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常見特殊句式及種類在文言文中有四種常見的倒裝句式: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固定句式。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及其舉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一.賓語前置常見四種類型?文言文中賓語前置句是一種特殊的語法現(xiàn)象,指的是賓語置于支配它的動詞或介詞之前的語言現(xiàn)象,是一種倒裝現(xiàn)象?。賓語前置句在文言文中常見,通常用于強(qiáng)調(diào)賓語的重要性。例如,句子“何以戰(zhàn)?”中,“何”作為賓語被前置,正常的語序應(yīng)該是“以何戰(zhàn)”。一般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等以及以“之”作為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情況。大多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有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出現(xiàn)。賓語前置句常見的情況有以下幾種: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則賓語前置(常見疑問代詞:“誰、何、孰、惡、安、焉、胡、奚、曷”等,)
①籍何以至此?②沛公安在?③大王來何操?④客何為者?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則賓語前置,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后.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作為動詞有的賓語,在否定句中前置)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以前的人沒有欺騙我啊;代詞余作為動詞欺的賓語,在否定句中前置)
3.“是”“之”作為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以強(qiáng)調(diào)突出賓語
①何陋之有?/姜氏何厭之有?/宋何罪之有/句讀之不知(“之”作為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②無乃爾是過與?/唯利是圖、唯命是聽(是作為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介詞賓語前置。在古代漢語中,常見的介詞有“于”、“以”、“為”、“與”、“從”、“自”、“向”等,文言文中在以下情況時放在介詞前:
1、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前。
2、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3、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
業(yè)文南向坐。(業(yè)文面向南坐)特殊詞語作賓語前置?:某些特殊詞語如“相”字有時表示動作行為趨向一方,有指代作用,作賓語時放在動詞前。例如,“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中的“相遣歸”應(yīng)理解為“遣歸我”?二、狀語后置有常見三種情況:
狀語后置中,最重要的是“介詞”。以下幾種“狀語后置”結(jié)構(gòu),只是介詞改變了而已:
1.謂語+【介詞“于”+名詞】【于字句】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bǔ)語的位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仍作補(bǔ)語外,大多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比如: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
“于晉”和“于楚”構(gòu)成介詞結(jié)構(gòu),兩個虛詞“于”都是“表對象”的用法。全句意思是: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還依附楚國。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荀子《勸學(xué)》)分析:此句中的“于藍(lán)”介寄短語,前者應(yīng)該移到“取”的前面做狀語;后者“于藍(lán)”介賓短語應(yīng)該移到“青”的前面做狀語,即澤為“比藍(lán)青”
——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古代漢語“謂語”(核心語)要先出現(xiàn),再說其他詞匯。
2.謂語(一般是動詞)+【介詞“以”+名詞】
【以字句】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比如:申之以孝悌之義。(《孟子》)
“以孝悌之義”構(gòu)成介詞結(jié)構(gòu),虛詞“以”是“把”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把孝悌的道理反復(fù)講給百姓聽。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寓短語做“告”的狀語,
——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古代漢語“謂語”(核心語)要先出現(xiàn),再說其他詞匯。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把字句
謂語+【介詞“乎”+名詞】
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bǔ)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比如: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
“乎己”構(gòu)成介詞結(jié)構(gòu),虛詞“乎”是“對、對于”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君子廣泛地學(xué)習(xí),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反省。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分析:‘“生平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詞“于”;“乎吾前”應(yīng)該移到“生”的前面做狀語,
4.當(dāng)然,狀語后置也有一種比較復(fù)雜的情況,那就是省略介詞的狀語后置。例如:《鴻門宴》:“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戰(zhàn)河南”即“戰(zhàn)(于)河南”,應(yīng)理解為“于河南戰(zhàn)”《促織》:“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應(yīng)理解為“用手掌覆蓋(蟋蟀)”
三.定語后置常見五種類型
定語后置句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一種特殊句式,其特點是定語位于中心語之后,用來修飾或限制中心語,有助于突出中心語,主要用于修飾或限制名詞,定語后置有多種形式,以下詳細(xì)介紹幾種常見類型及示例:
1.
中心詞+定語+者
-
這種格式中的“者”相當(dāng)于結(jié)構(gòu)助詞“的”,用于表示定語與中心詞的關(guān)系。
示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門客,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送行。))
解釋:此句中,“知其事者”即為定語后置句,意為“知道那件事的人”
?例句?: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賦》)(?譯文?:有個吹洞簫的客人,倚著歌聲而和之)
解釋:此句中,“客有吹洞簫者”即為定語后置句,意為“有個吹洞簫的客人”
2.中心詞+之+定語+者
-
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上“之”字,再以“者”字煞尾。
-
例句:“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能發(fā)出鏗鏘聲音的石頭,到處都是。)
示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解釋:此句中,“馬之千里者”即為定語后置句,意為“日行千里的馬”。
解釋:此句中,“馬之千里者”即為定語后置句,意為“日行千里的馬”。
3.
中心詞+而+定語+者
-
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上“而”字,再以“者”字煞尾。
示例: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能夠不改變自己志向的官x員,在如此大的天下,有幾個呢?)
解釋:此句中,“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即為定語后置句,意為“士大夫中能不改變自己志向的人”。4.
中心詞+之+定語
-
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上“之”字,直接連接定語。
-
例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qiáng)健的筋骨,向上吃塵土,向下飲黃泉,用心專一。)
解釋:此句中,“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即為定語后置句,意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qiáng)健的筋骨”。
5.
中心詞+數(shù)量詞(定語)
-
數(shù)量詞作為定語放置在中心詞之后。
-
例句:“人五”即“五人”,“窗八”即“八窗”,后置定語分別是數(shù)詞“五”“八”。?例句?:我持白璧一雙,欲獻(xiàn)項王。(《鴻門宴》)(?譯文?:我拿著一雙白璧,想要獻(xiàn)給項王?。)
解釋:此句中,“持白璧一雙”即為定語后置句,意為“我拿著一雙白璧”,主謂倒裝類型
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者主語后置。文言文中,謂語的位置和現(xiàn)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是有時為了強(qiáng)調(diào)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正確語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強(qiáng)調(diào)“甚矣”。
美哉我少年中國——《少年中國說》
正確語序是“我少年中國美哉”,強(qiáng)調(diào)“美哉”。主謂倒裝句有三種情況:語氣強(qiáng)烈的疑問句;語氣強(qiáng)烈的感嘆句;舊詩詞為了韻律相合.
疑問句:子耶,言伐莒者?
(
言伐莒者,子耶?
)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賓語前置)感嘆句:甚矣,汝之不惠!
(
汝之不惠!甚矣!
)
美哉室!
(
室美哉!
)
大哉,堯之為君也!
(
堯之為君也,大哉!
)舊詩詞合韻律:灼灼其華.
(
其華灼灼)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
)
判斷句式文言文中,判斷句有以下八種形式:[1]
用"..者,...也”來表示。例:勝者,陽城人也一"涉世家"諸孔明者,臥龍也一"隆
中對"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一'
'鄒
忌諷齊王納諫"[2]用....也”來表示,即主語后面不用",”號。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
馬說"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醉翁亭記"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一"醉翁
亭記"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知殊遇,欲報之于殿下也"出師表'[3]
用"...者也”表示判斷,翻譯時"者也”不譯。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一"魚
我所欲也"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一"
愛蓮說"蓮,花之君子者也一"愛蓮說"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一"鄒忌諷齊王納諫"[4]用...也”來表示。這有兩種情況:
.①主語后有",”號,翻譯時便去掉",”號,再加"是”。例:奐山山市,邑八景之-
-也一"山市'夫戰(zhàn),勇氣也"劌論戰(zhàn)"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一"論語"十那么子驥,高尚士也一"桃花源記"之潮,天下之偉觀也一
'觀潮"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②主語后無",”號,只在主語后加”是”,"也”字不譯。例:魚我所欲也一"
魚我所欲也"環(huán)滁皆山也一"醉翁
亭記"此那么樓之大觀也一"樓記"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出師表"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一"五
柳先生傳"此庸夫之怒也一."唐睢不辱使命"[5]用動詞"為”作判斷,把"為”直接翻譯成"是”,語序不變。例:此為何假設(shè)人一"公輸"為與此同類一"公輸"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號為楚一"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此不為遠(yuǎn)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兩小兒辯
日"[6]
用副詞表示判斷,這個副詞不代替判斷詞,所以翻譯時副詞照樣譯,只在其后加判斷詞"是”。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一"涉世家"[7]
用"是”表示判斷。例:斯是陋室"陋室銘"是金陵人一'湖心亭看
雪"
在判斷句的主謂語之間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副詞充當(dāng)狀語,例如,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
否定判斷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這里的“非”雖然可以譯作“不是”,但它的詞性為副詞,而不是系詞。
例:非假設(shè)是也一"唐雎不辱使命"非士之怒也一"
唐睢不辱使命"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語意判斷句;瀏備天下泉雄
1、主語,謂語+“也”(“制,巖邑也.”)
2、主語+“者”,謂語+“也”.(“兵者,兇器也.”)3、.
主語+“者”,謂語.(“品者,兇器”)
4、主語,謂潔.(“點,兇器?!?
5、主語+“是(為)”+謂話。(“安能辯我是雄雌?”)
又如用語氣副詞“則”、“即”、“誠”、“乃”等加強(qiáng)判斷語氣,用范圍副詞“皆”表示判斷的范圍等,也是判斷句常見的情況。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梁父即楚將項燕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吾乃梁人也.是皆秦之罪也.
有個別帶動詞““為”的句子也表判斷,如:“余為伯儵常見的文言文固定句式類型及列句
一、表示疑問
1.何所……?
表疑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是“所……者為何”的倒裝和壓縮??勺g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例】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
譯文:問女兒所思的是什么,所憶的是什么。
【例】賣炭得錢何所營?(《賣炭翁》)
譯文:賣炭得來的錢用來干什么?
奈何……?
可譯為“……怎么辦”。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拿了我們的璧,卻不給我們城池,怎么辦?還可譯為“為什么……”。
【例】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譯文:為什么奪取它們的時候一絲一毫都不放過,用起來卻像拋泥灑沙一般不珍惜?
3.何如;何若;奚如;胡如;奚若
(1)代詞性固定結(jié)構(gòu)。常用于詢問動作行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狀??勺g為“怎么樣”。
【例】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譯文:樊噲說:“今天的事怎么樣?”
(2)表示比較的固定結(jié)構(gòu)。可譯為“比……怎么樣”。
【例】王以為何如其父?(《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大王認(rèn)為跟他的父親比怎么樣?
4.如……何?奈……何?
可譯為“拿……怎么樣呢”“對……怎么樣”“把……怎么樣”。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譯文:拿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
【例】且為之奈何?(《鴻門宴》)
譯文:將對這件事怎么樣?
5.何(奚)以……為;何(奚、曷)……為
其中“何”是疑問代詞,可用“安”“奚”“曷”等詞來代替;“以”是動詞,“用”的意思;“為”是表示疑問的語氣詞。前者可譯為“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譯為“哪里用得著……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譯文:現(xiàn)在別人正是刀和砧板,我們正是那魚和肉,為什么要辭別呢?
【例】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項羽本紀(jì)》)
譯文:項王笑著說:“這是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河干什么呢?”
【例】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
譯文:哪里用得著到九萬里高空才向南飛呢?
6.孰與;與……孰
可譯為“跟……比較,哪一個(誰)……”。
【例】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表示反問
1.何……之有?
可譯為“有什么……呢”。
【例】宋何罪之有?(《公輸》)
譯文:宋國有什么罪?
2.獨……哉(耶)?
可譯為“難道……嗎”。
【例】獨不憐公子姊耶?(《信陵君竊符救趙》)
譯文:難道不憐愛你的姐姐嗎?
【例】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相如雖然才能低劣,難道會害怕廉將軍嗎?
3.不亦……乎?
可譯為“不是……嗎”“不也是……嗎”。
【例】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譯文:像這樣尋求寶劍,不是糊涂嗎?
【例】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學(xué)而》)
譯文:學(xué)習(xí)并且不時溫習(xí),不是也很快樂嗎?
4.“不為……乎”
表反問,可譯為“不算是……嗎”。
【例】此不為遠(yuǎn)者小而近者大乎?(《兩小兒辯日》)
譯文:這不是因為遠(yuǎn)的看起來小而近的看起來大嗎?
5.豈(其)……哉(乎、耶)?
可譯為“難道……嗎”。
【例】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傳序》)
譯文:禍患常常在微小處積累,而智慧勇敢的人多被所溺愛的東西困住,難道只是伶人才這樣嗎?
【例】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五代史伶官傳序》)譯文:難道是因為取得天下很難而失去很容易嗎?
6.安……哉(乎)?
可譯為“怎么……呢”“哪里……呢”。
【例】然劉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zhàn)》)
譯文:然而劉豫州剛剛遭受失敗之后,怎么能抵抗這樣的災(zāi)難呢?
【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譯文: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7.……非……歟?
可譯為“……不是……嗎”。
【例】子非三閭大夫歟?(《屈原列傳》)
譯文:你不是三閭大夫嗎?
8.寧……耶?
可譯為“哪里……呢”。
【例】寧知此為歸骨所耶?(《祭妹文》)
譯文:哪里知道這是埋葬你骨頭的地方呢?
9.顧……哉?
可譯為“難道……嗎”。
【例】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xué)》)
譯文:人立志,難道比不上蜀地的那個僧人嗎?
10.其……乎(也、耶)
表揣測、希望、反問等語氣。表揣測語氣時,可譯為“大概(恐怕)……吧!”;表希望語氣時,可譯為“還是……吧!”;表反問語氣時,可譯為“難道……嗎”。
【例】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譯文:圣人成為圣人的原因,愚人變成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自這里吧。
【例】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11.庸……乎
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哪里(怎么)……呢”。
【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譯文:我學(xué)習(xí)的是道理,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還是生在我之后呢?
三、表示感嘆
1.何其……也!
可譯為“怎么那么……啊”“多么……啊”。
【例】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ā段宕妨婀賯餍颉罚?/p>
譯文:到了割下頭發(fā)對天發(fā)誓,眼淚沾濕衣襟的地步,怎么那么衰敗差勁呢?
2.止(直或特)……耳
可譯為“只不過……罷了”。
【例】止增笑耳。(《狼》)
譯文:只不過增添笑料罷了。
【例】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
譯文:只不過沒跑百步遠(yuǎn)罷了,這也是逃跑啊。
3.惟……耳!
可譯為“只有……罷了”。
【例】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爾?。ā断戎鱾鳌罚?/p>
譯文:天下算得上英雄的,只有使君你和我罷了。
4.一何……!
可譯為“多么……啊”。
【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石壕吏》)
譯文:官吏的呼聲是多么憤怒??!老婦的啼哭是多么凄苦啊!
四、表示揣度
1.無乃……乎(歟)!
可譯為“恐怕……吧”。
【例】遠(yuǎn)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崤之戰(zhàn)》)
譯文:遠(yuǎn)方的國主對我們做好了防備,恐怕不可取勝吧!
2.得無……乎?
表測度語氣,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該不會(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譯文:成名反復(fù)自己念叨,莫不是教我捉蛐蛐的地方吧?
3.……庶幾……歟?
可譯為“……或許……吧”。
【例】庶幾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電文)
譯文:或許可以告慰先生吧。
五、表示選擇
1.與其……孰若……?
可譯為“與其……哪如……”。
【例】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
譯文:與其坐著等死,哪如奮起拯救自己。
2.……,抑……
可譯為“是……,還是……”或“……,還是(或者)……”。
【例】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五代史伶官傳序》)
譯文:還是探究他成敗的原因,都出自人呢?
3.其……,其……也?
可譯為“是……呢,還是……呢”。
【例】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譯文:唉!這是真的呢,還是在做夢呢,還是流傳的消息不是它的真實情況呢?
六、表示其他
1.所以……
可譯為“……的原因”“……的方法”“用來……”“……的依據(jù)”“……的工具”“……的作用”等等。
2.有……者
可譯為“有個……的人”。
3.然則……
可譯為“既然這樣,那么……”。
【例】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譯文:這樣做官也憂,不做官也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能快樂呢?
4.有所……;無所……
“有所……”可譯為“有……的(人、物、事)”,“無所……”可譯為“沒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魚我所欲也》)
譯文:死也是我所厭惡的事,有比死更令我厭惡的事,所以,禍患也有不回避的。
【例】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鴻門宴》)
譯文:而今進(jìn)入關(guān)中,沒有取用什么財物,也沒有臨幸什么婦女,他的志向不小。
5.……之謂也;其……之謂也
表示總結(jié)性判斷的固定結(jié)構(gòu)。其中“之”是標(biāo)示賓語前置的結(jié)構(gòu)助詞;“謂”是動詞,表“說”的意思;“也”是表判斷的語氣助詞??勺g為“說的就是……啊”“大概說的就是……吧”。
【例】詩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薄蜃又^也。(《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詩經(jīng)》中說:“他人有心,子忖度之?!闭f的就是夫子你啊。
如果“之謂”位于句中,賓語在“謂”的后邊,這是另一種固定結(jié)構(gòu)??勺g為“……叫作……”“……稱作……”。
【例】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譯文:這就叫作失了本心。
6.若……者
可譯為“好像……的樣子”。
【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譯文:樣子好像很悲傷。
7.有以……;無以……
這是兩個意義相反的固定結(jié)構(gòu)。它們用在謂語動詞前,相當(dāng)于助動詞??煞謩e譯為“有用來……的……”“沒有用來……的……”。
【例】臣乃得有以報太子。(《荊軻刺秦王》)
譯文:我才有用來報答太子的行動。
【例】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勸學(xué)》)
譯文: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沒有辦法到達(dá)千里之遠(yuǎn);不積聚小水流,沒有辦法匯成大江大海。
8.非……則……
可譯為“不是……就是……”。
【例】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譯文:不是死了就是遷徙走了。
9.非……而……
表判斷,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不是……而是……”。
【例】非字而畫。(《促織》)
譯文:不是文字而是一幅畫。
10.“以……為”
表判斷,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認(rèn)為……”“把……當(dāng)作”“憑借(依靠)……作為”等。
【例】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秋水》)
譯文:認(rèn)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這里。
【例】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而藺相如只憑說話作為功勞,卻位居我之上。
11.非惟……抑亦……
表遞進(jìn),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不只……而且……”。
【例】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隆中對》)
譯文:不只在天時,而且也在人的謀劃。
12.(而)況……乎
可譯為“何況……呢”或“又何況……呢”。
【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ā妒娚接洝罚?/p>
譯文:現(xiàn)在把鐘磬放在水里,即使大的風(fēng)浪也不能使它鳴響,何況是石頭呢?文言文被動句式主要類型:
1、用“于”表示被動關(guān)系。
用介詞“于”引出行為的主動者,“于”放到動詞后,它的形式是:“動詞+于+主動者”。例如:王建禽于泰。(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動詞“禽”的后邊,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秦”,表示被動?!坝凇笨蓾蔀椤氨弧薄_@種被動句有兩個條件:一是主語是被動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動的詞“于”。
2、用“見”來表示被動關(guān)系。
在動詞前用“見”或又在動詞后加“于”引進(jìn)主動者。它的形式是:“見+動詞”或者“見+動詞+于+主動+者”。例如:
(1)泰城恐不可得,談見欺。(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2)臣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3)用“為”表示被動關(guān)系。
3、“為”放在動詞前邊引出行為的主動者,它的形式是:“為+主動者+動詞”或者“為+主動者+所+動詞。例如:(1)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3)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2)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3)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間《六國論》)
(4)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用“受”’“被”,受.....”表示被動關(guān)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十動詞”或者“被(受)十動詞十于十主動者”。例如:
(1)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見”也表被動)(司馬遷《屈原列傳》)
(2)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
(3)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1.
用作代詞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
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
2.
用作助詞
①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biāo)志。
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②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yīng)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輸》)
③結(jié)構(gòu)助詞。
當(dāng)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譯時可省去。
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④音節(jié)助詞。
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yīng)省去。
例:頃之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用作動詞
可譯為“去、往、到”。
例: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用于提前賓語,如“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這里
的“之”表示賓語前置。
例:唯余馬首是瞻《左傳●襄公十四年》唯瞻余馬首
只看著我馬頭的方向(來決定進(jìn)退)。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不知句讀,不解惑(之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不理解(書本上的)字句,不能解決(大道理的)疑難問題
例: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
時人莫許之也
當(dāng)時人們沒有誰贊同他對自己的這個評價。
例:宋何罪之有?《公輸》宋有何罪
宋國有什么罪?
5.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用于后置定語,強(qiáng)調(diào)定語,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勸學(xué)>》),這里的“之”表示定語后置。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這里“利”和“強(qiáng)”分別修飾“爪牙”和“筋骨”,但都被放在了后面,使用“之”作為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例:?馬之千里者?:這里的“千里”修飾“馬”,同樣使用“之”作為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例:?石之鏗然有聲者?:這里的“鏗然有聲”修飾“石”,使用“之”作為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例:?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里的“亂耳”修飾“絲竹”,和“勞形”修飾“案牘”,都使用了“之”作為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這些用法展示了“之”字在文言文中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幫助理解其在不同語境下的具體意義和作用。【者】
字用法
(一)助詞.
1.指人、物、事、時、地等.“……的”,“……的(人、東西、事情)”.
①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觸龍說趙太后》)
②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在數(shù)詞后面,譯為“……個方面”“……樣?xùn)|西”“……件事情”.
①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戰(zhàn)》)
②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3.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②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黔之驢》)
4.放在后置的定語后面,相當(dāng)于“的”.
①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頃之,煙炎張?zhí)?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
5.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6.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面,不必譯出.
①近者奉辭伐罪.(《赤壁之戰(zhàn)》)
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及其舉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1.[而](一)用作連詞。1.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xué)》2.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3.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4.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勺g為"但是""卻"。①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5.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勺g為"如果"假如"。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6.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刹蛔g。①吾嘗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xué)》)7.表示因果關(guān)系,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8.表示目的關(guān)系,①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①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三)通“如”:好像,如同。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罷了”。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虎丘記》)[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jìn)一層的意思。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既而]不久,一會兒。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2.[何](一)用作疑問代詞。1.單獨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二)用作疑問副詞。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①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三)作語助詞,相當(dāng)于“啊”。①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四)何:通“呵”,喝問。①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拿什么"憑什么"等。①-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①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何乃]譯為“怎能”①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3,[乎](一)用作語氣助詞。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①幾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②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嗎”、“呢”。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在國乎?(《鴻門宴》)3.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②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4.用于感嘆句或祈使句,可譯為"啊""呀"等。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①于是乎書。(二)用作介詞,相當(dāng)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岳陽樓記》)(乎:于)②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乎:在)③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前一個“乎”:在;后-個“乎”:比。)④吾嘗疑乎是。(乎:對。)⑤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論語》)(乎:對。)⑥亦無怪乎其私之也。(乎:對于)⑦蓋進(jìn)乎技矣。(《庖丁解?!?(乎:比)⑧以吾--日長乎爾。(爾:比。)(三)可作詞尾,譯為“....的樣子”“....地”。①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4.[乃](一)用作副詞。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①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2.強(qiáng)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桃花源記》)3.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①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jì))》)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rèn)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①若事之不濟(jì),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二)用作代詞。1.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①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2.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3.還可作連詞用,釋為"若夫"、"至于""如果"等。(缺例文)[無乃]表猜測,譯為“恐.....”。.①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乃爾]譯為“這樣”。①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孔雀東南飛》)5.(其](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1.第三人稱代詞。作領(lǐng)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fù)數(shù))。①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2.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yīng)譯為"他""它"(包括復(fù)數(shù))。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頗藺相如列傳》)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①今肅迎操,操當(dāng)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zhàn)》)4.指示代詞,表示遠(yuǎn)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②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zhàn)》)5.指示代詞,表示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個”“這些”。①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5.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①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二)用作副詞。1.加強(qiáng)祈使語氣,相當(dāng)于“可”、“還是”。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要)2.加強(qiáng)揣測語氣,相當(dāng)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②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3.加強(qiáng)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難道”、“怎么”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三)用作連詞。1.表示選擇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是.....還.....①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2.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如果”。①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四)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①路曼曼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何其]譯為“多么”。①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6.[且](一)用作連詞。1.遞進(jìn)關(guān)系,而且,并且。例: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五人墓碑記》)2.遞進(jìn)關(guān)系,況且,再說。①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陳涉世家》)3.讓步關(guān)系,尚且,還。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4.并列關(guān)系:又,.........一面.一面①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二)用作副詞。1.將,將要。①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2.暫且,姑且。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jìn)一步的議論,“況且”,“再說”。例: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且如]就像。①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兵車行》)7.[若](一)動詞,像,好像。①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促織》)(二)用作代詞。1.表對稱,相當(dāng)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①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2.表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樣"如此"。①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三)用作連詞。1.表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假設(shè)"等。①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赤壁之戰(zhàn)》)2.表選擇,相當(dāng)于"或"或者"。①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jì)》)3.至,至于。①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齊桓晉文之事》)[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若定]心中有數(shù),從容不迫。①指揮若定。(《赤壁之戰(zhàn)》)[若何]怎么樣。①以閑敝邑,若何?(《崤之戰(zhàn)》)[若干]約計之詞,相當(dāng)于“幾許”、“多少”。①車后若干遞送夫。8.[所](一)名詞,處所,地方。①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二)助詞1.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①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促織》)2.“所”和動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gòu),則所字結(jié)構(gòu)起定語的作用。①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為....]“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的格式,表示被動。①贏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所以]1.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dāng)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信陵君竊符救趙》)2.表示原因。相當(dāng).“.....的原因(緣故)”。。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謂]所說的。①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所在]1.到處。①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2.所在之處,處所。①原來有這等一一個所在,且回衙去(《閨塾》)9.[為](一)動詞。1.有“做”“作為”“充當(dāng)”變成”“成為”等義,翻譯比較靈活。①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②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過秦論》)2.以為,認(rèn)為。①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②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3.判斷詞,是。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廉頗藺相如列傳》)(二)介詞。1.表被動,有時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①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2.介紹原因或目的。為了,因為。①慎勿為歸死,貴賤輕何薄(《孔雀東南飛》)3.介紹涉及的對象。給,替。①于是秦王不懌,為--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4.對,向。①為之奈何?(《鴻門宴》)②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5.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勺g為"當(dāng)"等到"等。①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三)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呢。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10.[焉](一)兼詞。1.相當(dāng)于“于之”、“于此”、“于彼”。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在其中)。(《論語》)2.相當(dāng)于“于何”。譯為“在哪里”“從哪里”等。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二)代詞。1.相當(dāng)于“之”。①惟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②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2.哪里,怎么。①未知生,焉知死(《論語》)(三)語氣詞。1。句末語氣詞,了,啊,呢。①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②-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2.作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dāng)于“也”。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xué)而大遺(《師說》)3.作詞尾,相當(dāng)于“然”,譯為“.....樣子......地”。①盤盤焉,困困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阿房宮賦》)11.[也](一)句末語氣詞,1.表示判斷語氣。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②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2.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例:①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齊桓晉文之事》)②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①鳴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過秦論》)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詰語氣。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②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①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崤之戰(zhàn)》)(二)句中語氣詞。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①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意思是“說的就.....柯”’.①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一夫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qiáng)語氣,多有感嘆或反詰之意。例:①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觸龍說趙太后》)12.[以](一)介詞1.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①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2.表示憑借。譯為:憑,靠。①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3.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①操當(dāng)以肅還付鄉(xiāng)黨。(《赤壁之戰(zhàn)》)4.表示時間、處所。譯為:于,在,從。①以八月十三斬于市。5.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①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6.表示依據(jù)。譯為:按照,依照,根據(jù)。①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zhàn)》)說明:“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①以一當(dāng)十(成語)②夜以繼日(成語)(二)連詞。1.表示并列或遞進(jìn)關(guān)系??勺g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①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2.表示承接關(guān)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勺g為"而"或省去。①余與四人擁火以入。(《石鐘山記》)3.表示目的關(guān)系,后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①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4.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①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5.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①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助詞1.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例:①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出師表》)2.作語助,起調(diào)整音節(jié)作用。例:①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四)動詞1.以為,認(rèn)為。①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觸龍說趙太后》)2.用,任用。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五)名詞。譯為:緣由,原因。①古人秉燭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六)通假1.通“已”,已經(jīng)。①固以怪之矣。②日以盡矣。2.通“已”,止。①無以,則王乎?[以為]1.認(rèn)為,把.....當(dāng)作或看作。①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①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以為:把它設(shè)為。)[以是][是以]相當(dāng)"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①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有以][無以]意思分別是“有什么辦法用來....“.沒有什么辦法用來.....”①項王未有以應(yīng),日:“坐?!?《鴻門宴》)13.[因](一)介詞。1.依照,根據(jù)。①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2.依靠,憑借。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3.趁著,趁此。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鴻門宴》)4.通過,經(jīng)由。①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鴻門宴》)5.因為,由于。①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二)副詞。1.于是,就;因而。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zhàn)》)2.原因,緣由,機(jī)緣。①于今無會因。(《孔雀東南飛》)(三)動詞1.根據(jù)①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五蠹》)2.沿襲,繼續(xù)。①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14.[于](一)介詞。1.在,從,到①乃設(shè)九賓禮于庭。(在)《廉頗藺相如列傳》2.“在.....方面”“.....中①荊國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悔。(《游褒禪山記)》)3.由于①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進(jìn)學(xué)解》)4.向,對,對于。①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5.被。①君幸于趙王?!读H藺相如列傳》②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6.與,跟,同。①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②燕王欲結(jié)于君?!读H藺相如列傳》7.比。①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于是]1.相當(dāng)于“于+此”,在這時,在這種情況下,對此,從此,因此。例:①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在這時)連詞,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代漢語“于是”相同。例:①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瓴。(《廉頗藺相如列傳》).....于..表示被動。①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②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愚溪詩序》)15.[與](一)介詞。1.介詞。和,跟,同。①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②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2。給,替。①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②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3.比,和....比較。①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華普教育】2021年安徽省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擬考試文綜歷史試題-掃描版含解析
- 2024年生態(tài)停車場租賃及維護(hù)保養(yǎng)服務(wù)合同3篇
- 電商平臺與金融機(jī)構(gòu)合作模式下的零售企業(yè)融資創(chuàng)新研究
- 2024年離婚案例:無財產(chǎn)爭奪合同樣本版B版
- 地鐵員個人年終考核工作總結(jié)范文
- 保密協(xié)議書范本(簡單版)
- 通信系統(tǒng)的主要分類
- 童車類產(chǎn)品數(shù)字營銷與大數(shù)據(jù)分析試題考核試卷
- 項目資源分配管理計劃考核試卷
- 防水材料市場分析與發(fā)展趨勢考核試卷
- 一年級下數(shù)學(xué)教案-筆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退位減)-蘇教版秋
- 2024-2025學(xué)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配套課件 第6章 第4節(jié) 地理信息技術(shù)在防災(zāi)減災(zāi)中的應(yīng)用
- 電梯維護(hù)保養(yǎng)分包合同
- 10以內(nèi)連加減口算練習(xí)題完整版139
- 2022-2023學(xué)年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六年級(上)期末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國瀝青攪拌站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調(diào)研及市場需求潛力報告
- 《平凡的世界》整本書閱讀指導(dǎo)教學(xué)設(shè)計基礎(chǔ)模塊上冊
- 2024政務(wù)服務(wù)綜合窗口人員能力與服務(wù)規(guī)范考試試題
- (高清版)AQ 2002-2018 煉鐵安全規(guī)程
- 虛擬現(xiàn)實與增強(qiáng)現(xiàn)實
- 08J933-1體育場地與設(shè)施(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