兵進犯至淮河沿岸,人們紛紛驚恐說:“賊兵進入
到腹地了!”沿江的官員大多把妻子兒女送走(到外地),唯獨李衡把
家從浙東搬到涕陽縣,百姓人心安定。盜賊像刺猬豎起硬刺般在鄰近
的縣內(nèi)涌起,但涕陽縣太平無事。元帥汪澈、轉(zhuǎn)運使韓元吉等人把李
衡評為上等治理上報,皇上下詔給他加官一級,不久召入朝中任監(jiān)察
御史。曾任職司封郎中、樞密院檢詳,出任溫、婺、臺三州知州,只
有婺州曾親自到任C加官直秘閣,李衡以年老為由請求辭官,誠摯殷
切,皇上多次退回他的上奏,(最后)授予秘閣修撰的職銜讓他退休。
皇上感念他淳樸忠厚,不久又征召他復出,讓他任侍御史,(他)以年
老為理由堅決推辭,但沒能得到皇上恩準。命他參與主持選拔推薦官
員。正逢外戚張說以節(jié)度使的身份掌握兵權,李衡極力上疏(彈劾)
這件事,說“不應該因為他是母后的親人就任以高官“,在朝堂上爭
論了很長時間。改宮任起居郎,李衡說:“與其任官而格負于國君,
不如辭官而合乎道義J(李衡)五次呈上奏章,極力以年老為由請求
退休,皇上知道無法改變他的決定。仍然讓他以秘閣修撰官職退休。
李衡后來定居昆山,建茅草別罌,拄著拐杖,穿著麻鞋,安閑自在,
身邊只有兩個奴仆,收藏的書超過萬卷,自號叫“樂庵”,死時七十
九歲。
2.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題目。
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師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
以為足下師,而勢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納交一二巨公,
俾少為援手,則仆之硅硅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
自誤,而亦何忍以誤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經(jīng)史,可備芻莞之詢,他日
以平交往還足矣。直諒多聞,謂之三益。不識仆之慈直,得附足下益
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
(選自錢大昕《與友人論師書》)
請根據(jù)文意,簡要概括作者拒絕做“友人”老師的原因。(3分)
答案①自己的才學品德不足為師;②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薦友人;
③自己性格固執(zhí),不愿求人;④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風迷惑。
【參考譯文】
您跟我不是一天的好朋友,卻急于想以我為老師。我自己思量,
文章道德不足以成為您的老師,而權勢能力又不足以去引薦提拔您。
如果想借助我來結(jié)交一兩個有權勢的大臣,我很少能成為援手,因為
我淺薄而固執(zhí)自保,不用私事去麻煩別人,朋友們都知道。我本來不
想自己犯錯,又怎么忍心來讓您犯錯呢?如果您認為我粗通經(jīng)史、可
以準備草野鄙陋的意見供您詢問,以后以平等的身份往來相處,就足
夠了。正直、誠信、見識廣博,叫作三種有益的朋友。不知道迂愚剛
直的我能不能攀附您當您的一個益友呢?希望您裁斷審察。
題組二綜合綜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題。(20分)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訓,以父死王事,賜名忠嗣,養(yǎng)
于禁中累年。及長,雄毅寡言,受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與之
論兵,應對縱橫,皆出意表。玄宗謂之曰:“爾后必為良將J嘗短皇
甫惟明義弟王昱,遂為所陷,貶東陽府左果毅。屬河西節(jié)度使杜希望
謀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輯事,必欲取勝,非其人不可。希望即
奏聞,詔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衛(wèi)郎將,
專知行軍兵馬。是秋,吐蕃大下,報新城之役,晨壓官軍,眾寡不敵,
師人皆懼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馬而前,左右馳突,當者無不辟易,出
而復合,殺數(shù)百人,賊眾遂亂。三軍翼而擊之,吐蕃大敗。忠嗣少以
勇敢自負,及居節(jié)將,以持重安邊為務。嘗謂人云:“國家昇平之時,
為將者在撫其眾而已。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徼功名耳J每軍出即
各召本將付其兵器令給士卒雖一弓一箭必書其名姓于上以記之軍罷
卻納若遺失即驗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勸甲仗充初矣。初,忠嗣在河東、
朔方日久,備諳邊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隴,頗不習其物情,又以
功名富貴自處,望減于往日矣。天寶四年四月,固讓朔方、河東節(jié)度,
許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詔問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險固,
吐蕃舉國而守之。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shù)萬,然后事可圖也c臣
恐所得不如所失,請休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毙谝虿?/p>
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過。李林甫又令濟陽別駕魏林告忠嗣。
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訊之,幾陷極刑。十一月,貶漢陽太
守。七載,量移漢東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
舉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當代稱為名將c先
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時,即高估馬價以誘之,諸蕃聞之,
競來求市,來輒買之。故蕃馬益少,而漢軍益壯。及至河、隴,又奏
請徙朔方、河東戎馬九千匹以實之,其軍又壯。迄于天寶末,戰(zhàn)馬蕃
息。寶應元年,贈兵部尚書。
(節(jié)選自《舊唐書?王忠嗣傳》)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每軍出即/各召本將付其兵器/令給士卒/雖一弓一箭/必今其
名姓于上/以記之軍罷卻納/若遺失/即驗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勸/
B.每軍出/即各召本將付其兵器/令給士卒/雖一弓一箭/必力其
名姓于上以記之/軍罷卻/納若遺失/即驗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勸/
C.每軍出/即各召本將付其兵器/令紿士卒/雖一弓一箭/必書其
名姓于上以記之/軍罷卻納/若遺失/即驗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勸/
0.每軍出即/各召本將付其兵器/令給士卒/雖一弓一箭/必書其
名姓于上以記之/軍罷卻納/若遺失/即驗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勸/
解析本句,根據(jù)名詞代詞“軍”“本將”“兵器”“士卒”“弓”
“箭”“名姓”“軍”“名”“人人”,虛詞“其”“雖”“于”“以”“之”,
“即”是“就”的意思,只能和“各召”結(jié)合在一起,而不能和“出”
相連,和前面相連不能表達一個明確的意思。這樣A和D不能選擇。
B和C區(qū)別的地方主要在“軍罷卻納/若遺失”這里,“納”是收上來
的意思,和前面連在一起表示“戰(zhàn)斗完后收回二故選C。
答案C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qū)m中禁衛(wèi)森嚴,臣下不
得任意出入,故也稱宮禁。
B.節(jié)度使,中國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
廷賜以旌節(jié),因此稱節(jié)度使。
C.河東,黃河由北向南流經(jīng)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黃河以東,所
以將山西省西南部稱為河東。
D.贈,是官員空前或死后賜以官員及其親屬官爵或榮譽稱號,以
表彰其對朝廷的貢獻之大。
解析D項,“官員生前或死后賜以官員及其親屬官爵或榮譽稱
號”說法錯誤,贈,是指死后賜以官爵或榮譽稱號。故選D。
答案D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王忠嗣深受皇恩,剛毅寡言?;噬弦驗橥踔宜酶赣H的緣故,曾
收養(yǎng)他并賜他姓名,他長大后十分剛毅。
B.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玄宗和他談論兵法,他能自由應
對,玄宗大感意外,認為他是一個將才。
C.王忠嗣治軍有方,屢立戰(zhàn)功。他把率軍維護邊疆穩(wěn)定作為最重
要的事情,他在軍中一直享有很高威望。
D.王忠嗣持事有遠見,未雨綢繆。他在石堡城的事上做出準確的
預判,在購買戰(zhàn)馬的事上取得預期效果。
解析C項,“一直享有很高威望”說法不準確,從原文中“望
減于往日矣”可以看出這一點。故選C。
答案C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嘗短皇甫惟明義弟王昱,遂為所陷,貶東陽府左果毅。(4分)
(2)每至互市時,即高估馬價以誘之,諸蕃聞之,競來求市,來
輒買之。(4分)
解析(1)中的“嘗”,曾經(jīng);“短”,原來是短處的意思,這里用
作動詞,翻譯成“說某某人的短處”;“為所”,表被動;“陷”,誣陷;
“遂為所陷”,于是被他們誣陷;“貶”,被貶;“貶東陽府左果毅”,
王忠嗣被貶為東陽府左果毅。(2)句中“即高估馬價以誘之”缺少主
語“王忠嗣”,翻譯時補齊;“高估”,指抬高馬的價格的意思;“以”,
目的連詞,來;“之”,代詞,諸蕃人;“競”,爭著;第二個“市”是
動詞,賣;“輒”,就;“之”,代詞,指馬。
答案(1)王忠嗣曾經(jīng)說皇甫惟明的義弟王昱的短處,于是被他
們誣陷,王忠嗣被貶為東陽府左果毅。
(2)每次到互市的時候,王忠嗣就抬高馬的價格來引誘諸蕃,諸
蕃聽說這個消息,爭著來賣馬,他們只要來了,王忠嗣就買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球及中國中置電機自行車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PTZ電子體積校正器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軍用飛行器模擬器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工業(yè)木鋸機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期末測試卷01【考試范圍:6-10單元】(原卷版)
- 2025國際商業(yè)代理合同詳細版樣本
- 擔保合同范文集錦年
- 健身房私教合同范文
- 電力設備采購合同模板
- 2025XL數(shù)字地震儀器租賃合同
- 《造血干細胞移植護理》課件
- 課題申報參考:全齡友好視角下的社區(qū)語言景觀評估及空間優(yōu)化研究
- 中央2025年公安部部分直屬事業(yè)單位招聘8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五年級下冊語文四大名著??贾R點
- 2025年1月日歷表(含農(nóng)歷-周數(shù)-方便記事備忘)
- 2024年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英語試卷與參考答案
- 臨床用血管理培訓
- 工業(yè)自動化生產(chǎn)線操作手冊
- 《走進神奇》說課稿
- 2024年內(nèi)蒙古中考語文試卷五套合卷附答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學習雙重否定句 部編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