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中考歷史第二輪真題復習-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講練)附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12/27/wKhkGWdEBSWAA1zxAAHM1xi85BU978.jpg)
![2024屆中考歷史第二輪真題復習-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講練)附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12/27/wKhkGWdEBSWAA1zxAAHM1xi85BU9782.jpg)
![2024屆中考歷史第二輪真題復習-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講練)附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12/27/wKhkGWdEBSWAA1zxAAHM1xi85BU9783.jpg)
![2024屆中考歷史第二輪真題復習-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講練)附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12/27/wKhkGWdEBSWAA1zxAAHM1xi85BU9784.jpg)
![2024屆中考歷史第二輪真題復習-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講練)附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12/27/wKhkGWdEBSWAA1zxAAHM1xi85BU97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中考歷史第二輪真題試卷復習—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講練)
目錄
考情分析【中考演練?命題預測】
知識建構考點三中國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
梳理預測【核心提煉?考點梳理】
考點一中國古代農業(yè)的發(fā)展【學科索養(yǎng)?探究提升】
【核心提煉?考點梳理】【中考演練?命題預測】
【學科素養(yǎng)?探究提升】考點四占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中考演練?命題預測】【核心提煉?考點梳理】
考點二中國古代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探究提升】
【核心提煉?考點梳理】【中考演練?命題預測】
【學科素養(yǎng)?探究提升】
考點要求課標要求命題預測
古代農業(yè)的發(fā)展
古代經濟是中國古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
能夠通過中國古代的經濟成就,
古代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中考考查的重點。古代經濟包含農業(yè)、手工
了解生產力發(fā)展對政治、社會、業(yè)、商業(yè)、貿易等方面;揭示了經濟基礎決
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文化變革的推動作用;(唯物史定上層建筑的唯物史觀,從命題趨勢來看,
觀、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中國古代政經濟中的原始農業(yè)多以選擇題呈
經濟重心南移現、宋代經濟、經濟重心的南移多以材料題
形式進行考查。
古代經濟的發(fā)展
農業(yè)
原始:刀耕火種春秋:鐵器牛耕手工業(yè)
秦漢:統一貨幣
西周:井田制II西漢:樓車
原始:彩陶南朝:建康
兩普:雙季稻唐朝:曲軟犁筒車
商周:,銅器隋唐:長安
秋馬占城稻元鞘:推廣楠花
事秋:冶鐵I宋元:跳幣交子
I明朝:引進新作物*唐:唐三彩
明朝:警商徽商
清朝:耕地擴大兩宋:埴船業(yè)
明朝:???Ian:累號
經濟重心南移:原因、過程
清朝:手工工場
考點一中國古代農業(yè)的發(fā)展
核心提煉?考點梳理
中國古代農業(yè)的發(fā)展
(1)原始農業(yè)興起的標志: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yǎng),聚落,磨制工具的發(fā)展
原始農
(2)原始農業(yè)發(fā)展:由“刀耕火種”到使用耒耙等糊土工具進行耕種
耕時期
(3)農作物:半坡居民種植栗,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
西周實行井田制,促進了農業(yè)發(fā)展,鞏固了西周的統治
(1)鐵制農具和牛耕在春秋時期出現,戰(zhàn)國進一步推廣,推動了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的
發(fā)展
春秋
(2)商鞅變法中,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
戰(zhàn)國
可免除徭役。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3)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促進了成都平原地區(qū)農'業(yè)的發(fā)展
(1)漢高祖采取休養(yǎng)生息政策,增加農業(yè)勞動力;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漢文帝、
漢景帝注重農業(yè)生產,提倡以農為本,關心農桑,減輕賦稅徭役(“文景之治”);漢武帝
注重發(fā)展農業(yè),尤其重視興修水利
西漢
(2)工具:出現了播種工具樓車,促進了漢朝經濟的發(fā)展
(3)農作物:張騫通西域后,從西域引進苜蓿、葡萄、石榴、核桃等作物
東漢減輕農民負擔,社會安定,經濟得到發(fā)展(“光武中興”)
(1)三國時,曹魏重視農業(yè)生產,大力興修水利,促進農業(yè)發(fā)展。吳國開發(fā)江東地區(qū)
三國兩(2)東晉南朝;興修水利,推廣和改進犁耕、育種等技術,實行麥稻兼作,種植雙季稻,
晉南北水稻采用育秧移栽
朝
(3)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qū)農牧業(yè)的生
產經驗,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隋朝開通了永濟渠、通濟渠、祁溝和江南河,連成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I)唐太宗,減輕農民的稅賦勞役,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武則天繼續(xù)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
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fā)展生產;唐玄宗統治前期,興修水利,重視農耕技術的發(fā)展,
唐朝
限制土地兼并
(2)唐代改進的曲康犁和灌溉工具筒車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1)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秧馬的使用提高了勞動效率;推廣復種技術,糧食
產量增加
宋朝(2)農作物:從越南引進占城稻: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廣。宋朝時,水檔躍居糧
食產量首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卜足”或“蘇常
熟,天下足”的諺語
(3)經濟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棉花種植區(qū)在南宋時期向北推廣到江淮和川蜀
一帶
元朝元世祖重視農業(yè),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的種植,北方農業(yè)得到恢復和發(fā)展
(1)農作物:從美洲引進了新物種■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
(2)農業(yè)著作:①明朝后期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綜合介紹了我國傳統農學成就,建
明朝
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還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②明朝末年,宋應
星編著的《天工開物》,是一部總結明代農業(yè)、手工業(yè)生產技術的著作
耕地面積擴大;大力興修水利;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在南方地區(qū)推廣種植雙季稻,
清朝
推廣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擴大棉花、煙草、茶葉、藥材等作物的種植面積
【知識拓展】
1,中國古代耕作方式的變化:刀耕火種——石器鋤耕——鐵犁牛耕
2.中國古代生產工具的變革
4L1
雷制石器j朕制農具
打制石器、骨相、角青銅和牛耕出
木器器、骨器農具現與推廣
彘]________??
河姆渡、
社會半坡居民
3,中國古代水利工程
大禹治水都江堰靈渠大運河
【知識總結】中國古代農業(yè)發(fā)展特點
①起源早,獨立發(fā)展,自成體系,世界領先。
②以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形成精耕細作的基本特點(春秋戰(zhàn)國開始)。
③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基本單位、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我國
傳統農業(yè)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④從井田制發(fā)展到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現象嚴重,農民賦役負擔繁重,壓抑了生產積極性(商鞅
變法,休養(yǎng)生息政策)。
⑤歷朝歷代都重視水利興修(戰(zhàn)國都江堰、三國曹魏,清朝前期為代表)。
⑥以農業(yè)為基礎的經濟重心逐漸由北向南轉移(蘇湖熟天下足)。
?學科素養(yǎng)?探究提升
核心素養(yǎng)-史料實證
生產力的發(fā)展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古代,經濟發(fā)展主要取決于農業(yè)發(fā)展?!戏嚼玫钧湉头N、間歇輪作等方式,使
一年內農業(yè)豐收三次,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后來,南方修復水利,大面積增加種植,開始圍水造
田,進一步擴大農業(yè)生產?!谔瞥系貐^(qū),農作物生.產主要工具包括碌堿、礪、耙、犁等,
土地經過犁田處理后,將土塊用耙碾碎,并拔掉雜草,最后用犁將地面壓平,使土地達到種植標
準。后來又引進……農作種植變?yōu)橄雀兀缓蟀姨铩r作生產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劉高峰《唐朝經濟重心南移原因與表現》
材料二:宋代統治者十分重視土地的墾辟,“土狹人稠,田無不耕”……宋代法律對土地的保護日
趨完善,規(guī)定:”滿五年,田主無自陳者,給佃者為永業(yè)?!贝朔梢?guī)定近似于現今的“時效取得”,
可見宋代對土地保護的立法技術之高。太祖開寶二年,進一步規(guī)定印契制度及稅契制度,即用官
府加蓋紅印的契據確認土地所有權,以收取契約稅的形式保護土地交易的合法性。這些舉措,極
大限度地激發(fā)了百姓開墾土地、耕作出地的積極性,“民無恒產則無恒心”,民有恒產則社會安定,
經濟繁榮。
——楊楚昕《宋代農業(yè)經濟繁榮的原因探析》
【命題角度】
(1)依據材料[概括唐朝南方農業(yè)發(fā)展的原因。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代農業(yè)經濟繁榮的因素。
(3)請結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在唐宋歷史中任選一個史實,說明生產力的發(fā)展是如何促進
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的。
示例:唐朝發(fā)明的曲轅犁結構完備,輕便省力,適合于精耕細作,提高了耕作效率,促進唐朝農
業(yè)的發(fā)展。
【答案】
(1)原因:種植技術的進步(耕作方式的改進);水利工程的興建;農業(yè)生產的擴大;生產工
具的改進;精耕細作等。
(2)因素:統治者的重視;立法保護土地鼓勵墾荒:以契稅確定土地所有權;社會環(huán)境相對安
定;自然條件優(yōu)越等。
(3)宋代復種技術得到推廣,耕地利用率提高,增加了糧食產量。
中考演練?命題預測
英超?后
(2023?北京)考古發(fā)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以下材料可作為我國原始農業(yè)發(fā)展證
據的是()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B.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C.農耕生活想象圖D.曲轅犁模
型
2.(2023?天津)根據考古發(fā)現,遠古農耕時代的河姆渡人最有可能吃到的是()
A.粟B.水稻C.葡萄D.甘薯
3.(2022?蒲澤)某中學課題組在探究“春秋戰(zhàn)國歷史”的過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圖所示)。這
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階段特征是()
?政治:商鞅變法
?經濟: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
?思想文化:百家爭鳴
A.社會大變革的時代B.統一國家的建立
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D.民族關系的發(fā)展
4.(2023?山西)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大臣晁錯提LT務民于
農桑,薄賦斂”。這反映了池們主張()
A.以農為本B.戒奢從簡C.興修水利D.重農抑商
5.(2023?懷化)“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以上內容出自我
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該著作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它是()
A.《齊民要術》B.《農政全書》
C.《天工開物》D.《水經注》
6.(2023?濰坊)“隨流轉自速,居高還復傾。山田枯旱湖田澇,惟此半兇歲歲均?!边@些詩句描寫
的是()
A.
7.(2023?重慶)如圖所示為我國古代的一項發(fā)明,它()
A.是戰(zhàn)國時期生產力發(fā)展的標志B.在《史記》中有其詳細的描述
C.對孫昊開發(fā)江東起到關鍵作用D.是唐朝發(fā)明和推廣的耕作,具
8.(2023?廣東)宋代農書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較系統、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城等)、生物
改良(秸稈還田等)、耕作改良(姆耘、輪作等)外,還強調“用糞猶用藥”,以使地力“常新壯”。
這表明,宋代()
A.變法成效顯著B.人力嚴直不足
C.農業(yè)技術先進D.耕地面積擴大
9.(眉山)清朝前期,農業(yè)上普遍采用了輪作、復種、多物等農作制,人們大量開墾荒地,種植玉
米、甘薯等高產農作物。這()
A.源于新航路的開辟B.徹底解決溫飽問題
C.促進農業(yè)經濟發(fā)展D.導致經濟重心南移
10.(2022?賀州)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漢文帝在位期間,繼續(xù)執(zhí)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的政策,大力恢復經濟。文帝前元二年(公
元前178年)、十二年,兩次降低當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徭役也相應減輕,
將原來每年服役一個月改為“三年而一事”。到漢景帝時,他繼續(xù)執(zhí)行文帝的政策,繼位當年即下
詔將出租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景帝重視農業(yè)生產,曾和百官一起勸農,并令皇后督導植桑、
養(yǎng)蠶、織布諸事宜。因而當時“海內殷富”,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政治、經濟效果,漢朝從國家初定
走向繁榮昌盛過渡。
--摘編自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上冊
請回答: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文帝與漢景帝治國的共同措施。簡析這些措施的影響。
考麴預測
【新考法】跨學科——書法中的歷史
1.如圖是甲骨文中可以見到的農作物品種。材料可證實我國()
對(黍)現在仍舊稱為黍,去皮之后稱為大黃米。
(未)現在稱為谷子,去皮之后稱為小米。
太(來)現在稱為小麥。
麥(麥)麥在商代可能專指大麥。
曾1(樟)在商代已經有稻、有人說“神”字就應讀“稻
A.遠古人類的產生B.原始農業(yè)的興起
C.盤古傳說的真實D.早期國家的建立
2.【新考法】跨學科——藝術中的歷史
圖片也是歷史的重要教體。初一某同學從如圖中不可能獲取的歷史信息是()
V
▲秋才篇?路”★一外■
A.鐵器、牛耕已廣泛使用B.引發(fā)“公作則遲”“分地則速”
C.引發(fā)當時各國變法風潮D.有效強化周王室的統治
【新考法】跨學科——語文中的歷史
3.《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饃。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
這表明漢初統治者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
A.消除秦王朝的殘余勢力B.恢復和發(fā)展社會生產
C.學習秦朝的政治制度D.加強中央集權
[新考法】核心素養(yǎng)——史料實證
4.“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泄水”。材料描述的是哪一
工具()
【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及準確表達的能力。
5.南宋《陳再農書》提出:“凡田種三五年,其力已乏,斯語殆不然也是未深思也。若能時加新飲
之土壤,以糞治之,則益精熟肥美,其力常新壯矣,抑何敝何衰之有?!边@一理論說明了()
A.農業(yè)生產注重因地制宜B.農業(yè)生產結構較為完善
C.改進生產工具的重要性D.精耕細作可以提高產量
【新考法】核心素養(yǎng)一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6.中國歷代王朝都以農為本,先進的農業(yè)生產技術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下列關于農業(yè)方面的敘
述,不正確的是()
A.《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
B.隋唐時期流行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C.水稻在宋朝時躍居糧食產量首位
D.宋朝時我國經濟重心已轉移到南方
【新考法】核心素養(yǎng)、跨學科——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數學學科
7.觀察如圖,在1734-1795年中國人口迅速增長的根本原因是()
?翁?斯人。增長情況
MM2
得en
?4,、與《“▲十??£十二4
(W)(1734>)
A.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加強B.政治清明法制健全
C.社會穩(wěn)定經濟迅速發(fā)展D.大量土地的開發(fā)利用
考點二中國古代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核心提煉?考點梳理
古代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1)半坡居民制作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從事簡單的紡織、制衣
原始社會
(2)河姆渡居民制作的豬紋陶缽,會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首銅器的鼎盛時代,采用“泥范鑄造法”,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
商周
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
春秋手工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青銅業(yè)、冶鐵業(yè)、紡織業(yè)、煮鹽業(yè)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發(fā)展
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促進了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綠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制
東晉南朝
鹽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fā)展
(1)絲織業(yè):品種多,水平高,蜀錦色彩艷麗、紋飾精美冠于全國
隋唐
(2)陶瓷業(yè):越窯青瓷如冰如玉,邢窯白瓷類雪似銀;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麗
(1)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yè)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qū)的絲織生產發(fā)達
(2)南宋后期,棉紡織業(yè)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類
較多
(3)制瓷業(yè):宋朝是中國瓷器發(fā)展史上的輝煌時代。河北定窯、河南汝窯等地燒制
兩宋的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zhèn),后來發(fā)展成為著名的瓷都。南
宋時,江南地區(qū)已成為我國制瓷業(yè)中心
(4)造船業(yè):①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yè),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
②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③南宋沿海地區(qū)制造的海船,不僅規(guī)模宏大,
設計科學,還配備了先進的指南針
(1)棉紡織業(yè)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現出一批棉紡織業(yè)基地,蘇州
是明代的絲織業(yè)中心
明朝
(2)景德鎮(zhèn)是全國的制瓷中心,青花瓷暢銷海內外
(3)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為手工業(yè)發(fā)展提供了理論基礎
(1)絲織、棉織、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種繁多,產品精良
清朝前期
(2)出現了較為成熟的手工工場,其中有些頗具規(guī)模
學科素養(yǎng)?探究提升
核心素養(yǎng)-史料實證
材料一如圖所示
定窯(河北保定)宋代瓷器汝窯(河南汝州)
官窯(河南開封)哥窯(浙江龍泉)鈞窯(許昌禹州)
材料二鈞瓷起源、興盛于北宋時期的禹州地區(qū)。禹州地區(qū)考古發(fā)現多處文化特征為河南龍山
文化晚期遺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禹州位于中原腹地,交通便利,商賈云集。鈞瓷的藍色
乳濁釉是由于禹州地區(qū)礦物含最中的硅鋁比值造成的,禹州獨特的自然資源,為鈞瓷的產生奠定
了基礎。
——摘編自《禹州釣瓷傳統制作技藝傳承研究》
材料三瓷器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區(qū)域內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宋代的汝窯、景德鎮(zhèn)窯等之間有
著各式各樣的影響與傳播。宋代瓷器文化也深深影響著少數民族的瓷器設計與生產,遼瓷中的白
瓷源于定窯。宋代瓷器通過泉州等港口俏往世界各地,并影響各國瓷器的設計與生產。
——摘編自《宋代憑器文化的傳播及其審美取向》
【命題角度】
(1)據材料一,指出宋代瓷器的特點。
(2)據材料二,分析鈞瓷為何起源興盛于?禹州地區(qū)。
(3)據材料三,說明瓷器文化傳播的歷史意義。
【答案】
【正確答案】(1)特點:①工藝精美;②種類豐富;③分布廣泛。
(2)①禹州制瓷業(yè)歷史悠久:②禹州交通便利;③禹州礦物資源獨特。
(3)意義:①有利于瓷器藝術的交流發(fā)展和瓷器制作工藝水平的提高;②瓷器文化向周邊少數
民族地區(qū)傳播,促進了民族交融;③瓷器文化隨著對外貿易傳播到海外,促進了中外文億的交流。
中考演練?命題預測
英超?后
1.(2023?宜賓)文物承載著歷史的信息。運用圖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A.早期人類起源B.原始農耕生活
C.遠古炎黃聯盟D.早期國家產生
2.(2023?福建)如圖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國史前時期()
河南三門峽出土的彩陶盆江蘇邳州出土的彩陶盆
A.先民的審美觀念B.國家的政治形態(tài)
C.漢字的基本結構D.青銅的冶煉技術
3.(2023?揚州)《中國古代衣食住行》一書中收錄了一組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名稱及其功能(如圖)。
據此可知,當時青銅器()
青銅胄銅篋銅鹵銅刀
(防護器具)(盛放糧食器具)(盛酒器)(切割工具)
A.種類豐富B.功能單一C.工藝簡其D.象征皇權
4.(2023?烏魯木齊)精美的歷史文物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文物體現的是(;
利益四羊方尊青銅面具
A.炎黃時期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B.商周時期的文明成就
C.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D.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5.(2022?資陽)如圖文物共同反映了唐代()
唐三彩騎駝樂舞俑出代秘色瓷開元通寶
A.政治清明,社會安定B.手工業(yè)發(fā)展水平
C.民族交融頻繁D.文化繁榮
6.(雅安)如圖為唐三彩騎駝樂舞俑,出土于陜西西安。圖中四個人俑分坐兩側,其中兩人為漢人
樂俑,另兩人為胡人樂俑。該文物可以用來說明唐朝()
①手工業(yè)水平高
②音樂舞蹈多姿多彩
③民族交融發(fā)展
④尚武風氣盛行一時
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2023?寧夏)某興趣小組探究“宋代工商業(yè)發(fā)展”,有下列資料可以參考,其中史料價值最高的
是()
A.元朝脫脫等人所撰《宋史》B.南宋古沉船“南海I號”的文物
C.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滸傳》D.大型歷史主題紀錄片《大宋王朝》
8.(2023?張家界)呆同學在更習中國歷史時,制作了如圖知識卡片。該I可學復習的主題是()
★742年,北方與南方人口比例為3:2:1080年比例為2:5
★諺語:“蘇湖熟,天下足”
★江南地區(qū)成為我國制瓷業(yè)中心
★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qū)
A.海外貿易繁盛B.水稻產量增加
C.經濟重心南移D.都市經濟繁榮
9.(2023?羅江區(q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篌(gui),西周青銅器,1976年出土于陜西西安臨潼縣,收藏于中國
國家博物館、篋既用作食器,也是重要的禮器。利籃通高28厘米,口徑
22厘米,重7.95千克。利篋器身圓形兩耳方座,這是西周出現的新式樣。
利籃器身、方座飾饕餐紋,方庫平面四角飾蟬紋。
圖1利益及其簡介
利霞腹內底部鑄有金文4行32字。
原文:略。
譯文:武王征伐商國,甲子日早上,歲祭,占卜,能克,傳聞各部軍隊,
早上占有了朝歌。辛未那天,武王的左隊在闌駐扎,賞賜銅給右史利(“利”
是人名),用作祭祀祖先的寶器。
圖2利篇上的銘文及其內容
摘編自《青銅器與金文》《商周青銅器》等
材料二:二月甲子昧爽,武三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己,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
帝紂聞武王來,亦發(fā)兵七十萬人距武王。
摘自《史記?周木紀》
甲子日,紂兵敗。紂走之,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
——摘自《史記?殷本紀》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利霞”的史料價值。
(2)指材料?一二相結合可以證明的歷史史實,并結合材料對這種史料運用方法作簡要說明。
考超?5瀏
【新考法】跨學科一藝術中的歷史
I.如圖是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據此可知,河姆渡人()
A.會制作陶器B.房屋是干欄式建筑
C.懂得飼養(yǎng)牛D.懂得人工栽培水稻
【新考法】跨學科一藝術中的歷史
2.2023年央視春晚主舞臺以“廟底溝彩陶花瓣紋“文物元素為創(chuàng)意的演播廳頂部藝術裝置,牢牢占據
舞臺C位。這?設計創(chuàng)意正是來自于五六千年前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彩陶(如圖)。仰韶文化
屬于新石器時代,與北京人生活的幾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相比,新石器時代“新''在()
A.以磨制工具為主B.以打制二具為主
C.開始使用天然火D.群居生活的出現
【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3.我國占代有“天子九鼎八篋,諸侯七鼎六篋,卿大天五鼎四答”的說法,這體現了()
A.青銅器適用范圍廣泛B.青銅器主要用于食器
C.青銅器的類型和數量成為權力和等級的象征D.青銅工藝水平高超
【新考法】跨學科一藝術中的歷史
4.陜西歷史博物館的藏品鴛鴦蓮瓣紋金碗是盛唐時期的制品。這件文物反映了當時()
金碗內壁簽(zan)刻上下兩層共10朵蓮瓣紋,這種凸瓣紋實
際上是受希臘羅馬裝飾風格的影響,動物花草則是唐代本土流
行的裝飾題材。此碗形態(tài)莊重大方,紋飾繁紛瑰麗,工藝精湛
考究,被譽為“開在大唐的金蓮”
鷲鴦蓮的紋金碗
①中外文化的交流②民族關系的和睦③唐人的審美意趣④工匠的高超技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新考法】跨學科——藝術中的歷史
5.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如圖這件文物(宋
代定窯孩兒枕)最能說明宋代()
A.民族交融加深B.制瓷業(yè)不平高超
C.文化高度繁榮D.造船業(yè)技術先進
【新考法】核心素養(yǎng)一歷史解釋
6.利用表格對歷史知識進行整理,有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歷史。據表2可以得出的歷史認識是()
名稱特點
河北定窯釉色純白如牛乳者,或帶淡赤色,釉中往往有刷紋,釉面凝聚,如有淚痕
河南汝窯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跳譽
河南鈞窯以紅、紫為基礎,熔融交輝,形如流云,燦如晚霞,變幻莫測
浙江哥窯浙江哥窯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
A.唐宋的手工業(yè)部門僅限于瓷器制造業(yè)B.南方自然條件優(yōu)越,瓷器制造業(yè)興起
C.宋代是我國瓷器發(fā)展史上的輝煌時代D.宋代南北統一,手工業(yè)生產技術發(fā)展迅速
考點三中國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
?核心提煉?考點梳理
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
先秦春秋時商業(yè)活動逐漸活躍,很多城市出現商品交換市場,使用金屬貨幣
(1)秦始皇統一貨幣、度量衡,修馳道,方便了各地區(qū)之間的貿易往來,促進了經濟發(fā)展
(2)漢武帝統一鑄造五銖錢,鹽鐵專賣,平抑物價
秦漢
(3)漢朝開通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進行貿易往來,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
的交流
南朝商業(yè)的交流和城市的繁榮。南朝時的建康是當時商業(yè)最為活躍的大都市
(1)隋煬帝開通大運河促進了南北地區(qū)的經濟交流
(2)唐朝水陸交通發(fā)達,中外貿易往來頻繁,出現了繁榮的大都市。都城長安規(guī)模宏偉,布局嚴整
隋唐
對稱,街道寬敞整齊,商業(yè)繁榮,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
大都會(長安城內的市是商業(yè)區(qū),坊是居民區(qū))
(1)商業(yè)城市:兩宋時期最大的城市是開封和杭州,城市可以沿街開鋪;經商的時間不受限制,出
現了早市、夜市和草市。出現了娛樂兼商業(yè)的場所“瓦子”
(2)紙幣的產生:商貿的繁榮促進了貨幣交易量的增長,北宋前期,四川地區(qū)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
宋元紙幣“交子”。南宋時,紙幣發(fā)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
(3)海外貿易,宋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朝廷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元朝建
.后,陸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開創(chuàng)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
(1)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出現了有名的商幫,比如晉商、徽商等
明朝
(2)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交流
(1)商貿興盛,形成了由農村集市、城鎮(zhèn)市場、區(qū)域性市場和全國性市場組成的商業(yè)網。出現了工
清朝
商業(yè)市鎮(zhèn)
前期
(2)形成了晉商、徽商等大商幫,在全國進行商業(yè)活動,乾隆時,晉商在全國各地開設“票號”
【知識拓展】中國古代貨幣演變趨勢
四飲I岡刀W⑷7XJL壞I欠
學科素養(yǎng)?探究提升
核心素養(yǎng)-史料實證
I.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時我國商業(yè)發(fā)展到一個新水平。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種方格狀的坊市結構,到
唐代,城市的擴大,居民的眾多,工商業(yè)的繁榮,出現了早市和夜市。在一些城郊附近、交通要
道、驛站渡口,形成了大的農村市場,這被稱為草市。到了宋代,商業(yè)的發(fā)展遂導致坊市制崩潰,
因四川使用鐵幣不便,當地大商人就聯合發(fā)行一種紙幣,稱作交子。
—摘自馬克建主編《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明清時期我國的商品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全國性的統一市場已經趨于形成,大宗商
品被長途販運而廣泛流通,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yè)品的地區(qū)性生產基地出現。因鈔易為政府濫用,
又在中西方貿易中,中國是出超國,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種穩(wěn)定的貨
幣,干是民間漸棄鈔不用,改用貴金屬作為一般等價物,白銀成為主耍貨幣。
——摘自馬克在主編《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唐宋以后社會經濟新因素的成長,明清時期社會經濟向近代化的萌動,都是在商品經濟
發(fā)展到一定水平,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出現的。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雖然
也有曲折,也有波瀾,但始終具有不斷向前的活力。
摘自章開沅主編《中國經濟史》
【命題角度】
(1)根據材料一,概括歸綱唐宋時期商業(yè)發(fā)展的表現。
(2)根據材料二,概括歸納明清時期商業(yè)發(fā)展的表現;結合所學,分析唐宋、明清時期貨幣發(fā)
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3)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商品經濟在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fā)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答案】
【正確答案】(1)唐代出現了早市、夜市、草市(或商業(yè)活動突破時空限制);宋代坊市制崩
潰;北宋四川發(fā)行紙幣交子。
(2)全國性的統一市場已經趨于形成;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yè)品的地區(qū)性生產基地出現;白銀成
為主要貨幣。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3)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推動了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fā)展。
中考演練?命題預測
英超?后
1.(2023?岳陽)如果有機會讓你穿越到秦朝,在都城咸陽生活,你購買生活用品使用的貨幣是
2.(2023?哈爾濱)某市博物館正在進行“中國古代貨幣展”的布展工作。下列文物中可作為秦朝時
期展品的是()
A.圓形方孔半兩錢B.五銖錢
C.開元通寶D.紙幣“會子”銅版拓片
3.(2023?濟南)《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講到:“中國漢代,一支從長安出發(fā)的和平使團,
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鑿空之旅”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張騫通西域B.班超經營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D.班勇出使西域
4.(2023?荊州)西漢時,中原地區(qū)出現了良種馬、葡萄、苜蓿、胡桃、蠶豆、石榴等外來物產。
這一時期,絲綢在西域各國受到廣泛歡迎,西域人學會了打井和煉鐵等技術。這些現象的出現主
要得益于()
A.漢朝科技的進步B.西域人對絲織品的追捧
C.絲綢之路的開辟D.中外農業(yè)生產水平提升
5.(2023?濟南)”這是一座約10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寬闊的大道縱橫交錯?。大道上時常擠滿了波
斯人、印度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和各種中亞人……”《全球通史》對唐都長安的描述,反映
出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是f)
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D.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
6.(2023?廣東)唐朝洛陽設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內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
四壁有四百余店,貨賄山積這說明,當時洛陽()
A.商業(yè)貿易繁榮B.城市布局對稱
C.市民文化興盛D.政治制度完備
7.(2023?濟南)如圖是“濟南劉家功夫針鋪“銅板。它不僅標明鋪號,而且以白兔為商品標識,是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標廣告。它出現在()
南濟I
功家劉
鋪兔針夫
兒
為
記
*夫收
細買
春
白加攵幸
明朝
D.
朝
C.宋
唐朝
B.
漢朝
A.
步形
,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嶺南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項目啟動儀式籌辦服務合同協議書
- 2025含破碎錘挖掘機買賣合同書
- 2025咖啡粉批發(fā)合同
- 2025金屬制品委托加工合同
- 2023三年級英語上冊 Unit 5 Let's eat The first period第一課時說課稿 人教PEP
- 5 應對自然災害(說課稿)2023-2024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
- 保母阿姨合同范例
- 人用工合同范例
- 上海檢測合同范例
- 金屬防水材料施工方案
- 2025年廣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中醫(yī)膏方臨床應用與制備工藝規(guī)范 DB32/T 4870-2024
- JJG(交通) 208-2024 車貨外廓尺寸動態(tài)現場檢測設備
- 蘇北四市(徐州、宿遷、淮安、連云港)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考試(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信息系統集成服務公司組織架構和業(yè)務流程
- 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城關區(qū)多校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學期期中英語試題
- 胸外科講課全套
- 2023年海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公安法制培訓
- 中醫(yī)診斷學八綱辨證課件
- 淺談如何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