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知識清單-文言文閱讀(選擇性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含解析)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知識清單-文言文閱讀(選擇性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含解析)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知識清單-文言文閱讀(選擇性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含解析)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知識清單-文言文閱讀(選擇性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含解析)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知識清單-文言文閱讀(選擇性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

選擇性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

||■『

1知識梳理J

5.1《論語十二章》:

一、挖空訓(xùn)練

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工

()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論語?學(xué)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僧》)

3.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4.子曰:“君子摘()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5.子曰:“見野()思不()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墩撜Z?里仁》)

6.子曰:“廈(()x()則號(),文勝質(zhì)則來()o文質(zhì)個

楊(),然后君子。"(《論語?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出藜(),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J

(),不亦遠(yuǎn)乎?"(《論語?泰伯》)

8.子曰:“譬如為以(),未成一董(),止,吾止也。譬如十個(),雖覆

一貫,進,吾往也?!保ā墩撜Z?子罕》)

9.子曰:“全()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保ā墩撜Z?子罕》)

10.顏淵問仁。子曰:“克()己&()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日:“請問其耳()。”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日:“回雖不作攵(),請事()斯語矣?!保ā墩撜Z?顏

淵》)

11.子貢問日:“有一聲()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冬'()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

12.子曰:“少于()何莫學(xué)夫《詩》?《詩》可以舉(),可以理(),

可以蒙(),可以考()。讒()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

之名?!保ā墩撜Z?陽貨》)

【答案】

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跳(勤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指有才藝或有

道德的人)而無(匡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保ā墩撜Z?學(xué)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怎樣對待禮呢?!叭纭巍币鉃?把……怎么樣”)?

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僧》)

3.子曰:“朝聞道(道:道理,真理。指宇宙間的一切法則、道理),夕死可矣。"(《論

語?里仁》)

4.子曰:“君子喻(知曉,明白)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墩撜Z?里仁》)

5.子曰:“見貨(賢:有賢德、有才華的人)思齊(齊:與……看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內(nèi):

在心里)自省也?!保ā墩撜Z?里仁》)

6.子曰:“質(zhì)(質(zhì)樸、樸實)勝(勝:勝過,超過)義(華美、文采)則野(粗野,鄙俗),文

勝質(zhì)則更(虛飾、浮夸)。文質(zhì)彬彬(文質(zhì)兼?zhèn)?、配合適當(dāng)?shù)臉幼樱?,然后君子?(《論語?雍

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遠(yuǎn)大,意志堅強。弘:廣、大,這里指志向遠(yuǎn)大),

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弓(已:停止),不亦遠(yuǎn)乎?"(《論語?泰伯》)

8.子曰:“譬如為山(為山:堆積土山),未成一寰(盛土的竹筐),止,吾止也。譬如干

地(填平洼地),雖覆一簧,進,吾往也?!保ā墩撜Z?子罕》)

9.子曰:“知(同“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保ā墩撜Z?子罕》)

10.顏淵問仁。子曰:“克(約束、克制)己要(復(fù):實踐,實行)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

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條目、細(xì)則)?!弊釉唬骸胺?/p>

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跳(敏:聰明,機智),請事(實

踐、從事)斯語矣?!保ā墩撜Z?顏淵》)

11.子貢問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理’(?。和萍杭叭耍?/p>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

12.子曰:“小子(老師對學(xué)生的稱呼)何莫學(xué)夫《詩》?《詩》可以米(指激發(fā)人的感

情),可以現(xiàn)(指觀察政治的得失、風(fēng)俗的盛衰),可以群(指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多(指

諷刺時政)。邇(近)之事(事:侍奉)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保ā墩撜Z?陽貨》)

二、知識梳理

一、文言知識

通假字

知者不惑(“知”同“智”)

一詞多義

《詩》可以米,可以觀(動詞,激發(fā)人的感情)

從者病,莫能興(動詞,起身)

政通人和,百廢具米(動詞,興辦,舉辦)

積土成山,風(fēng)雨米焉(動詞,發(fā)生,產(chǎn)生)

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詞,勤勉)

回雖不敏(形容詞,聰慧)

天之應(yīng)人,跳于景響(形容詞,快,疾速)

盾無求安(名詞,居住的環(huán)境)

佛印盾左,魯直居右(動詞,坐)

盾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動詞,處于)

昂其直,盾為奇貨(動詞,囤積,儲存)

欲用之以為利(動詞,占,占有)

固有頃,倚柱彈其劍(用在時間詞語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時間)

而半山周霧若帶然(動詞,停留,止息)

質(zhì)勝文則野(動詞,超過)

驢不勝怒,蹄之(動詞,經(jīng)得住,能承受)

百戰(zhàn)百勝(動詞,勝利)

予觀夫巴陵勝狀(形容詞,優(yōu)美的)

何可勝道也哉(動詞,盡,完)

就有道而正焉(動詞,匡正)

名不歸則言不順(形容詞,正當(dāng),合適)

其冠不本(形容詞,不偏,不斜)

心術(shù)不正(形容詞,正直)

正中下懷(副詞,恰好)

為氐副二本(形容詞,正式的,為主的,和“副”相對)

日月正相望(副詞,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的進行和持續(xù),正在)

克己復(fù)禮為仁(動詞,約束)

然操遂能克紹(動詞,戰(zhàn)勝,攻破)

何功不克(動詞,完成,成功)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助動詞,能夠)

敏于事而慎于言(連詞,表并列)

人而不仁,如禮何(連詞,表假設(shè),如果)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連詞,表順承,就)

死而后已(連詞,表順承,才)

請問其目(代詞,它的)

其“恕”乎(副詞,表推測,大概,也許)

古今異義

義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古義:文質(zhì)兼?zhèn)?、配合適當(dāng)?shù)臉幼印=窳x: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譬如干她,(古義:填平洼地。今義:平坦的土地。)

小了何莫學(xué)夫《詩》[古義:老師對學(xué)生的稱呼。今義: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輕蔑意)"

詞類活用

(1)名詞的活用

期聞道,夕死可矣(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在晚上)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名詞作狀語,在內(nèi)心)

質(zhì)勝文則野(名詞作形容詞,粗野、鄙俗)

(2)形容詞的活用

見貨思齊焉(形容詞作名詞,賢能的人)

見賢思齊焉(形容詞作動詞,向……看齊)

句式積累

(1)倒裝句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定語后置句,即“有一可以終身行之之言乎”)

敏于事而慎于言(狀語后置句,應(yīng)為“于事敏而于言慎”)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狀語后置句,應(yīng)為“君子于義喻,小人于利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狀語后置句,應(yīng)為“已所不欲,勿于人施”)

(2)判斷句

止,吾止也(“也”表判斷)

進,吾往也(“也”表判斷)

克己復(fù)禮為仁(“為”表判斷)

二、常識積累

文學(xué)常識

《論語》: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

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

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其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

一仁,社會政治范疇一禮,認(rèn)識方法論范疇一中庸?!叭省笔恰墩撜Z》的思想核心??鬃?/p>

確立了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yīng)仁、表達(dá)仁的--種合理的社會關(guān)系與待人接物的規(guī)范,

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tǒng)方法論原則。

四書:《論語》《大學(xué)》、《中庸》、《孟子》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5.2《大學(xué)之道》:

一、挖空訓(xùn)練

《大學(xué)之道》/《禮記》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o知止(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

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o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o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辜羊()皆

以修身為本()。

【答案】

《大學(xué)之道》(《禮記》)

大學(xué)之道,在明(形作動,弘揚)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

知止(目標(biāo),指“至善”)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心不妄動),靜而后能安(性情安和);

安而后能慮(思慮精深),慮而后能得(收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

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使……整齊、有序)其家。欲齊

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獲得知識)。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一

律)皆以修身為本(根本)。

二、知識梳理

一、文學(xué)常識

關(guān)于《禮記》:《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為西漢禮學(xué)家戴

圣所編,是中國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xué)思想(如

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xué)方法、學(xué)校管理)、政

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xué)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

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禮記》是“三禮”(《儀禮》《周禮》《禮記》)之一、“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

《禮記》《周易》《春秋》)之一,“十三經(jīng)”(《易經(jīng)》《書經(jīng)》《詩經(jīng)》《周禮》《儀禮》

《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jīng)》《爾雅》《孟子》)

之一。東漢鄭玄作“注”位居“三禮”之首。

關(guān)于《大學(xué)》:《大學(xué)》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

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

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大學(xué)》提出的“三綱領(lǐng)”(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

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一致性。

其他知識:①天子指古代臣民對帝王的尊稱。②庶人指平民百姓。

二、文言知識歸納

(一)古今異義

1.大學(xué)之道

古義:倫理、政治、哲學(xué)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xué)問

今義:實施高等教育的學(xué)校

(二)詞類活用

1.在明明德(形作動,弘揚)

2.先齊其家(使動,使……整齊)

(三)一詞多義

1.明

(1)在明明德(動詞,彰明)

(2)在明明德(形容詞,美好的)

2.道

(1)則近道矣(名詞,規(guī)律、道理)

(2)不足為外人道也(動詞,說)

(3)道芷陽間行(動詞,取道)

(4)會天大雨,道不通(名詞,道路)

3.修

(1)先修其身(動詞,修養(yǎng))

(2)修守戰(zhàn)之具(動詞,修理、整治)

(3)鄒忌修八尺有余(名詞,長,這里指身高)

(四)狀語后置

1.在止于至善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挖空訓(xùn)練

《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再()之掌上。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好修()㈣哆()之心——非對?

()內(nèi)耒()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半()

其聲而當(dāng)()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滲當(dāng)()之心,非人也;無辭

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強()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

四端而自承()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

我者,知皆擴而無()之矣,若火之始落(),泉之始達(dá)()。茍能充之,

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答案】

《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才)有不忍人之政矣。以(用)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運轉(zhuǎn))之掌上。所以(…的原因)謂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者(表判斷):今人乍(突然)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恐懼)惻隱(憐憫)

之心;非所以(因為)內(nèi)交(結(jié)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博?。┳u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

惡(厭惡)其聲而然(這樣)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對自己的不善感

到羞恥,對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發(fā)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謙遜推讓)之心,禮之端也;是

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認(rèn)為)不能者,自賊

(傷害)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充實)之矣,若

火之始然(燃),泉之始達(dá)(涌出)。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侍奉)

父母?!?/p>

二、知識梳理

一、文學(xué)常識

1、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

家,儒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亞圣”,與孔子并稱“孔孟”。他繼承孔子的學(xué)說,提

出“仁政”、“王道”,反對“霸道”的主張。孟子認(rèn)為人性本善,把倫理與政治緊密結(jié)合起

來,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是政治的根本。

2、《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寫而成記錄的是有關(guān)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

政、王霸之辯、民本、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全書分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

婁》《萬章》《告子》《盡心》七篇?!睹献印纷鳛橐徊咳寮医?jīng)典,宗旨宏遠(yuǎn)、邏輯清晰、氣

勢磅礴、語言生動,不僅使孟子在當(dāng)時即享有雄辯家的盛譽,而且對后世政論、文學(xué)的發(fā)展,

也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

3、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歷史上堯、舜、禹、湯、文、武等幾個有名的帝王。

二、文言知識歸納

(一)通假字

1.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納”,接納,交納)

2.若火之始然(同“燃”,燃燒)

(二)古今異義

1.自賊者多

古義:傷害今義:偷東西的人

(三)一詞多義

1.所以

(1)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連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2)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連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3)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介詞,用來……的、的憑借)

2.是

(1)人之有是四端也(指示代詞,此)

(2)斯是陋室(判斷詞,同今義)

3.事

(1)不足以事父母(動詞,侍奉)

(2)今日之事何如(名詞,事情)

(四)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2)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3)無辭讓之心,非人也;

(4)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5)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6)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7)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8)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狀語后置

(1)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2)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6.1《老子四章》:

一、挖空訓(xùn)練

《老子》四章

三十輻共一尊(),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展填()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

用。鑿廣娜()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

章)

合()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卷()者不彰。

自傳()者無功,自泠()者不力()。其在道也,日余食贅行(),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竺()也。(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鴦,自知者叩();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弓,()o知足者富,學(xué)行

()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課(),其脆易洋(),其微易散。為

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冬棗();九層之臺,起于聚()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

事,常于人()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

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X()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四章)

【答案】

《老子》四章

三十輻共一轂(車輪的中心位置,與輻相接),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蜒埴(和泥)以為器,

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門窗)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十一章)

企(踮起腳跟)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顯露)者不明,自是(正確)者不彰。自伐(自

我夸耀)者無功,自矜(自我夸耀)者不長(長久)。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通“形”,形

體),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為,做)也。(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圣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剛強)。知足者富,強行(勉強

而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持守),其未兆易謀(謀劃),其脆易泮(通“判”,分離),其微易散。為

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細(xì)小的枝梗);九層之臺,起于累(通“縈”,

土筐)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

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接近)成而敗之。慎(謹(jǐn)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彌補、補救)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

四章)

二、知識梳理

一、文化常識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籍貫也多有

爭議。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

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rèn)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

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

出版發(fā)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道德經(jīng)》,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xué)作品,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

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

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

《道德經(jīng)》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經(jīng)》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

為《道德經(jīng)》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lǐng)域的發(fā)展

與表現(xiàn)。"道"與"法"在規(guī)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應(yīng)效法自然之道,

在辨證的反向轉(zhuǎn)化之中發(fā)揮其作用。

二、文言知識

(一)通假字

1.曰余食贅行(通“形”,形體)

2.其脆易泮(通“判”,分離)

3.起于累土(通“禁”,土筐)

(二)一詞多義

1.用

(1)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用途,作用)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因為)

2.立

(1)企者不立(站立)

(2)三十而立(成就)

3.伐

(1)自伐者無功(夸耀)

(2)齊師伐我(攻打)

4.處

(1)故有道者不處(為,做)

(2)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享有,具有)

(3)嚴(yán)加查處(處理,制裁)

(4)藏身之處(處所)

(5)只因未到傷心處(時候)

(6)設(shè)身處地(處在,處于)

6.2《五石之瓠》:

一、挖空訓(xùn)練

《五石之瓠》/《莊子》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貝■臺()我大觸()之種,我?。ǎ┲桑ǎ┒?/p>

蕓()五百()。?()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為()

瓢,則縱落()無所容。非不啰■落()大也,吾為()其無用而精()

之?!鼻f子曰:夫子困()拙于用()木()矣!宋人有善為不電()

手之藥者,世世以濟濟統(tǒng)(p"gp〕kuang)()為事??吐勚堎I其方百金(句

式:)。聚族而謀日:“我世世為濟殊統(tǒng),不建()數(shù)金;今一朝而甯()

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說吳王。越有舉(),吳王使之

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也,

款()以封,或不免于濟殊幺光,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虐()

以為大修(),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杏堇冬?()也夫!

【答案】

《五石之瓠》/《莊子》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贈送)我大瓠(葫蘆)之種,我樹(種植、培育)之成(成

熟)而實(結(jié)的葫蘆)五石(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以(介詞,用)盛水漿,其堅不能自

舉(拿起來)也;剖之以為(把它作為)瓢,則瓠落(又寫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樣子)無

所容。非不嗚然(龐大而又中空的樣子)大也,吾為(因為)其無用而搭(砸破)之?!鼻f

子曰:夫子固(實在)拙于用(使用)大(形作名,大東西)矣!宋人有善為不龜(通作“皴”,

皮膚受凍開裂)手之藥者,世世以濟僻統(tǒng)(pingpikuang)(濟:浮。僻:在水中漂洗。統(tǒng):

絲絮。)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事(省略句,省略“以”,“以百金”)。聚族而謀曰:

“我世世為濟港觥,不過(不超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賣,出售)技百金,請與(給)之?!?/p>

客得之,以(來)說吳王。越有難(發(fā)難,這里指越國對吳國有軍事行動),吳王使之將(統(tǒng)

帥軍隊)。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同一,一樣的)也,或(有

的人)以封,或不免于濟澹統(tǒng),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考慮)以為大樽

(本為酒器,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種鳧水工具,俗稱腰舟),而浮乎江湖?而

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蓬:草名,其狀彎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見識淺薄不

能通曉大道理。)也夫!

二'知識梳理

一、文化常識

莊子(約前369—前286年),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人,偉大的思想寥、

文學(xué)家。他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xu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并稱“老莊”。

莊子的文章,想象奇特豐富,結(jié)構(gòu)變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渾,情致曠達(dá),具有濃厚

的浪漫主義色彩,給人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獨樹一幟。

《莊子》一書博大精深,集莊子的哲學(xué)、政治、倫理、文藝?yán)碚摷八季S方式于一體,名篇

有《逍遙游》《齊物論》等。

二、文言知識

(-)通假字

1.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同“皺”,皮膚凍裂)

2.世世以濟港統(tǒng)為事(同“紡”,絲綿絮)

3.客得之,以說吳王(同“悅”,取悅)

(二)詞類活用

1.我樹之成而實五石(名作動,種植;名動,結(jié)實)

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作名,大的東西)

3.吳王使之將(名動,領(lǐng)兵)

4.其堅不能自舉也(形作名,堅固程度)

5.能不龜手一也(一樣)

(三)一詞多義

1.固:

(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本來)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牢固)

(3)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頑固)

(4)君子固窮(安于)

(5)藺相如固止之(一再)

(四)句型

1.省略句

(1)以(之)盛水漿

(2)請買其方(以)百金

2.定語后置

(1)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3.狀語后置

(1)請買其方(以)百金

7《兼愛》:

一、挖空訓(xùn)練

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句式L,必知亂之所自

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yī)

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

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

則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dāng)()察亂何自起(句

式)?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句式),

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句式),不愛兄,故虧

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

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

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

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亦然()。盜愛其室(),不愛異室,故竊異

室以利()其室;賊愛其身(),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此何

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大夫各愛其家(),

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

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巳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

()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

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猶有盜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

視人身若其身,追賊?故盜賊有()亡。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

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有()

亡。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

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

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目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句式)。

【答案】

圣人(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以(把)治天下為(作為)事者也(判斷句),必知亂之

所自起(產(chǎn)生的地方),焉(于是、才)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治理)。譬(比)

之如醫(yī)之攻(醫(yī)治)人之疾者然(一樣),必知疾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攻之;不知疾之所

自起,則弗(不)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不知亂之所

自起,則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考察)亂之所自起。當(dāng)(通“嘗”,嘗試)察亂何自

起(賓語前置)?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孝敬)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賓語前置),不

愛父,故虧(使動,使……虧損)父而自利(使動,使……受益);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

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即使)父之不慈(形作動,慈愛)

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

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

雖至天下之為盜賊(偷竊和劫奪財物的人)者亦然(這樣)。盜愛其室(家),不愛異室,故

竊異室以利(使動,使……受益)其室;賊愛其身(自己),不愛人,故賊(名作動,劫奪財

物)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大夫之相亂家(卿大夫的封地),諸侯之相攻國

者,亦然。大夫各愛其家(卿大夫的封地),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使動,使……受益)

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天下之亂物(紛亂之事),具(完備)

此而巳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假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像)愛其身,猶(仍然)

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怎么施行)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

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通“無”,沒有)。猶有盜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it竊?視人

身若其身,謹(jǐn)賊?故盜賊有(通“又”)亡。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

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有(通“又”)亡。

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

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怎么)得不禁惡而勸(鼓勵)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

(互相)惡則亂。故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對墨子的尊稱)日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判斷句)。

二'知識梳理

一、文化常識

1、《墨子》:《墨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xué)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記述墨子言論兩部分

組成。該書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jié)葬、節(jié)用,涉及哲學(xué)、

邏輯學(xué)、軍事學(xué)、工程學(xué)、力學(xué)、幾何學(xué)、光學(xué),先秦的科學(xué)技術(shù)成就大都依賴《墨子》以傳,

文章由小及大、連類比譬、逐層推理。語言質(zhì)樸無華,造句遣詞口語化。

2、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zhàn)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宋國貴族

的后裔,曾擔(dān)任宋國大夫。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xué)家、軍事家,墨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和

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學(xué)說的創(chuàng)立者,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葬”“節(jié)用”

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jié)用、尚賢為支點,創(chuàng)立了以幾何學(xué)、物理學(xué)、光學(xué)為突出成就的

一整套科學(xué)理論。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xué)”。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有

“非儒即墨”之稱。

3、①子?!澳印敝械摹白印笔菍δ拥淖鸱Q。在文言文中,“子”指“您”,尊稱對

方,通常為男性。②家、國。卿大夫的封地叫家,諸侯的封地叫國。③大夫。本文中指職官等

級名。周代官爵分公、卿、大夫、士四等;大夫之中又分上、中、下三等。④兼愛。指同時愛

不同的人或事物。春秋戰(zhàn)國之際,墨子提倡的一種倫理學(xué)說。他針對儒家“愛有等差”的說法,

主張愛無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

二、文言基礎(chǔ)知識

(-)通假字

1.當(dāng)察亂何自起(通“嘗”,嘗試)

2.故不孝不慈亡(通“無”,沒有)

3.故盜賊有亡(通“又”)

(二)古今異義

1.起不相愛

古義:互相親愛、友好今義:互相愛慕

(三)詞類活用

1.故虧父而自利(使動,使虧損;使動,使受益)

2.雖父之不慈子(形作動,慈愛)

3.故賊人以利其身(名作動,劫奪財物)

(四)一詞多義

1.愛

(1)諸侯各愛其國(動詞,愛護)

(2)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動詞,吝惜)

(五)特殊句型

1.判斷句

(1)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

(2)此所謂亂也。

(3)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2.賓語前置

(1)父自愛也

(2)兄自愛也

(3)君自愛也

(4)當(dāng)察亂何自起

(5)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

(6)視人身若其身,誰賊?

(7)視人家若其家,誰亂?

(8)視人國若其國,誰攻?

典輸析

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敏于事而慎于言

A.任重而道遠(yuǎn)B.人質(zhì)不仁C.見不賢西內(nèi)自省也D.信面見疑

【答案】A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而,表并列,可不譯。句意:辦事勤勉,說話謹(jǐn)慎。

A.相同。表并列,可不譯。句意:擔(dān)子很重,路很遠(yuǎn)。比喻責(zé)任重大,道路又遙遠(yuǎn),要經(jīng)歷長

期的奮斗。

B.不同。表假設(shè),如果。句意: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

C.不同。表承接,于是、就。句意: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D.不同。表轉(zhuǎn)折,去!3。句意:誠信卻被懷疑。

故選A。

2.加點字有四個選項,選擇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棧ǎ?/p>

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論語?顏淵》)

A.歸向B.返回C.稱贊D.歸屬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歸:稱贊。句意:約束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復(fù)禮,

全天下都會稱贊你是仁人。

故選C。

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喻于義喻:知曉,明白

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聰敏

C.天下歸仁焉歸:稱贊,稱許

D.可以群,可以怨群:指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B.敏:奮勉,句意:對事務(wù)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jǐn)慎。

故選Bo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二目克己復(fù)禮B.譬如干她

C.小子何莫學(xué)夫《詩》D.有一言而可以孥身行之者乎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能力。

A.一日:古義,指一旦;今義,一天。句意:一旦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

B.平地:古義,指填平洼地;今義,指平坦的土地。句意:好比平整土地。

C.小子:古義,老師對學(xué)生的稱呼;今義,指男孩子或人(用于男性,含輕蔑意)。句意:學(xué)

生們?yōu)槭裁床粚W(xué)習(xí)《詩》呢?

D.終身:古今義均指“一生"。句意:有沒有可以一生奉行的一個字呢?

故選D。

5.下列詩句中加點詞的古今異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質(zhì)勝文則野粗野

B.文勝質(zhì)則史歷史

C.二目克己復(fù)禮一旦

D.請事斯語矣實踐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B."史〃,虛飾,浮夸。句意:文采多于質(zhì)樸,就流于虛偽、浮夸。

故選Bo

6.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而不仁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去h

B.文勝質(zhì)則史貝U:連詞,表承接,就,那么。

C.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者:代詞,……的人。

D.如禮何如:對,把。

【答案】A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而:連詞,表假設(shè),如果。句意: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

B.句意:文飾勝過了質(zhì)樸就會虛浮。

C.句意:具有仁德的人不會感到憂愁,具有勇氣的人不會感到畏懼。

D.句意:把禮怎么辦?

故選A。

7.對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敏于事而慎于言

③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④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句意: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

的德行的人。

②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于事敏而于言慎"。句意:做事勤勉,說話謹(jǐn)慎。

③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以仁為己任,不亦重乎”。句意: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zé)任,難

道還不重大嗎?

④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見不賢而內(nèi)省自也"。句意: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在內(nèi)心反省

自己。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故選C。

8.對下列加點字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自賊者也仇視譬如為山堆積

B.襄譽于鄉(xiāng)黨求取致知在格物推究

C.國洎而后天下平治理天下歸仁焉稱贊

D.君子喻于義明白若火之始然……的樣子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自賊者也"的"賊〃,傷害,句意:是自我傷害(自暴自棄)的人。

C.”國治而后天下平"的"治"是指安定或太平,句意:國家安定然后天下才能太平。

D.“若火之始然〃的“然〃通"燃〃,燃燒,句意: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

故選Bo

9.加點字有四個選項,選擇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棧ǎ?/p>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禮記》)

A.修飾B.修養(yǎng)C.修理D.整理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修:修養(yǎng)。句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

故選Bo

10.下列選項中,對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①道:根本原則②明:美好的

B.在親民,在止于至善①親:親近愛撫②止:停止

C.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家①靜:心不妄動②安:平安

D.物格而后期至①格:推究②知:知道

【答案】A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B."止:停止"錯誤。"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大學(xué)之道)在于親近民眾,在于讓自

己和他人都達(dá)到最完善的境界。其中"止",譯為"達(dá)到"。

C."安:平安"錯誤。"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的意思是:懂得停下來然后才穩(wěn)定,穩(wěn)定然后

才能冷靜,冷靜然后才能性情安和。其中"安",譯為"性情安和”。

D.”知:知道〃錯誤?!拔锔穸笾痢ǖ囊馑际牵和ㄟ^對事萬物的認(rèn)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

其中"知",譯為"認(rèn)識、知識〃。

故選A。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B.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C.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D.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答案】A

【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形容詞用作動詞,彰明。句意:大學(xué)的宗旨,在于彰明高尚的品德。

B.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整齊有序。句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

庭和家族。

C.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端正。句意: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D.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真誠。句意: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故選A。

12.下列各選項中,加點詞語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B.物有本本,事有終始

C.致知在格物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答案】A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古義:倫理、政治、哲學(xué)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xué)問。今義:實施高等教育的學(xué)校。句

意:大學(xué)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B.古今同義:根本始末。句意:每一樣?xùn)|西都有根本有始末

C.古今同義:認(rèn)識、研究事物。句意: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rèn)識、研究萬事萬物。

D.古今同義:指平民百姓。句意: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

故選A。

13.下列各項中,與例句中加點詞用法一樣的一項是()

例:見貨思齊焉

A.朝聞道,夕死可矣B.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

C.在止于至善D.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賢",形容詞作名詞,賢能的人。

A."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

B."明",形容詞作動詞,彰明。

C."善",形容詞作名詞,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

D."齊",使動用法,使……整齊。

故選Co

1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師不必賢于弟子B.在止于至善

C.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D.良曰:"長于臣。"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介詞,比。B.介詞,達(dá)到。C.介詞,比。D.介詞,比。故選B。

15.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學(xué)之道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B.聾止于至善在:介詞,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