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課程簡介_第1頁
高中物理新課程簡介_第2頁
高中物理新課程簡介_第3頁
高中物理新課程簡介_第4頁
高中物理新課程簡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物理新課程簡介1物理課程標準研制組2000年2月成立西南師范大學+課程教材研究所2001年7月完成初中標準

2001年開始實驗2005年全國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全面鋪開2003年4月完成高中標準2004年廣東、山東、海南、寧夏試點2一、課程改革的背景新時期新需要

1.高中教育定位的變化過去: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小寶塔為高一級學校培養(yǎng)新生、培養(yǎng)勞動后備軍現(xiàn)在: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趨向普及

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實驗)》1頁

著眼于公民素養(yǎng)的提高3實現(xiàn)轉變適應社會需求

●我國社會發(fā)展需要我國高中教育發(fā)展

精英教育大眾化素質(zhì)教育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大國4●受教育者個體發(fā)展:以人為本

關注每個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愿望和需要:自主思考、規(guī)劃人生的意識和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主動與國際基礎教育接軌:為實現(xiàn)終生教育打基礎總目標8頁學習終身發(fā)展必備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科學方法,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好奇心與求知欲,發(fā)展科學探索興趣……了解科學與技術、經(jīng)濟和社會的互動作用……5終生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認知(Learningtoknow)學會做事(Learningtodo)學會合作(Learningtolivetogether)學會生存(Learningtobe)62.

國際對比研究不同文化圈教育發(fā)展的共性

英美文化圈

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歐洲大陸文化圈

德國、法國、芬蘭、荷蘭、瑞士、瑞典等印度文化圈:印度

東亞文化圈:日本、韓國等

中華文化圈我國臺灣及香港

7國際視野重視雙基的中國教育要發(fā)展西方教育的優(yōu)點:尊重學生、教學的民主性鼓勵學生質(zhì)疑書本和教師,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西方教育的長處:重問題、重思考、重認識、重觀念和見解的形成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教育:在本土經(jīng)驗與國際經(jīng)驗交融中,參與全球教育體系互動中,形成和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正視個人的發(fā)展與價值,帶來整個社會的發(fā)展留下秩序丟掉創(chuàng)造?鼓勵創(chuàng)造!8國際教育最新進展的共同點●

關注:

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批判性思維、交流與合作能力●教學方式:

共同基礎+選擇機會構建多樣化的課程學生享有盡可能多的選擇性新世紀人才培養(yǎng)國際化的需求9

3.高中物理課程設計目標方案2頁

·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內(nèi)容……

·適應社會需求多樣化

使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huán)境……

·建立發(fā)展性評價體系改進校內(nèi)評價……

·賦予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

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學分管理10領域----科目----模塊8個學習領域數(shù)學、語言與文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科學領域的科目:物理、化學、生物、自然地理科目由若干模塊構成模塊----有明確教學目標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學科邏輯

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防止過早分科避免科目過多構建共同基礎實現(xiàn)個性發(fā)展11學習領域科目必修學分選修I學分選修II學分語言與文學語文10國家為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礎上,各科課程標準設置若干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

學校根據(jù)當?shù)厣鐣⒔?jīng)濟、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條件開設,供學生選擇。外語10數(shù)學數(shù)學10人文與社會思想政治8歷史6地理6科學物理6化學6生物6技術信息技術4通用技術4藝術藝術或音樂、美術6體育與健康體育與健康11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15社區(qū)服務2社會實踐612每學年教學時間40周,分上下兩學期,每學期分兩段安排課程,每段10周。每個模塊通常為36學時,一般按周4學時安排。一周兩次,每次兩節(jié)課連排,可在一個學段內(nèi)完成一個模塊的學習。學生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必須修得一定學分,三年中獲得116個必修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15學分,社區(qū)服務2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并在選修Ⅱ中至少獲得6學分;總學分達到144方可畢業(yè)。學生上滿在校的所有課時,考試合格最多可獲得約180學分。13課程具體目標知識與技能

標準8頁過程與方法

標準8頁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標準8頁14內(nèi)容標準10頁科學探究及物理實驗能力要求課程標準10頁科學探究7要素共同必修模塊課程標準11頁選修模塊課程標準16頁154.我國高中物理課程的現(xiàn)狀1978年

大背景:撥亂反正,加強基礎科學

《全日制十年制學校物理教學大綱》

知識要求比現(xiàn)行大綱高很多:歐姆表、惠斯通電橋、電源的輸出功率與負載和內(nèi)阻的關系、含反電動勢的電路……1983年

數(shù)理化教學要求分為基本要求、較高要求“甲種本”、“乙種本”。盲目追求高要求。高考命題以乙種本為標準過早劃分文理科的現(xiàn)象,許多學生只學力學16

1990年

要學到“較完全的物理知識”新大綱,高一、高二“必修物理課”,高三學理科的學習“選修物理課”。困難:許多內(nèi)容,例如圓周運動,在高一物理課中只能學角速度、線速度,而向心力等內(nèi)容則要到高三?!霸挼阶爝吜舭刖洹?。多數(shù)學校都是“打通”的。

17

“兩省一市”方案

1997年山西、江西、天津試驗新課程計劃

1999年修訂后擴大,目前高中課程的主流結構

特點:分類型、有選擇

二一分段兩類物理課

I類物理課:必修,會考

II類物理課:選修,理工科高考第一年兩類內(nèi)容相同,第二年II類覆蓋I類18進步意義從更廣闊的角度認識物理學教育的作用●首次給學生提供了選擇●首次增加了“課題研究”:必學內(nèi)容引起廣大物理教師極大的興趣,許多地方進行了嘗試它與課程計劃中的“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一起成為這一課程方案的亮點●首次提出了物理課程“在觀念、態(tài)度領域的教育功能”

●首次提出,物理課程:要注意聯(lián)系當前普遍關心的社會經(jīng)濟問題,如能源、環(huán)境等問題,使學生理解物理學與技術進步、社會發(fā)展的關系,19局限性●過分強調(diào)知識的教學

97年版本明確寫出要“使學生學習比較全面的物理知識”,什么都舍不得丟,必修(I類)內(nèi)容與學時的矛盾突出,不可能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同時也使數(shù)理能力較差的學生對物理產(chǎn)生畏難情緒。教學內(nèi)容規(guī)定過死●沒有涉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實踐中基本上仍是被動式的學習●學生選擇的空間仍然狹小20新課程不是空中樓閣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

整合不破體系21繼承與發(fā)展22二、高中物理課程的結構選修1-2選修2-2選修2-3選修1-1選修2-1選修3-1選修3-4選修3-5選修3-2選修3-3

物理2

物理1選修共同必修必修23

1.結構:模塊化、分系列每個模塊40課時(含本模塊的復習考試)半學期(10周)學完高一第一學期不一定開物理允許跨年級選課

分為3個系列24

2.各系列的特點

●物理1、物理2

共同必修模塊

學習中要:經(jīng)歷一些科學探究活動初步了解物理學的特點和研究方法體會

物理學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應用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25●選修1系列以物理學的核心內(nèi)容為載體側重物理學與社會的相互關聯(lián)和相互作用注重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社會科學以及人文學科的融合突出物理學的人文價值,強調(diào)物理學對人類文明的影響26

●選修2系列以物理學的核心內(nèi)容為載體側重從技術應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學強調(diào)物理學與技術的結合著重體現(xiàn)物理學的應用性、實踐性27●選修3系列較全面地、綜合地展示物理學基本內(nèi)容強調(diào)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較為深入地體現(xiàn)物理學在技術中的應用較為深入地體現(xiàn)對經(jīng)濟、社會的影響28三個系列的區(qū)別以電磁波為例說明29

●選修1(課標19頁)列舉電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廣泛應用。了解電磁波的技術應用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例發(fā)表見解。例:討論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

舉例說明科學技術的應用對人類現(xiàn)代生活產(chǎn)生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對科學、技術及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重要性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例:舉例說明電磁波的應用對人類生活產(chǎn)生的正面和負面影響30●選修2(課標25頁)了解電磁波及其發(fā)射、傳播和接收原理。知道光的電磁本性和電磁波譜。舉例說明電磁波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例:比較無線電波中的長波、中波、短波、微波的不同傳播特點。

收集資料,了解移動通信的工作模式、常用術語和移動電話的常用功能。例:了解移動電話的工作原理。初步了解電視、廣播和電視機的工作模式,知道電視機的主要結構。了解電視、廣播技術的新進展。例:了解高清晰度電視與普通電視的主要區(qū)別。31●選修3(課標42頁)初步了解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基本思想以及在物理學發(fā)展史上的意義。了解電磁波的產(chǎn)生。通過電磁波體會電磁場的物質(zhì)性。了解電磁波的發(fā)射、傳播和接收。通過實例認識電磁波譜,知道光是電磁波。了解電磁波的應用和在科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323.三個系列是為哪些學生準備的?

為喜歡這些內(nèi)容的學生準備的!33例:了解照相機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的含義。(課標30頁選修2-3)例:在曝光量一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光圈和快門的組合改變景深。學生可以在不同的系列中選擇學習內(nèi)容。還有物理專題和物理專題研修。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以后的高校招生模式一定與現(xiàn)在完全一樣!34

三、物理課程的特點

1.明確提出并落實三維課程目標

2.提倡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35

●明確地、可操作地闡述了具體的三維課程目標(課標8~9頁)●在各模塊的具體要求中體現(xiàn)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要求。

(12頁13頁15頁16頁)36四、物理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比較371.對達到知識目標的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都做出了要求除了前面的例子外,還有:例:通過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轉化和轉移的方向性,認識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基礎215頁)

例:對科學、技術及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重要性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選修1-119頁)382.對知識要求的闡述比較寬泛會用運動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分析拋體運動。(15頁)例分別以物體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位移為橫坐標和縱坐標,描繪做拋體運動的物體的軌跡不刻意區(qū)分平拋和斜拋,強調(diào)科學方法學習393.以“例”和“活動建議”的形式對標準做進一步描述“例”和“活動建議”不是必須執(zhí)行的404.學生實驗的項目分布在各條標準中,同時有實驗總體要求●明顯地要求學生做實驗經(jīng)歷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研究過程(12頁)會測定凸透鏡的焦距(選修2-329頁)●不要求學生或教師一定做實驗,但是建議去做

活動建議:通過實驗研究質(zhì)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體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12頁)41●科學探究及物理實驗能力要求(10頁)其他描述:“嘗試選擇實驗方法”、“按說明書進行實驗操作”、“嘗試分析假設與實驗結果之間的差異”……與過去對實驗的要求相比

具體器材、操作的要求少了實驗思想、方法的要求高了425.對于教學、教科書編寫、評價、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都有建議課程理念的再次體現(xiàn)課程標準不只規(guī)定物理學的內(nèi)容43五、教科書在課程中的角色44最主要的課程資源體現(xiàn)編者對課程標準的理解

1.課程目標的導向

2.學習方法的導向

3.提供物理學的情景和學習資料

4.教師的好幫手45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物理教材編寫指導思想一、落實三維課程目標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獨立思考、同伴交流、師生互動三、繼承與發(fā)展相結合

重視基本概念規(guī)律,不忘歷史教訓,基本保持學科體系和知識結構,保留了原書好的文字、插圖和習題46模塊1目錄走進物理課堂之前第一章運動的描述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47模塊2目錄第五章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六章曲線運動第七章萬有引力與航天課題研究48

特點1

重視打好基礎循序漸進49例運動學規(guī)律的教學:第一章學習描述運動所用的概念,第二章學規(guī)律●第一章使用打點計時器的基本技能、會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會用圖象表示速度、會通過圖象比較加速度(用手拉紙帶,避免涉及運動規(guī)律)50●第二章第一節(jié)做實驗,但只記錄小車位移隨時間變化的情況,作出圖象,不做分析,不要求得出規(guī)律。51

4.通過圖象分析運動,得出

v=

v0+

at

●第二節(jié)研究前一節(jié)得出的圖象,確認存在著“勻加速運動”。52特點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體現(xiàn)在整個課程中53例:一道問答題(13頁)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詩中描述了什么物體的運動?它是以什么物體為參考系的?你對詩人關于“榆堤”、“云”、“我”的運動與靜止的說法有沒有不同的認識?54例:學過“用圖象表示速度”后的“說一說”

百米賽跑時運動員的速度從始至終不變嗎?如果有變化,你估計是怎樣變化的?某位運動員百米的成績是10.57s,按照你的估計畫出他在這段時間的v-t圖象的草圖。如果是沒有受過熟練的同學跑百米,他的v-t圖象的形狀可能有什么不同?55

例:說一說牛頓第三定律和“掰腕子”(1.88頁)鼓勵質(zhì)疑56STS

例:學過速度后的

STS欄目“速度與現(xiàn)代社會”協(xié)和式飛機。它能在20000m的高空以2倍聲速飛行。但是,它的能耗太大,飛行和維護的成本太高,加之起飛和降落時的巨大噪聲,以及安全隱患,所有的協(xié)和飛機于2003年10月已經(jīng)全部退出運營。

近30年的“協(xié)和史”引發(fā)人們深思:有沒有必要無限制地追求“高速度”?57特點3

倡導理性思維

就“物”說“理”58例:萬有引力定律的得出(2.第七章P61)1.行星的運動2.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太陽對行星的引力F∝m/r2

行星對太陽的引力F′∝M/r2

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F∝Mm/r2→F=GMm/r2

月-地檢驗推廣到萬物海王星、冥王星的預言和檢驗,其他檢驗59例:向心加速度方向的得出(2.P48)(1)思考與討論: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一定受力??紤]太陽和小球所受的力____體驗感悟地球繞太陽運動,地球小球繞圖釘做勻速圓周運動,所受的力指向什么方向?小球所受的力指向什么方向?60

(2)分析

v的方向,確定a

的方向從運動學進行分析:速度變化量的方向

----倡導理性思維

獲得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的教育61

例: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2.P16頁)(1)根據(jù)物體能量與做功的一般性關系和研究勢能時的經(jīng)驗,確定研究的方向。(2)探究速度變化與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關系。用1條、2條、3條……同樣的橡皮筋彈射小車,得到對應的幾個速度(用打點計時器)。62嘗試做出v-W、v2-

W、v3–W……

圖象結論:物體的動能“很可能”與v2這個因子有關。(3)利用v22-v12=2al分析F=ma,得到

W=(1/2)mv22-(1/2)mv12(4)(1/2)mv2這個量只與始末狀態(tài)有關,且與前面探究結果W

v2相印證。由此找到動能的表達式。63滲透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做一做:用計算機繪制v-t圖象(1.P35)64做一做:借助傳感器用計算機測速度(1.P25)A

同時發(fā)出超聲波和紅外線,B

根據(jù)接收二者的時差測出

A、B

的距離。一種運動傳感器65

特點4

學習方法的導向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練獨立思考、同伴交流、師生互動66

★大量“思考與討論”、“說一說”、“實驗”、“演示”,引導學生的思維,展開教學。67思考與討論68思考與討論

地球可以看做一個巨大的拱形橋,橋面的半徑就是地球的半徑。會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時,地面對車的支持力是零?這時駕駛員與座椅之間的壓力是多少?……返回目錄69說一說質(zhì)子帶正電,但質(zhì)子(與中子一起)卻能聚在一起構成原子核。根據(jù)你的推測,原因可能是什么?--強相互作用70

所有“實驗”、“演示”、“思考與討論”都不給結論,鼓勵思考、討論、與教師交流。

實驗

……

觀察兩球是否同時落地。實驗結果說明什么問題?多次改變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擊的力度……實驗結果說明什么問題?71

★學生實驗雖然沒有具體步驟,但給恰當?shù)奶崾?、指出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多數(shù)還有幾種不同方案供選用。

例: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1.簡述實驗方法,如圖

2.提示要注意的問題:怎樣減少阻力?以哪兩個位置作為始、末位置最為合適?可以多次測量。實驗報告的主要內(nèi)容。

3.速度測量的建議

可以用AC的平均速度代表B的瞬時速度。72★提供物理情景和學習資料提供物理情景舉例之一飛機起飛時每隔4s曝光一次所得照片這張照片說明什么問題?73舉例之二這組連環(huán)畫說明了物理學的什么道理?74生動的照片使課程貼近實際舉例之三75提供學習資料舉例之一生活語言與科學概念的差別76舉例之二

從某磚墻前的高處使一個石子自由落下,拍攝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圖。由于石子的運動,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條模糊的徑跡。

已知每塊磚的平均厚度為6cm,拍攝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起落點的豎直距離約2m。怎樣估算這個照相機的曝光時間?

石子從A

到B

的運動能否按勻速運動處理?77舉例之三問題與練習

一位觀察者測出,懸崖跳水者碰到水面前在空中下落了3s。如果不考慮空氣阻力,懸崖有多高?實際上是有空氣阻力的,因此實際高度比計算值大些還是小些?--計算值45m。

有沒有人身危險?我們的教師和學生習慣于理想化地處理問題,往往不加思考地順嘴說出:如果忽略空氣阻力……很多情況下是不能忽略的。接觸的實際資料太少。78科學漫步

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GPS)

這個GPS定位器此刻處于我國哪個城市的什么部位?從顯示屏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手持式GPS定位器7980科學足跡81STS82做一做83特點5教師的好幫手●循序漸進,分散難點●落實三維課程目標的前提是“學懂”“沒有不能攀登的高山,只有上不去的臺階”(泰山:1524m;一個峭壁:5m)在教學設計上多替教師做些工作84例矢量教學不求“一步到位”(1)位移指出它叫做矢量----大小、方向。

(2)思考與討論:一位同學從操場中心中發(fā),向北走了40m,到達C點,然后又向東走了30m,到達B點……你能通過這個實例總結出矢量相加的法則嗎?(此時還不要求得出這個法則,但要思考。)85

(4)給出矢量的定義強調(diào)兩點:

有方向平行四邊形定則(3)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總結力的合成分解的法則86

(5)說一說一個物體的速度v1在一小段時間內(nèi)發(fā)生了變化,變成了v2

,你能根據(jù)v1、v2

,按照三角形定則找出變化量

v嗎?

為后面向心加速度的學習“搭臺階”87(6)矢量概念的進一步運用88特點6教材的彈性

彈性:主要表現(xiàn)在模塊結構過去用星號,著眼點在知識?,F(xiàn)在用“做一做”、“說一說”,著眼點在方法。89說一說(2.P42)

嘗試導出圖示的拋體運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