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1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E/24/wKhkGWdIl_qAa2bOAAHiZjNA4Ig090.jpg)
![第11課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1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E/24/wKhkGWdIl_qAa2bOAAHiZjNA4Ig0902.jpg)
![第11課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1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E/24/wKhkGWdIl_qAa2bOAAHiZjNA4Ig0903.jpg)
![第11課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1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E/24/wKhkGWdIl_qAa2bOAAHiZjNA4Ig0904.jpg)
![第11課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1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E/24/wKhkGWdIl_qAa2bOAAHiZjNA4Ig09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族關系:是指民族與民族之間因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聯(lián)系而形成的相互關系。國家關系:是指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中國古代的國家關系,則是專門指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往。第11課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12課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fā)展第13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第14課當代中國的外交多元一體民族格局,對外交往擴大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形成民族區(qū)域自治與中華民族大團結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時空坐標課程標準1、了解中國古代的民族政策和邊疆管理制度;2、認識中國作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歷程,以及中國古代處理對外關系的體制。秦朝
漢朝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宣政院澎湖巡檢司典客
典屬國大鴻臚北擊匈奴屯戍政策禮部鴻臚寺抵達琉球冊封冼夫人和親北庭、安西都護府羈縻州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時戰(zhàn)時和修長城筑九邊理藩院改土歸流設駐藏大臣冊封宗教首領聯(lián)姻甘英出使大秦絲綢之路裴矩駐張掖常駿出航赤土國造紙術外傳玄奘、鑒真日本遣唐使海上絲綢之路廣州、明州、泉州馬可波羅來華鄭和下西洋海禁《尼布楚條約》馬戛爾尼使團閉關鎖國“朝貢”外交目錄CONTENTS秦漢時期的民族關系
一隋唐至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二元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三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四(一)秦朝夫余烏桓氐一.秦漢時期的民族關系1、民族關系狀況:(1)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歷史的開始(2)少數(shù)民族分布在邊疆地區(qū)(東北夫余、烏桓;北方匈奴;西北羌、氐;南方夷、越)(1)中央設典客、典屬國(管理民族事務)北逐匈奴筑長城南撫夷越設三郡2、政策:(2)邊疆治理:(一)漢朝一.秦漢時期的民族關系1、民族關系狀況:少數(shù)民族分布在邊疆地區(qū),北方的匈奴對中原威脅很大(1)設大鴻臚管理民族事務(秦朝典客演變而來)2、政策:(2)邊疆治理:漢匈關系和親:西漢初年漢初和親政策,兩漢在后期與匈奴關系緩和時也有實行軍事打擊:漢武帝時三次出擊匈奴;東漢89年竇憲出擊北匈奴行政管轄河西四郡西域都護府護烏桓校尉成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護烏桓校尉監(jiān)領東北烏桓、鮮卑各部屯戍政策開發(fā)邊疆,移民屯田探究思考:結合史料指出漢朝在邊疆的屯戍政策的影響?
有利于抵御匈奴的侵擾降低了軍費開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民負擔。有利于邊疆的開發(fā)推動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西漢的屯田,是鞏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也是邊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時屯田區(qū)又為徙民、設縣做好了基礎準備?!鞣降耐吞镒?,不僅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而且在有戰(zhàn)事時參加戰(zhàn)爭。他們在西域且耕且戰(zhàn),對確立漢朝在西域的統(tǒng)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劉永強《兩漢西域經(jīng)濟研究》屯戍政策1、背景(1)五胡內遷,大批少數(shù)民族南遷(2)北方動亂,北民南遷,南北民族之間的交融(3)少數(shù)民族推行漢化改革2、影響(1)在交融中走向一體,為隋唐統(tǒng)一奠定基礎(2)促進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之前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3)促進華夏認同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歷史縱橫: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大交融時期(一)隋朝:二.隋唐至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
1、民族關系狀況:周邊民族先后歸附隋朝(突厥、吐谷渾、黨項等),各民族在大一統(tǒng)條件下大交融、大發(fā)展(1)中央設禮部和鴻臚寺管理民族事務2、政策:(2)邊疆治理:①加強對嶺南地區(qū)各族的治理(冊封譙國夫人)②在邊疆推行郡縣制,往往任用少數(shù)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縣令。(因俗而治)屯戍政策開發(fā)邊疆,移民屯田③加強了與流求的聯(lián)系【史料閱讀】p61
蕃客朝貢使至,鴻臚寺勘風俗衣服、貢獻物色、道里遠近,并具本國王名錄報。
——王溥《五代會要》卷18《諸司送史館事例》(二)唐朝二.隋唐至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1、民族關系狀況:(1)邊疆地區(qū)有少數(shù)民族地方政權,唐朝政府與它們保持密切聯(lián)系。(2)邊疆﹑內地各民族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1)中央設禮部和鴻臚寺管理民族事務2、政策:(2)邊疆治理:①實行開明的民族關系②實行多種方式處理民族關系(戰(zhàn)爭、和親、會盟、冊封、設置管理機構)③設置邊疆管理機構:大都護府、都督府、羈縻州思考:唐太宗是什么民族觀?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特點、影響?材料1:(唐太宗認為)人主(君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恰,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敵?!顿Y治通鑒·唐紀十三》材料2: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豐盛的嫁妝,據(jù)《吐蕃王朝世襲明鑒》記載,釋迎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經(jīng)典、各種金玉飾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類飲料,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卜筮經(jīng)典300種,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治404種病的醫(yī)方100種,醫(yī)學論著4種,診斷法5種,醫(yī)療器械6種。還帶了蕪菁種子等入藏。
——摘自《中國通史》民族觀:華夷一體、民族平等方式:設立機構;冊封首領;武力征服;和親;會盟通好。特點:以和為主,政策開明,因俗而治,手段多樣,措施靈活。影響:①有利于民族交融;
②有利于邊疆的穩(wěn)定,促進邊疆開發(fā),加強邊疆與內地的聯(lián)系;
③促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④推動文化交流,豐富了中華文化。唐朝:羈縻府州制度
唐朝在總結秦漢邊地設置郡縣得失的基礎上,首創(chuàng)了管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羈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設置羈縻府州,任命異族首領為都督或刺史,世襲其職,但必須由中央任命,同時取消了少數(shù)民族首領原有的“可汗”稱號。羈縻府州賦稅不上交中央財政,戶口一般也不上報戶部。該制度在突厥實施成功后,又推廣到其他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唐政府在上述羈縻府州基礎上設立都護府,代表中央行使對羈縻府州的管理權。都護由漢人擔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襲。唐王朝設置的羈縻府州遍布于東西南北各邊疆民族地區(qū),邊疆的行政包括都護府、都督府、州、縣四級,共約八百多個。后來宋代在西南地區(qū)設置羈縻州、縣,明代在邊境部分地區(qū)設置羈縻衛(wèi)所。
——摘編自韋慶遠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
“羈”就是用軍事和政治的壓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經(jīng)濟和物質利益給以撫慰概念解析政治上隸屬中央王朝,經(jīng)濟上朝貢義務外,其余一切事務均由少數(shù)民族首領自己管理。以夷制夷,因俗而治(三)宋朝二.隋唐至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①宋與各民族政權長期并立②各民族政權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經(jīng)驗和文化③各民族之間交往交流交融從沒中斷過結合兩幅地圖思考:宋朝民族關系有何特點?(一)元朝三.元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
1、民族關系狀況:蒙古族完成了全國統(tǒng)一,是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政權(1)一方面“行漢法”;另一方面對不同民族實行明顯的差別對待(四等人制)2、政策:西藏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帝師,領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務臺灣設澎湖巡檢司云南、東北設行省,征發(fā)賦役宣政院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管理軍政事務西域結合【綱要】上p58(2)中央設宣政院管理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務(3)邊疆治理:綱要上p58【歷史縱橫】元朝對邊疆的成功統(tǒng)治
元朝不僅版圖遼闊,而且對邊疆地區(qū)實施了長時間和比較穩(wěn)定的統(tǒng)治,這是前代大一統(tǒng)王朝沒有做到的?!对贰さ乩碇尽房偨Y道:“蓋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jimi)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睗h唐王朝疆域遼闊,對內陸邊疆地區(qū)往往是通過冊封和朝貢實施控制,很不穩(wěn)定。元朝的遼闊疆域則與王朝統(tǒng)治相始終,邊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現(xiàn)出與內地一體化的趨向。不穩(wěn)定→與內地一體化趨向元代對邊疆的控制在以前的朝代的基礎上更為強化。—袁行霈《中華文明史》(二)明朝三.元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
1、民族關系狀況:明朝統(tǒng)治包括東北、西南的全國大部分地區(qū),蒙古族是控制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與大明王朝對峙,部分時期友好,但民族交流不斷。(1)中央禮部、鴻臚寺、提督四夷館管理民族事務2、政策:(2)中央設宣政院管理民族和外交事務(3)邊疆治理:北方:修長城,設“九邊”;開放馬市,與各族貿易;東北:設都司、衛(wèi)、所,對女真等族進行管理;西北:設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衛(wèi);西南:設土司(酋長世襲,進貢調兵)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領袖,建立羈縻性質的都司等機構管轄該地區(qū),通過貢賜、茶馬貿易進行經(jīng)濟交流。(三)清朝三.元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
1、民族關系狀況:①清朝基本確立了今日我國的版圖;②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與發(fā)展,促進了邊疆地區(qū)的經(jīng)濟開發(fā)及與內地的民族交融。(1)中央設理藩院管理邊疆民族事務2、政策:(2)邊疆治理:滿蒙聯(lián)姻軍事平叛土部回歸冊封達賴班禪設立辦事大臣改土歸流
塞牧雖稱遠,姻盟向最親——乾隆稱贊滿蒙聯(lián)姻臺灣設府
“中國之一統(tǒng),始于秦,塞外之
一統(tǒng),始于元,而極盛于我朝?!薄赫ㄈ┣宄?元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
1、民族關系狀況:①清朝基本確立了今日我國的版圖;②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與發(fā)展,促進了邊疆地區(qū)的經(jīng)濟開發(fā)及與內地的民族交融。(1)中央設理藩院管理邊疆民族事務2、政策:(2)邊疆治理:①北方:滿蒙聯(lián)姻,加強對漠南蒙古控制。②西北:平定噶爾丹,土爾扈特部回歸,鞏固西北邊疆。在青海設西寧
辦事大臣,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③西藏:設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衛(wèi);④西南:“改土歸流”廢世襲土官,選派有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⑤東南:在臺灣設府,隸屬福建省。①政治隸屬:進行冊封:唐朝冊封南詔王,明朝冊封僧俗領袖,清朝冊封達賴班禪。
羈縻政策:西漢設西域都護,明朝的羈縻衛(wèi)所與土司。②經(jīng)濟往來:明朝在邊境開放馬市與蒙古、女真開展貿易,宋代榷場。③民族戰(zhàn)爭:秦漢與匈奴之間的戰(zhàn)爭;宋朝與遼、西夏、金之間的戰(zhàn)爭;④民族遷徙:魏晉時期“五胡”內遷,雜居、通婚、生活習俗影響。⑤和親、會盟、和議:西漢與匈奴和親,清朝前期的滿蒙聯(lián)姻,唐蕃會盟,
宋遼的“澶淵之盟”。⑥政治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p66【問題探究】
探討歷代各民族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
1901年,梁啟超發(fā)表《中國史敘論》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國民族”的概念。1902年,在《中國學術思想之變遷之大勢》一文中,梁啟超寫道:“上古時代,我中華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齊,故于其間產(chǎn)生兩種觀念焉,一曰國家觀,二曰世界觀?!笔状翁岢隽恕爸腥A民族”一詞。1905年,梁啟超又寫了《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一文,從歷史演變的角度重點分析了中國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斷然下結論說:“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實由多民族混合而成?!庇纱耍簡⒊嬲瓿闪恕爸腥A民族”一詞從形式到內容的革命性創(chuàng)造。這就是,中華民族指中國境內的所有民族,漢滿蒙回藏等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知識拓展:梁啟超關于“中華民族”概念的詮釋中國古代形成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臺灣、新疆、西藏歷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式上發(fā)表講話時代最強音
中國人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我們偉大祖國的每一寸領土都絕對不能也絕對不可能從中國分割出去!
四.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朝代表現(xiàn)先秦漢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海陸絲綢之路、甘英出使大秦;光武帝賜倭國國王金印。陸路:與西域商路暢通,裴矩駐張掖掌管通商事務;造紙術外傳阿拉伯地區(qū)海路交流活躍:常駿出航到赤土國;日本派遣唐使。陸路交通阻隔,海路漸趨發(fā)達;泉州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通往歐洲的海陸通道都很通暢;馬可·波羅來華,著《馬可·波羅行紀》。以中原為核心華夏文明與域外有廣泛交往交流鄭和下西洋;海禁朝貢體制和朝貢貿易體系《尼布楚條約》、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但清政府關上了對英交往的大門。與外部世界交往擴大對外關系空前發(fā)展海陸都很通暢清朝對外關系開始緩慢轉型海路發(fā)達
朝貢體系是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9世紀末,在東亞、東南亞和中亞地區(qū)以儒家價值為基礎而建構的國際關系體系。朝貢國定期向中華帝國朝廷進獻貢品,中國要對其進行封賞以體現(xiàn)皇恩浩蕩、天朝恩典。通過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朝貢國從中原王朝獲取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學習到先進的中原文化,獲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護。中原王朝的統(tǒng)治者通過“萬邦來朝”的形式來彰顯自身“德化來遠”,以此證明自身統(tǒng)治的合法性。正是這種持續(xù)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貢體系能夠維系千年之久……進入近代,在組織嚴密,實力雄厚的西方商業(yè)資本的沖擊下,朝貢體系逐漸遜位,在19世紀后期最終解體。
——摘編自簡佳星《淺談朝貢體系》知識拓展:朝貢體系閱讀材料,概括朝貢體系的特點。①政府壟斷、控制②依附于各國使節(jié)的朝貢活動③“厚往薄來”“倍償其價”
(對貢使的貨物給予高額回報)④政治目的大于經(jīng)濟目的④以儒家價值為基礎⑤與中華帝國具有君臣等級色彩⑥結構穩(wěn)定,維系千年
朝貢體系,與條約體系、殖民體系并稱,是世界主要國際關系模式之一。是自公元前3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末期,存在于東亞、東南亞和中亞地區(qū)的,以中國中原帝國為主要核心的等級制網(wǎng)狀政治秩序體系。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正式到訪中國,條約體系和朝貢體系方發(fā)生了全面的碰撞。
----李云泉《朝貢制度史論》概括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特點
(形式、趨勢、路線、內容)1.交往形式以和平為主
漢朝絲綢之路進行經(jīng)濟文化交流;唐朝以經(jīng)濟文化交流為主;宋代海外貿易。2.由開放走向封閉
明清以前總體上以開放為主,明清時期,逐步走向閉關鎖國。3.由陸路為主轉向海路為主
漢陸上絲綢之路為主→唐朝對外交通發(fā)達,海陸并舉→宋元時期(海路為主)4.對外貿易與文化交流同步進行
漢朝絲織品傳到西方,同時佛教傳入中國;唐朝時中國和日本、新羅、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經(jīng)濟文化交流;宋代對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貿易為主,同時中國科技外傳;明清從國外引進大量農作物。
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fā)展的旗幟,積極發(fā)展與沿線國家的經(jīng)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jīng)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民族關系秦漢時期隋唐至兩宋時期元明清時期對外交往對外交往表現(xiàn)朝貢體系小結(2023.1·浙江選考·3)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進了西域與中原的聯(lián)系。之后,諸多朝代在這一區(qū)域設置機構或派駐官員,加強管轄。圖中①②③處填寫正確的是
A.①護烏桓校尉
②單于都護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村溝渠清淤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滑雪場教練員培訓與青少年滑雪普及推廣合同
- 2025年度教育管理信息平臺數(shù)據(jù)遷移與集成合同
- 監(jiān)理工作中施工單位的資金管理
- 農村垃圾地合同范本
- 190萬投資理財合同范本
- 共同辦廠合同范本
- 醫(yī)師兼職合同范本
- 2025年金屬真空鍍膜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北京保安勞務合同范例
- 2024年電工(高級技師)考前必刷必練題庫500題(含真題、必會題)
- 《證券投資學》全套教學課件
- 2024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匯編:名著閱讀
- 公司組織架構與管理體系制度
- 2024-2030年中國涂碳箔行業(yè)現(xiàn)狀調查與投資策略分析研究報告
- 2025高考語文步步高大一輪復習講義65練答案精析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單元教材分析
- 2024-2030年中國派對用品行業(yè)供需規(guī)模調研及發(fā)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 傳染病監(jiān)測預警與應急指揮大數(shù)據(jù)引擎平臺建設需求
- 2023-2024年度數(shù)字經(jīng)濟與驅動發(fā)展公需科目答案(第5套)
- 2024年吉林省中考語文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