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專項復(fù)習(xí)-文言文突破(重點課文、句子翻譯訓(xùn)練(選修))(含解析)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專項復(fù)習(xí)-文言文突破(重點課文、句子翻譯訓(xùn)練(選修))(含解析)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專項復(fù)習(xí)-文言文突破(重點課文、句子翻譯訓(xùn)練(選修))(含解析)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專項復(fù)習(xí)-文言文突破(重點課文、句子翻譯訓(xùn)練(選修))(含解析)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專項復(fù)習(xí)-文言文突破(重點課文、句子翻譯訓(xùn)練(選修))(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

教材文言文重點語句翻譯訓(xùn)練

選擇性必修上、中、下冊專項訓(xùn)練

選擇性必修上冊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專練

《〈論語〉十二章》《大學(xué)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愛》

《論語》十二章

翻譯下列各句

L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4.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

6.《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7.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答案:

1.做事勤勉,言談謹(jǐn)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2.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他怎樣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他怎樣對待樂

呢?

3.看見有德行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看到?jīng)]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

否有這樣的缺點。

4.質(zhì)樸超過文采就會粗野鄙俗,文采超過質(zhì)樸就會虛飾浮夸。文采和質(zhì)樸配合適當(dāng),

這樣之后才可以成為君子。

5.讀書人不可以不志向遠(yuǎn)大,意志堅強(qiáng),因為他擔(dān)當(dāng)?shù)呢?zé)任重大,而且路程遙遠(yuǎn)。

6.《詩》可以激發(fā)人的感情,可以觀察政治、風(fēng)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可以在禮的準(zhǔn)則下諷刺時政。

8.從近處講可以懂得怎樣侍奉父母,從長遠(yuǎn)將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而且能多認(rèn)

識鳥獸草木的名稱。

《大學(xué)之道》

1.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大學(xué)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使自己達(dá)到善的最高境界。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知道要達(dá)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不移,志向堅定才能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

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慮精詳,思慮精詳才能處事合宜。

3.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使意念真誠,就要先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從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養(yǎng)自身作為根本。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

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對外物之理認(rèn)識充分,對外物之理認(rèn)識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

真誠。

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古代圣王由于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

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

面運轉(zhuǎn)東西一樣容易了。

3.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guān)系,不是因為要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博取聲譽,

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chǎn)生這種驚懼同情心理的。

4.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同情心是仁的發(fā)端;羞恥心是義的發(fā)端。

5.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謙讓心是禮的發(fā)端;是非心是智的發(fā)端。

《老子》四章

1.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所以,“有”能給人帶來便利,是因為“無”所發(fā)揮的作用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踮起腳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穩(wěn)。自我顯露的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

不能彰明;自我夸耀的不能建立功勛;自高自大的不能做眾人之長。

3.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從道的角度看,以上這些急躁炫耀的行為,就叫做剩飯贅瘤,人們常常厭惡它們,

所以通曉道義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認(rèn)識、了解他人叫作聰明,而認(rèn)識、了解自我才是真正的明智。能夠戰(zhàn)勝別人可以

說是有力量的,而能夠戰(zhàn)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qiáng)大。

5.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懂得滿足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喪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夠長久,死而不

朽的人就是長壽。

《五石之瓠》

1.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

用來盛水,它的堅固程度卻經(jīng)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壓力。

2.非不嗚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搭之?!?/p>

不是不大,我認(rèn)為它沒有用處,就把它擊破了。

3.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東西啊!

4.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現(xiàn)在一旦賣出這個藥方就可獲得百金,就賣了吧!

5.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這時越國發(fā)兵侵犯吳國,吳王就派他領(lǐng)兵,冬天和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于是割地

封賞他。

兼愛

1.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為職業(yè)的人,必須知道混亂從哪里產(chǎn)生,于是能對它進(jìn)行治理。

2.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

臣與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謂亂。

3.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

臣下愛自己而不愛君上,因而損害君上以自利,這就是所謂混亂。

4.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

諸侯各自愛他自己的國家,不愛別人的國家,所以攻伐別人的國家以利他自己的國家。

5.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

假若天下都能相親相愛,愛別人就象愛自己,還能有不孝的嗎?

選擇性必修中冊文言文

《屈原列傳》《?蘇武傳》《過秦論》《‘五代史伶官傳序》

《屈原列傳》

1.博聞強(qiáng)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知識廣博,長于記憶。明曉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

2.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大王讓屈原制定憲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fā)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

勞,說除了我沒有誰能做。懷王生氣就疏遠(yuǎn)了屈原。(伐:夸耀)

3.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

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

屈原痛心楚懷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說人壞話、奉承諂媚的小人蒙蔽懷

王,品行不正的小人損害國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容納。所以憂愁深思,寫下《離

騷》。離騷,就是遭受憂患。

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

謗,能無怨乎?

屈原堅持正道,遵照道義行事,竭盡忠誠和智慧來侍奉君主,讒邪的小人離間

他,可以說是處于困境中了。誠實卻被懷疑,忠貞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恨嗎?

5.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國家治亂興亡的條理,沒有不全部顯現(xiàn)的。他的文筆簡約,

他的文辭含蓄,他的志向高潔,他的行為端正。

6.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

不容。

他稱述文辭描寫的是尋常事物,但是意旨極為博大,列舉的事例淺近,但是表達(dá)的

意思很深遠(yuǎn)。他的志向高潔,所以作品中稱述的事物也是芬芳的,他的行為端正,

所以到死不被容納。

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

滓者也。

自動遠(yuǎn)離污濁,像蟬脫殼那樣拜托污穢的境地,來浮游在塵世之外,不被塵世

的污垢侮辱,潔白的樣子染黑卻不被污染。

8.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推贊這種志向,即使和日月爭輝也是可以的。

9.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到了江邊,披散頭發(fā),在江邊一邊走一邊吟詠,臉色憔悴,外貌干枯。

10.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醵?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眾人都昏醉了,為什么不吃眾人的酒糟喝眾人的薄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樣高潔

的志向,卻(“而”表轉(zhuǎn)折)使自己被放逐呢?

《蘇武傳》

1.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

局、。

漢武帝贊許他這種符合情理的做法,就派遣蘇武憑借中郎將的身份持節(jié)出使匈奴,

護(hù)送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定語后置)。趁機(jī)贈送單于豐厚的禮物,回報他的好意。

2.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闋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

私候勝。

暗地里一起密謀劫持單于的母親闋氏歸附漢朝,恰逢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朝

時,平素與副使張勝相熟識,私下拜訪張勝。

3.見犯乃死,重負(fù)國!

被冒犯才死,更加對不起國家!

4.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單于認(rèn)為蘇武的氣節(jié)豪壯,早晚都派人問候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

5.“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fù)舉劍擬之

“本來沒有參與謀劃,又不是他們的親屬,說什么連坐治罪?”衛(wèi)律又舉劍比劃蘇

武。

6.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何以女為見

(賓語前置)?

你是漢朝的臣子,不顧念恩德道義,背叛主上,背棄雙親,在異族做俘虜,要見你

干什么?

7.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抵,軾乳乃得歸。別其官屬?;莸?,各置他所。武

既至海上,縻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于是轉(zhuǎn)移蘇武到北海邊上荒無人煙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公羊生小羊才能回來。

分開他的隨從官屬常惠等人,分別囚禁到其他地方。蘇武到北海后,官府的糧食不

來,挖野鼠穴中收藏的草食充饑。

8.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

人之地(省略“于",狀語后置),信義安所見乎(賓語前置)?

單于聽說我和您素來親厚,所以派遣我來勸說您。一心向往想要以禮相待。您終究

不能夠回到漢朝,白白的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信義又能在哪里顯現(xiàn)呢?

9.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

況且皇上年歲已高,法令沒有定規(guī),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就有幾十家,安危無法

預(yù)知。

《過秦論》

1.當(dāng)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在這時候,商鞅輔佐他,對內(nèi)訂立法規(guī)制度,致力于耕作紡織,修治防守和進(jìn)攻的

器具,對外實行連橫策略,使山東諸侯相互爭斗。

2.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繼承己有的基業(yè),沿襲前代的政策,向南攻取漢中,向西吞并巴蜀,向東割取肥沃

的土地,向北占領(lǐng)重要的地區(qū)。

3.秦?zé)o亡矢遺鑲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

秦國沒有丟失箭和箭頭的消耗,天下的諸侯已經(jīng)窘迫不堪了。于是縱約解散,爭相

割地賄賂秦國。

4.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登上至尊之位控制天下,用嚴(yán)酷的刑法奴役天下百姓。

5.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于是廢除先王的治國之道,焚燒各學(xué)派的著作,來使天下的百姓愚昧。(“以”作

連詞“來”)

6.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

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用翁做窗戶、用草繩系門的窮人,是地位低下的百姓奴隸,而且

是被征發(fā)去守邊的戍卒,才能不如平常人。

7.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

砍下樹木做武器,舉起竹竿做旗幟,天下的人像云一樣聚集起來,如同回聲似的應(yīng)

和他,擔(dān)著糧食像影子一樣的跟著他。

8.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黎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

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假使拿東方各諸侯國和陳涉量量長短,比比大小,比較權(quán)勢,衡量實力,就不能同

日而語了。但是秦國憑借小小的地盤,到兵車萬輛的國力,統(tǒng)理八州,使六國諸侯

朝見,已有一百多年了。(“有”通“又”)

《五代史伶官傳序》

1.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推究莊宗取得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了。

2.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給你三支箭,你千萬不要忘記你父親的志愿!

3.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

氣之盛,可謂壯哉!

正當(dāng)莊宗用繩索捆綁著梁國父子(狀語后置),用木盒子裝梁皇帝和大臣的首級,

進(jìn)入祖廟,歸還箭給先王,向先王稟告成功(省略“之”),他意氣驕?zhǔn)?,可以說

是豪壯了。

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憂患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

5.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的禍患常常在極小的事上積累(狀語后置),智勇的人往往被自己所溺愛的東西

困住。(“夫”句首語氣詞,“而”可以不翻譯)

選擇性必修下冊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

《陳情表》《*項脊軒志》《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并序》《*種樹郭橐駝傳》

《*石鐘山記》

1.陳情表

1.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譯文】臣李密上言:我因為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不幸之事。生下來剛六個月,

慈愛的父親便棄我而去世了;年齡到了四歲,舅父強(qiáng)行改變了母親想守節(jié)的志向。

(得分點:險釁、閔兇、見背、奪)

2.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譯文】(我)既沒有伯父叔父,也沒有兄長弟弟,家門衰微,福分淺薄,很晚才

有了子嗣。(得分點:鮮、祚、兒息)

3.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譯文】在外面沒有什么勉強(qiáng)算是近親的親族,在家里也沒有守候和應(yīng)接叩門的小

童仆,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互相安慰。(得分點:

期功、強(qiáng)近、應(yīng)門、煢煢孑立、吊)

4.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葬,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譯文】而祖母劉氏早已疾病纏身,經(jīng)常臥床不起,我侍奉她服用湯藥,從來沒有

停止侍奉而離開她。(得分點:夙、嬰、未曾、廢離)

5.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譯文】(陛下)特地頒下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典,任命我為

太子洗馬。(得分點:“詔書特下”的倒裝、拜、尋、除)

6.猥以微賤,當(dāng)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譯文】像我這樣卑微低賤的人,承擔(dān)侍奉太子的職務(wù),(皇帝的恩遇)不是我用

生命所能報答的。(得分點:微賤、當(dāng)侍東宮、隕首)

7.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zé)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

急于星火。

【譯文】我(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報,辭謝而不去就職。詔書急切嚴(yán)厲,

責(zé)備我有意拖延,怠慢上命??たh長官逼迫,催我上路。州官登門催促,急迫過于

流星。(得分點:具以表聞、切峻、逋慢)

8.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biāo)角?,則告訴不許。

【譯文】我想接受詔命趕路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姑且遷

就自己的私情,但向上申訴不被許可。(得分點:奔馳、篤、茍、告訴、被動句)

9.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dá),不矜名節(jié)。

【譯文】況且我年輕時做偽朝的官,連續(xù)擔(dān)任過郎官的衙署,本來就希圖官職顯達(dá),

并不想顧惜名譽與節(jié)操。(得分點:仕、歷職、矜、名節(jié))

10.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譯文】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已如)迫近西山的落日,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晨

不能想到晚上怎樣。(得分點:但、薄、奄奄、危淺、朝不慮夕)

11.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譯文】我的辛酸悲苦,不僅僅是蜀地的人士和梁州、益州的長官明明白白知道的,

天地神明實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得分點:辛苦、所見明知、皇天后土、鑒)

12.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譯文】希望陛下能憐恤我的衷情,準(zhǔn)許我(實現(xiàn))卑微的心愿,希望劉氏能幸運

地(蒙您恩典),(得以)終其余年。(得分點:矜愍、愚誠、聽、庶、卒)

13.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jǐn)拜表以聞。

【譯文】我活著的時候應(yīng)當(dāng)獻(xiàn)身,死后也應(yīng)當(dāng)結(jié)草報恩。我懷著像犬馬(對主人)

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謹(jǐn)?shù)爻噬献嗾聛硎贡菹侣犅?。(得分點:隕首、結(jié)草、犬

馬、拜表以聞)

2《項脊軒志》

1.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dāng)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翻譯:閣子北面開了四扇窗,四周圍繞著院子砌上墻,用(北墻)對著南面射來的

陽光(使其反照室內(nèi))。日光反照,室內(nèi)才明亮起來。

2.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

此,大類女郎也?”

翻譯:我從十五歲起就在項脊軒中讀書。有一天,祖母來看我,說:“我的孩子,

很久沒見到你的身影了,為什么整天默默待在這里,很像個女孩子啊?”

3.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hù)者。

翻譯:項脊軒一共遭過四次火災(zāi),能夠不被焚毀,大概是有神明護(hù)佑著它吧。

4.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

翻譯:我已經(jīng)作了這篇志,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來到軒中,問

我一些古代的事情,有時伏在桌案上學(xué)寫字。

3《蘭亭集序》

1.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翻譯:即使沒有音樂伴奏的盛況,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酣暢地抒發(fā)深遠(yuǎn)高雅

的情思。

2.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

也。

翻譯:抬頭觀覽宇宙的浩大,低首細(xì)察自然界萬物的繁多,借以縱目觀察,開暢胸懷,

足以盡情享受所見所聞的樂趣,確實是令人愉快的啊。

3.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翻譯:從前感到歡欣的,很快就成為往事,(人)尚且不能不因這些引起心中的感

觸;何況(人的)壽命長短聽?wèi){造化,最終歸于消滅。

4.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斯為妄作。

翻譯:(我)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

的說法是虛妄之談。

4.《歸去來兮辭》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

翻譯:(我)明白過往的(錯誤)已經(jīng)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bǔ)救。我

確實迷了路,大概走得還不太遠(yuǎn),(如今)覺悟到今日(歸田)是正確的,以往(出

仕)是錯誤的。

2.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翻譯:我舉壺端杯自斟自飲,看著庭院中的樹木使我展開笑顏。倚著南窗寄托自己

傲岸的情懷,深知住在這狹小的地方反而容易使人心安。

3.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翻譯:把跟親戚朋友說說知心話當(dāng)做喜悅,把彈琴讀書當(dāng)做快樂來消解憂愁;農(nóng)

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我,將要到西邊的田地耕作奔走。

4.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東皋以舒嘯,臨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