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5月??嘉难晕拈喿x匯編_第1頁
2024屆高考5月??嘉难晕拈喿x匯編_第2頁
2024屆高考5月模考文言文閱讀匯編_第3頁
2024屆高考5月??嘉难晕拈喿x匯編_第4頁
2024屆高考5月??嘉难晕拈喿x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名校5月??嘉难晕拈喿x匯編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今之瓊林、大盈①,自古悉無其制。傳諸耆舊之說,皆云創(chuàng)自開元。貴臣貪權(quán),飾巧

求媚,乃言郡邑貢賦所用盍各區(qū)分,稅賦當委之有司,以給經(jīng)用;貢獻宜歸乎天子以

奉私求玄宗悅之新是二庫。臣昨奉使軍營,出由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庫之名,

懵然若驚,不識所以。何則?夫國家作事,以公共為心者,人必樂而從之;以私奉為

心者,人必佛而叛之。故燕昭筑金臺,天下稱其賢;殷紂作玉杯,百代傳其惡。蓋為

人與為已殊也。周文之囿百里,

時患其尚?。积R宣之囿四十里,時病其太大。蓋同利與專利異也。為人上者,當辨察

茲理,灑濯其心,奉三無私,以一有眾。人或不率,于是用刑。然則宣其利而禁其私,

天子所恃以理天下之具也。舍此不務,而壅利行私,欲人無貪,不可得已。今茲二庫,

珍幣所歸,不領度支,是行私也;不給經(jīng)費,非宣利也;物情離怨,不亦宜乎!智者

因危而建安,明者矯失而成德。以陛下天姿英圣,倘加見善必遷,是將化蓄怨為銜恩,

反過差為至當,但在陛下行與否耳。能則安,否則危;能則成德,否則失道。此乃必

定之理也,愿陛下慎之惜之!陛下誠能近想重圍之殷憂,追戒平居之專欲。器用取給,

不在過豐。衣食所安,必以分下。凡在二庫貨賄,盡令出賜有功。坦然布懷,與眾同

欲。將卒慕陛下必信之賞,人思建功;兆庶悅陛下改過之誠,孰不歸德2如此,則亂

必靖,賊必平。是乃散其小儲,而成其大儲也;損其小寶,而固其大寶也。舉一事而

眾美具,行之又何疑焉!

(節(jié)選自《唐文粹?請不置瓊林大盈二庫狀》)

【注】①瓊林、大盈:府庫名。玄宗時設,所藏財物主要供其私用,后德宗時復設此

二庫。②金臺:指黃金臺。燕昭王曾在易水筑臺,置千金于臺上以招延賢士。10.文

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貢獻宜A歸乎B天子C以奉D私E求F玄宗G悅H之I新是二庫。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福的一項是(3分)

A.委,意為托付,與《過秦論》"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中的"委"含義相同。

B.殊,意為差異、不同,與《蘭亭集序》"雖世殊事異"中的"殊"含義相同。

C.珍幣,指珍寶,其中"幣”與《蘇武傳》"置幣遺單于"的"幣"含義不同。

D.衣食,泛指衣服與食物等,與《曹判論戰(zhàn)》中“衣食所安"的"衣食"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對于朝廷重新設置瓊林、大盈二庫的做法感到非常震驚,他指出開設二庫源于

開元年間權(quán)貴對君王的迎合取悅,并不符合古制。

B.周文王的苑囿方圓百里,他認為尚且太小,齊宣王的苑囿方圓四十里,他認為已經(jīng)

太大了,這就是與百姓同利和個人專利的區(qū)別。

C.作者認為,憑借皇帝的天生資質(zhì),英明圣德,改過錯為正確得宜的關鍵不在于皇帝

能否認清其中的利弊,而在于皇帝是否愿意實行。

D.作者指出,如果皇帝將二庫中的財物都拿出來賞賜功臣有多重好處,這樣既可以令

將士們爭相建立功勛,也會得到百姓的感激擁護。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然則宣其利而禁其私,天子所恃以理天下之具也。(5分)

(2)智者因危而建安,明者矯失而成德。(5分)

【答案】10.(3分)【參考答案】CFI(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理解B級和分析綜合C級。

【命題解析】畫線句子大意為:貢獻應當上交給天子,以滿足皇帝個人的需求。玄宗

對此很高興,新設了這兩個府庫。

11.(3分)【參考答案】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語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理

解B級?!久}解析】這兩處的“幣”都有財物的意思,二者含義相同。

12.(3分)【參考答案】B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的能力,能力層級為理解B級和分析綜合C

級。

【命題解析】B項“他認為尚且太小”“他認為已經(jīng)太大了"理解錯誤。文中“周文

之囿百里,時患其尚小;齊宣之囿四十里,時病其太大”是指當時人對周文王、齊宣

王苑囿的看法,不是他們本人。

利;不納入國家的正常用度,這不是與大家共同受益;人心離散怨恨,不也是理所當

然嗎?有智慧的人能夠通過艱危來建立安泰,聰明的人能夠糾正過失而成就德行。以

陛下英明圣德的天生資質(zhì),如果再加上見到善行就去追求,如此將變?nèi)嗣竦姆e怨為感

恩,改過錯失誤為正確得宜,只看陛下是否愿意實行罷了。實行就會安泰,不實行就

有危險;實行就成就德行,不實行就失去道義。這是不可改變的規(guī)律,愿陛下謹慎對

待,珍惜自己。陛下如果能想一想近前被圍困的深重憂患,警惕平時專利的貪欲。生

活器具,不必過于豐美。衣食等安身之物,一定拿來分給下屬。凡是二庫中的財貨,

都拿出來賞賜有功之臣。真誠地表達自己的心意,與眾人追求一致。將士感念陛下許

諾后一定會兌現(xiàn)的賞賜,人人都爭著建立功勛;百姓們悅服陛下改正錯誤的誠心,誰

會不全心擁護?這樣的話,叛亂一定會平息,叛軍一定會滅亡。這就是散了您的小庫,

成全了國家的大庫;損失了小寶,鞏固君位的大寶。做一件事而得到眾多好處,實行

還有什么猶疑的呢!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吳子曰:“夫道者,所以反本復始;義者,所以行事立功;謀者,所以違害就利;要

①者,所以保業(yè)守成.若行不合道,舉不合義,而處大居貴,患必及之。"

(節(jié)選自《吳起兵法?圖國》)

材料二:

時王浚③置置百官,奢縱淫虐,勒③有吞并之意。時張賓有疾,勒就而謀之。賓日:

“王浚稱制南面,懷逆之志。”勒將圖浚,引子春問之。子春日:“幽州自去歲大水,

人不粒食,浚積粟百萬,不能贍恤,刑政苛酷,賦役殷煩,賊害賢良,誅斥諫士,棗

嵩、田蟒貪暴于內(nèi),而浚自言漢高、魏武不足并也?!崩論釒仔υ唬骸巴跖碜嬲婵汕?/p>

也?!?/p>

勒將襲浚,而懼劉琨及鮮卑、烏丸為其后患,沉吟未發(fā)。賓曰:“彭祖之據(jù)幽州,唯

仗三部,今皆離叛,此則外無聲援以抗我也。幽州饑儉,眾翔親離,此則內(nèi)無強兵以御

我也。宜應機電發(fā),勿后時也。且劉琨、王浚雖同名晉藩,其實仇敵。若修箋于琨,

琨必喜于浚滅?!崩杖眨骸拔崴涣?,右侯已了,復何疑哉!”

于是輕騎襲幽州,以火宵行。于張慮奉箋于劉琨陳已過深重求討浚以自效琨乃檄諸州郡

聽所請。軍達易水,浚督護孫緯將引軍距勒,游統(tǒng)禁之。勒晨至薊,叱門者開門。疑

有伏兵,先驅(qū)牛羊數(shù)千頭,聲言上禮,實欲填諸街巷,使兵不得發(fā)。勒升其廳事,命

甲士執(zhí)浚,立之于前,使徐光讓浚日:“君位冠元臺,而欲自尊,又專任奸暴,殺害

忠良,自貽于此,非為天也。”使其將王洛生斬之。分遣流人各還桑梓。數(shù)棗嵩、田

嬌等以賄亂政,皆斬之。置守宰而還。封王浚首,獻捷于劉聰。劉聰以平幽州之勛,

署勒大都督陜東諸軍事,增封十二郡。勒固辭,受二郡而已。

(節(jié)選自《晉書?載記?第四章》)

【注】①要:權(quán)柄。②王浚:字彭祖,晉將領,都督幽州諸軍事。③勒:石勒,晉亡

后十六國時期后趙開國皇帝。

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

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遣張慮A奉箋于劉琨B陳己過C深重D求討浚E以自效F琨乃檄G諸州郡聽H所請。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所以,用來……的,與《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中的"所以"含義相同。

B.署,布置,安排,與《陳情表》"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中的"署"含義不同。

C.幾,古人席地而坐時有靠背的坐具,與《登泰山記》"磴幾不可登"中的"幾”含義不

同。

D.沉吟,猶豫,遲疑,與《短歌行》"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中的"沉吟”含義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石勒想吞并王浚,但他并未輕舉妄動,而是充分了解王浚的志向脾性、治政、用人、

外交

等各方面的情況后,才開始組織進攻,以謀算避害趨利。

B.石勒率領輕騎兵襲擊幽州,用火把照路在夜間行軍,并且爭取到了劉琨的支持;到

達易

水后,王浚的督護孫緯要率軍隊阻擊石勒,游統(tǒng)制止了他。

C.石勒早晨到達薊城,呵斥守門者開門;因為懷疑有伏兵,于是預先驅(qū)趕了幾千頭牛

羊,聲稱獻禮,實際是想堵住各街巷,使王浚的兵士不能出動。

D.石勒襲擊王浚及獲勝后的做法與吳起的主張相合,斬殺王浚后,他遣散流氓,殺掉

奸臣,安排幽州官吏;劉聰增封他十二個郡,他只接受了兩個郡。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若行不合道,舉不合義,

而處大居貴,患必及之。(4分)

(2)彭祖之據(jù)幽州,唯仗三部,今皆離叛,此則外無聲援以抗我也。(4分)

14.王浚有謀劃,有權(quán)柄,為何最終招來禍患?請根據(jù)材料二概括分析。(3分)

10.【答案】BDF(每處1分。涂黑超過三處,整題不給分)【解析】正確標點:遣

張慮奉箋于劉現(xiàn),陳已過深重,求討浚以自效。琨乃檄諸州郡聽所請。

11.【答案】D【解析】“含義相同”說法錯誤,《短歌行》“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中的“沉吟”,原指小聲明念和思索,詩中指對賢人的思念和傾慕。

12.【答案】D【解析】“遺散流氓”說法錯誤,“流人”不是現(xiàn)代所指的流氓,而是

流亡的人。

13.【答案】(1)如果行為不合乎天道,舉動不合乎正義,卻掌握大權(quán)、居于要職,

禍患一定會到來。(4分。"舉""居""患"各1分,句意1分)(2)王彭祖據(jù)守幽州,

只能依賴三股力量,現(xiàn)在他們都已經(jīng)叛離,這樣外部就沒有支援的力量來與我們對抗

了。(4分?!皳?jù)”“唯”“聲報”各1分,句意1分)

14.【答案】①有輔君之力卻有叛逆之心,奢侈放縱,淫亂暴虐,自高自大;②不恤

災民,刑政苛殘,橫征暴斂,不善用人。(3分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3分:

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

材料一:

關子說:“天道,是用來回歸萬物本源、恢復人們本性的;正義,是用來建功立業(yè)的;

計謀,是用來避害趨利的;權(quán)柄,是用來保衛(wèi)、守護事業(yè)成果的。如果行為不合乎天

道,舉動不合乎正義,卻掌握大權(quán)、居于要職,禍患一定會到來?!?/p>

材料二:

當時王浚設置百官,奢侈放縱、淫亂暴虐,石勒有吞并他的想法。當時張賓正在生病,

石勒前往他的住處并與他商議此事。張賓說:“王浚執(zhí)政一方,懷有借位叛逆的心志。”

石勒將要對付王浚,延請王子春來詢問情況。王子春說:“幽州自從去年發(fā)洪水以來,

百姓顆粒未收,王浚園積百萬糧食,不去班養(yǎng)救濟百姓,刑法政令苛刻殘酷,賦稅徭

役繁雜,殺害賢能忠良之人,誅殺貶斥勸諫之士,在幽州境內(nèi)棗嵩、田貪婪殘暴,然

而王浚自稱漢高祖、魏武帝不足以與他相比。”石勒握著坐幾笑著道:“王彭祖確實

可以擒獲了。“

石勒將要襲擊王浚,但擔心劉琨以及鮮卑、烏九會成為他以后的禍患,遲疑不決沒有

發(fā)兵。張賓說:“王彭祖據(jù)守幽州,只能依賴三股力量,現(xiàn)在他們都已經(jīng)叛離,這樣

外部就沒有支援的力量來與我們對抗了。出州饑荒歉收,民眾背叛親人離去,這樣內(nèi)

部就沒有強大的兵力來抵御我們了。應該選擇時機迅速出擊,不要錯過了時機。況且

劉琨、王浚雖然名義上同是晉朝藩臣,但他們實際上是仇敵。如果修封書信送給劉琨,

劉琨一定會對王浚的滅亡感到欣喜?!笔照f;“我不能解決的,右侯已經(jīng)替我解決

了,還有什么可遲疑的呢!”

于是(石勒)率領裝備輕便的騎兵襲擊幽州,用火把照路在夜間行軍。(石勒)派遣

張慮給劉琨送信,陳述自己罪過深重,請求討伐王浚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劉琨于是給

各州郡發(fā)檄文讓他們聽從石勒的請求。石勒的軍隊到達易水,王浚的督護孫緯要率軍

阻擊石勒,游統(tǒng)制止了他。石勒早晨到達薊城,呵斥守門者打開城門。(因為)懷疑

有理伏的軍隊,(石勒)于是預先驅(qū)趕了幾千頭牛羊,聲稱獻禮,實際是想堵住各街

巷,使王浚的兵士不能出動。石勒登上議事廳,命令兵士捉住王浚,使他站在面前,

讓徐光責備王浚道:“您位為首輔大臣,卻想自立為王,又一心信任奸惡兇暴之人,

殺害忠誠賢良之士,自招禍端到這個地步,并非因為天意。”讓他的將領王洛生斬殺

了他。分別遣散流亡的人各自回歸故里。又一一列舉棗嵩、田嬌等人因貪婪擾亂政事

的罪過,將他們?nèi)細⒌?。設置了地方長官才田去。石勒封裝了王浚的首級,獻給劉

聰以報捷。因為石勒有平定納州的功績,劉聰讓石勒暫任大都督陜東諸軍事,增加十

二郡的封地。石勒堅決推辭,只接受其中的兩郡。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未戰(zhàn)之時,先料將之賢愚,敵之強弱,兵之眾寡,地之險易,糧之

虛實。計料已審,然后出兵,無有不勝。法曰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

(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計戰(zhàn)》)

材料二:

八月,操至潼關,與超等汨夾關而軍。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操不許。九月,

操進軍,悉渡渭。超等數(shù)挑戰(zhàn),又不許;固請割地,求送任子。賈詡以為可偽許之。操復問

計策,詡?cè)眨骸半x之而已?!辈偃眨骸敖?!”韓遂請與操相見,操與遂有舊,于是交馬語移

時,不及軍事,但說京都舊故,拊手歡笑。時秦、胡觀者,前后重沓,操笑謂之曰:“爾欲

觀曹公邪!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耳!”既罷,超等問遂:“公何言!“遂日:

“無所言也?!背纫芍K?,操又與遂書,多所點竄,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操乃

與克日會戰(zhàn),先以輕兵挑之,戰(zhàn)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斬成宜、李堪等。遂、超奔

涼州,楊秋奔安定。

諸將問操日:“初,賊守潼關,渭北道缺,不從河東擊馮翊而反守潼關,引日而后北渡,何

也?”操日:“賊守潼關,若吾入河東,賊必引守諸津,則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岳向潼關;

賊悉眾南守,西河之備虛,故二將得擅取西河;然后引軍北渡。賊不能與吾爭西河者,以二

將之軍也0連車樹柵,為甬道而南,既為不可勝,且以示弱。渡渭為堅壘,虜至不出,所以

驕之也;故賊不為營壘而求割地。吾順言許之,所以從其意,使自安而不為備,因畜士卒之

力,一旦擊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兵之變化,固非一道也?!?/p>

始,關中諸將每一部到,操輒有喜色。諸將問其故,操日:“關中長遠,若賊各依險阻,征

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未集,其眾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一舉可滅,為功差易,

吾是以喜。”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卷第六十六》)

【注】超等,指馬超及其關中聯(lián)軍。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

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法A曰B料敵C制勝D計E險厄F遠近G上H將之道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易,指平坦,與《燭之武退秦師》“以亂易整,不武''中的“易”詞義相同。

B.信,指使者,與《夢游天姥吟留別》“煙濤微茫信難求”中的“信”詞義不同。

C.任子,人質(zhì),為取信對方用作抵押的人;也指因父兄功績而得保任授予官職。

D.河東,指山西省境內(nèi)黃河以東的地區(qū),與現(xiàn)在所說的指河流的東邊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戰(zhàn)爭的首要問題是謀略,要想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開戰(zhàn)之前先要判明將帥是否賢明,敵人

的力量是否強大,士兵數(shù)量多少,地勢如何,糧草供應是否充足。

B.在曹操與馬超等關中聯(lián)軍的戰(zhàn)爭中,馬超先請求割地求和、后又多次挑戰(zhàn),曹操都不答

應,后在賈詡的謀劃下,曹操假裝議和,使得關中聯(lián)軍互相懷疑。

C.在戰(zhàn)場上,曹操首先集中兵力攻打潼關,等到把敵人吸引到潼關后,再派兩位將軍渡過

西河,然后再率領大軍北渡黃河,敵軍不敢抗爭而只能割地求和。

D.戰(zhàn)爭開始時,曹操看到關中聯(lián)軍的軍隊不斷到來就面露喜色,是因為聯(lián)軍的戰(zhàn)斗力很弱,

容易集中剿滅,如果他們依據(jù)險阻,要剿滅就會多花很多時間。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爾欲觀曹公邪!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耳!

(2)連車樹柵,為甬道而南,既為不可勝,且以示弱。

14.曹操在與馬超聯(lián)軍的斗爭中,采用了哪些計策?(3分)

【答案及解析】

10.【答案】BDG

【評分細則】(每涂對一處給1分,共3分,涂四處及以上不得分。)

【解析】"曰”是“說”的意思,是提頓下文的標志,故應在“日”后斷開;“料敵制勝”

是“判斷敵情實際,研究制勝計劃”的意思,結(jié)構(gòu)完整,故應在“勝”后斷開;“計”是“考

慮”的意思,在句中充當謂語,“險厄遠近”是“地形險易、道路遠近”的意思,是“計”

的賓語,故應在“近”后面斷開。

11.【答案】A

【解析】“詞義相同”錯誤?!暗刂U易”中的“易”指地勢平坦,“以亂易整,不武”中

的“易”指替換,二者詞義并不相同。

12.【答案】D

【解析】“是因為聯(lián)軍的戰(zhàn)斗力很弱”錯誤。依據(jù)原文“其眾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

一舉可滅”可知,曹操“一舉可滅”關中聯(lián)軍的原因,是聯(lián)軍沒有主帥,互不相屬,而不是

“聯(lián)軍的戰(zhàn)斗力很弱”。

13.【答案】(1)你們是想來看曹操嗎?我也是一個人,并沒有四只眼兩張嘴,只是智謀

多一些罷了。

【評分細則】(“猶人”,如同別人;“非有”,并沒有;“但”,只,只是。關鍵點各1

分,句意1分。)

(2)我連接車輛樹立柵欄,向南修建甬道,既是為了安全,也是向敵軍示弱。

【評分細則】(“樹”,樹立;“為”,修建;“南”,向南。關鍵點各1分,句意1分。)

14.【答案】

①離間之計。普操用計離間了馬超等與韓遂的同盟關系。

②聲東擊西之計。想渡西河卻故意以重兵集中在潼關以吸引敵軍主力。

③示弱之計。修營壘、建甬道向敵軍示弱,以驕敵。

【評分細則】(每點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大凡用兵作戰(zhàn)的法則,都是把戰(zhàn)略謀劃放在首位。沒有開戰(zhàn)之前,先要判明將帥是賢明還是

愚鈍,敵人力量是強大還是弱小,兵員數(shù)量是眾多還是寡少,戰(zhàn)區(qū)地形是險峻還是平坦,糧

草供應是困乏還是充足。把敵我雙方這些情況都判斷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戰(zhàn),便沒有不勝

利的。誠如兵法所說:“判斷敵情實際,研究制勝計劃,考察地形險易,計算道路遠近,這

是高明將帥指導戰(zhàn)爭所必須掌握的法則?!?/p>

材料二:

八月,曹操來到潼關,與馬超等隔著潼關扎營。馬超等在渭南駐軍,派遣使者請求割讓黃河

以西土地,請求和解。曹操不答應。九月,曹操進軍,全部渡過渭水。馬超等幾次挑戰(zhàn),但

曹操仍然不許應戰(zhàn)。馬超等一再請求割讓土地,并請求送兒子去作人質(zhì)。賈詡認為可以假裝

同意,曹操再問他下一步的策略,賈詡說:“離間他們的軼盟而已曹操說:“我明白了。''

韓遂請求與曹操相見,曹操與韓遂本來是老朋友,于是,他們兩人來到陣前,馬頭相交,在

一起說了很長時間,沒有說到軍事,只是談論京都的往事與老朋友們,高興時拍手歡笑。當

時,馬超等部隊中的關中人與胡人都來圍觀,前后重重疊疊,曹操笑著對他們說:“你們是

想來看曹操嗎?我也是一個人,并沒有四只眼兩張嘴,只是智謀多一些罷了。”會面結(jié)束后,

馬超等人問韓遂說:“曹操說了些什么?”韓遂說:“沒有說什么。”馬超等有了疑心。另

一天,曹操又給韓遂寫了一封信,信中圈改涂抹了許多地方,好象是韓遂所改的,馬超等更

加懷疑韓遂。曹操于是與馬超等約定日期,進行會戰(zhàn)。曹操先派輕裝部隊進行挑戰(zhàn),與馬超

等大戰(zhàn)多時,才派遣精銳蔚兵進行夾擊,大破馬超等,斬殺成宜、李堪等。韓遂、馬超逃奔

涼州,楊秋逃奔安定。

將領們問曹操說:“開始,敵軍主力據(jù)守潼關,渭水以北的道路都空虛無備。但您不從河東

進攻馮翊,反而屯兵在潼關之下,過了些日子再北渡黃河,是為什么?”曹操說:“敵軍據(jù)

守潼關,如果我軍進入河東,敵軍就會分兵把守各處渡口,我們便不能渡過西河。我故意以

重兵集中在潼關,敵軍就集中力量在南防守潼關,西河的戒備空虛,所以徐晃、朱靈兩位將

軍能輕易取得西河。然后,我率大軍北渡黃河,敵軍無法與我爭奪西河的原因,就在于兩位

將軍已先駐軍在那里了。我連接車輛樹立柵欄,向南修建甬道,既是為了安全,也是向敵軍

示弱。渡過渭水后修筑營壘,敵人挑戰(zhàn)而堅守不出,是使敵軍驕傲自大;因此,敵軍未修營

壘,而請求割地。我答應了要求,所以順從他們的意思是為了使他們自以為安全而不加防備。

同時,我們養(yǎng)精蓄銳,一旦發(fā)起攻擊.好比是迅雷不及掩耳。軍機變化莫測,不能執(zhí)著于一

種方法?!?/p>

開始時,關中聯(lián)軍的每一部將領率軍來到,曹操都面有喜色,部下將領們詢問緣故,曹操說:

“關中地區(qū)遼闊廣大,如果他們各自據(jù)險堅守,我們征討他們,沒有一兩年平定不了?,F(xiàn)在,

他們?nèi)技性谝黄?,人?shù)雖多,但互不相下,軍隊沒主帥,可以一舉消滅,比逐一征討要

容易,所以我心中喜悅?!?/p>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魯哀公問于孔子曰:“樂正夔①一足,信乎?"孔子曰:

“昔者舜欲以樂傳教于天下,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于是正六律,

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jié)

也,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是',

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

并得一人?!庇新劧鴤髦咴唬骸岸∈洗┚靡蝗?。”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

之于丁氏。丁氏對日:“得一人之便,非得一人于井中乜?!扒竽苤舸?,不若無聞也。子

夏之晉,過衛(wèi),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日:“非也,是己亥也。夫'己'

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敝劣跁x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shù)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貍:貍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

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聞而審,則為福矣;聞百不審,不若無聞矣。齊桓公聞管子

于鮑叔楚莊聞孫叔敖于沈尹筮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吳王聞越王勾踐于太宰直否,智伯聞趙

襄子于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

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jīng),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

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慎行論》)

【注】①樂正:樂官。夔(kuD:古代音樂家,生活在荒僻邊遠的地方,具有非凡的音樂

才能,后受到舜的賞識而被提拔為樂官,主理樂舞之事。②獴(jue):古書上說的一種大

猴子,形似瑞猴。

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

齊桓公A聞管子B于鮑叔C楚莊D聞孫叔敖E于沈尹筮F審之也G故國H霸諸侯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信,指言語真實,與王羲之《蘭亭集序》中“信可樂也”的“信”含義不同。

B.和,“使……和諧”,與《孔雀東南飛》“登即相許和”中的“和”詞義不同。

C.涉,指渡水,與《歸去來兮辭》"園日涉以成趣”的“涉”意思不同。

D.“己亥”在文中是干支紀日,《登泰山記》中“戊申晦”的“戊申”是干支紀月。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認為舜重用夔后,通過禮樂使教化傳布于天下,從而讓天下歸服。

B.第二段具有現(xiàn)實意義,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了君王使天下興盛的原因。

C.文中穿井得一人的故事:最終的傳言是因鑿井而從地面挖到一個人。

D.本文以歷史事實和寓言故事為論據(jù),夾敘夾議,深入淺出,生動形象。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

(2)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

14.對待傳言的正確態(tài)度是什么?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說明。

【答案】10.crG11.B12.A

13.(1)凡是聽到傳聞,都必須深透審察,對于人都必須用理進行檢驗。

(2)聽到什么如果加以審察,就有好處;聽到什么如果不加審察,不如不聽。

14.①凡是聽到傳聞,都必須深透審察,對于人都必須用理進行檢驗。

②遵循著事物的規(guī)律和人的情理,用這種方法來審察所聽到的傳聞,就可以得到真實的情況

了。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齊桓公從鮑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莊王從沈尹筮那里得知孫叔敖,審察他們,因此國

家稱霸于諸侯。

第一個“聞”的主語為“齊桓公”,賓語為“管子”,狀語為“于鮑叔”,中間都不應斷開,

應在“叔”后面斷開,即在c處斷開;

第二個“聞”的主語為“楚莊”,賓語為“孫叔敖”,狀語為“于沈尹筮”,中間都不應斷

開,應在“筮”后面斷開,即在F處斷開;

“也”為句末語氣詞,所以應在第一個“也”后面斷開,即在G處斷開;

“國”的謂語為“霸”,中間不應斷開。

所以,應CFG處斷開。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理解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把哉Z真實/確實”;句意:可信嗎?/確實很快樂。

B.“詞義不同”錯誤。均為“使……和諧”;句意:夔能調(diào)和音律,從而使天下安定。/立

刻就答應這門親事吧。

C.正確。“渡水/涉足,走到";句意:晉國軍隊在己亥那天渡過黃河。/天天到園里行走,

自成一種樂趣。

D.正確。

故選Bo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通過禮樂使教化傳布于天下,從而讓天下歸服”錯誤。由原文“昔者舜欲以樂傳教于天

下,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

天下大服”可知,孔子認為從前舜想用音樂向天下老百姓傳播教化,就讓重黎從民間舉薦了

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也做樂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諧和五聲,用來調(diào)和陰陽之氣。因而

天下歸順。

故選A。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熟論”,深透審察;“驗之以理”,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用理進行檢驗。

(2)“審”,審察;“若”,如。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可知,凡是聽到傳聞,都必須深透審察,對于

人都必須用理進行檢驗。

由原文“緣物之情及人之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可知,遵循著事物的規(guī)律和人的情理,用

這種方法來審察所聽到的傳聞,就可以得到真實的情況了。

參考譯文:

凡是聽到傳聞,都必須深透審察,對于人都必須用理進行檢驗。魯哀公問孔子說:“聽說樂

正夔只有一只腳,可信嗎?”孔子說:“從前舜想用音樂向天下老百姓傳播教化,就讓重黎

從民間舉薦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樂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諧和五聲,用來調(diào)和陰

陽之氣。因而天下歸順。重黎還想多找些象夔這樣的人,舜說:'音樂是天地間的精華,國

家治亂的關鍵。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諧,而和諧是音樂的根本。夔能調(diào)和音律,從而使天下

安定,像夔這樣的人一個就夠了。'所以說‘一個夔就足夠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

宋國有個姓丁的人,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去打水,經(jīng)常派一人在外專管打水。等到他家

打了水井,他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一個人力?!庇腥寺犃司腿鞑ィ骸岸〖彝诰?/p>

挖到了一個人?!倍汲堑娜思娂妭髡f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問明情況,

姓丁的答道,“現(xiàn)在家里有了井,無需轉(zhuǎn)派一人住在外面打水,等于多得到一人使用,并不

是在井中挖到一個人?!毕襁@樣聽信傳聞,不如不聽。子夏到晉國去,經(jīng)過衛(wèi)國,有個讀史

書的人說:“晉軍三豕過黃河。”子夏說:“不對,是己亥日過黃河。古文‘己‘字與'三'

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钡搅藭x國探問此事,果然是說,晉國軍隊在己亥

那天渡過黃河。

傳聞不可以不審察,經(jīng)過輾轉(zhuǎn)相傳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貍,貍似凍猴,

舜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別就很遠了。這是愚蠢的人犯大錯誤的原因。聽到什么如果加以審察,

就有好處;聽到什么如果不加審察,不如不聽。齊桓公從鮑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莊王從沈

尹筮那里得知孫叔敖,審察他們,因此國家稱霸于諸侯。吳王從太宰直否那里聽信了越王勾踐

的話,智伯從張武那里聽信了趙襄子的事,沒有經(jīng)過審察便相信了,因此國家滅亡自己送了

命。

言辭有很多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是非的界限,不可不分辨清楚,這是圣人需要特別慎重

對待的問題。雖然這樣,那么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著事物的規(guī)律和人的情理,

用這種方法來審察所聽到的傳聞,就可以得到真實的情況了。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74題。

材料一:

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舉三代全盛之法,以治僥幸茍且之風,而歸之于至正而已矣。三

代之盛時,天子秉至公之義,而制諸侯之予奪,故勇者無所加乎怯,弱者無所畏乎強,匹夫

懷璧而千乘之君莫之最取焉。此王道之所由興也。周衰,諸侯相關,而強有力者制其予奪,

鄭'莒、滕、薛之君,惴惴焉保其首領之不暇,而齊、晉、秦、楚有吞諸侯之心??鬃涌?/p>

嘆日:“久矣,諸侯之恣行也,后世將有王者作而不遇焉,命也?!惫省洞呵铩分ǎ运?/p>

以待后世王者之作而舉行之也。鐘鼎龜玉,夫子之所以分諸侯,使諸侯相傳而世守也。

《桓?二年》:“取部大鼎于宋。戊曳,納于太廟?!鼻曳蚨σ玻恍沂过R挈而有之,是齊

鼎也,是百傳而不易,未可知也。仲尼日不然。是鼎也,何為而在魯之太廟?曰,取之宋。

宋安得之?日,取之部,故書曰部鼎。部之得是鼎也,得之天子。宋以不義取之,而又以與

魯也。后世有王者作,舉《春秋》之法而行之,魯將歸之宋,宋將歸之部,而后已也。昔者

子路問孔子所以為政之先?子曰:“必也,正名乎!”故《春秋》之法尤謹于正名至于一

鼎之微而不敢忽焉圣人之用意蓋深如此。

夫以區(qū)區(qū)之魯無故而得器,是召天下之爭也。楚王求鼎于周,王日:“周不愛鼎,恐天下以

器仇楚也。”鼎入宋而為宋,入魯而為魯,安知夫秦、晉、齊、楚之不動其心哉!故書日部

鼎,明魯之不得有以塞天下之爭也。

(節(jié)選自蘇軾《論取部大鼎于宋》)

材料二: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鬃幼浜笾劣诮裎灏贇q,有能紹明世,

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

子何敢讓焉。”

上大夫壺遂日:“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日:“余聞董生日:'周道衰廢,孔子

為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鬃又灾挥?,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

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節(jié)選自《史記?太史公自序》)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故A《春秋》之法B尤謹C于正名D至

于一鼎之微E而不敢忽焉F圣人之用G意蓋深H如此。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歸,指使回歸,”卻匈奴七百余里”的“卻”指使退卻,兩者用法相同。

B.戊申,是干支紀日,與《登泰山記》“戊申晦”中的“戊申”紀法相同。

C.讓,指責備,與《論語?侍坐》“為國以禮,其言不讓”中的“讓”詞義不同。

D.儀表,指準則、法式,與現(xiàn)在說的“儀表堂堂”中的“儀表”不一樣。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代興盛之時,天子秉持道義,控制給予和剝奪;周衰弱后,強大有實力的諸侯控制了給

予和剝奪,于是小國惴惴而大國有吞并之心。

B.蘇軾認為,《春秋》記載“取部大鼎于宋”,除記述歷史事件外,還包含對宋、魯?shù)葒?/p>

為的批判和對后世君王按《春秋》規(guī)則行事的期待。

C.小小的魯國無故得到重器,可能會招來別人的爭奪,當年楚王要求周天子賜鼎,周天子就

是以“恐天下以器仇楚”為理由拒絕的。

D.司馬遷創(chuàng)作《史記》,是繼承先人遺志,對《易》和《春秋》的內(nèi)容進一步闡發(fā),同時推

究《詩》《書》《禮》《樂》中的規(guī)律。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驛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鐘鼎龜玉,夫子之所以分諸侯,使諸侯相傳而世守也。

(2)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p>

14.根據(jù)材料,概括孔子編撰《春秋》的背景。(3分)

【答案】10.BDF11.C讓,辭讓、拒絕12.D

13.(1)鐘鼎和龜玉(之類的器物),是孔夫子用來劃分諸侯級別,使諸侯傳承并且世代堅

守的國家重器啊。(夫子、所以、相傳世守各1分,語意通順1分)(2)孔子說:“我與

其用空洞的說教記載我的主張,不如在敘述歷史事件中顯現(xiàn)得深刻、透徹、明顯。”(空言、

見、深切著明各1分,語意通順1分)

14.周道衰廢;諸侯相爭(恣行);已道不行。

【譯文】

材料一:

《春秋》這部著作呢?是為了舉用三代最昌盛時期的治國方略,以治理當時的僥幸茍且的社

會風氣,最后讓國家歸附于正道上來。三代最昌盛的時期,因為天子秉持最公道的正義,而

能夠控制諸侯的給予和剝奪,所以強勢的人不敢凌駕天子的怯懦,弱勢的人也不會畏懼天子

的強大,老百姓懷揣寶玉而有一千乘戰(zhàn)車的國君也不敢強取,這都是治理國家正確方法的原

由而興起來的。周朝衰敗的時候,和諸侯有很大的關系,讓那些強勢有實力的諸侯控制了給

予和剝奪,鄭、莒、滕、薛這些國家的國君,整天惴惴不安忙著保護自己的生命而沒有閑暇,

而齊、晉、秦、楚這些大國卻都有吞并這些諸侯國的野心。所以孔子感慨嘆息道:“時間太

久了,這些諸侯任意的行為,后世即便有君王興起出現(xiàn)也是沒有機會的,這都是命數(shù)啊?!?/p>

所以《春秋》里的法則,都是期待后世的君王有所作為而施行的啊。這些鐘鼎龜玉,是孔夫

子用來劃分諸侯級別,使諸侯傳承并且世代遵守的國家重器啊。

《魯桓公?二年》:“魯桓公從宋國取得原屬部國的傳國大鼎,在戊申日,放進了太廟?!?/p>

像傳國大鼎這樣的國家重器,如果很不幸讓齊國舉起來并擁有它,就叫做齊鼎了,后世傳百

代也不會更改的,是可想而知的??鬃訁s說不是這樣的。這個傳國大鼎,為何會在魯國的太

廟?回答說,從宋國取得的。宋國哪里來的,是從部國取來的,所以鼎上文字是部鼎。部國

是怎么得來這個鼎的呢?是來自周天子賜給的。宋國采取不義的手段取得的,而后又給了魯

國。后世如果有君王興起出現(xiàn),按照《春秋》的規(guī)則而施行法令,那么魯國要歸屬于宋國,

宋國將要歸屬于部國,最后只有這樣的結(jié)果。以前的人子路曾經(jīng)問孔子什么是執(zhí)政的首要?

孔子說:“必定是先正名分?。 彼浴洞呵铩防锏某珜У囊?guī)則,在正名分方面特別的謹慎,,

即便是對于一個鼎這樣的小事也是不敢忽略的,圣人就是這樣用意深刻的.

以小小魯國的實力無故而得到傳國的重器,這是要招來天下的爭搶啊。楚王曾經(jīng)向周天子要

求賜鼎,周天子告訴他說:“周王室并不是愛惜鼎,而是恐怕天下人因為鼎為重器而仇視楚

啊?!倍Φ搅怂螄褪撬螄?,到了魯國就是魯國的,怎么就知道秦、晉、齊、楚等國就不

會動心呢!因此寫部鼎,表明魯國不擁有此鼎來阻止天下人爭奪。

材料二:

太史公說:“先父曾說過這樣的話:'自從周從去世后,經(jīng)歷了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去世

后,到現(xiàn)在又是五百年了,有人能夠繼承清明之世,整理《易傳》,接續(xù)《春秋》,推考《詩》

《書》《禮》《樂》的精義嗎?'他的用意在這里吧!用意就在這里吧!小子我怎么敢辭讓

呢。”上大夫壺遂曾問道:“過去孔子為什么要述作《春秋》呢?"太史公回答說:“我聽

董仲舒先生說過:'周朝王道衰敗廢弛,孔子擔任魯國司寇,諸侯嫉害他,大夫排斥他。孔

子知道自己的主張沒有人采用,自己提倡的王道沒有人施行,于是將自己對人、事的褒貶寄

寓于《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記述中,想以此作為天下人的是非標準??鬃淤H斥昏庸無

道的天子,斥責胡作非為的諸侯,聲討禍國亂政的大夫,是要達成王事而已J孔子說:'我

與其用空洞的說教記載我的主張,不如在敘述歷史事件中顯現(xiàn)得深刻、透徹、明顯。'”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貞觀十四年,太宗謂房玄齡曰:“朕每觀前代史書,彰善癢惡,足為將來規(guī)誡。不知

自古當代國史,何因不令帝王親見之?”對日:“國史既善惡必書,庶幾人主不為非

法,止應畏有忤旨,故不得見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占人。卿可撰錄進來。”

玄齡等遂刪略國史為編年體,撰高祖、太宗實錄各二十卷,表上之。太宗見六月四日

事,語多微文,乃謂玄齡曰:“昔周公誅管、蔡而啟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朕

之所為,義同此類,蓋所以安社稷,利萬民耳。史官執(zhí)筆何煩有隱宜即改削浮詞真書其

事?!笔讨形赫髯嘣唬?臣聞人主位居尊極,無所忌憚。惟有國史,用為懲惡勸善,書

不以實,后嗣何觀?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辭.雅合至公之道?!保▍蔷ぁ敦懹^政要?卷六》)

材料二:

余讀《唐史》至太宗六月四日事,為之喟然太息。嗟乎!以太宗之英武好名,而卒定

計于秦府群小,惜哉!太宗首倡非常之謀以哉定海宇,則高祖之有天下,誠太宗之功

也。雖然,立子以長不以功,高祖之欲傳位于太宗,固義有不可;而太宗之屢辭不受者,

豈亦有見于此乎?由是而觀,則太宗之心,固已灼知大義之所在矣.其后卒至喋而禁

門、貽譏萬世而不顧者,亦由房、杜二人陷之而然耳。豈獨房、杜哉?當是時,太宗

既誅巢隱,一二近臣惟勸其釋甲以就刑,可也;若高祖念其事非得已而原之,然后輔

之以圖后功,亦可也;竟乃釋此不為。而尉遲敬德者,乃摞甲持矛直至上前,借曰恐

其驚動上意,亦何事于矛甲哉?敬德此舉直恐高祖之怒心一發(fā),且將不利于太宗,故

特假此以迫脅之。使高祖不幸如其所料,則敬德之矛寧無所施乎?秦府群小之不忠于

所事,乃至此也。噫!此輩未足深恨;太宗為一代賢君,亦從之而不疑,何其悲哉?。ù?/p>

良《論唐太宗六月四日事》)

【注】①六月四日事,即玄武門之變,指唐太宗李世民發(fā)動政變殺死兄弟,終被高祖

李淵立為皇太子。②巢隱,指隱匿的敵人。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

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史官執(zhí)筆A何B煩C有隱D宜E即F改削G浮詞H直I書其事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微,指隱蔽、含蓄,與《陳情表》"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中的"微"詞義不相同。

B.正,指使端正「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指"使活著",兩者用法相同。

C.非常,文中指不同尋常,與現(xiàn)代所說的“非常時期’中的"非?!焙x一樣。

D.上,與"借日恐其驚動上意“中的"上"一樣特指君主、帝王,文中指李世民。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身為帝王卻不能查看當朝國史,結(jié)果這些國史不能起到規(guī)勸警戒自己的作用,令李

世民感到十分遺憾。

B.李世民認為通過政變誅殺兄弟,和周公東征誅殺管叔、蔡叔和季友用毒藥殺死叔牙

兩件事一樣,利于國家穩(wěn)定。

C.材料二記載了玄武門之變中高祖、太宗、秦府群小等歷史人物的種種表現(xiàn),戴良對

他們抱以惋惜之感。

D.在戴良看來,李世民平定天下,心中持有家國大義,多次辭任太子,他是一位英武

且珍惜名譽的人。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惟有國史,用為懲惡勸善,書不以實,后嗣何觀?

(2)立子以長不以功,高祖之欲傳位于太宗,固義有不可。

14.戴良稱李世民的部下為“小人",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10.(3分)ADH(評分參考: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四處及以上不給分。)

11.(3分)D(上指唐高祖李淵)

12.(3分)C(玄武門之變中的高祖僅出現(xiàn)在戴良的假設中,并沒有實錄其事跡,

且戴良對高祖無惋惜之情)

13.(8分)(1)(4分)只有國史,用處是懲處惡人褒揚善人,不按實際情況記

載,那么讓后人看什么呢?("用","書不以實"倒裝句式,"后嗣","何觀",每譯對一

處給1分。)

(2)(4分)立太子是按照年長不按照功績(的原則),高祖想傳位給太宗,本來按

照道義就是不可以的。(“以”“長”“固”“義”,每譯對一處給1分)

14.(3分)(1)部下定計發(fā)動政變,讓李世民陷于不義之中;(2)部下政變之后

脅迫高祖,不忠于所事。(評分參考: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3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對房玄齡說::“我每看前朝的史書,懲惡揚善,足以規(guī)勸警戒

后人。但我不知道,自古以來當朝的國史,為什么不讓帝王親自看到呢?”房玄齡回

答說:“國史既然善惡必到?!碧谡f:“我的想法不同于古人。你們把撰寫抄錄好

的國史送過來吧。于是,房玄^等人就把國史加以刪減整理,成為按照年月順序記事

的編年體,撰寫成高祖和太宗的《實錄》各二十卷,上表呈獻。太宗看到六月四日所

記玄武門之變說得很含蓄,就對房玄齡說:“從前,周公東征誅殺管叔、蔡叔,從而

使周室得以安定。季友用毒藥殺死叔牙,而使魯國得以安寧。我的所作所為,和古人

的道理相同,都是為了安定社稷,以利萬民。史官執(zhí)筆,何須隱晦?你們應當立即改

刪虛飾之詞,把這件事的原委寫清楚。”事后,侍中魏徵上奏說:“我聽說,君主身

居至尊之位,無所顧忌懼怕。只有國史,用處是懲處惡人褒揚善人,不按實際情況記

載,那么讓后代人看什么呢?陛下如今叫史言修正那些話,很符合公正的道理。

材料二:

我讀《唐史》,讀到太宗六月四日事,為之長嘆一聲。唉!憑借唐太宗英俊勇武、愛

好名譽(的特點),卻最終被秦府一眾小人算計定策,可惜?。√铺谑紫瘸h非同

尋常的計謀來平定天下,那么(說明)高祖擁有天下,確實是太宗的功績。雖然如此,

但立太子要按照年長不按照功績(來實施),高祖想傳位給太宗,按照道義本來就是

不可以的;而且太宗多次推辭不接受任太子,怎么可以從那些歷史記載中看到?由是

觀之,那么太宗的想法,本來已經(jīng)明白了解(誰可以擔任太子的)大義所在。后來最

終(發(fā)生)宮門喋血、招致天下萬世譏責也不顧慮的事情,也是靠房、杜兩人設計陷

害導致的。何止房、杜兩人呢?在那時,太宗已經(jīng)殺了隱匿的敵人,對數(shù)量不多的近

臣,只勸告他們放下兵器受刑就可以了;如果高祖想到這件事不得已而原諒他,這樣

以后輔佐他來謀取以后的功績,也是可以的。竟然放下不做。尉遲敬德這個人,才堆

放好盔甲手持長矛,就徑直到高祖面前,借口說恐怕驚動高祖的內(nèi)心,這跟堆放好盔

甲手持長矛有什么關系呢?尉遲敬德這一行動只是擔心高祖突發(fā)怒氣,就會對太宗不

利,所以借此脅迫他。假如高祖對這種情況不幸偶然像尉遲敬德所料的那樣發(fā)怒,那

么尉遲敬德的長矛難道不會針對高祖嗎?秦府一眾小人對所辦理的事,居然(卑劣)

到這種程度。唉!這批人不值得深深仇視;太宗作為一代賢君,也跟著這批人(發(fā)動

政變)卻不懷疑,多么傷心??!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韓破,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

韓故。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始皇博浪沙中,誤中

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圮下,顧謂良日:“孺

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

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日:

“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蔽迦掌矫?,良

往。父已先在,怒日:“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日:“后五日早會?!蔽迦狰Q

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日:“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五日,

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

矣?!钡┤找暺鋾恕短ā芬?。

后十年,(艮)數(shù)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艮日:“沛

公殆天授?!?/p>

(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有刪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