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各區(qū)初三一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2023北京各區(qū)初三一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2023北京各區(qū)初三一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2023北京各區(qū)初三一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2023北京各區(qū)初三一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度北京各區(qū)初三語文一模文言文閱讀匯編

大興區(qū)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題。(共8分)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

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

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

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

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

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尺膚鍛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

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炸

然若神人;余則緇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

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

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

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

【丙】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①焉,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②,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③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④也,日扳⑤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

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

日:“泯然⑥眾人矣?!?/p>

(節(jié)選自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

【注】①異:對……感到詫異。②就:完成。③稍稍:漸漸。④利其然:認為這樣是有利可圖的。⑤扳

(pan):通“攀”,牽,引。⑥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

1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以是人多以書假余由是則生是焉得為大丈夫實是欲界之

仙都

B.斯加冠雕出,得其船雕克,公問其故留出軍門

C.方冬烈風子子孫孫無方匱欲為其林所識方乏者

得我

D.若余之手錄往送之門心樂之宮中之事

13.翻譯畫線語句,并依據(jù)上下文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翻譯:所以我雖然愚笨,最終還是有所收獲。

理解:宋濂的資質不好,但通過勤奮苦讀、遠道求師、虛心請教,最后學有所成。

B.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翻譯:大概心中有值得快樂的事,不知道吃的穿的不如別人。

理解:宋濂講述求學時的物質條件非常差,是在強調自己以讀書為樂,不求奢華。

C.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譯: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理解:這句話指出了學和教是相互依存的,也是能“自反”和“自強”的前提條件。

D.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翻譯: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

理解:仲永父親注重教導孩子,所以仲永五歲便能指物作詩,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14.【甲】【乙】【丙】三段文字全都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炯住课乃五ガF(xiàn)身說法,

將自己過去勤且艱的求學經(jīng)歷和太學生現(xiàn)在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形成」(手法),突

出了在學習上要(2),才能業(yè)精德成?!疽摇课挠昧祟惐鹊氖址?,指出“學”是體

驗“至道”的最好途徑,并指出“⑶”的觀點?!颈课耐ㄟ^王安石講述方仲永

天資聰慧,異于常人,可后來沒有認真學習,最終泯然眾人的事,讓我們認識到成才的關

鍵(4)。(4分)

答案

(三)(共8分)

12.B(2分)13.C(2分)

14.(1)對比(2)用心專一(突出“專”)(3)“教學相長"(“教學相長也”)

(4)不是先天的條件,而是后天的學習(共4分。每空1分)

【丙】參考譯文: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yè)。仲永長到五歲時,

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

居那里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并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

養(yǎng)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xiāng)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

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

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

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

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jīng)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

來的詩已經(jīng)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

方仲永的情況。舅舅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了?!?/p>

房山區(qū)

(三)閱讀《魚我所欲也》,完成1173題。(共8分)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

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

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

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

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

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

謂失其本心。

1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

A.當生取義屋畬儼然鍥而不會退避三畬

B.得之則生不復券路優(yōu)劣得所求之不得

C.行道之人行陣和睦一目十什禍不單行

D.所識方乏者穹冬烈風一穿二白無名無盡

12.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翻譯和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甲】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惡有甚于死者。

翻譯: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

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所以,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

(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

理解:這句話論述了在生死的重要關頭,應把“義”作為取舍的標準。正如宋代文天

祥戰(zhàn)敗被俘后,拒絕投降,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

句,表達了自己以身殉國、舍生取義的決心。

【乙】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翻譯:(可是有的人)見了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

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理解:孟子認為,優(yōu)厚的俸祿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這與孔子“不義而富且貴,于我

如浮云”的觀點一脈相承。

13.在《魚我所欲也》一文中,行道之人、乞人不食“嗟來之食”,表現(xiàn)出來的羞惡之心是

“義”。請閱讀下面兩則材料,結合具體內容,說明在種世衡和鄧世昌身上表現(xiàn)了怎樣

的“義二(4分)

【材料一】

種世衡知環(huán)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訛①。世衡與之約,明日當至其帳,往勞部落。是

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日:“地險不可往?!笔篮馊眨骸拔岱浇Y諸羌以信,不可失期。”

遂緣險而進。奴訛方臥帳中,謂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訛大驚日:“前此未嘗

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率其族羅拜聽命。

(取材于《宋史?種世衡傳》,有刪改)

【材料二】

世昌乘致遠,最猛鴦②,與日艦吉野浪速相當。吉野,日艦之中堅也。戰(zhàn)既酣,致

遠彈將罄,世昌誓死敵。將士知大勢敗,陣稍亂,世昌大呼日:“今日有死而已!然雖

死而海軍聲威弗替,是即所以報國也!”眾乃定。世昌遂鼓輪怒駛,欲猛觸吉野與同盡,

中其魚雷,鍋船裂沉。世昌身環(huán)氣圈不沒,汝昌及他將見之,令馳救。拒弗上,縮臂

出圈,死之。

(取材于《清史稿?鄧世昌傳》,有刪改)

【注釋】①奴訛:人名,羌族部落首領。②鷲:(zhI)兇猛。

答:

答案

(三)(共8分)

11.答案:B

評分標準:2分。

12.答案:甲

評分標準:2分。

13.答案示例:種世衡冒風雪之寒、地勢之險依約前往慰勞牛家族部,他誠信待人的行為是

一種體現(xiàn)誠信的“義”。/鄧世昌與日海軍英勇作戰(zhàn),欲撞沉吉野號,船沉后拒絕援救,以

身殉國,他誓死報國的愛國精神是一種體現(xiàn)忠勇的“義二

評分標準:共4分。每個材料2分,其中人物行為1分,“義”的內涵1分。

東城區(qū)

(三)閱讀下面兩則文字,完成第10?12題。(共7分)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

俱備。曉霧將嬖,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

有能與其奇者。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瓊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般,為嶼,為崛,為巖。青樹翠蔓,蒙絡

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承,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

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乃記之而去。

10.結合語境,下列力口點字的意思或用法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⑴四時俱備⑵曉霧將歐⑶日光下撤(4)/其境過清

A.⑴完備,齊備⑵消散⑶穿透⑷介詞,因為

B.⑴完備,齊備⑵消散⑶水清⑷連詞,表并列,“并且”的意思

C.⑴滿足,豐足⑵消散⑶水盡,盡⑷介詞,因為

D.⑴滿足,豐足⑵發(fā)散⑶穿透⑷認為

11.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翻譯和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翻譯: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論的。

理解:該句和結尾句首尾呼應,句中的“古”應指的是尾句提及的“康樂”公。

B.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翻譯:夕陽落山,水中潛游的魚兒一個個浮出水面。

理解:與“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共同描繪了朝暮的變化,呈現(xiàn)出山川的勃勃生機。

C.怡然不動,俶爾遠逝

翻譯:(魚兒)靜止不動,忽然又向遠處游去。

理解:通過對魚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描寫,既寫出魚兒輕快自由,又暗示了作者的心情。

D.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譯:潭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一樣交錯不齊,看不到它的源頭。

理解:句子將潭岸比喻成不齊的狗牙,與全文營造的清美之境不太吻合。

12.根據(jù)上面兩則文字以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热?。?分)

材料一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巴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

燭夜游,良有以②也!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③假我以文章④。會桃李之芳園,序⑤天倫之樂事。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材料二

(公)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⑦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

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

忘歸也。...

雖然,公⑧之樂,吾能言之。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學

者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

樂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曾鞏《醒心亭記》)

①逆旅:旅舍。②以:道理,原因。③大塊:大自然。④文章:錯雜的色彩花紋。此指大自然中種

種美好的形象聲色。⑤序:通“敘敘說。⑥即:到達。⑦醒心:古亭名,為歐陽修所建。⑧公:

指歐陽修。

古人徜徉于山水美景之時,還會述文抒情:陶弘景描摹山水之美,表現(xiàn)出娛情山水

的閑適;李白記述春夜宴的情景,既發(fā)出的慨嘆,也表達了生活的豪情;柳宗

元描寫小石潭的景色,含蓄抒發(fā)了自己②之情;曾鞏認為,令歐陽修真正快樂的不是

美景,而是豆、世多良才和萬物各得其宜。(第①空用原文語句回答,第②③空用自

己的話回答)

答案

(三)文言文閱讀(7分)

10.答案:A

評分:2分。

11.答案:C

評分:2分。

12.答案:①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②(被貶后)孤凄悲涼;

③示例:天下安康,人民富足(或:統(tǒng)治者“無為而治”,人民豐足)。

評分:3分。每空1分。

豐臺區(qū)

(三)閱讀《曹劌論戰(zhàn)》,完成14-16題。(共7分)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日: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

人?!睂θ眨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眨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θ眨骸靶?/p>

信未孚,神弗福也?!惫眨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θ眨骸爸抑畬僖病?梢砸?/p>

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饼R人三鼓。劌日:“可矣?!饼R師敗

績。公將馳之。劌日:“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14.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與“齊師伐我”中“師”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班西回朝B.為人呻表C.三人行,必有我則D.前事不忘,后事之如

15.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翻譯和理解,有送的一項是(2分)

【甲】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翻譯:當權者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去參與呢?

理解:曹劌的同鄉(xiāng)勸他不要進見魯莊公,是因為同鄉(xiāng)認為魯莊公和高官們見識非

常淺陋,曹劌難以勸說成功。

【乙】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翻譯:衣食這類用來安身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

理解:魯莊公認為分給別人安身立命的東西,這樣人們就會服從他,可以憑借這

樣的條件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

【丙】彼竭我盈,故克之。

翻譯:敵方的士氣窮盡了而我方士氣正盛,所以戰(zhàn)勝了敵軍。

理解:曹劌認為作戰(zhàn)中士氣和戰(zhàn)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選擇在齊國軍隊士氣

衰竭時進軍,進而克敵制勝。

1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遍L勺之戰(zhàn),魯國以弱勝強,離不開曹劌的遠見。閱讀上文

和下面兩則材料,分別說說“遠見”在曹劌、張文節(jié)和蘇軾身上的體現(xiàn)。(3分)

材料一

張文節(jié)為相,自奉養(yǎng)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guī)之日:“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

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②之譏。公宜少從眾?!惫珖@日:“吾今日之俸,雖

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③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

身豈能常存?一旦異于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

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節(jié)選自司馬光《訓儉示康》)

材料二

時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司農④行手實法⑤,不

時施行者以違制⑥論。軾謂提舉官日:“違制之坐⑦,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

是擅造律也?!碧崤e官驚日:“公姑徐之?!蔽磶?,朝廷知法害民,罷之?。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

注:①[掌書記]唐朝官名,相當于宋代判官,故以此代稱。②[公孫布被]漢公孫弘勤

儉節(jié)約,位居三公還蓋布被。③[顧]但。④[司農]古代官名,主管錢糧。⑤[手

實法]讓百姓自報田地財產(chǎn)的法令。⑥[違制]違反制度。⑦[坐]定罪。⑧[罷之]

廢止手時法。

答案

(三)(7分)

14.(2分)A

15.(2分)甲

16.(3分)示例:曹劌懂得戰(zhàn)爭取勝的關鍵在于取信于民,在戰(zhàn)場上能準確預判并把握戰(zhàn)

機。

張文節(jié)能清醒地認識到不論是個人還是家庭,都不可能長久地享受奢侈

的生活。

蘇軾能預見到手實法害民,難以真正推行。

(評分說明:每人表現(xiàn)各1分,意近即可)

門頭溝區(qū)

(二)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0-14題。(共13分)

材料一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詩歌頷聯(lián)從①和②兩方面,寫出面對荒涼冷落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時自己內心的悲憤和擔

憂之情。(2分)

11.依據(jù)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热?。?分)

詩歌頸聯(lián)“巫”與“至'兩詞,既是真實的地名,也是作者悲苦、絕望的內心

寫照。本聯(lián)中的動詞更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為國奔走的艱難無助。

材料二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

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

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非獨賢者有星心也星非曲直

B.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屋舍儼然

C.故不為茍得也溫故知新

D.得之則生妙手偶得

13.對“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

患有所不辟也”一句的理解,下列選項中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孟子認為選取生而恐懼死是人的“本心”,因為心中有大義,所以賢者選取生逃避死。

B.面對生死抉擇,“舍生取義”的人認為,“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為生存不擇手段。

C.這句話作者從“所欲”和“所惡”兩方面論述了在道義面前不茍且偷生,不躲避災

禍。

D.本句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從“生和死”兩方面進一步闡釋前文“舍生取義”的觀

點。

材料三

梅嶺三章(末章)

陳毅

投身革命即為家,

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

14.根據(jù)上面三則材料,在下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热?。?分)

生與死的抉擇,是人面對的最嚴峻的考驗。文天祥的“①”詩句寫出了他的寧

死不屈;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孟子提出了著名的②觀點;《梅嶺三章》中

的“且”詩句抒寫了陳毅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的崇高理想。古往今來,無數(shù)志士仁

人為正義而獻身,體現(xiàn)了他們的④和偉大人格。

答案

(-)(共13分)

10.答案要點:

①國家②個人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有其他答法,視其合理程度給分)

11.答案:①惶恐(1分)②零丁(1分)③嘆(1分)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12.答案:D

(2分)

13.答案:C

(2分)

14.答案要點:

①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舍生取義

③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④堅定信念

(共4分。共2空,每空2分。有其他答法,視其合理程度給分)

平谷區(qū)

(三)閱讀《愚公移山》,完成下列各題。(共7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

日:”[甲]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

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雜日:“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

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齒匕,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

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乙】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

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

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

[丙]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選自《列子?湯問》)

14.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寒暑易節(jié)移風易俗易如反掌一字不易

B.雜然相許相委而去拔刀相助實不相瞞

C.年且九十天子且至得過且過茍且偷生

D.固不可徹固守陣地頑固不化固執(zhí)己見

15.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翻譯和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翻譯:我和你們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

岸,可以嗎?

理解:愚公用“可乎”的疑問語氣與家人商量移山之事,可見移山前愚公

對能否移走險峻的大山也有疑慮,需要聽取家人的意見。

B以壯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一豐.其如土石何?

翻譯:就憑你老邁的年紀、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毛發(fā)都動不了,又

能把石頭、泥土怎么樣呢?

理解:智叟挖苦、嘲諷愚公,和愚公的妻子一樣,認為移山是愚蠢的行為,

根本不可能成功。

C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譯: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加高度,還怕挖不平嗎?

理解:愚公是大智若愚,他認為人的力量無窮,只要世代堅持移山,終能為

人所平。

16.從《愚公移山》中,我們感受到愚公強大的精神力量。閱讀下面鏈接材料,

簡要分析這種精神在蘇武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3分)

【鏈接材料】

單于①愈益欲降之。乃幽武②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

旃③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原④,炭乳

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⑤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腹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

食之。杖漢節(jié)⑥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训奂次唬瑪?shù)年,匈奴與漢和

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日:“武等

實在。”……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漢書?李廣蘇建傳》)

注:①[單于]是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專稱。②[武]蘇武,西漢時期杰出的外

交家。漢武帝時奉命以中郎將持節(jié)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至漢昭帝方獲釋歸漢。③[旃]

毛織品。④[軾]公羊。⑤[?;荩菸鳚h杰出的外交家,蘇武的副使。⑥[漢節(jié)]漢代使臣所

持的節(jié),由皇帝授予,是國家的象征,保護它也體現(xiàn)出對國家忠貞的感情。

答:

答案

(三)閱讀《愚公移山》,完成下列各題(7分)

14.答案:B

(2分)

15.答案:C

(2分)

16.答案示例:

在工具簡陋、人員極少、路途遙遠、遭人譏諷等困難面前,愚公不

畏艱難,信念堅定;(1分)同樣蘇武忍受了苦寒孤寂,吃雪食草的艱難歲

月,不辱使命,心向大漢,也表現(xiàn)出了堅定的信念。(2分)

(共3分)

石景山區(qū)

(三)閱讀兩篇選文,完成12-14題。(共8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停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

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

而不閉。是謂大同。

(節(jié)選自《禮記?禮運》)

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

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

12.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與“講信修睦”中“信”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值步漫游B.通風報修C.難以置信D.誠實守信

13.對文中畫線句的理解,下列選項中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不用做安全謀劃,因為無惡不作的小偷土匪已經(jīng)消失,鄰里之間可以暢行無阻。

B.不再有人搞陰謀,而且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作亂害人,人們彼此之間相互信任。

C.人們閉門不出,生活困難,惡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社會陷入混亂動蕩的局面。

D.人們思想單純,安于現(xiàn)狀,沒有膽量出來作奸犯科,社會處于和平安寧的狀態(tài)。

14.根據(jù)上面兩篇選文及下面兩則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處填寫恰當內容。(4分)

材料一

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

天下禍篡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

(選自《墨子》)

材料二

五畝之宅,樹⑧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⑥,七十

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⑥,申之以

孝悌⑦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選自《孟子》)

注:①敖:同“傲”,傲慢、輕視。②篡:掠奪。③樹:種植。④衣:穿上。⑤無失其時:不要耽誤

牲畜繁殖的時機。⑥謹庠序之教:認真興辦學校教育。⑦悌:敬愛兄長。⑧頒白:頒,同“斑二

頒白,指頭發(fā)花白。

對理想社會的想象和追求古已有之。《禮記》構想了以“天下為公”為前提的

“大同”社會,墨子則希望依靠“①”的理念來建立“兼愛”社會;孟子主張在

溫飽的基礎上“謹庠序之教”,對人們“②”,勾勒了“王道”社會的圖景,陶淵

明則虛構了一個富足安寧的“世外桃源”,成為后世人們向往的美好家園。

答案

(二)共8分

12.答案:D(2分)

13.答案:B(2分)

14.答案:①天下之人皆相愛②申之以孝悌之義(4分。每空2分)

順義區(qū)

(三)閱讀《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完成10-12題。(共8分)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

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變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

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軟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

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炸

然若神人;余則韁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

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余者乎?

10.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

A.致書以觀學以致用閑情逸致寧靜致遠

B.益慕圣賢精益求精相得益彰香遠益清

C.久而乃和政通人和春和景明風和日麗

D.未有所成成人之美渾然天成成千上萬

11.翻譯文中畫線語句,并依據(jù)上下文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甲】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翻譯:天氣特別冷的時候,硯池里的墨水結成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抄書之事。

理解:這句話描寫了天冷墨凍、手指僵硬、不怠抄書的情景,寫出了抄書之苦,

表現(xiàn)了學習之勤。這是他終有所成的原因之一。

【乙】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翻譯:有時遇到先達的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

話來回應。

理解:這句話寫出了自己從師之艱,表現(xiàn)了求知的渴望和求學的執(zhí)著,同時也

隱隱流露出對先達教學方式的不滿。

【丙】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翻譯:因為內心有值得快樂的事情,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理解:作者在意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內心有寄托,就可以忘記生活的艱苦,專

注學習。這也是他學有所成的重要原因。

12.根據(jù)上文及下面兩則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热荨#?分)

材料一

■通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有邑人家富

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日:“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

資給以書,遂成大學。(取材于《西京雜記》)

材料二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

覽輒省記。

(節(jié)選自袁枚《黃生借書說》)

《送東陽馬生序》與上面兩則材料都寫到了讀書之事:宋濂借書“手自筆錄”,匡衡

以①得以遍觀主人之書,袁枚因借不到書而“②工在讀書這件事上,他們三

個人表現(xiàn)出的共同特點是③。他們的讀書經(jīng)歷啟示我們④。

答案

10.B(2分)

11.乙(2分)

12.①傭作而不求償②形諸夢③嗜書;渴望讀書④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條件,

刻苦學習,勤奮讀書。

評分:本題共3分,每空1分

西城區(qū)

(三)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HT3題。(共8分)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甲]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

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富貴不能淫

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p>

孟子日:“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

也。[乙]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

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p>

(以上兩篇均選自《孟子譯注》)

1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

A.電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與民申之由此及彼聽天電命

B.為宮室之美以順為正者勿以善小而不為助人為樂

C.所識窮乏者得我不得志有失必有得得天獨厚

D,是亦不可以己乎是焉得為大丈夫乎是可忍,孰不可忍年年如是

12.下列對文中畫線語句的翻譯和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甲】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翻譯:不只是賢能的人用心才能做到舍生取義,每個人只要用心都能做到。

理解:這里的“是心”是指用心專一。孟子認為,只要用心專一,竭盡全力,

人人都能做到舍生取義。

【乙】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譯:(大丈夫應該)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一一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

——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一一義。

理解:這里的“廣居”“正位”“大道”分別喻指“仁”“禮”“義孟子認為

大丈夫首先要做到講仁德、守禮法、做事合乎道義。

13.根據(jù)兩篇選文及下面兩則材料,補全后面語段中橫線上的內容。(4分)

【材料一】

律①日:“蘇君②,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

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找陨砀嗖菀?,誰復知之!”武不應。

(取材自《漢書?蘇武傳》)

【材料二】

丞相李羅③等召見于樞密院,天祥入長揖。欲使跪,天祥日:“南之揖,北之跪,

予南人行南禮,可贅跪乎?”李羅叱左右曳之地,或抑項,或扼其背,天祥不屈。

(取材自《宋史紀事本末》)

注:①[律]指衛(wèi)律,人名。②[蘇君]與下文的“武”同指蘇武。③[李羅]人名,元丞相。

從《富貴不能淫》中我們了解了孟子對于“大丈夫”的看法。根據(jù)孟子的觀點,

《魚我所欲也》中的乞人是大丈夫,因為他寧可餓死也不食嗟來之食,做到了

“①蘇武是大丈夫,因為他②,做到了“③文天祥是大丈夫,因

為他④,做到了“威武不能屈”。這些人是真正的大丈夫,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答案

(三)(共8分)

11.答案:D

評分標準:2分。選錯不得分。

12.答案:乙

評分標準:2分。選錯不得分。

13.示例:①貧賤不能移②拒絕了富貴的誘惑③富貴不能淫④面對威逼,拒絕下跪

評分標準:共4分。每空1分。有其他答法,視其合理程度給分。

朝陽區(qū)

(三)閱讀《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完成13T5題。(共8分)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

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

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軟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

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悔

然若神人;余則韁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

余之勤且艱苦此。

13.下列選項各有兩組詞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