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年山西省朔州市懷仁一中高考語文四模試卷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建構,表現中國人對于空間的一種執(zhí)著追求——遠。這種遠式的空間追求成為支撐中國山水畫空間性的根基,使山水畫散發(fā)著無窮的意趣。山水畫家是如何在畫面中呈現出“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這種遠的意境的?從理論上來看,基于畫面的整體意境,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痹趯嵺`上,首先表現為畫面空間關系的處理,主要是遠近關系。山水畫中遠近關系的處理不僅涉及觀取,更涉及畫面本身的空間層次的呈現,也依賴于物象的常形、常態(tài),更依賴藝術家以一定的筆墨將其呈現。在許多山水畫里,畫家往往將畫的重心安置在前面,而周邊、遠處要么以煙云處理,要么則是大片的空白,以示畫中物象之遠近。對于遠景的處理,既要與近山相稱,又不可高于主峰,色彩上也極用心思。為了突出畫面空間的遠近,畫家喜歡以重疊的方式顯示空間之遠近、前后,也用襯托或者留白,以煙云繞山,來襯托山之遠,意之遠。其次,在畫面意象的選擇上,為了表現“遠”的情趣,山水畫家總是以無數的筆墨描繪著舟鳥意象,通過舟移烏去,呈現出層層推遠的渺遠空間。第一,由于畫家著意于表現遠意,所謂“畫荒遠滅沒處,誠有至妙可言”,因此畫面中的舟鳥意象多以點景形式出現,以形成視覺上的凝聚點,構成畫面意境生發(fā)的“力場”。點,示其小也,但融合于其他意象;景,景物、景象、場景,在山水畫中,或一舟獨行,或北雁南飛,或漁人靜釣,或林間亭舍。畫中舟烏多以簡筆出之,近于寫意,是藝術家孤寂心靈的映射。第二,以舟鳥意象的動態(tài)形式來推遠畫面空間。由舟鳥意象本身體輕、形小、具有動的特性,畫家往往會抓住其遠飛、待飛、遠渡、待渡、或棲于枝頭的瞬間,或以水中輕波來暗示一種動的狀態(tài),所謂“一葉舟輕,雙槳鴻驚”,化靜為動,使整個畫面活起來。畫中舟鳥漸行漸遠,將觀者的視野拉長,以此來體現畫面的空間表現力。第三,在山水畫中,舟鳥意象的設置,拉開了與所觀之物的距離,這種距離既是一種物理距離,更是一種心靈距離。而舟鳥意象的設置即是通過拉開空間的距離讓觀者重拾對于山水審美自覺,超越時空,進入更廣闊的美的天地,這既與中國人的空間意識有關,也與藝術家們所追求的氤氳、渺遠、蒼茫的意境有關??梢姡袊剿嬛械倪h不僅是空間距離的遠,更是時間之遠、心靈之遠,是一種遠境。所謂“一拳之小,當千仞之高;片掌之大,體百里之迥”,藝術家通過“遠”來突破時空界限,并得以自由地以一管之筆,體悟大自然的無窮意趣,抒寫人生境界,由此而升華出一種廣大的宇宙情思。(摘編自李雯靜《論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空間》)材料二:中國山水畫是否遵循著由近到遠的空間秩序呢?試以范寬的作品為例來探討。圖一是范寬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圖》,屬于山水畫中的大幅全景作品。畫面氣勢磅礴,巨峰林立,山頭雜樹茂密,山腳土石縱橫。畫中景物眾多:山峰、飛瀑、巨石、樹木、商旅……這些景物可以分為六組,如圖二,每組景物之間畫家用留白隔開,有的空白象征著云氣,有的象征著道路,有的象征著河流……于是,畫面中的空白既可以使不同景物相互區(qū)分,又不破壞畫面的整體性。每組景物的空間位置是不一樣的,從上到下依次是遠景、中景、近景。如果仔細觀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就會發(fā)現畫面中綜合了多個不同的視覺場景。最上面的主峰⑥占據了畫面近一半的位置,無疑是此畫的主體物。但是該山峰并不是描繪的從一個視角看到的景象,主峰可分為三個部分,即左、右和頂面。左邊描繪的是從左下方看到的山,右邊描繪的是從右前下方描繪的山的樣子,頂面的視點要略高,有點俯視視角。順著左右兩個視角往下看,可以發(fā)現,在山的左下方和右前方分別畫有兩組小山峰⑤和④,似乎作者描繪的主峰正是從⑤和④的山頂上看到的樣子。再來看位于畫面中央的一組小山峰④,該山峰采用平視略帶仰視視角畫出,山的左側面可見,可以推斷出觀者的位置是在左邊略偏下方。而編號③的小山丘正好在這個位置,感覺畫家正在③的位置上仰看④。位于畫面右下方有一條小路,小路上有一隊商旅正在行進(編號②)。小路和商旅則用俯視視角畫出。畫面的最下方畫有前景的幾塊巖石,暗示出小路位于兩山之間,即前后都有山,小路上的商旅正是從編號為①的山頂的巖石上看到的情景。編號為①的幾塊巖石已經位于最靠前的一個層次,觀者的位置不可能在畫面的上方其他任何地方,因為上面的景物都位于①的后面,因此,觀者的位置只能在畫外,也就是欣賞者。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中的景物之間的安排有一定的空間順序,即從下往上,依次是前景、中景、后景,空間在逐漸退遠。景物的前后關系用相互遮擋和重疊的方式表示出來,位于畫面最下方的是最前景,畫面最上方的是最遠景。觀者在欣賞整幅作品時仿佛在經歷一場山水之“游”。欣賞的起點應從畫面下方的幾塊巖石①開始,因為這幾塊巖石是按照站在畫面前觀者的位置所描繪的。當觀眾看到編號①的景物時,仿佛一下子感覺自己所站的地面是編號①的山頂的延伸。然后,站在①的巖石上可以看到前下方編號②的商旅和小路,商旅畫得極其細致,惟妙惟肖??赐晟搪?,設想自己正站在山下的小路上,視,點向左上方仰望,會看到一座小山丘③。爬上山丘往右看,會看到右邊有一座略高的小山,上面草木豐茂。登上編號為④的山頂,往前方看,一座巍峨雄偉的大山位于眼前,其間瀑布猶如銀線一瀉千里,場面蔚為壯觀,心胸也一下子開朗起來。這無疑是此次山水游歷的最高潮。往左前方看,有一座略矮的小山峰⑤立在中間,登上山峰⑤再來欣賞主峰,會看到山的另外一面的樣子。景后登上主峰⑥的山頂,此時已經在最高處,頓時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情懷油然而生。往遠處看,四周茫茫一片云海。(摘編自魏華《遠——中國山水繪畫空間的美學研究》)(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為了呈現山水畫的遠的意境,畫家可以從高遠、深遠和平遠三個角度進行設計,從實踐中來看,高遠清明,深遠重晦,平遠有明有晦。B.山水畫中遠近關系的處理涉及觀取、空間層次、物象形態(tài)和藝術家的筆墨呈現,這幾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不分輕重,畫家才能有所作為。C.設置舟鳥意象是從實踐上表現山水畫“遠”的意境的常見做法,可以是用簡筆呈現靜態(tài)的點景,也可以是動態(tài)的形式,造成了距離感的產生。D.在遠近關系的處理上,有些山水畫家將畫的重心安置在下方,而周邊、遠處要么煙云處理,要么留白,《溪山行旅圖》正好體現了這種情形。(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舟鳥意象形成視覺上的凝聚點,是山水畫意境生發(fā)的“力場”,近于寫意,是藝術家孤寂心靈的映射,因此發(fā)揮出無與倫比的藝術作用。B.中國山水畫的“遠”,追求一種遠境,體現在空間、時間和心靈上,它不同于西方風景畫所追求的逼真效果,主要表現一種廣大的宇宙情思。C.從《溪山行旅圖》景物安排的空間順序可知,最佳觀賞順序為圖二中的⑥—⑤—④—③—②—①,應遵循從上往下,從山頂到地面的欣賞順序。D.欣賞《溪山行旅途》,可結合“三遠理論”,從留白藝術、重疊手法、多維視角、體驗思維、整體感悟、觀覽順序等角度進行綜合鑒賞。(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與材料一提到的繪畫理論技巧無關的一項是A.凡信手染出,似近山之影,又兩邊排偶,峰頭對齊,皆是遠山之病。(唐岱《繪事發(fā)微》)B.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氣韻之間;不在有形處,而在無形處。(王顯《東莊論畫》)C.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于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石濤《畫語錄》)D.遠山一起一伏則有勢,疏林或高或下則有情,此畫之訣也。(董其昌《畫旨》)(4)請簡述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我國自古便有“詩畫同源”之說,請結合材料中的山水畫理論,從“三遠理論”“體驗思維”“意象經營“中任意選擇兩個角度,鑒賞《桂枝香?金陵懷古》。二、文學類閱讀-雙文本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流浪的扁擔王清銘總會在不經意間在城市某個偏僻角落碰見幾把流浪的扁擔。這座城市的年紀很大,但近幾年來發(fā)展很快,原先長莊稼的城郊農田被鯨吞,現在紛紛長出鋼筋水泥的叢林。城市的燈紅瓷白和震耳的轟鳴,讓單調而寧靜的農田自慚形穢,縮在越來越遠的地方。這是一些失去土地和根基的扁擔。我也曾經是其中的一員,隨意喊一個乳名,他們中間肯定有人應聲而答,盡管我們不認識。但現在扁擔們豎在這個城市的某個角落,飛馳的車輛和風馳電掣般的變化使他們手足無措,慌亂的眼神從攢動的人群掃過,如無處落腳的候鳥。他們低著頭,手絞著衣角,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盡管他們也不懂錯在哪里。零星的,有人在扁擔們面前站定,寥寥數語,然后伸出幾個指頭,就有一把或數把扁擔尾隨他們消失在高樓間,若即若離的。其他的扁擔用羨慕的表情目送著,也極少說話。扁擔是木訥的,他們只知道埋頭干活。扁擔的身份是尷尬的。扎根鄉(xiāng)村的時候是農民,進入城市,就什么也不是了。什么活都可以找他們干,扛水泥、運行李、搬家具,粗活重活,城里人細皮嫩肉干不了的,都找扁擔。扁擔的身份也是臨時的,因事而定,按力氣取酬。唯一不變的是,汗水砸在地上,也是摔成八瓣。扁擔的身份與汗臭味、煙草味連在一起,當你看到某個嬌貴的城里人捂住同樣嬌貴的鼻子,往往是一把扁擔走過來了。扁擔現身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建筑工地,那里活多,挑磚頭挑水泥挑他們也叫不出名字的裝潢材料,挑起太陽挑落月亮,讓城市明亮的霓虹燈將他們黝黑的身影拉得很長,很孤單,像另一把瘦硬的扁擔。更多的扁擔沒有這樣的幸運。他們必須孤零零或旁逸斜出地站在街頭,等活干。這些扁擔過著不知飽暖的日子??柿?,到水龍頭接一點冷水;餓了,往肚里填一些發(fā)硬的饅頭;冷了,將發(fā)紅的雙手往袖管一攏,跺一跺腳,將寒氣踩跑。熱,是扁擔們最不怯的,看他們古銅色的皮膚,黧黑的臉色,炎熱的太陽也怯幾分。扁擔舍得下力氣,干的活主人滿意。但城市總是很吝嗇,給他們很少的工錢。沒活干的扁擔必須四處流浪,或者往某個角落一撮,抬頭看被城市切割得越來越細碎的天空。天空偶爾落下幾只燕子,在電線桿上。城市的樓越來越高,鄉(xiāng)下常見的麻雀來不了,只有那幾只燕子替他們排解等待時的煩悶。天氣熱時或活干得太猛后,睡意會悄悄從心底爬出來,漫向他們的四肢,頭一擺,手腳一耷拉,酣暢的鼾聲就從他們翁張的鼻孔吐出,拍擊滿街的喧囂音樂了。這絕對是奇特的人群。拿起扁擔能扛最重的活,扁擔一橫,他們龐大的身軀就能倚著扁擔酣睡。窄窄的扁擔高高低低地搭在水泥花圃上,挑起一陣陣高高低低的鼾聲。此刻城市離他們很遠,灼熱的陽光在他們額頭擰出汗,他們渾然不覺,還在睡夢中露出一抹淺淺的微笑,也許他們夢見了自己的莊稼?原先給他們遮陽的樹漸漸將陰影拉遠,鍍亮了他們皺巴的衣服和身邊安靜躺臥著的鐵鎬鐵鍬麻繩。扁擔們睡覺的時候耳朵關閉,心靈卻是敞開的。一俟雇工的主人走近,他們一激靈就醒轉了,抹一下嘴角溜出來的調皮唾沫,精神抖擻地跟隨主人的手勢消隱在高樓間。深夜扁擔還在城市流浪。城市安靜下來的時候,扁擔拖著自己的影子踩在回家的路上。他們的家在城市的腳跟,他們的房屋一例的矮小。扁擔吃一碗妻子留下的冷飯后倒頭便睡,睡前還記得給鬧鐘上緊發(fā)條。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他得先喚醒在城里念書的孩子。(選自散文集《鄉(xiāng)路引我回家》,團結出版社,2021年7月)文本二:這是城市里特殊的一個弱勢群體,他們靠扁擔在城市里挑起生活的重擔,用汗水養(yǎng)育自己的家。他們中有一些人是失去土地的農民,被移植到城市的水泥地上,在城市的花草中,莊稼一樣的他們尷尬、拘謹、孤單。走在熟悉的土地上拔節(jié)起來的城市里,他們感到陌生、茫然無措。但他們堅韌、吃苦耐勞,靠一把扁擔在城市里艱難生活,他們可能沒有夢想,但有憧憬,他們希望扁擔是一條道路,讓孩子真正走進城市。他們是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如果這也算風景的話。在城市人看來,他們似乎大煞城市的風景,但瞧不起他們的城市離不開他們。他們肯定不會載入城市的歷史,但他們流浪的身影鐫刻在我的心壁上。作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我能讀懂這些“進城”的父老鄉(xiāng)親。在某個酷暑的中午,我不經意經過他們。這些疲憊的“扁擔”們將扁擔橫在水泥花圃上,他們把細而扁的扁擔當床,也不管硬實的扁擔硌得慌,他們沉浸在夢鄉(xiāng)中,臉上露出了少見的笑意。原先遮蔽他們的陽光移開,他們就暴露在明亮的陽光下,臉龐被陽光鍍亮了。這一刻,我被感動了。后來我又多次近距離觀察他們,最終寫下了這篇文章。我想在這短小的篇幅中描摹出他們很少外現的內心世界,表達我真誠微薄的人文關懷和敬意。(《流浪的扁擔》創(chuàng)作感言——王清銘)(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A.“流浪的扁擔”中“流浪”一詞突出了農民工沒有固定職業(yè)、沒有固定居所的生存狀態(tài),暗含了作者對其生活境遇的同情和憂慮。B.文中“如無處落腳的候鳥”寫出了“扁擔”們面對城市變化的尷尬處境,“盡管他們也不懂錯在哪里”則揭示出他們流浪的原因。C.文中寫“扁擔”們睡夢中的淺笑和夢見莊稼的情形,表明他們對艱難生活的暫時忘卻,以及對曾經安然自在的鄉(xiāng)村生活的眷戀。D.從文章結尾“他得先喚醒在城里念書的孩子”,可以猜測出“在城里念書的孩子”是“扁擔”們如此艱辛勞作的動力源泉和生活希望。(2)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流浪的扁擔”這個標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扁擔”喻“農民工”,以物喻人,構思新穎,形象生動,耐人尋味。B.文中“天空偶爾落下幾只燕子……”兩句從“流浪的扁擔”的視角來寫他們對城市景觀的印象,用景物來襯托其內心情感。C.文章刻畫“流浪的扁擔”的形象除了通過外貌、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正面描寫外,還通過城里人來對比,通過景物來襯托。D.文章以“扁擔”為線索,描述在城里以做苦力為生的農民工的艱難與辛勞,意在表達自己的同情和敬意,引起人們的關注。(3)文本二中作者說“他們是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如果這也算風景的話”。你覺得“流浪的扁擔”是城市中的一道風景嗎?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4)作者在談創(chuàng)作感言時說“我想在這短小的篇幅中描摹出他們很少外現的內心世界,表達我真誠微薄的人文關懷和敬意”,請結合文本一談談你對此的理解。三、文言文閱讀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或)謂趙王曰:“三晉合而秦弱,三晉離而秦強,此天下之所明也。秦之有燕而伐趙,有趙而伐燕;有梁而伐趙,有趙而伐梁;有楚而伐韓,有韓而伐楚;此天下之所明見也。然山東不能易其略,兵弱也。弱而不能相一,是何秦之知,山東之愚也?是臣所為山東之憂也。虎將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兩罷,而歸其死于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決不相斗矣。今山東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斗兩敝,而歸其國于秦,知不如禽遠矣。愿王熟慮之也。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韓、梁,東窺于周室甚,惟寐忘之。今南攻楚者,惡三晉之大合也。今攻楚休而復之,已五年矣,攘地千余里。今謂楚王茍來舉玉趾而見寡人必與楚為兄弟之國必為楚攻韓梁反楚之故地楚王美秦之語,怒韓、梁之不救己,必入于秦。秦有謀,故發(fā)使之趙,以燕餌趙而離三晉。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飽而禍已及矣。楚王入秦,秦、楚為一,東面而攻韓。韓南無楚,北無趙,韓不待伐,割挈馬兔而西走。秦與韓為上交,秦禍案移于梁矣。以秦之強,有楚、韓之用,梁不待伐矣,割挈馬兔而西走。秦與梁為上交,秦禍案移于趙矣。以強秦之有韓、梁、楚,與燕之怒,割必深矣。國之舉此,臣之所為來。臣故曰:‘事有可急為者。’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晉相親相堅,出銳師以戍韓、梁西邊,楚王聞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是秦禍不離楚也,便于三晉。若楚王入,秦見三晉之大合而堅也,必不出楚王,即多割,是秦禍不離楚也,有利于三晉。愿王之熟計之也急!”趙王因起兵南戍韓、梁之西邊。秦見三晉之堅也,果不出楚王,而多求地。(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一》)(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今謂楚王/茍來舉玉趾而見寡人/必與楚為兄弟之國/必為楚攻韓/梁/反楚之故地/B.今謂楚王茍來舉/玉趾而見寡人/必與楚為兄弟之國/必為楚攻/韓梁反楚之故地/C.今謂楚王/茍來舉玉趾而見寡人/必與楚為兄弟之國/必為楚攻/韓梁反楚之故地/D.今謂楚王茍來舉/玉趾而見寡人/必與楚為兄弟之國/必為楚攻韓/梁/反楚之故地/(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三晉,指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魏、趙、韓三國的合稱,作為地理名詞指魏、趙、韓三國故地。B.山東,戰(zhàn)國時期秦人稱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qū)為山東,本文中代指崤山以東六國。C.“出銳師以戍韓、梁西邊”與“其出人也遠矣”(《師說》)兩句中的“出”字含義不同。D.“是秦禍不離楚也”與“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是”字含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趙國謀臣認為,“山東”六國弱小,又不很團結,這是他為六國擔心的地方。B.文中趙國謀臣用老虎與一般鳥獸做比喻,形象地指出當時秦國與六國的關系。C.文中趙國謀臣認為,秦國的欲望很大,秦企圖滅掉韓、魏、周等,但很忌憚“三晉”的聯合。D.文中趙國謀臣很有遠見,他預測到楚王不論怎樣都會入秦且秦王最終不會放楚王回國。(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今山東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斗兩敝,而歸其國于秦,知不如禽遠矣。②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飽而禍已及矣。(5)文中趙國謀臣為何說“事有可急為者”?請簡要概括。四、古代詩歌閱讀4.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①蘇軾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②,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③。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咀ⅰ竣倏煸胀ぃ何挥邳S州江邊,張懷民修建。張懷民字夢得,又字偓佺。②蘭臺公子: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宋玉,他曾任蘭臺令。③剛道:硬說。宋玉的《風賦》寫他陪同楚襄王游蘭臺之宮,忽然風起,楚襄王披襟當風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然后敘“大王之雄風”與“庶人之雌風”之差別。(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上闋開頭四句,先用實筆,描繪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夕陽與亭臺相映的優(yōu)美圖景,既而交代新亭的創(chuàng)建,點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關系。B.上闋后五句,是記憶中的情景,又是對眼前景象的一種以虛托實的側面描寫,將“快哉亭”與“平山堂”融為一體,構成一種優(yōu)美獨特的意境。C.下闋頭五句,先寫明靜的水光山色,既而筆鋒突轉,以高超的藝術手法展現出江面風云突變、濤瀾洶涌的壯觀場面和被風浪擊敗的老翁形象。D.下闋后五句,先是表達對宋玉觀點的否定,接著發(fā)出豪氣干云、驚世駭俗的壯語,展現出了詞人身處逆境卻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風貌。(2)下闋的描寫和議論,豪縱酣暢,氣勢磅礴。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人生啟示?請結合原文簡要說明。五、情景默寫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關于荊軻刺秦王,歷來頗多贊語,古人也有對此非議的,如蘇洵在《六國論》中就這樣評論刺秦事件“,”。(2)聯想是回憶的一種形式。表象聯想是表象之間彼此互相引起的?!杜眯小分械膬删洹?,”,由琴聲想到珠玉聲,是聲音的類比聯想。(3)作為中華民族象征之一的“龍”,因能飛行、會呼風喚雨等特性而在古詩文中常常出現,比如“,”。六、選擇簡答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孩子①_______地瞧著,聽著,完全沉浸于此,仿佛自己②_______地跟著河一起去了……他閉上眼睛,便看到③_______的顏色:藍的,綠的,黃的,紅的;還有巨大的影子在飛馳,水流似的陽光在傾瀉……種種的景象漸漸分明了。一片遼闊的平原,微風挾著野草與薄荷的香味,把蘆葦與莊稼吹得有如漣波蕩漾。矢車菊,薰衣草,紫羅蘭,到處都是花。啊,多美!空氣多甜蜜!躺在那些又軟又厚的草上多舒服啊!克利斯朵夫覺得又快活又有些迷糊,好像過節(jié)的日子父親在他的大玻璃杯中倒了一點兒萊茵美酒……河流又往前去……景色變了……一些垂在水面上的樹:齒形的葉子像小手般在水底下打回旋。林間有所村落倒映在河里。微波輕拍的白墻上面,可以看到杉木與公墓上的十字架……隨后是巉巖,是連綿起伏的山蠻:坡上有葡萄藤,有小松林,有城堡的遺跡。過后又是平原,莊稼,禽鳥,陽光……(節(jié)選自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傅雷譯,有改動)(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上恰當的成語。(2)下列各句中的“好像”與文中加點的“好像”,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一場口舌之爭之后,那青年虎視眈眈地盯著我,好像要打架。B.張羨水對兒時的記憶越來越模糊,好像透過起霧的玻璃看風景。C.媽媽看了看王偉,關切地問:“老師說你今天上課的時候好像開小差了,怎么回事?”D.自從知道藝考沒有通過,她就一直垂頭喪氣,好像對自己的琴藝完全失去了信心。(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不同的譯本:“隨后有巉巖和連綿起伏的山巒,有葡萄藤、小松林和城堡的遺跡,過后又有平原,莊稼,禽鳥,陽光……”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哪一種譯本的表達效果更好?請簡要分析。七、簡答題組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被命名為“福建艦”,舷號為“18”。作為第二艘國產航母,福建艦配置了電磁彈射器,并采用了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了阻攔裝置,排水量可達8萬余噸,被外媒稱為“全球最大常規(guī)動力航母”。福建艦正式下水,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里程碑事件。它意味著不僅中國海軍擁有現代化的彈射航母,還表明未來中國航母艦載機將進一步升級。航母是目前最復雜的武器工程之一,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很少。而能夠建造航母的國家更是屈指可數,①_______,比如設計技術、動力技術、艦載機技術、攔阻技術,但是②_______,因為還要有錢。航母的建造費用動輒幾百億,③_______,比如俄羅斯有航母建造技術,卻只有一艘航母,就是因為缺少資金。航母象征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能夠建造航母的國家都已經具備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優(yōu)勢。(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八、材料作文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近來,青年人中流行“躺平”“內卷”。與之相比,當代杰出的史學家、教育家洪業(yè)年輕時就定下了“三有三不”原則,所謂“三有”:第一是有為,第二是有守,第三是有趣。“三有”原則適用于我們每一個人。請任選其二,結合自身實際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山西省朔州市懷仁一中高考語文四模試卷·答案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建構,表現中國人對于空間的一種執(zhí)著追求——遠。這種遠式的空間追求成為支撐中國山水畫空間性的根基,使山水畫散發(fā)著無窮的意趣。山水畫家是如何在畫面中呈現出“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這種遠的意境的?從理論上來看,基于畫面的整體意境,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痹趯嵺`上,首先表現為畫面空間關系的處理,主要是遠近關系。山水畫中遠近關系的處理不僅涉及觀取,更涉及畫面本身的空間層次的呈現,也依賴于物象的常形、常態(tài),更依賴藝術家以一定的筆墨將其呈現。在許多山水畫里,畫家往往將畫的重心安置在前面,而周邊、遠處要么以煙云處理,要么則是大片的空白,以示畫中物象之遠近。對于遠景的處理,既要與近山相稱,又不可高于主峰,色彩上也極用心思。為了突出畫面空間的遠近,畫家喜歡以重疊的方式顯示空間之遠近、前后,也用襯托或者留白,以煙云繞山,來襯托山之遠,意之遠。其次,在畫面意象的選擇上,為了表現“遠”的情趣,山水畫家總是以無數的筆墨描繪著舟鳥意象,通過舟移烏去,呈現出層層推遠的渺遠空間。第一,由于畫家著意于表現遠意,所謂“畫荒遠滅沒處,誠有至妙可言”,因此畫面中的舟鳥意象多以點景形式出現,以形成視覺上的凝聚點,構成畫面意境生發(fā)的“力場”。點,示其小也,但融合于其他意象;景,景物、景象、場景,在山水畫中,或一舟獨行,或北雁南飛,或漁人靜釣,或林間亭舍。畫中舟烏多以簡筆出之,近于寫意,是藝術家孤寂心靈的映射。第二,以舟鳥意象的動態(tài)形式來推遠畫面空間。由舟鳥意象本身體輕、形小、具有動的特性,畫家往往會抓住其遠飛、待飛、遠渡、待渡、或棲于枝頭的瞬間,或以水中輕波來暗示一種動的狀態(tài),所謂“一葉舟輕,雙槳鴻驚”,化靜為動,使整個畫面活起來。畫中舟鳥漸行漸遠,將觀者的視野拉長,以此來體現畫面的空間表現力。第三,在山水畫中,舟鳥意象的設置,拉開了與所觀之物的距離,這種距離既是一種物理距離,更是一種心靈距離。而舟鳥意象的設置即是通過拉開空間的距離讓觀者重拾對于山水審美自覺,超越時空,進入更廣闊的美的天地,這既與中國人的空間意識有關,也與藝術家們所追求的氤氳、渺遠、蒼茫的意境有關??梢姡袊剿嬛械倪h不僅是空間距離的遠,更是時間之遠、心靈之遠,是一種遠境。所謂“一拳之小,當千仞之高;片掌之大,體百里之迥”,藝術家通過“遠”來突破時空界限,并得以自由地以一管之筆,體悟大自然的無窮意趣,抒寫人生境界,由此而升華出一種廣大的宇宙情思。(摘編自李雯靜《論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空間》)材料二:中國山水畫是否遵循著由近到遠的空間秩序呢?試以范寬的作品為例來探討。圖一是范寬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圖》,屬于山水畫中的大幅全景作品。畫面氣勢磅礴,巨峰林立,山頭雜樹茂密,山腳土石縱橫。畫中景物眾多:山峰、飛瀑、巨石、樹木、商旅……這些景物可以分為六組,如圖二,每組景物之間畫家用留白隔開,有的空白象征著云氣,有的象征著道路,有的象征著河流……于是,畫面中的空白既可以使不同景物相互區(qū)分,又不破壞畫面的整體性。每組景物的空間位置是不一樣的,從上到下依次是遠景、中景、近景。如果仔細觀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就會發(fā)現畫面中綜合了多個不同的視覺場景。最上面的主峰⑥占據了畫面近一半的位置,無疑是此畫的主體物。但是該山峰并不是描繪的從一個視角看到的景象,主峰可分為三個部分,即左、右和頂面。左邊描繪的是從左下方看到的山,右邊描繪的是從右前下方描繪的山的樣子,頂面的視點要略高,有點俯視視角。順著左右兩個視角往下看,可以發(fā)現,在山的左下方和右前方分別畫有兩組小山峰⑤和④,似乎作者描繪的主峰正是從⑤和④的山頂上看到的樣子。再來看位于畫面中央的一組小山峰④,該山峰采用平視略帶仰視視角畫出,山的左側面可見,可以推斷出觀者的位置是在左邊略偏下方。而編號③的小山丘正好在這個位置,感覺畫家正在③的位置上仰看④。位于畫面右下方有一條小路,小路上有一隊商旅正在行進(編號②)。小路和商旅則用俯視視角畫出。畫面的最下方畫有前景的幾塊巖石,暗示出小路位于兩山之間,即前后都有山,小路上的商旅正是從編號為①的山頂的巖石上看到的情景。編號為①的幾塊巖石已經位于最靠前的一個層次,觀者的位置不可能在畫面的上方其他任何地方,因為上面的景物都位于①的后面,因此,觀者的位置只能在畫外,也就是欣賞者。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中的景物之間的安排有一定的空間順序,即從下往上,依次是前景、中景、后景,空間在逐漸退遠。景物的前后關系用相互遮擋和重疊的方式表示出來,位于畫面最下方的是最前景,畫面最上方的是最遠景。觀者在欣賞整幅作品時仿佛在經歷一場山水之“游”。欣賞的起點應從畫面下方的幾塊巖石①開始,因為這幾塊巖石是按照站在畫面前觀者的位置所描繪的。當觀眾看到編號①的景物時,仿佛一下子感覺自己所站的地面是編號①的山頂的延伸。然后,站在①的巖石上可以看到前下方編號②的商旅和小路,商旅畫得極其細致,惟妙惟肖??赐晟搪?,設想自己正站在山下的小路上,視,點向左上方仰望,會看到一座小山丘③。爬上山丘往右看,會看到右邊有一座略高的小山,上面草木豐茂。登上編號為④的山頂,往前方看,一座巍峨雄偉的大山位于眼前,其間瀑布猶如銀線一瀉千里,場面蔚為壯觀,心胸也一下子開朗起來。這無疑是此次山水游歷的最高潮。往左前方看,有一座略矮的小山峰⑤立在中間,登上山峰⑤再來欣賞主峰,會看到山的另外一面的樣子。景后登上主峰⑥的山頂,此時已經在最高處,頓時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情懷油然而生。往遠處看,四周茫茫一片云海。(摘編自魏華《遠——中國山水繪畫空間的美學研究》)(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CA.為了呈現山水畫的遠的意境,畫家可以從高遠、深遠和平遠三個角度進行設計,從實踐中來看,高遠清明,深遠重晦,平遠有明有晦。B.山水畫中遠近關系的處理涉及觀取、空間層次、物象形態(tài)和藝術家的筆墨呈現,這幾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不分輕重,畫家才能有所作為。C.設置舟鳥意象是從實踐上表現山水畫“遠”的意境的常見做法,可以是用簡筆呈現靜態(tài)的點景,也可以是動態(tài)的形式,造成了距離感的產生。D.在遠近關系的處理上,有些山水畫家將畫的重心安置在下方,而周邊、遠處要么煙云處理,要么留白,《溪山行旅圖》正好體現了這種情形。(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DA.舟鳥意象形成視覺上的凝聚點,是山水畫意境生發(fā)的“力場”,近于寫意,是藝術家孤寂心靈的映射,因此發(fā)揮出無與倫比的藝術作用。B.中國山水畫的“遠”,追求一種遠境,體現在空間、時間和心靈上,它不同于西方風景畫所追求的逼真效果,主要表現一種廣大的宇宙情思。C.從《溪山行旅圖》景物安排的空間順序可知,最佳觀賞順序為圖二中的⑥—⑤—④—③—②—①,應遵循從上往下,從山頂到地面的欣賞順序。D.欣賞《溪山行旅途》,可結合“三遠理論”,從留白藝術、重疊手法、多維視角、體驗思維、整體感悟、觀覽順序等角度進行綜合鑒賞。(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與材料一提到的繪畫理論技巧無關的一項是CA.凡信手染出,似近山之影,又兩邊排偶,峰頭對齊,皆是遠山之病。(唐岱《繪事發(fā)微》)B.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氣韻之間;不在有形處,而在無形處。(王顯《東莊論畫》)C.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于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石濤《畫語錄》)D.遠山一起一伏則有勢,疏林或高或下則有情,此畫之訣也。(董其昌《畫旨》)(4)請簡述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我國自古便有“詩畫同源”之說,請結合材料中的山水畫理論,從“三遠理論”“體驗思維”“意象經營“中任意選擇兩個角度,鑒賞《桂枝香?金陵懷古》。【分析】(1)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作答時要在文中找出相關的信息,然后與選項比較。(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作答時要注意選項的內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據。(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的能力。作答時首先要正確把握材料的觀點,然后再逐項分析。(4)本題為論述類文本的思路考查題。完成此類題目的解題步驟為:通讀材料內容,可用雙斜線對文本劃分層次,對每個層次的內容進行精準概括,在解題過程中要善于抓住對解答思路具有提示性的關鍵語句,解題格式符合思路題的特征。(5)本題首先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和重要觀點的梳理歸類能力,更著重考查學生運用已有理論去分析解讀題干所給予情境的能力,本題在問題設計上聯系課本中所學習的詞作作為題目分析對象,強化了重視教材知識的理念。【解答】(1)A.“從實踐中來看”錯誤,從材料一第二段可知是“從理論上來看”的。B.“不分輕重”錯誤,從材料一第三段“更依賴藝術家以一定的筆墨將其呈現”可知,這幾個方面是分輕重的,呈現的是遞進關系。D.“有些山水畫家將畫的重心安置在下方”無中生有?!啊断叫新脠D》正好體現了這種情形”錯誤,《溪山行旅途》沒有將畫的重心安置在下方,從材料二第二段“從上往下依次是遠景、中景、近景”和圖一可知遠景是一座巨峰,十分醒目,但它位于畫的上方。故選:C。(2)A.“因此發(fā)揮出無與倫比的藝術作用”錯誤,強加因果,材料一原文是說“由于畫家著意于表現遠意……因此畫面中的舟鳥意象多以點景形式出現,以形成視覺上的凝聚點,構成畫面意境生發(fā)的‘力場’”。B.“它不同于西方風景畫所追求的逼真效果”無中生有;“主要表現一種廣大的宇宙情思”錯誤,材料一最后一段的表述是“由此而升華出一種廣大的宇宙情思”。C.“⑥—⑤—④—③—②—①,應遵循從上往下,從山頂到地面的欣賞順序”錯誤,由材料二第六、七段可知,最佳觀賞順序是①—②—③—④—⑤—⑥,應遵循從下到上,從地面到山頂的欣賞順序。故選:D。(3)A.為材料一第三段的“對于遠景的處理,既要與近山相稱,又不可高于主峰”。B.為材料一第三段所說的“留白”。C.強調是繪畫要“天人合一”,是人與自然相融合的觀點,與材料一所提到的繪畫理論技巧無關。D.為材料一第三段所說的“重疊”。故選:C。(4)材料一第一段“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建構,表現中國人對于空間的一種執(zhí)著追求——遠。這種遠式的空間追求成為支撐中國山水畫空間性的根基,使山水畫散發(fā)著無窮的意趣”首先點明論述對象中國山水畫之“遠”及其意義。接著,第二段“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睆睦碚搶用嬉霉醯脑拋碚勆剿嬋绾纬尸F“遠”的意境。然后,第三至七段“在實踐上,首先表現為畫面空間關系的處理,主要是遠近關系”“其次,在畫面意象的選擇上,為了表現‘遠’的情趣,山水畫家總是以無數的筆墨描繪著舟鳥意象,通過舟移鳥去,呈現出層層推遠的渺遠空間”在實踐層面上從畫面空間關系的處理以及畫面意象的選擇上談“遠”的意境實現。最后,第八段“可見,中國山水畫中的遠不僅是空間距離的遠,更是時間之遠、心靈之遠,是一種遠境”總結全文,指出中國山水畫中“遠”的實質和作用。(5)①“三遠理論”,材料一中指的是高遠、深遠、平遠?!豆鹬ο?金陵懷古》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俺谓薄按浞濉薄皻w帆”“斜陽”“酒旗”“西風”“云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由澄江到翠峰到歸帆到酒旗再到彩舟和白鷺,遠近開闔,俯仰多姿,千里江山一圖畫,兼有深遠和平遠之感。②“體驗思維”,材料二提到“觀者在欣賞整幅作品時仿佛在經歷一場山水之‘游’”“當觀眾看到編號①的景物時,仿佛一下子感覺自己所站的地面是編號①的山頂的延伸”?!豆鹬ο?金陵懷古》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欣賞者要有作者視角,仿佛和王安石一起站立在金陵城頭遠眺近觀,親身體驗。③“意象選擇”,材料一提到“在畫面意象的選擇上,為了表現‘遠’的情趣,山水畫家總是以無數的筆墨描繪著舟鳥意象,通過舟移鳥去,呈現出層層推遠的渺遠空間”“由于畫家著意于表現遠意,所謂‘畫荒遠滅沒處,誠有至妙可言’,因此畫面中的舟鳥意象多以點景形式出現,以形成視覺上的凝聚點,構成畫面意境生發(fā)的‘力場’”“畫中舟鳥漸行漸遠,將觀者的視野拉長,以此來體現畫面的空間表現力”?!豆鹬ο?金陵懷古》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在舟鳥意象的選擇上,“彩舟云淡,星河鷺起”選擇彩舟和白鷺鳥意象,作為點景和意境生發(fā)的“力場”,畫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鷺好像在銀河里飛舞,讓它們動態(tài)化來拉長視野,創(chuàng)設距離,提升空間表現力。答案:(1)C(2)D(3)C(4)①首先點明論述對象中國山水畫之“遠”及其意義。②接著從理論層面引用郭熙的話來談山水畫如何呈現“遠”的意境。③然后在實踐層面上從畫面空間關系的處理以及畫面意象的選擇上談“遠”的意境實現。④最后總結全文,指出中國山水畫中“遠“的實質和作用。(5)①“三遠理論”:由澄江到翠峰到歸帆到酒旗再到彩舟和白鷺,遠近開闔,俯仰多姿,千里江山一圖畫,兼有深遠和平遠之感。②“體驗思維”:欣賞者要有作者視角,仿佛和王安石一起站立在金陵城頭遠眺近觀,親身體驗。③“意象選擇”:選擇彩舟和白鷺鳥意象,作為點景和意境生發(fā)的“力場”,并且讓它們動態(tài)化來拉長視野,創(chuàng)設距離,提升空間表現力。二、文學類閱讀-雙文本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流浪的扁擔王清銘總會在不經意間在城市某個偏僻角落碰見幾把流浪的扁擔。這座城市的年紀很大,但近幾年來發(fā)展很快,原先長莊稼的城郊農田被鯨吞,現在紛紛長出鋼筋水泥的叢林。城市的燈紅瓷白和震耳的轟鳴,讓單調而寧靜的農田自慚形穢,縮在越來越遠的地方。這是一些失去土地和根基的扁擔。我也曾經是其中的一員,隨意喊一個乳名,他們中間肯定有人應聲而答,盡管我們不認識。但現在扁擔們豎在這個城市的某個角落,飛馳的車輛和風馳電掣般的變化使他們手足無措,慌亂的眼神從攢動的人群掃過,如無處落腳的候鳥。他們低著頭,手絞著衣角,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盡管他們也不懂錯在哪里。零星的,有人在扁擔們面前站定,寥寥數語,然后伸出幾個指頭,就有一把或數把扁擔尾隨他們消失在高樓間,若即若離的。其他的扁擔用羨慕的表情目送著,也極少說話。扁擔是木訥的,他們只知道埋頭干活。扁擔的身份是尷尬的。扎根鄉(xiāng)村的時候是農民,進入城市,就什么也不是了。什么活都可以找他們干,扛水泥、運行李、搬家具,粗活重活,城里人細皮嫩肉干不了的,都找扁擔。扁擔的身份也是臨時的,因事而定,按力氣取酬。唯一不變的是,汗水砸在地上,也是摔成八瓣。扁擔的身份與汗臭味、煙草味連在一起,當你看到某個嬌貴的城里人捂住同樣嬌貴的鼻子,往往是一把扁擔走過來了。扁擔現身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建筑工地,那里活多,挑磚頭挑水泥挑他們也叫不出名字的裝潢材料,挑起太陽挑落月亮,讓城市明亮的霓虹燈將他們黝黑的身影拉得很長,很孤單,像另一把瘦硬的扁擔。更多的扁擔沒有這樣的幸運。他們必須孤零零或旁逸斜出地站在街頭,等活干。這些扁擔過著不知飽暖的日子。渴了,到水龍頭接一點冷水;餓了,往肚里填一些發(fā)硬的饅頭;冷了,將發(fā)紅的雙手往袖管一攏,跺一跺腳,將寒氣踩跑。熱,是扁擔們最不怯的,看他們古銅色的皮膚,黧黑的臉色,炎熱的太陽也怯幾分。扁擔舍得下力氣,干的活主人滿意。但城市總是很吝嗇,給他們很少的工錢。沒活干的扁擔必須四處流浪,或者往某個角落一撮,抬頭看被城市切割得越來越細碎的天空。天空偶爾落下幾只燕子,在電線桿上。城市的樓越來越高,鄉(xiāng)下常見的麻雀來不了,只有那幾只燕子替他們排解等待時的煩悶。天氣熱時或活干得太猛后,睡意會悄悄從心底爬出來,漫向他們的四肢,頭一擺,手腳一耷拉,酣暢的鼾聲就從他們翁張的鼻孔吐出,拍擊滿街的喧囂音樂了。這絕對是奇特的人群。拿起扁擔能扛最重的活,扁擔一橫,他們龐大的身軀就能倚著扁擔酣睡。窄窄的扁擔高高低低地搭在水泥花圃上,挑起一陣陣高高低低的鼾聲。此刻城市離他們很遠,灼熱的陽光在他們額頭擰出汗,他們渾然不覺,還在睡夢中露出一抹淺淺的微笑,也許他們夢見了自己的莊稼?原先給他們遮陽的樹漸漸將陰影拉遠,鍍亮了他們皺巴的衣服和身邊安靜躺臥著的鐵鎬鐵鍬麻繩。扁擔們睡覺的時候耳朵關閉,心靈卻是敞開的。一俟雇工的主人走近,他們一激靈就醒轉了,抹一下嘴角溜出來的調皮唾沫,精神抖擻地跟隨主人的手勢消隱在高樓間。深夜扁擔還在城市流浪。城市安靜下來的時候,扁擔拖著自己的影子踩在回家的路上。他們的家在城市的腳跟,他們的房屋一例的矮小。扁擔吃一碗妻子留下的冷飯后倒頭便睡,睡前還記得給鬧鐘上緊發(fā)條。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他得先喚醒在城里念書的孩子。(選自散文集《鄉(xiāng)路引我回家》,團結出版社,2021年7月)文本二:這是城市里特殊的一個弱勢群體,他們靠扁擔在城市里挑起生活的重擔,用汗水養(yǎng)育自己的家。他們中有一些人是失去土地的農民,被移植到城市的水泥地上,在城市的花草中,莊稼一樣的他們尷尬、拘謹、孤單。走在熟悉的土地上拔節(jié)起來的城市里,他們感到陌生、茫然無措。但他們堅韌、吃苦耐勞,靠一把扁擔在城市里艱難生活,他們可能沒有夢想,但有憧憬,他們希望扁擔是一條道路,讓孩子真正走進城市。他們是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如果這也算風景的話。在城市人看來,他們似乎大煞城市的風景,但瞧不起他們的城市離不開他們。他們肯定不會載入城市的歷史,但他們流浪的身影鐫刻在我的心壁上。作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我能讀懂這些“進城”的父老鄉(xiāng)親。在某個酷暑的中午,我不經意經過他們。這些疲憊的“扁擔”們將扁擔橫在水泥花圃上,他們把細而扁的扁擔當床,也不管硬實的扁擔硌得慌,他們沉浸在夢鄉(xiāng)中,臉上露出了少見的笑意。原先遮蔽他們的陽光移開,他們就暴露在明亮的陽光下,臉龐被陽光鍍亮了。這一刻,我被感動了。后來我又多次近距離觀察他們,最終寫下了這篇文章。我想在這短小的篇幅中描摹出他們很少外現的內心世界,表達我真誠微薄的人文關懷和敬意。(《流浪的扁擔》創(chuàng)作感言——王清銘)(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BA.“流浪的扁擔”中“流浪”一詞突出了農民工沒有固定職業(yè)、沒有固定居所的生存狀態(tài),暗含了作者對其生活境遇的同情和憂慮。B.文中“如無處落腳的候鳥”寫出了“扁擔”們面對城市變化的尷尬處境,“盡管他們也不懂錯在哪里”則揭示出他們流浪的原因。C.文中寫“扁擔”們睡夢中的淺笑和夢見莊稼的情形,表明他們對艱難生活的暫時忘卻,以及對曾經安然自在的鄉(xiāng)村生活的眷戀。D.從文章結尾“他得先喚醒在城里念書的孩子”,可以猜測出“在城里念書的孩子”是“扁擔”們如此艱辛勞作的動力源泉和生活希望。(2)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A.“流浪的扁擔”這個標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扁擔”喻“農民工”,以物喻人,構思新穎,形象生動,耐人尋味。B.文中“天空偶爾落下幾只燕子……”兩句從“流浪的扁擔”的視角來寫他們對城市景觀的印象,用景物來襯托其內心情感。C.文章刻畫“流浪的扁擔”的形象除了通過外貌、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正面描寫外,還通過城里人來對比,通過景物來襯托。D.文章以“扁擔”為線索,描述在城里以做苦力為生的農民工的艱難與辛勞,意在表達自己的同情和敬意,引起人們的關注。(3)文本二中作者說“他們是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如果這也算風景的話”。你覺得“流浪的扁擔”是城市中的一道風景嗎?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4)作者在談創(chuàng)作感言時說“我想在這短小的篇幅中描摹出他們很少外現的內心世界,表達我真誠微薄的人文關懷和敬意”,請結合文本一談談你對此的理解。【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通讀全文,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認真閱讀每一個選項,結合文本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文本,明確觀點,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對重要語句含義的把握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文本及題干中的句子,結合文本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B.“‘盡管他們也不懂錯在哪里’則揭示出他們流浪的原因”錯誤。這句話并無揭示他們流浪的原因,致使他們流浪的原因是城市的擴張,擠占農田。故選B。(2)A.“比喻”錯誤。應是運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扁擔”代“用扁擔工作的農民工”,以特征代本體。故選A。(3)首先要表明觀點:我認為“流浪的扁擔”是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理由:由原文“扁擔是木訥的,他們只知道埋頭干活。扁擔的身份是尷尬的。扎根鄉(xiāng)村的時候是農民,進入城市,就什么也不是了。什么活都可以找他們干,扛水泥、運行李、搬家具,粗活重活,城里人細皮嫩肉干不了的,都找扁擔。扁擔的身份也是臨時的,因事而定,按力氣取酬”可知,他們善良樸實、吃苦耐勞的品質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靠自己的汗水和氣力誠實勞動,艱苦謀生,憑力氣獲取報酬。由原文“當你看到某個嬌貴的城里人捂住同樣嬌貴的鼻子,往往是一把扁擔走過來了”“扁擔舍得下力氣,干的活主人滿意。但城市總是很吝嗇,給他們很少的工錢”“扁擔的身份也是臨時的,因事而定,按力氣取酬”“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他得先喚醒在城里念書的孩子”可知,他們樂于付出、隨遇而安的精神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雖然不被城市人所理解、接納,但依然自食其力,勤于創(chuàng)造,對幸福日子充滿憧憬。由原文“扁擔現身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建筑工地,那里活多,挑磚頭挑水泥挑他們也叫不出名字的裝潢材料,挑起太陽挑落月亮”可知,他們?yōu)殪n麗城市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干著城市里的重活粗活累活,城市的建設發(fā)展和城市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扁擔們的辛勤勞動。(4)由原文“但現在扁擔們豎在這個城市的某個角落,飛馳的車輛和風馳電掣般的變化使他們手足無措,慌亂的眼神從攢動的人群掃過,如無處落腳的候鳥。他們低著頭,手絞著衣角,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盡管他們也不懂錯在哪里”可知,體現出這些農民工面對城市變化的尷尬、拘謹。由原文“扁擔是木訥的,他們只知道埋頭干活”可知,農民工是堅強的,吃苦耐勞的。由原文“他們必須孤零零或旁逸斜出地站在街頭,等活干”可知,農民工又是孤獨的。由原文“扁擔吃一碗妻子留下的冷飯后倒頭便睡,睡前還記得給鬧鐘上緊發(fā)條。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他得先喚醒在城里念書的孩子”可知,這些農民工又是充滿憧憬的。所以文章通過對“流浪的扁擔”在城市中生活處境的描述,生動地展現了這群木訥而鮮有人關注的農民工面對城市變化尷尬、拘謹、孤單而又堅強隱忍、隨遇而安、懷有憧憬的內心世界。由原文“但近幾年來發(fā)展很快,原先長莊稼的城郊農田被鯨吞,現在紛紛長出鋼筋水泥的叢林。城市的燈紅瓷白和震耳的轟鳴,讓單調而寧靜的農田自慚形穢,縮在越來越遠的地方”可知,文章形象地揭示了當代中國社會城市進程中城市與農村日益疏離、對立的態(tài)勢。由原文“扁擔的身份與汗臭味、煙草味連在一起,當你看到某個嬌貴的城里人捂住同樣嬌貴的鼻子,往往是一把扁擔走過來了”可知,農民工不被城里人理解,所以文章形象地揭示了當代中國社會城市進程中城市與農村日益疏離、對立的態(tài)勢,反映了農民工艱難的生活現狀,表達了作者對農民工艱辛生活的同情和擔憂。由原文“扁擔是木訥的,他們只知道埋頭干活。扁擔的身份是尷尬的。扎根鄉(xiāng)村的時候是農民,進入城市,就什么也不是了。什么活都可以找他們干”“拿起扁擔能扛最重的活,扁擔一橫,他們龐大的身軀就能倚著扁擔酣睡。窄窄的扁擔高高低低地搭在水泥花圃上,挑起一陣陣高高低低的鼾聲”可知,文章塑造了在城市中辛苦勞累、堅強隱忍、善良樸實、隨遇而安的農民工群象,蘊含著作者對他們優(yōu)良品質的深情贊頌和對他們默默創(chuàng)造城市靚麗的深深敬意。答案:(1)B(2)A(3)我認為“流浪的扁擔”是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①他們善良樸實、吃苦耐勞的品質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靠自己的汗水和氣力誠實勞動,艱苦謀生,憑力氣獲取報酬。②他們樂于付出、隨遇而安的精神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雖然不被城市人所理解、接納,但依然自食其力,勤于創(chuàng)造,對幸福日子充滿憧憬。③他們?yōu)殪n麗城市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干著城市里的重活粗活累活,城市的建設發(fā)展和城市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扁擔們的辛勤勞動。(4)①描摹的內心世界:文章通過對“流浪的扁擔”在城市中生活處境的描述,生動地展現了這群木訥而鮮有人關注的農民工面對城市變化尷尬、拘謹、孤單而又堅強隱忍、隨遇而安、懷有憧憬的內心世界。②表達的人文關懷:文章形象地揭示了當代中國社會城市進程中城市與農村日益疏離、對立的態(tài)勢,反映了農民工艱難的生活現狀,表達了作者對農民工艱辛生活的同情和擔憂。③表達的深深敬意:文章塑造了在城市中辛苦勞累、堅強隱忍、善良樸實、隨遇而安的農民工群象,蘊含著作者對他們優(yōu)良品質的深情贊頌和對他們默默創(chuàng)造城市靚麗的深深敬意。三、文言文閱讀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或)謂趙王曰:“三晉合而秦弱,三晉離而秦強,此天下之所明也。秦之有燕而伐趙,有趙而伐燕;有梁而伐趙,有趙而伐梁;有楚而伐韓,有韓而伐楚;此天下之所明見也。然山東不能易其略,兵弱也。弱而不能相一,是何秦之知,山東之愚也?是臣所為山東之憂也?;⒓辞?,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兩罷,而歸其死于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決不相斗矣。今山東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斗兩敝,而歸其國于秦,知不如禽遠矣。愿王熟慮之也。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韓、梁,東窺于周室甚,惟寐忘之。今南攻楚者,惡三晉之大合也。今攻楚休而復之,已五年矣,攘地千余里。今謂楚王茍來舉玉趾而見寡人必與楚為兄弟之國必為楚攻韓梁反楚之故地楚王美秦之語,怒韓、梁之不救己,必入于秦。秦有謀,故發(fā)使之趙,以燕餌趙而離三晉。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飽而禍已及矣。楚王入秦,秦、楚為一,東面而攻韓。韓南無楚,北無趙,韓不待伐,割挈馬兔而西走。秦與韓為上交,秦禍案移于梁矣。以秦之強,有楚、韓之用,梁不待伐矣,割挈馬兔而西走。秦與梁為上交,秦禍案移于趙矣。以強秦之有韓、梁、楚,與燕之怒,割必深矣。國之舉此,臣之所為來。臣故曰:‘事有可急為者?!俺踔慈胍?,三晉相親相堅,出銳師以戍韓、梁西邊,楚王聞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是秦禍不離楚也,便于三晉。若楚王入,秦見三晉之大合而堅也,必不出楚王,即多割,是秦禍不離楚也,有利于三晉。愿王之熟計之也急!”趙王因起兵南戍韓、梁之西邊。秦見三晉之堅也,果不出楚王,而多求地。(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一》)(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A.今謂楚王/茍來舉玉趾而見寡人/必與楚為兄弟之國/必為楚攻韓/梁/反楚之故地/B.今謂楚王茍來舉/玉趾而見寡人/必與楚為兄弟之國/必為楚攻/韓梁反楚之故地/C.今謂楚王/茍來舉玉趾而見寡人/必與楚為兄弟之國/必為楚攻/韓梁反楚之故地/D.今謂楚王茍來舉/玉趾而見寡人/必與楚為兄弟之國/必為楚攻韓/梁/反楚之故地/(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A.三晉,指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魏、趙、韓三國的合稱,作為地理名詞指魏、趙、韓三國故地。B.山東,戰(zhàn)國時期秦人稱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qū)為山東,本文中代指崤山以東六國。C.“出銳師以戍韓、梁西邊”與“其出人也遠矣”(《師說》)兩句中的“出”字含義不同。D.“是秦禍不離楚也”與“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是”字含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A.文中趙國謀臣認為,“山東”六國弱小,又不很團結,這是他為六國擔心的地方。B.文中趙國謀臣用老虎與一般鳥獸做比喻,形象地指出當時秦國與六國的關系。C.文中趙國謀臣認為,秦國的欲望很大,秦企圖滅掉韓、魏、周等,但很忌憚“三晉”的聯合。D.文中趙國謀臣很有遠見,他預測到楚王不論怎樣都會入秦且秦王最終不會放楚王回國。(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今山東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斗兩敝,而歸其國于秦,知不如禽遠矣。②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飽而禍已及矣。(5)文中趙國謀臣為何說“事有可急為者”?請簡要概括。【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合具體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如今秦王對楚王說:“您如果邁動貴步來會見寡人,一定和楚國結為兄弟之國,一定為楚國進攻韓國、魏國(梁),返回楚國原來的土地?!薄坝裰骸弊鳌芭e”的賓語,不應斷開,排除BD?!肮ァ钡馁e語是“韓、梁”,“韓”前不應斷開,排除C。故選:A。(2)D.“是秦禍不離楚也”中的“是”,代詞,這樣。句意:這樣秦國的兵禍不會離開楚國?!坝X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中的“是”,正確。句意:已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為是錯的。兩句中的“是”字含義不同。故選:D。(3)D.“他預測到楚王不論怎樣都會入秦,秦王最終不會放楚王回國”錯,這位謀臣認為楚王有入秦與不入秦兩種可能?!俺趺狼刂Z,怒韓、梁之不救己,必入于秦”是他的假設。故選:D。(4)①“即”,靠近;“兩敝”,兩敗俱傷;“知”,通“智”,智力,智慧。譯文:如今山東六國的君主不知道秦國正在靠近自己,而仍然互相爭斗兩敗俱傷,最終使自己的國家歸于秦國,智慧比鳥獸差多了。②“美”,認為……美;“食未飽”,形容沒有得到多少利益;“及”,到達。譯文:如今大王認為秦國的話很友好,而想要進攻燕國,進攻燕國,還沒有從燕國得到多少利益而禍患就已經來到了。(5)對于趙國謀臣“事有可急為者”的原因,由“今南攻楚者,惡三晉之大合也?!匝囵D趙而離三晉?!嘏c韓為上交……秦與梁為上交,秦禍案移于趙矣。以強秦之有韓、梁、楚,與燕之怒,割必深矣”可知,趙國謀臣最擔心的是秦可能誘楚王入秦,分化三晉;秦可能以燕國為誘餌離間三晉;秦可能和韓、魏(梁),結為“上交”,進而攻打趙國,割取土地。答案:(1)A(2)D(3)D(4)①如今山東六國的君主不知道秦國正在靠近自己,而仍然互相爭斗兩敗俱傷,最終使自己的國家歸于秦國,智慧比鳥獸差多了。②如今大王認為秦國的話很友好,而想要進攻燕國,進攻燕國,還沒有從燕國得到多少利益而禍患就已經來到了。(5)①秦可能誘楚王入秦,分化三晉;②秦可能以燕國為誘餌離間三晉;③秦可能和韓、魏(梁),結為“上交”,進而攻打趙國,割取土地。參考譯文:有人對趙武靈王說道:“三晉聯合秦國就會弱小,三晉疏遠泰國就會強大,這是天下人看得清清楚楚的事。秦國與燕國親善就會進攻趙國,與趙國親善就會進攻燕國;秦國與魏國親善就會進攻趙國,與趙國親善就會進攻魏國;秦國與楚國親善就會進攻韓國,與韓國親善就會進攻楚國;這是天下人看得清清楚楚的事。但是崤山以東的六個國家不能改變秦國的連橫之路,是因為兵力弱小。兵力弱小的國家又不能團結一致,秦國何等明智,山東六國何等愚蠢。這是臣下為山東六國憂慮的地方。老虎將要靠近野獸,野獸不知老虎靠近自己,而兩個野獸互相斗得非常疲勞,但最終它們都死在老虎口里。所以如果野獸知道老虎靠近自己,決不互相爭斗了?,F在山東六國的君主不知道秦國正在靠近自己,而且互相爭斗兩敗俱傷,最終使自己的國家歸于秦國,智慧比野獸差多了,希望君王仔細考慮一下這些事情?,F在有非常危急的事情,是秦國想進攻韓國、魏國,向東特別注意窺伺周王室,只有在睡覺時它才能忘?,F在秦國向南進攻楚國的原因,是憎惡三晉的互相聯合?,F在秦國對楚國罷兵并免除它的賦役,已經五年了,侵奪了千余里土地?,F在秦王對楚王說道:‘您如果邁動貴步來會見寡人,一定和楚國結為兄弟,一定為楚國進攻韓國、魏國,返回楚國原來的土地?!跽J為秦王的話非常友好,惱怒韓國、魏國不援救自己,一定到秦國去朝見。秦國又謀劃派使者到趙國去,用共同進攻燕國利誘趙國,而離間三晉?,F在君王認為秦國的話非常友好而想進攻燕國,進攻燕國,還沒從燕國得到多少利益而禍患就已來到了。楚王進入秦國朝見,秦國、楚國聯合一致,向東邊的韓國進攻。韓國南邊沒有楚國的援助,北邊沒有趙國的援助,韓國沒有等到秦楚進攻,就會拿割讓的土地向西跑到秦國去如同馬和兔一樣迅速。秦國與韓國有了好的交情,秦國的兵禍就會移到魏國。憑借秦國的強大,有楚國、韓國可以利用,魏國沒有等秦國進攻就會拿著割讓的土地向西跑到秦國去如同馬和兔一樣迅疾。秦國與魏國有了好交情,秦國的兵禍于是就會移到趙國。憑借秦國的強大并有韓、魏、楚的支持,加上燕國對趙國惱怒,他們共同對付趙國,趙國一定要被割取很多土地了。國家走到這種地步,臣下就是為此而來。臣下因此說:‘事情有急于要做的?!贸鯖]有入秦的時候,三晉互相親近堅定盟約,派出精銳軍隊戍守韓國、魏國的西部邊境,楚王聽到,一定不會到秦國去,秦國一定惱怒并像以前一樣進攻楚國,這樣秦國的兵禍不會離開楚國,有利于三晉。如果楚王進入秦國,秦國看到三晉聯合并堅定盟約,一定不放楚王回國,就要求楚國多割讓土地,這樣秦國兵禍不離開楚國,有利于三晉。希望君王迅速謀劃這些事!”趙王因此向南發(fā)兵戍守韓國、魏國的西部邊境。秦國看到三晉堅定盟約,果然不放楚王回國而要求多割讓土地。四、古代詩歌閱讀4.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①蘇軾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靶μm臺公子②,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③。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咀ⅰ竣倏煸胀ぃ何挥邳S州江邊,張懷民修建。張懷民字夢得,又字偓佺。②蘭臺公子: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宋玉,他曾任蘭臺令。③剛道:硬說。宋玉的《風賦》寫他陪同楚襄王游蘭臺之宮,忽然風起,楚襄王披襟當風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然后敘“大王之雄風”與“庶人之雌風”之差別。(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CA.上闋開頭四句,先用實筆,描繪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夕陽與亭臺相映的優(yōu)美圖景,既而交代新亭的創(chuàng)建,點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關系。B.上闋后五句,是記憶中的情景,又是對眼前景象的一種以虛托實的側面描寫,將“快哉亭”與“平山堂”融為一體,構成一種優(yōu)美獨特的意境。C.下闋頭五句,先寫明靜的水光山色,既而筆鋒突轉,以高超的藝術手法展現出江面風云突變、濤瀾洶涌的壯觀場面和被風浪擊敗的老翁形象。D.下闋后五句,先是表達對宋玉觀點的否定,接著發(fā)出豪氣干云、驚世駭俗的壯語,展現出了詞人身處逆境卻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風貌。(2)下闋的描寫和議論,豪縱酣暢,氣勢磅礴。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人生啟示?請結合原文簡要說明?!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詩歌,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內容的理解和評價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詩歌相關內容,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C.“被風浪擊敗的老翁形象”錯誤,而是一位在狂風巨浪中掀舞,奮力搏擊風濤的白發(fā)勇者形象。故選C。(2)“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是說“面對平靜澄澈的江面忽然掀起的風浪,這位白發(fā)老船夫沉著地駕著小船與風浪搏擊”。這讓人認識到了世事無常、人生難料、常有風云變幻,我們要沉著勇敢地面對人生的風浪。“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是說“真可笑宋玉不懂莊子所說的天籟妙響,硬說風有雌雄之分,分別為不同身份的人所享用”。其實,莊子所言天籟本身絕無貴賤之分,關鍵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對宋玉把風分成大王之風和庶民之風的否定,讓我懂得了眾生平等、沒有貴賤之分只有精神高下的思想觀念?!耙稽c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是說“其實,只要心中存有浩然之氣,就能享受這舒適快意的千里清風”,作者關于“浩然之氣”議論,讓我明白了在逆境中更要保持浩然之氣的坦蕩的人生態(tài)度。一個人只要具備了曠達坦蕩、剛直不阿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泰然處之,大氣凜然,享受無窮快意的人生哲理。答案:(1)C(2)①對平靜澄澈的江面突然大浪掀起,老漁翁沉著與風浪搏擊的場景描寫,讓我認識到了世事無常、人生難料、常有風云變幻的自然規(guī)律。②對宋玉把風分成大王之風和庶民之風的否定,讓我懂得了眾生平等、沒有貴賤之分只有精神高下的思想觀念。③關于“浩然之氣”議論,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只要具備了曠達坦蕩、剛直不阿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泰然處之,大氣凜然,享受無窮快意的人生哲理。譯文:落日中卷起繡簾眺望,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的夕陽與亭臺相映,空闊無際。為了我的來到,你特意在窗戶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猶新。這讓我想起當年在平山堂的時候,靠著枕席,欣賞江南的煙雨,遙望遠方天際孤鴻出沒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體會到歐陽醉翁詞句中所描繪的,山色若隱若現的景致。廣闊的水面十分明凈,山峰翠綠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濤洶涌,一個漁翁駕著小舟在風浪中掀舞。見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風賦》,像宋玉這樣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莊子的風是天籟之說的,硬說什么風有雄雌。其實,一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賞析:這首詞又名《快哉亭作》,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全詞通過描繪快哉亭周圍壯闊的山光水色,抒發(fā)了作者曠達豪邁的處世精神。此詞描寫的對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圍的廣闊景象。開頭四句,先用實筆,描繪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夕陽與亭臺相映的優(yōu)美圖景,展現出一片空闊無際的境界,充滿了蒼茫闊遠的情致?!爸秊槲倚伦鳌眱删洌淮峦さ膭?chuàng)建,點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關系,反客為主、詼諧風趣地把張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說成特意為自己而造,又寫亭臺窗戶涂抹上青紅兩色油漆,色彩猶新。“濕”字形容油漆未干,頗為傳神?!伴L記平山堂上”五句,是記憶中情景,又是對眼前景象的一種以虛托實的想象式側面描寫。作者用“長記”二字,喚起他曾在揚州平山堂所領略的“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那種若隱若現、若有若無、高遠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憶。他又以此比擬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將“快哉亭”與“平山堂”融為一體,構成一種優(yōu)美獨特的意境。這種以憶景寫景的筆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蘊藉的情致,而且加強了詞境的空靈飛動。以上五句新穎別致,引人入勝,通過作者昔日的淋漓興致,傳達出當日快哉亭前覽勝的欣喜之情。上片是用虛實結合的筆法,描寫快哉亭下及其遠處的勝景。下片換頭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藝術手法展現亭前廣闊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涌、風云開闔、動心駭目的壯觀場面。詞人并由此生發(fā)開來,抒發(fā)其江湖豪興和人生追求。“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三句,寫眼前廣闊明凈的江面,清澈見底,碧綠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優(yōu)美動人的平靜的山水畫卷,這是對水色山光的靜態(tài)描寫?!昂鋈弧眱删洌瑢懸魂嚲揎L,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涌,風云開闔,一個漁翁駕著一葉小舟,在狂風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寫奇峰突起,由靜境忽變動境,從而自自然然地過渡到全詞著意表現的著重點——一位奮力搏擊風濤的白發(fā)老翁。這位白頭翁的形象,其實是東坡自身人格風貌的一種象征。以下幾句,作者由風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對戰(zhàn)國時楚國蘭臺令宋玉所作《風賦》的議論。作者看來,宋玉將風分為“大王之雄風”和“庶人之雌風”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說教,白頭翁搏擊風浪的壯偉風神即是明證。其實,莊子所言天籟本身絕無貴賤之分,關鍵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這一豪氣干云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蘇軾這種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氣的坦蕩的人生態(tài)度,顯然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這首詞在藝術構思和結構上,具有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特點。下片的描寫和議論,豪縱酣暢,氣勢磅礴,詞中出沒風濤的白頭翁形象,猶如百川匯海,含蓄地點明全篇主旨,有強烈的震撼力。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既描寫了浩闊雄壯、水天一色的自然風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種坦蕩曠達的浩然之氣,展現出詞人身處逆境卻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了蘇詞雄奇奔放的特色。五、情景默寫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關于荊軻刺秦王,歷來頗多贊語,古人也有對此非議的,如蘇洵在《六國論》中就這樣評論刺秦事件“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跨境電商貨物堆放場地租賃及清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向個人借款融資協(xié)議2篇
- 委托售后協(xié)議書
- 二零二五年度醫(yī)療機構多媒體醫(yī)療設備采購合同2篇
- 城陽區(qū)小升初數學試卷
- 安徽福建會考數學試卷
- 2024深圳租房合同范本
- 2024年貨物買賣合同具體條款及條件
- 2024年度蘋果產業(yè)鏈投資與股權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企業(yè)商務談判與戰(zhàn)略規(guī)劃人員雇傭合同規(guī)范范本
- 上海市徐匯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
- 安全風險隱患舉報獎勵制度
- 江蘇省蘇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 數學 含答案
- 線性代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貴州理工學院
- 建筑幕墻工程檢測知識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安防主管崗位招聘面試題及回答建議(某大型集團公司)2025年
- 消防疏散演練宣傳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九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 五年級數學下冊 課前預習單(人教版)
- 2024-2030年中國石油壓裂支撐劑行業(yè)供需現狀及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
- 醫(yī)療企業(yè)未來三年戰(zhàn)略規(guī)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