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基礎過關練 選擇性必修第3冊第三章本章復習提升_第1頁
高中地理基礎過關練 選擇性必修第3冊第三章本章復習提升_第2頁
高中地理基礎過關練 選擇性必修第3冊第三章本章復習提升_第3頁
高中地理基礎過關練 選擇性必修第3冊第三章本章復習提升_第4頁
高中地理基礎過關練 選擇性必修第3冊第三章本章復習提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章復習提升易混易錯練易錯點1不理解生態(tài)退化形成原因及措施土壤在水和風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壞、剝蝕、搬運的過程,稱為土壤侵蝕。下圖示意南亞某國家土壤侵蝕強度空間分布。讀圖完成下面三題。1.(2020福建晉江高二上期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蝕強度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2020福建晉江高二上期中,)甲、丁兩地土壤侵蝕強度差異較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海拔、降水量 B.土質、地形C.降水量、地形 D.風力、海拔3.(2020福建晉江高二上期中,)為防治土壤侵蝕,甲地可采取的措施是(易錯)A.平整土地,大力發(fā)展種植業(yè)B.擴大坡耕地面積C.造林種草D.進行大規(guī)模生態(tài)移民易錯點2不清楚環(huán)境問題形成機理大氣污染物擴散受海陸風影響。圖1為深圳市某發(fā)電廠附近某時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等值線圖,圖2為該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面兩題。圖1圖24.()該時最可能為()A.1時 B.4時 C.8時 D.15時5.()圖示地區(qū)()A.地形與污染物的擴散無關B.含污染物質的降水會腐蝕建筑C.河流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不明顯D.電廠與極值位置距離小于20千米易錯點3不會判斷自然保護區(qū)及其影響下表為我國某自然保護區(qū)內不同植被的總面積及其占自然保護區(qū)面積的比重,下圖示意該自然保護區(qū)內每一種植被在不同海拔上的分布比重。該自然保護區(qū)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較大,降水充沛。據此完成下面兩題。植被總面積(公頃)比重(%)常綠闊葉林14623.926.6針闊葉混交林25310.945.97針葉林5068.29.2落葉闊葉林17.80.03竹林8032.514.6草甸2003.93.6合計55057.21006.()該自然保護區(qū)可能位于()A.福建 B.云南 C.河北 D.黑龍江7.()該自然保護區(qū)內(易錯)A.海拔830~1040米范圍內面積最大的植被為竹林B.落葉闊葉林分布區(qū)上下界高差可能為850米C.草甸分布區(qū)受人類經營活動的干擾最大D.海拔1680~1890米范圍內地形坡度達到最大易錯點4不理解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影響研究發(fā)現,南極洲封凍是新生代(距今0.66億年至今)以來全球“冰室效應”的縮影。中生代時期(距今2.52億~0.66億年),二氧化碳濃度長期保持較高水平,全球氣候普遍溫暖。當新生代造山運動發(fā)生時,山體巖石中的硅酸鹽與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發(fā)生化學反應,將二氧化碳固定到沉積物中,引發(fā)“冰室效應”,全球氣候變冷。此外,西風漂流的出現、加強,使南極進一步變冷。2019年11月7日,我國“雪龍2”號科考船從霍巴特港附近海域出發(fā),于2019年11月20日抵達中山站附近海域。下圖為南極大陸及部分海域洋流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三題。8.(2020北京東城高三一模,)南極洲封凍帶來的主要影響是()A.全球海平面下降B.板塊運動更劇烈C.南極地區(qū)上升氣流加強D.南極冰川更新周期變短9.(2020北京東城高三一模,)“冰室效應”的產生(易錯)A.是因為西風漂流促進水熱交換B.是由于造山運動消耗地球內能C.導致地球表面的晝夜溫差增大D.使南極大氣吸收太陽輻射增多10.(2020北京東城高三一模,)“雪龍2”號從霍巴特港到中山站附近海域的航程中()A.跨越東西半球 B.船上國旗常常飄向東北C.橫穿了大西洋 D.船上日出的地方時漸早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永久凍土中積聚了大量有機物,其碳含量約是大氣中碳含量的兩倍,全球森林碳含量的三倍。氣候變暖正加劇凍土融化,并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近年來,隨著農業(yè)改革與振興,俄羅斯農業(yè)成功“逆襲”——從農產品進口國變成了出口國。下圖為俄羅斯主要農作物分布圖。(1)試說明氣候變暖與凍土融化的聯(lián)系。(2)簡述氣候變暖對俄羅斯農業(yè)增產的有利影響。

答案全解全析易混易錯練1.A2.C3.C4.D5.B6.A7.B8.A9.C10.D1.A讀南亞某國家土壤侵蝕強度空間分布圖可知,甲地的土壤侵蝕強度約為1250[t/(km2·a)],乙地的土壤侵蝕強度在500~750[t/(km2·a)],丙地的土壤侵蝕強度小于250[t/(km2·a)],丁地的土壤侵蝕強度無法確定,但侵蝕強度不會超過750[t/(km2·a)],因此土壤侵蝕強度最大的為甲地。故選A。2.C印度半島屬于季風氣候,甲地處于夏季風迎風坡,降水多,因此土壤侵蝕強度大;丁地處于背風坡,降水少,因此土壤侵蝕強度小。甲地位于山地,地形崎嶇,土壤侵蝕強度大;丁地位于高原,高原內部地形平坦,因此土壤侵蝕強度小。故選C。3.C平整土地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土壤侵蝕,但是大力發(fā)展種植業(yè)會破壞地表植被,加劇土壤侵蝕,A錯誤;擴大坡耕地面積會破壞地表植被,加劇土壤侵蝕,B錯誤;造林種草可以恢復地表植被,有利于減輕土壤侵蝕的危害,C正確;進行大規(guī)模生態(tài)移民,并不能有效治理一個區(qū)域的土壤侵蝕,D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擇C。易錯分析防治土壤侵蝕應采取的措施要根據不同地形、氣候狀況進行分析。4.D根據圖1中二氧化硫濃度等值線的極值分布可知,此時盛行風為海風,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陸地上氣溫高,可能為白天。15時海陸溫差較8時大,海陸熱力環(huán)流強盛,故該時最可能為15時,故選D。5.B地形平坦開闊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地形閉塞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故A項錯誤。圖示地區(qū)含污染物質的降水呈酸性,可能會腐蝕建筑,故B項正確。深圳為季風氣候區(qū),降水量季節(jié)變化大,河流的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較明顯,故C項錯誤。根據坐標圖可知,發(fā)電廠與極值位置距離大于20千米,故D項錯誤。6.A由表可知,該自然保護區(qū)有常綠闊葉林分布,故應位于亞熱帶地區(qū),由材料“該自然保護區(qū)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較大,降水充沛”可知,該自然保護區(qū)可能位于東南沿海地區(qū),應為福建。7.B由圖可知,竹林在海拔830~1040米范圍內分布比重最大,A錯;由圖可判讀,落葉闊葉林分布的海拔范圍為1250~2100米,故其上下界高差約為850米,B正確;草甸主要分布在830米以上,人類活動主要集中于地勢低緩的山谷地區(qū),C錯;該區(qū)域的地形坡度無法判斷,D錯。易錯點撥解答本題容易受圖中多條曲線的影響,從而導致判讀不正確。8.A由材料信息可知,南極洲封凍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降低進而使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海水大量結冰,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下降,故選A。9.C由材料信息可知,“冰室效應”是“新生代造山運動發(fā)生時,山體巖石中的硅酸鹽與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發(fā)生化學反應,將二氧化碳固定到沉積物中”引發(fā)的,屬于外力作用的過程,B錯誤;西風漂流阻斷了南極大陸與中低緯地區(qū)之間的水熱交換,使南極進一步變冷,A錯誤;“冰室效應”的產生,意味著二氧化碳減少,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紅外線,隨著二氧化碳的減少,大氣吸收的太陽輻射也會減少,D錯誤。故選C。易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冰室效應”的概念。10.D11月7日至11月20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并且逐漸南移,南半球各地晝長逐漸變長,船上日出的地方時逐漸變早,故選D。11.答案(1)氣候變暖加快凍土融化;氣溫升高,加快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凍土融化,(凍土中的碳排放到大氣中)使溫室氣體增加,氣候變暖加劇。(2)改善熱量條件,延長生長期;擴大耕地面積;(加快凍土融化)改善土壤條件(利于農業(yè)增產);等等。解析(1)氣候變暖加快凍土融化,同時,氣溫升高,加快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永久凍土中積聚了大量有機物,其碳含量約是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