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 第8單元 《莊子》《列子》_第1頁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 第8單元 《莊子》《列子》_第2頁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 第8單元 《莊子》《列子》_第3頁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 第8單元 《莊子》《列子》_第4頁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 第8單元 《莊子》《列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莊子

(-)

國學片段:

北冥有魚,其名為鯨。鯨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

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

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接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

也。”

我是小助手:

1.冥(ming):海。冥,通“溟”,是浩瀚無邊的意思。北冥,指北方

的大海。南冥,指南方的大海。

2.M(kun):大魚的名字。

3.垂:通“陲。邊陲,邊際。

4.海運:海動,海風吹起。

5.徙(xi):遷移。

6.按(tuan):環(huán)繞。

7.扶搖:旋風,海里的颶風。

8.息:氣息。

我是小翻譯: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鰥。鯨的身體長度,不知道有幾

千里。鰥變化成鳥,它的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當它奮

起而飛的時候,它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彩。這種鳥呀,在海風吹起的時候

就要遷移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記

載怪異事情的書。書里有這樣的話:“當鵬往南方的大海遷移時,一擊水

就能行三千里,乘著旋風盤旋而起,飛往九萬里的高空。它是乘著六月的

大風飛走的?!?/p>

考考你的智慧:

1.“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

月息者也。”這句話中用到了哪種修辭手法?()

A.比喻B.擬人C.夸張D.排比

2.下面對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鯨之大之:的

B.其翼若垂天之云若:好像

C.志怪者也志:記載

D.《諧》之言曰曰:說話

3.認識上面文段中的“鵬”,你想到了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中的

《》,其中的人物也有相似的本領(lǐng),翻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

他是。

4.在上面的文段中,魚變成了鳥,在你讀過的書籍中有沒有類似的故

事?請你寫出故事的名稱,并用自己的語言概述故事的情節(jié)。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傳說中的“鵬”長什么樣

鵬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莊子》??上У氖牵肚f子》

只描繪出了鵬的大,卻沒寫出鵬長什么模樣。不過,《神異經(jīng)?中荒經(jīng)》

里描述的大鳥“希有”,也許就是大鵬鳥的別稱:“上有大鳥,名曰希有,

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

《水經(jīng)注》又加上了“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這

些從一些側(cè)面說明:大鵬鳥有綠、紅兩種顏色,不鳴叫也不吃東西;僅僅

背上小片沒有羽毛的地方,就有一萬九千里寬廣,可見它體形多么龐大。

原來,從西部昆侖山到東海的距離,也不過是大鵬鳥兩個翅膀之間的距離。

(二)

國學片段:

堯讓天下于許由,日:“日月出矣,而懈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難

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于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

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

我是小助手:

1堯(yao):我國古代的一位生命君王。

2.許由:傳說中的高潔隱士。

3.埔(jue)火:火炬。

4.息:通“熄”,熄滅。

5.澤:潤澤。

6.立:登上王位。

7.尸:住址。

8.缺然:欠缺的樣子。

我是小翻譯:

堯打算把天下讓給許由,說:“太陽和月亮都已升起來了,可是炬火

不熄滅,它要跟太陽、月亮的光亮相比,這不是很難嗎?適時的雨及時降

落了,可人們還在澆水灌地,這對于禾苗的滋潤,不是多此一舉嗎?如果

您登上王位,天下就會安定,而我還占著您的位子,自己感覺太不夠資格

了。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您?!?/p>

考考你的智慧:

1.“日月出矣,而端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難乎?”是一個句,

上面文段中和它句式相同的句子是:O

2.文段用到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其中,堯把自己比喻成了

和,把許由比喻成了和0

3.從上面的文段中,我們可以看出堯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4.你知道堯帝做出了什么成就嗎?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堯帝開啟禪讓制

堯以國家和人民為重,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而是開啟了禪讓

制。堯先后把天下讓給許由和子州支父,但是他們都沒有接受。最終,舜

接受禪讓登上了王位。

堯和四岳討論誰能繼承王位。堯說:我在位已經(jīng)七十年了,您幾位中

間有誰能承繼帝位呢?”四岳齊聲回答:“我等鄙陋無德,不能辱沒神圣

的帝位?!眻蛘f:“那么,把近親貴戚和隱匿民間的大德大才的人都推薦

上來吧!”大家一致推舉道:“有個民間的鰥夫,叫舜。他是一個瞎子的

兒子。父親固執(zhí),母親放肆,弟弟傲慢,他卻能以孝道使得家庭和睦,不

至于出亂子?!钡蹐蛘f:“那就讓他試試吧!”于是帝堯?qū)蓚€女兒娥皇、

女英嫁給舜,來觀察他的德性。

舜讓妻子回家去侍奉公婆,盡行婦道。堯又讓九個兒子跟隨舜,觀察

他處理社會事務的能力。堯的九個兒子在舜的熏陶下變得更加懂事了。堯

又讓舜輪流到幾個官府任職。舜盡職盡責,制定制度,使各官府的行政走

上了正規(guī)。堯派舜到山林川澤中去,在暴風雷雨交加中,舜都沒有迷路。

通過考察堯發(fā)現(xiàn)舜很圣明,終于決定將王位交給了舜。

(三)

國學片段:

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螂且甘帶,氏鳥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毛嫡麗

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

下之正色哉?

我是小助手:

1.芻(chu):草?;浚╤udn):養(yǎng)?!捌c豢”,用草喂養(yǎng),這里代指家

畜、牲口。

2.薦:草。

3.螂(ji)蛆(ju):娛蚣。甘:甜美,嗜好。帶:小蛇?!案蕩А笔?/p>

指喜歡吃小蛇。

4.聘(chi):貓頭鷹。耆(shi):通“嗜”,愛好。

5.孰:誰。

6.毛端(qidng)麗姬(ji):都是古代的美女。

7.麋(mi)鹿:是世界珍稀動物,屬于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

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

8.決驟:快速奔走。

我是小翻譯:

人類吃家畜,麋鹿吃草,娛蚣愛吃小蛇,貓頭鷹和烏鴉喜歡吃老鼠,

這四種動物誰知道什么樣的食物才是真正的美味呢?毛婿和麗姬,是人們

認為美麗的,但是魚見了就會深入水里,鳥見了就會高飛向天空,麋鹿見

了就是快速逃走,這四種動物誰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

考考你的智慧:

1.這個寓言故事中包含著一個成語,是,經(jīng)常用來形

容。

2.從句式上看,“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是一個句,

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改寫成陳

述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莊子通過這段話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4.相比于美貌,智慧更加重要。你知道我國古代的哪幾位才女呢?她

們有什么代表性的作品?(舉出兩個人物就可以)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沉魚落雁”可不是夸你漂亮

毛婿是越王寵妃,麗姬是晉獻公夫人,都是古時候的美女。莊子的意

思是說,毛端、麗姬是人們欣賞的美女,但是,魚見了她們就潛入水底,

鳥見了她們就飛到高空,麋鹿見了她們就趕緊逃跑,這四者,誰知道天下

真正的美色是什么?

魚見了美女潛入水底,不是因為羞愧,而是因為害怕;鳥見了美女高

飛,不是因為內(nèi)疚,也是因為害怕;麋鹿見了美女逃跑,同樣不是因為比

美失敗的懊惱,仍是因為害怕。換句話說,任何一個丑八怪都可以導致“沉

魚落雁”的結(jié)果。因為魚鳥麋鹿根本不懂得毛婿、麗姬是否美麗,只是因

為高度的警覺,在求生本能下,聽見、看見一點兒異常的動靜就趕緊躲藏

起來,保護自己。所以莊子才會說,誰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麗呢?因此,

莊子當初講這個故事,其實不是稱贊女性美貌,而是說美貌沒什么意義。

(四)

國學片段:

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

景日:“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蛆蜩翼

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我是小助手:

1.罔(wing)兩:影子的陰影。

2.景:影子。

3.曩(nang):從前。

4.子:你。

5.特:獨立。

6.待:依靠,憑借。

7.咐(fu):蛇肚腹下的橫鱗,蛇賴此行走。

8.蜩(chou):蟬。

我是小翻譯:

影子的陰影問我影子:“剛才你行走,現(xiàn)在你又停下來;剛才你坐著,

現(xiàn)在又站了起來。你為什么沒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呢?”

影子回答說:“我是有所依賴才這樣的吧?我所依賴的東西,又有所

依賴才這樣的吧?我所依賴的東西,就像蛇依賴肚皮下的鱗皮(爬行)、

蟬依賴翅膀(飛翔)一樣吧?我怎么知道會是這樣?我怎么知道為什么不

會是這樣?

考考你的智慧:

1.用“把正確的選項選出來。

從體裁上來看,這篇短文是一篇(童話寓言)。

2.這篇短文的第一段用到了的修辭手法。我也能用這種修

辭手法寫一句話。

句子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對短文內(nèi)容的理解,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正確的畫“J”,

錯誤的畫“X”。

A.這則寓言說明完全依賴別人才能行動的人,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

樣,是不可能有獨立的意志的。()

B.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必須有所依賴才能生存。()

4.你觀察過自己的影子嗎?有個成語叫“如影隨形”,對于自己的影

子,你有什么話要說?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蟬的新生

蟬的幼蟲從它蟄居的土洞里爬出來,一身土黃色的硬殼緊緊地束縛著

它嬌小的軀體,有翅不能飛,有嘴不能唱,可憐巴巴的,只能默默地爬呀

爬。

它笨拙地爬上一棵小樹,六只足抓住一根細枝。一動也不動,仿佛一

丸黃泥。

慢慢地,它的脊背上裂開一道縫兒,并逐漸增大、增大……露出一抹

象牙般潔白的玉肌。蟬痛苦地顫栗著,扭動著,掙扎著,似乎有一把鋼刀

在剝皮剔骨。

裂縫越來越大,痛苦愈來愈劇,那可惡的硬殼力圖窒息它,但蟬咬緊

牙關(guān),頑強地扭動著、掙扎著……終于,它用盡力氣從舊軀殼中抽出最后

一只足。

啊!自由啦!蟬如釋重負,伸伸軀體,抖抖雙翅,一只漂亮的蟬出現(xiàn)

在樹枝上。

它高興地飛起來,舒展歌喉,驚喜地發(fā)出第一聲長鳴:“知了!”

叫聲驚醒了一條昏睡中的蝸牛,它從螺旋形的房子中探出頭來:“你

知道了什么?”

“誰怕忍受擺脫舊的束縛的痛苦,誰就不能獲得新生!”

(五)

國學片段: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

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研h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硼。雖然,每至

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然已解,如

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我是小助手:

1.庖(PQO):廚師。

2.割:指生割硬砍。

3.族:普通的,一般的。

4.折:用刀折骨。

5.硼(xing刑):磨刀石。

6.節(jié):骨節(jié)。

7.間:間隙。

8.恢恢乎:寬綽的樣子。

9.怵(chu)然:警惕的樣子。

10.委地:散落在地上。

11.躊躇滿志:從容自得的樣子。

12.善:拭、擦。

我是小翻譯:

好廚師每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用刀子割肉。普通廚工每月?lián)Q一把

刀,因為他們是用刀子去砍骨頭。如今,我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

了數(shù)千頭牛,刀口卻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因為牛骨節(jié)是有

空隙的,可是刀刃卻薄得好像沒有厚度一樣,用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空

隙的骨節(jié),肯定是寬綽的,當然游刃有余了。因此這把到用了十九年仍像

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雖然如此,可是每當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我

知道其中的難度,就十分警惕,目光集中,動作放慢。用刀輕微,“嘩啦”

一聲骨肉就分離了,猶如一堆泥土散落在地。我提刀站著,四下環(huán)顧,一

副悠然自得的樣子,把刀擦拭干凈收好。

考考你的智慧:

1.短文中有許多多音字,請寫出它們在短文中的正確讀音。

良庖歲更刀更:

族庖月更刀,折也折:

所解數(shù)千牛矣解:

彼節(jié)者有間間:

2.短文所講的故事后來演變成了一個成語:,這個成

語的含義是:

3.在莊子看來,好的廚師和普通廚師有什么區(qū)別呢?

好的廚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通廚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莊子通過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5.在學習和生活中,作為小學生,我們該怎樣運用故事傳授給我們的

智慧呢?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庖丁解?!逼鋵嵤窃谡f養(yǎng)生

“庖丁解牛”是莊子所講的故事中大家最耳熟能詳?shù)囊粋€,其實莊子

這個故事不是講如何殺牛,他最根本的目的表達自己的養(yǎng)生觀念。文章中

寫庖丁在跟梁惠王的對話過程中,告訴他是如何宰牛的。梁惠王聽完庖丁

的敘述,說了一句話:“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庇矛F(xiàn)在的話說,

就是:“好?。∥衣犃蒜叶〉脑?,學到了養(yǎng)生之道啊?!?/p>

庖丁在前面還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

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币馑?/p>

是: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見

過完整的牛了?,F(xiàn)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

而精神在活動。這三個階段實際上是從無心到用心、再到無心的過程。在

養(yǎng)生方面,其實是告訴我們,養(yǎng)生要從養(yǎng)形到養(yǎng)心再到養(yǎng)氣。

(六)

國學片段:

公文軒見右?guī)煻@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

“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

也二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靳處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我是小助手:

1.公文軒:復姓公文,名軒,宋國人。

2.介:獨,只有一只腳。

3.其:或者,還是。

4.與:賦與,意思是人的外形自然賦與的。

5.澤:沼澤。

6.雉(zhi):雉鳥,俗稱野雞。

7.薪(qi):祈求,希望。

8.樊:籠子。

9.王(wdng):通“旺”,旺盛。

我是小翻譯:

公文軒見到右?guī)煶泽@地說:“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腳呢?是天

生就這樣的,還是由人禍造成的呢?”莊子說:“看來是天生成的,不是

人為的。天生此人使他因為禍患而斷足,因為人的形貌是天賦予的,所以

知道他斷足是天的處罰,不人為的。”

沼澤里的野雞走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

它不祈求被畜養(yǎng)在籠子里。生活在籠里雖然精神旺盛,但不自由。

考考你的智慧:

1.下面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文軒見右?guī)煻@日曰:說

B.人之貌有與也之:的

C.非人也非:不是

D.神雖王神:神態(tài)

2.閱讀短文后,請回答野雞為什么不祈求自己被養(yǎng)在籠子里?

3.下面對短文內(nèi)容的理解,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正確的畫“J”,

錯誤的畫“義”。

A.短文告訴我們,追求精神的自由是最重要的,哪怕吃不飽飯。()

B.短文通過右?guī)煹墓适拢f明了主張崇尚自然,反對人為的道理。

4.現(xiàn)在有很多人,對自己的容貌很不滿意,紛紛去做整容手術(shù),對于

這樣的事,你有什么樣的觀點?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長相不是很重要

左思從小身材矮小,貌不驚人,說話結(jié)巴,顯出一副癡癡呆呆的樣子。

《世說新語?容止篇》中還記載了一個故事:“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丑,亦復效

岳游遨,于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币馑际牵号嗽老嗝渤霰姡瑑x

態(tài)優(yōu)雅。年輕時拿著彈弓走在洛陽的大街上,婦女們遇見他,沒有不手拉

著手圍觀的。左思奇丑,也要仿效潘岳那樣出游,結(jié)果婦人們一起向他亂

吐口水,他只有垂頭喪氣地回來了。就連父親左雍也對外人說后悔生了這

個兒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還對朋友們說:“左思雖然成年了,可是他

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還不如我小時呢?!?/p>

這刺激了左思,他發(fā)奮著書,把家里的四周墻上都貼滿了紙,不管在

什么地方,只要一想到好句子就立刻寫下來,終于他寫成了曠世名著《三

都賦》,書剛一出版便被搶購一空,人們盡相爭閱,買不到書的人就買紙

抄寫,后來連抄書的紙都被賣光了,導致“洛陽紙貴”。

(七)

國學片段: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

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是之

謂大戒。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擇

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

之若命,德之至也。”

我是小助手:

1.大戒:之人生足以為戒的鞍伐。

2.命:天命。

3.義:道義,人應該盡到的社會責任。

4.子:指兒女。

5.解:解除,消除。

6.盛:鼎盛,大。

7.易施:改變,轉(zhuǎn)移。

8.固:本來。

我是小翻譯:

孔子說:“天下有兩個足以為戒的大法:一是天命,一是道義。做兒

女的敬愛雙親,這是自然的天性,是無法從內(nèi)心解除的的;臣子侍奉國君,

這是應盡的職責,無論什么地方都不會沒有國君,這是天地之間無法逃避

的現(xiàn)實。這就是足以為戒的大法。所以兒女侍奉雙親,無論在什么樣的境

遇中,都要使他們安適,這是最大的孝心;侍奉國君的臣子,無論做什么

樣的事都要順從國君,這是最大的衷心;注重自我修養(yǎng)的人,悲哀和歡樂

都不會改變他原來的心性,知道世事艱難,無可奈何卻又能安于處境,這

就是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

考考你的智慧:

1.下面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仲尼目日:說

B.于之愛親子:兒子

C.哀樂不易施乎前樂:歡樂、高興

D.德之至也德:道德

2.孔子認為天下有兩個足以為戒的大法,分別是和0

3.短文中,孔子認為臣子最大的衷心就是做什么事都順從國君。你同

意孔子的觀點嗎?請說說原因。

4.你是怎么理解“孝順”這個詞的?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是怎么孝順

長輩的呢?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古代的孝子

我國古代有許多感人涕零的孝心故事,比《二十四孝》就記載了二十

四個感天動地的有關(guān)“孝”的故事。

哭竹生筍

原文:晉孟宗,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日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

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shù)莖,持歸作羹奉

母。食畢,病愈。

孟宗,是三國時江夏人,在他年少時父就去世了,他的母親年老病重,

醫(yī)生叮囑他用鮮竹筍做湯給母親吃。可是,當時正是寒冷的冬天,哪里有

鮮筍呀?孟宗沒有辦法,獨自一個人跑到竹林里,扶著竹子哭泣。不一會

兒,他忽然聽到地裂的聲音,只見地上長出了好幾根嫩筍。孟宗非常高興

地把鮮筍采回家做成了湯,母親喝了以后病完全好了。

棄官尋母

原文:宋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

見者五十年。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決,誓不見母不復還。后行次同

州,得之,時母年七十余矣。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他七歲的時候,生身母親劉氏被父親的正妻嫉

妒,不得不改嫁給別人,五十年間母子沒有音信。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

官,曾經(jīng)刺血寫下了《金剛經(jīng)》,走遍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后,決心

棄官到陜西尋找生母,發(fā)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于,朱壽昌在陜州遇到

了生母和兩個弟弟,這時母親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

(A)

國學片段: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

也。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

我是小助手:

1.汝:你。

2.怒:奮起。

3.當:通“擋”,阻擋。

4.車轍(zhe):車輪轆、車輪。

5.是:自負。

6.戒:警戒。

7.慎:謹慎。

8.積:多次。

9.兒:危險。

我是小翻譯:

你知道螳螂嗎?它奮力舉起雙臂來阻擋前進的車輪,卻不知道自己根

本不能勝任,這是因為它太自負了,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了不起了。要警

惕,要謹慎,經(jīng)??湟约旱牟拍苋ッ胺杆?,就危險了!

考考你的智慧:

1.給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當()()幾()()

()()()()

2.上面的故事中包含著一個成語:,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請你再寫出三個包含動物的成

語:、、O

3.短文中說“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意思是經(jīng)??湟约旱牟?/p>

能去冒犯他,就危險了!這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和別人交往時的技巧,你能

用自己的話總結(jié)一下這個技巧嗎?

4.螳螂不考慮自己有沒有力量阻擋前進的車輪就舉起雙臂,它的雙臂

甚至身體有可能就被車輪碾碎呢。你覺得螳螂的做法對嗎?你有什么話想

對螳螂說?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齊莊公眼中的螳螂

從上面的短文中,我們知道對阻擋車輪的螳螂持否定的態(tài)度,說它“不

能勝任”,但是在齊莊公看來,螳螂可是一名勇士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吧。

原文:齊莊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

對日:“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鼻f

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

齊國國王莊公出門打獵,有一只螳螂舉起腳,準備和他的馬車車輪搏

斗。(莊公)問他的車夫說:“這是一只什么蟲子?。俊避嚪蛘f:“這就

是螳螂啊。作為蟲來說,(它是那種)只知道進不知道退的,不估計一下

自己的力量就輕率的和敵方對陣?!鼻f公說:“這蟲子要是人,必定是天

下的勇士啊。”于是讓車繞道避開了它。

(九)

國學片段:

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蝙盛溺。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不時,則缺

銜、毀首、碎胸。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邪!

我是小助手:

1.失(shi):通“屎”,馬糞。

2.娠(shen):蛤的外殼。

3.溺(ni):尿,這里是指馬尿。

4.虻(meng):一種吸血的昆蟲。

5.仆緣:附著,緊貼著。

6.拊(fti):拍打。

7.時:及時。

8.缺:咬斷。

9.首:馬的轡頭。

10.慎:謹慎。

我是小翻譯:

一個愛馬的人用竹筐來盛馬糞,用很貴重的蛤蝌殼來盛馬尿。正巧有

蚊子虻蟲附著在馬身上叮咬,(愛馬的人)如果拍打蚊虻不及時,馬就會

咬斷勒口,掙斷轡頭,損壞胸絡。本意是愛馬的,結(jié)果卻適得其反,不可

以不謹慎呀!

考考你的智慧:

1.下面對加點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愛馬者,以筐盛矢盛:sheng

B.適有蚊虻仆緣適:shi

C.則缺銜、毀首、碎胸銜:xian

D.而愛有所亡亡:wang

2.判斷下面對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還是錯誤,正確的畫“J”,錯誤

的畫“X

A.愛馬的人失其所愛,是因為他沒有采取正確的方法愛馬。()

B.愛應該有恰當?shù)姆椒?,否則,事與愿違,適得其反。()

3.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4.你養(yǎng)過什么動物?你是怎樣愛護它的呢?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最真的愛是給它自由

莊子還寫了一個類似的故事,是魯侯養(yǎng)鳥。原文是這樣的:“昔者海

鳥止于魯郊,魯侯御而觴(shdng)之于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

以為膳(shdn)。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商(luan),不敢飲一杯,三日

而死。此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也,非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也。”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從前,

有一只海鳥停留在魯國國都的郊外,魯王迎接它并在宗廟里給它敬酒,演

奏《九韶》使它高興,準備牛、羊、豬的肉作為它的食物。海鳥于是雙目

昏花,心情悲傷,不敢吃一塊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魯國國

君的這種做法,就是用供養(yǎng)自己的辦法養(yǎng)鳥,不是用豢養(yǎng)鳥的辦法養(yǎng)鳥。

養(yǎng)馬的人和魯侯對待自己喜愛的動物都很好,但它們卻并不感到自在。

如果真的愛馬,就應該順應它們的天性,讓它們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這

也是莊子的觀點之一。愛馬的人和愛鳥的魯侯人完全按照自認為好的方式

對待自己喜愛的動物,以為這就是愛,其實,這不過是他們愛自己的表現(xiàn)。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的愛強加在他人身上,也不要以愛的名

義傷害別人。

(十)

國學片段:

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杖者斬之;三圍四

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梯傍者斬之。故未終

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顛者,與豚之亢

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為不祥也。

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我是小助手:

1.荊氏:地名,在宋國境內(nèi)。

2.楸(qiu)柏桑:分別是三種樹木。

3.拱把:兩只手合圍在一起稱做“拱”,對物體用一只手能握住稱做

“把”。

4.狙(ju)猴:獅猴。

5.村(yi):木頭樁子。

6.高名之麗:“高名”指高名之家,榮華高屋。“麗”指棟梁,屋子。

7.梯(shM)傍:用整塊板做的棺材。

8.天:沒有成年就死去。

9.解:指祭神求福解罪。

10.適河:指把牛、豬、童男童女等沉入河中祭河神。

我是小翻譯:

宋國荊氏那個地方,適宜種植楸、柏、桑等樹木。當它們長到一握兩

握粗的時候,想用它來做拴掰猴的木樁子的便把它們砍去了;當它們長到

三圍四圍粗的時候,想用它來蓋造華麗屋子的人便把它們砍去了;當它們

長到七圍八圍粗的時候,富貴人家想用它們來做獨板棺材的人便把它們砍

去了。所以這些樹木都不能享盡天賦的壽命而中道死在斧頭下,這就是木

之可用帶來的禍患。巫祝祭神求福解罪時一,凡是白額的牛,鼻孔朝天的豬,

以及有痔病的人,都不能用來祭河神。這都是巫祝所知道的,認為那是不

吉祥的。不過這正是神人所認為的最大的吉祥。

考考你的智慧:

1.請寫出下面加點字在句子中的讀音。

A.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杖者斬之()

B.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不于斧斤()

C.此材之用也()

D.此皆坐祝以知之矣()

2.根據(jù)短文內(nèi)容,選擇正確的內(nèi)容填空。

當楸、柏、桑等長到一握兩握粗的時候,便把它們砍去了;

當它們長到三圍四圍粗的時候,便把它們砍去了;當它們長

到七圍八圍粗的時候,便把它們砍去了。

A.求狙猴之杖者B.貴人富商之家求禪傍者C.求高名之麗者

斬之

3.當巫祝祭神求福解罪得時候,為什么白額的牛,鼻孔朝天的豬,

以及有痔病的人,都不能用來祭河神?

4.莊子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你覺得“吉祥”和“不吉祥”可以互相變化嗎?為什么?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淮南子》中記載著一個饒有風趣、富有哲理的“塞翁失馬”的故事。

邊塞有個老翁,一天,他家里僅有的一匹馬跑了。鄰人都覺得可惜,老翁

卻說:“是禍還是福,有誰知道呢?”幾個月后,跑掉的那匹馬帶回一匹

駿馬。失馬復還另得一馬,引得鄰人都來祝賀。老翁又不以為然,說:“是

禍還是福,有誰知道呢?”果然,沒幾天,他兒子馴馬時把腿摔斷了。這

時,鄰人又都來表示同情,老翁又說:“是禍還是福,有誰知道呢?”不

久,邊境發(fā)生了戰(zhàn)爭,壯丁都被抓去打仗,而且十有八九都戰(zhàn)死了,老翁

的兒子因斷了腿逃過了兵役,保住了性命。這個故事說明:好事和壞事,

福和禍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世界上任

何事物都不是僵死不變的,其自身的矛盾都會在定條件下發(fā)生轉(zhuǎn)化。

這個故事后來演變成一個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十)

國學片段:

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杖者斬之;三圍四

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梯傍者斬之。故未終

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領(lǐng)者,與豚之亢

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為不祥也。

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我是小助手:

L荊氏:地名,在宋國境內(nèi)。

2.楸(qiu)柏桑:分別是三種樹木。

3.拱把:兩只手合圍在一起稱做“拱”,對物體用一只手能握住稱做

“把”。

4.狙(ju)猴:驕猴。

5.村(yi):木頭樁子。

6.高名之麗:“高名”指高名之家,榮華高屋?!胞悺敝笚澚海葑?。

7.梯(shdn)傍:用整塊板做的棺材。

8.天:沒有成年就死去。

9.解:指祭神求福解罪。

10.適河:指把牛、豬、童男童女等沉入河中祭河神。

我是小翻譯:

宋國荊氏那個地方,適宜種植楸、柏、桑等樹木。當它們長到一握兩

握粗的時候,想用它來做拴狒猴的木樁子的便把它們砍去了;當它們長到

三圍四圍粗的時候,想用它來蓋造華麗屋子的人便把它們砍去了;當它們

長到七圍八圍粗的時候,富貴人家想用它們來做獨板棺材的人便把它們砍

去了。所以這些樹木都不能享盡天賦的壽命而中道死在斧頭下,這就是木

之可用帶來的禍患。巫祝祭神求福解罪時一,凡是白額的牛,鼻孔朝天的豬,

以及有痔病的人,都不能用來祭河神。這都是巫祝所知道的,認為那是不

吉祥的。不過這正是神人所認為的最大的吉祥。

考考你的智慧:

1.請寫出下面加點字在句子中的讀音。

A.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杖者斬之()

B.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于斧斤()

C.此材之,申也()

D.此皆坐祝以知之矣()

2.根據(jù)短文內(nèi)容,選擇正確的內(nèi)容填空。

當楸、柏、桑等長到一握兩握粗的時候,便把它們砍去了;

當它們長到三圍四圍粗的時候,便把它們砍去了;當它們長

到七圍八圍粗的時候,便把它們砍去了。

B.求狙猴之杖者B.貴人富商之家求禪傍者C.求高名之麗者

斬之

3.當巫祝祭神求福解罪得時候,為什么白額的牛,鼻孔朝天的豬,

以及有痔病的人,都不能用來祭河神?

4.莊子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你覺得“吉祥”和“不吉祥”可以互相變化嗎?為什么?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祭祀河神

傳說當年大禹歷盡千辛萬苦把水治好以后,百流入海,河流不再泛濫

成災,人們?yōu)榱思o念大禹修起了禹王廟,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六日進行祭祀。

過了若干年后,由于山洪暴發(fā),水土流失得十分嚴重,造成河道淤塞,洪

水又泛濫成災侵害人們。人們又修起河神廟,年年祭祀河伯,也就是河神。

據(jù)說,河伯自從得了神位,整天不理政事,好吃懶做,利用手里的職

權(quán)意欺壓百姓,稍不順心就發(fā)大水禍害人間,還每年要到民間搶一名女子

做老婆。有一年他又搶來一個漂亮的姑娘,不料那個姑娘堅決不屈從,他

一怒一下發(fā)了一場大水,沖垮河堤,沖走良田,沖塌農(nóng)舍,給人間造成了

一場大難。

以后好長一段時問,人們不再祭祀河神了。

到了唐朝,玄奘西天取經(jīng)歸來,各個地方修建寺廟,同樣也修起了河

神廟,不過規(guī)模不如以前那么大,一般沿河鑿個小洞或蓋間三尺左右的小

廟,讓河神接受以往的教訓,再也不能興風作浪。雖然河神不太高興,但

只能屈居其內(nèi),有時他發(fā)作起來要發(fā)洪水,先推倒的就是自己的家,所以

一般情況下他不敢發(fā)大水。

河神廟重修后,人們又恢復了每年六月六日祭祀河神的習慣。

(十一)

國學片段:

支離疏者,頤隱于臍,肩高于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

挫針治瓣,足以糊口;鼓燙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則支離攘臂而

游于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鐘與

十束薪。夫支離其形者,猶足以養(yǎng)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我是小助手:

1.支離疏:虛擬的人名?!爸щx”是形體不全的意思,“疏”是泯滅其

智的意思。

2.頤(yi):下巴。

3.臍:肚臍。

4.會撮:發(fā)髻。

5.五管:五官。古時候說的是五臟的穴位。

6.髀(bi):這里指大腿。

7.脅(xie):腋部下面肋骨的部位。

8.挫針治瓣:縫洗破舊的衣服。

9.鼓:簸動。英:小簸箕。播:揚去灰土與糠屑。

10.攘(rdng):捋?!叭帘邸敝皋燮鹨滦渖斐龈觳?。

11.常疾:殘疾。

12.功:通“工”,指勞役之事,當差。

13.鐘:古代糧食計量單位,六斛四斗為一鐘。

14.束:捆。

我是小翻譯:

有個名叫支離疏的人,他的下巴隱藏在肚臍下面,雙肩高過頭頂,后

腦下的發(fā)髻指向天空,五臟的穴位向上,兩條大腿和兩邊的肋骨生在一起。

他給人家縫洗破舊的衣服,足夠養(yǎng)家糊口;他替人家篩糠簸米,足足可以

養(yǎng)活十口人。國家征兵時,支離疏捋起袖子伸出胳膊在征兵人的面前走來

走去;國家有大的差役,支離疏因為身體殘疾而免除勞役;國家向殘疾人

救濟貧病時,支離疏還可以領(lǐng)到三鐘糧食十捆柴。像支離疏那樣形體殘缺

不全的人,尚且以養(yǎng)活自己,終享天年,何況忘掉世俗德行的人呢!

考考你的智慧:

1.下面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頤隱于斯臍:肚臍

B.肩高于頂頂:頭頂

C.足以食十人食:吃飯

D.又名支離其德者乎況:何況

2.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停頓。

(1)則支離攘臂而游于其間

(2)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

3.用自己的話說說支離疏的長相有什么特點。

4.莊子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你覺得一個人的長相會為他帶來幸運還是不幸?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無用之用的大用

莊子和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看見一株大樹,枝繁葉茂,聳立在大溪

旁,特別顯眼。仔細看看,這棵大樹粗百尺,高數(shù)千丈,直指云霄;它的

樹冠寬寬闊得就像巨傘一樣,能遮蔽十幾畝地。莊子忍不住問伐木者:“請

問師傅,這么好的木材,怎一直沒人砍伐呢?以至于長了幾千年?”伐木

者對此樹不屑一顧地:“這值得奇怪嗎?這棵樹其實是一種沒有用的木材。

用它來做舟船,容易沉到水底;用它來做棺材,則很快就會腐爛;用它來

做器具,則很容易被毀壞;用它來做門窗,則脂液不干;用它來做柱子,

則容易被蟲子腐蝕,這就是一棵不成材的樹木。不成材的樹,正因為沒有

用處,才能這么長壽呀!”

在另一篇文章中,莊子說“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

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币舱f

明了無用其實才是大用,這是莊子思想中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觀點。

(十二)

國學片段:

魯哀公問于仲尼日:“衛(wèi)有惡人焉,曰哀殆它。丈夫與之處者,思而

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于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十數(shù)而

未止也。未嘗有聞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無君人之位以濟乎人之死,

無聚祿以望人之腹,又以惡駭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

合乎前,是必有異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觀之,果以惡駭天下。與寡人處,

不至以月數(shù),而寡人有意乎其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國無宰,

寡人傳國焉?!?/p>

我是小助手:

1.惡:指相貌丑陋。

2.哀殆(tai)它(tuo);人名,這是莊子虛擬的人物。

3.丈夫:古代對男子的稱呼。

4.去:離開。

5.唱:唱導,前導;跟下句的“和”相對應。

6.君人之位:即統(tǒng)治別人的地位。

7.濟:救濟、救助。

8.祿:俸祿,這里指財物。

9.望人之腹:使人人都能吃飽。

10.駭:驚擾。

11.四域:四周的鄰界,指人世間。

12.雌雄:指婦女和男人。

13.寡人:古代國君對自己的謙稱。

14.期(ji)年:一周年。

15.傳國:授以國政。

我是小翻譯:

魯哀公問孔子:“衛(wèi)國有個長得十分丑陋的人,叫哀殆它。男人和他

相處,想念他而舍不得離去;女人見到他便向父母提出請求'與其做別人

的妻子,不如做哀殆它的妾',這樣的女人不只十幾個。從來沒有聽說

哀殆它唱導什么,他只是附和別人。他沒有統(tǒng)治者的地位去拯救別人免于

死亡,他沒有積聚的財物使別人吃飽肚子。他面貌丑陋使天下人吃驚,他

的才智也超不出他所生活的四境,但是無論男女都樂于親近他。他一定有

什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我把他召來看了看,果然相貌丑陋足以驚駭天下

人。與我相處不到一個月,我便對他的為人有了了解;不到一年,我就十

分信任他。國家沒有宰相,我就要把國事委托給他。

考考你的智慧:

1.給下面句子中的加點字注音,并在后面寫出這個字的另一個讀音、

組詞。

(1)衛(wèi)有晉人焉

正確讀音:()另一個讀音:()組詞:

(2)十整而未止也

正確讀音:()另一個讀音:()組詞:

(3)利而不唱

正確讀音:()另一個讀音:()組詞:

2.請寫出下面詞語古今不同的意思。

(1)丈夫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話說說“丈夫”“婦人”和“魯哀公”和哀殆它接觸后的

不同做法。

4.你周圍是不是也有極富人格魅力的人?請你把他或她介紹給我們

吧!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殘缺的完美

上面的短文選自《莊子德充符》?!兜鲁浞穼懥送醮⑹迳綗o趾、

申徒嘉,支離無賑、哀殆它等相貌丑陋、形體有殘缺,但是道德充實、高

尚的人物,這些人物從側(cè)面反映出了莊子對道德的看法。

接下來,給同學們講講叔山無趾的故事。

魯國有個人,因為犯罪被砍去了腳趾,大家叫他叔山無趾。有一次,

叔山無趾風塵仆仆地來到孔子門下,希望孔子收他做弟子。

孔子看到他被砍掉腳趾的樣子,不由得皺了眉頭,說:“你雖然態(tài)度

很認真,可是卻是個不謹慎的人;你因為自己的過錯被砍去了腳趾,弄成

現(xiàn)在這樣形體殘缺不全。就算你現(xiàn)在來跟我學習,也已經(jīng)不可挽回你的過

錯了?!?/p>

叔山無趾聽了孔子的話,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對孔子行了個禮,說:

“您說得沒錯,我確實因為自己從前不懂事而犯了罪,被砍去了腳趾。可

是我覺得我身上還有比腳趾更可寶貴的東西。我今天來向您求學,正是為

了保全這種寶貴的內(nèi)在品德;只要能夠讓道德修養(yǎng)完整無缺,形體的殘缺

又算什么呢?我先前把您看作天地一樣的圣賢,沒想到您竟然是這個樣子。

我真的很失望?!?/p>

孔子聽完,急忙作揖行禮,說:“叔山先生,確實是我目光短淺,您

快請進,給我的學生們講講課吧!”

(十三)

國學片段:

肩吾見狂接輿??窠虞浽唬骸叭罩惺己我哉Z女?”

肩吾日:“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經(jīng)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

狂接輿日:“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夫圣人之治也,治外夫?正而后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p>

我是小助手:

1.肩吾:傳說中的神的名字。

2.狂接輿:人名。日中始:虛擬的人物的名字。

3.女:你。

4.語:說,告訴。

5.君人者:國君。

6.孰:誰。

7.欺德:欺騙人的行為和話語。

8.猶:好像。

9.負:背負。

10.治:治理。

我是小翻譯:

肩吾見到狂接輿。狂接輿說:“日中始告訴你什么了?”肩吾說:“他

告訴我,統(tǒng)治百姓的國君根據(jù)自己的意志來制定法度,人們誰敢不聽而歸

從呢?”

狂接輿說:“這是騙人的做法。那樣去治理天下,就好像下海開鑿河

道,讓蚊蟲背起大山一樣。圣人治理天下,難道是用法度來約束人們的外

表嗎?圣人都是先端正自己再去做事,隨百姓做他們能做的事情罷了?!?/p>

考考你的智慧:

1.短文中出現(xiàn)了形近字,請分別為它們注音病組詞。

己:()()日:()()

已:()()日:()()

2.短文中出現(xiàn)了三個人物,分別是、

和O

3.短文中用到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個句子

是:。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請你寫出一位先端正自己的行為,再來治理國家的國君,并介紹一

下他的主要事跡。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提高自身修養(yǎng)

上面的短文要求君王“正而后行”,就是先端正自己再去做事,那么

普通人該怎么樣來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呢?下面孔子和孔蔑的對話會告訴我

們答案。

孔子的侄兒孔蔑,有一次向孔子請教自我修養(yǎng)的方法,孔子說:“知

道了卻不肯去做,不如不知道;親近人而不信任他,不如不親近。歡樂的

時候,不要歡樂得過分;憂患的事將要發(fā)生時,要考慮清楚而不要憂傷。”

孔蔑問:“修身的方法就是這樣嗎?”

孔子說:“要學習自己所不能的,要補充自己不足的,不要因為自己

不能,就懷疑別人;也不要拿自己能的,在別人面前顯耀。說了一整天,

不要給自己留下憂患;做了一整天,不要給自己留下禍難。只有智慧之人,

才能這樣?!?/p>

(十四)

國學片段: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于

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

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比砧徱桓[,七日而渾沌死。

我是小助手:

1.倏、忽:都是虛擬的人物的名字。都含有快速的意思。

2.時:常常。

3.甚:非常。

4.德:恩,恩情。

5.七竅:人的耳、目、口、鼻一共有七孔,所以稱為七竅。

6.視聽食息:分別指看、聽、吃、呼吸。

我是小翻譯:

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倏和忽經(jīng)常

在中央的境地遇到,帝王渾沌對待他們很好。倏和忽商量報答渾沌對他們

的好處,說:“人們都有七竅,用來看、聽、吃、呼吸,只有渾沌沒有,

我們嘗試著幫他鑿出來吧。”于是,他們每天為渾沌鑿出一竅,鑿到第七

天渾沌就死了。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

(1)倏與忽諜報渾沌之德謀:

(2)日鑿一竅,七旦而渾沌死。日: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倏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2)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3.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混沌之死》的主要內(nèi)容。

4.這則寓言與《刻舟求劍》的寓意有相近的地方,你能說說這個故事

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嗎?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盤古開天辟地

倏與忽為渾沌鑿七竅,本來是好心,結(jié)果卻害死了渾沌;而盤古拿著

斧頭對著一片渾沌亂砍,竟然開辟了天地。這就是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

最早的天地本是合在一起的,宇宙本是一團渾沌。在這片渾沌中沉睡

著一個人,他叫盤古。盤古的身邊放著一把樣子古怪的斧頭。直到有一天

盤古忽然醒來,但覺得自己所在的空間是那么的壓抑,于是拿起身旁的斧

頭對著周圍的空間一氣亂揮,也不知道揮了多久,反正是把天和地給明確

地劃分出來了。但是天與地分開沒多久又開始慢慢合攏,盤古就用自己的

身體來支撐天與地,就這樣支撐了很久很久,天與地的位置已經(jīng)被固定住

了,但是偉大的盤古卻因疲勞過度,累死了。他死后身體開始變化,骨骼

變成了山脈和丘陵,肉身變成了平原和盆地,血和汗水變成了江海,毛發(fā)

變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澤。他的元神到了天與地的中心處,卻因疲倦睡去。

(十五)

國學片段: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后仕,三千鐘而

不洎,吾心悲?!钡茏訂栍谥倌嵩唬骸叭魠⒄撸芍^無所縣其罪乎?”

曰:“既已縣矣!夫無所縣者,可以有哀乎?彼視三釜、三千鐘,如

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我是小助手:

1.再:第二次。

2.仕:做官。

3.化:指心里的變化。

4.釜、鐘:都是古代的量器。

5.樂:高興、快樂。

6.洎(ji):及。

7.縣:通“懸”系。

8.彼:指沒有牽掛的人。

我是小翻譯:

曾參第二次出來的心情又有了變化,說:“我當雙親在世時做官,三

釜的俸祿也令我心里感到快樂;第二次做官,三千鐘的俸祿也不及贍養(yǎng)雙

親,我心里很悲傷。”

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像曾參這樣的人,可以說是沒有俸祿的牽累了

吧?”

孔子說:“他已經(jīng)受到牽累了。如果內(nèi)心沒有牽累,會出現(xiàn)悲傷的感

情嗎?對心無所系的人,他們看待三釜乃至三千鐘俸祿,就像是看到雀兒

和蚊虻從眼前飛過一樣?!?/p>

考考你的智慧:

1.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讀音正確嗎?正確的畫“錯誤的畫“X”。

(1)曾子再仕而心再化仕:shi()

(2)吾及親仕,三拳而心樂釜:fti()

(3)彼視三釜、三千鐘彼:pi()

2.翻譯下面句子加點的字。

(1)曾子再仕而心再化再:

(2)若參者,可謂無所縣其罪乎?若:

3.短文中出現(xiàn)了一個反問句和一個比喻句。其中,反問句是:

;比喻句

是o

4.請給這篇短文擬一個標題。

5.你覺得心無所系的人應該是什么樣的?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曾子的故事

曾子,名參,是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人,從小就很孝敬父母,以孝著

稱鄉(xiāng)里。

一天,曾參與父親在瓜地里勞作,曾參稍不留神,斬斷了瓜苗的根,

父親看到孩子做事不謹慎,舉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參的背部打去。

曾參見父親因自己做錯事而生氣,心里很慚愧,就跪在地上受罰,可

身體承受不住,竟暈倒在地,不省人事,過了很久才慢慢蘇醒過來。

為了讓父親安心,曾參一醒過來,就歡歡喜喜地爬了起來,恭恭敬敬

地走到父親面前行禮,還擔心父親的身體被自己氣壞了。

曾參回到房間,拿出琴高聲彈唱起來,他希望音樂與歌聲能傳到父親

的耳朵里,讓父親知道他身體沒事,大可放心。

人們都很敬佩曾參的孝順。但孔子聽了這件事,很不高興,他對弟子

說:“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從前,有一位瞽嗖,他有一個孩子名叫舜。

舜在侍奉父親的時候非常盡心,每當瞽艘需要舜時,舜都能及時地侍奉;

但當瞽艘要殺他的時候,卻沒有一次能找到他。這樣,瞽艘就沒有犯下為

父不慈的罪過,既保全了父親的名聲,也盡到了孝子的本分。但是,曾參

侍奉他的父親,卻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用生命去承受父親的暴怒,就算死

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親于不義么?哪有比這更不孝的

呢?”

(十六)

國學片段: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

璧,星辰為珠磯,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

弟子曰:“吾恐烏鶯之食夫子也?!?/p>

莊子曰:”在上為烏鶯食,在下為蟋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我是小助手:

1.欲:打算。

2.棺槨(guo):泛指棺材。

3.現(xiàn)(ji):不圓潤的珠子。

4.赍(ji)送:送葬的物品。

5.豈:難道。

6.烏:烏鴉。

7.鶯(yuan):老鷹。

8.偏:偏心。

我是小翻譯:

莊子快要死了,弟子們打算厚葬他。莊子說:“我把天地當作棺材,

把日月當作連璧,把星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