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文言文閱讀(精準翻譯語句(一)-扣準語境、落實“分點”)(含解析)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文言文閱讀(精準翻譯語句(一)-扣準語境、落實“分點”)(含解析)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文言文閱讀(精準翻譯語句(一)-扣準語境、落實“分點”)(含解析)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文言文閱讀(精準翻譯語句(一)-扣準語境、落實“分點”)(含解析)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文言文閱讀(精準翻譯語句(一)-扣準語境、落實“分點”)(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準翻譯語句(一)

——扣準語境,落實“分點”

【復習任務】1.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和要求。2.強化文言文翻譯中的語境意識。

【考情微觀】

年份卷別題干表述(第13題)(8分)設題角度命題特點

⑴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重點實詞:驕侮

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活用實詞:先

新高考①兩個句子多為

是以先之。重點虛詞:是以

I卷對話句或敘述性

(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重點實詞:一隅

語句。

信否焉。多義實詞:請、審、信

②以考查實詞、

2023重點實詞:周旋、緩轡

(1)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虛詞為主,考查

多義實詞:去人得

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句式為輔。主要

新高考重點虛詞:少

樂乎!采分點:重點實

n卷固7E句式:不亦乎

詞多義詞、

(2)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重點實詞:出奇、不意

古今異義詞、活

斯亦相變之法乎?重點虛詞:斯

用詞;重點虛詞

古今異義詞:歲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以、乃、之、

重點虛詞:且

新高考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其等;重點句式

固定詞語:奈何

I卷——判斷句、被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多義實詞:折節(jié)、與、去

動句、省略句、

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重點虛詞:以

倒裝句。

2022(1)禹曰:“吳漢可。禹數(shù)與重點實詞:勇鷲

③均有個別陌生

語,其人勇鷲有智謀,諸將重點虛詞:數(shù)、鮮

實詞,需要臨場

新高考鮮能及者?!笔÷跃涫剑号c(之)

推斷。

II卷(2)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多義實詞:讓

④兩句翻譯,每

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古今異義詞:軍師

句在9―25個

宅乎!”固定句式:何……乎

字,采分點一般

(1)上患吏多受貝求,密使左右

新高考多義實詞:患、貝求、密為三到四個。

2021試賂之。

I卷

(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重點實詞:惡、樂

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钣脤嵲~:忠、佞

(1)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

多義實詞:報、聽、互市

新高考收利十倍。

II卷古今異義詞:感激

(2)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

多義詞語:遂

■知識圖要■------------------------------------------------------------------------

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譯文與原文有準確的對應

分析句內和句外語境t—[原貝—

]一語境意識一'關系,單音變雙音

分析內容和結構語境

[意譯]在保持原意不變的前提下,

靈活處理句式與修辭

把譯句中的關鍵詞和特殊句_I忠實于原文,不歪曲、更改原

「信一|文意思

式跟課本中相關的詞句聯(lián)系一遷移意識

起來,看兩者是否一致|要求卜

一達」譯文能準確地表達原文意思,

一I通順曉暢

活動一掌握翻譯的原則和要求

(一)翻譯的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直譯:字字落實

所謂直譯,就是字字落實,即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的對應翻譯,做到實詞、

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要求原文字字在譯文中有著落,譯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據(jù)。當然,有

一些發(fā)語詞、助詞無法直接譯出,則不必譯出。如:

帝日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無復言

對皇官奉法律違其要趙沒

說不可再說再說

/?tx帝吏行典令犯他求王有

方組換組組組組保保換刪換換換刪換保換換換

法詞詞詞詞詞詞留留詞除詞詞詞除詞留詞詞詞

(1)試翻譯下列句子,體會直譯原則。

①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班固《蘇武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威逼而致屈服,報告了單于。單于更加想讓他投降。就把蘇武

關在地窖中囚禁起來,斷絕供應,不給他喝的、吃的。

說明:直譯時須注意以下三個詞語。a.“愈益”,同義復詞,只譯出一個即可。b.“絕不”,

要把“絕”落到實處。c.“飲食”,注意譯的順序:喝的、吃的,而不是吃的、喝的。

②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w有光《項脊軒志》)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們家的人讀書很久沒有效果,這孩子取得成就,就值得期待吧!

說明:直譯時須注意以下三個詞語。a.“不效”,也可意譯為科舉上沒有成就;b.“兒之成”

中的“之”是結構助詞,不譯;c.“乎”,語氣助詞,可譯為“吧”。

(2)試翻譯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體會直譯原則。

(2020?全國I)(蘇軾)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

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祟常平米,多作丁粥藥劑.遣使扶醫(yī)分坊治病,活者

甚眾。(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又減價出售常平米,制成許多稠粥、藥劑,派人帶著醫(yī)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解析該句可以保留的詞語有:又、減價、治病(與現(xiàn)代意思相同)、常平(文化常識)??梢詫?/p>

譯的詞語有:粢(出售)、多(很多)、作(制作)、館粥(稠粥)、遣(派遣)、使(使者)、挾(挾帶)、醫(yī)

(醫(yī)生)、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甚(很)、眾(多)。

真聯(lián)鍵“對譯”“保留”,落實直譯

(1)通過“對譯法”逐字落實,將大量文言單音節(jié)詞翻譯成白話雙音節(jié)詞。

“對譯”即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對應“組詞”。在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傾向

性的基礎上,看譯句中有哪些單音節(jié)詞,按白話習慣的雙音節(jié)說法逐字落實,逐字對應翻譯

即可。

在文言文中,單音節(jié)詞語占80%以上。通過對應的“直譯法”可以粗通大意,落實得分

點。

(2)使用“保留法”,讓文言內容保持原汁原味。

對文言文中的人名(姓、名、號)、地名(歷史沿革、地理名稱)、官職(朝廷官職、地方官

職、不同朝代稱呼)、器物、朝代、年代、典章(朝廷更迭、典章變化、制度沿襲)、謚號(褒貶)、

紀年(干支和年號)、科舉(文化沿革)、宗法(宗族演變)等不必翻譯。

平時我們對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禮節(jié)、朝廷的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

些避諱的說法等要多留心,多積累。

2.意譯:靈活變通

文言文句式靈活,省略句、倒裝句較多,而且詞類經(jīng)?;钣?,有時直譯會使句子不通順

或表意不夠明確。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縛,機械地采用直譯方法,而應采用意

譯,使句子語氣順暢,意思明確。意譯,多用于一詞或短語的翻譯。翻譯中需要意譯的多是

使用固定詞語或修辭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

試翻譯下列句子,體會意譯原則。

(1)縱一葦之所如。(蘇軾《赤壁賦》)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任憑小船隨意漂蕩。

解析“一葦”使用比喻,可以只譯出本體,或改成明喻翻譯。

(2)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李密《陳情表》)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臣活著應當不惜犧牲性命為國出力,死后也要像結草老人那樣報答您的大恩。

解析“隕首”意譯,“結草”用典,應譯出內涵。

(3)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杜牧《阿房宮賦》)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燕、趙、韓、魏、齊、楚六國收藏的金玉珍寶。

解析“收藏”“經(jīng)營”“精英”使用互文手法,可以合譯。

(4)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李密《陳情表》)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下我才六個月,慈祥的父親就去世了。

解析“見背”是古人避諱的說法,是“死”“去世”的意思。

朝意譯關鍵需要意譯的地方主要是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子。①比喻,本體與喻體同時譯出。

②借代,譯出所指代的人或物。③互文,要把兩部分合起來譯。④用典及委婉的說法,要盡

可能地把原義譯出,使表意明確。

(二)翻譯的基本要求:信、達、雅,重在“信”“達”

“信”,是指譯文要準確地表達原文意思,不誤譯,不漏譯,不贅譯;“達”,是指譯

文要明白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沒有語病;“雅”,是翻譯較高層次的要求,在

考試中一般不作要求。

請根據(jù)“信”“達”要求,完成下列任務。

1.指出下列譯句的問題。

句子譯文問題

(1)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晉國侯王和秦國霸主包圍鄭

于晉。(《燭之武退秦師》)國,因為它對晉國無禮。

(2)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孔子說:”學習后要復習,

說乎?"(《論語?學而》)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

⑶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讓被積久

哉!(蘇洵《六國論》)而成的威勢所脅迫。

答案(1)“晉侯”“鄭伯”不需要翻譯,譯句強行翻譯。(2)“時”字漏譯。(3)①省略成分未

補出,“使”后的賓語“之”應補出;②“哉”字未落實,改變了原有的感嘆語氣。

2.指出下列畫線句的翻譯存在的問題,并寫出正確的譯文。

(1)薛訥,字慎言,起家城門郎,遷藍田令。富人倪氏訟息錢于肅政臺,中丞來俊臣受贖,發(fā)

義倉粟數(shù)千斛償之。訥日:“義倉本備水旱.安可絕眾人之仰私一家?”報上不與。會俊臣

得罪,亦止。(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三十六》)

畫線句薛訥說:“義倉本來是為水災準備的,怎么能斷絕眾人的信仰滿足一家的私

譯文欲呢?”

存在的

問題

正確的

譯文

答案①“備水旱”指防備水災、旱災,譯文漏譯了“旱”字;“仰”,仰仗、依靠,這里

誤譯為“信仰”。

②薛訥(上書)說:“義倉的糧食本是用來防備水災和旱災的,怎么可以斷絕眾人的依靠而偏

私一家呢?”

【參考譯文】

薛訥,字慎言,首次為官擔任城門郎,后升任籃田令。富人倪氏到肅政臺訴訟利錢,中

丞來俊臣收受賄賂,將義倉的數(shù)千斛糧食補償給倪氏。薛訥(上書)說:“義倉的糧食本是用

來防備水災和旱災的,怎么可以斷絕眾人的依靠而偏私一家呢?”奏章呈上后,沒有得到答

復。恰逢來俊臣獲罪,此事也就暫停了。

(2)劉,援,字士操,彭城安上里人也。父由于大桁戰(zhàn)死,慘時疾病,扶伏路次,號哭求勵尸。

(節(jié)選自《南齊書?列傳第十八》)

父親參與大桁之戰(zhàn)而戰(zhàn)死,劉俊那時身患疾病,有人攙扶著走過來,大哭著

畫線句譯文

請求父親劉勁的尸體。

存在的問題①

正確的譯文②

答案①“路次”是“路邊”意,這里漏譯了;“請求……尸體”,“請求”譯得極不準確;

“大哭”的主語不明,讓讀者誤以為是“有人”,而不是“劉俊”。

②他父親劉勵在大桁戰(zhàn)死,劉俊當時也身患疾病,被人扶到路邊,大聲痛哭著尋求劉勵的尸

身。

活動二強化翻譯中的語境意識

語境,即語言環(huán)境,分為內部語境(上下文)和外部語境(社會背景、知識積累、情理事理

等)。文言文中所說的語境通常指內部語境,主要是文段語境和句子語境,很少涉及像現(xiàn)代文

閱讀那樣的全篇語境。培養(yǎng)文言翻譯中的語境意識應注意以下三點:

1.根據(jù)語境推斷詞義

結合語境確定重要實詞、虛詞的含義,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無標志的判斷句和意

念被動句),推測疑難詞語的含義。

大王以孝治聞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體,膳啖使之嚷于口,未嘗不分于葉陽、涇陽君。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四》)

考生對“嚎”字會比較陌生。根據(jù)語境“膳啖”可知,這里是形容膳食的。而且“嚎”

與前句“衣服使之便于體”的“便”位置一樣,“便”是說衣服舒適、合身,那么“口兼”應

該指食物合口,能讓人滿足,應譯為“滿足”。所以畫線句子的意思是“穿的衣服使兄弟合

身,吃的膳食使兄弟滿足”。

2.根據(jù)語境確定對象

結合語境推斷省略的成分和代詞具體指代的對象。

二十一年,俺答大入山西,詔天下舉武勇士。大猷詣巡按御史自薦,御史上其名兵部。

會伯溫為尚書,送之宣大總督翟鵬所。召見論兵事,大猷屢折鶴。鵬謝日:“吾不當以武人

待子?!保ü?jié)選自《明史?俞大猷傳》)

“召見論兵事”前面提到三個對象“御史”“伯溫”“翟鵬”。根據(jù)后面“大猷屢折

鵬”可以推斷,前面省略主語“翟鵬”,省略賓語“俞大猷”,應為“(翟鵬)召(俞大猷)論兵

事”。畫線句子的意思是“(翟鵬)召見(俞大猷)討論軍事方略,俞大猷每每(以灼見)折服翟鵬。

翟鵬道歉說:'我不該用對待武卒的態(tài)度對待你。'”

3.根據(jù)語境解決硬譯問題

語境對于翻譯來說十分重要,可是在平時的學習乃至考試中,考生的語境意識卻往往非

常淡薄。其中一個客觀因素就是,在考試時譯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閱讀題的最后,與原文相對

隔開了,于是考生只盯著這個句子思索,即使明知翻譯不通也還是硬譯,卻不知道把這個句

子代入原文中去讀去思考。這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在翻譯文言句子時,應真正做到

字回到詞中,詞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句子,尤其要結合語境譯準加點字。

(1)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日:“秦之遇將軍可謂滲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

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日:“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

顧計不知所出耳!”(節(jié)選自《史記?刺客列傳》)

譯文:

答案秦王對待將軍您可以說是狠毒了。(“深”譯為“惡毒”“狠毒”,可聯(lián)系后文“父母

宗族皆為戮沒”“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譯出)

(2)愈性弘通,與人交,榮悴不易。而觀諸權門豪土,如仆隸焉,瞪然不顧。頗能港藥后進.

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大抵以興起名教.弘獎仁義為事。凡嫁內外及友

朋孤女近十人。(節(jié)選自《舊唐書?韓愈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還頗能獎掖鼓勵后輩,招入家中的十人有六七人吃住在他家里,即使連自己的早飯

都供不上了,也和顏悅色地不在意。(“誘厲”可譯為“引誘、誘惑”“厲害”,也可解釋為

“引導”“鼓勵”。前文說韓愈遇到有權有勢的豪門貴族,就像對待奴仆那樣,瞪著眼睛不

予理睬;后文說,后輩中有十分之六七吃住在他家里,雖然有時弄得自己的早飯也供應不上,

但仍然和顏悅色,毫不介意。根據(jù)前后文,此處不可能是貶義語境,所以“誘厲”應譯為“引

導、鼓勵”)

(3)洪邁,字景盧。紹興十五年始中第。乾道六年,除知贛州。辛卯’饑,贛適.和邁移粟

濟鄰郡。(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辛卯年年成不好,贛州正好是中等的收成,洪邁運糧救濟鄰近的地方。(“歲”,多義

詞,根據(jù)語境,應譯為“年成”“收成”;“中熟”,根據(jù)語境,應譯為“中等的收成”“成

熟一半”)

對點練案23

一、名句默寫

i.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寫琵琶女回憶當年做歌女時被紈綺子弟追捧的盛況的兩句是

(2)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認為不同政見者辯證得失時,應該先明確“名”與“實”的

根本原因是“,”。

(3)古典詩歌注重通過意象表達情感,有“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說法?!耙跃敖Y情”是其中一

種常見手法,如“,”。

答案(1)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2)名實己明而天下之理得矣(3)不知乘月

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明月夜短松岡/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鵬鵑/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

秋月照長城/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二、專項訓練

2.(2023?全國乙)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釐負羈歸而不樂,其妻問之日:“公從外來而有不樂之色,何也?”負羈日:“吾聞之,

有福不及,禍來連我。今日吾君召晉公子,其遇之無禮。我與在前,吾是以不樂?!逼淦奕眨?/p>

“吾觀晉公子,萬乘之主也;其左右從者,萬乘之相也。今窮而出亡過于曹,曹遇之無禮。

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貳焉。"負羈日:“諾。”盛黃金于壺,充

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遺公子。公子見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辭其璧。

(節(jié)選自《韓非子?十過》)

(1)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遺公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這人如果返回晉國,一定會責罰對他無禮的人,那么曹國就是第一個了。

(2)把黃金盛在壺里,用飯食裝滿,把玉璧放在上面,夜晚派人送給公子重耳。

解析(1)關鍵實詞:反(同"返”,返回)、誅(責罰)、無禮(無禮的人)、首(第一)。關鍵虛詞:

若(如果)、其(表示推測,大概)。判斷句:則曹其首也。(2)關鍵實詞:充(充實、填滿)、遺(贈

送)。狀語后置: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

【參考譯文】

釐負羈回到家中悶悶不樂,他的妻子問他說:“夫君從外面回來有不高興的神色,為什

么呢?”釐負羈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君主有福的時候我趕不上,災禍來了一定會連累

我。今天我們的國君召見晉公子,他對待晉公子沒有禮貌。我當時也參與接見,因此才悶悶

不樂。”他的妻子說:“我看晉公子,將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君主;他身邊的隨從,也都

將成為大國的卿相?,F(xiàn)在他走投無路而出國流亡,經(jīng)過曹國時,曹國對待他沒有禮貌。這人

如果返回晉國,一定會責罰對他無禮的人,那么曹國就是第一個了。您為什么不先表明自己

和曹君不一樣呢?”釐負羈說:“好。"(他)把黃金盛在壺里,用飯食裝滿,把玉璧放在上

面,夜晚派人送給公子重耳。晉公子重耳接見了使者,拜了兩次,接受了他的食物,推卻了

他的玉璧。

3.(2021?新高考II)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秋七月,詔加逖(指祖逖)鎮(zhèn)西將軍。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勒患之,乃下

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

利十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書仆射戴淵為

西將軍,鎮(zhèn)合肥,逖以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淵一旦來統(tǒng)之,意甚怏怏,又聞王敦與劉、刁

構隙,將有內難。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九月,卒于雍丘。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

(1)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祖逖沒有答復這封信,而聽憑雙方民間互相貿易,收取十倍的利潤。

(2)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緒激動引發(fā)重病。

解析(1)“報”,答復;“聽”,聽憑;“互市”,互相貿易。⑵“遂”,成;“感激”,

情緒激動。

【參考譯文】

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詔加封祖逖鎮(zhèn)西將軍。祖逖在積谷練兵,為奪取黃河以北做打

算。后趙王石勒很擔心這件事,于是到幽州為祖逖修了祖父、父親的墳墓,安排了兩戶人家

替他看守祖墳,于是給祖逖寫了一封信,請求通使及互相貿易。祖逖沒有答復這封信,而聽

憑雙方民間互相貿易,收取十倍的利潤。禁止將領們侵犯后趙的百姓。兩國邊境之間,稍微

得到了休養(yǎng)生息。四年秋七月,朝廷讓尚書仆射戴淵為西將軍,鎮(zhèn)守合肥,祖逖已經(jīng)掃除了

障礙,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淵突然有一天來統(tǒng)領這里,祖逖內心怏怏不樂,又聽說

王敦與劉隗、刁協(xié)互相結怨,將要有內亂。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緒激動引發(fā)重病。九

月,死在雍丘。

4.(2020?全國II)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陽曲人。時上方鄉(xiāng)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術見,朝臣戚

里寅緣關通。安中疏請自今招延山林道術之士,當責所屬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國害民

數(shù)事。上悚然納之。已而再疏京罪。宣和三年,為左丞。金人來歸燕,謀師臣,安中請行。

王麟贊于上,授慶遠軍節(jié)度使、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遼降將郭藥師同知府

事。藥師跋扈,府事皆專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藥師愈驕。

(節(jié)選自《宋史?王安中傳》)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國害民數(shù)事。上悚然納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藥師跋扈,府事皆專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藥師愈驕。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時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禍國殃民等事?;噬象@恐,采納了進言。

(2)郭藥師蠻橫暴戾,對府中事務獨斷獨行,王安中無力控制,只是違心順從他,所以郭藥師

更為驕橫。

解析(1)“僭”,古代指超越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職權、禮儀行事,這里應理解為“冒

犯”;“蠹”,損害、禍害;“悚然”,驚恐的樣子;“納”,采納。(2)“跋扈”,蠻橫暴

戾;“制”,控制、制止;“第”,只是;“曲意”,違背自己的心意,即違心;“奉”,

順從。

【參考譯文】

王安中宇履道,中山陽曲人。當時皇上正向往神仙一類的事,蔡京引薦方士王仔昔以所

謂的妖術朝見皇帝,朝廷大臣及親戚同鄉(xiāng)們都借此攀附拉關系。王安中上疏請求從今以后召

用山林道術之人,應當責令有關部門擔保;同時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禍國殃民等事。皇上驚

恐,采納了進言。不久再次上疏指責蔡京的罪行。宣和三年,任左丞。金人來歸還燕山舊地,

朝廷考慮師臣的人選,王安中請求前往。王楠在皇上面前稱贊他,于是授任王安中為慶遠軍

節(jié)度使、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遼國降將郭藥師任同知府事。郭藥師蠻橫暴

戾,對府中事務獨斷獨行,王安中無力控制,只是違心順從他,所以郭藥師更為驕橫。

三、綜合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晉明帝太寧三年五月,后趙將石生屯洛陽,寇掠河南。晉成帝咸和三年七月,后趙中山

公虎帥眾四萬自較關西入擊趙,趙主曜將中外精銳水陸諸軍大破之,虎奔朝歌。曜濟自大陽,

攻石生于金墉?,決千金喝以灌之。十一月,后趙王勒欲自將救洛陽,僚佐程遐等固諫日:“劉

曜懸軍千里勢不支久大王不宜親動動無萬全?!崩沾笈?按劍叱遐等出。乃赦徐光,召而謂

之日:“劉曜乘一戰(zhàn)之勝,圍守洛陽,庸人之情,皆謂其鋒不可當。曜帶甲十萬,攻一城而

百日不克.師老卒怠,以我初銳擊之,可一戰(zhàn)而禽也。若洛陽不守,曜必送死冀州,自河已

北,席卷而來,吾事去矣。程遐等不欲吾行,卿以為何如?”對日:“以大王威略臨之,彼

必望旗奔敗。平定天下,在今一舉,不可失也?!崩招θ眨骸肮庋允且??!泵?、石聰?shù)?/p>

各統(tǒng)見眾會滎陽,勒自統(tǒng)步騎四萬。勒謂徐光日:“曜盛兵成皋關②,上策也;沮洛水,其次

也;坐守洛陽,此成擒耳?!焙筅w諸軍集于成皋,卷甲銜茸,旗道兼行。

趙主曜專與嬖臣飲博,不撫士卒;左右或諫,曜怒,以為妖言,斬之。聞勒已濟河,始

議增滎陽戍,杜黃馬關。俄而擒羯,曜問:“大胡自來邪?其眾幾何?"羯目:“王自來,

軍勢甚盛。”曜色變,使攝金墉之圍,陳于洛西。勒師步騎四萬入洛陽城,中山公虎引步卒

三萬自城北而西,攻趙中軍,石堪、石聰?shù)雀饕跃T八千自城西而北,擊趙前鋒。勒躬貫甲

胄,出自回陽門,夾擊之。曜少而嗜酒,末年尤甚;將戰(zhàn),飲酒數(shù)斗;比出,復飲酒斗余。

至西陽門.揮陳就平。石堪因而乘之,趙兵大潰。曜昏醉退走.馬陷石渠,墜于冰上,為堪

所執(zhí)。勒使曜與其太子熙書,諭令速降,曜但敕熙“與諸大臣匡維社稷,勿以吾易意也”。

勒見而惡之,久之,乃殺曜。(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石勒滅前趙》)

C主】①金墉:地名,洛陽城西北角。②成皋關:地名,今河南滎陽北。

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劉曜懸同軍團千里同勢不支固久同大王不宜Ml親動團動無萬全。

答案CEG

解析“劉曜懸軍千里”,謂語省略,“千里”為賓語,其后應斷開,即在C處斷開?!皠?/p>

不支久”,“久”作“支”的后置狀語,歸到前句;“大王不宜親動”,“大王”為本句的

主語,其前應斷開,即在E處斷開。第一個“動”,出征,作前句的謂語;第二個“動”,

出征,作后句的主語,故應在兩個“動”中間斷開,即在G處斷開。

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枚,是形如筷子的器具,古代秘密行軍時會讓土兵將枚橫銜口中以防說話。

B.道,指小道、小路,與“道芷陽間行”(《鴻門宴》)中的“道”意思相同。

C.弓I,指帶領,與“引以為流觴曲水”(《蘭亭集序》)中的“引”意思不同。

D.閶闔,可泛指宮門或京都的城門,一般作為象征帝王威儀的禮儀性建筑。

答案B

解析B項意思不同。“卷甲銜枚,詭道兼行”中的“道”,名詞作狀語,抄小路;“道芷

陽間行”中的“道”,名詞作動詞,取道。C項“引以為流觴曲水”中的“引”為“導引”。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曜打敗石虎后轉而進攻石生,石生為了突破圍困,決定挖開千金塌的堤壩,采用大水

漫灌的方式反擊。

B.面對勸諫,石勒大怒,是因為他正確判斷了敵我雙方的形勢,此時不聽勸告是他有眼光、

有主見的表現(xiàn)。

C.在徐光看來,與劉曜作戰(zhàn)的成敗關乎誰能問鼎天下,石勒憑借自己的威望和謀略率軍親

征,定能擊潰前趙軍隊。

D.石勒逼迫劉曜寫勸降書,劉曜卻鼓勵兒子要和大臣們一起匡正維護國家,可見劉曜也是

有骨氣與擔當?shù)摹?/p>

答案A

解析“石生為了突破圍困,決定挖開千金塌的堤壩”錯,張冠李戴。根據(jù)“曜濟自大陽,

攻石生于金墉,決千金埸以灌之”可知,“決千金竭以灌之”的是“劉曜”,而非“石生”。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曜帶甲十萬,攻一城而百日不克,師老卒怠,以我初銳擊之,可一戰(zhàn)而禽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西陽門,揮陳就平。石堪因而乘之,趙兵大潰。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