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斷句題解題技巧_第1頁
文言文斷句題解題技巧_第2頁
文言文斷句題解題技巧_第3頁
文言文斷句題解題技巧_第4頁
文言文斷句題解題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文言文斷句題解題技巧一、考點解析斷句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tǒng)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識,因而斷句能力高低,成了閱讀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古人之所以重視斷句,是因為斷句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對文意的理解,斷句失誤,必然誤解古文原意。古書中就有一些記錄斷句不當而造成理解錯誤的材料。《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有這樣一個故事: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夔(讀音kui二聲,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篂闃氛ü倜?。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备邢耄簲嗾氯×x的確笑話百出。凡事沒弄清原委就妄下結(jié)論,可能會出大麻煩的。這個小故事,對于人們認識斷句的重要性,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二、方法指津1、讀文段:文言文斷句,傳統(tǒng)上稱之為“句讀”。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時教學中,我們就重視文言文的誦讀,目的就在于能通過熟讀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語感。而文言文斷句的基礎(chǔ)在于對通篇文章的領(lǐng)會,因此誦讀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碰到斷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nèi)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2、找虛詞:文言虛詞(特別是語氣詞),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①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②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與(歟)、而已、(邪)”等后面可斷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guān)聯(lián)詞,如“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④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當然,還有些復音虛詞(包括一些復句中的關(guān)聯(lián)詞)也是我們的好“幫手”。它們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要斷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等。例如清人彭端淑的《為學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這段文字相當?shù)湫?。全段共有十七個句子,用了十七個標點符號。其中成為斷句標志的句末語氣詞共十一個(“乎”“矣”“也”“焉”“哉”),連詞和凝固結(jié)構(gòu)共三個(“則”“而”“然則”),代詞兩個(“之”),句首語氣詞(“豈”,也有人稱之為情態(tài)副詞)一個。例〔1〕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我們通過熟讀語段可知,本語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虛詞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則、則、而、而、故。這一語段,共有18處標點,可依據(jù)虛詞來斷句的就有11處之多,如果不考慮中間兩處并列詞語“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與“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這道斷句題基本上可以根據(jù)找虛詞的方法一次性解決了。例〔2〕、趙襄子飲酒,五日五夜不廢酒,謂侍者曰:“我誠邦士也。夫飲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 眱?yōu)莫曰:“君勉之!不及紂二日耳!紂七日七夜,今君五日?!毕遄討?,謂優(yōu)莫曰:“然則吾亡乎?”優(yōu)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yōu)莫曰:“桀紂之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趙襄子喝酒五日五夜不停止,對侍奉的人說:“我確實是個國士!喝酒五天五夜了,卻沒有一點兒病?!眱?yōu)莫說:“您努力吧!還和商紂王差兩天。商紂王七天七夜,可是您才五天?!毕遄雍ε铝耍瑢?yōu)莫說:“既然如此,那么,我要滅亡嗎?”優(yōu)莫說:“不會滅亡?!毕遄诱f:“和商紂王差兩天,不滅亡還等待什么呢?”優(yōu)莫說:“夏桀王和商紂王的滅亡,是因為他們分別遇到了商湯王和周武王?,F(xiàn)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紂王。夏桀王和商紂王同時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對方滅亡呢?但是也危險了?!边@一語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虛詞有:而、焉、然;句末的虛詞有:也、也、也。找出這些虛詞,本題差不多就解決了。當然,我們在抓虛詞標志斷句時,也要注意靈活性,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詞,詞性變了。“也”,用在句中舒緩語氣,可點斷,也可不點斷。3、察對話: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例〔3〕、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依總分:例〔4〕、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論語》)【解譯】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也有三種。以得到禮樂的調(diào)節(jié)陶冶為快樂,以稱道別人的優(yōu)點為快樂,以多交賢德的友人為快樂,是有益處的,以驕縱放肆為快樂,以閑逸游蕩為快樂,以宴飲縱欲為快樂,是有害的。”熟讀這句話,我們可發(fā)現(xiàn)句中提到了“益者三樂”“損者三樂”這兩個總說的句子,繼而分別闡述各是哪三樂,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總分關(guān)系,這樣問題就好辦了。4、據(jù)修辭:修辭技巧如、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對比、反復等也是斷句的一個很重要的依據(jù)。比如:頂真:例〔5〕、具告沛公/沛公大驚。(《鴻門宴》)例〔6〕、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兩個例句中都有緊密相連的相同的詞語,我們就可以根據(jù)頂真這一修辭來考慮句讀。對稱:例〔7〕、中山君喟然而仰嘆曰與不期眾少其于當厄怨不期深淺其于傷心?!驹摹恐猩骄嫞▁iang)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馬子期怒而走于楚,說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隨其后者,中山君顧謂二人:‘子奚為者也?’二人對曰:“臣有父,嘗餓且死,君下壺7食餌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來死君也?!敝猩骄叭欢鰢@曰:“與不期眾少,其于當厄;怨不期深淺,其于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得士二人。”【譯文】中山君設(shè)宴款待國都的士人,大夫司馬子期在座,羊羹沒有分給司馬子期,他一氣之下,說服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逃跑了,有兩個人提著戈隨在中山君的后面,中山君回頭對二人說:“你們是干什么的?”二人回答說:“我家老父,餓得快死了,君王曾經(jīng)賜了一壺熟食給我們父親吃。父親臨死時說:‘中山一旦有難,你們一定要為中山效死?!晕覀儊頌榫跣缊蠖??!猩骄锌匮鎏扉L嘆說:“施與不在多少,而在于處在他遭受困厄的時候;怨恨不在深淺,而在于是否傷了人的心。我以一杯羊羹亡國,而以一壺熟食得到兩位為國效死的義士?!敝猩骄叭欢鰢@曰:“與不期眾少/其于當厄/怨不期深淺/其于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餐得士二人?!保ā稇?zhàn)國策?中山策》)例句中出現(xiàn)了多個對稱句。“與不期眾少”與“怨不期深淺”;“其于當厄”與“其于傷心”;“以一杯羊羹亡國”與“以一壺餐得士二人”,我們只要注意到了這些對稱句,斷句就迎刃而解了。反復:例〔8〕、“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幾句在文章中間隔反復出現(xiàn),抓住這一特點,自然有助于斷句。5、辨句式: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結(jié)構(gòu)莫拆散。記住下面幾種文言文的習慣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時,抑亦人謀。);“不亦……乎”(不亦說乎?);“何……之為”(秦則無禮,何施之為?);“無乃……乎(無乃不可乎?);“可得……歟”(可得聞歟?);“得無……乎”(得無異乎?)等,可以幫助斷句。記住文言文習慣上較為固定的詞組,不要把它們拆散,可以減少斷句失誤。如“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無”“無乃”“何以”“于是”“然則”等。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別是文言文的固定結(jié)構(gòu)可以幫助我們斷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斷句,或表示判斷關(guān)系的詞,如“為、乃、即、則”等,都可以為我們斷句提供幫助);“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反問句式;“為……所……”"受……于……”“見……于……”等被動句式;還有“如……何”“況……乎”“何(以)……為”等固定句式。這些都是我們斷句時很好的“幫手”。例〔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句子中的“不……乎”這一句式顯而易見地幫我們做好了這一題。例〔10〕、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這個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為我們解答了問題。例〔11〕、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墨子說:"世間所有的事情沒有比義更貴重的.現(xiàn)在有人說:'(我)給你帽子和鞋,砍斷你的手腳,你肯干嗎'(你)一定不肯干.(這)是什么原因是(因為)鞋帽不如(你的)手足貴重啊!又說:'給你天下,殺死你,你肯干嗎'你(也)一定不干,(這)是什么原因(原因)是天下不如你身體貴重啊.為一句話而爭斗,以至互相殘殺,這是由于義比他們的身體貴重啊!所以說:世間所有的事情,沒有比義更重要的了".這段話可斷為十六句。其中借助語末助詞“也”和“乎”可斷五句;借助表示對話關(guān)系的“曰”可斷三句;借助疑問語氣詞“何”可斷兩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語可斷兩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對偶句可斷兩句;借助先總后分再總的論述方式,又可斷兩句。至此可以斷完十六句。6、找動詞,查主賓文言句式大多是主謂結(jié)構(gòu),以動詞中心,分析出不同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就可確定其句子主干(主語、謂語、賓語,主語有時省略),從而斷句。(王積薪)將游京師宿于逆旅既滅燭聞主人媼隔壁呼其婦曰良宵難遣可棋一局乎(注:逆旅:旅館。媼:老婦,是下文“婦”的婆婆。)王積薪棋術(shù)功成,自謂天下無敵。將游京師,宿于逆旅(客舍;旅館)。既滅燭,聞主人媼(老婦人)隔壁呼其婦曰:“良宵難遣,可棋一局乎?”婦曰:“諾(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媼曰:“第幾道下子矣!”婦曰:“第幾道下子矣!”各言數(shù)十。媼曰:“爾敗矣!”婦曰:“伏局(認輸)?!狈e薪暗記。明日覆(重擺,重演)其勢,意思(用意、思路,這里指下子的方法。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譯文:王積薪下棋的功力很深,自認為世上沒有了對手。他到京城長安游歷,途中在一家旅館住宿。晚上熄燭就寢以后,聽見店主老婦隔著墻壁叫她媳婦說:“這樣美好的夜晚沒什么可以消遣,能下一盤棋嗎?”媳婦說:“行?!崩蠇D說:“我在第幾道下一個子了?!毕眿D說:我也在第幾道下一個子了?!彪p方各自說了幾十次。后來老婦說:“你輸了?!毕眿D說:“我認輸了?!蓖醴e薪把這盤棋的著法暗暗記住,第二天重演婆息雙方攻守的局勢,發(fā)現(xiàn)其中每著棋的奧妙,都是他所遠遠不及的。當然,這些所謂的斷句方法并不能孤立運用,而應該是多管齊下,綜合運用,才能奏效。.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jù)要求細檢驗。題目做完后,通讀一遍,用語法分析或憑借語感,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基本要求,來檢驗斷句是否正確合理。文言斷句的基本要求,即應該做到點斷后的字句都能講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講不通,那就可能有斷句錯誤的地方;做到點斷后的每一句話的內(nèi)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邏輯。如果內(nèi)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點錯。例如:“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余萬,斬首亦如之?!保ā顿Y治通鑒》卷十六)這段話中,雖然每句話本身都講得通,但“爭投水死者十余萬”一句有悖情理:營壘崩潰,打了敗仗,棄甲逃命的兵士,為什么“爭投水死”呢?他們爭著投水,是為了活命,而不是自殺。因此,正確的標點,應在“爭投水”后加上一個逗號。.打牢基礎(chǔ)看課本,培養(yǎng)語感讀經(jīng)典;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常實踐。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階梯,有了它還不能確保走進科學的殿堂,因為進入本身是需要行動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從何而來?以課本為本,掌握實詞、虛詞、句法、詞法,培養(yǎng)扎實的文言功底;熟讀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止匕外,就像古人說的“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要適當做一些專題練習。這樣,正確斷句的能力就會在閱讀中形成,在實踐中成熟,在運用中提高。練習:(09年北京卷)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短句。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07北京)用斜線(/)給下列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太宗謂太子少師蕭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shù)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fā)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通知乎! (取材于《資治通鑒?唐紀八》)(07浙江)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夫明六經(jīng)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依鄉(xiāng)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顏氏家訓?勉學》)口訣: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閑。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guān)鍵,章法內(nèi)容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guī)律供參看。習慣句式掌握住,固定結(jié)構(gòu)莫拆散。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jié)構(gòu)幫助判。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jù)要求細檢驗。打牢基礎(chǔ)看課本,培養(yǎng)語感讀經(jīng)典;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反復練。二、高中文言文閱讀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蘇威,字無畏,京兆武功人也。高潁屢言其賢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臥內(nèi)與語大悅拜太子少保,俄兼納言、民部尚書。威上表陳讓,詔曰:“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以公有兼人之才,無辭多務也?!蓖酥?。初,威父在西魏,以國用不足,為征稅之法,頗稱為重。既而嘆曰:“今所為者,正如張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誰能弛乎?”威聞其言,每以為己任。至是,奏減賦役,務從輕典,上悉從之。威見宮中以銀為幔鉤,因盛陳節(jié)儉之美以諭上。上為之改容,雕飾舊物,悉命除毀。尋復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書侍御史梁毗以威領(lǐng)五職,安繁戀劇,無舉賢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日:“蘇威朝夕孜孜,志存遠大,舉賢有闕,何遽迫之!”因謂朝臣曰:“蘇威不值我,無以措其言;我不得蘇威,何以行其道?楊素才辯無雙,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逼湟娭厝绱?。隋承戰(zhàn)爭之后,憲章舛駁,上令朝臣厘改舊法,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為能。國子博士何妥奏威與禮部尚書盧愷等共為朋黨,上令蜀王秀、上柱國虞慶則等雜治之,事皆驗。上以《宋書?謝晦傳》中朋黨事,令威讀之。威惶懼,免冠頓首。上曰:“謝已晚矣?!庇谑敲馔倬?,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選自《隋書?列傳第六?蘇威》)(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高潁屢言其賢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臥內(nèi)/與語大悅高潁屢言其賢/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臥內(nèi)與語大悅/高潁屢言其賢/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人臥內(nèi)/與語大悅/高潁屢言其賢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人/臥內(nèi)與語大悅/(2)下列對文中加下劃線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上表又稱上奏,是古代社會臣子向皇上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的一種形式。京兆尹是漢代始設(shè)的官名,為三輔之一,主管京畿地區(qū)的治安。朋黨,是指多為爭奪權(quán)利,排斥異己互相勾結(jié)而成的集團或派別。坐即“連坐”,指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與犯罪者有一定關(guān)系的人連帶受刑的制度。(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蘇威才華出眾,勇挑重擔。他因身兼數(shù)職,曾經(jīng)上書陳辭謙讓,但高祖下詔肯定他的才能,他仍繼續(xù)擔任多項職務,不再推辭。蘇威謹記父言,輕徭薄賦。他奏請皇上減輕賦稅和勞役,改變了以往國家資財不足而制定重稅的做法,以實現(xiàn)父親的未竟之志。蘇威明辨事理,深得倚重。高祖認為楊素才辯天下無雙,但是在斟酌古今得失,幫助君主宣揚教化方面,是無法與蘇威匹敵的。蘇威自恃權(quán)勢,結(jié)黨營私。他私結(jié)朋黨的事被揭發(fā)查實后,雖然認了錯,但沒得到皇上的寬恕,還因此冒犯了許多有名望的士人。(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以公有兼人之才,無辭多務也。②蘇威朝夕孜孜,志存遠大,舉賢有闕,何遽迫之!【答案】(1)C(2)B(3)D(4)①大船當負荷重載,駿馬當長途奔馳。因為你一人兼有許多人的才華,不要推辭多任事務。②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解析】【分析】(1)這段話大意為:高潁多次稱他賢能,高祖也一向重視他的名望,就征召他。到了之后,高祖請他進臥室,跟他交談,非常高興。本題中“高穎”“高祖”是兩個人,根據(jù)結(jié)構(gòu)對稱法,應為“高潁屢言其賢/高祖亦素重其名”,先排除A和口;引入的賓語是“臥內(nèi)”,二者應連在一起,排除B。故選C。(2)B項,是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三位官員之一,而非主管。故選B。(3)D項,“也因此冒犯了許多當時有名望的士大夫”敘述不當,應為“因蘇威而獲罪的有名人士有一百多人”。“得罪”文中是獲罪的意思。故選D。(4)本題中,第一句中,“以”,因為;“辭”,推辭。第二句中,“闕”,有缺點,缺失;“遽”,急忙。故答案為:⑴C;⑵B;⑶D;⑷①大船當負荷重載,駿馬當長途奔馳。因為你一人兼有許多人的才華,不要推辭多任事務。②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語段斷句,需要在通讀文意的基礎(chǔ)上,對不能斷開的字詞要研究前后語句的含義及聯(lián)系,看看斷在哪里語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聯(lián)系往往都有標志可尋,只要抓住了這些標志,就可以輕松斷句,同時,需要掌握語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2)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答題時,應根據(jù)平時課內(nèi)對文化常識的知識積累與不斷復習,結(jié)合著具體語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斷。(3)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和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guān)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4)此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guān)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緟⒖甲g文】蘇威字無畏,京兆府武功縣人。高潁多次稱他賢能,高祖也一向重視他的名望,就征召他。到了之后,高祖請他進臥室,跟他交談,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太子少保,不久又讓他兼作納言、民部尚書,蘇威上書陳辭謙讓,高祖下詔說:“大船當負荷重載,駿馬當長途奔馳。因為你一人兼有許多人的才華,不要推辭多任事務?!碧K威才沒有推辭。當初,蘇威的父親在西魏任度支尚書,因為國家資財不足,制定了征稅的法令,被認為很重。不久蘇威的父親就感嘆說:“現(xiàn)在做的,就如同拉緊弓弦,不是平常時代的法令制度。后代的君子,誰能夠放松它呢?”蘇威聽了這些話,常常把這作為自己的責任。到了此時,蘇威奏請皇上減輕賦稅和勞役,致力于采用較輕的法令制度,皇上全都聽從了他。蘇威見到皇宮中用白銀制作帷幔的鉤子,就極力陳說節(jié)儉的美德來告誡皇上。皇上為此而改變了神色,對于舊有的雕琢文飾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銷毀。不久又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任的官職全都依舊。治書侍御史梁毗認為蘇威兼任五個職務,貪戀于繁多的權(quán)位,沒有舉薦賢能代替自己的心思,就上表進諫彈劾蘇威?;噬险f:“蘇威早晚勤勉不懈,有遠大的志向,在舉薦賢能方面有些缺點,為什么急忙地逼迫他呢!”于是就對朝中的大臣說:“蘇威沒有遇到我,就沒有辦法施行他的見解;我沒有得到蘇威,又靠誰來實行我的主張?楊素才辯,天下無雙,至于說到考慮古今得失,幫助我宣揚教化,是無法與蘇威匹敵的?!彼褪沁@樣被看重。隋朝在接連不斷的戰(zhàn)爭后,法令規(guī)章錯亂混雜,皇上命令朝臣改正舊的法令,作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標準、式樣,大多是蘇威制定的,世人都認為他有才能。國子博士何妥上奏揭發(fā)蘇威和禮部尚書盧愷等人互相勾結(jié),成為朋黨,皇上就命令蜀王楊秀、上柱國虞慶則等人共同處理這個案件,所揭發(fā)的事情都得到了驗證。皇上拿《宋書?謝酶傳》中有關(guān)朋黨的史事讓蘇威閱讀。蘇威害怕,脫下了官帽叩頭認錯?;噬险f:“認錯已經(jīng)晚了,”于是就免除了蘇威的官職和爵位。由于蘇威而獲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貢師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釋褐出身,授從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艱,改徽州路歙縣丞。大臣有以其名聞者,擢應奉翰林文字。丁內(nèi)艱,服闋,除紹興路總管府推官,郡有疑獄,悉為詳讞而剖決之。山陰白洋港有大船飄近岸,史甲二十人,適取鹵海濱,見其無主,因取其篙櫓,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怪其無物而有死人,稱為史等所劫。史傭作富民高丙家,事遂連高。史既誣服,高亦就逮。師泰密詢之,則里中沈丁載物抵杭而回,漁者張網(wǎng)海中,因盜網(wǎng)中魚,為漁者所殺,史實未嘗殺人奪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其于冤獄詳讞之明多類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為諸郡第一。歷翰林待制、國子司業(yè),擢禮部郎中,再遷吏部,拜監(jiān)察御史。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時江淮兵起,京師食不足,師泰奉命和糴于浙右,得糧百萬石,以給京師。遷兵部侍郎。朝廷以京師至上都,驛戶凋弊,命師泰巡視整飭之。至則歷究其病原,驗其富貧,而均其徭役,數(shù)十郡之民,賴以稍蘇。豪貴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傷也。會朝廷欲仍和糴浙西,因除師泰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罷,擢江西廉訪副使,未行,遷福建廉訪使。居亡何,除禮部尚書。時平江缺守,師泰又以選為平江路總管。其年冬,甫視事,張士誠自高郵率眾渡江,直抵城下,攻圍甚急。明年春守將弗能支斬關(guān)遁去師泰領(lǐng)義兵出戰(zhàn)力不敵亦懷印綬棄城遁匿海濱者久之士誠既納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師泰兩浙都轉(zhuǎn)運鹽使。至則剔其積蠹,通其利源,大課以集,國用資之。丞相復承制除師泰江浙行省參知政事。二十年,除戶部尚書。二十二年,召為秘書卿,行至杭之海寧,得疾而卒。尤喜接引后進,士之賢,不問識不識,即加推轂,以故士翕然咸歸之。(節(jié)選自《元史?貢師泰傳》)(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明年春/守將弗能支/斬關(guān)遁去/師泰領(lǐng)義兵/出戰(zhàn)/力不敵/亦懷印綬棄城遁/匿海濱者久之B.明年春/守將弗能支/斬關(guān)遁去/師泰領(lǐng)義兵出戰(zhàn)/力不敵/亦懷印綬棄城遁/匿海濱者久之C.明年春/守將弗能支/斬關(guān)遁去/師泰領(lǐng)義兵出戰(zhàn)/力不敵/亦懷印綬棄城遁/匿海濱者/久之D.明年春/守將弗能支/斬關(guān)遁去/師泰領(lǐng)義兵/出戰(zhàn)/力不敵/亦懷印綬棄城遁/匿海濱者/久之(2)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丁外艱,也稱為“丁母憂”,古代喪制名,指子遭母喪或承重孫遭祖母喪。服闋,古代服喪三年后除去喪服。“服除”“免喪”“釋服”也可表示此意。路,宋元時代行政區(qū)域名。宋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府。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后御史作為監(jiān)察性質(zhì)的官職,負責監(jiān)察朝廷、諸侯官吏。(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師泰明察秋毫,注重調(diào)查研究。在紹興任職時,高姓富商雇傭史姓伙計等二十人出海取鹽,伙計被人誣告,無辜服罪,師泰秘密查訪,使冤情昭雪。師泰治政有方,一心為民著想。他任吏部侍郎時,從浙右征購糧食供給京師,驛站人戶貧困,他驗實人戶貧富,平均他們的徭役,百姓生活開始好轉(zhuǎn)。師泰興利除弊,取得顯著效果。張士誠歸降之后,師泰任兩浙都轉(zhuǎn)運鹽使,他到任后立即清除積弊,開通謀利的來源,以大量的賦稅支撐了國家財政。師泰愛惜人才,深受士人愛戴。貢師泰喜歡舉薦后輩,不論是他熟識還是不熟識的人,只要賢能,他就積極推薦,因此,士人們一致都歸向他。(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其于冤獄詳讞之明多類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為諸郡第一。②豪貴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傷也?!敬鸢浮浚?)B(2)A(3)B(4)①他對于冤案大多像這樣詳細審理得很清楚,因此郡中百姓認為自己沒有被冤屈,師泰治理的政績是各郡第一。②豪富權(quán)貴因為這對自己不利,非常憎恨師泰,然而沒有人能有毀謗傷害他的借口?!窘馕觥俊痉治觥浚?)句中,“師泰領(lǐng)義兵出戰(zhàn)”句意完整不宜斷開,排除AD;“久之”為時間副詞,不能成句,不宜斷開,排除C。故選B。(2)A項,“丁外艱,也稱為“丁母憂””張冠李戴,“丁外艱”同“丁父憂”。故選A。(3)B項,“師泰治政有方,一心為民著想。他任吏部侍郎時,從浙右征購糧食供給京師,驛站人戶貧困,他驗實人戶貧富,平均他們的徭役,百姓生活開始好轉(zhuǎn)”理解錯誤,他任兵部侍郎時“驛站人戶貧困,他驗實人戶貧富,平均他們的徭役,百姓生活開始好轉(zhuǎn)”。故選B。(4)①中的“獄”名詞,案件;“讞”動詞,審判定罪;“類”副詞,像;“以”動詞,認為;“為”動詞,是。②中的“以”連詞,因為;“嫉”動詞,憎恨;“莫”否定代詞,沒有人;“中傷”動詞,毀謗傷害。故答案為:⑴B;⑵A;⑶B;⑷①他對于冤案大多像這樣詳細審理得很清楚,因此郡中百姓認為自己沒有被冤屈,師泰治理的政績是各郡第一。②豪富權(quán)貴因為這對自己不利,非常憎恨師泰,然而沒有人能有毀謗傷害他的借口?!军c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標點也講求一定的技巧,做題時應把握準語意,根據(jù)語法結(jié)構(gòu)、邏輯規(guī)律作出判斷。解答本題應首先明白語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對語句進行斷句。(2)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貴在平時的積累,經(jīng)常翻閱經(jīng)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請教和查證。也可以分類整理,便于查詢和記憶。(3)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和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和關(guān)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4)此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翻譯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將所要翻譯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貫后連,把握大意;其次確定考查重點,命題者在命題時從文段中選擇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識點,如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重點實虛詞等,要通過審題抓住命題意圖,確定考查點;然后連綴詞義成句,直譯求“字字落實”(留、刪、換),意譯求“文從字順”(調(diào)、補、變);最后認真審讀檢查,書寫規(guī)范清楚。在確定文言句子中的語法現(xiàn)象全部落實到位后,做到書寫規(guī)范清晰?!靖絽⒖甲g文】貢師泰,字泰甫。泰定四年,出仕做官,授從仕郎、太和州判官。父親去世服喪,改任徽州路歙縣縣丞。有大臣將師泰的名字奏聞,提任應奉翰林文字。服母親喪事,服喪期滿,授紹興路總管府推官,郡中有疑案,師泰一一詳細審理判決。山陰白洋港有一艘大船漂流到岸邊,史甲等二十人,正巧在海濱取鹽,看到船上沒有主人,趁機拿走了大船的篙和櫓,而船中有兩個死人。有叫徐乙的人,奇怪船上沒有貨物而有死人,聲稱被史甲等人搶劫殺害。史甲在富民高丙家當雇工,事情又牽連到高丙。史甲無辜服罪之后,高丙也因此被逮捕。師泰秘密詢訪此案,原來是同里之中沈丁運載貨物到達杭州后返回時,看到漁民在海中撒下的漁網(wǎng),趁機偷網(wǎng)中的魚,而被漁民殺死。史甲其實未曾殺人搶財,高丙也不知情,他們的冤情都得以昭雪。他對于冤案大多像這樣詳細審理得很清楚,因此郡中百姓認為自己沒有被冤屈,師泰治理的政績是各郡第一。歷任翰林待制、國子司業(yè),升遷禮部郎中,再遷吏部,任監(jiān)察御史。至正十四年,授吏部侍郎。當時江淮地區(qū)戰(zhàn)事興起,京師糧食不足,師泰奉命到浙右以議價征購糧食,得到糧食一百萬石,用以供給京師。調(diào)任兵部侍郎。朝廷因為從京師到上都,驛站人戶貧困不堪,命令師泰前往巡視整頓。(貢師泰)到了之后廣泛探尋弊病的根源,驗實人戶的貧富,而平均他們的徭役,數(shù)十郡的百姓(的生活),才依賴(這)而稍稍復蘇。豪富權(quán)貴因為這對自己不利,非常憎恨師泰,然而沒有人能有毀謗傷害他的借口。正逢朝廷準備再次在浙西以議價征購糧食,于是任命師泰為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撤銷,師泰被任命為江西廉訪副使,未赴任,遷任福建廉訪使。任職不久,授禮部尚書。當時平江路缺少鎮(zhèn)守官員,師泰又因此入選任平江路總管。這年冬天,師泰剛到任,張士誠就從高郵率領(lǐng)大軍渡過長江,直抵平江城下,圍攻甚為急迫。第二年春季,平江守將不能支撐,殺出城逃走,師泰率領(lǐng)義兵出城迎戰(zhàn),勢力不敵,也懷抱印綬棄城而逃,在海邊躲藏了很久。士誠歸降之后,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行事授師泰兩浙都轉(zhuǎn)運鹽使。師泰到任后立即清除積弊,開通謀利的來源,大量賦稅因此而聚集,國家財政得以支撐。丞相又以皇帝的名義授師泰江浙行省參知政事。二十年,朝廷授師泰戶部尚書。二十二年,召師泰入朝任秘書卿,赴任行至杭州海寧縣,生病去世。師泰尤其喜歡接見引進后輩,賢能的士人,不論熟識還是不熟識的,都加以推薦,因此士人們一致都歸向他。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毛玻字叔璉。弱冠,右將軍桓豁以為參軍。尋遭父憂,服闕,為謝安衛(wèi)將軍參軍。淮肥之役,苻堅迸走,璩與田次之共躡堅,至中陽,不及而歸。遷寧朔將軍、淮南太守。海陵縣四面湖澤,皆是菰葑,逃亡所聚,威令不能及。璩建議率千人討之。時大旱,璩因放火,菰葑盡然,亡戶窘迫,悉出詣璩自首,近有萬戶,皆以補兵,朝廷嘉之。安帝初,進征虜將軍。及桓玄篡位,遣使加璩散騎常侍、左將軍。璩執(zhí)留玄使,不受命。璩傳檄遠近,列玄罪狀。武陵王令曰:“璩忠誠愨亮,自桓玄萌禍,平殄兇逆,肅清荊郢,當即授上流之任。”初,玻弟寧州刺史璠卒官,玻兄球?qū)O祐之送喪,葬江陵。會玄敗,謀奔梁州。玻弟瑾子修之時為玄屯騎校尉,誘玄使入蜀,既而修之與祜之共殺玄。安帝反正,詔曰:“去貞松標于歲寒忠臣亮于國危璩體識弘正誠契義旗受命偏師次于近畿匡翼之勛實感朕心可進征西將軍,都督五州軍事?!庇衷t西夷校尉瑾為持節(jié)、監(jiān)梁秦二州軍事。瑾弟蜀郡太守諼為輔國將軍、寧州刺史。初,玻使參軍譙縱領(lǐng)巴西、梓潼二郡軍下涪水,當與玻軍會于巴郡。蜀人不樂東征,縱因人情思歸,于五城水口反,還襲涪,害瑾。而璩下人受縱誘說,遂共害玻及諼,并子侄之在蜀者,一時殄沒。玻子弘之11。義熙中,詔曰:“故益州刺史璩,事乖慮外。葬送日近,益懷惻愴,可贈先所授官,給錢三十萬、布三百匹。”論玻討桓玄功,追封歸鄉(xiāng)公,千五百戶。又以祐之斬玄功,封夷道縣侯。自寶至玻三葉,擁旄開國者四人,將帥之家,與尋陽周氏為輩,而人物不及也。(節(jié)選自《晉書?卷八十一》,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夫貞松標于歲寒/忠臣亮于國危/璩體識弘/正誠契/義旗受命/偏師次于近畿/匡翼之勛/實感朕心夫貞松標于歲寒/忠臣亮于國危/璩體識弘正/誠契義旗/受命偏/師次于近畿/匡翼之勛/實感朕心夫貞松標于歲寒/忠臣亮于國危/璩體識弘正/誠契義/旗受命偏師/次于近畿/匡翼之勛/實感朕心夫貞松標于歲寒/忠臣亮于國危/璩體識弘正/誠契義旗/受命偏師/次于近畿/匡翼之勛/實感朕心(2)下列對文中劃線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服闕,指古代官員至親去世,回家守喪,守喪期滿將喪服去除,出來做官。嗣,指古代諸侯傳位給嫡長子的行為,后來泛指君王或諸侯的職位繼承人。贈,即追贈指皇帝賜給已死的人官爵榮譽或稱號以褒揚其生前的功績。擁旄,指古代武官出征持皇帝所賜的旄節(jié)統(tǒng)帥軍隊統(tǒng)治一方的權(quán)力或行為(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毛璩足智多謀,善用天時地利。他利用天旱的特點,采取火攻,將當?shù)氐奶油稣叨急破瘸鰜碜允?,毛璩用他們來補充兵源,受到皇帝嘉獎。毛璩忠于朝廷,拒絕叛臣利誘?;感畚粫r,派使者對他進行加封,他不但不接受任命,反而扣押了桓玄的使者,并對外公布桓玄罪狀。毛璩一門忠烈,多人受皇帝賞賜?;感鋽r,毛璩的侄子毛修之、毛祐之誘殺桓玄,皇帝加封毛璩兄弟三人,使他們成為一方軍事大員。毛璩一門多人遇難,皇帝深感悲痛。毛璩手下參軍譙縱造反,誘使毛璩手下殺害毛璩兄弟及在蜀子侄,臨近送葬,皇帝十分悲痛。(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淮肥之役,苻堅迸走,玻與田次之共躡堅,至中陽,不及而歸。②玻忠誠愨亮,自桓玄萌禍,平殄兇逆,肅清荊郢,當即授上流之任?!敬鸢浮浚?)D(2)A(3)C(4)①在淮肥之戰(zhàn)中,苻堅敗逃,毛玻與田次之一起追趕苻堅,追到中陽,沒有追上就回頭了。②毛玻忠誠耿直,自從桓玄制造災禍以來,他平定消滅叛逆,肅清荊、郢兩州,應當立即授予上品官職。【解析】【分析】(1)本句找出句中名詞代詞,“貞松”“忠臣”“璩”“近畿”“朕心”等,然后根據(jù)語法和句意進行排除?!拌丑w識弘正”和“誠契義旗”是連續(xù)的兩個主謂短語,共用主語“璩”,因此“誠契義旗”之間不能分開,故排除A、C兩項;“受命偏師”和“次于近畿”也是連續(xù)的兩個動賓短語,因此“偏師”之間不能分開,故排除B項。故選D。(2)A項,“至親去世”錯誤,至親包括父母、兄弟等,古代服喪是為去世的父母守喪。故選A。(3)C項,“毛璩的侄子毛修之、毛祐之”錯誤,文中提到“璩兄球?qū)O祐之”,意思是毛璩的兄長毛球的孫子毛祐之,因此毛祐之不是毛璩的侄子,而是他的侄孫,屬于對象稱謂錯誤。故選C。(4)①中,“迸走”,逃跑;“共”,一起;“躡”,追趕;“至”,至U,追到;“不及”,沒有追上,沒有趕上。②中,“愨亮”,耿直;“萌禍”,制造災禍;“殄”,消滅;“兇逆”,叛逆之人;“當即”,應當立即;“上流之任”,上品官職。故答案為:⑴D;⑵A;⑶C;⑷①在淮肥之戰(zhàn)中,苻堅敗逃,毛玻與田次之一起追趕苻堅,追到中陽,沒有追上就回頭了。②毛玻忠誠耿直,自從桓玄制造災禍以來,他平定消滅叛逆,肅清荊、郢兩州,應當立即授予上品官職?!军c評】⑴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解答此類題,要求考生課下多讀,培養(yǎng)語感。另外,這類題也有規(guī)律可尋:首先看四個選項,一般在第一處分歧可以排除兩項,之后另一分歧處排除另一項,得出答案。這個過程比較簡單,但也要有文言斷句基本知識。熟讀精思是關(guān)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緊緊抓住“曰”“云”“言”,這些字后面要停;熟記常用虛詞;把握詞性詞義、語法結(jié)構(gòu);分析排比對偶與反復的句式幫助斷句。⑵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熟記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意積累、記憶。⑶本題考查文言文文意的把握,完成這類題,熟讀精思是關(guān)鍵,內(nèi)容大意要全理解。另外,針對每一個選項,標明時間、事件,到原文一一對照。⑷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能力,包括實詞理解能力、虛詞理解能力、句式理解能力、整體理解能力。完成這類題型,需要考生課下多讀、多記,尤其熟記120個實詞、18個虛詞,掌握四類特殊句式: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偟膩碚f,翻譯題需要做到關(guān)注字詞句,落實得分點?!靖絽⒖甲g文】毛璩字叔璉。二十歲時,右將軍桓豁讓他做參軍。不久父親去世,回家守喪。守喪期結(jié)束,做了謝安的衛(wèi)將軍參軍。在淮肥之戰(zhàn)中,苻堅敗逃,毛璩與田次之一起追趕苻堅,追到中陽,沒有追上就回頭了。后來升任寧朔將軍、淮南太守。海陵縣四面都是湖澤,周圍長的都是菰葑,這里是逃亡之人所聚集的地方,朝廷的法令不能管到這里。毛璩建議率領(lǐng)一千兵馬前去討伐。當時大旱,毛璩就趁機放火,菰葑都燒著了,逃亡的人十分窘迫,全都出來到毛璩這里來自首,將近有一萬戶,毛璩都用他們來補充兵源,朝廷嘉獎了他。安帝初年,他晉升為征虜將軍。等到桓玄篡位,他派遣使者加封毛璩為散騎常侍、左將軍。毛璩扣留了桓玄的使者,沒有接受他的任命。毛璩又傳遞文書給遠近郡縣,列舉桓玄的罪狀。武陵王下令說:“毛璩忠誠耿直,自從桓玄制造災禍以來,他平定消滅叛逆,肅清荊、郢兩州,應當立即授予上品官職?!碑敵?,毛璩的弟弟寧州刺史毛璠在官任上去世,毛璩的兄長毛球的孫子毛祐之送喪,將毛璠安葬在江陵。恰逢桓玄敗逃,打算逃到梁州。毛璩的弟弟毛瑾的兒子毛修之當時是桓玄手下的屯騎校尉,他誘使桓玄入蜀,不久毛修之與毛祐之一起殺死桓玄。安帝恢復帝位,下詔說:堅貞的松柏在寒冬中挺立,忠誠的大臣在國家危難時更加誠信。毛璩見識宏遠端正,誠心契合正義的大旗,接受命令統(tǒng)帥偏遠的軍隊,駐扎在京城附近,匡正人心、輔佐社稷的功勛,實在讓我的內(nèi)心感動??梢詴x升他為征西將軍,統(tǒng)一指揮五州軍事?!庇窒略t命令西夷校尉毛瓘為持節(jié),監(jiān)管梁秦二州軍事,并加封毛瑾的弟弟、蜀郡太守毛瑗擔任輔國將軍、寧州刺史。當初,毛璩派參軍譙縱率領(lǐng)巴西、梓潼二郡的軍隊攻下涪水,將與毛璩的軍隊在巴郡會師。但蜀人不愿意東征,譙縱就趁著蜀地人心思歸,在五城水口造反,回頭襲擊涪水,殺害毛瑾。而毛璩的手下受到譙縱的引誘勸說,于是一起殺害了毛璩和毛瑗,連同那些留在蜀地的子侄,一時全部遇難。毛璩的兒子毛弘之繼承了他的官位。義熙年間,皇帝下詔說:“已經(jīng)去世的益州刺史毛玻,事情失敗是出于意外?,F(xiàn)在給他送葬的日子一天天近了,我內(nèi)心更加悲傷??梢宰焚浽仁谟杷墓俾殻n錢三十萬、布三百匹。”評定毛璩討伐桓玄的功勞,追封他為歸鄉(xiāng)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又因為毛祐之斬殺桓玄的功勞,封他為夷道縣侯。從毛寶到毛璩三代,持有皇帝授予的節(jié)杖統(tǒng)領(lǐng)軍隊、封疆開國的有四人,是將帥之家,和尋陽周氏處于同樣的地位,是一般人家所趕不上的。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李邰,字孟節(jié),漢中南鄭人也。父頡,以儒學稱,官至博士。邰襲父業(yè),游太學,通“五經(jīng)”。善《河》《洛》風星,外質(zhì)樸,人莫之識??h召署幕門侯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使者二人當?shù)揭娌?,投邰候舍。時夏夕露坐,邰因仰觀,問曰:“二君發(fā)京師時,寧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驚相視曰:“不聞也?!眴柡我灾?。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焙笕?,其使者一人拜漢中太守,邰猶為吏,太守奇其隱德,召署戶曹史。時大將軍竇憲納妻,天下郡國皆有禮慶,郡亦遣使。邰進諫曰:“竇將軍椒房之親不修禮德而專權(quán)驕恣危亡之禍可翹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與交通?!碧毓糖仓⒉荒苤?,請求自行,許之。邰遂所在留遲,以觀其變。行至扶風,而憲就國自殺,支黨悉伏其誅。凡交通憲者,皆為免官,唯漢中太守不豫焉。邰歲中舉孝廉,五遷尚書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為司空,數(shù)陳得失,有忠臣節(jié)。在位四年,坐請托事免。安帝崩,北鄉(xiāng)侯立,復為司徒。及北鄉(xiāng)侯病,邰陰與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趙直謀立順帝,會孫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顯。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災異,賜策免。將作大匠翟酺上郃“潛圖大計,以安社稷”,于是錄陰謀之功,封邰涉都侯,辭讓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門人上黨馮胄獨制服,心喪三年,時人異之。(節(jié)選自《后漢書?李邰傳》)(1)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竇將軍椒房之親/不修禮德而專權(quán)/驕恣危亡之禍/可翹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與交通竇將軍椒房之親/不修禮德而專權(quán)/驕恣危亡之禍/可翹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與交通竇將軍椒房之親/不修禮德/而專權(quán)驕恣/危亡之禍可翹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與交通竇將軍椒房之親/不修禮德/而專權(quán)驕恣/危亡之禍可翹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與交通(2)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博士”是漢代官職,官屬祭酒,主教育。掌教育弟子,國有疑問,掌承問對?!拔褰?jīng)”指的是《詩》《書》《易》《禮》《春秋》,是我國古代儒家的主要經(jīng)典。“孝廉”是漢武帝時設(shè)立的察舉考試的一種科目,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崩,指帝王或王室成員之死。古代中國不同階層的人去世的說法不同,除“崩”以外,還有“卒”“不祿”“薨”等。(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李邰通曉“五經(jīng)”,擅長占卜之術(shù)。李邰根據(jù)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動推算出,在他負責的館舍里住宿的兩個人,就是朝廷派來找自己的人。李邰審時度勢,機智應變。李邰勸太守遠離專權(quán)驕橫的竇憲,建議未被采納后又自請同行送賀禮,故意延誤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難。李邰吏能卓著,有忠義氣節(jié)。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陳述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氣節(jié),但因受人請托的事被罷免了官職。李邰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李邰暗中籌謀擁立順帝,因?qū)O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顯,后經(jīng)翟酺上書被封為涉都侯,辭讓不受。(4)分別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二君發(fā)京師時,寧知朝廷遣二使邪?②凡交通憲者,皆為免官,唯漢中太守不豫焉?!敬鸢浮?1)C(2)D(3)A(4)①你們兩位從京師出發(fā)時,難道知道朝廷派了兩位使者嗎?②凡是與竇憲在交往的人,都被罷免官職,只有漢中太守沒有參與這件事。【解析】【分析】(1)本題中,“竇將軍椒房之親/不修禮德/而專權(quán)驕恣/危亡之禍可翹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與交通”,意思是“竇將軍是皇后的弟弟,(他)不注意禮儀和品德,卻專擅權(quán)力,驕傲放肆,(他的)危亡之禍很快就要到了,希望您一心效忠王室,不要與(他)交往”。“驕恣”是“驕傲放肆”之意,應緊跟“專權(quán)”后,排除A、B兩項。根據(jù)該句句意可知,“愿明府一心王室”意思為“希望您一心效忠王室”,可知“王室”做句子的賓語,應在“室”后斷開,排除D項。故選C。(2)D項,“王室成員之死”說法錯誤,“崩”指的是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故選D。(3)A項,“李邰根據(jù)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動推算出,在他負責的館舍里住宿的兩個人,就是朝廷派來找自己的人”錯誤,根據(jù)原文“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可知,這兩位使者是朝廷派出“觀采風謠”的。故選A。(4)本題,①中“發(fā)”,出發(fā);“發(fā)京師”,從京師出發(fā),省略句,狀語后置句;“寧知……耶”,難道知道……嗎;“遣”,派遣。②中“交通”,交往,往來;“為”,被;“唯”,只有;“豫”,參與。故答案為:⑴C;⑵D;⑶A;⑷①你們兩位從京師出發(fā)時,難道知道朝廷派了兩位使者嗎?②凡是與竇憲在交往的人,都被罷免官職,只有漢中太守沒有參與這件事?!军c評】(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要根據(jù)常見的句首句尾語氣詞、句式、修辭、意思進行斷句。本題可以根據(jù)句中動詞、虛詞、句子結(jié)構(gòu),抓住關(guān)鍵詞,然后根據(jù)語意進行斷句。(2)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理解識記能力。文化常識的積累有助于解讀文言文,文化常識一般包括官職、宗教禮儀、服飾、年齡稱謂、有特殊意義的專有名詞等,學習過程中注意準確積累。(3)本題考查把握內(nèi)容要點和鑒賞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類題目要梳理原文內(nèi)容,準確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鎖定目標句,把各個選項與原文內(nèi)容進行細致比對,逐個排除。(4)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譯首先要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定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句中重點字詞,如:實詞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翻譯重點語句是一項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文言詞匯知識儲備,還要有一定的古漢語語法知識,同時要求語言表達流暢與優(yōu)美。【參考譯文】李邰字孟節(jié),是漢中南鄭人。(他的)父親李頡,以儒學著稱,官做到博士。李郃繼承父業(yè),在太學游學,通曉“五經(jīng)”。(李郃)擅長《河圖》《洛書》、風角和占星術(shù),外表質(zhì)樸,沒人知道他??h府召他做幕門候吏。和帝即位后,分派使者,都穿平民服裝單獨巡行,(他們)各自到州縣,采集關(guān)于風土民情的歌謠。有兩個使者應該到益州,(他們)到李郃的館舍投宿。當時正是夏天晚上,在外乘涼,李郃便抬起頭看天,問道:“你們兩位從京師出發(fā)時,難道知道朝廷派了兩位使者嗎?”兩個人默不作聲,驚訝地互相看了看,說:“沒有聽說過?!眴枺ㄋ┦窃趺粗赖?。李郃指著星星告訴他們:“有兩個使者的星移向益州分野,所以可以知道這件事?!比暌院螅拐咧杏幸粋€人擔任漢中太守,而李郃還在做小吏,太守看重他德不顯露,召(他)做戶曹史。當時大將軍竇憲娶妻,全國的郡國都送禮慶賀,郡守也派了使者前往。李郃進諫道:“竇將軍是皇后的弟弟,(他)不注意禮儀和品德,卻專擅權(quán)力,驕傲放肆,(他的)危亡之禍很快就要到了,希望您一心效忠王室,不要與(他)交往?!碧貓猿峙扇饲叭ィ钹A不能阻止,就請求讓自己同行,(太守)同意了。李郃于是在沿途故意滯留不前,來等待事情變化。(李郃)走到扶風,而竇憲到封國自殺,(他的)黨羽全部被殺,凡是與竇憲有交往的人,都被罷免官職,只有漢中太守沒有參與這件事。李郃在這一年中被推舉為孝廉,五次升遷做了尚書令,又被授予太常一職。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陳述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氣節(jié)。(李郃)擔任司空四年,因受人請托的事被免官。安帝去世后,北鄉(xiāng)侯即位,(李郃)又擔任司徒。等到北鄉(xiāng)侯生病,李郃暗中與少府河南人陶范、步兵校尉趙直商議立順帝,正逢孫程等人事先成功,所以李郃的功勞不顯著。第二年,(李郃)因為官吏和百姓患病,仍有災異,被(皇帝)策免。將作大匠瞿酺上書說李郃“暗中籌劃立君大計,目的是安定社稷”,于是(皇帝)才記下(李邰)暗中籌謀的功勞,封李郃為涉都侯,李郃辭讓不肯接受。(李郃)八十多歲時,在家中去世。(他的)門生上黨人馮胄獨自制了喪服,內(nèi)心哀悼了三年,當時的人認為很奇怪。6.閱讀下文,完成各題。陳丞相平者,陽武戶鄉(xiāng)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里中社,平為,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t陳涉起而王陳,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為魏王,與秦軍相攻于臨濟。陳平從少年往事魏王咎于臨濟。魏王以為太仆。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久之,項羽略地至河上陳平往歸之,從入破秦。陳平懼誅,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而平身間行仗劍亡。平遂至修武降漢。其后,楚急攻,絕漢甬道,圍漢王于榮陽城。久之,漢王患之,請割榮陽以西以和,項王不聽。漢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鐘離昧、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shù)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shù)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nèi)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睗h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宣言諸將鐘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鐘離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睆统秩?,更以惡草其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節(jié)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注釋】①宰:主持割肉的人。②惡草具:粗劣的飯食。(1)寫出下列加下劃線詞在句中的意思。①陳涉起而王陳②使使歸項王(內(nèi)心)(2)為下列句中加下劃線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①大王誠能出揖數(shù)萬斤金()A.放棄B.捐稅C.捐贈D.收集②項羽果意不信鐘離等()A.滿意B.意外C.意圖D.懷疑(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4)用“/”為文中畫線部分斷句。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5)概述陳平的離間計謀的實施過程。(6)分析陳平的人物形象?!敬鸢浮浚?)稱王;使者(2)A;D(3)到了論功行賞、授爵封邑時,他卻又十分看重(總舍不得給),士人因此又不愿歸附他。(4)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5)第一步,向漢王索要很多黃金,在楚軍中放手進行離間活動后,便在眾將中揚言:鐘離味等人作為項王的將領(lǐng),功勞很多,但始終不能劃地封王,他們想和漢王聯(lián)合起來,消滅項王,瓜分他的土地,各自為王。使項王懷疑鐘離昧等人。第二步,漢王讓人備下豐盛的酒宴端進去。見到楚王的使者,漢王就佯裝吃驚地說:“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竟是楚王的使者!”又讓人把酒肴端走,換上粗劣的飯菜端給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這些情況統(tǒng)統(tǒng)稟告給項王。使項王懷疑亞父。(6)陳平是一個為人公正、貪生怕死、足智多謀的謀士形象。通過寫分肉及陳平的言行可分析出陳平為人公正;通過寫魏王不信任重視陳平,被擠兌逃跑,害怕項王的強暴逃跑,寫出了他的貪生怕死;由對項王實行離間計體現(xiàn)它足智多謀?!窘馕觥俊痉治觥浚?)陳涉起而王陳,王,名詞作動詞,稱王;使使歸項王(內(nèi)心),使,名詞,使者。(2)“大王誠能出捐數(shù)萬斤金”翻譯為:大王您如果能舍得拿出幾萬斤黃金;“項羽果意不信鐘離等”翻譯為:項羽聽了,果然心懷猜忌,不再信任鐘離昧等人。故本題選AD。(3)本題翻譯賦分點有:至于,到了這時候;行功爵邑,按功勞行賞、授爵封邑;重,意動用法,看重;以此,因此;附,依附。(4)本題“使使至漢”省略了主語“項王”?!皾h王為太牢”主語為“漢王”和前面的主語又不一致,前面斷開翻譯為漢王準備太牢,“太牢”為名詞中間不斷開,故太牢后面斷,“具舉”和“進見楚使”主語一直又省略主語,故中間斷。(5)作答本類題型,首先根據(jù)題干,去文章中劃定答題區(qū)間,由“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宣言諸將鐘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鐘離昧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睂W生翻譯總結(jié)即可。(6)由“里中社,平為,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久之,項羽略地至河上陳平往歸之,從入破秦。陳平懼誅,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而平身間行仗劍亡?!?、“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學生進行分析即可。故答案為:⑴稱王使者⑵A;D⑶到了論功行賞、授爵封邑時,他卻又十分看重(總舍不得給),士人因此又不愿歸附他。⑷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⑸第一步,向漢王索要很多黃金,在楚軍中放手進行離間活動后,便在眾將中揚言:鐘離味等人作為項王的將領(lǐng),功勞很多,但始終不能劃地封王,他們想和漢王聯(lián)合起來,消滅項王,瓜分他的土地,各自為王。使項王懷疑鐘離昧等人。第二步,漢王讓人備下豐盛的酒宴端進去。見到楚王的使者,漢王就佯裝吃驚地說:“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竟是楚王的使者!”又讓人把酒肴端走,換上粗劣的飯菜端給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這些情況統(tǒng)統(tǒng)稟告給項王。使項王懷疑亞父。⑹陳平是一個為人公正、貪生怕死、足智多謀的謀士形象。通過寫分肉及陳平的言行可分析出陳平為人公正;通過寫魏王不信任重視陳平,被擠兌逃跑,害怕項王的強暴逃跑,寫出了他的貪生怕死;由對項王實行離間計體現(xiàn)它足智多謀?!军c評】(1)此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的能力。答題時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實詞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則對,不通則錯。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詞性、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等。(2)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累,但也不能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jié)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對課文注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答題的方法有“結(jié)構(gòu)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3)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注意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xiàn)。(4)此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guān)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cè)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guān)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6)本題考查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題主要著眼于與主要人物相關(guān)的事件、言行等。選項設(shè)計特點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質(zhì)、特點,再結(jié)合材料中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緟⒖甲g文】宰相陳平,是陽武縣戶牖鄉(xiāng)人。年輕時家中貧窮,喜歡讀書。鄉(xiāng)里社日,陳平當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勻。父老鄉(xiāng)親們說:“好啊,陳家的孩子做主持!”陳平說:“唉呀,假使讓我掌管天下,我也會像分肉這樣??!”陳勝起兵在陳縣稱王之后,派周市攻占平定了魏地,立魏咎為魏王,在這以前陳平和一些年輕人到臨濟投奔魏王咎。陳平向魏王進言,魏王不聽,有的人又說他的壞話,陳平就逃離了那里。過了多時,項羽攻占土地到黃河邊上,陳平前往投奔項羽,跟隨項羽入關(guān)攻破秦國。陳平害怕被殺,便封好項王賞給他的黃金和官印,派人送還項王,自己單身拿著寶劍抄小路逃走。陳平于是到修武投降漢軍。后來,楚軍加緊進攻,截斷了漢軍的運糧甬道,把漢王圍困在滎陽城。日子一長,漢王憂慮起來,請求割讓滎陽以西的地區(qū)來與楚講和。項王不答應。漢王對陳平說:“天下亂紛紛的,什么時候才能安定呢?”陳平說:“項王為人,謙恭有禮愛護他人,具有清廉節(jié)操、喜歡禮儀的士人多去歸附他。到了論功行賞、授爵封邑時,他卻又十分看重,總舍不得給,士人因此又不愿歸附他。但是楚軍方面存在著可以致亂的因素,那項王身邊正直的臣子像亞父范增、鐘離味、龍且、周殷之類,只不過幾個人罷了。大王您如果能舍得拿出幾萬斤黃金,用來施行反間計,離間楚國的君臣,使他們產(chǎn)生懷疑之心,項王為人猜忌多疑,聽信讒言,他們內(nèi)部定會互相殘殺。漢軍可趁機發(fā)兵攻打他們,擊敗楚軍是一定的了?!睗h王認為陳平說得對,于是拿出黃金四萬斤給陳平,聽憑他支配,不過問支出情況。陳平用了很多黃金在楚軍中放手進行離間活動后,便在眾將中揚言:鐘離味等人作為項王的將領(lǐng),功勞很多,但始終不能劃地封王,他們想和漢王聯(lián)合起來,消滅項王,瓜分他的土地,各自為王。項羽聽了,果然心懷猜忌,不再信任鐘離昧等人。在懷疑上鐘離昧等人以后,項王派遣使者到漢軍那里。漢王讓人備下豐盛的酒宴端進去。見到楚王的使者,漢王就佯裝吃驚地說:“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竟是楚王的使者!”又讓人把酒肴端走,換上粗劣的飯菜端給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這些情況統(tǒng)統(tǒng)稟告給項王。項王果然對亞父大起疑心。7.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題??v囚論①(宋)歐陽修①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②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余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后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于人情哉?③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痹唬骸疤谥疄榇?,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②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④“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ā咀⑨尅竣倏v囚:史書記載唐太宗曾假釋數(shù)百死囚,囚犯人歸家后全部按時返回,最終赦免了他們。②賊:指窺察。(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A.且 B.則 C.乃 D.而(2)分析第①段的作用。(3)對第②段所用論證方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以唐太宗縱囚的事例,證明死囚應約就死的難能可貴。B.引用唐太宗縱囚的史料,證明小人也可以轉(zhuǎn)化為君子。C.將君子和死囚進行對比,證明死囚應約的表現(xiàn)違背人情。D.將君子和死囚進行類比,證明仁君對臣民不能有所偏見。(4)概括第③段駁論的思路。(5)根據(jù)文意,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以下選項中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借古諷今,指出治理國家要順應人情、嚴肅法制。B.借古抒懷,感慨統(tǒng)治者實施恩德只是為邀取名聲。C.點評歷史人物,表明唐太宗雖有善行,不及堯舜仁德。D.探究歷史規(guī)律,提倡道德教化要基于人情、行于日常?!敬鸢浮浚?)C(2)指出“死囚”罪大惡極的特點和“守義赴死”難于一般信義要求的高尚性質(zhì),引出下文對唐太宗縱囚事件不合情理之處的論述。(3)C(4)先推勘唐太宗與死囚的心理活動,一針見血地指出縱囚與自歸的動機各是邀取名聲與僥幸求生,并非施恩德和講信義;接著將太宗六年深德與一日淺恩相比,以太宗在位六年的恩德教化并沒有消弭小人犯極惡大罪的事實,反襯出縱囚一舉忽然使小人視死如歸的不合情理,證明死囚自歸并非出于恩德感化,由此批駁了“太宗施加恩德而使小人迅速變?yōu)榫印钡挠^點。(5)A【解析】【分析】(1)文章第二段是對林和靖先生的評價,方框的位置在句末,從上文來看,這個句子應是一個判斷句,所給選項中,“則”和“乃”可以用在判斷句中,“則”一般起強調(diào)和確認作用,“乃”一般表示對事物的確認,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是”。因而可譯為“是”“就是”。本題中用“乃”更恰當,故答案應為C項。(2)從內(nèi)容上看,第①段先寫了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然后指出判處死刑的人是小人中特別壞的,最后總結(jié),為正義而死是君子也難以做到的,說明死囚都是罪大惡極的,而“守義而死”是君子也難以做到的。從結(jié)構(gòu)上看,開頭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3)第二段引用了唐太宗即位后第六年縱囚的史料,采用的是舉例論證的手法,分析過程中又將君子和小人進行對比,最后得出結(jié)論“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于人情哉”,告訴讀者,君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小人卻做到了,這是違背人之常情的。由此可知C項正確。A項,“證明死囚應約就死的難能可貴”對觀點理解錯誤;B項,“證明小人也可以轉(zhuǎn)化為君子”無中生有;D項,“證明仁君對臣民不能有所偏見”無中生有。(4)從第三段來看,作者先列出要批駁的觀點“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然后分析說“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指出太宗縱囚與囚犯自歸皆有動機,與恩德和信義都沒有關(guān)系;最后用“太宗施德于天下,于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來反襯“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表明“此又不通之論也”,有力地駁斥了“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的觀點。(5)《縱囚論》是歐陽修的一篇史論文章。文章評論唐太宗李世民的假釋死刑囚犯,犯人被釋歸家后又全部按時返回,從而赦免他們的史實。文章開門見山,從“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說起,定下全文基調(diào)。接著通過唐太宗縱放死囚的史實,用君子與小人相比較,論析指出唐太宗的做法有悖人情,違反法度,是沽名釣譽的一種手段。因此,作者認為唐太宗的做法不值得效法,而應該“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由此可知,答案應為A項。故答案為:⑴C;⑵指出“死囚”罪大惡極的特點和“守義赴死”難于一般信義要求的高尚性質(zhì),引出下文對唐太宗縱囚事件不合情理之處的論述。⑶C;⑷先推勘唐太宗與死囚的心理活動,一針見血地指出縱囚與自歸的動機各是邀取名聲與僥幸求生,并非施恩德和講信義;接著將太宗六年深德與一日淺恩相比,以太宗在位六年的恩德教化并沒有消弭小人犯極惡大罪的事實,反襯出縱囚一舉忽然使小人視死如歸的不合情理,證明死囚自歸并非出于恩德感化,由此批駁了“太宗施加恩德而使小人迅速變?yōu)榫印钡挠^點。⑸A;【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解答時首先要查看所給的虛詞,回憶所給虛詞的常用含義和用法,再細讀所給文段及方框所在的句子,根據(jù)語境確定答案。(2)本題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可以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方面來回答?!靶帕x可以在君子中施行,而種種刑罰則在小人中施行。判刑列入死刑的人,是罪大惡極的,又是小人中特別壞的人。寧愿為正義而死,不愿意茍且貪生,而視死如歸,這在君子中也是很難做到的”。(3)本題考查對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能力。在仔細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作答。第②段引用了唐太宗即位后第六年縱囚的史料,采用的舉例論證的方法,分析過程中又將君子和小人進行對比,最后得出結(jié)論“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于人情哉”,告訴讀者,君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小人卻做到了,這是違背人之常情的。(4)本題考查分析文章駁論的思路的能力,解答事首先要確定文章駁斥的是什么觀點,然后再分析相關(guān)段落是怎樣進行駁斥的。(5)本題考查分析作者寫作意圖的能力。要在閱讀全文,知人論世的基礎(chǔ)上把握文章主旨。解答這類題目一要注意從原文中尋找對應信息,二要認真比較,不漏過任何字眼。命題者往往在轉(zhuǎn)述中變換一些信息對答題者進行干擾,故解答這類題重在細心?!緟⒖甲g文】信義可以在君子中施行,而種種刑罰則在小人中施行。判刑列入死刑的人,是罪大惡極的,又是小人中特別壞的人。寧愿為正義而死,不愿意茍且貪生,而視死如歸,這在君子中也是很難做到的。在唐太宗即位后第六年時,把判處死刑的犯人三百余人登記在冊,放他們回家,約定好到期自動回來接受死刑。這是君子都難以做到的事,而希望小人中最壞的人能做到自然更難。到了規(guī)定的時間,那些囚犯自動回來而沒有延誤。這是君子難以做到的,而小人卻很容易地做到了。這難道近于人情嗎?有人說:罪大惡極,確實是小人了;如果對他們采取恩德感化的手段,就可以使他們變?yōu)榫?。恩德感化愈深入人心,人的轉(zhuǎn)變速度就愈快,有過這樣的事。我說:唐太宗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得到這種名聲??墒窃趺磿浪诜呕厍舴笗r,沒有料到他們一定會回來希望可以赦免自己的死罪,所以才放回他們呢?又怎么會知道那些被放回的囚犯,沒有料到他們自動回來就一定會被赦免自己的死罪,這才又回來呢?料想到囚犯一定會回來這才放他們回家,這是唐太宗從上面窺測到下面囚犯的內(nèi)心想法;料想到一定會被赦免死罪這才回來,這是下面的囚犯在窺測上面的皇帝的內(nèi)心想法。我從中看到的是上下互相窺測對方的內(nèi)心想法才形成了這種名聲,哪里還有皇帝采取恩德感化的辦法和囚犯遵守信義的事呢?不然的話,唐太宗在全國施行恩德感化的辦法,到這時已經(jīng)六年了,卻不能讓小人不犯極惡大罪,只憑一天的恩德感化,就能使囚犯視死如歸,而且堅守信義。這是一種說不通的觀點啊!那么應該怎么去做才可以呢?我說:對放回家去而又回來的囚犯,殺了他而不能赦免。然后再放出一批囚犯,他們又回來了,這樣才可以知道是被恩德感化所致。然而這必定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對放出的囚犯在他們回來后就赦免了死罪,可以偶爾做一次。如果總是這樣去做,那么殺人犯都不會被處死。這可以作為國家的常法嗎?不能作為國家的常法。這難道能說是圣人之法嗎?所以說,堯、舜、三王治理國家,必定以合乎人情為標準,不以標新立異為高明,不能違背情理來博取自己的名譽。8.閱讀下面的內(nèi)容,完成下列小題。芙?、倮顫O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一歲一生,其性同也。譜云:“產(chǎn)于水者曰草芙蓉,產(chǎn)于陸者曰旱蓮?!眲t謂非草木不得矣。予夏季倚此為命者,非故效顰于茂叔而襲成說于前人也。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shù)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芙蕖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飄之態(tài),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