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擬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北京專用) 專題13 兩次世界大戰(zhàn)與國際秩序的演變(解析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4/37/wKhkGWdD6daAaFsXAAHNvElqZC0256.jpg)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擬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北京專用) 專題13 兩次世界大戰(zhàn)與國際秩序的演變(解析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4/37/wKhkGWdD6daAaFsXAAHNvElqZC02562.jpg)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擬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北京專用) 專題13 兩次世界大戰(zhàn)與國際秩序的演變(解析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4/37/wKhkGWdD6daAaFsXAAHNvElqZC02563.jpg)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擬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北京專用) 專題13 兩次世界大戰(zhàn)與國際秩序的演變(解析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4/37/wKhkGWdD6daAaFsXAAHNvElqZC02564.jpg)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擬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北京專用) 專題13 兩次世界大戰(zhàn)與國際秩序的演變(解析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4/37/wKhkGWdD6daAaFsXAAHNvElqZC0256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題分類匯編PAGEPAGE1專題13兩次世界大戰(zhàn)與國際秩序的演變(選擇題部分)考點五年考情(2020-2024)命題趨勢考點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2024年未考查2023年未考查2022年未考查2021年未考查2020年未考查1.從唯物史觀角度考查一戰(zhàn)的爆發(fā)和性質;從“社會反思”角度考查一戰(zhàn)的影響和啟示;從“秩序構建”角度考查凡爾賽體系的建立。2.從唯物史觀角度考查二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從家國情懷角度考查二戰(zhàn)的東方主戰(zhàn)場;從秩序構建角度考查二戰(zhàn)后國際秩序的變遷??键c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2024年未考查2023年考查聯合國大會2022年未考查2021年未考查2020年未考查考點0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未考查考點0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1.(2023·北京·高考真題)196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522號決議,倡議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與投資應達到發(fā)達國家國民收入的1%。此舉符合聯合國(
)A.托管制度 B.“大國一致”的原則C.安理會投票程序 D.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宗旨【答案】D【解析】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1960年(聯合國)。據材料“倡議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與投資應達到發(fā)達國家國民收入的1%”,可知聯合國倡議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進行援助和投資,以促進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進而促進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符合其維護世界,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宗旨,D項正確;托管制度的主要目標是促進托管領土居民的進展以及托管領土朝自治或獨立方向的逐漸發(fā)展,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大國一致”的原則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表決程序原則,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安理會的投票程序體現了大國一致的原則,其主要的意義是想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2023·北京順義·模擬預測)1908年一位德國軍官曾說:“每每想到世界上存在一個強國能夠消滅其他任何國家的海軍。從而將任何可疑的國家都趕出海上,就讓人心生不安……只有當我們的艦隊足夠強大,能夠阻止任何封鎖,到那時我們才能自由地呼吸,才能說我們的海上力量能滿足我們的需要了。”該言論(
)A.體現了美國經濟的崛起威脅到德國 B.直接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C.反映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建立 D.體現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深刻矛盾【答案】D【解析】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08年的世界。據題意可知,這名德國軍官認為其他國家的海軍力量會嚴重威脅德國安全,只有德國的海軍力量強大才有可能維護德國的國家安全。體現了德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深刻矛盾,D項正確;當時是英國海軍威脅了德國,排除A項;直接導致一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是薩拉熱窩事件,排除B項;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建立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帶來的影響,和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2.(2023·北京海淀·三模)1914—1918年,人類歷史上發(fā)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關于一戰(zhàn)影響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沖擊了殖民體系②帝國主義完全瓜分非洲,建立世界殖民體系③蘇俄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解決了各國矛盾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1914—1918年(世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zhàn)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沖擊了殖民體系,①符合題意,1917年,蘇俄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③符合題意,C項正確;據所學知識,19世紀末20世紀初,非洲絕大部分地區(qū)被列強瓜分,是一戰(zhàn)前的史實,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D項;據所學知識,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潛藏著很多矛盾,沒有解決各國間矛盾,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故選C項。3.(2023·北京東城·二模)20世紀初,美國政治家提出人類歷史經歷了地中海時代——大西洋時代——太平洋時代,他認為:“地中海時代隨著美洲的發(fā)現而結束了。大西洋時代正處于開發(fā)的頂峰,勢必很快就要耗盡它所控制的資源,唯有太平洋時代,這個注定成為三者之中最偉大的時代,僅僅初露曙光。”對此觀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該觀點帶有西方中心主義偏見
②意大利地區(qū)曾是地中海時代的代表③拿破侖戰(zhàn)爭使大西洋時代最終達到頂峰④太平洋時代的提法反映美國對外擴張的野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20世紀初(美洲)。①根據材料“地中海時代隨著美洲的發(fā)現而結束了。大西洋時代正處于開發(fā)的頂峰,勢必很快就要耗盡它所控制的資源,唯有太平洋時代,這個注定成為三者之中最偉大的時代,僅僅初露曙光”可知,美國政治家認為,地中海時代和大西洋時代已經過去,唯有太平洋時代是最偉大的時代,說明此政治家的觀點是帶有西方中心主義偏見的觀點,符合題意;④作者認為當前唯有太平洋時代是最偉大的時代,反映了美國對外擴張的野心,符合題意;②結合所學知識,文藝復興首先在意大利地區(qū)興起,其也曾是地中海時代的代表,符合題意;③拿破侖戰(zhàn)爭主要是橫掃了歐洲大陸,沒有涉及大西洋周邊國家,不符合題意。綜上,①②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4.(2024·北京東城·二模)一戰(zhàn)爆發(fā)后,日本對德宣戰(zhàn),出兵山東,向中國提出了“二十一條”要求。美國認為日本“嚴重地影響到美國和其它大國在中國的前途和事業(yè)”。上述事件的影響有(
)①日本與美國之間的矛盾加劇
②標志德國“速決戰(zhàn)”破產③激起了中國各界的反日斗爭
④歐洲喪失了世界優(yōu)勢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一戰(zhàn)后(世界)。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一戰(zhàn)期間,日本加緊侵略中國,向中國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這激起了中國各界的反日斗爭,③符合題意,日本想要獨占中國的企圖與美國想在中國夸大侵略利益出現了矛盾,使得日本與美國之間的矛盾加劇,①符合題意,①③符合題意,A項正確;標志著德國速決戰(zhàn)破產的是馬恩河戰(zhàn)役,②不符合題意,排除CD項;材料反映的是一戰(zhàn)期間日本和美國對中國侵略的斗爭,沒有涉及歐洲的世界地位,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故選A項。5.(23-24高三上·北京朝陽·期末)以下內容為1918年1月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提出的《世界和平綱領》,即“十四點原則”的部分節(jié)選。據此可推斷當時(
)(1)公開的和平條約,必須公開締結。(2)領海以外,無論平時或戰(zhàn)時,必須保持公海航行的絕對自由。(3)盡可能地消除一切經濟壁壘,建立平等的貿易條件。(4)各國軍備必須裁減至符合維持國內安全的最低限度。(5)為了大小國家都能相互保證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必須成立一個具有特定盟約的普遍性的國際聯盟。A.美國積極維護世界和平 B.戰(zhàn)后世界貿易空前繁榮C.美國綜合國力迅速上升 D.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瓦解【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8年(世界)。根據材料“為了大小國家都能相互保證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必須成立一個具有特定盟約的普遍性的國際聯盟?!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十四點原則”是美國在一戰(zhàn)后期提出的對于戰(zhàn)后世界秩序的規(guī)劃,這體現了美國綜合國力迅速上升后,對于世界霸權的野心,C項正確;“美國積極維護世界和平”是表面現象,本質還是奪取世界霸權,排除A項;一戰(zhàn)結束于1918年11月,時間與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項;“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瓦解”在二戰(zhàn)之后,排除D項。故選C項。6.(2023·北京房山·一模)《國聯盟約》規(guī)定:“凡任何戰(zhàn)爭或戰(zhàn)爭之威脅,不論其直接影響聯盟任何一會員國與否,皆為有關聯盟全體之事。聯盟應采取適當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國間之和平?!薄奥撁藭T國如有不顧……所定之規(guī)約而從事戰(zhàn)爭者……應即視為對于所有聯盟其他會員國有戰(zhàn)爭行為?!辈牧险f明國聯(
)A.試圖以“集體安全”方式維護一戰(zhàn)后的和平B.開創(chuàng)用國際會議等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的先例C.協調了一戰(zhàn)后美日在中東和亞太地區(qū)的矛盾D.決議中“全體一致”原則有效維護世界和平【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凡任何戰(zhàn)爭或戰(zhàn)爭之威脅,不論其直接影響聯盟任何一會員國與否,皆為有關聯盟全體之事。聯盟應采取適當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國間之和平?!薄奥撁藭T國如有不顧……所定之規(guī)約而從事戰(zhàn)爭者……應即視為對于所有聯盟其他會員國有戰(zhàn)爭行為”可知,“集體安全”指眾多國家對國家安全和國際和平的集體相互保障,材料內容是對這一政策的說明,A項正確;《威斯特伐利亞和約》開創(chuàng)用國際會議等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的先例,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集體安全”,未體現國聯是否能協調一戰(zhàn)后美日矛盾,排除C項;材料說明國聯試圖以“集體安全”方式維護一戰(zhàn)后的和平,未涉及“全體一致”原則,排除D項。故選A項。7.(2023·北京東城·一模)下圖是1919年8月發(fā)表的漫畫《后視鏡》。圖中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指揮合唱“持久和平”,而日本覬覦亞太,英國關注海權,法國重提美法同盟,意大利力圖擴張。此畫意在(
)A.諷刺和平基礎脆弱的凡爾賽體系B.表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C.揭示戰(zhàn)后發(fā)生改變的殖民擴張方式D.贊揚達成廣泛共識的“十四點原則”【答案】A【解析】各個國家看似都贊同威爾遜的主張,但是各自背后都有一把槍,隱藏著各自國家的利益,因此反映了和平的表象之下潛藏各自的利益訴求,諷刺和平基礎脆弱的凡爾賽體系,A項正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世界第一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材料時間為一戰(zhàn)后,排除B項;漫畫的主旨是反映各國利益不同,和平基礎很脆弱,并沒有涉及的殖民擴張方式的信息,排除C項;“十四點原則”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來,“廣泛共識”用詞太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8.(2023·北京平谷·一模)如圖是《和平與未來沖突的火種》漫畫。圖中右邊四人分別為法、美、英、意四國領導人在出席完和會正準備離開凡爾賽宮。走在前面的法國代表克里蒙梭仿佛聽到立柱后面有孩子的哭泣聲。作者意圖是(
)①認為巴黎和會未能有效的解決國際間的矛盾和爭端
②試圖揭露法國稱霸世界的野心③認為巴黎和會蘊含了德國復仇的種子
④譴責法國對德國的嚴厲制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和會在協調一戰(zhàn)參戰(zhàn)戰(zhàn)勝國家之間的矛盾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強權政治的霸道措施,未能從根本上協調好各國的爭議,無論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敗國,還是在戰(zhàn)勝國之間,還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與帝國主義之間,他們之間的矛盾仍然未徹底解決,但是卻埋下了戰(zhàn)爭的種子。因此“法國代表克里蒙梭仿佛聽到立柱后面有孩子的哭泣聲”,①符合題意;巴黎和會的核心是處置德國,對德國進行嚴厲制裁,如限制德國的發(fā)展、戰(zhàn)爭賠償、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為德國埋下復仇的種子,因此“法國代表克里蒙梭仿佛聽到立柱后面有孩子的哭泣聲”,④符合題意;巴黎和會上,法國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德國,并稱霸歐洲大陸,②不符合題意。結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③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9.(2024·北京海淀·二模)英國外交大臣艾登1936年曾使用過“綏靖(Appeasement)”一詞,他說:“我根據的是《牛津英語詞典》中該詞的第一含義:‘講和、調解’。直到數年以后,當張伯倫先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后果越看越明顯時,人們才更加確定地用這一詞典中該詞的最后一個含義來理解這一字眼,即‘用滿足要求的方法息事寧人’?!毕铝懈黜椫?,體現英國外交“綏靖”內涵的是(
)A.《凡爾賽和約》 B.《九國公約》 C.《非戰(zhàn)公約》 D.《慕尼黑協定》【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根據材料“用滿足要求的方法息事寧人”及所學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簽訂了《慕尼黑協定》。英、法兩國為避免戰(zhàn)爭爆發(fā),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將蘇臺德區(qū)割讓給納粹德國。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標志著英法綏靖政策達到頂峰,D項正確;《凡爾賽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戰(zhàn)勝國(協約國)對戰(zhàn)敗國(同盟國)簽訂的和約,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國的勢力,排除A項;《九國公約》是根據美國提出的在華“各國商務、實業(yè)機會均等”和“中國門戶開放”的侵略原則而締結的。它在表面上雖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與獨立暨領土與行政的完整”,實際上是以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控制中國來代替日本獨占中國的局面,排除B項;《非戰(zhàn)公約》是在全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渴望和平的壓力下締結的。它反映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也反映了當時資本主義世界內高漲的和平主義傾向,排除C項。故選D項。10.(2024·北京豐臺·二模)為下圖提煉學習主題,最恰當的是(
)A.美國對世界主導地位的喪失 B.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擴展C.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 D.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影響【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正向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9年后的世界。依據材料概括可知:從經濟大危機最后導致用戰(zhàn)爭解決國際經濟利益在分配,可知這是1929年經濟大危機沒有得到解決后,加劇國際矛盾,從而爆發(fā)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故而主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C項正確;此時美國尚未建立對世界的主導地位,排除A項;19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制度普遍確立和擴展,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此時布雷頓森林體系尚未建立,排除D項。故選C項。11.(2024·北京·一模)下圖為“1937年世界部分國家國民收入及防務開支比重表”,從表格數據中能夠得出的直接認識是(
)A.美國已從經濟大危機中復蘇 B.軸心國集團瘋狂的擴軍備戰(zhàn)C.蘇聯基本實現了“工業(yè)化” D.英國受到經濟大危機的重創(chuàng)【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7年(世界)。依據題干圖表信息可知,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防務開支所占比例偏大,說明德、意、日瘋狂的擴軍備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歐洲和亞洲戰(zhàn)爭策源地形成,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軸心國集團瘋狂的擴軍備戰(zhàn),并未涉及美國從危機中復蘇,排除A項;僅憑防務開支所占比重無法斷定蘇聯是否實現了國家的工業(yè)化,排除C項;僅憑防務開支所占比重無法斷定英國在經濟危機中遭受破壞的程度,排除D項。故選B項。12.(2024·北京豐臺·一模)九一八事變后,面對日本的侵華行為,國聯派出英國人李頓為首的調查團來華調查中日沖突。調查團秉承國聯原則,確認日本的侵略行為,但又不予制裁,主張將東北地區(qū)非軍事化,實行國際共管,這一主張遭到日方反對并拒絕執(zhí)行。據此可知國聯(
)A.開啟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探索B.大國一致原則導致其效能有限C.難以履行制止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國際責任D.有效協調了英、日兩國在亞太地區(qū)的矛盾【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和日本)。根據材料可知,調查團確認日本的侵略行為,但又不予制裁,同時其“將東北地區(qū)非軍事化,實行國際共管”的主張遭到日方反對并拒絕執(zhí)行,說明國聯難以履行制止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國際責任,C項正確;早在國聯成立前,就已出現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探索,排除A項;國聯實行全體一致原則,排除B項;國聯并沒有有效協調英、日兩國在亞太地區(qū)的矛盾,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13.(23-24高三上·北京房山·期末)1941年6月23日,毛澤東主張:“目前人在全世界的任務是動員各國人民組織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著反對法西斯而斗爭?!痹撝鲝?zhí)岢龅膰H背景是(
)A.中美英三國共同發(fā)表《開羅宣言》 B.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使戰(zhàn)爭形勢更嚴峻C.世界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D.日本偷襲珍珠港使美國正式參戰(zhàn)【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1年(世界)。據材料可知,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次日,毛澤東主張動員各國人民組織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著反對法西斯而斗爭,B項正確;中美英三國共同發(fā)表《開羅宣言》是在1943年12月,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A項;世界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是在1942年1月,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C項;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在1941年12月,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4.(2023·北京懷柔·三模)讀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德國的領土變化分別受到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雅爾塔體系的影響②是兩極格局在德國的鮮明體現③圖中德國不斷損失的領土體現了對其法西斯勢力的懲罰④為二戰(zhàn)結束后出現冷戰(zhàn)局面埋下了隱患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1919年—1945年(德國)。據圖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德國的領土在1919年—1945年,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受到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雅爾塔體系的影響,而領土的不斷損失,體現的是對德國法西斯勢力的懲罰,①③正確,C項正確;德國領土的損失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和兩極格局的雙重體現,同時也是一戰(zhàn)后和二戰(zhàn)后政治秩序的體現,排除A、B、D項。故本題選C項。15.(2024·北京西城·二模)如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波蘭領土變遷示意圖”,產生圖中波蘭領土變遷的主要原因是(
)A.蘇聯關注其西部邊界安全 B.美國霸權主義的直接作用C.北約成立后積極對外擴張 D.第一次柏林危機導致變化【答案】A【解析】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世界)。從圖示信息看出,波蘭版圖東縮西擴,東部領土被蘇占領,西部由戰(zhàn)敗國德國補償,說明對波蘭領土劃定主要是蘇美斗爭妥協的結果,體現了蘇聯關注其西部邊界安全,A項正確;波蘭領土變遷主要受蘇聯的影響,與美國霸權主義關系不大,排除B項;材料中波蘭領土西擴,且波蘭不屬于北約成員國,說明與北約無關,排除C項;.第一次柏林危機直接導致德國的分裂,排除D項。故選A項。16.(2023·北京平谷·一模)在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直截了當地要求恢復在日俄戰(zhàn)爭中俄國失去的在中國和遠東的領地和特權。而羅斯福為使蘇聯盡快對日出兵作戰(zhàn),幾乎不假思索就同意了斯大林的要求,并和丘吉爾一起與斯大林背著中國達成了秘密的書面協議。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雅爾塔會議體現了不同社會制度之間的妥協和合作②中國在國際格局中仍處于弱勢地位③雅爾塔會議確立了美蘇兩分天下的格局④雅爾塔會議帶有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關于雅爾塔會議上秘密協定,體現的是不同社會制度之間的妥協和合作,①符合題意;美蘇對中國主權的踐踏,說明的是中國在國際格局中仍處于弱勢地位,②符合題意;二戰(zhàn)后期,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了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制,并非單指雅爾塔會議,③不符合題意;關于美蘇的秘密協定,說明的是雅爾塔會議帶有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④符合題意。結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②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17.(2024·北京豐臺·二模)有學者指出:“從國際關系的理論和戰(zhàn)后的實踐來看,雅爾塔體系是近代以來最能經受實踐考驗的一個國際體系?!边@是由于雅爾塔體系(
)①抑制強權政治,維護了世界公平和公正 ②確立民族自決原則,鼓舞了民族解放運動③提倡和平合作,建立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④確定大國一致原則,完善了集體安全體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1945年后(世界)。依據材料概況可知:從國際關系的理論和戰(zhàn)后的實踐來看,雅爾塔體系是近代以來最能經受實踐考驗的一個國際體系,學者認為雅爾塔體系維系了戰(zhàn)后秩序與和平,原因在于聯合國憲章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鼓舞了民族解放運動,促進了殖民體系的瓦解,同時建立了聯合國,確定大國一致原則,完善了集體安全體制,②④正確,選D項;①錯在,美蘇對戰(zhàn)后勢力范圍的劃分,仍體現了強權政治的影響,排除A、C項;③錯在,國際秩序的構建仍是由發(fā)達國家主導的,排除B項。故選D項。專題13兩次世界大戰(zhàn)與國際秩序的演變(選擇題部分)考點五年考情(2020-2024)命題趨勢考點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2024年未考查2023年未考查2022年未考查2021年未考查2020年未考查1.從唯物史觀角度考查一戰(zhàn)的爆發(fā)和性質;從“社會反思”角度考查一戰(zhàn)的影響和啟示;從“秩序構建”角度考查凡爾賽體系的建立。2.從唯物史觀角度考查二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從家國情懷角度考查二戰(zhàn)的東方主戰(zhàn)場;從秩序構建角度考查二戰(zhàn)后國際秩序的變遷??键c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2024年未考查2023年考查聯合國大會2022年未考查2021年未考查2020年未考查考點0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未考查考點0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1.(2023·北京·高考真題)196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522號決議,倡議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與投資應達到發(fā)達國家國民收入的1%。此舉符合聯合國(
)A.托管制度 B.“大國一致”的原則C.安理會投票程序 D.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宗旨【答案】D【解析】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1960年(聯合國)。據材料“倡議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與投資應達到發(fā)達國家國民收入的1%”,可知聯合國倡議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進行援助和投資,以促進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進而促進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符合其維護世界,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宗旨,D項正確;托管制度的主要目標是促進托管領土居民的進展以及托管領土朝自治或獨立方向的逐漸發(fā)展,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大國一致”的原則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表決程序原則,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安理會的投票程序體現了大國一致的原則,其主要的意義是想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2023·北京順義·模擬預測)1908年一位德國軍官曾說:“每每想到世界上存在一個強國能夠消滅其他任何國家的海軍。從而將任何可疑的國家都趕出海上,就讓人心生不安……只有當我們的艦隊足夠強大,能夠阻止任何封鎖,到那時我們才能自由地呼吸,才能說我們的海上力量能滿足我們的需要了?!痹撗哉摚?/p>
)A.體現了美國經濟的崛起威脅到德國 B.直接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C.反映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建立 D.體現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深刻矛盾【答案】D【解析】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08年的世界。據題意可知,這名德國軍官認為其他國家的海軍力量會嚴重威脅德國安全,只有德國的海軍力量強大才有可能維護德國的國家安全。體現了德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深刻矛盾,D項正確;當時是英國海軍威脅了德國,排除A項;直接導致一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是薩拉熱窩事件,排除B項;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建立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帶來的影響,和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2.(2023·北京海淀·三模)1914—1918年,人類歷史上發(fā)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關于一戰(zhàn)影響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沖擊了殖民體系②帝國主義完全瓜分非洲,建立世界殖民體系③蘇俄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解決了各國矛盾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1914—1918年(世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zhàn)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沖擊了殖民體系,①符合題意,1917年,蘇俄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③符合題意,C項正確;據所學知識,19世紀末20世紀初,非洲絕大部分地區(qū)被列強瓜分,是一戰(zhàn)前的史實,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D項;據所學知識,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潛藏著很多矛盾,沒有解決各國間矛盾,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故選C項。3.(2023·北京東城·二模)20世紀初,美國政治家提出人類歷史經歷了地中海時代——大西洋時代——太平洋時代,他認為:“地中海時代隨著美洲的發(fā)現而結束了。大西洋時代正處于開發(fā)的頂峰,勢必很快就要耗盡它所控制的資源,唯有太平洋時代,這個注定成為三者之中最偉大的時代,僅僅初露曙光?!睂Υ擞^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該觀點帶有西方中心主義偏見
②意大利地區(qū)曾是地中海時代的代表③拿破侖戰(zhàn)爭使大西洋時代最終達到頂峰④太平洋時代的提法反映美國對外擴張的野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20世紀初(美洲)。①根據材料“地中海時代隨著美洲的發(fā)現而結束了。大西洋時代正處于開發(fā)的頂峰,勢必很快就要耗盡它所控制的資源,唯有太平洋時代,這個注定成為三者之中最偉大的時代,僅僅初露曙光”可知,美國政治家認為,地中海時代和大西洋時代已經過去,唯有太平洋時代是最偉大的時代,說明此政治家的觀點是帶有西方中心主義偏見的觀點,符合題意;④作者認為當前唯有太平洋時代是最偉大的時代,反映了美國對外擴張的野心,符合題意;②結合所學知識,文藝復興首先在意大利地區(qū)興起,其也曾是地中海時代的代表,符合題意;③拿破侖戰(zhàn)爭主要是橫掃了歐洲大陸,沒有涉及大西洋周邊國家,不符合題意。綜上,①②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4.(2024·北京東城·二模)一戰(zhàn)爆發(fā)后,日本對德宣戰(zhàn),出兵山東,向中國提出了“二十一條”要求。美國認為日本“嚴重地影響到美國和其它大國在中國的前途和事業(yè)”。上述事件的影響有(
)①日本與美國之間的矛盾加劇
②標志德國“速決戰(zhàn)”破產③激起了中國各界的反日斗爭
④歐洲喪失了世界優(yōu)勢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一戰(zhàn)后(世界)。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一戰(zhàn)期間,日本加緊侵略中國,向中國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這激起了中國各界的反日斗爭,③符合題意,日本想要獨占中國的企圖與美國想在中國夸大侵略利益出現了矛盾,使得日本與美國之間的矛盾加劇,①符合題意,①③符合題意,A項正確;標志著德國速決戰(zhàn)破產的是馬恩河戰(zhàn)役,②不符合題意,排除CD項;材料反映的是一戰(zhàn)期間日本和美國對中國侵略的斗爭,沒有涉及歐洲的世界地位,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故選A項。5.(23-24高三上·北京朝陽·期末)以下內容為1918年1月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提出的《世界和平綱領》,即“十四點原則”的部分節(jié)選。據此可推斷當時(
)(1)公開的和平條約,必須公開締結。(2)領海以外,無論平時或戰(zhàn)時,必須保持公海航行的絕對自由。(3)盡可能地消除一切經濟壁壘,建立平等的貿易條件。(4)各國軍備必須裁減至符合維持國內安全的最低限度。(5)為了大小國家都能相互保證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必須成立一個具有特定盟約的普遍性的國際聯盟。A.美國積極維護世界和平 B.戰(zhàn)后世界貿易空前繁榮C.美國綜合國力迅速上升 D.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瓦解【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8年(世界)。根據材料“為了大小國家都能相互保證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必須成立一個具有特定盟約的普遍性的國際聯盟?!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十四點原則”是美國在一戰(zhàn)后期提出的對于戰(zhàn)后世界秩序的規(guī)劃,這體現了美國綜合國力迅速上升后,對于世界霸權的野心,C項正確;“美國積極維護世界和平”是表面現象,本質還是奪取世界霸權,排除A項;一戰(zhàn)結束于1918年11月,時間與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項;“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瓦解”在二戰(zhàn)之后,排除D項。故選C項。6.(2023·北京房山·一模)《國聯盟約》規(guī)定:“凡任何戰(zhàn)爭或戰(zhàn)爭之威脅,不論其直接影響聯盟任何一會員國與否,皆為有關聯盟全體之事。聯盟應采取適當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國間之和平?!薄奥撁藭T國如有不顧……所定之規(guī)約而從事戰(zhàn)爭者……應即視為對于所有聯盟其他會員國有戰(zhàn)爭行為?!辈牧险f明國聯(
)A.試圖以“集體安全”方式維護一戰(zhàn)后的和平B.開創(chuàng)用國際會議等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的先例C.協調了一戰(zhàn)后美日在中東和亞太地區(qū)的矛盾D.決議中“全體一致”原則有效維護世界和平【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凡任何戰(zhàn)爭或戰(zhàn)爭之威脅,不論其直接影響聯盟任何一會員國與否,皆為有關聯盟全體之事。聯盟應采取適當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國間之和平?!薄奥撁藭T國如有不顧……所定之規(guī)約而從事戰(zhàn)爭者……應即視為對于所有聯盟其他會員國有戰(zhàn)爭行為”可知,“集體安全”指眾多國家對國家安全和國際和平的集體相互保障,材料內容是對這一政策的說明,A項正確;《威斯特伐利亞和約》開創(chuàng)用國際會議等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的先例,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集體安全”,未體現國聯是否能協調一戰(zhàn)后美日矛盾,排除C項;材料說明國聯試圖以“集體安全”方式維護一戰(zhàn)后的和平,未涉及“全體一致”原則,排除D項。故選A項。7.(2023·北京東城·一模)下圖是1919年8月發(fā)表的漫畫《后視鏡》。圖中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指揮合唱“持久和平”,而日本覬覦亞太,英國關注海權,法國重提美法同盟,意大利力圖擴張。此畫意在(
)A.諷刺和平基礎脆弱的凡爾賽體系B.表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C.揭示戰(zhàn)后發(fā)生改變的殖民擴張方式D.贊揚達成廣泛共識的“十四點原則”【答案】A【解析】各個國家看似都贊同威爾遜的主張,但是各自背后都有一把槍,隱藏著各自國家的利益,因此反映了和平的表象之下潛藏各自的利益訴求,諷刺和平基礎脆弱的凡爾賽體系,A項正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世界第一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材料時間為一戰(zhàn)后,排除B項;漫畫的主旨是反映各國利益不同,和平基礎很脆弱,并沒有涉及的殖民擴張方式的信息,排除C項;“十四點原則”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來,“廣泛共識”用詞太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8.(2023·北京平谷·一模)如圖是《和平與未來沖突的火種》漫畫。圖中右邊四人分別為法、美、英、意四國領導人在出席完和會正準備離開凡爾賽宮。走在前面的法國代表克里蒙梭仿佛聽到立柱后面有孩子的哭泣聲。作者意圖是(
)①認為巴黎和會未能有效的解決國際間的矛盾和爭端
②試圖揭露法國稱霸世界的野心③認為巴黎和會蘊含了德國復仇的種子
④譴責法國對德國的嚴厲制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和會在協調一戰(zhàn)參戰(zhàn)戰(zhàn)勝國家之間的矛盾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強權政治的霸道措施,未能從根本上協調好各國的爭議,無論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敗國,還是在戰(zhàn)勝國之間,還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與帝國主義之間,他們之間的矛盾仍然未徹底解決,但是卻埋下了戰(zhàn)爭的種子。因此“法國代表克里蒙梭仿佛聽到立柱后面有孩子的哭泣聲”,①符合題意;巴黎和會的核心是處置德國,對德國進行嚴厲制裁,如限制德國的發(fā)展、戰(zhàn)爭賠償、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為德國埋下復仇的種子,因此“法國代表克里蒙梭仿佛聽到立柱后面有孩子的哭泣聲”,④符合題意;巴黎和會上,法國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德國,并稱霸歐洲大陸,②不符合題意。結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③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9.(2024·北京海淀·二模)英國外交大臣艾登1936年曾使用過“綏靖(Appeasement)”一詞,他說:“我根據的是《牛津英語詞典》中該詞的第一含義:‘講和、調解’。直到數年以后,當張伯倫先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后果越看越明顯時,人們才更加確定地用這一詞典中該詞的最后一個含義來理解這一字眼,即‘用滿足要求的方法息事寧人’?!毕铝懈黜椫校w現英國外交“綏靖”內涵的是(
)A.《凡爾賽和約》 B.《九國公約》 C.《非戰(zhàn)公約》 D.《慕尼黑協定》【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根據材料“用滿足要求的方法息事寧人”及所學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簽訂了《慕尼黑協定》。英、法兩國為避免戰(zhàn)爭爆發(fā),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將蘇臺德區(qū)割讓給納粹德國。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標志著英法綏靖政策達到頂峰,D項正確;《凡爾賽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戰(zhàn)勝國(協約國)對戰(zhàn)敗國(同盟國)簽訂的和約,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國的勢力,排除A項;《九國公約》是根據美國提出的在華“各國商務、實業(yè)機會均等”和“中國門戶開放”的侵略原則而締結的。它在表面上雖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與獨立暨領土與行政的完整”,實際上是以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控制中國來代替日本獨占中國的局面,排除B項;《非戰(zhàn)公約》是在全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渴望和平的壓力下締結的。它反映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也反映了當時資本主義世界內高漲的和平主義傾向,排除C項。故選D項。10.(2024·北京豐臺·二模)為下圖提煉學習主題,最恰當的是(
)A.美國對世界主導地位的喪失 B.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擴展C.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 D.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影響【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正向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9年后的世界。依據材料概括可知:從經濟大危機最后導致用戰(zhàn)爭解決國際經濟利益在分配,可知這是1929年經濟大危機沒有得到解決后,加劇國際矛盾,從而爆發(fā)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故而主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C項正確;此時美國尚未建立對世界的主導地位,排除A項;19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制度普遍確立和擴展,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此時布雷頓森林體系尚未建立,排除D項。故選C項。11.(2024·北京·一模)下圖為“1937年世界部分國家國民收入及防務開支比重表”,從表格數據中能夠得出的直接認識是(
)A.美國已從經濟大危機中復蘇 B.軸心國集團瘋狂的擴軍備戰(zhàn)C.蘇聯基本實現了“工業(yè)化” D.英國受到經濟大危機的重創(chuàng)【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7年(世界)。依據題干圖表信息可知,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防務開支所占比例偏大,說明德、意、日瘋狂的擴軍備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歐洲和亞洲戰(zhàn)爭策源地形成,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軸心國集團瘋狂的擴軍備戰(zhàn),并未涉及美國從危機中復蘇,排除A項;僅憑防務開支所占比重無法斷定蘇聯是否實現了國家的工業(yè)化,排除C項;僅憑防務開支所占比重無法斷定英國在經濟危機中遭受破壞的程度,排除D項。故選B項。12.(2024·北京豐臺·一模)九一八事變后,面對日本的侵華行為,國聯派出英國人李頓為首的調查團來華調查中日沖突。調查團秉承國聯原則,確認日本的侵略行為,但又不予制裁,主張將東北地區(qū)非軍事化,實行國際共管,這一主張遭到日方反對并拒絕執(zhí)行。據此可知國聯(
)A.開啟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探索B.大國一致原則導致其效能有限C.難以履行制止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國際責任D.有效協調了英、日兩國在亞太地區(qū)的矛盾【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和日本)。根據材料可知,調查團確認日本的侵略行為,但又不予制裁,同時其“將東北地區(qū)非軍事化,實行國際共管”的主張遭到日方反對并拒絕執(zhí)行,說明國聯難以履行制止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國際責任,C項正確;早在國聯成立前,就已出現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探索,排除A項;國聯實行全體一致原則,排除B項;國聯并沒有有效協調英、日兩國在亞太地區(qū)的矛盾,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13.(23-24高三上·北京房山·期末)1941年6月23日,毛澤東主張:“目前人在全世界的任務是動員各國人民組織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著反對法西斯而斗爭?!痹撝鲝?zhí)岢龅膰H背景是(
)A.中美英三國共同發(fā)表《開羅宣言》 B.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使戰(zhàn)爭形勢更嚴峻C.世界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D.日本偷襲珍珠港使美國正式參戰(zhàn)【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1年(世界)。據材料可知,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次日,毛澤東主張動員各國人民組織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著反對法西斯而斗爭,B項正確;中美英三國共同發(fā)表《開羅宣言》是在1943年12月,與材料中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私人老板與家政服務人員專項用工合同
- 《語言學概論教案》課件
- 《幼兒散文欣賞》課件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合同范本
- 《icu患者鎮(zhèn)靜管理》課件
- 天津2025年離婚協議書起草服務合同
- 美容儀器國際市場開拓代理合同(2025年度)
- 《顱內腫瘤講義》課件
- 宿舍生活垃圾分類承包合同2025年度實施
- 銅產業(yè)發(fā)展背景與意義
- 胸外科講課全套
- 醫(yī)療器械GSP相關
- 2023年海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電力工程施工售后保障方案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完整版)
- 多源數據整合
- 新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二冊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應用教案 (一)
- 校園招聘活動策劃方案(6篇)
- 期末 (試題) -2024-2025學年教科版(廣州)英語四年級上冊
- 解讀國有企業(yè)管理人員處分條例課件
- 湖南省長沙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