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總論(中國民航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中國民航大學_第1頁
刑法總論(中國民航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中國民航大學_第2頁
刑法總論(中國民航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中國民航大學_第3頁
刑法總論(中國民航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中國民航大學_第4頁
刑法總論(中國民航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中國民航大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刑法總論(中國民航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中國民航大學緒論單元測試

刑法學體系包括刑法總論和刑法分論兩部分內容。

A:錯B:對

答案:對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部刑法典頒布于

A:1952B:1949C:1979D:1951

答案:1979我國最早的成文刑法典是

A:禹刑B:宋刑統(tǒng)C:呂刑D:唐律

答案:禹刑刑事社會學派認為犯罪的原因不在于個人,而在于社會。

A:對B:錯

答案:對作為近現(xiàn)代刑法基石的三大原則分別是

A:刑罰人道原則B:罪刑相適應原則C:刑法適用平等原則D:罪刑法定原則

答案:刑罰人道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罪刑法定原則

第一章單元測試

關于刑法用語的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按照同類解釋規(guī)則,對于刑法分則條文在列舉具體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語,應按照所列舉的內容、性質進行同類解釋B:將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行為,認定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屬于當然解釋C:將盜竊骨灰的行為認定為盜竊“尸體”,屬于擴大解釋D:按照體系解釋,刑法分則中的“買賣”一詞,均指購買并賣出;單純的購買或者出售,不屬于“買賣”

答案:按照同類解釋規(guī)則,對于刑法分則條文在列舉具體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語,應按照所列舉的內容、性質進行同類解釋關于刑法解釋的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將《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條出售假幣罪中的"出售"解釋為"購買和銷售",屬于當然解釋B:將信用卡詐騙罪中的"信用卡"解釋為"具有消費支付、信用貸款、轉賬結算、存取現(xiàn)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電子支付卡",屬于類推解釋C:對隨身攜帶槍支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解釋為以搶劫罪定罪,屬于擴張解釋D:將盜竊罪對象的"公私財物"解釋為"他人的財物",屬于縮小解釋

答案:對隨身攜帶槍支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解釋為以搶劫罪定罪,屬于擴張解釋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

A:甲將一張作廢的IC卡插入銀行的自動取款機試探,碰巧自動取款機顯示能夠取出現(xiàn)金,于是甲取出5000元。甲將IC卡冒充借記卡的欺騙行為在本案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因而構成詐騙罪B:甲系汽車檢修廠職工,發(fā)現(xiàn)自己將要檢修的一輛公交車為仇人乙駕駛,便在檢修時破壞了剎車裝置,然后交付使用。乙駕駛該車時,因剎車失靈,導致與其他車輛相撞,造成三人死亡,一人重傷。由于甲不是對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實施破壞手段,所以不構成破壞交通工具罪C:甲見乙迎面走來,擔心自己的手提包被乙奪走,便緊抓手提包。乙見甲緊抓手提包,猜想包中有貴重物品,在與甲擦肩而過時,當面用力奪走甲的手提包。由于乙并非乘人不備而奪取財物,所以不構成搶奪罪D:甲將乙價值2萬元的戒指扔入海中,由于戒指本身沒有被毀壞,甲的行為不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

答案:甲將一張作廢的IC卡插入銀行的自動取款機試探,碰巧自動取款機顯示能夠取出現(xiàn)金,于是甲取出5000元。甲將IC卡冒充借記卡的欺騙行為在本案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因而構成詐騙罪;甲系汽車檢修廠職工,發(fā)現(xiàn)自己將要檢修的一輛公交車為仇人乙駕駛,便在檢修時破壞了剎車裝置,然后交付使用。乙駕駛該車時,因剎車失靈,導致與其他車輛相撞,造成三人死亡,一人重傷。由于甲不是對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實施破壞手段,所以不構成破壞交通工具罪;甲見乙迎面走來,擔心自己的手提包被乙奪走,便緊抓手提包。乙見甲緊抓手提包,猜想包中有貴重物品,在與甲擦肩而過時,當面用力奪走甲的手提包。由于乙并非乘人不備而奪取財物,所以不構成搶奪罪;甲將乙價值2萬元的戒指扔入海中,由于戒指本身沒有被毀壞,甲的行為不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關于上述4句話的判斷,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①對于同一刑法條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進行文理解釋也可以進行論理解釋

②一個解釋者對于同一刑法條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時既作擴大解釋又作縮小解釋

③刑法中類推解釋被禁止,擴大解釋被允許,但擴大解釋的結論也可能是錯誤的

④當然解釋追求結論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則

A:第①③句正確,第②④句錯誤B:第①②句正確,第③④句錯誤C:第①③④句正確,第②句錯誤D:第①句正確,第②③④句錯誤

答案:第①③句正確,第②④句錯誤;第①②句正確,第③④句錯誤;第①③④句正確,第②句錯誤;第①句正確,第②③④句錯誤關于刑法解釋,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A:《刑法》對搶劫罪與強奸罪的手段行為均使用了“暴力、脅迫”的表述,且二罪的法定刑相同,故對二罪中的“暴力、脅迫”應作相同解釋B:對中止犯中的“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既可解釋為自動采取措施使得犯罪結果未發(fā)生;也可解釋為自動采取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有效措施,而不管犯罪結果是否發(fā)生C:《刑法》規(guī)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構成強奸罪。按照文理解釋,可將丈夫強行與妻子性交的行為解釋為“強奸婦女”D:既然將為了自己飼養(yǎng)而搶劫他人寵物的行為認定為搶劫罪,那么,根據(jù)當然解釋,對為了自己收養(yǎng)而搶劫他人嬰兒的行為更應認定為搶劫罪,否則會導致罪刑不均衡

答案:《刑法》對搶劫罪與強奸罪的手段行為均使用了“暴力、脅迫”的表述,且二罪的法定刑相同,故對二罪中的“暴力、脅迫”應作相同解釋;對中止犯中的“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既可解釋為自動采取措施使得犯罪結果未發(fā)生;也可解釋為自動采取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有效措施,而不管犯罪結果是否發(fā)生;既然將為了自己飼養(yǎng)而搶劫他人寵物的行為認定為搶劫罪,那么,根據(jù)當然解釋,對為了自己收養(yǎng)而搶劫他人嬰兒的行為更應認定為搶劫罪,否則會導致罪刑不均衡我國刑法理論是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

A:對B:錯

答案:對刑法起草說明或者修訂說明屬于立法解釋。()

A:錯B:對

答案:對論理解釋不能會擴大或者縮小刑法條文的字面含義。()

A:錯B:對

答案:錯對刑法條文的擴張解釋是類推解釋。()

A:對B:錯

答案:錯關于刑法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學理解釋中的類推解釋結論,納入司法解釋后不屬于類推解釋B:將大型拖拉機解釋為《刑法》第116條破壞交通工具罪的“汽車”,至少是擴大解釋乃至是類推解釋C:《刑法》分則有不少條文并列規(guī)定了“偽造”與“變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條文中將“變造”解釋為“偽造”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D:《刑法》第65條規(guī)定,不滿18周歲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條規(guī)定因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又犯本節(jié)規(guī)定之罪的,從重處罰。根據(jù)當然解釋的原理,對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刑法》第356條

答案:學理解釋中的類推解釋結論,納入司法解釋后不屬于類推解釋

第二章單元測試

關于罪刑法定原則及其內容,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類推解釋與擴大解釋,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類推解釋B: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適用不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適用有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C: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刑法規(guī)范的明確性,但不排斥規(guī)范的構成要件要素D:罪刑法定原則禁止司法機關進行類推解釋,但不禁止立法機關進行類推解釋

答案: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適用不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適用有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關于罪刑法定原則,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刑法分則的部分條文對犯罪的狀況不作具體描述,只是表述該罪的罪名。這種立法體例違反罪刑法定原則B:罪刑法定原則的思想基礎之一是民主主義,而習慣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將習慣作為刑法的淵源并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C:罪刑法定原則禁止不利于行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許有利于行為人的溯及既往D:罪刑法定原則中的"法"不僅包括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制定的法

答案:罪刑法定原則禁止不利于行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許有利于行為人的溯及既往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罪刑法定原則的關系有以下觀點,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①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礎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主義,具備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

②罪刑法定既約束司法者,也約束立法者,符合依法治國理念的基本要求

③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國家機關權力,保障國民自由,與執(zhí)法為民的理念相一致

④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國理念在刑法領域的具體表現(xiàn)

A:第①③句正確,第②④句錯誤B: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確C:第①②③句正確,第④句錯誤D:第①句正確,第②③④句錯誤

答案: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確關于公平正義理念與罪刑相適應原則的關系,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罪刑相適應原則與公平正義相吻合B:根據(jù)案件特殊情況,為做到罪刑相適應,促進公平正義,可由最高法院授權下級法院,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C: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需要正確處理法理與情理的關系,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做到罪刑均衡與刑罰個別化,二者并不矛盾D:公平正義與罪刑相適應原則都要求在法律實施中堅持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

答案:根據(jù)案件特殊情況,為做到罪刑相適應,促進公平正義,可由最高法院授權下級法院,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下列哪些選項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A:《刑法》規(guī)定了盜竊武裝部隊印章罪,未規(guī)定毀滅武裝部隊印章罪。為彌補處罰漏洞,將毀滅武裝部隊印章的行為認定為毀滅“國家機關”印章B:將卡拉OK廳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大量播放其音像制品的行為,認定為侵犯著作權罪中的“發(fā)行”C:將明知是癡呆女而與之發(fā)生性關系導致被害人懷孕的情形,認定為強奸“造成其他嚴重后果”D:將重度醉酒后在高速公路超速駕駛機動車的行為,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答案:《刑法》規(guī)定了盜竊武裝部隊印章罪,未規(guī)定毀滅武裝部隊印章罪。為彌補處罰漏洞,將毀滅武裝部隊印章的行為認定為毀滅“國家機關”印章;將明知是癡呆女而與之發(fā)生性關系導致被害人懷孕的情形,認定為強奸“造成其他嚴重后果”;將重度醉酒后在高速公路超速駕駛機動車的行為,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關于罪刑法定原則與刑法解釋,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刑法》第237條規(guī)定的強制猥褻、侮辱罪中的“侮辱”,與《刑法》第246條規(guī)定的侮辱罪中的“侮辱”,客觀內容相同、主觀內容不同B:對甲法條中的“暴力”作擴大解釋時,就不可能同時再作限制解釋,但這并不意味著對乙法條中的“暴力”也須作擴大解釋C:對刑法分則條文的解釋,必須同時符合兩個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二是必須符合分則條文的目的D:當然解釋是使刑法條文之間保持協(xié)調的解釋方法,只要符合當然解釋的原理,其解釋結論就不會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答案:對甲法條中的“暴力”作擴大解釋時,就不可能同時再作限制解釋,但這并不意味著對乙法條中的“暴力”也須作擴大解釋;對刑法分則條文的解釋,必須同時符合兩個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二是必須符合分則條文的目的下列關于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A: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B: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罰體系C: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罰與犯罪性質、犯罪情節(jié)和罪犯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D: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運用減刑、假釋等制度

答案: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罰體系;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罰與犯罪性質、犯罪情節(jié)和罪犯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運用減刑、假釋等制度我國刑法規(guī)定了絕對不確定的法定刑,使刑罰能適應不同犯罪的危害性。()

A:錯B:對

答案:錯罪刑法定原則不禁止無罪類推解釋。()

A:錯B:對

答案:對報應主義刑罰觀是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理論基礎之一。()

A:錯B:對

答案:對

第三章單元測試

根據(jù)屬地原則,凡是在本國領域內犯罪的,一律本國刑法;凡是不在本國領域內犯罪的,一律本國刑法。()

A:適用;不適用B:不適用;適用C:不適用;不適用D:適用;適用

答案:適用;不適用我國《刑法》第8條規(guī)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guī)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該條文體現(xiàn)了()的精神。

A:普遍管轄B:屬地管轄C:屬人管轄D:保護管轄

答案:保護管轄在刑法的溯及力問題上,根據(jù)從舊原則,新的法律溯及力,對于任何犯罪行為,無論新舊法律的規(guī)定如何,一律適用的法律。()

A:不具有;新B:具有;新C:不具有;行為時D:具有;行為時

答案:不具有;行為時我國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采用的是()原則。

A:從新兼從輕原則B:從新原則C:從舊原則D:從舊兼從輕原則

答案:從舊兼從輕原則關于“領域”,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領域包括領陸、領水、領陸和領水的底土以及領空。B:我國刑法在犯罪地的確定上采用的是遍在地說,即行為或結果有一項發(fā)生在本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本國領域內犯罪。C:私有船舶和私有飛機都屬于擬制領土。D:船舶和航空器在國際法上被稱為“擬制領土”。

答案:領域包括領陸、領水、領陸和領水的底土以及領空。;我國刑法在犯罪地的確定上采用的是遍在地說,即行為或結果有一項發(fā)生在本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本國領域內犯罪。;船舶和航空器在國際法上被稱為“擬制領土”。適用我國《刑法》第9條規(guī)定的普遍管轄權,應滿足的條件有:()

A:犯罪行為人進入我國領域或被我國發(fā)現(xiàn)。B:必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guī)定的罪行。C:犯罪行為人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D:必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承擔的條約義務的范圍內。

答案:犯罪行為人進入我國領域或被我國發(fā)現(xiàn)。;必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guī)定的罪行。;必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承擔的條約義務的范圍內。關于刑法的時間效力,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從我國刑事立法的情況看,刑法失效主要有“明示廢止”和“默示廢止”兩種方式。B:我國《刑法》修正案都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C:根據(jù)我國刑法關于刑法溯及力的規(guī)定,行為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新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新的法律。D: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指,對于新法生效前發(fā)生的未經審判或者判決未確定的行為,原則上適用舊法,并且從輕處罰。

答案:我國《刑法》修正案都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指,對于新法生效前發(fā)生的未經審判或者判決未確定的行為,原則上適用舊法,并且從輕處罰。刑法的效力范圍包括刑法的空間效力和刑法的時間效力。()

A:對B:錯

答案:對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的,一律適用本法對其予以刑事追究。()

A:對B:錯

答案:錯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普遍管轄權是絕對的普遍管轄權。()

A:對B:錯

答案:錯

第四章單元測試

關于犯罪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犯罪必須是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行為B:立法者具有完全的權限來來定義犯罪C:犯罪的概念是認定犯罪的標準D:基于罪刑法定原則,犯罪必須由法律加以規(guī)定

答案:犯罪必須是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行為;基于罪刑法定原則,犯罪必須由法律加以規(guī)定四要件體系與三階層體系的區(qū)別包括()

A:三階層體系能夠確??陀^判斷優(yōu)先,四要件體系則否B:三階層體系區(qū)分了不法與責任,而四要件體系沒有這一區(qū)分C:四要件體系是平面體系,三階層體系是階層體系D:四要件體系是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三階層體系則否

答案:三階層體系能夠確??陀^判斷優(yōu)先,四要件體系則否;三階層體系區(qū)分了不法與責任,而四要件體系沒有這一區(qū)分;四要件體系是平面體系,三階層體系是階層體系關于三階層的犯罪論體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責任能力與責任年齡屬于責任要素B:三階層體系承認沒有責任的不法C:在三階層體系中,對13周歲的人實施的不法行為可以正當防衛(wèi)D:三階層體系中的要素均是由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

答案:責任能力與責任年齡屬于責任要素;三階層體系承認沒有責任的不法;在三階層體系中,對13周歲的人實施的不法行為可以正當防衛(wèi)醉酒駕駛航空器,即使危害性很大,也不能以危險駕駛罪論處,這是基于()的要求?

A:罪刑法定原則B:法益保護原則C:責任主義原則D:罪刑相適應原則

答案:罪刑法定原則在四要件體系中,責任能力屬于哪一要件的內容?()

A:犯罪客體B:犯罪主體C:犯罪主觀方面D:犯罪客觀方面

答案:犯罪主體按照四要件體系,面對不滿14周歲的人實施的侵害行為,可以實施()?

A:自救行為B:緊急避險C:法令行為D:正當防衛(wèi)

答案:緊急避險三階層體系中的責任階層等同于四要件體系中的主觀方面()

A:對B:錯

答案:錯在三階層體系中,10周歲的人可以與17周歲的人構成共同犯罪()

A:對B:錯

答案:對四要件體系中犯罪客體,基本等同于階層體系中的法益概念。()

A:錯B:對

答案:對三階層體系中的構成要件符合性和違法性體現(xiàn)了行為的法益侵害性()

A:錯B:對

答案:對

第五章單元測試

關于單位犯罪,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就同一犯罪而言,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既遂標準完全相同B:《刑法》第170條未將單位規(guī)定為偽造貨幣罪的主體,故單位偽造貨幣的,相關自然人不構成犯罪C:經理趙某為維護公司利益,召集單位員工毆打法院執(zhí)行工作人員,拒不執(zhí)行生效判決的,成立單位犯罪D:公司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后,發(fā)現(xiàn)其曾銷售偽劣產品20萬元。對此,應追究相關自然人銷售偽劣產品罪的刑事責任

答案:就同一犯罪而言,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既遂標準完全相同;公司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后,發(fā)現(xiàn)其曾銷售偽劣產品20萬元。對此,應追究相關自然人銷售偽劣產品罪的刑事責任關于不作為犯罪,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甲帶鄰居小孩出門,小孩失足跌入糞塘,甲嫌臟不愿施救,就大聲呼救,待乙聞聲趕來救出小孩時,小孩死亡。甲不及時救助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B:甲盜伐樹木時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將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甲不救助傷者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C:甲在車間工作時,不小心使一根鐵鉆刺入乙的心臟,甲沒有立即將乙送往醫(yī)院而是逃往外地。醫(yī)院證明,即使將乙送往醫(yī)院,乙也不可能得到救治。甲不送乙就醫(yī)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D:甲亂扔煙頭導致所看倉庫起火,能夠撲救而不救,迅速逃離現(xiàn)場,導致火勢蔓延財產損失巨大。甲不撲救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

答案:甲帶鄰居小孩出門,小孩失足跌入糞塘,甲嫌臟不愿施救,就大聲呼救,待乙聞聲趕來救出小孩時,小孩死亡。甲不及時救助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甲盜伐樹木時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將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甲不救助傷者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甲亂扔煙頭導致所看倉庫起火,能夠撲救而不救,迅速逃離現(xiàn)場,導致火勢蔓延財產損失巨大。甲不撲救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許某因糾紛被巫某等人打傷,經鑒定系頭部外傷致腦挫傷、硬腦膜外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丙昏迷,傷情為重傷。當日,許某被送到醫(yī)院治療。醫(yī)院應被害人許某家屬的要求,拔出許某的氣管插管,降低用藥檔次并停止輸液,后被害人許某死亡。以下哪些因素會影響巫某等人的行為與許某死亡結果的因果關系的認定?()

A:被害人家屬的行為是否由巫某等人的行為誘發(fā)B:巫某等人毆打許某的嚴重程度C:許某家屬的行為是否異常D:許某在醫(yī)院治療期間病情是否穩(wěn)定

答案:被害人家屬的行為是否由巫某等人的行為誘發(fā);巫某等人毆打許某的嚴重程度;許某家屬的行為是否異常;許某在醫(yī)院治療期間病情是否穩(wěn)定張某為一退休干部,某日張某被電信詐騙6萬余元。張某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后欲馬上報警,但覺得被騙數(shù)額太小,警察可能不理會,于是繼續(xù)向同一賬號匯款44萬元。詐騙犯收到44萬后,覺得詐騙數(shù)額超過50萬了會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于是將其中10萬元打回張某賬戶。關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張某損失40余萬元,與詐騙行為存在因果關系B:本案中的詐騙數(shù)額為50萬元C:本案中的詐騙數(shù)額為6萬元D:本案中的詐騙犯存在中止情節(jié)

答案:本案中的詐騙數(shù)額為6萬元關于不作為犯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的原則當然適用于不作為犯罪,不真正不作為犯的作為義務必須源于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B:在特殊情況下,不真正不作為犯的成立不需要行為人具有作為可能性C: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罪、侵犯財產罪中均存在不作為犯D:不真正不作為犯屬于行為犯,危害結果并非不真正不作為犯的構成要件要素

答案: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罪、侵犯財產罪中均存在不作為犯甲、乙、丙(女)為同事。在某次單位聚餐后,丙喝醉,甲和乙將丙抱上了甲的私家車,由甲和乙一起送丙回家。在途中,乙開始對醉酒的丙實施奸淫行為,甲對乙說:“這是犯罪的,不能亂來?!币一貞溃骸澳汩_你的車,不關你的事?!庇谑牵桌^續(xù)開車,乙在車內對丙實施了奸淫行為。對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基于其先前行為產生作為義務,成立不作為犯罪B:甲沒有阻止他人犯罪的義務,所以無罪C:甲已經勸說乙不要實施犯罪行為,履行了作為義務,不構成犯罪D:甲構成不作為的強奸罪

答案:甲構成不作為的強奸罪單位犯罪就是單位內部人員的共同犯罪()

A:錯B:對

答案:錯構成犯罪行為人具有實施實行行為()

A:錯B:對

答案:錯判斷題:未遂犯實質上是一種具體危險犯()

A:錯B:對

答案:對結果加重犯的因果關系認定與普通犯罪沒有區(qū)別()

A:錯B:對

答案:錯

第六章單元測試

關于罪過,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A:甲故意舉槍射擊仇人乙,但因為沒有瞄準,將乙的名車毀壞。甲構成故意殺人未遂B:甲的玩忽職守行為雖然造成了公共財產損失,但在甲未認識到自己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時,就不存在罪過C:甲翻墻入院欲毒殺乙的名犬以泄憤,不料該犬對甲扔出的含毒肉塊不予理會,直撲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殺該犬。甲不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而屬于意外事件D: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的危害結果,既可能是發(fā)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也可能只是發(fā)生他人重傷的危害結果

答案:甲的玩忽職守行為雖然造成了公共財產損失,但在甲未認識到自己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時,就不存在罪過;甲翻墻入院欲毒殺乙的名犬以泄憤,不料該犬對甲扔出的含毒肉塊不予理會,直撲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殺該犬。甲不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而屬于意外事件;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的危害結果,既可能是發(fā)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也可能只是發(fā)生他人重傷的危害結果甲欲殺乙,便向乙開槍,但開槍的結果是將乙和丙都打死。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不管是根據(jù)具體符合說,還是根據(jù)法定符合說,甲對乙成立故意殺人既遂,對丙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B:根據(jù)法定符合說,甲對乙與丙均成立故意殺人既遂C:不管是根據(jù)具體符合說,還是根據(jù)法定符合說,甲對乙與丙均成立故意殺人既遂D:根據(jù)具體符合說,甲對乙成立故意殺人既遂,對丙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根據(jù)法定符合說,甲對乙與丙均成立故意殺人既遂;根據(jù)具體符合說,甲對乙成立故意殺人既遂,對丙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關于犯罪故意、過失與認識錯誤的認定,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A:甲、乙是馬戲團演員,甲表演飛刀精準,從未出錯。某日甲表演時,乙突然移動身體位置,飛刀擲進乙胸部致其死亡。甲的行為屬于意外事件B:甲本欲用斧子砍死乙,事實上卻拿了鐵錘砸死乙。甲的錯誤屬于方法錯誤,根據(jù)法定符合說,應認定為故意殺人既遂C:甲見樓下沒人,將家中一塊木板扔下,不料砸死躲在樓下玩耍的小孩乙。甲的行為屬于意外事件D:甲、乙在路邊爭執(zhí),甲推乙一掌,致其被路過車輛軋死。甲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

答案:甲本欲用斧子砍死乙,事實上卻拿了鐵錘砸死乙。甲的錯誤屬于方法錯誤,根據(jù)法定符合說,應認定為故意殺人既遂;甲見樓下沒人,將家中一塊木板扔下,不料砸死躲在樓下玩耍的小孩乙。甲的行為屬于意外事件;甲、乙在路邊爭執(zhí),甲推乙一掌,致其被路過車輛軋死。甲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關于過失犯的論述,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只有實際發(fā)生危害結果時,才成立過失犯B:過失犯罪,法律有規(guī)定的才負刑事責任。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C:過失犯的刑事責任一般輕于與之對應的故意犯的刑事責任D:認識到可能發(fā)生危害結果,但結果的發(fā)生違背行為人意志的,成立過失犯

答案:過失犯罪,法律有規(guī)定的才負刑事責任。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朱某因婚外戀產生殺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某在給李某炸油餅時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強”。朱某為防止其6歲的兒子吃餅中毒,將其子送到幼兒園,并囑咐其子等他來接。不料李某當日提前下班后將其子接回,并與其子一起吃油餅。朱某得知后,趕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朱某對其子的死亡具有間接故意B:朱某對其子的死亡具有過失C:朱某對其子的死亡屬于意外事件D:朱某對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答案:朱某對其子的死亡具有過失關于過失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都要求行為人最終對危害結果的發(fā)生沒有認識B:過于自信的過失,要求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態(tài)度是放任C:疏忽大意的過失又被稱為無認識的過失D:過于自信的過失,以行為人對危害結果具有預見可能性為前提

答案:過于自信的過失,要求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態(tài)度是放任間接故意與直接故意的認識因素完全一致。()

A:錯B:對

答案:錯過失犯的客觀要素與故意犯基本是一致的。()

A:對B:錯

答案:對成立過失犯,就必須要求存在結果回避可能性。()

A:錯B:對

答案:對缺乏違法性認識可能性,不可能成立故意犯罪,但可能成立過失犯罪。()

A:對B:錯

答案:錯

第七章單元測試

以下哪一項不屬于自救行為的成立要件?()

A:通過法律程序或依靠國家公權力來不及或不可能恢復權益B: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有自救目的C:對自救人的不法侵害正在進行D:自救行為具有相當性

答案:對自救人的不法侵害正在進行關于緊急避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哪一項:()

A:緊急避險的限度條件必須是沒有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B:關于避免本人危險的規(guī)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yè)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C: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D: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答案: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關于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為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使用第三者的財務反擊不法侵害人,導致該財物被損壞的,對不法侵害人不可能成立正當防衛(wèi)。B:為擺脫合法追捕而侵入他人住宅的,考慮到人性弱點,可認定為緊急避險。C:為保護個人利益免受正在發(fā)生的危險,不得已也可通過損害公共利益的方法進行緊急避險。D:為保護國家利益實施的防衛(wèi)行為,只有當防衛(wèi)人是國家工作人員時,才成立正當防衛(wèi)。

答案:為保護個人利益免受正在發(fā)生的危險,不得已也可通過損害公共利益的方法進行緊急避險。關于正當防衛(wèi)的限度的認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正在竊取甲背包中的手機時,甲一掌將乙推往路邊,乙倒地后頭碰到堅硬物體重傷,甲的行為屬于防衛(wèi)過當。B:乙正在竊取甲的破舊自行車時,甲向乙開槍,僅造成輕傷,甲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C:甲與收購廢品的乙因瑣事發(fā)生爭吵,在甲舉起拳頭正要擊打乙的面部時,乙迅速拿起一個生銹的鐵鍋擋在自己面前,甲一拳打穿鐵鍋,造成自己的手部重傷,乙的行為構成防衛(wèi)過當。D:甲、乙爭執(zhí)中,甲從車里取出砍刀砍殺乙時刀甩脫在地,乙搶到刀后砍甲,甲立刻跑向之前藏匿刀的汽車,乙追上去將甲砍成重傷,乙的行為屬于事后防衛(wèi)。

答案:乙正在竊取甲的破舊自行車時,甲向乙開槍,僅造成輕傷,甲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以下哪些情況屬于“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

A:自救行為B:依照法律實施的行為C:正當業(yè)務行為D:經權利人同意的行為

答案:自救行為;依照法律實施的行為;正當業(yè)務行為;經權利人同意的行為關于假想避險,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假想避險中,行為人誤以為存在危險,進而對無辜的第三者實施了避險行為。B:假想避險不存在面臨的現(xiàn)實危險。C:假想避險中,有過失的按過失犯罪,無過失的按意外事件處理。D:對于假想避險,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答案:假想避險中,行為人誤以為存在危險,進而對無辜的第三者實施了避險行為。;假想避險不存在面臨的現(xiàn)實危險。;假想避險中,有過失的按過失犯罪,無過失的按意外事件處理。關于避險過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避險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B:避險行為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成立避險過當。C:避險過當可以不負刑事責任。D:避險過當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答案:避險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避險行為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成立避險過當。從業(yè)人員所實施的與自己職業(yè)相關的行為,都屬于刑法中的正當業(yè)務行為,可排除其犯罪性。()

A:錯B:對

答案:錯避險過當構成犯罪的,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A:對B:錯

答案:對自招危險情形下,不可以適用緊急避險。()

A:錯B:對

答案:錯

第八章單元測試

甲潛入乙的住宅盜竊,將乙的皮箱(內有現(xiàn)金3萬元)扔到院墻外,準備一會兒翻墻出去再撿。偶爾經過此處的丙發(fā)現(xiàn)皮箱無人看管,遂將其拿走,據(jù)為己有。15分鐘后,甲來到院墻外,發(fā)現(xiàn)皮箱已無蹤影。對于甲行為的定性,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成立盜竊罪(既遂)B:甲成立盜竊罪(未遂)C:甲成立盜竊罪(既遂)D:甲成立盜竊罪(未遂)

答案:甲成立盜竊罪(既遂)下列案例中哪一項成立犯罪未遂?()

A:丙綁架趙某,并要求其親屬交付100萬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罰處罰,將趙某釋放B:丁抓住婦女李某的手腕,欲綁架李某然后出賣。李為脫身,便假裝說:“我有性病,不會有人要。”丁信以為真,于是垂頭喪氣地離開現(xiàn)場C:甲對胡某實施詐騙行為,被胡某識破騙局。但胡某覺得甲窮困潦倒,實在可憐,就給其3000元錢,甲得款后離開現(xiàn)場D:乙為了殺死劉某,持槍尾隨劉某,行至偏僻處時,乙向劉某開了一槍,沒有打中;在還可以繼續(xù)開槍的情況下,乙害怕受刑罰處罰,沒有繼續(xù)開槍

答案:甲對胡某實施詐騙行為,被胡某識破騙局。但胡某覺得甲窮困潦倒,實在可憐,就給其3000元錢,甲得款后離開現(xiàn)場下列哪一行為成立犯罪未遂?()

A:以販賣為目的,在網上訂購毒品,付款后尚未取得毒品即被查獲B:發(fā)送詐騙短信,受騙人上當后匯出5萬元,但因誤操作匯到無關第三人的賬戶C:國家工作人員非法收受他人給予的現(xiàn)金支票后,未到銀行提取現(xiàn)金即被查獲D: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將價值5萬元的財物送給國家工作人員,但第二天被退回

答案:發(fā)送詐騙短信,受騙人上當后匯出5萬元,但因誤操作匯到無關第三人的賬戶甲因父仇欲重傷乙,將乙推倒在地舉刀便砍,乙慌忙抵擋喊著說:"是丙逼我把你家老漢推下糞池的,不信去問丁。"甲信以為真,遂松開乙,乙趁機逃走。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的行為具有正當性B:甲不成立故意傷害罪C:甲成立故意傷害罪未遂(不能犯)D:甲成立故意傷害罪中止

答案:甲成立故意傷害罪中止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A:甲深夜?jié)撊肽炽y行儲蓄所行竊,正在撬保險柜時,聽到窗外有響動,以為有人來了,因害怕被抓就悄悄逃離。甲的行為構成盜竊(未遂)罪B:甲意圖陷害乙,遂捏造了乙受賄10萬元并與他人通奸的所謂犯罪事實,寫了一封匿名信給檢察院反貪局。檢察機關經初查發(fā)現(xiàn)根本不存在受賄事實,對乙未追究刑事責任。甲欲使乙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圖未能得逞。甲的行為構成誣告陷害(未遂)罪C:甲、乙二人合謀搶劫出租車,準備兇器和繩索后攔住一輛出租車,謊稱去郊區(qū)某地。出租車行駛到檢查站,檢查人員見甲、乙二人神色慌張便進一步檢查,在檢查時甲、乙意圖逃離出租車被抓獲。甲、乙二人的行為構成搶劫(未遂)罪D:甲意圖殺害乙,經過跟蹤,掌握了乙每天上下班的路線。某日,甲準備了兇器,來到乙必經的路口等候。在乙經過的時間快要到時,甲因口渴到旁邊的小賣部買飲料。待甲返回時,乙因提前下班已經過了路口。甲等了一陣兒不見乙經過,就準備回家,在回家路上因兇器暴露被抓獲。甲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未遂)罪

答案:甲意圖陷害乙,遂捏造了乙受賄10萬元并與他人通奸的所謂犯罪事實,寫了一封匿名信給檢察院反貪局。檢察機關經初查發(fā)現(xiàn)根本不存在受賄事實,對乙未追究刑事責任。甲欲使乙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圖未能得逞。甲的行為構成誣告陷害(未遂)罪;甲、乙二人合謀搶劫出租車,準備兇器和繩索后攔住一輛出租車,謊稱去郊區(qū)某地。出租車行駛到檢查站,檢查人員見甲、乙二人神色慌張便進一步檢查,在檢查時甲、乙意圖逃離出租車被抓獲。甲、乙二人的行為構成搶劫(未遂)罪;甲意圖殺害乙,經過跟蹤,掌握了乙每天上下班的路線。某日,甲準備了兇器,來到乙必經的路口等候。在乙經過的時間快要到時,甲因口渴到旁邊的小賣部買飲料。待甲返回時,乙因提前下班已經過了路口。甲等了一陣兒不見乙經過,就準備回家,在回家路上因兇器暴露被抓獲。甲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未遂)罪關于故意犯罪形態(tài)的認定,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乙欲盜汽車,向甲借得盜車鑰匙。乙盜車時發(fā)現(xiàn)該鑰匙不管用,遂用其他工具盜得汽車。乙屬于盜竊罪既遂,甲屬于盜竊罪未遂B:甲綁架幼女乙后,向其父勒索財物。乙父佯裝不管乙安危,甲只好將乙送回。甲雖未能成功勒索財物,但仍成立綁架罪既遂C:甲在珠寶柜臺偷拿一枚鉆戒后迅速逃離,慌亂中在商場內摔倒。保安扶起甲后發(fā)現(xiàn)其盜竊行為并將其控制。甲未能離開商場,屬于盜竊罪未遂D:甲搶奪乙價值1萬元項鏈時,乙緊抓不放,甲只搶得半條項鏈。甲逃走60余米后,覺得半條項鏈無用而扔掉。甲的行為未得逞,成立搶奪罪未遂

答案:乙欲盜汽車,向甲借得盜車鑰匙。乙盜車時發(fā)現(xiàn)該鑰匙不管用,遂用其他工具盜得汽車。乙屬于盜竊罪既遂,甲屬于盜竊罪未遂;甲綁架幼女乙后,向其父勒索財物。乙父佯裝不管乙安危,甲只好將乙送回。甲雖未能成功勒索財物,但仍成立綁架罪既遂下列哪些選項中的甲屬于犯罪未遂?()

A:甲、乙共同殺害丙,以為丙已死,甲隨即離開現(xiàn)場。一個小時后,乙在清理現(xiàn)場時發(fā)現(xiàn)丙未死,持刀殺死丙B:乙欲盜竊汽車,讓甲將用于盜竊汽車的鑰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錯將鑰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將車盜走C:甲、乙共謀傍晚殺丙,甲向乙講解了殺害丙的具體方法。傍晚乙如約到達現(xiàn)場,但甲卻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殺死丙D:甲讓行賄人乙以乙的名義辦理銀行卡,存入50萬元,乙將銀行卡及密碼交給甲。甲用該卡時,忘記密碼,不好意思再問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職,將該卡掛失取回50萬元

答案:甲、乙共同殺害丙,以為丙已死,甲隨即離開現(xiàn)場。一個小時后,乙在清理現(xiàn)場時發(fā)現(xiàn)丙未死,持刀殺死丙;乙欲盜竊汽車,讓甲將用于盜竊汽車的鑰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錯將鑰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將車盜走是否著手是區(qū)別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標志。()

A:錯B:對

答案:對中止犯的徹底性條件要求行為人此后不再實施相同類型的犯罪。()

A:錯B:對

答案:錯未遂犯罪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jù)是其行為符合修正的犯罪構成。()

A:對B:錯

答案:對

第九章單元測試

甲、乙上山去打獵,在一茅屋旁的草叢中,見有動靜,以為是兔子,于是一起開槍,不料將在此玩耍的小孩打死。在小孩身上,只有一個彈孔,甲、乙所使用的槍支、彈藥型號完全一樣,無法區(qū)分到底是誰所為。對于甲、乙的行為,應當如何定性?()

A:甲、乙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同犯罪B:甲、乙分別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C:甲、乙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共同犯罪D:甲、乙不構成犯罪

答案:甲、乙分別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甲(15周歲)求乙(16周歲)為其搶奪作接應,乙同意。某夜,甲搶奪被害人的手提包(內有1萬元現(xiàn)金),將包扔給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開。乙害怕坐牢,將包扔在草叢中,獨自離去。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不滿16周歲,不構成搶奪罪B:乙成立搶奪罪的中止犯C:甲與乙構成搶奪罪的共犯D:乙不構成搶奪罪的間接正犯

答案:乙成立搶奪罪的中止犯關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明知乙犯故意殺人罪而為乙提供隱藏處和財物。甲、乙構成共同犯罪B:甲、乙應當預見但沒有預見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塊石頭砸死丙。只有認定甲、乙成立共同過失犯罪,才能對甲、乙以過失致人死亡罪論處C:交警甲故意為乙實施保險詐騙提供虛假鑒定結論。甲、乙構成共同犯罪D:公安人員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風報信助其逃避處罰。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答案:交警甲故意為乙實施保險詐騙提供虛假鑒定結論。甲、乙構成共同犯罪甲得知乙一直在拐賣婦女,便對乙說:“我的表弟丙沒有老婆,你有合適的就告訴我一下”。不久,乙將拐騙的兩名婦女帶到甲家,甲與丙將其中一名婦女買下給丙做妻。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構成拐賣婦女罪的共犯B:丙構成收買被拐賣的婦女罪C:乙構成拐賣婦女罪D:甲構成收買被拐賣的婦女罪

答案:甲構成拐賣婦女罪的共犯關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乙因妻丙外遇而決意殺之。甲對此不知曉,出于其他原因慫恿乙殺丙。后乙殺害丙。甲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教唆犯B:甲極力勸說丈夫乙(國家工作人員)接受丙的賄賂,乙堅決反對,甲自作主張接受該筆賄賂。甲構成受賄罪的間接正犯C:乙基于敲詐勒索的故意恐嚇丙,在丙交付財物時,知情的甲中途加入幫乙取得財物。甲構成敲詐勒索罪的共犯D:乙、丙在五金店門前互毆,店員甲旁觀。乙邊打邊掏錢向甲買一羊角錘。甲遞錘時對乙說“你打傷人可與我無關”。乙用該錘將丙打成重傷。賣羊角錘是甲的正常經營行為,甲不構成故意傷害罪的共犯

答案:乙因妻丙外遇而決意殺之。甲對此不知曉,出于其他原因慫恿乙殺丙。后乙殺害丙。甲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教唆犯;乙基于敲詐勒索的故意恐嚇丙,在丙交付財物時,知情的甲中途加入幫乙取得財物。甲構成敲詐勒索罪的共犯甲、乙經共謀后到丙的住所對其實施了強奸,事后,甲趁丙不注意之機,將丙的錢包拿走。第二天,甲發(fā)現(xiàn)丙的錢包里有一張已經中了5萬元的彩票,即兌了獎。就甲拿走被害人錢包和私自兌獎的行為而言,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甲和乙成立盜竊罪的共同犯罪B: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和詐騙罪,應實行數(shù)罪并罰C: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D:甲單獨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答案: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甲單獨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甲請乙為其在丙家盜竊時望風,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約定前往丙家,乙在門外望風,甲進入丙家后,見丙一人在家,便對丙實施暴力,搶劫了丙的1萬元現(xiàn)金。對本案應如何認定?()

A:甲與乙都成立搶劫罪B:甲乙在盜竊罪范圍內構成共犯C:甲成立搶劫罪、乙成立盜竊罪D:甲乙構成搶劫罪的共犯

答案:甲乙在盜竊罪范圍內構成共犯;甲成立搶劫罪、乙成立盜竊罪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則教唆者不構成犯罪。()

A:錯B:對

答案:錯脅從犯是指受到暴力威脅或精神威脅,完全喪失意志自由的共同犯罪人。()

A:錯B:對

答案:錯如果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沒有直接參與實施和策劃該犯罪集團所犯的某一罪行,就不應當對該罪行承擔刑事責任。()

A:錯B:對

答案:錯

第十章單元測試

甲與乙有仇,一日,甲實施報復乙及其家人的行為,先在乙家中將乙殺死,然后在乙家不遠處將正在下班回家的乙的妻子殺死,甲的行為構成()。

A:連續(xù)犯B:數(shù)個犯罪,應當數(shù)罪并罰C:牽連犯D:繼續(xù)犯

答案:連續(xù)犯關于罪數(shù)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冒充警察實施搶劫,同時構成搶劫罪與招搖撞騙罪,屬于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論處B:冒充軍人劫持航空器的,成立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與劫持航空器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C:冒充警察招搖撞騙,騙取他人財物的,適用特別法條以招搖撞騙罪論處D:冒充軍人進行詐騙,同時構成詐騙罪與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的,從一重罪論處

答案:冒充軍人進行詐騙,同時構成詐騙罪與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的,從一重罪論處關于罪數(shù)的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在車站行竊時盜得一提包,回家一看才發(fā)現(xiàn)提包內僅有一支手槍。因為擔心被人發(fā)現(xiàn),甲便將手槍藏在浴缸下。甲非法持有槍支的行為,不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B:丁在綁架過程中,因被害人反抗而將其殺死,對丁不應當以綁架罪和故意殺人罪實行并罰C:丙非法行醫(yī)3年多,導致1人死亡、1人身體殘疾。丙的行為既是職業(yè)犯,也是結果加重犯D:乙搶奪他人手機,并將該手機變賣,乙的行為構成搶奪罪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應當數(shù)罪并罰

答案:乙搶奪他人手機,并將該手機變賣,乙的行為構成搶奪罪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應當數(shù)罪并罰關于罪數(shù)的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已婚的丁明知楊某是現(xiàn)役軍人的配偶,卻仍然與之結婚。丁構成重婚罪與破壞軍婚罪的想象競合犯B:甲為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而盜竊國家機關證件,并持該證件招搖撞騙。甲成立盜竊國家機關證件罪和招搖撞騙罪,數(shù)罪并罰C:乙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行駛20公里后,不慎撞死路人張某。因已發(fā)生實害結果,乙不構成危險駕駛罪,僅構成交通肇事罪D:丙以欺詐手段騙取李某的名畫。李某發(fā)覺受騙,要求丙返還,丙施以暴力迫使李某放棄。丙構成詐騙罪與搶劫罪,數(shù)罪并罰

答案:甲為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而盜竊國家機關證件,并持該證件招搖撞騙。甲成立盜竊國家機關證件罪和招搖撞騙罪,數(shù)罪并罰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下列罪數(shù)形態(tài)通常不適用數(shù)罪并罰的有()。

A:以某一犯罪為目的,而其方法行為或者結果行為又觸犯其他罪名的犯罪B:以一個故意或過失,實施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shù)個罪名的犯罪C:違法行為著手實施以后,在停止之前持續(xù)的侵犯同一客體的犯罪D:行為人基于一個犯意,在一定時間內連續(xù)多次實施同一性質的犯罪行為,觸犯同一罪名的犯罪

答案:以某一犯罪為目的,而其方法行為或者結果行為又觸犯其他罪名的犯罪;以一個故意或過失,實施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shù)個罪名的犯罪;違法行為著手實施以后,在停止之前持續(xù)的侵犯同一客體的犯罪;行為人基于一個犯意,在一定時間內連續(xù)多次實施同一性質的犯罪行為,觸犯同一罪名的犯罪甲欲開槍殺乙,射擊的結果卻是導致乙重傷,同時導致乙身邊的丙死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

A:認定甲的行為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未遂和一個過失致人死亡罪B:認定甲的行為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即可C:認定甲的行為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和一個故意殺人未遂,實行并罰D:認定甲的行為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和一個過失致人重傷罪

答案:認定甲的行為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未遂和一個過失致人死亡罪;認定甲的行為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和一個故意殺人未遂,實行并罰;認定甲的行為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和一個過失致人重傷罪下列哪些情形屬于吸收犯?()

A:制造槍支、彈藥后又持有、私藏所制造的槍支、彈藥的B:盜竊他人汽車后,謊稱所盜汽車為自己的汽車出賣他人的C:制造毒品后又持有該毒品的D: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后又高利轉貸他人的

答案:制造槍支、彈藥后又持有、私藏所制造的槍支、彈藥的;制造毒品后又持有該毒品的狀態(tài)犯是在犯罪行為結束之后,所引起的不法狀態(tài)才會出現(xiàn)并持續(xù)存在。()

A:對B:錯

答案:對結果加重犯的行為人對加重結果的罪過形式不能是故意。()

A:對B:錯

答案:錯想象競合犯是在數(shù)個不同的具體罪過支配下實施了一個危害行為。()

A:對B:錯

答案:對

第十一章單元測試

依據(jù)所剝奪犯罪人利益的種類,我國古代的墨刑、宮刑、杖刑等屬于典型的()。

A:身體刑B:名譽刑C:財產刑D:自由刑

答案:身體刑對犯罪分子的管制的執(zhí)行由()負責。

A:監(jiān)獄B:公安機關C:人民檢察院D:司法行政機關的社區(qū)矯正機構

答案:司法行政機關的社區(qū)矯正機構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減刑以后實際執(zhí)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年。

A:10B:20C:13D:15

答案:13死刑緩期執(zhí)行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自()起計算。

A:判決確定之日B:判決執(zhí)行之日C:判決公布之日D:死緩執(zhí)行期滿之日

答案:死緩執(zhí)行期滿之日我國刑法總則關于適用死刑的限制性規(guī)定,主要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A:死刑適用犯罪的限制B:死刑適用程序的限制C:死刑執(zhí)行制度的限制D: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

答案:死刑適用犯罪的限制;死刑適用程序的限制;死刑執(zhí)行制度的限制;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附加刑主要包括:()。

A:罰金B(yǎng):驅逐出境C:沒收財產D:剝奪政治權利

答案:罰金;驅逐出境;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以下哪些選項屬于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罰金的適用方式:()。

A:選處罰金B(yǎng):并處罰金C:單處罰金D:并處或單處罰金

答案:選處罰金;并處罰金;單處罰金;并處或單處罰金被判處管制的,判決執(zhí)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1日折抵刑期1日。()

A:對B:錯

答案:錯對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A:對B:錯

答案:對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附加刑都必須附加于主刑適用,而不可以獨立適用。()

A:錯B:對

答案:錯

第十二章單元測試

甲和乙共同入戶搶劫并致人死亡后分頭逃跑,后甲因犯強奸罪被抓獲歸案。在羈押期間,甲向公安人員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所犯的搶劫罪行,并提供了乙因犯故意傷害罪被關押在另一城市的看守所的有關情況,使乙所犯的搶劫罪受到刑事追究。對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的行為屬于坦白,但不成立特別自首B:甲的行為成立特別自首,但不成立立功C:甲的行為成立特別自首和重大立功D:甲的行為成立特別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答案:甲的行為成立特別自首和重大立功假如甲罪的法定刑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下列關于量刑的說法正確的是:()

A:法官對犯甲罪的被告人判處3年有期徒刑時,屬于從輕處罰與減輕處罰的競合B:由于甲罪的法定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所以,法官不得對犯甲罪的被告人宣告緩刑C:如果法官對犯甲罪的被告人判處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就屬于從重處罰;如果判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就屬于從輕處罰D:如果犯甲罪的被告人不具有刑法規(guī)定的減輕處罰情節(jié),法官就不能判處低于3年有期徒刑的刑罰,除非根據(jù)案件的特殊情況,報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答案:如果犯甲罪的被告人不具有刑法規(guī)定的減輕處罰情節(jié),法官就不能判處低于3年有期徒刑的刑罰,除非根據(jù)案件的特殊情況,報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下列哪一種情形不成立累犯?()

A:張某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緩刑期滿后的第3年又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B:王某犯搶奪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執(zhí)行3年后被假釋,于假釋期滿后的第5年又犯故意殺人罪被判處無期徒刑C:田某犯叛逃罪被判處管制2年,管制期滿后20年又犯為境外刺探國家秘密罪,被判處拘役6個月D:李某犯強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刑滿釋放后的第4年,又犯妨害公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

答案:張某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緩刑期滿后的第3年又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關于緩刑的適用,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驗期內再犯罪的,應當數(shù)罪并罰,且不得再次宣告緩刑B: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驗期內由公安機關考查,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配合C:對于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首要分子,不得適用緩刑D:對于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時禁止其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qū)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答案: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驗期內由公安機關考查,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配合下列哪些行為屬于法定的從重處罰情節(jié)?()

A:軍警人員甲持槍搶劫B: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甲利用職權挪用數(shù)額巨大的救濟款進行賭博C: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甲徇私舞弊,濫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D: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甲利用職權對乙進行非法拘禁,時間長達3天

答案: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甲利用職權挪用數(shù)額巨大的救濟款進行賭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