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專題復習:古代文化常識_第1頁
語文專題復習:古代文化常識_第2頁
語文專題復習:古代文化常識_第3頁
語文專題復習:古代文化常識_第4頁
語文專題復習:古代文化常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文化常識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周星星周星星姓名稱謂第分部一熱點二姓名稱謂稱謂分為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直稱姓名,第二種情況是稱對方的字、號、謚號、齋名、籍貫、郡望、官名、爵名、官地或稱對方為“公、君、子、卿”等(有時候稱呼前加“令”“仁”“賢”字),第三種情況是謙稱“寡人、朕、孤、仆、不才、不佞、愚、鄙人、敝人”(在有些謙稱前可以加“家”“舍”字)等,第四種情況是敬稱“陛下、皇上、大王、帝號、公、君、足下、丈、大人”等。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燭之武退秦師》)“寡人”,即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稱謂1、自稱謙稱2、他稱直稱敬稱姓:媯(guī)(今河北涿鹿有媯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風、嬴(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歸、曼、羋(楚姓)、隗(原北方少數(shù)民族姓)、漆(瞞)、允22個姓。氏:名:幼時家長取來供長輩稱呼。字:男子二十歲弱冠禮,自己起。(1)和名意思相同(2)意思相近

(3)意思相關(3)意思相反(5)拆解(1)帶女字旁的姓氏(姜、贏)(2)動植物,部落圖騰為姓氏(馬、李)(3)以封國、采邑或職官、爵位為姓(楚、上官)(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職業(yè)為姓(歐陽、陶)(5)以祖先族號、謚號為姓(唐、武)(6)其他(皇帝賜姓:項伯,劉)(避禍)(避諱)(嫌原姓太復雜,歐)(少數(shù)名族漢姓:陸、穆、賀、元)(漢語譯音:愛新覺羅改姓羅、金)羋姓(一作嬭姓),屈氏,名平,字原,詩魂正則,靈均號:用于表達某種志趣或者抒發(fā)某種情感;世稱。稱謂:1.(2015·高考浙江卷)古人有名有字。名與字意義上往往有聯(lián)系,或同義,或反義,或相關,如岳飛字鵬舉,意思是鯤鵬高飛。給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說明字與名的意義關聯(lián)。(各不超過25字)(4分)(1)陳璋,字□□□。說明:□□□□□□□□□□□□□□□□□□□□□□□□(2分)(2)孫冠群,字□□。說明:□□□□□□□□□□□□□□□□□□□□□□□□(2分)(1)(示例)玉成“璋”,玉器名,字“玉成”,表示玉汝于成。(2)(示例)謙之“冠群”意為出類拔萃,字“謙之”,以謙虛戒之。皇家稱謂:廟號祖宗體(太祖、太宗、高祖、高宗、成祖;X祖X宗都屬于是廟號)一般認為漢朝開始,一個皇帝一個,三國后開始泛濫(漢世宗)年號建元里(漢武帝開始使用第一個年號——建元,第一年被稱為建元元年,第二年建元二年,改年號也叫做“改元”)年號數(shù)量不限,漢武帝11個年號,武則天18個年號,但是明清要求比較嚴格,一個皇帝之有一個年號。(慶歷四年春/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謚號西周起(官謚(上下平/美惡平);私謚)謚號沒有字數(shù)限制(周平王、漢孝武帝)明清很泛濫(圣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tǒng)天大孝高皇帝)唐太宗漢武帝天啟皇帝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朝廷評定并授予死者的親屬、朋友、門生贈送的人稱:第一人稱代詞—吾、予、我、余、臣、朕、孤、寡人等第二人稱代詞—子、君、爾、汝、卿、公等第三人稱代詞——其、他、之、伊等百姓的稱謂:布衣、黔首、黎民、蒼生、生民、庶民、黎庶、黎元、氓等。職業(yè)的稱謂:《庖丁解?!分械摹扳叶 保岸 笔敲?,“庖”是廚師,表明職業(yè)。師襄弈秋輪扁匠石優(yōu)孟梓慶古代對中原以外的少數(shù)民族稱謂:北狄—東夷—南蠻—西戎。少數(shù)民族稱謂:①

未滿周歲的嬰兒②3-8歲的兒童③

剛換牙,指7、8歲④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⑤

男子十五歲古代年齡稱謂襁褓垂髫始齔[chèn]總角束發(fā)⑥女子13、14歲⑦指女子15歲豆蔻及笄十歲以下——黃口⑧男子20歲⑨男子30歲⑩男子40歲?男子50歲加冠、弱冠而立不惑知命?60歲?70歲?80、90的老人?長壽老人?100歲花甲、耳順

古稀耄耋(màodié)黃發(fā)、鮐(tái)背人瑞、期頤(yí)判斷:黃發(fā)和黃口都是指老年人?謙稱:(1)帝王:寡人、朕、孤、不穀(gǔ,不谷/不善的意思)(2)官員:下官、末官、小吏、仆(3)書生:不才、不佞、愚、鄙人、敝人1、自稱

晚輩或地位低的人——在下②

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可③

子弟

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小子④

老人——老朽、老夫、老漢、老拙、老身等⑤

女子——妾⑥

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寡君(4)對家人的謙稱稱謂前加上“家”或者“舍”表示對自己家人的謙稱①

自己的父親——家父、家君、家嚴②

自己的母親——家母、家慈③

自己的家——寒舍、舍家④

自己的哥哥——家兄⑤

自己的妹妹——舍妹⑥

自己的弟弟——舍弟⑦

自己的兒子——犬子⑧

自己的妻子——內子、內賢、拙荊、賤內荊釵布裙2、他稱:敬稱長輩稱晚輩:(1)直稱:名。如《侍座》中“求,爾何如?”

(冉有,姓冉,名求)。在長輩面前稱自己,也稱名。在長輩面前稱同輩,也可以稱名。(2)別稱:后生、小子(某些情況下含有輕蔑意)豎子(輕慢斥罵)晚輩稱長輩:夫子、先生、大人同輩稱同輩:稱字或號(表示憎惡時候才稱姓名)下面各項中不屬于直呼姓名的情況是()A: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B:用于對人表示尊敬和敬仰。C:用于介紹或作傳。D:自稱姓名或名。答案:B古代官員稱謂:①

直稱姓名“陶淵明”②

稱字“陶元亮”④

謚號“靖節(jié)先生”③

稱號“五柳先生”

歐陽修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東坡居士、香山居士、青蓮居士、詩佛、詩鬼、拗相公、臥龍鳳雛、青藤門下走狗(鄭板橋)。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⑤

稱籍貫⑥

稱官地

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⑦

稱齋名

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清初學者顧炎武是江蘇昆山亭林鎮(zhèn)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lián):“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p>

如《赤壁之戰(zhàn)》:“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再如賈宜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h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⑧

稱官名⑨

稱爵名⑩

稱郡望

“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大書法家王義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被稱為蘇學士。

寇準的將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

諸葛武侯,諸葛亮。

漢壽亭侯,關羽。

韓愈雖系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終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樼鹜豸酥炯娣Q】《促織》“余在史館,聞翰林天臺陶先生言博雞者事”,兼稱官職、籍貫和尊稱。君對臣的敬稱:卿或愛卿?判斷下列對文化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是否正確。①卿,是古代高級官名,也用作對人的敬稱,或是君對臣、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等的稱謂。(《六國論》)(

)②孟德,曹操的字。古人的名和字有一定的關聯(lián),并常按長幼排行的次序來取字。據此,我們可以推出,曹操很可能是家里的長子。(《赤壁賦》)(

)③夫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舊時也是對學者和老師的尊稱,如孔門就尊稱孔子為夫子。(《齊桓晉文之事》)(

)④“文惠君”為謚號?!爸u號”指古代帝王、諸侯、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據其生平事跡、品德修養(yǎng)而給予的稱號。(《庖丁解牛》)(

)√√√√⑤不肖,謂子不似父,以稱不孝之子。舊時讀書人常常用來表示自謙。文中意思是不成材。(《屈原列傳》)(

)⑥戎,我國古代對西部各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夷,我國古代常用來指稱北部的少數(shù)民族。(《諫逐客書》)(

)提示:古代中原以外的少數(shù)民族稱謂:北狄—東夷—南蠻—西戎。⑦“黔首”是指平民、老百姓,多在戰(zhàn)國與秦時使用。無爵平民不能服冠,當時平民百姓以黑巾覆頭,故稱“黔首”。古時亦可稱平民百姓為“黎民”“布衣”“庶人”等。(《過秦論》)(

)√×√官職科舉第分部二熱點三官職科舉

官職主要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中央官職可按三省六部等行政機構進行劃分,其中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的是尚書省的六個下屬部門,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個部門各自管轄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地方官職主要按州、郡、道、路、府、省等行政區(qū)劃進行劃分。同時要注意與官職有關系的詞語:授、除、擢、遷、貶、乞骸骨、懸車、下車等。如:“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陳情表》)“除”,拜官及授予新的官職。

與科舉有關的詞包括: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秀才、舉人、貢士、進士、解元、會元、狀元、四書五經、六藝、五音、經史子集、諸子百家、校、庠、序、學、國子監(jiān)、祭酒、博士、助教、提學、學政、司業(yè)、教授、監(jiān)生、童子等。如:“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齊桓晉文之事》)“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學校,后也泛稱學?;蚪逃聵I(yè)。周代叫庠,商代叫序。一、古代政治體制的演變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候、伯、子、男五種爵位,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梁王,英布方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均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料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圖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候,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三公】《周禮》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東宮三師”: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后來也逐漸成為虛街。

(后多為大官加街,表示恩寵并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明代張居正等曾被加太師銜。)太子太師:主要負責教文,傳授各種經史知識,一般由當時的名士鴻儒擔任。太子太傅:負責教武,指導太子的弓馬騎射等武藝。太子太保:負責保護太子的安全,同時也參與太子的教育。輔官:“東宮三少”,太子少師、太子少傳、太子少保?!叭隆保ü绿匾玻傅氖翘刂?,地位在九卿之上)后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救肯惹亍抖Y記》《尚書》等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三司)。

司馬:治軍之官

司徒:治民之官

司空:掌管土地、建筑的官吏

1、中央官制的演變君主專制,維護最高統(tǒng)治君權VS相權——(古代封建君主不斷加強皇權,削弱相權)①中央三公九卿制

相關說法可追溯至周朝,正式始創(chuàng)于秦朝,是秦漢時期的中央官制,也是對我國古代中央官制沿革影響最為深遠的制度。理解“三公”:

先秦《禮記》《尚書》等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周禮》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秦朝正式設立的三公九卿制中,“三公”如下: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最大,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最大,軍事長官副相,檢察院百官秦漢西漢為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常郎中令衛(wèi)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三公九卿制最大,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最大,軍事長官副相,檢察院百官(兩千石)宗廟祭祀、朝會、禮儀秦漢太常御前衛(wèi)士,貼身保鏢光祿勛皇宮安全、凡屬軍事官都叫做“尉”掌管皇帝的車馬最高司法審判機關掌管諸侯及藩屬國事務掌管皇帝親族和外戚勛貴事務大鴻臚掌管國家財政大司農掌管皇家私產地方郡縣制(封建制——郡縣制的轉變)中央VS地方

秦(郡縣制):家天下——公天下(血緣關系變行政關系)皇帝中央機構三公九卿郡郡首(太守)、郡丞、郡尉、郡監(jiān)縣縣令、縣丞、縣尉鄉(xiāng)三老、嗇夫、游徼里里典鐵打的縣令,流水的州郡秦郡、縣漢——州、郡、縣隋—州、縣唐—道、州、縣宋—道(路)、州(府)、縣元—行省、路、府、州、縣明—布政使(行省)、府、縣清—省、道、府、縣中國—省、市、縣封國土、建諸侯的制度②三省六部制

確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的中央官制,也是我國古代較為成熟嚴密的中央官制,其中的“六部”設置一直沿襲到清末都幾乎未有大的更改。理解“三省”:唐皇帝中書省門下省尚書起草詔令(政、軍、經)審議詔令(政、軍、經)執(zhí)行詔令(政、軍、經)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官吏任免、考核變動下設四司吏部、司封、司勛、考功下設四司戶部、度支、金部、倉部下設四司禮部、祠部、膳部、主客下設四司兵部、職方、駕部、庫部下設四司刑部、都官、比部、司門下設四司工部、屯田、虞部、水部戶籍人口、財政經濟武官軍籍、軍械軍令刑伐律制、審核刑名禮賓外交、文化科教工程建設、水利屯田正職:尚書副職:侍郎正職:尚書令副職:左右仆射

左右丞

左右司郎中王莽——大司馬大將軍(篡漢)③明代的內閣與宦官,清代的內閣與軍機處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三組內核關系與一個永恒主題(如何維護最高統(tǒng)治)①中央vs地方中央集權,網狀結構②君權vs相權君主專制,削弱相權③文官vs武官倚文架武,和戰(zhàn)兩樣

明朝內閣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機構,此后權力逐漸增大,后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地位日益受尊崇。各類各級官職名稱及榮爵官銜:

此類詞語往往要么和表示所以完全不需要刻意記憶。要么和表示官職變動的動詞連用,要么和具體的要素詞連用,(1)各類表示官職變動的動詞。具體還可分如下幾類:①表示任命或授予官職的。如:征、辟、察、舉、薦 / 召、授、除、拜、選(封/賞官爵也能算)②表示官職提升的。如:擢(zhuó)、拔、陟(zhì)、升、遷(加/封榮譽也能算)③表示降職的。如:謫、逐、貶、詘(黜)和左遷④表示官職調動(不涉及明顯升降)的。如:調、從、改、遷 / 出、入、補、轉登高;上升⑤表示官職罷免的。如:罷、黜、廢、奪、免(罷完還能再復、還)⑥表示兼任、代任官職的。如:判、行、領、兼 / 攝、守、署、權⑦表示主動辭官的。如:懸車、解官、乞骸骨 / 致仕、告老和辭官辭官家居,廢車不用二、古代中國的選官制度1、察舉制2、征辟制3、九品中正制(夏、商、西周實行世卿世祿制)時期:漢代方式:官推:察

眾推:舉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的制度考察科目:孝廉:孝子廉吏(20萬歲舉一人)茂才(秀才):茂才是州舉,所以數(shù)目少。察廉:最初都是小官,大概他們忠于職守,特別是為官清廉。光祿四行:質樸、敦厚、遜讓、有行(或作節(jié)儉)是四種品行,為選拔標準。賢良方正、賢良文學、直言極諫、勇猛知兵法時期:魏晉南北朝方式:將人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朝廷任命大中正官到各州主持品評。最后被世家大族壟斷。(對察舉制進行補充)時期:漢代方式:自上而下選拔官吏制度的制度征:皇帝下詔指明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任職。辟(bì):中央地方官吏任用有才能的屬官,再推薦。

優(yōu)缺點:征辟制的推行,有利于破格擢用人才,但也產生嚴重的弊病。4、科舉制度(分科考試)

時期:科舉制最早開創(chuàng)時間專業(yè)史學界仍存有爭議,一般認為是隋朝開創(chuàng)。但無可爭議的是,唐朝是科舉制走向完善成熟的朝代,隨后一直沿襲到清末。各個時代的科目和考試層級多有變化。明清科舉之路:讀書人院試:省學政或學道主持時間:每三年舉行兩次??h試:縣令主持,每年二月舉行,連考五場。府試:府官員主持,四月舉行,連考三場童生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第一名的稱為案首舉人鄉(xiāng)試: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時間:每三年一次,8月,秋闈。生員:廩生、增生、監(jiān)生、附生、例生舉人即具備做官資格第一名稱“解元”進士省試/會試:禮部主持。時間:2、3月,春闈。人員:舉人第一名稱“會元”貢士殿試:皇帝親自出題時間:三月十五日舉行一甲進士及第:狀元、榜眼、探花二甲進士出身:傳臚三甲同進士出身:傳臚連中三元(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五經”:《————》《————》《————》《————》《————》

(還有散失的《————》)“六藝”:一種意思為:要注意“六義”《詩經》

另一種意思為:————、————、————、————、————、————等六種技藝?!八臅保骸禵__》《___》《___》《___》

“經”VS“傳”“注”VS“疏”“春秋三傳”:《————》《————》《————》其中,《————》代表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也具有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荚噧热荩涸娊浂Y記尚書易經春秋樂“六經”禮樂御射書數(shù)孟子中庸大學論語南宋,朱熹對“經”文義闡釋的著作對原文的解釋補充對“注”的注解闡釋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左傳朝代科目備注唐明經科:背誦儒家經典,解釋含義進士科:詩賦、策論???:常科是每年定期舉行的考試,是科舉考試中的基本形式。在唐朝,??频目颇堪ㄐ悴?、明經、進士等五十多種,其中明經和進士是主要的考試科目。?制科?:制科是由皇帝根據需要臨時下詔舉行的考試,是一種特種考試,旨在選拔特殊人才以應對特殊需要。制科的科目名稱各異,如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經學優(yōu)深可為師法等。宋明經科:對經典的掌握進士科:策論(對政經文提出見解)詞學科:詩歌和文章明八股文:固定格式寫作經義:對經典進行解釋應用,四書八股文固定結構: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束股。每個部分都有具體的要求和字數(shù)。清八股文:固定格式寫作經史:對歷史知識的考查策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經史子集:泛指中國古代典籍,是古人將古籍按內容區(qū)分的四大部類,即:經、史、子、集。經:經書,是指儒家經典著作;史:史書,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詩詞匯編。一些大型的古籍叢書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庫全書》。

一、鹿鳴宴

鹿鳴宴是為鄉(xiāng)試后新舉人而設的宴會,起于唐代,明清沿此。鹿鳴宴曾在唐至清代的科舉和教育文化體系中延續(xù)了千年之久,其首開先河者是唐代大文豪韓愈。宴會之上必須要奏響詩經《小雅》中的“鹿鳴”之詩,是為起源。二、瓊林宴

瓊林宴是為殿試后新進士舉行的宴會,始于宋代。宋太祖規(guī)定,在殿試后由皇帝宣布并賜中舉者“及第”出身,至期集英殿群英聚會排定位次,皇帝賜宴祝賀。當時宴饌為定制,食品質量差,也不可口,故俗稱“饌無味如嚼蠟”。舉行瓊林宴后,新進士們由狀元率領以名帖拜謝主考官,并拜謁宰相和三司使,稱“謝恩”。三、鷹揚宴

鷹揚宴是武舉鄉(xiāng)試放榜后考官及考中武舉者共同參加的宴會。所謂“鷹揚”,是取威武如鷹之飛揚的意思。鷹揚既是對新武舉人的勉勵,又是考官們的自詡。主考官在鷹揚宴上稱“座主”,考中者稱“門生”,自稱“武門”。同考者稱“同年”。四、會武宴

會武宴是武科殿試放榜后,在兵部舉行的宴會,規(guī)模比鷹揚宴更大。古代科舉,自隋朝開始,武科僅唐代武則天時期曾一度被重視。故人們經常是文武并提;事實上重文輕武現(xiàn)象嚴重。武舉:開始于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應武舉的考生來源于鄉(xiāng)貢,由兵部主考。考試科目有遠射、馬射、步射、平射、筒射、馬槍、摔跤、舉重等?!拘!肯拇鷮W校的名稱,舉行祭祀禮儀和教習射御、傳授書數(shù)的場所?!锯詘iáng】殷商時代學校的名稱?!睹献?齊桓晉文之事》:“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薄拘颉恐艽鷮W校的名稱?!睹献?滕文公》:“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惫湃顺R遭孕蚍Q地方學校,或泛指學校,或教育事業(yè)?!緡鴮W】先秦學校分為兩大類:國學和鄉(xiāng)學。國學為天子或諸侯所設,包括太學和小學兩種。太學、小學教學內容都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為主,小學尤以書、數(shù)為主。【鄉(xiāng)學】與國學相對而言,泛指地方所設的學校。【稷下學宮】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高等學府,因設于都城臨淄稷下而得名。當時的儒、法、墨、道、陰陽等各學派都匯集于此,他們興學論戰(zhàn)、評論時政和傳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師都曾來此講學,是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重要園地?!咎珜W】中圖封建時代的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監(jiān)),或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制度也有變化。【國子監(jiān)jian】參見“太學”系。漢魏設太學,西晉改稱國子學,隋又稱國子監(jiān),從此國子監(jiān)與太學互稱,都是最高學府兼有教育行政機構的職能。如明代設“國子監(jiān)”,而《送東陽馬生序》中則稱之為“太學”?!緯骸刻扑沃撩髑宄霈F(xiàn)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控、研究學間的場所,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是: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善化的岳麓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和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明代無錫有“東林書院”,曾培養(yǎng)了楊連、左光斗這樣一批不畏閹黨權勢、正直剛硬廉潔的進步人士,他們被稱為“東林黨”。【祭酒】古代主管國子監(jiān)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戰(zhàn)圖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大學校長。唐代的韓愈、明代的崔銑(《記王忠常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過圖子監(jiān)祭酒。【司業(yè)】學官名。為圖子監(jiān)或太學副長官,相當于現(xiàn)在的副校長,協(xié)助祭酒主管教務訓導之職?!緦W官】古代主管學務的官員和官學教師的統(tǒng)稱。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學、學政、教授和教習、教諭等?!静┦俊抗艦楣倜?,現(xiàn)為學位名稱。秦漢時是掌管書藉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漢武帝設五經博士,教授弟子,從此博士成為專門傳授儒家經學的學官。)【學政】學官名?!疤岫綄W政”的簡稱,是由明廷姿派到各省主持院試,并腎察各地學官的官員?!窘淌凇吭競魇谥R、講課授業(yè),后成為學官名。漢唐以后各級學校均設教授,主管學校課試具體事務?!局獭繉W官名。是國子監(jiān)或太學的學官,協(xié)助國子祭酒。判斷下列對文化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是否正確。①都尉,中國古代秦漢時期重要的中高級武官之一,其地位通常比將軍略低。(《鴻門宴》)(

)②參乘,即“驂乘”,古時站在車右陪乘或擔任警衛(wèi)的人。樊噲是負責在車上保護劉邦的,故名。(《鴻門宴》)(

)③邑庠,指明清時縣學。庠,特指鄉(xiāng)學。明清時期,國子監(jiān)是全國的最高學府,且兼有教育管理機構的職能。(《促織》)(

)④絀,指罷免官職。在古代表示“貶官、免官”的詞語還有“貶、竄、放、謫、左遷、左除、左降、出、免、奪”等。(《屈原列傳》)(

)⑤大夫,古代官職名。周代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唐、宋時期有御史大夫及諫議大夫,明清時期廢除。(《屈原列傳》)(

)√√√√√禮儀制度第分部三熱點四

禮儀制度禮儀制度包括宗法類和禮俗類。

與宗法類禮儀制度有關的詞主要有“天子、七廟、太子、建儲、爵號、廟號、追贈、太牢、少牢、郊祭、社日、九族、姻親”等。

與禮俗類禮儀制度有關的詞主要有“北面、南面、東向、坐、跪、跽、箕踞、婚禮、喪葬、祭禮”等。如:“項王按劍而跽?!?《鴻門宴》)“跽”,指長跪,雙膝著地,上身挺直。

一、宗法類(祖宗制定的規(guī)則)

二、禮俗類(禮儀和傳統(tǒng))一、宗法類

宗法,古代以家族為中心,按血統(tǒng)、嫡庶來組織、統(tǒng)治社會的法則,是調整家族關系的制度,它源于氏族社會末期的家長制。

核心是嫡長繼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長子為法定的王位繼承人。宗法嫡子封建宗法社會中指正妻所生的兒子。也指正妻所生的長子,即“嫡長子”。從周代起,王位一般由嫡長子世襲,直至清末。宗子指嫡長子。依宗法,嫡長子要繼承大宗,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權,要繼承特別多的遺產,應受小宗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高貴,又叫“宗主”庶子封建宗法社會中指妾(小妻)生的兒子。宗法社會以“殺嫡立庶”為非法。眾子指嫡長子以外的諸子。孝悌孝,孝順、服從父母孔子把孝悌作為實行“仁”的根本,提出“父母在,不遠游”等孝悌主張。悌,敬重、順從兄長孟子也把孝悌視為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秦漢時的《孝經》提出:“孝為百行之首?!比寮姨岢┑哪康摹S護宗法等級秩序。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貴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后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構成男子字的全稱。伯禽父仲尼父叔興父親戚親內親父母和手足姻親與同宗戚外親六親《左傳》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gou(婚姻;嫁娶)、姻婭(親qìng家和連襟。泛指姻親)《周易》父子、兄弟、夫婦《漢書》父母、兄弟、妻子三黨父黨、母黨、妻黨,亦指父族、母族、妻族九族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考妣父親死后稱“考”母親死后稱“妣”如喪考妣是貶義三綱君為臣綱最先由漢代董仲舒提出,后經歷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加以系統(tǒng)化,成為禁錮人們思想的一套封建教義。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五倫君臣有義,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儒家仁、義、禮、智、信五行金、木、水、火、土五教封建關系準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七出封建社會遺棄妻子的七種借口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口多言,竊盜三綱五常:封建時代的道德規(guī)范三綱八目: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二、禮俗類中國古代禮儀制度的基本結構即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 ——《周禮》五禮吉禮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祇qí、人鬼的祭祀典禮兇禮哀憫吊唁憂患之禮軍禮師旅操演、征伐之禮賓禮接待賓客之禮嘉禮和合人際關系、溝通、聯(lián)絡感情的禮儀。飲食之禮;婚冠之禮;賀慶之禮1、宗廟

古代帝王、諸侯或士大夫為維護宗法制度而建造的祭祀其祖先的禮制性建筑,稱為宗廟(宗,尊也;廟,貌也)。其正殿叫廟,后殿叫寢,合稱寢廟。

“祖宗”在廟里吉禮:可以供奉多少位祖先?——廟制

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庶人祭于寢)王莽、玄宗、宋朝九廟。太廟:供奉始祖穆廟2:二代穆廟4:四代穆廟6:六代昭廟1:一代昭廟3:三代昭廟5:五代左右始祖廟+四親(父、祖、曾祖、高祖)廟+二祧tiāo(高祖的父和祖父)七廟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賈誼《過秦論》太廟天子的祖廟“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傳序》2、祭祀家祭古人在家廟內祭祀祖先或家族守護神的禮儀。唐代即有專人制訂家祭禮儀,相沿施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祖道通常是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宴送行的禮儀?!肚G軻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送別。

禊事指三月上巳臨水洗濯、祓(fú)除不祥的祭祀活動。《晉書·王羲之傳》:“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饼S戒祭者在祭祀或行禮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表示誠心致敬社日管五谷的神叫“稷”。祭社稷就是祭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我國古代專有祭社稷的節(jié)日叫“社日”。一般在春分秋分前后。宋王安石《歌元豐》:“百錢可得酒斗許,雖非社日長聞鼓?!奔涝钆D月二十三是祭灶節(jié),祭的是灶神(俗稱灶王爺)封禪(祭祀天地的儀式)古代統(tǒng)治者不僅重視祭宗廟,也重視祭天地、山川。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封在泰山上筑土為壇祭天,報天之功禪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場祭地,報地之功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亂之后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禪天地,向天地報告重整乾坤的偉大功業(yè),同時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封禪儀式在中岳嵩山和東岳泰山中都曾舉行過,但以泰山的次數(shù)多且影響大而出名,自秦皇開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禪泰山,武則天一帝封禪嵩山。(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漢章帝劉炟、漢安帝劉祜、隋文帝楊堅、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趙恒)3、祭品三牲古人常把用于祭祀的牛、羊、豬稱為“三牲”(大)。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guī)格也有所區(qū)別?!靶∪敝傅氖秦i、魚、雞“三牲”(?。┥?yōu)椤盃蕖斌w全為“牲”古人祭拜祖先祭品名目繁多,可以是肉食,可以是金玉珠帛,祭祀所用牲畜,色純?yōu)椤盃蕖?/p>

,體全為“牲”。后引申為為正義目的而舍棄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太牢天子祭祀社稷時,牛、羊、豬三牲全備,稱為“太牢”少牢諸侯祭祀用羊、豬各一頭,叫“少牢”。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yǎng)于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酹

酹,指灑酒于地。在簽神祭祖祭山川江河時,必須儀態(tài)恭肅,手擎酒杯,默念禱詞,先將杯中酒分傾三點,后將余酒灑一半圓形;這樣用酒在地上酹成三點一長勾的“心”字,表示心獻之禮。蘇軾詞“一樽還酹江月”。指憑吊各種天災人禍的喪葬的禮儀。后多特指喪葬、持服、謚號等禮儀。兇禮:1、諱稱(1)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古人對“死”的諱稱很多,天子死曰崩,諸侯死叫薨,官員死叫卒,士死叫不祿,庶民就稱死。百歲、千秋、晏駕、賓天

清代皇太后、皇后唐后二品以上官職、清皇貴妃以下到嬪(2)父母之死:見背、孤露、棄養(yǎng)等。(3)佛道徒之死:涅磐、圓寂、坐化、羽化、歸主、無常等“仙逝”現(xiàn)也用于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4)一般人死:亡故、長眠、長逝、謝世、殞命、入土、棄世、溘[kè]逝、老、故、逝、終、歿(沒)等(5)殂/殞泛指死亡,殤shāng夭折指未成年人死,縊稱吊死或絞殺,殪yi稱被射死。(6)壽終正寢:老年人死亡。外寢(男長輩之死);內寢(女長輩之死)。(7)文言中自稱死:殞命(首)、捐生、就木、作古、填溝壑棺槨“棺”是裝殮死人的器具,即棺材?!皹 笔峭夤?,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護棺材。殮liàn指給尸體穿衣下棺。也叫“入殮”。殯指殮而未葬。靈柩送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殯”“送殯”。葬埋棺入穴墳墓【墳】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墓】與地面相平;【?!柯裼袑⑾囡@宦或死者衣冠的高大墓葬;【陵】一國之君(主)的墓葬地。墓志放在墓中刻有死者傳記的石刻墓表立在墓旁刻載死者生平、表揚其功德的石碑廬冢服喪期間,為守護父母或師長的墳墓而蓋的房舍。2、守孝——五服喪服舊時居喪時穿戴的服飾。根據與死者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等,稱作“五服”五服斬衰cuī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斷處外露不緝[qī]邊。服期三年諸侯為天子、臣為君男子及未嫁女為父、母承重孫(長房長孫)為祖父、祖母妻妾為夫子婦為姑(婆)齊zī衰c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斷處緝邊,緣邊部分縫緝整齊。三年適用于在父已先卒的情況下子及未嫁之女、嫁后復歸之女為母母為長子一年凡夫為妻男子為庶母、為伯叔父母、為兄弟及在室姊妹已嫁女為父母孫男女為祖父母五月重孫男女為曾祖父母三月玄孫男女為高祖父母大功用粗熟麻布制做。九月凡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及姊妹已嫁女為伯叔父、兄弟小功用稍粗熟麻布制成。五月為伯叔祖父母、常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再從兄弟、未嫁再從姊妹外親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緦麻sī用較細熟麻布制成,做功也較“小功”為細。三月男子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為外孫(甥)、婿、妻之父母、兄弟等五服常考知識清單:1.五服是喪服,質地定親疏。2.斬衰不緝邊,生麻服三年。3.齊衰把邊緝,粗麻不定期。4.大功小功布已熟,緦麻最細只三月。5.大功九,小功五,期是一年是整數(shù)。3、守孝——五服古代官場中的“丁憂”和“奪情”制度丁憂:在職官員父母過世,須立即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孝二十七個月(三年、二年一個月)。武將“丁憂”不解除官職,給假百天。分“父憂(丁外艱)”,“母憂(丁內艱)”。奪情:官員喪服未滿而朝廷強令出仕,或將丁憂日期減短、延后等。一般為位高權重,擔負重要責任和使命的官員。居喪:喪期內不趕考,不婚嫁,不赴宴,不娛樂,不洗澡,不飲酒食肉,夫妻不同房,必須居住在簡陋的草棚中。起復:1.

官員丁憂期未滿而應召任官(明清時,喪期滿為“起復”,喪期未滿為“奪情”)2.

舊指官員被革職后復出服闋:守喪期滿除服(脫孝)賓禮: [朝聘]:諸侯定期朝見天子的禮制。主要有三種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見天子稱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見天子為“大聘”;每隔五年親自朝見天子為“朝”。1、朝聘2、揖讓(yīràng)

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jié)。

按尊卑親疏分為三種,稱為“三揖”:

一為“土揖”

二為“時揖”

三為“天揖”用于長輩或上司還禮。同輩日常見面,辭別禮。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行此禮。(1)土揖(下揖:揖禮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

用于長輩或上司還禮。行禮時,身體肅立,雙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內,俯身約30度,推手稍向下,然后緩緩起身,恢復立容。(2)時揖(中揖:揖禮手位于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

同輩日常見面,辭別禮。身體肅立,雙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從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約30度,起身,同時自然垂手或袖手。(3)天揖(上揖:揖禮手位于高者,標準揖禮)

在正式禮儀場合,如祭禮、冠禮等禮儀場合中,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行此禮。行禮時,身體肅立,(見圖解),雙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內;俯身推手時,雙手緩緩高舉齊額(一般略高過眉心),俯身約60度,起身時,恢復立容。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長揖禮來表示對受禮者的蔑視(劉邦和酈食其)叉手而揖

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以頗富才華著稱,因此得了個“溫八叉”的雅號!長揖萬福

唐代以前,女子也行作揖禮,但是“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唐宋以后,男女已是各行其禮?!叭f?!笔桥有卸Y時的口頭語

【跪】兩膝著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腳跟,以示莊重。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相如前進瓿([bù]),因跪請秦王。

【九拜】我國古代特有的向對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禮。《周禮》謂“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尊敬)

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喪禮)

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這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guī)定禮儀。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貼于腳跟。為了表示時人尊重,坐法頗有講究:“虛坐盡后,食坐盡前?!薄氨M后”是盡量讓身體坐后一點,以表謙恭;“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挪,以免飲食污染坐席而對人不敬。

【官場座次】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古人尚右,以右為尊,“左遷”即表示貶官?!读H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結構,前堂后室。在堂上舉行的禮節(jié)活動是南向為尊?;实劬蹠撼?,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稱王稱帝叫做“南面”,稱臣叫做“北面”。室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敢卑是坐東面西。《鴻門宴》中有這樣幾句:“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表椡踝巫钭?,張良座次最卑。3、座次皇帝武將武將文臣文臣北南面南面北北南西東項王項伯亞父沛公張良

【席次】古代宴會席次,尊卑很有講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來,來朔大門,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座位。如果客多,可設兩來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與散座的區(qū)別:上桌與單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則不分席次。8

【虛左】古代座次以左為尊,空著左邊的位置以待賓客稱“虛左”?!缎帕昃`符救趙》:“公子于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候生?!弊阋娦帕昃龑钌憔础=袢擞小疤撟笠源币徽Z。周及其以前、元,往往以左為尊嘉禮:

古代禮儀中內容最豐富的部分,上至王位承襲,下至鄉(xiāng)飲酒禮,無所不包,最重要的內容有婚禮、冠禮、射禮、饗禮、宴禮、賀慶禮等。1、婚禮

三書六禮是中國的傳統(tǒng)婚姻習俗禮儀?!叭龝敝冈凇傲Y”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澳幸曰钑r迎女,女因男而來”的習俗,就是“昏因”一詞的起源。婚姻。(1)納采(提親)

婚禮,下達納采。用雁。隋唐曾規(guī)定聘禮的定制,自皇子王以下至于九品皆同,標準為:雁一只。羔羊一只,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2)問名(六合出生年月日的干支紀法)

男家行納采禮后,再托媒人詢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時辰,以便男家卜問,決定成婚與否,吉兇如何?;蛞詾閱柮悄蟹角彩拐邌柵缴傅男帐希员惴直娴帐?。后問名范圍擴展到議門第、職位、財產以至容貌、健康等多側面。

問名也須攜帶禮物,一般用雁。我國廣東海南及西南少數(shù)民族,常用檳榔作為問名攜帶的禮物。(3)納吉(訂婚)

將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禮表示要訂婚的禮儀。古時,納吉也要行奠雁禮。訂婚時,古時用雁,表示婚事已定。(4)納征

男家納吉往女家送聘禮(聘書)?!抖Y記·士昏禮》孔穎達疏:“納征者,納聘財也。征,成也。先納聘財而后婚成。”經此儀禮婚約完全成立。(5)請期

由男家擇定結婚佳期,用紅箋書寫男女生庚(請期禮書),由媒妁攜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6)親迎

俗稱“迎親”(迎書)。新婿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通常是男家將婚期通知女家后,到成婚日,由新郎親自到女家迎接新娘,也有由男家派遣迎親隊伍迎娶,新娘在家等候。2、冠禮

冠禮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齡,可以婚嫁,并從此作為氏族的一個成年人,參加各項活動。成年禮(也稱成丁禮)由氏族長輩依據傳統(tǒng)為青年人舉行一定的儀式,才能獲得承認。加冠后,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并給起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shù)拿馈白帧?/p>

華夏族的成年禮,為男子二十冠禮,女子十五笄禮冠禮規(guī)定,加冠為三加,即始加、再加、三加,每一加要分別戴上不同形制的帽子,代表著不同的寓意。

一加,戴緇[zi資,黑色]布冠,表示該男子從此可以治人、治家;

二加,戴皮弁biàn(一種用白鹿皮縫制而成的帽子),表示今后該男子要為國家服兵役;

三加,戴爵弁(一種像爵形狀的黑色帽子),表示該男子從今以后,有權參加祭祀活動。

如果是諸侯行冠禮,于三加之后還有四加,戴玄冕(又稱元冕,一種外黑里紅的禮帽);

帝王天子行冠禮,則還要五加,戴袞〔gun滾〕冕。3、婚冠禮

《周禮》:“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古代貴族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歲行笄禮(笄:束發(fā)用的簪子。古時女子滿十五歲把頭發(fā)綰起來,戴上簪子)后也可結婚。所以把婚禮、冠禮合稱為婚冠禮。4、賓射之禮、燕饗xiǎng之禮、脤膰shènfán之禮、慶賀之禮

射即射箭。射箭是原始人類征服野獸,抵御外敵的重要手段,后來逐漸演變成以比試射箭娛樂賓客的習俗。周人射禮有四種:大射、賓射、燕射、鄉(xiāng)射。大射是天子、諸侯祭祀前為選擇參加祭祀的貢士而舉行的射禮;賓射是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相會時舉行的射禮;燕射是天子與群臣燕息之時舉行的射禮;鄉(xiāng)(饗)射是地方官為薦舉賢能之士而舉行的射禮。4、判斷下列對文化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是否正確。①會同,泛指古代諸侯朝見天子。古代諸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叫“會”,諸侯共同朝見天子叫“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②侍坐,在尊長近旁陪坐,文中的侍坐體現(xiàn)了孔子和弟子們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③西向,即面向西方?!而欓T宴》中有“項王、項伯東向坐”,即坐西向東,是最尊貴的座次。(《鴻門宴》)(

)④太宗,是古代帝王的謚號,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諫太宗十思疏》)(

)提示:“太宗,是古代帝王的謚號”錯,太宗是古代帝王的廟號?!獭獭獭立莼橐觯帕x是指約為兒女親家,古人結婚也稱“結大義”,男方為姻,女方為婚?!盎橐觥钡慕窳x為結婚的事或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鴻門宴》)(

)提示:“男方為姻,女方為婚”說法顛倒,應為男方為婚,女方為姻。成語:男婚女姻,男人婚娶,女人出嫁。⑥合從,秦國采用的一種離間六國,使它們各自同秦國聯(lián)合,從而各個擊破的策略。(《過秦論》)(

)提示:“合從,秦國采用的一種離間六國,使它們各自同秦國聯(lián)合,從而各個擊破的策略”錯誤。合從是六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討伐秦國的一種戰(zhàn)略?!痢撂煳牡乩淼诜植课鍩狳c五天文地理天文歷法:天文主要有星辰名稱、圭表等;歷法分為紀年法、紀月法、紀日法、紀時法、節(jié)日和節(jié)氣。如:“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斗?!?,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山川地理:九州、八荒、六合、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關內、關外、江東、江左、五岳、三秦、城郭、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等。如:“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鴻門宴》)“山東”,最早始于戰(zhàn)國時期,當時秦人稱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qū)。一、天文歷法我們

不知天高地厚

才要去測去量

限制何在?圖片加載視頻1:30鏈接天文1、五緯七政地球五緯:古人把實際觀測到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稱作“五緯”。月亮恒星——行星——衛(wèi)星七政: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星期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2、二十八星宿四象二十八星宿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mǎo)畢觜(zī)參(c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3、星次和分野

王勃《滕王閣序》中有“星分翼軫,地接衡廬”4、星空考點北斗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顆亮星。七顆星的名稱是:天樞(貪狼)、天璇(巨門)、天璣(祿存)、天權(文曲)、玉衡(廉貞)、開陽(武曲)、搖光(破軍)。排列如斗杓,故稱“北斗”。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斗身,古曰魁;玉衡、開陽、搖光組成為斗柄,古曰杓。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東方蒼龍七宿中的心宿。《詩經.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當于公歷的八月,流火是說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漸西降,表明暑氣已退?,F(xiàn)也因訛用來形容天氣炎熱(因人們誤把“七月”理解為公歷七月、把“火”理解為火熱)。彗星襲月彗星俗稱掃帚星,彗星襲月即彗星的光芒掃過月亮,按迷信的說法是重大災難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边\交華蓋華蓋,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屬仙后座。舊時迷信,以為人的命運中犯了華蓋星,運氣就不好。魯迅《自嘲》詩:“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睜颗?椗盃颗!奔礌颗P牵纸信@尚?,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銀河東?!翱椗奔纯椗?,在銀河西,與牽牛星相對?!豆旁娛攀住罚骸疤鎏鰻颗P牵ê訚h女。”唐代詩人曹唐《織女懷牽?!罚骸氨倍芳讶穗p淚流,眼穿腸斷為牽牛。”參商參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參宿,商指東官蒼龍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別稱。兩星不同時在天空出現(xiàn),因以比喻親友分隔兩地不得相見,也比喻人與人感情不和睦。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月亮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它的別稱可分為: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宇宙,四方上下是稱“宇”、古往今來稱“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B.古代人把星空分為二十八個星區(qū),稱為二十八星宿,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的位置。李白《蜀道難》中有“捫參歷井仰脅息”,其中“參”“井”就是星宿名。C.古代占星家為了用天象變化來占卜人間的吉兇禍福,將天上星空區(qū)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稱作分野。如《滕王閣序》中有“星分翼軫”就是指南昌城對應天上“翼”“軫”兩個星區(qū)。D.華蓋,星座名。舊時迷信,以為人的命運中有了華蓋星,運氣就好。D.華蓋,舊時迷信,以為人的命運中犯了華蓋星,運氣就不好。歷法1、陰歷(月亮歷)朔:每月第一天晦:每月最后一天望:每月十五日(有時是十六日,偶或是十七日)叫作望。十六日為既望朏fěi:每月初三上弦:上弦指初七或初八下弦:指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2、陽歷(太陽歷)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年12個月四季(時):春夏秋冬(季)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二十四節(jié)氣:正月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滿五月芒種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處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二九:冬至后第1個九天至第27天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統(tǒng)稱陰陽合歷,指導農業(yè)活動=農歷3、干支紀年(星辰歷)(1)【歲星紀年法】太歲紀年是以天象為依據的紀年方法,古人觀測木星,認為木星十二年圍繞太陽運行一周天,于是用以紀年,取名歲星,歲者年也。木星每年行經一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來紀年。例如,“歲在星紀”、“歲在玄木”等。十二星次(2)【干支紀年法】是我國古代最基本的紀年方式之一,前天干后地支。如玄宗即位那年是癸丑。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是指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支是指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zhí)徐、大荒落、敦牂、協(xié)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計算方法:

公年數(shù)先減3,得到基數(shù)除以10,余數(shù)是天干。公年數(shù)先減3,基數(shù)除以12,余數(shù)便是地支。

2025(3)【年號紀年法】漢武帝劉徹開始有年號。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救缣菩?13,即位那年稱開元元年,順次為開元二年、開元三年等,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4)【年號干支兼用法】如“開元二年癸丑三月”。(5)【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數(shù)來紀年。用于春秋戰(zhàn)國年代。如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4、古代紀月法(1)序數(shù)紀月法:一年十二月,依次分別叫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冬臘。(2)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11212345678910(3)時節(jié)紀月法:農歷以正月、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春:端月、杏月、桃月夏:槐月、榴月、荷月秋:巧月、桂月、菊月冬:陽月、葭月、臘月5、古代紀日法(1)序數(shù)紀日法:每月29天或者30天,依次叫初一初二……初十,十一……廿一、廿二(2)干支紀日法:10天干和十二地支,形成60日一個循環(huán)?!稓ブ畱?zhàn)》:“夏四月辛巳,敗秦軍于殽?!毕闹傅氖窍臍v(農歷);“四月辛巳”指農歷四月十三日。(3)月相紀日法:

指用“朔、朏(fěi,新月開始發(fā)光)、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6、古代紀時法古代紀時單位時辰:一個時辰等于2小時,一天十二時辰更(鼓):古時常夜間擊鼓報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點:古人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分為五點。每點約等于現(xiàn)代的24分鐘。刻:古人把一晝夜分為100刻,實算96刻,每刻15分鐘。漏刻指很短的時間。日晷刻漏6、古代紀時法(1)天色紀時法: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ú)中、日中、日昳(yì)、晡(bū)時、日入、黃昏、人定。(2)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色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現(xiàn)化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五更五鼓三更三鼓四更四鼓五更五鼓

一更一鼓二更二鼓五夜丙夜丁夜戊夜

甲夜乙夜夜間時辰五更五鼓古時現(xiàn)代時間打更方式更夫語言黃昏一更一鼓戌時19:00—21:00咚!_______咚(咣)天干物燥,小心火燭人定二更二鼓亥時21:00—23:00咚!咚!關門關窗,防偷防盜夜半三更三鼓子時23:00—1:00咚_______咚!咚!子時三更,平安無事雞鳴四更四鼓丑時1:00—3:00咚_______咚!咚!咚!丑時四更,天寒地凍平旦五更五鼓寅時3:00—5:00咚_______咚!咚!咚!咚!早睡早起,保重身體北京鼓樓北京鐘樓鑼竹梆子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農歷正月初一)?元宵節(jié)(農歷正月十五)?社日(農歷二月初二)?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前一天)?清明節(jié)(節(jié)氣清明)?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七夕(農歷七月初七)?中元節(jié)(農歷七月十五)?中秋節(jié)(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jié)(農歷九月九)?冬至(節(jié)氣冬至)?臘八節(jié)(農歷臘月初八)?祭灶(農歷臘月廿四)?除夕(農歷十二月卅日)1、春節(jié)(農歷正月初一)春節(jié)別稱:“元日”、“改歲”、“三朝”、“歲旦”、“正旦”、“元辰”、“元首”、“歲朝”、“元旦”歲日”、“新正”、“新元”等。

辛亥革命后采用公歷記年,才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jié)”,公歷1月1日改稱為“元旦”民俗活動:包括喝臘八粥、祭灶神、掃塵、貼春聯(lián)、貼年畫、倒貼福字、除夕守歲、吃餃子、壓歲錢、拜年、逛廟會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孟浩然《田家元日》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唐?劉長卿《新年作》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斟?!?陸游《己酉元日》

人日:這是正月初七日。據傳說,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2、元宵節(jié)(農歷正月十五)朱淑貞《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元宵節(jié)別稱:又稱為“上元節(jié)”“元夕”或“燈節(jié)”,是春節(jié)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意。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習俗: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子元宵節(jié)別稱:花朝節(jié),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jié)”、“百花生日”、“花神生日”。節(jié)期因地而異,中原和西南地區(qū)以夏歷為花朝;江南和東北地區(qū)以二月十五為花朝,據說這是與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相應,稱"花朝"對"月夕"。此外,還有一些地區(qū)以二二月初二月十二或十八為花朝節(jié)。3、花朝zhāo節(jié)(二月初二)4、上巳節(jié)(三月三)

上巳節(jié)是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俗稱三月三,該節(jié)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來固定在農歷三月初三。

上巳節(jié)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jié)已在流行,人們紛紛來到江渚池沼的水邊,以春水洗滌污垢,認為這樣作可以除去整個冬天所積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潔免疫,吉祥如意。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

麗人行(節(jié)選)杜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蘭亭集序,王羲之: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5、社日(春分前后)時間:祭祀土地神的節(jié)日。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開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社日),秋社在秋分前后。官社、民社之分。民社定為二月二日,俗稱“土地公公生日”,亦稱“祭戊”。官社日期不變,其祭祀為國家祀典,在社稷壇舉行。習俗:鄉(xiāng)鄰們在土地廟集會,準備酒肉祭神,然后宴飲。杜甫《遭田夫泥飲美嚴中丞》:“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王駕《社日》詩:“桑柘(zhè)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逼近6、寒食節(jié)(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紀念介子推時間:亦稱“禁煙節(jié)”、“冷節(jié)”、“百五節(jié)”,在夏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節(jié)前二日。”習俗:禁煙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發(fā)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等風俗,寒食節(jié)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俺踹^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薄 哆B昌宮詞》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官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寒食日即事》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7、清明節(jié)時間:清明節(jié)古時也叫三月節(jié),又稱掃墳節(jié)、冥節(jié),與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及十月十五下元節(jié)合稱三冥節(jié),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在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響相對更大更廣。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社牧《清明》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8、端午節(jié)(五月初五)紀念屈原。別稱:俗稱“端午節(jié)”“端陽節(jié)”,天中節(jié),浴蘭節(jié)。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jié)稱之為五月節(jié)、艾節(jié)、夏節(jié)。端午節(jié)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習俗:端午節(jié)主要風俗有掛鐘馗像、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浣溪沙?端午》?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一一張耒《和端午》?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一一趙蕃《端午三首》?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9、七夕節(jié)(農歷七月初七)

別稱: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jié),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jié)”、“七橋節(jié)”、“女兒節(jié)”或“七夕愛情節(jié)”。

這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jié)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镀呦Α钒拙右?/p>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镀呦Α范拍痢般y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薄儿o橋仙》秦觀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10、中元節(jié)(七月十五日)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后代只有上元中元成為節(jié)日。)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

中元的民俗活動,圍繞著祭祖、祭野鬼,例行中元祭祖、祀孤魂、超度亡靈、設食祭鬼的活動,在民間成為最大的“鬼節(jié)”。11、中秋節(jié)(農歷八月十五日)

別稱:又稱“月夕”、““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團圓節(jié)”。

習俗: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一一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蘇轍《水調歌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