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江蘇省常州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常州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常州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常州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常州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2024學年江蘇省常州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37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學習哲學不是一個專門的行業(yè),人人都應當讀經(jīng)書,正如在西方傳統(tǒng)看來,人人都要進教堂。讀哲學是為了使人得以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有些哲學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它們的表達還是不夠明晰。這是由于中國哲學家慣于用名言雋語、比喻例證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独献印啡珪际敲噪h語,《莊子》各篇大都充滿比喻例證。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還是有過多的名言雋語、比喻例證。名言雋語一定很簡短;比喻例證一定無聯(lián)系。一個人若不能讀哲學著作原文,要想對它們完全理解、充分欣賞,是很困難的,對于一切哲學著作來說都是如此。這是由于語言的障礙。加以中國哲學著作富于暗示的特點,使語言障礙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國哲學家的言論、著作富于暗示之處,簡直是無法翻譯的。只讀譯文的人,就丟掉了它的暗示,這就意味著丟掉了許多。一種翻譯,終究不過是一種解釋。比方說,有人翻譯一句《老子》,他就是對此句的意義作出自己的解釋。但是這句譯文只能傳達一個意思,而在實際上,除了譯者傳達的這個意思,原文還可能含有許多別的意思。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譯文則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譯文把原文固有的豐富內容丟掉了許多。《老子》《論語》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多種譯本。每個譯者都覺得別人的翻譯不能令人滿意。但是無論譯得多好,譯本也一定比原本貧乏。需要把一切譯本,包括已經(jīng)譯出的和其他尚未譯出的,都結合起來,才能把《老子》《論語》原本的豐富內容顯示出來。(摘編自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有刪改)材料二:“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本身可以溯源于三十年代金岳霖《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中所區(qū)分的“在中國的哲學史”還是“中國哲學的史”。盡管對人生意義、生活價值以至宇宙本源等等問題有同樣的興趣和探求,但中國并無西方的哲學(philosophy)。儒、道均是半哲學、半宗教。它們強調的是“踐履”,“工夫即本體”不只是哲學命題,而更是實踐法規(guī)。宋明理學不僅有“半日讀書”,明辨義理,而且還有“半日靜坐”,修心養(yǎng)性。儒家的修、齊、治、平,主要不是哲學思辨,孔、孟、程、朱、陸、王也大不同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但自胡適、馮友蘭用西方框架剪裁中國材料編寫“哲學史”以來,隨后又由侯外廬、馮契、牟宗三等人或用唯物唯心,或用范疇演進,或用“智的直觀”等來闡釋、編寫,已形成了數(shù)十年來的學術常規(guī)。它在理出一套邏輯理路,廓清傳統(tǒng)思想和概念的模糊含混、缺乏系統(tǒng)上大有功績,卻產(chǎn)生了可能有失傳統(tǒng)真相的問題。最近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巨著也表明朱熹等所謂“哲學家”真正關切和論辯的,主要并不在于形上心性,而仍在現(xiàn)實政治,仍是政治文化,這便頗有異于牟宗三等現(xiàn)代新儒家以純粹西方哲學模式描畫出來的宋明理學。實際上,在西方哲學史課本中,無論亞里士多德或洛克,可以一字不提他們重要的政治思想;而在中國“哲學史”的課本,無論孔、老以及他人,不談“禮”“仁”等政治思想,“哲學”即無從談起。離開“不忍人之政”,孟子的“不忍人之心”無所著落。玄學和理學的種種“哲學”討論,也總是緊密與現(xiàn)實倫常政治和個體修身教導纏在一起。所以,即使同樣說“愛智”(哲學一詞“本義”),中國所“愛”的“智”恐怕與希臘也并不全同。這一切似乎表明,在接受了一百年的歐風美雨之后,中國思想學術界在重新反思,在開始追尋真正屬于自己的傳統(tǒng)闡釋。A“中國有思想無哲學”,德里達近年訪問中國重申這一斷言,曾引起好些人作黑格爾式的理解而備感憤慨。其實,B無哲學,有何妨?所以另一批人將“中國有哲學”稱之為“漢話胡說”。從思想領域的語言說,這是如何更準確而不是套用西方框架來闡釋傳統(tǒng),但又不回避使用以西方詞匯為基本工具的現(xiàn)代語言。我們不必追隨馬一浮。馬游學美國,且有譯著,卻拒絕現(xiàn)代通用語言,堅持沿襲理、氣、道、心等等傳統(tǒng)詞匯來談自己的儒家“六藝論”。此路難通,已成史實。所以,出路只能是:在接受普世性的現(xiàn)代哲學詞匯和語言的同時,注意這些語言、詞匯、概念、范疇使用到中國文化上所具有的局限和缺失,從而注意更好地進行準確把握和解釋闡說。“哲學”一詞未可廢,“本體論”“現(xiàn)象”“本體”“形而上學”“超驗”等等也仍需采用,盡管中國向無Being問題,也少“超驗”觀念,“本體”與“現(xiàn)象”并不兩分。相反,靈肉不分、一個世界、情理交融、天人合一以及重功能大于重實體,重過程大于重存在,申說“過猶不及”的“中庸”辯證法等等,卻是來源于“巫史傳統(tǒng)”的實用理性的本性所在。揭示這些“本性”,了解自己傳統(tǒng),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國的現(xiàn)代性或后現(xiàn)代性。(摘編自李澤厚《思想史的意義》,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學習中國哲學時,要想完全理解、充分欣賞哲學著作,就必須聯(lián)系著作中的暗示內容,不能只讀譯文。B.中國哲學學術常規(guī)采用西方框架剪裁方式,雖理出了一套邏輯理路,但產(chǎn)生了可能有失傳統(tǒng)真相的問題。C.余英時在《朱熹的歷史世界》中關切和論辯的重點是現(xiàn)實政治,與現(xiàn)代新儒學家描畫出的宋明理學相似。D.馬一浮拒絕用現(xiàn)代通用語言,而堅持沿襲理、氣、道、心等傳統(tǒng)詞匯來闡釋儒家傳統(tǒng),已被證明走不通。(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古代哲學的語言不夠明晰、富于暗示,這與他們表達思想的習慣和方法有密切關系。B.中國哲學思想中沒有思辨,取而代之的是修身養(yǎng)性、明辨義理等與修身和倫常相關的內容。C.中國“哲學史”課本中對“哲學”的探討常常與現(xiàn)實倫常政治、個體修身教導緊密聯(lián)系。D.研究并揭示“巫史傳統(tǒng)”的實用理性的本性,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國的現(xiàn)代性或后現(xiàn)代性。(3)下列語句,不能體現(xiàn)材料中馮友蘭所說的中國哲學著作表述風格的一項是A.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B.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老子四章》)C.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4)文中A、B兩處的“無哲學”內涵有何不同。(5)為什么中國古代哲學在現(xiàn)代很難準確闡釋,請結合材料概括。(二)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鍛煉艾蕪第一封信姐姐:我又靜下來跟你寫信了!姐姐,我從來還沒有這么喜歡過!我覺得這幾天來活著的每一分鐘都值得贊美。你想,當一個人從危難和死亡中逃出來而又覺著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時候,這是沒法子忍著快樂的。姐姐,我怕告訴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訴你,我們那個淪陷了幾年的家鄉(xiāng),弟弟冒險回去過一趟。我們部隊一探到日本兵夜里把糧食運到江邊,又把子彈搬上來,便決定去公路攔城。知道夜襲的地方就在我家鄉(xiāng),我興奮得不得了??上且灰固诹?,想要在大地上看出什么來,是很不容易的。不過,我漸漸感覺出了。水浸著蘆葦?shù)男√?,就是我同爸爸垂釣過的那個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橋,就是我和姐姐看過捕魚的那個拱橋;穿在田野中的村路,兩旁鑲著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讀書倦了常常踏著夕陽去散步的那些村路……當我感覺出來時,真有說不出來的喜悅,但同時又多么難過呵!四年前,我們還可以對著田野大聲唱歌,現(xiàn)在卻連咳嗽也不敢;四年前,我們還可以隨意在小河邊上,拋著石頭打野鴨,現(xiàn)在卻連沾在草鞋底下的泥土,都怕落在水里。我和我的同伴,伏在林子里面,想著想著,心里禁不住疼痛起來——故鄉(xiāng)呵,是多么親切,卻又多么生疏……不久,隊長叫我們格外注意,這才打斷了我的沉思,一心一意傾聽著遠處馳來的汽車的聲音。姐姐,寫到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來襲擊村子的消息,我們又得立刻移動了,不能再從容不迫地給你寫信了。弟弟青牧六月三十日第二封信姐姐:部隊現(xiàn)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襲去了。他們要我靜養(yǎng)幾天,我便繼續(xù)寫前次尚未寫完的信。那次夜襲,起初全把日本兵打散了,但因搬運糧食和軍火,耽擱了時間,就遭了敵人反攻,競至陷入包圍。有些人突圍跑了,有些人打死了。幸賴這些地方是我的故鄉(xiāng),先前走得熟得不能再熱。我便趁著地里棉花枝葉的遮掩。向我們那個院子爬去,天亮時,書便趁著四下沒人,大膽走進門去。當年選難讓幫忙看家的佃戶阿長,看出是我,連忙請我進屋,又到門外去瞧瞧,看有沒有人尾來。我的書房仍和先前一樣,書架和書桌,都擺得好好的。我向阿長表明謝意,他說這是他兒子阿寧保管的,并帶著驕傲的神情,夸獎何寧,說他已進了中學。書讀得很好,不錯,難怪書桌上擺有代效、地理、歷史的教本,以及我先前并未留下的,如翻譯的短篇小說集那類的書。接著就有一個十六七歲的青年,穿著一身學生制服,走進來向我打招呼,臉上卻帶著驚奇而又歡喜的樣子。唉,誰還能認出這就是我們從小看大的,那個拖鼻涕的看牛孩子呢?這幾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給阿寧的教育費上,當然還有許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錢。給部隊,便講了出來。你知道,我們部隊沒有餉,全靠人民養(yǎng)活,阿長只推說日本人捐稅很重。我說我這幾年最關心的,是打退敵人,順著這句話,我同他講國家大事來。阿長神情很冷靜,既不搭話,也沒現(xiàn)出什么感動。我難受起來:“阿長老爹,這用不著你勞多大神,敵人有什么動靜,你留心看在眼里我們這邊有人來,你就告訴他……”阿長老頭子現(xiàn)出害怕的神情說:“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阿寧一直帶著興奮的神情在旁聽,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這沒什么要緊的”。阿長老頭子卻惡狠狠地罵道:“有你講的了!出去!”阿寧臉上顯得很痛苦,眼里含著淚。見他兒子出去,阿長老頭子便立即走來拍拍我的肩膀,小聲地說:“你的話說得很有道理,只是我兒子在旁,我不好說的,老實說一句,我比誰都要恨日本人些……以后,你們隊伍要我做什么,只通知我一個人好了?!苯憬悖胰胧捞珳\,完全受了騙。晚間當我睡著的時候,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來了。寫到這里,夜襲的弟兄已經(jīng)回來了,他們這次得到很大的勝利,我沒法寫下去了,明天再繼續(xù)吧!弟弟青牧七月三日第三封信姐姐:誰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長老家伙的兒子阿寧,那一夜,他背叛了父親,同我一道走了。這個年輕人,不僅因為救過我,我就格外喜歡他,而是他帶來了無限的光明,展現(xiàn)出更年輕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敵人的奴化教育,也還心向著祖國。那一夜,我們悄悄地穿過田野,越過小河,走了二十多里路的時候,才敢小聲地談起話來。我記起在他書桌上擺的那本翻譯的短篇小說了問他道:“你還讀別的書沒有?”他連忙回答道:“有的,有的!暗中我們還讀了好些書。那些都是學校嚴厲禁止的,說來真覺得奇怪,他們越禁止,我們就越偷讀得熱心。我常常做夢都在想,我能到我們中國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總是找不著門路……現(xiàn)在總算碰著你了!”聲音有些興奮得顫抖起來,“現(xiàn)在請你告訴我,到我們中國人可以自由的地方,還有多遠?”我告訴他不要性急:“這里還是作戰(zhàn)區(qū)域,不過有我們中國軍隊的地方,就有自由!”姐姐,這年輕人到了部隊,便受到極大的歡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還沒畢業(yè),我主張他再去讀書,他不愿意,眼紅我們這里武裝起來的年輕弟兄。他指著他們說:“我也要像他們一樣,要一支手槍,兩顆手榴彈?!爆F(xiàn)在我寫這封信時,他就正坐在我旁邊。我寫完這封信,遞給他讀,他快樂得臉紅起來,要我附上一筆,說他阿寧問你的好!弟弟青牧七月五日(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理解與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鄉(xiāng)淪陷——與姐姐逃難——加入部隊——同部隊回鄉(xiāng)作戰(zhàn)B.部隊陷入包圍——我逃回小院——爭取阿長支持——輕信阿長而被捕C.被阿寧解救——寫第一封信——回到部隊——部隊轉移到山上D.部隊下山夜襲——寫第二封信——部隊夜襲成功——寫第三封信(2)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林中伏擊的情節(jié)中,插入“我”對過往生活片段的聯(lián)想,這既舒緩了小說的節(jié)奏,又賦予小說象征意味B.從“老爹”到“老頭子”,再到“老家伙”,稱謂變化反映“我”在不同情境與心境下對阿長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C.“翻譯的短篇小說”在文中出現(xiàn)兩次,前后呼應,使情節(jié)發(fā)展更加合理;同時也表現(xiàn)出阿寧對自由進步的追求。D.小說以“鍛煉”為題,既指“我”在戰(zhàn)爭生活中獲得的人生歷練,也指阿寧從放牛娃到革命戰(zhàn)士的成長歷程。(3)阿寧這一人物在小說中有何作用?請結合文中相關內容簡要分析。(4)小說由“我”寫給姐姐的三封信組成,試分析這樣設計的藝術效果。二、古代詩文閱讀(43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8分)3.(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婁敬,齊人也。漢五年,戍隴西,過洛陽,高帝在焉。敬見齊人虞將軍曰:“臣愿見上言便宜?!庇輰④娪c鮮衣,敬曰:“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不敢易衣?!鄙险僖?,賜食。已而問敬,敬說曰:“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本丛唬骸胺簿哟苏?,欲令務以德致人,不欲阻險,令后世驕奢以虐民也。且夫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陛下入關而都之,山東雖亂,秦故地可全而有也。”上疑未能決。及留侯明言入關便,即日駕西都關中。賜姓劉氏,拜為郎中。漢七年,韓王信反,高帝自往擊。至晉陽,聞信與匈奴欲擊漢,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徒見其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輩來,皆言匈奴易擊。上使劉敬復往使匈奴,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夸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胔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鄙吓?,罵敬曰:“齊虜!以舌得官,乃今妄言沮吾軍!”械系敬廣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圍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廣武,赦敬。封敬二千戶,為關內侯。敬從匈奴來,因言:“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饒,可益實。今陛下雖都關中,實少人。北近胡寇,東有六國強族,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安枕而臥也。臣愿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后,及豪杰名家,且實關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此強本弱末之術也?!鄙显唬骸吧啤!蹦耸箘⒕瘁闼躁P中十余萬口。(節(jié)選自《漢書?婁敬傳》)(1)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今A臣B往C徒D見E羸F胔G老H弱I此J必K欲L見M短N伏O奇P兵Q以R爭S利(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不敢易衣”與“皆言匈奴易擊”中兩個“易”字含義不同。B.文中“欲令務以德致人”與《過秦論》中“務耕織”的“務”字含義相同。C.文中“陛下入關而都之”的“都”與《蘇武傳》中“單于壯其節(jié)”的“壯”用法相同。D.關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將函谷關以東地區(qū)稱為關中。(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婁敬通過同鄉(xiāng)虞將軍的引見拜見高帝,拒絕虞將軍換上華美衣服的建議,直接覲見劉邦。B.劉邦想要定都雒陽,婁敬認為關中山河環(huán)繞,地勢險要,建議定都關中,劉邦當即采納。C.劉邦派遣十幾批使者赴匈奴探聽虛實,他們都說匈奴容易攻打,婁敬回來后持相反意見。D.婁敬建議遷移六國貴族后裔及豪強大族,既能充實關中、防備匈奴,又能防范六國有變。(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②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5)文中的哪幾件事展現(xiàn)了婁敬的謀略?請簡要概括。4.(3分)下列各組句子,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亡走趙,趙不內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 B.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然亡國破家相隨屬 C.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D.使于齊,顧反齊與楚從親5.(3分)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B.奮六世之余烈以致天下之士 C.以致天下之士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 D.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皆明智而忠信6.(3分)下列句子與所給例句句式特點不同的一項是()例句:故內惑于鄭袖A.見犯乃死 B.方正之不容也 C.不獲世之滋垢 D.莫不欲求忠以自為(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7.(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各題。聲聲慢?嘲紅木犀①(宋代)辛棄疾余兒時嘗入京師禁中凝碧池,因書當時所見。②開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瓏。管弦凝碧池上,記當時、風月愁儂。翠華遠,但江南草木,煙鎖深宮。只為天姿冷淡,被西風醞釀,徹骨香濃。枉學丹蕉,葉底偷染妖紅。道人取次裝束,是自家、香底家風③。又怕是,為凄涼、長在醉中。注釋:①一作“賦紅木犀”。②辛棄疾的祖父辛贊為家計所累,未能脫身南下,被迫擔任金朝的開封知府。故其少年時能有機會進入北宋舊宮觀賞。后追記當日印象而作此詞。③釋曉瑩《羅湖野錄》載晦堂禪師為黃庭堅說法:“當時暑退涼生,秋香滿院,晦堂乃曰:‘聞木犀香乎?’公曰:‘聞?!尢迷唬骸釤o隱乎爾?!廊活I解?!保?)下列對本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元盛日”“凝碧池上”借唐喻宋,以宮中花木繁盛、桂影重重謂北宋盛時,正面描寫出北宋的繁榮昌盛,有以小見大之意。B.木犀、金粟都是桂花的別名,“十里芬芳”寫桂花之多、桂花之香;“一枝金粟”寫桂花耀眼出眾,因其色黃如金,花小如粟。C.下片正面賦寫紅木犀?!疤熳死涞?,謂其天然而不艷冶;“徹骨香濃”,言其香之經(jīng)久不息;“被西風醞釀”則點明時節(jié)。D“道人”二句用晦堂禪師為黃庭堅說法的典故,言即使木犀花淡紅多葉,只要其香為木犀之香,依然是“道人家風”,風韻不減。(2)詞人兒時入北宋舊宮中見桂樹高大、芬芳香濃,為何多年后回憶,卻用“嘲”字,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8.(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稱贊《離騷》“,”,可見好的文章雖然事例與表達各有不同,但都有“言淺意深”的特點。(2)在《報任安書》中,“”交代了《史記》的素材來源。(3)《過秦論》中始皇派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使得匈奴長時間不敢南下進擊中原,文中“,”兩句,就是對此事件效果的概括。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1小題,10分)9.(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美的歷程》恐怕是李澤厚先生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部關于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經(jīng)典之作,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一經(jīng)出版,便掀起暢銷熱潮。在那個人們的思想剛剛開始解放,對美的追求剛剛開始復蘇的年代,《美的歷程》①,成為“現(xiàn)象級”的文化讀物,深深影響了那一代的年青人。該書自原始社會時期的圖騰之美開始,到明清時期的文藝思潮結束,從宏觀角度鳥瞰中國數(shù)千年的藝術發(fā)展過程,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漫長而動人心魄的“美的歷程”。馮友蘭曾盛贊它“是一部大書,是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一部中國文學史,一部中國哲學史,一部中國文化史”。在這本書中,李澤厚用才氣逼人的筆觸描述了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中那些藝術作品的動人風貌,同時也②地概括了各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特征;更重要的是(),這使他的觀點③,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在他看來,藝術的風格與審美的趣味,是由現(xiàn)實生活決定的。因此,他對看似雜亂無章、充滿偶然性的美學現(xiàn)象加以分析,為了探討美對于人類、對于社會、對于自然之間的必然關聯(lián),而揭示龐雜的關聯(lián)下面躲藏著的內在規(guī)律。(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下列填上上文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他開拓性地將作品的藝術風格與其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結合起來,以尋找不同審美傾向的表現(xiàn)。B.作品的藝術風格與其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開拓性的結合起來,以尋找不同審美傾向的表現(xiàn)。C.作品的藝術風格與其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開拓性的結合起來,以尋找不同審美傾向的成因。D.他開拓性地將作品的藝術風格與其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結合起來,以尋找不同審美傾向的成因。(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出來。四、寫作(60分)10.(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孔子曾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明初文學家劉基曾說:“知進而不知止者,雖得必失?!薄斑M”與“止”體現(xiàn)了古人求學修業(yè)、立身處世的態(tài)度與智慧。這段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常州一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37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學習哲學不是一個專門的行業(yè),人人都應當讀經(jīng)書,正如在西方傳統(tǒng)看來,人人都要進教堂。讀哲學是為了使人得以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有些哲學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它們的表達還是不夠明晰。這是由于中國哲學家慣于用名言雋語、比喻例證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独献印啡珪际敲噪h語,《莊子》各篇大都充滿比喻例證。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還是有過多的名言雋語、比喻例證。名言雋語一定很簡短;比喻例證一定無聯(lián)系。一個人若不能讀哲學著作原文,要想對它們完全理解、充分欣賞,是很困難的,對于一切哲學著作來說都是如此。這是由于語言的障礙。加以中國哲學著作富于暗示的特點,使語言障礙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國哲學家的言論、著作富于暗示之處,簡直是無法翻譯的。只讀譯文的人,就丟掉了它的暗示,這就意味著丟掉了許多。一種翻譯,終究不過是一種解釋。比方說,有人翻譯一句《老子》,他就是對此句的意義作出自己的解釋。但是這句譯文只能傳達一個意思,而在實際上,除了譯者傳達的這個意思,原文還可能含有許多別的意思。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譯文則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譯文把原文固有的豐富內容丟掉了許多?!独献印贰墩撜Z》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多種譯本。每個譯者都覺得別人的翻譯不能令人滿意。但是無論譯得多好,譯本也一定比原本貧乏。需要把一切譯本,包括已經(jīng)譯出的和其他尚未譯出的,都結合起來,才能把《老子》《論語》原本的豐富內容顯示出來。(摘編自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有刪改)材料二:“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本身可以溯源于三十年代金岳霖《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中所區(qū)分的“在中國的哲學史”還是“中國哲學的史”。盡管對人生意義、生活價值以至宇宙本源等等問題有同樣的興趣和探求,但中國并無西方的哲學(philosophy)。儒、道均是半哲學、半宗教。它們強調的是“踐履”,“工夫即本體”不只是哲學命題,而更是實踐法規(guī)。宋明理學不僅有“半日讀書”,明辨義理,而且還有“半日靜坐”,修心養(yǎng)性。儒家的修、齊、治、平,主要不是哲學思辨,孔、孟、程、朱、陸、王也大不同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但自胡適、馮友蘭用西方框架剪裁中國材料編寫“哲學史”以來,隨后又由侯外廬、馮契、牟宗三等人或用唯物唯心,或用范疇演進,或用“智的直觀”等來闡釋、編寫,已形成了數(shù)十年來的學術常規(guī)。它在理出一套邏輯理路,廓清傳統(tǒng)思想和概念的模糊含混、缺乏系統(tǒng)上大有功績,卻產(chǎn)生了可能有失傳統(tǒng)真相的問題。最近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巨著也表明朱熹等所謂“哲學家”真正關切和論辯的,主要并不在于形上心性,而仍在現(xiàn)實政治,仍是政治文化,這便頗有異于牟宗三等現(xiàn)代新儒家以純粹西方哲學模式描畫出來的宋明理學。實際上,在西方哲學史課本中,無論亞里士多德或洛克,可以一字不提他們重要的政治思想;而在中國“哲學史”的課本,無論孔、老以及他人,不談“禮”“仁”等政治思想,“哲學”即無從談起。離開“不忍人之政”,孟子的“不忍人之心”無所著落。玄學和理學的種種“哲學”討論,也總是緊密與現(xiàn)實倫常政治和個體修身教導纏在一起。所以,即使同樣說“愛智”(哲學一詞“本義”),中國所“愛”的“智”恐怕與希臘也并不全同。這一切似乎表明,在接受了一百年的歐風美雨之后,中國思想學術界在重新反思,在開始追尋真正屬于自己的傳統(tǒng)闡釋。A“中國有思想無哲學”,德里達近年訪問中國重申這一斷言,曾引起好些人作黑格爾式的理解而備感憤慨。其實,B無哲學,有何妨?所以另一批人將“中國有哲學”稱之為“漢話胡說”。從思想領域的語言說,這是如何更準確而不是套用西方框架來闡釋傳統(tǒng),但又不回避使用以西方詞匯為基本工具的現(xiàn)代語言。我們不必追隨馬一浮。馬游學美國,且有譯著,卻拒絕現(xiàn)代通用語言,堅持沿襲理、氣、道、心等等傳統(tǒng)詞匯來談自己的儒家“六藝論”。此路難通,已成史實。所以,出路只能是:在接受普世性的現(xiàn)代哲學詞匯和語言的同時,注意這些語言、詞匯、概念、范疇使用到中國文化上所具有的局限和缺失,從而注意更好地進行準確把握和解釋闡說?!罢軐W”一詞未可廢,“本體論”“現(xiàn)象”“本體”“形而上學”“超驗”等等也仍需采用,盡管中國向無Being問題,也少“超驗”觀念,“本體”與“現(xiàn)象”并不兩分。相反,靈肉不分、一個世界、情理交融、天人合一以及重功能大于重實體,重過程大于重存在,申說“過猶不及”的“中庸”辯證法等等,卻是來源于“巫史傳統(tǒng)”的實用理性的本性所在。揭示這些“本性”,了解自己傳統(tǒng),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國的現(xiàn)代性或后現(xiàn)代性。(摘編自李澤厚《思想史的意義》,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在學習中國哲學時,要想完全理解、充分欣賞哲學著作,就必須聯(lián)系著作中的暗示內容,不能只讀譯文。B.中國哲學學術常規(guī)采用西方框架剪裁方式,雖理出了一套邏輯理路,但產(chǎn)生了可能有失傳統(tǒng)真相的問題。C.余英時在《朱熹的歷史世界》中關切和論辯的重點是現(xiàn)實政治,與現(xiàn)代新儒學家描畫出的宋明理學相似。D.馬一浮拒絕用現(xiàn)代通用語言,而堅持沿襲理、氣、道、心等傳統(tǒng)詞匯來闡釋儒家傳統(tǒng),已被證明走不通。(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BA.中國古代哲學的語言不夠明晰、富于暗示,這與他們表達思想的習慣和方法有密切關系。B.中國哲學思想中沒有思辨,取而代之的是修身養(yǎng)性、明辨義理等與修身和倫常相關的內容。C.中國“哲學史”課本中對“哲學”的探討常常與現(xiàn)實倫常政治、個體修身教導緊密聯(lián)系。D.研究并揭示“巫史傳統(tǒng)”的實用理性的本性,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國的現(xiàn)代性或后現(xiàn)代性。(3)下列語句,不能體現(xiàn)材料中馮友蘭所說的中國哲學著作表述風格的一項是DA.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B.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老子四章》)C.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4)文中A、B兩處的“無哲學”內涵有何不同。(5)為什么中國古代哲學在現(xiàn)代很難準確闡釋,請結合材料概括?!窘獯稹浚?)C.“與現(xiàn)代新儒學家描畫出的宋明理學相似”錯誤,原文為“這便頗有異于牟宗三等現(xiàn)代新儒家以純粹西方哲學模式描畫出來的宋明理學”,不是相似,是“異于”,是不相同。故選:C。(2)B.“沒有思辨”錯誤,原文說“儒家的修、齊、治、平,主要不是哲學思辨”,而并非否認中國哲學的思辨,選項以偏概全。故選:B。(3)原文有“中國哲學著作富于暗示的特點,使語言障礙更加令人望而生畏”,可見馮友蘭認為“暗示性”是中國哲學著作表述風格。D.明確說出君子應當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理并且行為沒有過錯了,此項沒有暗示性。故選:D。(4)“中國有思想無哲學”是德里達訪問中國時的話,德里達的“無哲學”是站在西方角度評論,結合“在西方哲學史課本中,無論亞里士多德或洛克,可以一字不提他們重要的政治思想;而在中國‘哲學史’的課本,無論孔、老以及他人,不談‘禮’仁’等政治思想,‘哲學’即無從談起”“玄學和理學的種種‘哲學’討論,也總是緊密與現(xiàn)實倫常政治和個體修身教導纏在一起”分析可知,他認為中國不具備西方哲學的特點,因為中國哲學往往與政治思想、修身等聯(lián)系在一起,缺乏獨立性和系統(tǒng)性。李澤厚說“無哲學,有何妨?”結合“在接受了一百年的歐風美雨之后,中國思想學術界在重新反思,在開始追尋真正屬于自己的傳統(tǒng)闡釋”“在接受普世性的現(xiàn)代哲學詞匯和語言的同時,注意這些語言、詞匯、概念、范疇使用到中國文化上所具有的局限和缺失,從而注意更好地進行準確把握和解釋闡說”等內容分析可知,他的話是站在中國的角度評論,認為中國哲學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沒有必要用西方的理論和方法來解釋,即使不納入西方認為的哲學范疇,也沒有妨礙。(5)結合“有些哲學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它們的表達還是不夠明晰”“中國哲學著作富于暗示的特點,使語言障礙更加令人望而生畏”可概括出,中國古代哲學表達不明晰、具有暗示性,閱讀時存在語言障礙;結合“儒、道均是半哲學、半宗教。它們強調的是‘踐履’,‘工夫即本體’不只是哲學命題,而更是實踐法規(guī)”“形成了數(shù)十年來的學術常規(guī)……產(chǎn)生了可能有失傳統(tǒng)真相的問題”可概括出,中國古代哲學不只是哲學命題,更多是實踐法規(guī),用學術常規(guī)(西方框架)闡釋會有失真相;結合“堅持沿襲理、氣、道、心等等傳統(tǒng)詞匯來談自己的儒家‘六藝論’。此路難通,已成史實”可概括出,用傳統(tǒng)詞匯闡釋中國古代哲學走不通;結合“在接受普世性的現(xiàn)代哲學詞匯和語言的同時,注意這些語言、詞匯、概念、范疇使用到中國文化上所具有的局限和缺失”可概括出,普世性現(xiàn)代哲學詞匯,使用到中國文化上會造成語言、詞匯等方面的局限與缺失。答案:(1)C(2)B(3)D(4)①德里達的“無哲學”是站在西方角度評論,認為中國不具備西方哲學的特點,因為中國哲學往往與政治思想、修身等聯(lián)系在一起,缺乏獨立性和系統(tǒng)性。②李澤厚的話是站在中國的角度評論,認為中國哲學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沒有必要用西方的理論和方法來解釋,即使不納入西方認為的哲學范疇,也沒有妨礙。(5)①中國古代哲學表達不明晰、具有暗示性,閱讀時存在語言障礙;②中國古代哲學不只是哲學命題,更多是實踐法規(guī),用學術常規(guī)(西方框架)闡釋會有失真相;③用傳統(tǒng)詞匯闡釋中國古代哲學走不通;④普世性現(xiàn)代哲學詞匯,使用到中國文化上會造成語言、詞匯等方面的局限與缺失。(二)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鍛煉艾蕪第一封信姐姐:我又靜下來跟你寫信了!姐姐,我從來還沒有這么喜歡過!我覺得這幾天來活著的每一分鐘都值得贊美。你想,當一個人從危難和死亡中逃出來而又覺著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時候,這是沒法子忍著快樂的。姐姐,我怕告訴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訴你,我們那個淪陷了幾年的家鄉(xiāng),弟弟冒險回去過一趟。我們部隊一探到日本兵夜里把糧食運到江邊,又把子彈搬上來,便決定去公路攔城。知道夜襲的地方就在我家鄉(xiāng),我興奮得不得了??上且灰固诹?,想要在大地上看出什么來,是很不容易的。不過,我漸漸感覺出了。水浸著蘆葦?shù)男√粒褪俏彝职执贯炦^的那個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橋,就是我和姐姐看過捕魚的那個拱橋;穿在田野中的村路,兩旁鑲著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讀書倦了常常踏著夕陽去散步的那些村路……當我感覺出來時,真有說不出來的喜悅,但同時又多么難過呵!四年前,我們還可以對著田野大聲唱歌,現(xiàn)在卻連咳嗽也不敢;四年前,我們還可以隨意在小河邊上,拋著石頭打野鴨,現(xiàn)在卻連沾在草鞋底下的泥土,都怕落在水里。我和我的同伴,伏在林子里面,想著想著,心里禁不住疼痛起來——故鄉(xiāng)呵,是多么親切,卻又多么生疏……不久,隊長叫我們格外注意,這才打斷了我的沉思,一心一意傾聽著遠處馳來的汽車的聲音。姐姐,寫到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來襲擊村子的消息,我們又得立刻移動了,不能再從容不迫地給你寫信了。弟弟青牧六月三十日第二封信姐姐:部隊現(xiàn)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襲去了。他們要我靜養(yǎng)幾天,我便繼續(xù)寫前次尚未寫完的信。那次夜襲,起初全把日本兵打散了,但因搬運糧食和軍火,耽擱了時間,就遭了敵人反攻,競至陷入包圍。有些人突圍跑了,有些人打死了。幸賴這些地方是我的故鄉(xiāng),先前走得熟得不能再熱。我便趁著地里棉花枝葉的遮掩。向我們那個院子爬去,天亮時,書便趁著四下沒人,大膽走進門去。當年選難讓幫忙看家的佃戶阿長,看出是我,連忙請我進屋,又到門外去瞧瞧,看有沒有人尾來。我的書房仍和先前一樣,書架和書桌,都擺得好好的。我向阿長表明謝意,他說這是他兒子阿寧保管的,并帶著驕傲的神情,夸獎何寧,說他已進了中學。書讀得很好,不錯,難怪書桌上擺有代效、地理、歷史的教本,以及我先前并未留下的,如翻譯的短篇小說集那類的書。接著就有一個十六七歲的青年,穿著一身學生制服,走進來向我打招呼,臉上卻帶著驚奇而又歡喜的樣子。唉,誰還能認出這就是我們從小看大的,那個拖鼻涕的看牛孩子呢?這幾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給阿寧的教育費上,當然還有許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錢。給部隊,便講了出來。你知道,我們部隊沒有餉,全靠人民養(yǎng)活,阿長只推說日本人捐稅很重。我說我這幾年最關心的,是打退敵人,順著這句話,我同他講國家大事來。阿長神情很冷靜,既不搭話,也沒現(xiàn)出什么感動。我難受起來:“阿長老爹,這用不著你勞多大神,敵人有什么動靜,你留心看在眼里我們這邊有人來,你就告訴他……”阿長老頭子現(xiàn)出害怕的神情說:“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阿寧一直帶著興奮的神情在旁聽,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這沒什么要緊的”。阿長老頭子卻惡狠狠地罵道:“有你講的了!出去!”阿寧臉上顯得很痛苦,眼里含著淚。見他兒子出去,阿長老頭子便立即走來拍拍我的肩膀,小聲地說:“你的話說得很有道理,只是我兒子在旁,我不好說的,老實說一句,我比誰都要恨日本人些……以后,你們隊伍要我做什么,只通知我一個人好了。”姐姐,我入世太淺,完全受了騙。晚間當我睡著的時候,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來了。寫到這里,夜襲的弟兄已經(jīng)回來了,他們這次得到很大的勝利,我沒法寫下去了,明天再繼續(xù)吧!弟弟青牧七月三日第三封信姐姐:誰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長老家伙的兒子阿寧,那一夜,他背叛了父親,同我一道走了。這個年輕人,不僅因為救過我,我就格外喜歡他,而是他帶來了無限的光明,展現(xiàn)出更年輕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敵人的奴化教育,也還心向著祖國。那一夜,我們悄悄地穿過田野,越過小河,走了二十多里路的時候,才敢小聲地談起話來。我記起在他書桌上擺的那本翻譯的短篇小說了問他道:“你還讀別的書沒有?”他連忙回答道:“有的,有的!暗中我們還讀了好些書。那些都是學校嚴厲禁止的,說來真覺得奇怪,他們越禁止,我們就越偷讀得熱心。我常常做夢都在想,我能到我們中國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總是找不著門路……現(xiàn)在總算碰著你了!”聲音有些興奮得顫抖起來,“現(xiàn)在請你告訴我,到我們中國人可以自由的地方,還有多遠?”我告訴他不要性急:“這里還是作戰(zhàn)區(qū)域,不過有我們中國軍隊的地方,就有自由!”姐姐,這年輕人到了部隊,便受到極大的歡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還沒畢業(yè),我主張他再去讀書,他不愿意,眼紅我們這里武裝起來的年輕弟兄。他指著他們說:“我也要像他們一樣,要一支手槍,兩顆手榴彈?!爆F(xiàn)在我寫這封信時,他就正坐在我旁邊。我寫完這封信,遞給他讀,他快樂得臉紅起來,要我附上一筆,說他阿寧問你的好!弟弟青牧七月五日(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理解與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CA.故鄉(xiāng)淪陷——與姐姐逃難——加入部隊——同部隊回鄉(xiāng)作戰(zhàn)B.部隊陷入包圍——我逃回小院——爭取阿長支持——輕信阿長而被捕C.被阿寧解救——寫第一封信——回到部隊——部隊轉移到山上D.部隊下山夜襲——寫第二封信——部隊夜襲成功——寫第三封信(2)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DA.林中伏擊的情節(jié)中,插入“我”對過往生活片段的聯(lián)想,這既舒緩了小說的節(jié)奏,又賦予小說象征意味B.從“老爹”到“老頭子”,再到“老家伙”,稱謂變化反映“我”在不同情境與心境下對阿長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C.“翻譯的短篇小說”在文中出現(xiàn)兩次,前后呼應,使情節(jié)發(fā)展更加合理;同時也表現(xiàn)出阿寧對自由進步的追求。D.小說以“鍛煉”為題,既指“我”在戰(zhàn)爭生活中獲得的人生歷練,也指阿寧從放牛娃到革命戰(zhàn)士的成長歷程。(3)阿寧這一人物在小說中有何作用?請結合文中相關內容簡要分析。(4)小說由“我”寫給姐姐的三封信組成,試分析這樣設計的藝術效果。【解答】(1)C.“寫第一封信——回到部隊”錯誤。原文“你想,當一個人從危難和死亡中逃出來而又覺著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時候,這是沒法子忍著快樂的”可知,“我”是先回到部隊,再寫的第一封信。故選C。(2)D.“也指阿寧從放牛娃到革命戰(zhàn)士的成長歷程”錯誤。依據(jù)“接著就有一個十六七歲的青年,穿著一身學生制服,走進來向我打招呼,臉上卻帶著驚奇而又歡喜的樣子”可知,當時的阿寧已不再是放牛娃,而是學生。故選D。(3)由原文“誰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長老家伙的兒子阿寧,那一夜,他背叛了父親,同我一道走了”可知,情節(jié)上,通過阿寧解救我的行為,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由原文“‘阿長老爹,這用不著你勞多大神,敵人有什么動靜,你留心看在眼里我們這邊有人來,你就告訴他……’阿長老頭子現(xiàn)出害怕的神情說:‘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阿寧一直帶著興奮的神情在旁聽,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這沒什么要緊的’。阿長老頭子卻惡狠狠地罵道:‘有你講的了!出去!’阿寧臉上顯得很痛苦,眼里含著淚”可見,阿長、阿寧父子也在對比中凸顯差別。由“我的書房仍和先前一樣,書架和書桌,都擺得好好的。我向阿長表明謝意,他說這是他兒子阿寧保管的”“‘現(xiàn)在請你告訴我,到我們中國人可以自由的地方,還有多遠?’我告訴他不要性急:‘這里還是作戰(zhàn)區(qū)域,不過有我們中國軍隊的地方,就有自由!’”“我主張他再去讀書,他不愿意,眼紅我們這里武裝起來的年輕弟兄”可見,“我”的形象在阿寧的襯托下更為鮮明。所以阿寧這一人物讓小說中的形象更加鮮明。由原文阿長說“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以及阿寧的話,“有的,有的!暗中我們還讀了好些書。那些都是學校嚴厲禁止的,說來真覺得奇怪,他們越禁止,我們就越偷讀得熱心。我常常做夢都在想,我能到我們中國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總是找不著門路……現(xiàn)在總算碰著你了!”“即使完全受了敵人的奴化教育,也還心向著祖國”可知:通過阿寧和對阿寧一家的敘說,揭示了淪陷區(qū)百姓被壓迫、奴役的生活,勾勒了人物活動的背景。由原文“這個年輕人,不僅因為救過我,我就格外喜歡他,而是他帶來了無限的光明,展現(xiàn)出更年輕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敵人的奴化教育,也還心向著祖國”“有的,有的!暗中我們還讀了好些書。那些都是學校嚴厲禁止的,說來真覺得奇怪,他們越禁止,我們就越偷讀得熱心。我常常做夢都在想,我能到我們中國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總是找不著門路……現(xiàn)在總算碰著你了!”“這年輕人到了部隊,便受到極大的歡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還沒畢業(yè),我主張他再去讀書,他不愿意,眼紅我們這里武裝起來的年輕弟兄。他指著他們說:‘我也要像他們一樣,要一支手槍,兩顆手榴彈?!笨芍黝}表達上,通過塑造阿寧,深化了文章英勇抗日的主旨:阿寧是更年輕的另一代人,他的覺悟和成長,象征抗戰(zhàn)精神的接續(xù),豐富了小說的內涵和意義。(4)戰(zhàn)爭年代,青年參軍離家,采用書信形式與家人訴說,貼合動蕩不安、親人離散的抗戰(zhàn)背景,真實還原“我”的戰(zhàn)斗生活。由原文“水浸著蘆葦?shù)男√?,就是我同爸爸垂釣過的那個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橋,就是我和姐姐看過捕魚的那個拱橋;穿在田野中的村路,兩旁鑲著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讀書倦了常常踏著夕陽去散步的那些村路……”可知,采用書信體的形式,弱化了小說情節(jié),省去許多不必要的敘述交代,使敘事更加集中,使行文更加自由,便于串聯(lián)各種場景,在現(xiàn)實與回憶、想象之間靈活切換。由原文“我從來還沒有這么喜歡過!我覺得這幾天來活著的每一分鐘都值得贊美。你想,當一個人從危難和死亡中逃出來而又覺著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時候,這是沒法子忍著快樂的。姐姐,我怕告訴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訴你”“我興奮得不得了”“這才打斷了我的沉思”可知,書信體小說重在揭示人物的心理世界和性格特征,引發(fā)讀者的代入感和共鳴,也增添了小說的抒情色彩。由“我又靜下來跟你寫信了!”“寫到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來襲擊村子的消息,我們又得立刻移動了,不能再從容不迫地給你寫信了”“部隊現(xiàn)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襲去了。他們要我靜養(yǎng)幾天,我便繼續(xù)寫前次尚未寫完的信”“寫到這里,夜襲的弟兄已經(jīng)回來了,他們這次得到很大的勝利,我沒法寫下去了,明天再繼續(xù)吧!”“誰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長老家伙的兒子阿寧,那一夜,他背叛了父親,同我一道走了”,書信呈現(xiàn)的斷續(xù)狀態(tài),形成許多懸念與留白——日本兵又來襲擊村子的消息是真的嗎?村子遭遇了什么?隊伍轉移成功了嗎?“我”為什么要靜養(yǎng)?受傷了嗎?夜襲的弟兄們都經(jīng)歷了什么……,可激發(fā)閱讀興趣,引人遐思。答案:(1)C(2)D(3)①阿寧出手解救“我”,從而推進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②“我”的形象在阿寧的襯托下更為鮮明,阿長、阿寧父子也在對比中凸顯差別。③通過阿寧和對阿寧一家的敘說,揭示了淪陷區(qū)百姓被壓迫、奴役的生活,勾勒了人物活動的背景。④阿寧是更年輕的另一代人,他的覺悟和成長,象征抗戰(zhàn)精神的接續(xù),豐富了小說的內涵和意義。(4)①采用書信形式,貼合動蕩不安、親人離散的抗戰(zhàn)背景,真實還原“我”的戰(zhàn)斗生活。②省去許多不必要的敘述交代,使敘事更加集中。③可直訴內心感受,引發(fā)讀者的代入感和共鳴,也增添了小說的抒情色彩。④書信呈現(xiàn)的斷續(xù)狀態(tài),形成許多懸念與留白,可激發(fā)閱讀興趣,引人遐思。二、古代詩文閱讀(43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8分)3.(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婁敬,齊人也。漢五年,戍隴西,過洛陽,高帝在焉。敬見齊人虞將軍曰:“臣愿見上言便宜?!庇輰④娪c鮮衣,敬曰:“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不敢易衣。”上召見,賜食。已而問敬,敬說曰:“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本丛唬骸胺簿哟苏?,欲令務以德致人,不欲阻險,令后世驕奢以虐民也。且夫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陛下入關而都之,山東雖亂,秦故地可全而有也?!鄙弦晌茨軟Q。及留侯明言入關便,即日駕西都關中。賜姓劉氏,拜為郎中。漢七年,韓王信反,高帝自往擊。至晉陽,聞信與匈奴欲擊漢,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徒見其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輩來,皆言匈奴易擊。上使劉敬復往使匈奴,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夸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胔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上怒,罵敬曰:“齊虜!以舌得官,乃今妄言沮吾軍!”械系敬廣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圍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廣武,赦敬。封敬二千戶,為關內侯。敬從匈奴來,因言:“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饒,可益實。今陛下雖都關中,實少人。北近胡寇,東有六國強族,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安枕而臥也。臣愿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后,及豪杰名家,且實關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此強本弱末之術也?!鄙显唬骸吧啤!蹦耸箘⒕瘁闼躁P中十余萬口。(節(jié)選自《漢書?婁敬傳》)(1)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今A臣B往C徒D見E羸F胔G老H弱I此J必K欲L見M短N伏O奇P兵Q以R爭S利(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A.文中“不敢易衣”與“皆言匈奴易擊”中兩個“易”字含義不同。B.文中“欲令務以德致人”與《過秦論》中“務耕織”的“務”字含義相同。C.文中“陛下入關而都之”的“都”與《蘇武傳》中“單于壯其節(jié)”的“壯”用法相同。D.關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將函谷關以東地區(qū)稱為關中。(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BA.婁敬通過同鄉(xiāng)虞將軍的引見拜見高帝,拒絕虞將軍換上華美衣服的建議,直接覲見劉邦。B.劉邦想要定都雒陽,婁敬認為關中山河環(huán)繞,地勢險要,建議定都關中,劉邦當即采納。C.劉邦派遣十幾批使者赴匈奴探聽虛實,他們都說匈奴容易攻打,婁敬回來后持相反意見。D.婁敬建議遷移六國貴族后裔及豪強大族,既能充實關中、防備匈奴,又能防范六國有變。(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②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5)文中的哪幾件事展現(xiàn)了婁敬的謀略?請簡要概括?!窘獯稹浚?)句意:如今我前往匈奴,只看見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這一定是故意顯露自己的弱點短處,埋伏奇兵來爭取勝利?!俺肌弊髦髡Z,“往”作謂語,主謂結構單獨成句,“往”后C處斷句;“羸胔老弱”作“見”的賓語,賓語后I處斷句;“短”作“見”的賓語,賓語后N處斷句。故選CIN。(2)A.正確。更換。/容易。句意:不用更換衣服。/都說匈奴很容易攻打。B.正確。都是“致力于”的意思。句意:都致力于要推行德政招來民眾。/致力于耕作紡織。C.正確。都是意動用法。以……為都。/“認為……壯烈”。句意:陛下進入關中而以此為國都。/單于認為蘇武氣節(jié)壯烈。D.“古人習慣將函谷關以東地區(qū)稱為關中”錯誤,古人習慣將函谷關以西地區(qū)稱為關中。故選D。(3)B.“劉邦當即采納”錯誤。由原文“上疑未能決。及留侯明言入關便,即日駕西都關中”可知,劉邦起初猶豫不能決定在哪里定都,直到留侯張良明確指出入關建都有利,才起駕向西定都關中。故選B。(4)①“因”,憑借;“故”,原來的條件;“資”,依靠;“膏腴”,肥沃;“天府”,天然府庫。譯文:憑借著秦地原來的條件,依靠非常豐美肥沃的土地,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天然府庫。②“匿”,隱藏;“徒”,只;“羸”,瘦弱。譯文:匈奴隱藏他們的強壯的士兵和肥碩的牛馬,只顯現(xiàn)老弱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5)結合“陛下入關而都之,山東雖亂,秦故地可全而有也”可知,建議劉邦定都關中;結合“上使劉敬復往使匈奴,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夸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胔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可知,婁敬識破匈奴陰謀;結合“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饒,可益實。今陛下雖都關中,實少人。北近胡寇,東有六國強族,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安枕而臥也。臣愿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后,及豪杰名家,且實關中”可知,建議充實關中人口。答案:(1)CIN(2)D(3)B(4)①憑借著秦地原來的條件,依靠非常豐美肥沃的土地,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天然府庫。②匈奴隱藏他們的強壯的士兵和肥碩的牛馬,只顯現(xiàn)老弱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5)①建議劉邦定都關中;②識破匈奴陰謀;③建議充實關中人口。參考譯文:婁敬,齊國人,漢五年,戍守隴西,途經(jīng)洛陽,高祖在那里。婁敬求見齊國人虔將軍說:“我想拜見皇帝談談有利于國家的事。”虞將軍想給他換上華美的衣服,類敬說:“我穿的是絲帛衣服,就以絲帛衣服拜見;穿的是粗布衣服,就以粗布衣服拜見,不用更換衣服?!被实壅僖娏怂?,并賜給他食物。過了一會兒皇帝問婁敬、婁敬勸說道:“陛下在洛陽定都,難道是想和周王室比興隆嗎?”皇帝說:“對?!眾渚凑f:“凡是占據(jù)此地的君主,都致力于要推行德政招來民眾,不想依賴地勢的險阻(來保天下),而讓后世驕懶奢侈虐待百姓。況且秦地山河環(huán)繞、四寒之地險固,突然有戰(zhàn)事,百萬大軍可聚集起來。憑借著秦地原來的條件,依靠非常豐美肥沃的土地,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天然府庫。陛下進入關中而以此為國都,即使崤山以東有戰(zhàn)亂,秦國的舊地仍可保全并占有?!被实郦q豫,不能決定在哪兒定都,直到留侯張良明確指出入關建都有利,(皇帝)當日就起駕向兩定都關中了。賜婁敬劉姓,任命他為郎中。漢七年,韓王韓信反叛、高帝親自率兵去攻打他。到晉陽、聽說韓信要聯(lián)合匈奴一起攻打漢軍、皇帝大怒、派人出使匈奴。匈奴隱藏他們的強壯的士兵和肥碩的牛馬、只顯現(xiàn)老弱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前后十幾批使者回來。都說匈奴很容易攻打?;噬吓蓜⒕丛俅纬鍪剐倥?。(劉敬)歸來稟報說:“兩國交戰(zhàn),這時應該夸大炫耀表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如今我前往匈奴,只看見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這一定是故意顯露自己的弱點短處,埋伏奇兵來爭取勝利。我認為匈奴不能攻打?!被实鄞笈R劉敬說:“你這齊地的奴才!靠能說會道得了官位,現(xiàn)在竟敢胡言亂語阻止我軍出兵?!毕铝顚⒕创魃闲叹?,關押在廣武。(皇帝)于是率軍前往,到了平城、匈奴果然出動奇兵,將高帝圍困在白登,七天后才得以解圍。高帝到廣武,赦免了劉敬。賜劉敬食邑二千戶、封為關內侯。劉敬從匈奴回來,于是說:“秦中地區(qū)剛被攻破,居民很少,但土地肥沃,應該增加人口來充實它?,F(xiàn)今陛下雖然建都關中,其實這里人煙稀少。北邊靠近匈奴,東邊又有六國勢力強大的舊王族,一旦發(fā)生變故,陛下也不能高枕無憂。我希望陛下把齊國的田氏、楚國的昭、屈、景三氏,燕國、趙國、韓國、魏國的王族后裔、以及豪強大族都遷到關中來定居、將能充實關中人口。平時無事、可利用他們來防備匈奴:如果有諸侯謀反,也可以率領他們東出討伐。這是加強中央削弱地方的方法。”皇帝說:“好?!庇谑桥蓜⒕窗阉f的十幾萬人口遷入關中。4.(3分)下列各組句子,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亡走趙,趙不內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 B.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然亡國破家相隨屬 C.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D.使于齊,顧反齊與楚從親【解答】A.“內”,通“納”,接納;句意:他逃跑到趙國,趙國不敢接納。/“絀”,通“黜”,廢,罷免;句意:屈原已被罷免,后來秦國準備攻打齊國。B.“被”,通“披”,披散;句意:屈原來到了江邊,披散著頭發(fā),在水邊一面走一面吟詠。/無通假字;句意: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C.“詳”,通“佯”,假裝;句意:于是命令張儀假裝去秦,拿著豐厚的禮物進獻給楚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泥”,通“涅”,染黑;句意:屈原是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潔品德的人。D.“反”通“返”,返回;句意:屈原從出使齊國的路上。又返回來了。/“從”,通“縱”,合縱;句意: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故選B。5.(3分)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B.奮六世之余烈以致天下之士 C.以致天下之士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 D.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皆明智而忠信【解答】A.動詞,沿襲/介詞,憑借。B.結構助詞,的。C.連詞,來/介詞,憑借。D.轉折連詞,但是/連詞,表并列。故選:B。6.(3分)下列句子與所給例句句式特點不同的一項是()例句:故內惑于鄭袖A.見犯乃死 B.方正之不容也 C.不獲世之滋垢 D.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解答】例句為被動句,“見”表被動,被。句意: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A.被動句,“見”表被動,被。句意:誠信卻被懷疑。B.被動句,“容”,語義被動。句意:端方正直的人不為(昏君讒臣)所容。C.被動句,“獲”,語義被動,被辱。句意:不為塵世的污垢所辱。D.賓語前置句,相當于:莫不欲求忠以為自。句意:沒有不想尋求忠臣來幫助自己。故選:D。(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7.(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各題。聲聲慢?嘲紅木犀①(宋代)辛棄疾余兒時嘗入京師禁中凝碧池,因書當時所見。②開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瓏。管弦凝碧池上,記當時、風月愁儂。翠華遠,但江南草木,煙鎖深宮。只為天姿冷淡,被西風醞釀,徹骨香濃。枉學丹蕉,葉底偷染妖紅。道人取次裝束,是自家、香底家風③。又怕是,為凄涼、長在醉中。注釋:①一作“賦紅木犀”。②辛棄疾的祖父辛贊為家計所累,未能脫身南下,被迫擔任金朝的開封知府。故其少年時能有機會進入北宋舊宮觀賞。后追記當日印象而作此詞。③釋曉瑩《羅湖野錄》載晦堂禪師為黃庭堅說法:“當時暑退涼生,秋香滿院,晦堂乃曰:‘聞木犀香乎?’公曰:‘聞。’晦堂曰:‘吾無隱乎爾?!廊活I解?!保?)下列對本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開元盛日”“凝碧池上”借唐喻宋,以宮中花木繁盛、桂影重重謂北宋盛時,正面描寫出北宋的繁榮昌盛,有以小見大之意。B.木犀、金粟都是桂花的別名,“十里芬芳”寫桂花之多、桂花之香;“一枝金粟”寫桂花耀眼出眾,因其色黃如金,花小如粟。C.下片正面賦寫紅木犀?!疤熳死涞?,謂其天然而不艷冶;“徹骨香濃”,言其香之經(jīng)久不息;“被西風醞釀”則點明時節(jié)。D“道人”二句用晦堂禪師為黃庭堅說法的典故,言即使木犀花淡紅多葉,只要其香為木犀之香,依然是“道人家風”,風韻不減。(2)詞人兒時入北宋舊宮中見桂樹高大、芬芳香濃,為何多年后回憶,卻用“嘲”字,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窘獯稹浚?)A.“以宮中花木繁盛、桂影重重謂北宋盛時,正面描寫出北宋的繁榮昌盛”有誤,詞中借花木繁盛側面反映出北宋的繁榮昌盛。故選:A。(2)“嘲”既是為木犀解嘲,也是兼以自嘲。上片寫到“翠華遠,但江南草木,煙鎖深宮”,大意是“徽、欽二帝被金人擄走,只可惜那如煙環(huán)般栽植在宮中的桂樹,卻永遠被鎖在了深宮之中”。這是借寫桂樹茂盛,寫二帝被囚遠方,故宮荒蕪,昔日的奇花異草難見天日,以木犀的“煙鎖深宮”嘲朝廷無所作為,其“君國之憂”與滄桑之感表露無遺。下片寫到“枉學丹蕉,葉底偷染妖紅”,桂樹要白白地效仿丹蕉樹,偷偷將葉里的花染成鮮艷的紅色,寫其開不逢時,花雖艷紅,已無人去欣賞它了。借此抒發(fā)一種世事蒼茫,物是人非的感慨?!盀槠鄾觥㈤L在醉中”看似寫花,實則寫人,為木犀解嘲,也是以嘲自己作為“獨醒”者的痛苦。寫自己想要借酒消愁,借花喻人,蘊含著詞人深沉的憂患意識。答案:(1)A(2)①木犀茂盛,草木蔥蘢;然而二帝被囚遠方多年,故宮荒蕪,難見天日。作者以木犀的“煙鎖深宮”嘲朝廷無所作為,寄托遙深的君國之憂。②木犀花茂盛耀眼,其香濃而不艷,但“枉學丹蕉”開不逢時,已無人欣賞,抒發(fā)物是人非滄桑之感、凄涼之意。③借花喻人,一語雙關,“為凄涼、長在醉中”既寫紅木犀風中凄涼又寫人借酒消愁。為木犀解嘲,亦以嘲自己作為“獨醒”者的痛苦,蘊含著詞人深沉的家國之痛和憂患意識。譯文:我小時候到過京城宮中的凝碧池,于是寫下了當時所見。遙想在開元盛世的時候,皇宮里栽滿了桂樹,月光下樹影重重。滿城飄散著清香,原來是枝頭上玲瓏精致的桂花正在綻放,香徹十里。記得當時,在凝碧池邊,管弦樂聲不斷,微風吹拂,月色正濃?;?、欽二帝被金人擄走,只可惜那如煙環(huán)般栽植在宮中的桂樹,卻永遠被鎖在了深宮之中。只因為她(桂樹)生來就素凈淡雅,秋風的吹拂醞染,使它釀就一身濃香徹骨。可惜她卻要白白地效仿丹蕉樹,偷偷將葉里的花染成鮮艷的紅色。桂花好像道人衣著隨意,這是它自身香氣的本色。只怕是因為處境凄涼,它借酒澆愁使臉色酡紅。賞析:這首詞雖然是“嘲紅木犀”,卻寄托著君國之憂和滄桑之感。詞的上片追憶兒時所見北宋舊宮中高大的桂樹,芬芳香濃。這里曾經(jīng)歌舞升平,而今徽、欽二帝北入絕域,江南草木鎖于深宮。下片寫紅木犀雖然改變了顏色,卻仍然沒有脫離木犀的氣息,所謂自家“家風”,寄寓了詞人深刻的民族觀念。結尾兩句為木犀解嘲,兼以自嘲。詞人將千古興亡、百年悲歡都在詠紅木犀中呈現(xiàn)出來,其中蘊藏的是深沉的家國之痛。全詞借花喻人,以小見大,在今昔對照中寄托黍離之悲,詞意凄婉,含蓄幽深。上片泛詠舊京故宮草木。開篇化用杜甫詩,借唐喻宋,謂北宋盛時,宮中花木繁盛,桂影重重。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北宋的繁榮昌盛。這和李清照所說:“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一樣,都有以小見大之意。“十里芬芳”二句由大到小,映帶出紅木犀。木犀、金粟,都是桂花的別名?!笆锓曳肌鄙铣小肮鹩爸刂亍?,寫桂花之多、桂花之香;“一枝金粟”,寫紅木犀的耀眼出眾?!傲岘嚒倍謩t把木犀花蕊似金粟點綴的風采準確地描寫出來,但點到為止,為下片正面描寫紅木犀預留了充分的余地。凝碧池本來是唐代宮廷中的池沼名,天寶末年,安祿山攻陷長安,王維身陷賊手,賦詩云:“秋槐零落深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辈贿^,唐宋的凝碧池并非同一處,詞人是借用王維詩意,說明當時凝碧池上雖有管弦之音,卻不能給人以快慰之感,反倒使人感風吟月,滿懷愁云。“翠華遠”三句緊承“風月愁儂”寫詞人發(fā)愁的原因:二帝被囚遠方,故宮荒蕪,昔日的奇花異草難見天日,其“君國之憂”與滄桑之感表露無遺。下片正面賦寫紅木犀?!爸粸椤眱删鋵懠t木犀的色與香。“天姿冷?!保^其質姿天然而不艷冶;“徹骨香濃”,言其香之經(jīng)久不息。以“天姿冷?!焙汀皬毓窍銤狻卑俗仲x紅木犀,可謂形神兼?zhèn)?。而“被西風醞釀”五字,不僅點出了木犀開花的季節(jié),還暗示出它的孕育過程,運筆細密。“枉學”二句正面點明所賦為紅木犀?!叭~底偷染妖紅”,謂木犀花之紅可以和丹蕉相比。而“枉學”是說花雖艷紅,卻開不逢時,已無人去欣賞它了?!暗廊恕倍溆没尢枚U師為黃庭堅說法的典故,謂即使木犀花淡紅多葉,只要其香為木犀之香,依然是“道人家風”,風韻不減。“又怕是”二句關合人、花,語意雙關,既遠承“煙鎖深宮”,寫紅木犀之凄涼;又因花及人,寫人借酒消愁?!盀槠鄾?、長在醉中”,言外之意是說做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獨醒”者更痛苦,正話反說,其中蘊含著詞人深沉的憂患意識。這首詞名義上是追憶兒時入禁中凝碧池所見所感,事實上滲透著詞人當時的悲苦情緒。全詞由回憶入手,縱橫古今,雖處處寫花,卻只出現(xiàn)一次本體“桂”字,表現(xiàn)出詞人豐富的學識和表現(xiàn)技巧;又雖處處寫花,卻處處說人論事,融匯深沉的家國憂思、民族傷感,藏而不露,含蓄幽深。(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8.(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稱贊《離騷》“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可見好的文章雖然事例與表達各有不同,但都有“言淺意深”的特點。(2)在《報任安書》中,“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交代了《史記》的素材來源。(3)《過秦論》中始皇派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使得匈奴長時間不敢南下進擊中原,文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兩句,就是對此事件效果的概括。【解答】故答案為:(1)其稱文小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