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翻譯_第1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翻譯_第2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翻譯_第3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翻譯_第4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楚人學舟

【原文】楚①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

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遮謝舟師,椎③鼓徑進,亟犯④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棺⑤。

【注釋】①楚:古國名。②折:調頭。旋:轉彎。③椎:用推敲。古代作戰(zhàn),前進時以擊鼓為號。

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沱:同“鴕”。

【譯文】楚國有個學習駕船的人,他(在)開始(的時候)折返、旋轉、快、慢,完全聽從船師傅

的話。于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身手),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手的,便以為學全了駕船的技術。

馬上謝別了船師,擊鼓(古人大概是靠擊鼓來發(fā)布號令的吧)快進,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險,就四處

米里嚇破了膽,槳墜(江)舵失去操控。然而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嗎?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I)其始折旋疾馀(慢)(2)乃四尊膽落(看D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I)遂以為盡操舟之術。譯文:于是就認為已經完全掌握了駕

船方法(技術)。(2)推鼓徑進……譯文:用椎敲著鼓,徑直向前駛去。

3.本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答:學習、工作不能淺嘗輒止(或學習、工作不能自滿,或學習、

工作應該不斷進?。?/p>

二、魯人徙越

【原文】魯人身善織展①,妻善織緬②,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

也?"曰:“展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緇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

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①雇:麻鞋。②編:白絹,周人用編做帽子。③履:鞋,這里用作動詞,指穿鞋。④跣:

赤腳。

【譯文】魯國有個人(他)自己善于用麻、圖編織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織綢(生絹),(他)

想移民到越國去。有人對他說:“您(去越國)必然會窮的。"(那)魯國人說:“為什么?”(I可

容)說:“屐是用來穿的,但是越人赤腳走路;縮是用來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發(fā)。以您的所長,

去到不使用(你的產品)的國家,想讓(自己)不窮,這可能嗎?”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或謂之曰(有人)(2)以子之長(憑)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屐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績?yōu)楣谥?,而越人被發(fā)。譯文:

你們編了麻鞋是給人穿的,可是越國人是光腳走路的。你們織了白絹是給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

國人是披散頭發(fā)不戴帕子的。

3.木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答:要根據需要來確定行動,否則只能碰釘了。

三、打撈鐵牛

【原文】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鐵牛八維②之,一牛且數(shù)萬斤。治平③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于

何,募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⑤狀鉤牛,徐去其土,舟

浮牛出。轉運使張煮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①浮梁:浮橋。②維:系,連結。③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④真定:卻今天河北正

定。⑤權衡:秤錘秤桿。

【翻譯】宋時曾建浮橋,并鑄八頭鐵牛鎮(zhèn)橋。治平年間河水暴漲,沖毀浮橋,鐵牛沉入河底。官員

懸賞能使鐵牛浮出水面的人。有個叫懷丙的和尚建議,將鐵牛固定在兩艘裝滿泥土的大船中間,用

勾狀的巨木勾住牛身,這時慢慢減去兩船的泥土,船身重量減輕,自然浮起,連帶也將鐵牛勾出水

血。轉運使(官名,掌軍需糧餉、水陸轉運)張春(字景元)賜給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獎。

【閱讀訓練】

I.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一牛耳數(shù)萬斤(將近)(2)募能出之者(使…出)(3)倏去

其土(慢慢地)(4)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客土(填滿,充實)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譯文:那橫木就像

秤桿秤錘稱東西的樣子鉤住鐵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于是船浮起來,鐵牛也被鉤出。

3.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答:懷丙和尚先用兩只船裝滿上,把鐵牛系

于兩船之間的橫木上,然后去掉船上的土,鐵牛就浮出來了。

四、勉諭兒輩

【原文】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雄。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①。酒肉一餐,可辦

粗飯幾日:紗絹②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③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

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注釋】①費用:花費錢財。②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③饞:這里是饑餓的意思。

【翻譯】由節(jié)儉進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進入節(jié)儉(卻)困難(了)。我今天的(高)

俸祿哪能長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長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罷官

或病死了等情況)與現(xiàn)在不一樣,家里的人習慣于奢侈生活已經很久,不能立刻節(jié)儉,(那時候)

一定會(因為揮霍凈盡而)弄到饑寒無依,何如(不論)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著或死

亡,(家中的生活標準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樣)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謀遠慮,

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閱讀訓練】

I.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可分粗飯幾日(用來做成)(2)何必圖好吃好春(衣著,衣

服)(3)早待無時思有時(不要)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譯用:生活不挨餓不受凍就滿

足r,何必貪圖吃得好穿得好呢?

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節(jié)儉問題,向我們提出什么要求?答:要求我們要節(jié)儉,千萬不

能浪費。節(jié)儉是長期養(yǎng)成的良好生活習慣,?旦丟棄,返回困難。所以要培養(yǎng)要堅持。

4.在市場經濟繁榮的今天,商品供應充足,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還有必要提倡節(jié)儉

嗎?答:有必要。因為一有利于美德的培養(yǎng)。工行約物質資源,利國利已。過多的奢侈和浪費會

使我們有限的資源越來越少,而最終導致整個社會走向滅亡。

五、景公令出裘發(fā)粟與饑寒

【原文】景公之時,雨雪①三日而不霽。公被孤白之裘,坐堂側陛②。晏子入見,立有間。公口: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标套訒r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

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惫唬骸吧啤9讶寺劽垡??!蹦肆畛鲷?/p>

發(fā)粟以與饑寒者。

【注釋】①雨(y€0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動詞。②陛:宮殿的臺階。③聞命:聽到辭命。

聞,聽:命,辭命。

【翻譯】景公在位當政時,曾連綾卜雪三天而不放晴。景公穿著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邊的

臺階上。晏子入宮覲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卻不那么冷?!标套诱f:

“天真的不冷嗎?”景公笑了笑。晏子說:“晏嬰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君王自己飽了卻知道別人餓著,

自己暖了卻知道別人凍著,自己安逸了,卻能知道別人正在辛勞??上КF(xiàn)在您卻不知啊!”景公說:

“好!寡人我受教了.”于是拿出裘衣與糧食,發(fā)放給那些受饑褰煎熬的人們。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等。(雨后或雪后轉晴)(2)立有

可(一會兒)(3)公板狐白之裘,坐堂側陛。(通“披”)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

今君不知也。譯文:晏嬰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君王自己飽了卻知道別人餓著,自己暖了卻知道別人

凍著,自己安逸了,卻能知道別人正在辛勞。可惜現(xiàn)在您卻不知啊。

3.景公為什么聽了晏了?的一番話,”乃令出裘發(fā)粟以「饑寒者”?答:因為晏了?的諫議有說服力,

更為奉要是為了維護其統(tǒng)治地位。作為一名仁君,要勤政愛民,時刻不忘那些受饑挨餓的窮苦百姓。

六、農夫毆宦

【原文】嘗有農夫以驢負柴至城賣,遇宦者①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shù)尺,又就索“門戶”②,

仍邀③以驢送至內。農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日:“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

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毆宦者。

【注釋】①宦者:太監(jiān)。②門戶:指“門戶”稅。③邀:強要。

【翻譯】曾經有一個農夫,用驢馱著木柴來賣,太監(jiān)自稱宮市,拿走他的木柴,給r他幾尺絹,又

就地索取進奉門戶錢,還要求用驢將木柴送到內廷去。農夫哭了,把得到的絹又給了太監(jiān),太監(jiān)不

肯接受,說:“必須得到你的這匹驢才行?!鞭r夫說:“我家有父母、妻子、兒女,要靠它嫌錢糊

口.現(xiàn)在我把木柴給了你,不向你要價錢就往回走了,而你還是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拼了!”

于是農夫毆打了太監(jiān)。

【閱讀訓練】

I.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含義不相同的一項是:(D)

A學有農夫以驢負柴至城賣:學與人傭耕B今以柴與次;甚矣,次之不惠

C不取亶而歸;系向牛頭充炭喜D我自死而己;爾來二十專一年矣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與“仍邀以驢送至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以刀劈狼首B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才與絹數(shù)尺(給)(2)農夫掰泣(眼淚)(3)不取直而歸(通

“值”價值)(4)承毆宦官(就)

4.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譯文:我有父母親,妻子兒女,

等我賣柴得錢后,才能有飯吃。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與“仍邀以驢送至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6.文中賣柴農夫與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賣柴農夫與賣炭翁這兩

個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請簡要談談你的看法。答:揭露了“宮市”對勞動人民的剝削與迫害。

賣柴農夫性情剛烈,敢于奮起反抗。

七、敝帚自珍

【原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但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②書曰:“武仲

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③。”夫人善于自見④,而文非一體⑤,鮮能備善,是以各

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話⑥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彼共蛔砸娭家?。

【注釋】①傅毅、班固均為東漢文學家,史學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東漢名將。③自休:(冗

長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見:即見自,表現(xiàn)自己的長處。⑤體:體裁。⑥里話:俗語,民間諺

語。

【翻譯】文人互相輕視,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兩人文才相當,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輕視

傅毅,他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武仲因為能寫文章當了蘭臺令史的官職,(但是卻)卜.筆

千言,不知所止?!贝蠓踩丝偸巧朴诳吹阶约旱膬?yōu)點.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種體裁,很少有人各種

體裁都擅長的,因此各人總是以自己所擅長的輕視別人所不擅長的,俗話說:“家中有一把破掃帚,

也會看它價值千金?!边@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I)自古而俗(這樣)(2)而固少之(輕視)(3)鮮能備善(少)

(4)斯不自見之,也(害處)

2.選出與“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中加點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B)

A武仲以能屈文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蓋亦以精力自致者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輕”的原因是什么?答:中人善于自見,而文的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

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彼共蛔砸娭家?。

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現(xiàn)代漢語常用“做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

達形式,那么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什么意思?答:比喻人無自知之明,比喻東西雖不好,但由于自家

之物,也看得非常寶貴。

八、樊重樹木

【原文】樊重①欲作器物,先種樣漆②,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來求假

焉。引種植之不可已出。諺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贝酥^也。

【注釋】①樊重:人名。②梓漆:梓樹和漆樹。

【翻譯】樊重曾經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種植樺樹和漆樹。當時的人們都對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

是在幾年之后,梓樹和漆樹都派上了用場。過去那些恥笑他的人,現(xiàn)在反過來都向他借這些東西。

這說明種植樹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話說:“一年的計劃,不如種谷子;十年的計劃,不如種樹

木。”說的就是這件事呀!(做事應從長遠考慮)

【閱讀訓練】

I.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回之笑者(從前)(2)早來采假焉(都)(借)(3)您積以

歲月(但是)

2.下列句中的“之”與“時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悵恨久之B何陋之有C親戚畔之D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譯文:作一年的打

算,不如種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種樹。

4.“此之謂也”說的是什么道理?對你有何啟示?答:道理:無論做什么事情道要早作你備,有

長遠打算。啟示:學習也是如此。

九、齊人有好獵者

【原文】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善,入則羞對其家室。出則愧對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

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口:“若宜致力于耕作?!鲍C者口:“何為?”人不對。獵者自思,得無

軟吾致力于耕作有衣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市得良犬,于是獵獸之獲,

常過人矣。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

【翻譯】齊國有個人,宜歡打獵,但空費時FI,持續(xù)很久,什么野獸也沒打到.一到家里,就感到

對不起妻室兒女。走出家門,就感到對不起朋友鄉(xiāng)鄰,仔細想來,那打不到野獸的原因,就是喂的

獵狗太不中用。想買一只好狗,友人說:“你應該致力于種田?!鲍C人說:“為什么?”友人沒有

回答。獵人心想:莫非是讓我集中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獲,再去買條好狗吧?于是他開始拼命種田。

不久家里就富裕起來,他去集市買了一條好狗,這條獵狗的本領高強,于是每次都能捕獲到野獸。

從此,他那打獵的收獲,經常超過了別人。認準目標,就努力去做,這目標就準能實現(xiàn),不只打獵

是這樣,其他事情也都是這樣啊。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I)△則羞對其家室(在家中)(2)其所以不得之故(原因)(3)

君亨致力于耕作(應該)(4)于是退而穿棟(勤奮地耕地)

2.和“曠日持久而不得獸”中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

A于是退而疾耕B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D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

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得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獲而后市良犬乎?譯文:莫非是讓我集中

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獲,再去買條好狗吧?

4.讀了這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答:人在遇到困難時,不可勉為其難,有時退是為了更好

地進。(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蠻二,當失敗時,應該注.重考慮成功的策略。)

十、張良受書

【原文】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日:“后五日早會?!?/p>

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

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

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裁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彼烊ァo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

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讀誦之。

【翻譯】五天之后天亮時,張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經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氣地說:“(你)

很老年人約會,(比老人還)慢來,為什么(這樣)呢?"(說完就〉走了,說:“五天之后早點

來相會?!蔽逄熘箅u叫的時候,張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經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氣地

說:“(你又比老人還)慢來,為什么(這樣)呢?"(說完就)走了,說:“五天之后再早點來

相會。”五天之后,張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過了一會,老人也到了,(他)很高興地說:”應

該像這樣(才對)。”(老人)拿出一卷書,說:“(你)讀了這個就可以成為帝王的老師了。今

后十年(你)將建立(一-番事業(yè)),十三年后你將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了。"(說

完)就走了,再沒有說別的話,也不再出現(xiàn)。第二天(張良)看那卷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

良就感到很驚奇,常常反更地誦讀它。

【閱讀訓練】

I.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I)遂去,無他言(離開)(2)與老人期(約會)(3)喜曰:“當

如若”(這樣)(4)良因號之(對…感到奇怪)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常習誦讀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孤之有孔明B寡助之至C公將鼓之D公將馳之

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了?: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譯文:張良對這件事感到奇怪,(從此),

經常誦讀研究這卷兵書。

4.本段文字表現(xiàn)了張良恪守諾言,虛心求救的優(yōu)秀品質。

d^一、趙人患鼠

【原文】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貓善撲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

告其父曰:“盍②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雞。夫有鼠,則竊吾

食,毀吾衣,穿吾垣墉③,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無雞者,弗食雞則己耳,去

饑寒猶遠。若之何④而去夫貓也?”

【注釋】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墻壁。④若之何:為什么?

【翻譯】有一個趙國人家里發(fā)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貓。中山人給了他貓。這貓既善于捉老鼠,也

善于捉雞。過了一個多月,老鼠少了,雞也沒有了。他的兒子很擔心,對他父親說:“為什么不把

貓趕走呢?”他父親說:“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沒有雞。有了老鼠,就會吃

我的糧食,毀我的衣服,穿我的墻壁,啃我的用具,我就會饑寒交迫,害處不是比沒有雞更大嗎?

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離開饑寒交迫還很遠,為什么要把那貓趕走呢?”

【閱讀訓練】

I.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吾之軍在鼠(憂慮)(2)告其父曰:“盍去諸?”(趕走)

(3)號非若所知也(這件事)(4)不病于無雞乎?(擔憂)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譯文:(如果)沒文雞,

不吃雞罷了,離饑寒還遠著呢。

3.對上面這則寓言分析有誤的一項是:(C)

A、這則寓言告訴人們,若想解決問題,必須首先考慮自己的主要目標是什么。只要達到了這個

目標,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損失,也尚在所不惜。B、一個人如果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什么

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價都不想付出,到頭來只能是一事無成。C、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評價任何事物,應看它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壞,不能吹毛求疵。D、“有失才會有得”是本文

的主旨。

十二、劉羽沖偶得古兵書

【原文】劉羽沖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①,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xiāng)兵與之角。全隊潰覆,

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A自謂可使千里成壤。經圖列說②「?③州官,州官亦好事,

使試于一村。溝汕④甫⑤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兒為魚。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聽,搖首

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fā)病死。

【注釋】①經年:一年左右。②列說,到處游說。③干,求見。④溝油1,溝渠。⑤甫,剛。

【翻譯】有?個叫劉羽沖的讀書人,性格孤僻,好講古制。一次他偶爾得到一部古代兵書,伏案讀

了一年,便自稱可以統(tǒng)率十萬大軍。恰好這時有人聚眾造反,劉羽沖便訓練了一隊鄉(xiāng)兵前往鎮(zhèn)壓,

結果全隊潰敗,他本人也差點兒被俘。后來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讀了一年,又聲稱可以把

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讓他在一個村子里試驗,結果溝渠剛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順著渠道灌

入村莊,村里人險些全被淹死。從此劉羽沖悶悶不樂,每天總是獨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搖頭

自語道:“古人為什么只欺騙我呢?”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閱讀訓練】

I.解釋下列加點的字:(1)含(恰好,遇上)(2)見(幾乎〉(3)日(難道)(4)饞(只)

2.選出下列各項中加點字含義不同類的一項:(A)

A自練鄉(xiāng)兵與之角B前人之述備矣C益慕圣賢之道D祗辱于奴隸之手

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1)自謂可使千里成爆。譯文:白認為可以使千里荒野變成肥

沃的農田。(2)溝油1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譯文:溝渠剛挖成,大水沖過來,順

著溝渠灌進村子里,人龍?點兒都變成了魚(被水淹沒了)。

4.古人欺騙劉羽沖了嗎?請具體說明理由。答:沒有,因為情況在不斷變化,他不懂得根據具體

情況靈活運用,只會死搬書本,所以失敗了。

十三、管仲不謝私恩

【原文】管仲束縛,自魯之齊,道而饑渴,過綺烏封人而乞食。烏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竊

謂仲臼:“適幸及齊不死,而用齊,將何以報我?”13:“如子之言,我且賢之用,能之使,勞之

論。我何以報子?”封人怨之。

【翻譯】管仲因罪被捕,從魯國壓往齊國,饑渴地在大道上走著,路過綺烏郡時,防守邊疆的人跪

在地上非常恭敬地給他食物吃.這個防守的人因此私下里和管仲說:“如果你有幸到了齊國而沒被

判刑,還被齊國重用的話,你要怎么報答我呢?"管仲回答說:“如果真像你說的話,是我因為我

的賢能被重用,有才能得以發(fā)揮,自己的成就被大家賞識,我為什么要謝你呢?”這個防守的人因

此恨管仲。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I)適幸孕齊不死(到)(2)如手之言(你)(3)封人怨之(恨)

(4)我耳賢之用(將)

2.選出與“自魯之齊”中的“齊”字用法相當?shù)囊豁棧海―)

A烏封人跪而食之B如子之言C我且賢之用D輟耕之壟上

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適幸及齊不死,而用齊,將何以報我?譯文:你若到了齊國不被

處死,在齊國當官,你將用什么來報答我呢?

4.簡要說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答:一個人考慮的首先應該是國家的利益,而不應只顧私恩。

十四、芒山盜

【原文】宣和間,花山有盜臨刑,母親與之訣3⑹。盜對母云:“愿如兒時一吮母乳,死且無憾?!?/p>

母與之乳,盜嚙斷乳頭,流血滿地,母死。盜因告刑者臼:“吾少也,盜一菜一薪,吾母見而喜之,

以至不檢,遂有今日。故恨殺之?!眴韬?!異矣,夫語“教子嬰孩”,不虛也!

【翻譯】宣和年間,芒山有一盜將要受極刑,他母親來和他訣別。芒山盜對母親說:“我想像小孩

時吸一下母親的乳汁,死了也感到無憾?!蹦赣H讓他吮乳,芒山盜咬斷乳頭,流血滿地,母親死去。

芒山盜就告訴劊子手說:“我小時候,偷來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親看見,卻很喜歡我的這種不良

行為,以至于后來不能約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場。所以懷恨把她殺了?!卑?真是與眾不同啊,

俗話說:“教育子女要從幼兒時就開始。”這真不假?。?/p>

【閱讀訓練】

I.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愿如兒時一睨母乳(吮吸)(2)盜口告刑者曰(于是)(3)

以至不檢(約束、檢點)(4)夫港二教子嬰孩”(語氣詞)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1)吾少也,盜一菜一薪,吾母見而喜之,以至不檢,遂有今日。

譯文:我小時候,偷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親看見了很喜歡我的這種不良行為,以至于后來不能

約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場。(2)夫語“教子嬰孩“不虛也!譯文:“教育孩子需要從幼兒開始”

話不假??!

3.對下列句中的加點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1)芒山有籟臨刑(2)或一菜一薪(3)愿如

兒時一吮母斗(4)母與之%(B)

A(I)與(2)相同,(3)與(4)不同B(1)與(2)不同,(3)與(4)也不同

C(1)與(2)相同,(3)與(4)也相同D(1)與(2)不同,(3)與(4)相同

4.這個故事留給我們的啟示是:答:教育孩子要從小開始,

十五、月搜一雞

【原文】今有人日撰(rang)①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痹唬骸罢垞p之,月

擦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己?!比缰浞橇x,斯速己矣,何待來年?(選自《孟子》)

【注釋】①攘:竊取,偷。②君子:這里指行為端正的人。道:此處指行為道德。

【翻譯】現(xiàn)在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雞,有人對他說:“這不是君子的行為?!彼f:“那就讓

我少偷點,每個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比绻滥鞘遣粚Φ模瑧擇R上停止,

為什么還要等來年?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考非君子之道(遠)(2)請審之(減少)(3)以待米年然后

己(明年)(4)吸告之曰(有人)

2.選出與“以待來年然后己”中“己”字用法不同的一項:(D)

A欺速已矣B懼莫不己C可以已大風D此F1者才華,則第二板已具

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譯文:如果知道那樣做不應

當,就應該趕快停止,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4.這個故事啟示我們:答:對于錯誤的東西,要下決心立即改正,決不能因故拖延,更不能明知

觸犯。

十六、陳萬年教子

【原文】萬年嘗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語至夜半,咸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杖之,

E1:“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咸叩頭謝日:“具曉所言,大要教成諂(chSn)

也?!?/p>

【注釋】①咸:陳成,陳成年之子。②戒:同“誡”,教訓。

【翻譯】陳力年病了,把兒子陳咸叫到床前。教他讀書,教至半夜,陳咸瞌睡,頭碰到了屏風。陳

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斥說:“我口口聲聲教你,你卻睡去,不聽我講,為什么?”陳咸

趕忙跪下,叩頭說:“爹爹的話,我都曉得,大抵教兒子時上司要拍馬屁、討好啊,如此而已!”

陳萬年沒有再說話。

【閱讀訓練】

I.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欲區(qū)之(用杖打)(2)縣曉所言(完全,都)(3)咸叩頭郎

日(認錯)(4)木攀教咸諂之(大致)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例句中加點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A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B一狼洞其中

C肉食者鄙,未能遠謀D孰知賦劍之毒有其是蛇者乎

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大要教咸諂也。譯文: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馬??!

4.你認為陳萬年的做法對嗎?為什么?答:不對,陳萬年教兒子學會拍馬屁,這是一種卑劣的行

為,是不正確的。

十七、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原文】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

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p>

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即

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翻譯】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xiàn)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

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

說事務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庇谑菂蚊砷_始學習。到了

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xiàn)在的才干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

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哥為什么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

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閱讀訓練】

I.選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項:(C)

A辭以軍中多務B以殘年余力C或以為亡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兩個通假字,這兩個通假字是:涂通“途”、邪通“耶”。

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并寫出由此而出的一個成語:“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

事之晚乎!“譯文:讀書具分別炫日,就該重新另眼相看,大哥為什么這么遲才改變算法呢!成語: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4.本文通過記述孫權勸勉呂蒙努力致學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答:說明r讀書學習的勉要性,

一個人不論事務有多繁忙,只要肯抓緊學習,就必定學有收獲。

十八、郁原泣學《初潭集》

【原文】郵原少孤,數(shù)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日:“童子何泣?"原日:“孤者易傷,貧者易感。

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睅煇湃辉唬骸坝?/p>

書可耳!"原曰:“無錢資?!睅熢唬骸巴悠堄兄?,吾徒相教,不求資也?!庇谑撬炀蜁R欢?/p>

之間,誦《孝經》《論語》。

【翻譯】郁原幼時喪父,幾歲時,從書塾經過,(聽見書聲瑯瑯)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

“小孩子為啥哭泣?”郵原答道:“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學習的

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心感傷,因此

而哭泣?!崩蠋煈z憫他地說:“你如果立志讀書,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學費。”郵原進了學堂,學

習異常努力。一個冬天,就讀熟了《孝經》和《論語》o

【閱讀訓練】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1)凡將學者(能夠)(2)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得到)(3)吾徒相教

(白白地)(4)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1)孤者易傷,貧者易感。譯文: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

傷。(2)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譯文:我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

(3)童子茍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譯文:你如果立志讀H,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學費。

3.書塾中的老師值得我們敬佩的是什么?答:為下?代無私奉獻的精神。

4.我們應該向郁原學什么?答:學習他貧不喪志,立志求學的精衿和他在學習上刻苫勤奮的精神。

十九、董遇“三余“讀書《三國志》

【原文】(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采相負販,

而常挾持經書,投閑習讀,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錾浦巍独献印罚瑸椤独献印纷饔?/p>

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

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睆膶W者云:“苦渴無日?!庇鲅裕?當以‘三余’。"或問“三余”

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p>

【翻譯】黃遇,字季直。為人樸實敦厚,從小喜歡學習主。漢獻帝興平年向,關中李榷等人作亂,

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處。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來賣幾個錢(維持生活),每次去打

柴董遇總是帶著書本,一有空閑,就拿出來誦讀,他哥哥譏笑他,但他還是照樣讀他的書……董遇

對《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注釋;對《春秋左氏傳》也下過很深的功夫,根據研究心得,寫成

《朱墨別異》。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請教

的人說:“(您說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沒有時間?!倍稣f:“應當用‘三余'時間”。有人問

“三余”是什么?董遇說:“三余就是三種空閑時間。冬天,沒有多少農活。這是一年里的空閑時

旬:夜間,不便下地勞動,這是一天里的空閑時間:雨天,不好出門干活,也是一種空閑時間?!?/p>

【閱讀訓練】

I.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⑴采租貨販(背)(2)忘恩煲義(背棄,辜負)(3)讀書百遍,

其義自見(見同“現(xiàn)”)(4)曹劌請見(拜見)

2.下面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項的是:(C)

A性質訥而好學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C面山而居D非死則徒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句子;(1)苦渴無日。譯文:苦于?沒有時間。(2)冬者歲之余,夜者日

之余,陰雨者時之余。譯文:冬天,沒有多少農活。這是一年里的空閑時間:夜間,不便下地勞

動,這是?大里的空閑時間:雨天,不好出門干活,也是一種空閑時間。

4.你怎樣理解“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書百遍”。答:這句話是為了啟發(fā)別

人自學的積極性而說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們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用心思考,以達到“其義自見”

的目的。

二十、推敲《詩話總龜》

【原文】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欲“推”字,

煉之未定,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得止

第三節(jié),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游象

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馬久之,謂島曰:“‘敲’字佳?!彼觳⑥\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

與島為布衣之交。

【翻譯】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

月下門?!庇窒胗谩巴啤弊郑▉硖鎿Q“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xù))吟詠,

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姿勢。(行人)看到賈島這個樣子都很驚訝。當時韓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

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一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jié),還在不停地做(推推

敲敲)的手勢。于是一下子就被1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操到京兆尹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

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

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眱扇擞谑遣⑴膨T著驢馬回家,一同議論作

詩的方法,互相舍不得離開,共有好幾天。(韓愈)因此跟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閱讀訓練】

I.下面句中加點“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B)

A退之立馬良久之B何陋之有C久之,目似眼D悵恨久之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一日于驢上得句云……(想到)(2)保之未定(鍛煉,此指反

熨思考)(3)觀者學之(驚訝)(4)島再對所得詩句云云(詳細)

3.這篇短文作者意在贊揚賈島什么精神?答:贊揚了賈島寫文章時在遣詞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

二十一、勤訓《恒齋文集》

【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印子云:”一日之計在于晨,一歲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p>

言雖近,而旨則遠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陰:陶侃之賢,且惜分陰,又況圣不若彼者乎?

【翻譯】謀生的道理,沒有什么比勤勞更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說:“一天的計劃決定于早晨,

一年的計劃決定于春天,一生的計劃決定于勤勞。”這些話雖然說得淺近,可是意義卻很深遠哪!

像大禹這樣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況且愛惜每一寸的光陰:像陶侃這樣的人,品德如此高尚,

況且愛惜每一分的時間,又何況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們的人呢?

【閱讀訓練】

I.文中表明觀點的句子是: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與“且惜寸陰”中的“且”字意義相同的兩項是:(B、D)

A愚公者,年且九十。B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己矣。D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3.作者舉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答:以古代圣賢珍惜光陰的榜樣來鼓舞讀者,使讀

者警醒。

二十二、文征明習字《書林紀事》

【原文】文征明臨寫《T字文》,日以十本為率,15遂大進.平生于我未嘗茍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

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譯文】文征明監(jiān)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準,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于寫字,

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地

書法越到老年,越發(fā)精致美好.

【閱讀訓練】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地詞:VI;干遂大進<書法)<2)平生于二職寫字)〈3)文征明照寫《千字

文》v臨?。?),答人簡禮〈有時)

2.將“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譯成現(xiàn)代漢語.譯文:稍微不稱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

厭倦.

3.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段文字地字地答:本段文字贊揚了文征明學習書法認真,一絲不茍地精神.

二十三、薛譚學謳

【原文】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

響遏行云.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地技藝,就以為學盡了,于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

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jié),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冰木.那音響止住了行云.薛譚于

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xù)學習.從此以后,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加點地詞在文中地意思:<1)秦者啰止〈不,沒有)<2)響運行云〈阻止)

2.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用法、意義判斷不正確地一項是:<D)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3.翻譯:譚乃高壓求反.譯文:薛譚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xù)學習).

4.這個故事給你以怎樣地啟示?答:要知錯就改,學習要謙虛,不能驕傲.

5.薛譚身上有無可取之處?如果有,是什么?答:有.是他那知錯能改,變驕傲為虛心地態(tài)度.

二十四、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

不給,啖粥而讀.II既仕,每慷慨論大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II仲淹刻苦

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范仲淹兩歲地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地志向,常常用冷水沖頭

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后,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于有人說壞

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地衣食僅

自保養(yǎng)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地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

才樂

【閱讀訓練】

1.給下列句中加點地字注音并模義:VI)吸粥而讀:音《1加):義〈吃)<2)輒以水沃面:音<zh。;

義〈往往,總是)<3)食不緝:音<ji);義〈供應)<4)乃至被謬受貶:音<chAn);義〈說別人壞話)

2.“每以天下為己任”地正確譯句是:<B)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地責任.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地責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地任務.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地責任.

3.把下面地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譯文:有時夜里疲憊困倦,常常用冷

水洗臉.<2)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譯文:妻子和孩子地衣食僅僅芻足罷了.

4.這段文字地層次已在文中劃艮請簡要歸納層意.答:<1)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2)做官后因

直言而遭讒降職〈3)刻苦白勵而心憂無下.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作《岳陽樓記》中地名句.與該文一樣,此句在

本文中起了揭示主題地作用.

二十五、司馬光好學《三朝名臣言行錄》

【原文】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