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贈與合同范文_第1頁
2024贈與合同范文_第2頁
2024贈與合同范文_第3頁
2024贈與合同范文_第4頁
2024贈與合同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贈與合同

贈與合同篇1

(寫明交割的條件,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交割,辦理什么手續(xù)

等等)

三、乙方應在___期限內辦理所有權轉移的手續(xù)逾期不辦的,視

為拒絕贈與(也可以約定其他條件)。

四、本合同自—日起生效(可以寫自公證之日起生效)。

五、本合同一式兩份,雙方各執(zhí)一份。

甲方:—(簽字、蓋章)

乙方:—(簽字、蓋章)

—年_月_日

2.說明

贈與合同是指贈與方將自己所有的物品、現(xiàn)金或者某種權利贈

送給他人的行為。贈與合同通常是單務合司,即合同生效后,贈與

方負有將贈與物交給受贈人的義務而不享有任何權利;受贈方享有領

取贈與物的權利而不承擔義務。贈與也可以附條件,即贈與一方要

求受贈方履行某種義務,受贈方不履行義務贈與方有權撤銷贈與。

但這種條件一般是與贈與人的.利益無關的條件,而不是要求有償?shù)?/p>

贈送。如果將某種物送給他人并要求給付一定的金錢就不是贈與關

系。因此,附條件的贈與仍然是單務行為,簽訂贈與合同應當注意

的問題有:

(某種權利。例如專利權人可以將專利權贈與他人,房屋所有人

可以將房屋贈與他人等。

(2)權利轉移涉及到有關部門批準的,應當在合同中訂立清楚。

例如,贈與房屋合同就需要到房管部門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手續(xù),

沒有辦理手續(xù)的,其轉讓無效。

(3)合同中要寫清楚贈與人有權處理贈與財產的證明文件,確保

贈與行為的合法有效。

贈與合同篇2

甲方:(贈與方)

乙方:(受贈方)

雙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guī)定,就贈與事項達成

協(xié)議如下:1.甲方將贈與乙方

(贈與物的名稱、數(shù)量、質量)

2.甲方將于(時間)在(地點)將贈與物交付給乙方

3.甲方承擔___的責任義務

4.甲方享有____權利

(明確甲方的撤銷權及行使撤銷權的情形)

5.乙方應于____(時間)之前做出是否接受贈與的意思表示,否

則,贈與不生效力。

6.其它

甲方:____—簽字:——蓋章:

住址:____—電話:——

乙方:____—簽字:——蓋章:

住址:—_電話:——

一年一月一—日

贈與合同(公民類附義務)

甲方(贈與方):(姓名)

乙方(受贈方):(姓名)

雙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就贈與事項達成如下協(xié)議

L贈與物的狀況

(包括贈與物的名稱、質量、數(shù)量、所在地等)

2.甲方對贈與物應承擔如下責任、義務

(明確甲方的權利擔保,瑕疵擔保義務及相關的責任)3.甲方享

有的權利(明確甲方的撤銷權及其他權利)4.乙方為接受贈與

應履行下述義務

(甲、乙雙方應對所附義務有明確約定,乙方應按約定履行義務)

5.其它

甲方:姓名:住址:______電話:簽字:

______蓋章:______

乙方:______姓名:______住址:______電話:______簽字:

______蓋章:______

—年—月—日

乙方(受贈方):(名稱)

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

雙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就贈與事項達成如下協(xié)議

1.贈與標的的狀況

2.贈與方的權利義務

3.受贈方的權利義務4.贈與標的的交付(包括時間、

地點、相關手續(xù)的辦理等)5.其它

甲方:名稱:住址:

電話: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簽字):蓋章:

乙方:名稱:住址:電話:

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簽字):蓋章:

—年—月一日

贈與合同篇3

甲方(贈與人):(寫明姓名、住址)

乙方(受贈人):(寫明姓名、住址)

甲乙雙方就贈送(寫明贈與標的物)事宜達成協(xié)議如

下:

一、甲方將其所有的(寫明標的物)贈送給乙方,其

所有權證明為:(寫明證明甲方所有權的證據名稱)

二、贈與財產的狀況:

1、名稱:_________

2、數(shù)量:_________

3、質量:_________

4、價值:________

三、贈與目的:

四、乙方所負義務:(寫明乙方應承擔的具體義務)

五、贈與物的交付

1、交付時間:(寫明交付的具體時間)

2、交付地點:(寫明具體的'交付地點)

六、乙方應在(寫明具體的期間)期限內辦理所有權

轉移的手續(xù),逾期不辦的,視為拒絕贈與(也可以約定其他條件)

七、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本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fā)生的爭議,

由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按下列第種方式解決: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年一月一日年一月一日

贈與合同篇4

贈與人:受贈人:

贈與人與受贈人關系:

第一條:贈與目的

贈與人因受贈人無力獨自承擔購房費用,又因其為贈與人獨子,

為受贈人今后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婚姻能夠和睦,更好的對贈與人

履行應盡的贍養(yǎng)義務及共同生活,贈與人獨資購買本房屋,并附義

務條款贈與受贈人C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和分割之前有權

利撤消贈與。

第二條:受贈人的權利

使用權;

轉賣權,該房屋永遠不能作為受贈人的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也不得將該房屋作為私有財產進行抵押或變賣;

3、受贈人無須向贈與人交付任何關于該房屋的費用;

4、受贈人接受贈與后,該房屋今后的費用全部由贈與人獨自承

擔;

合理支配的權利;

6、受贈人應當自覺履行贍養(yǎng)贈與人的義務;

7、如贈與人逝世,該房屋可作為遺產由受贈人獨自繼承。

第三條:贈與的撤消

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1、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的;

遺棄、辱罵等行為的;

3、受贈人不履行本附義務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

分割等現(xiàn)象發(fā)生的;

住院治療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并要求受贈人返還贈與的財產;

贍養(yǎng)費的;

第四條:合同的變更

本合同履行期間,發(fā)生特殊情況時,任何一方需變更本合同的,

要求變更一方應及時書面通知對方,征得對方同意后,雙方在規(guī)定

的時限內(書面通知發(fā)出十天內)簽訂書面變更協(xié)議,該協(xié)議將成為

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未經雙方簽署書面文件,任何一方無權變更

本合同,否則,由比造成對方的經濟損失,由責任方承擔。

第五條:合同的轉讓

除合同中另有規(guī)定外或經雙方協(xié)商同意外,本合同所規(guī)定雙方

的任何權利和義務,任何一方在未經征得另一方書面同意之前,不

得轉讓給第三者。任何轉讓,未經另一方書面明確同意,均屬無效。

本贈與合同系雙方自愿申請—、—為其進行見證,并系自愿

簽訂。本合同一式三份,由贈與雙方與見證人各執(zhí)一份。本合同有

任何涂抹均系無效C如有糾紛,雙方可在簽訂合同管轄地起訴違約

方。

贈與人(簽字、蓋章、電話)見證人(簽字蓋章)

受贈人(簽字、蓋章、電話)

簽訂地點:

簽訂時間:年月日

贈與合同贈與人(甲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證件號碼:__________________

受贈人(乙方):______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證件號碼: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自愿向乙方定期提供,并與乙方達成以

下贈與協(xié)議。

第一條乙方獲自甲方的贈與只得用于,不得

移作他用。

第二條甲方于每年至分兩次向乙方無償贈與人

民幣各元整。

第三條前述贈與自年計日,_______時

至時止。

第四條合同履行其間若乙死亡,可繼承其受贈者地位。

第五條甲方有權監(jiān)督乙方對所獲贈與的使用,若乙方不當使用

時,甲方有權要求乙方予以改正。

第六條如乙方疏于甲方有權撤銷本合同。

第七條本合同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zhí)一份為憑。

甲方: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

贈與合同篇5

贈與人:(以下簡稱甲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證件號碼:____________________

受贈人:(以下簡稱乙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證件號碼:____________________

受贈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

受贈人:(以下簡稱乙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負責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職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自愿將其下所有的不動產贈與乙方。按照有關法律定,雙

方達成贈與協(xié)議如下:

第一條不動產的坐落位置及其他自然情況

本合同所指不動產位置于:其他

自然情況,如面積,戶型,建筑時間等等。

第二條贈與人的權利與義務

(一)贈與人的權利

1.不動產所有權轉移于乙方前,甲方有權使用該不動產或將其

出租給第三人且有權獲取因出租該不動產所產生的收益;

9

3.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時,甲方可以撤銷贈與:

(1)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贈與人的近親屬;

(2)不履行對贈與人的扶養(yǎng)義務。

(二)贈與人的義務

1.按合同約定轉移不動產所有權于乙方;

2.附義務贈與中,贈與財產有瑕疵的,應在附義務限度內承擔

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

滅失的,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三條受贈人的權利與義務

(一)受贈人的權利

本合同生效后,乙方依法取得合同項下不動產之所有權。

(二)受贈人的義務

1.若贈與合同附義務,乙方應按合同約定履行所附義務。

2.甲方依合同約定撤銷贈與時,乙方應向甲方返還不動產。

第四條贈與標的登記

甲乙雙方應按有關法律規(guī)定共同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手續(xù)。

第五條本合同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持一份。兩份文本具有

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簽章):______________

乙方(簽章):______________

簽約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

贈與合同篇6

范—民法典頒布之前,盡管學術界對贈與合同究竟是實踐性合同

還是—性合同一直存在爭議,但在司法實踐中,審判人員根據最高人

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若干問題的意見(試

行)(以下簡稱民法典意見)第128條的明確規(guī)定,將贈與合同定位于

實踐性合同,并運用于審判實踐,成為基本共識。民法典頒布以后,對

贈與合同性質的爭論比過去更為激烈,不僅理論界主張不同的觀點,

審判人員在學習新民法典的過程中對贈與合同的性質也提出了不同

的看法。出現(xiàn)這種情況,說明民法典對贈與合同性質的規(guī)定不十分明

確,容易讓人形成不同的理解。筆者試對贈與合同的性質作出自己的

分析,以期有所啟示。一、有關贈與合同性質的幾種觀點(一)贈與合

同是—性合同。據筆者的了解,多數(shù)學者都持此種觀點。其主要理由

在于:1、如果規(guī)定贈與合同為實踐性合同.贈與合同自贈與物交付時

成立,則贈與人在未交付贈與物之前可以不履行交付義務,贈與的意

思表示對贈與人沒有任何拘束力,那么受贈人作出的接受贈與的意思

表示及其為接受贈與而付出的經濟上的花費可能因贈與人的不履行

行為而落空,這與誠實信用原則是背道而馳的①。2、民法典第185

條有關贈與合同概念規(guī)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

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這條規(guī)定已明確表達出這

樣的意思:贈與合同經一方表示贈與,另一方表示接受時即成立②。3、

民法典第186條第一款“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

銷贈與”的規(guī)定表明,贈與合同的成立僅僅需要贈與人與受贈人就無

償轉移財產意思表示一致,而無其它任何條件,“——即成”,因而是

—性合同③。4、民法典第188條關于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

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

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的規(guī)定,是贈與合同為—性合

同的有力例證。(二)贈與合同是一種效力較弱的合同。持這種觀

點者認為,“民法典對于贈與合同的性質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即贈與合

同為—合同。因為,贈與自受贈人表示接受該贈與時生效,不以接受

贈與物為生效條件。但這種—合同的效力較弱,如民法典第186條第

1款規(guī)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阿芑?/p>

相同的理由,有人稱贈與合同為可以撤銷的—合同⑤。不管是效力較

弱的還是可以撤銷的—合同,實質都是承認贈與合同的—性質,其主

要依據都來自民法典第185條對贈與合同概念的規(guī)定。(三)口頭贈

與合同是實踐性合同,書面贈與合同是—性合同⑥??陬^贈與合同的

成立和生效,不僅需要當事人之間意思表示的一致而且需要有贈與物

的實際交付。而當事人如以書面形式訂立贈與合同,表明其意思表示

已較慎重,一旦達成書面協(xié)議,贈與合同即已成立,而無需以贈與物的

交付為其成立要件c(四)動產贈與合同是實踐性合同,不動產贈與合

同是—性合同⑦。其依據來自于對民法典意見第128條的理解,認為

該條規(guī)定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準,贈與人在

交付贈與物之前撤銷贈與的,不承擔法律責任。而贈與房屋的,如根

據書面贈與合同辦理了過戶手續(xù),應認定贈與關系成立;如未辦理過

戶手續(xù),但贈與人根據書面贈與合同已將產權證書交與受贈人,受贈

人已經占有、使用該房屋的,可以認定贈與有效,但應令其補辦過戶

手續(xù)。由此可見,房屋贈與合同的成立是以雙方當事人的意思一致并

辦理過戶手續(xù)為條件,而不要求必須交付房屋。(五)贈與合同原則上

為實踐性合同,—性合同為例外⑧。該觀點認為民法典并沒有單獨將

贈與合同定位于實踐合同或者—合同,而是根據現(xiàn)實的需要,分兩種

情況作出了規(guī)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

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為—性合同;其余的贈與合同為實踐合

同。依據在于:1、民法典第186條第1款“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

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的規(guī)定,帶有實踐合同的性質,即未交付

標的物之前可以撤銷贈與,此時對于受贈人不產生法律效力;從另一

個角度講,如果已經交付了贈與物,除了法定情形外不能撤銷贈與⑨。

2、民法典第188條對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

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的規(guī)定,說明這兩類贈與屬于實實在在

的—合同。二、對各種觀點及贈與合同有關條款的質疑以口頭或書

面協(xié)議形式來確定贈與合同是實踐性合同或—性合同,顯然不能戌立。

按民法典第188條的規(guī)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

質的贈與合同,不管其以口頭還是書面形式訂立,均是—性合同。認

為口頭贈與是實踐性合同,書面贈與是—性合同的觀點,對此無法作

出解釋。此外,以贈與物是動產或不動產來確定贈與合同的性質的觀

點,從其依據來看,其完全無視新民法典有關新的規(guī)定,仍僅僅囿于從

民法典意見第128條的規(guī)定進行分析,其觀點自然也難以讓人茍同。

筆者在此結合民法典條款具體規(guī)定主要對贈與合同是—性的觀點提

出如下意見:(一)從民法典第185條對贈與合同概念的規(guī)定并不能得

出贈與合同是—合同的結論⑩。主張贈與合同是—性合同者很重要

的一個理由是民法典第185條在表述上落腳點在于“受贈人表示接

受“,但這并不當然推出一方表示給予,另一方表示接受,合同即成立

的結論,不排除將第185條的前段表述理解為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實

際無償給予受贈人,另一方面受贈人有接受的真實意思,合同始成立。

如果立法者意圖在贈與合同的概念中對其是—性合同作出明示,可以

這樣表述:“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允—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

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由于民法典沒有作出類似的規(guī)定,以

致不同的人在理解比條時,在無法揣摩立法本意的情況下咬文嚼字,

作出不同的理解。(二)如何理解民法典第186條第1款的規(guī)定。民

法典第186條第1款規(guī)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

撤銷贈與?!敝鲝埵菍嵺`性合同者認為該規(guī)定帶有實踐合同的性質,

即“未交付標的物之前可以撤銷贈與,此時對于受贈人不產生法律效

力”。主張是—性合同者則認為該規(guī)定是—合同的證明,即“贈與合

同的成立僅僅需要贈與人與受贈人就無償轉移財產意思表示一致”。

何以對同一條款會得出兩種截然對立的39;結論,筆者試圖作如下分

析:1、主張是實踐性合同者認為,此條款規(guī)定中贈與人之所以可以行

使撤銷權,正是因為贈與物尚未交付,故贈與合同沒有成立;如果合同

已經成立,除發(fā)生法定情形外,贈與人不能行使撤銷權。即此條款規(guī)

定中的“撤銷”僅指合同成立之前的撤銷。對此理解筆者又有兩點

疑惑:一是合同既然沒有成立,對雙方當事人本就沒有約束力,贈與人

可拒絕受贈人要求履行義務的請求,又何必設定一個撤銷權呢二是未

交付標的物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的提法是不準確的,民法典第186條第

1款的提法是“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二者不是簡單的不同。

權利轉移與交付的內涵并不一樣。權利轉移可能存在三種情況:第一

種情況,一般來講,贈與物的所有權是同贈與物的交付一并轉移的;第

二種情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特別規(guī)定,需要辦理登記手續(xù)才發(fā)生

權利轉移的,贈與物即使已經實際交付,也未發(fā)生權利轉移;第三種情

況,在當事人約定發(fā)生權利轉移的情況下,即使贈與物沒有交付,乜會

發(fā)生權利轉移或者贈與物雖已實際交付,卻沒有發(fā)生權利轉移。在第

一種情況下,贈與物未經交付即“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可以撤銷

贈與;在第二種情況下,贈與物雖已實際交付,但由于仍在“權利轉移

之前”,贈與人仍得以撤銷贈與;至于在第三種情況下,撤銷贈與與贈

與物是否實際交付更是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對于

非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

公證的贈與合同,無論是贈與物交付之前或之后,都有可能產生贈與

人任意撤銷權的行使,這一方面說明“未交付標的物之前可以撤銷贈

與”的提法不完全準確,另一方反過來說明民法典第186條僅僅是對

任意撤銷權行使的條件作了規(guī)定,但并不能由此得出贈與合同是實踐

性合同抑或是—性合同的結論。2、主張贈與合同是—性合同者如何

從民法典第186條第1款的規(guī)定得出“贈與合同的成立僅僅需要贈

與人與受贈人就無償轉移財產意思表示一致”的結論,筆者一時還難

以理解,但筆者認為從該條款得出贈與合同是—性合同只有一種可能,

即主張能被撤銷的,只能是某種已經成立的關系。既然贈與人在贈與

物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已經成立”的贈與,也就是承認了贈與

物權利轉移(包括交付轉移等三種情況)之前贈與合同已經成立,亦即

贈與合同的成立不以交付贈與物為要件,而只需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此種觀點是否成立,難下定論。筆者在此僅僅是提出問題,希望能為

關注民法典者提供參考。(三)民法典第188條對具有救災、扶貧等

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

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的規(guī)定,一方面表

明此兩類贈與合同是—性合同,另一方面又說明其他贈與合同為實踐

性合同。因為從立法技術上看,如果承認贈與合同是—性合同,則無

論是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

過公證的贈與合同,還是除此兩類合同以外的其他贈與合同,贈與人

交付贈與物為其義務,受贈人要求交付為其權利是贈與合同的基本內

容,法律無需特別對某種情況作出特別規(guī)定。相反,法律作出特別規(guī)

定,往往說明一般情形下適用一般規(guī)定。即一般情形下的贈與合同仍

適用傳統(tǒng)理論,其為實踐性合同。但主張是—性合同者認為,在贈與

合同中,受贈人請求交付贈與物只發(fā)生在特別情形,對于一般情形,由

于贈與人交付贈與物之前可單方面撤銷贈與,使雙方的權利、義務解

除。所以,這類合同,在合同履行期屆滿時,受贈人無權請求贈與人交

付贈與物。筆者對此有如下異議:1、這種觀點一方面主張贈與合同

是—性合同,一方面又將—合同的本質特征,即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

同即成立,贈與人有交付贈與物的義務,受贈人有請求交付贈與物的

權利限定在特別的情形,那么認為一般情形下的贈與合同為—性合同

的意義何在呢2、這種觀點,認為“贈與人在交付贈與財產之前可單

方面撤銷贈與合同,使……雙方的權利、義務解除”,故受贈人無權

請求贈與人交付贈與物。在贈與人先期行使任意撤銷權的情況下,這

種分析無疑是成立的。但法律并未禁止在受贈人主張交付以后,贈與

人再行使任意撤銷權。在后述情況下,對于非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

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而言,會出

現(xiàn)這樣的矛盾:一方面因贈與合同已經成立,受贈人行使請求交付贈

與物的權利;另一方面,贈與人以贈與物的權利尚未轉移為由行使任

意撤銷權,拒絕交付。這同樣使得在—性合同中受贈人請求交付的權

利和贈與人履行交付的義務變得毫無意義。而如果將一般情形下的

贈與合同仍定位于實踐性合同,則不會出現(xiàn)這種矛盾。但作這樣的理

解,仍然存在著合同既然沒有成立,何必設立撤銷權的困惑。(四)民

法典第189條是對—性合同的規(guī)定,但該條應當只在特別情形下適用。

該條規(guī)定,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

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里“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一

般應指在贈與物仍為贈與人占有的情況下發(fā)生。既然贈與物尚未交

付,所有權尚未轉移,贈與人使自己的財產毀損、滅失,何以要對外承

擔責任呢唯一的解釋是贈與物雖未交付,但贈與合同已經成立,贈與

人承擔起了妥善保管贈與物的義務,否則就可能承擔一定責任。如此

分析,又得出贈與合同是—性合同的結論。如果認為贈與合同是—性

合同,民法典第189條的規(guī)定就又成為支持該觀點的一個理由;如果

認為贈與合同原則上是實踐性合同,則對第189條只能理解為在具有

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

贈與合同下適用,因為這兩類合同為—性合同。筆者傾向于后一種理

解,但認為在條款設計上把第189條作為第188條第2款更顯合理。

即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

公證的贈與合同一經訂立即成立,并產生兩個法律后果:贈與人不交

付贈與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請求交付;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

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三、筆

者的傾向性意見(一)新民法典并沒有將贈與合同在傳統(tǒng)認識上予以

突破,確定其是實踐性還是—性合同,民法典意見第128條關于贈與

合同(公民之間)是實踐性合同的規(guī)定沒有改變。立法者只是根據現(xiàn)

實的需要,如在抗洪救災中,一些商家為了達到宣傳的目的,在媒體上

宣稱向災區(qū)捐款,待宣傳目的達到后,卻不履行贈與的實際情況,對贈

與合同分兩種情況作出了規(guī)定,即除去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

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是—性合同外,其

他的贈與合同仍為實踐性合同。當然,這種觀點仍然不能完全令人信

服,如無法闡釋民法典第186條第1款的準確意思。有望最高人民法

院作出比較明確的解釋。(二)主張贈與合司為—性合同者理論上總

是以若規(guī)定贈與合同為實踐性合同,“那么受贈人作出的接受贈與的

意思表示及其為接受贈與而付出的經濟上的花費都可能因贈與人的

不履約行為而落空”,這樣對受贈人不公平為依據。筆者認為,對此

完全可以民法典總則第42條關于締約過失責任的規(guī)定進行規(guī)范。在

當事人協(xié)議過程中,贈與成立之前,如果贈與人作出贈與的鄭—,對

方又表示接受,但后來贈與人無正當理由不交付贈與物,屬于民法典

第42條第3款規(guī)定的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因此使受贈人有實

際損失的,贈與人應當賠償。關于這一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日本人

紀平孝訴—省人民醫(yī)院贈與一案的答復中指出,“紀平孝在未交付

贈與物之前撤銷贈與的意思表示,依我國法律是允許的,……如果紀

平孝的反悔行為給受贈人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紀平孝應負賠償損失

的責任”。另外,為了解決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

銷贈與和追究贈與人的締約過失責任的矛盾,筆者認為,贈與人承擔

締約過失責任必須同時滿足:1、贈與人無正當理由出于故意反悔;2、

因贈與的反悔行為給受贈人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

贈與合同篇7

贈與合同的性質論述范文

合同法頒布之前,盡管學術界對贈與合同究竟是實踐性合同還

是諾成性合同一直存在爭議,但在司法實踐中,審判人員根據最高

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

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的明確規(guī)定,

將贈與合同定位于實踐性合同,并運用于審判實踐,成為基本共識。

合同法頒布以后,對贈與合同性質的爭論比過去更為激烈,不僅理

論界主張不同的觀點,審判人員在學習新合同法的過程中對贈與合

同的性質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出現(xiàn)這種情況,說明合同法對贈與

合同性質的規(guī)定不十分明確,容易讓人形成不同的理解。筆者試對

贈與合同的性質作出自己的分析,以期有所啟示。

一、有關贈與合同性質的幾種觀點

(一)贈與合同是諾成性合同。據筆者的了解,多數(shù)學者都持

此種觀點。其主要理由在于:

1、如果規(guī)定贈與合同為實踐性合同,贈與合同自贈與物交付時

成立,則贈與人在未交付贈與物之前可以不履行交付義務,贈與的

意思表示對贈與人沒有任何拘束力,那么受贈人作出的接受贈與的

意思表示及其為接受贈與而付出的經濟上的花費可能因贈與人的不

履行行為而落空,這與誠實信用原則是背道而馳的①。

2、合同法第185條有關贈與合同概念規(guī)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

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這

條規(guī)定已明確表達出這樣的意思:贈與合同經一方表示贈與,另一

方表示接受時即成立②。

3、合同法第186條第一款“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

可以撤銷贈與”的規(guī)定表明,贈與合同的成立僅僅需要贈與人與受

贈人就無償轉移財產意思表示一致,而無其它任何條件,“一諾即

成“,因而是諾成性合同③。

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

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的

規(guī)定,是贈與合同為諾成性合同的有力例證。

(二)贈與合同是一種效力較弱的諾成合同。持這種觀點者認

為,“合同法對于贈與合同的性質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即贈與合同為

諾成合同。因為,贈與自受贈人表示接受該贈與時生效,不以接受

贈與物為生效條件c但這種諾成合同的效力較弱,如合同法第186

條第1款規(guī)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

與?!雹芑谙嗤睦碛?,有人稱贈與合司為可以撤銷的諾成合同

⑤。不管是效力較弱的還是可以撤銷的諾成合同,實質都是承認贈

與合同的諾成性質,其主要依據都來自合司法第185條對贈與合同

概念的規(guī)定。

(三)口頭贈與合同是實踐性合同,書面贈與合同是諾成性合

同⑥??陬^贈與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不僅需要當事人之間意思表示

的一致而且需要有贈與物的實際交付。而當事人如以書面形式訂立

贈與合同,表明其意思表示已較慎重,一旦達成書面協(xié)議,贈與合

同即已成立,而無需以贈與物的交付為其成立要件。

(四)動產贈與合同是實踐性合同,不動產贈與合同是諾成性

合同⑦。其依據來自于對民法通則意見第使用該房屋的,可以認定

贈與有效,但應令其補辦過戶手續(xù)。由此可見,房屋贈與合同的成

立是以雙方當事人的意思一致并辦理過戶手續(xù)為條件,而不要求必

須交付房屋。

(五)贈與合同原則上為實踐性合同,諾成性合同為例外⑧。

該觀點認為合同法并沒有單獨將贈與合同定位于實踐合同或者諾成

合同,而是根據現(xiàn)實的需要,分兩種情況作出了規(guī)定,具有救災、

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司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

同為諾成性合同;其余的贈與合同為實踐合同。依據在于:

1、合同法第186條第1款“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

可以撤銷贈與”的規(guī)定,帶有實踐合同的性質,即未交付標的物之

前可以撤銷贈與,比時對于受贈人不產生法律效力;從另一個角度

講,如果已經交付了贈與物,除了法定情形外不能撤銷贈與⑨。

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

與合同的規(guī)定,說明這兩類贈與屬于實實在在的諾成合同。

二、對各種觀點及贈與合同有關條款的質疑

以口頭或書面協(xié)議形式來確定贈與合同是實踐性合同或諾成性

合同,顯然不能成立。按合同法第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

的贈與合同,不管其以口頭還是書面形式訂立,均是諾成性合同。

認為口頭贈與是實踐性合同,書面贈與是諾成性合同的觀點,對此

無法作出解釋。此外,以贈與物是動產或不動產來確定贈與合同的

性質的觀點,從其依據來看,其完全無視新合同法有關新的規(guī)定,

仍僅僅囿于從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的規(guī)定進行分析,其觀點自然

也難以讓人茍同。筆者在此結合合同法條款具體規(guī)定主要對贈與合

同是諾成性的觀點提出如下意見:

(一)從合同法第185條對贈與合同概念的規(guī)定并不能得出贈

與合同是諾成合同的結論⑩。主張贈與合司是諾成性合同者很重要

的一個理由是合同法第185條在表述上落腳點在于“受贈人表示接

受“,但這并不當然推出一方表示給予,另一方表示接受,合同即

成立的結論,不排除將第185條的前段表述理解為贈與人將自己的

財產實際無償給予受贈人,另一方面受贈人有接受的真實意思,合

同始成立。如果立法者意圖在贈與合同的概念中對其是諾成性合同

作出明示,可以這樣表述:“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允諾將自己的財產

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庇捎诤贤]有

作出類似的規(guī)定,以致不同的人在理解此條時,在無法揣摩立法本

意的情況下咬文嚼字,作出不同的理解。

(二)如何理解合同法第186條第1款的規(guī)定。合同法第186

條第1款規(guī)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

與?!敝鲝埵菍嵺`性合同者認為該規(guī)定帶有實踐合同的性質,即

“未交付標的物之前可以撤銷贈與,此時對于受贈人不產生法律效

力”。主張是諾成性合同者則認為該規(guī)定是諾成合同的證明,即

“贈與合同的成立僅僅需要贈與人與受贈人就無償轉移財產意思表

示一致“O何以對同一條款會得出兩種截然對立的結論,筆者試圖

作如下分析:

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

與合同,無論是贈與物交付之前或之后,都有可能產生贈與人任意

撤銷權的行使,這一方面說明“未交付標的物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的提法不完全準確,另一方反過來說明合司法第186條僅僅是對任

意撤銷權行使的條件作了規(guī)定,但并不能由此得出贈與合同是實踐

性合同抑或是諾成性合同的結論。

2、主張贈與合同是諾成性合同者如何從合同法第186條第1款

的規(guī)定得出“贈與合同的成立僅僅需要贈與人與受贈人就無償轉移

財產意思表示一致”的結論,筆者一時還難以理解,但筆者認為

從該條款得出贈與合同是諾成性合同只有一種可能,即主張能

被撤銷的,只能是某種已經成立的關系。既然贈與人在贈與物的權

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已經成立”的贈與,也就是承認了贈與物權

利轉移(包括交付轉移等三種情況)之前贈與合同已經成立,亦即

贈與合同的成立不以交付贈與物為要件,而只需當事人意思表示一

致。此種觀點是否成立,難下定論。筆者在此僅僅是提出問題,希

望能為關注合同法者提供參考。

(三)合同法第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

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

以要求交付”的規(guī)定,一方面表明此兩類贈與合同是諾成性合同,

另一方面又說明其他贈與合同為實踐性合同。因為從立法技術二看,

如果承認贈與合同是諾成性合同,則無論是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

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還是除

此兩類合同以外的其他贈與合同,贈與人交付贈與物為其義務,受

贈人要求交付為其權利是贈與合同的基本內容,法律無需特別對某

種情況作出特別規(guī)定。相反,法律作出特別規(guī)定,往往說明一般情

形下適用一般規(guī)定c即一般情形下的贈與合同仍適用傳統(tǒng)理論,其

為實踐性合同。

但主張是諾成性合同者認為,在贈與合同中,受贈人請求交付

贈與物只發(fā)生在特別情形,對于一般情形,由于贈與人交付贈與物

之前可單方面撤銷贈與,使雙方的權利、義務解除。所以,這類合

同,在合同履行期屆滿時,受贈人無權請求贈與人交付贈與物。筆

者對此有如下異議:這種觀點,認為“贈與人在交付贈與財產之前

可單方面撤銷贈與合同,使……雙方的權利、義務解除”,故受贈

人無權請求贈與人交付贈與物。在贈與人先期行使任意撤銷權的情

況下,這種分析無疑是成立的。但法律并未禁止在受贈人主張交付

以后,贈與人再行使任意撤銷權。在后述情況下,對于非具有救災、

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司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

同而言,會出現(xiàn)這樣的矛盾:一方面因贈與合同已經成立,受贈人

行使請求交付贈與物的權利;另一方面,贈與人以贈與物的權利尚

未轉移為由行使任意撤銷權,拒絕交付。這同樣使得在諾成性合同

中受贈人請求交付的權利和贈與人履行交付的義務變得毫無意義。

而如果將一般情形下的贈與合同仍定位于實踐性合同,則不會出現(xiàn)

這種矛盾。但作這樣的理解,仍然存在著合同既然沒有成立,何必

設立撤銷權的困惑C

(四)合同法第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里

“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一般應指在贈與物仍為贈與人占有的情

況下發(fā)生。既然贈與物尚未交付,所有權尚未轉移,贈與人使自己

的.財產毀損、滅失,何以要對外承擔責任呢?唯一的解釋是贈與物

雖未交付,但贈與合同已經成立,贈與人承擔起了妥善保管贈與物

的義務,否則就可能承擔一定責任。如此分析,又得出贈與合同是

諾成性合同的結論c如果認為贈與合同是諾成性合同,合同法第扶

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

下適用,因為這兩類合同為諾成性合同。筆者傾向于后一種理解,

但認為在條款設計上把第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

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一經訂立即成立,并產生兩個法律后果:

贈與人不交付贈與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請求交付;因贈與人故意或

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

償責任。

三、筆者的傾向性意見

(一)新合同法并沒有將贈與合同在傳統(tǒng)認識上予以突破,確

定其是實踐性還是諾成性合同,民法通則意見第是實踐性合同的規(guī)

定沒有改變。立法者只是根據現(xiàn)實的需要,如在抗洪救災中,一些

商家為了達到宣傳的目的,在媒體上宣稱向災區(qū)捐款,待宣傳目的

達到后,卻不履行贈與的實際情況,對贈與合同分兩種情況作出了

規(guī)定,即除去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

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是諾成性合同外,其他的贈與合同仍為

實踐性合同。當然,這種觀點仍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如無法闡釋

合同法第186條第1款的準確意思。有望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比較明

確的解釋。

(二)主張贈與合同為諾成性合同者理論上總是以若規(guī)定贈與

合同為實踐性合同,“那么受贈人作出的接受贈與的意思表示及其

為接受贈與而付出的經濟上的花費都可能因贈與人的不履約行為而

落空”,這樣對受贈人不公平為依據。筆者認為,對此完全可以合

同法總則第贈與人無正當理由出于故意反晦;2、因贈與的反悔行為

給受贈人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

贈與合同篇8

甲方(贈與人):(寫明姓名、住址)

乙方(受贈人):(寫明姓名、住址)

甲乙雙方就贈送(寫明贈與標的物)事宜達成協(xié)議如

下:

一、甲方將其所有的(寫明標的物)贈送給乙方,其

所有權證明為:(寫明證明甲方所有權的證據名稱)

二、贈與財產的狀況:

1.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數(shù)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質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價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贈與目的:

四、合同生效的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明將來合同生效的

條件)

五、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本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fā)生的爭議,

由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按下列第種方式解決:

1.提交委員會____;

2.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六、本合同未作規(guī)定的,按照《_____》的規(guī)定執(zhí)行。

七、其他約定事項

八、本合同一式兩份,雙方各執(zhí)一份。

甲方(簽章):乙方(簽章):

年一月一日年一月一日

贈與合同篇9

甲方(贈與人):

乙方(受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