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診斷學》課件_第1頁
《中醫(yī)診斷學》課件_第2頁
《中醫(yī)診斷學》課件_第3頁
《中醫(yī)診斷學》課件_第4頁
《中醫(yī)診斷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整理課件ppt1中醫(yī)診斷學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羅和古

Luohegu@263.net整理課件ppt2中醫(yī)診斷學定義診,即診察了解;斷,即分析判斷。“診斷”就是察看、詢問、檢查病人,掌握病情資料,從而對病人的健康狀態(tài)和病情的本質進行辨識,并對所患病、證作出概括性判斷。中醫(yī)診斷學是研究如何診察疾病,辨識病證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一門學科,它是理論與實踐、基礎與臨床之間的橋梁,也是中醫(yī)學科的主干課程。整理課件ppt3緒論【教學要求】1.掌握中醫(yī)“診斷”、“診法”、“診病”、“辨證”、“病案”、“證”、“病”、“癥”等概念的含義。掌握中醫(yī)診斷的基本原則。2.熟悉中醫(yī)診斷的基本原理、主要內容。3.了解中醫(yī)診斷的發(fā)展概況。整理課件ppt4中醫(y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中醫(yī)診斷學以研究疾病中各種癥狀、病名、證名的概念、臨床表現(xiàn)、診斷方法及其相互關系為主要內容。這里講述診法、診病、辨證、病案四個內容。整理課件ppt5(一)、診法診法是中醫(yī)診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聞、問、切四診。通過四診所收集到的病情資料,主要包括癥狀和體征,而癥狀和體征又可統(tǒng)稱癥狀,或簡稱“癥”。癥狀是疾病所反映的現(xiàn)象,它是判斷病種,辨別證候的主要依據(jù)。整理課件ppt6(二)、診病診病亦稱辨病,即對疾病的病種作出判斷,得出病名的診斷。疾病的病名,是對該病全過程的特點與規(guī)律所作的概括與抽象描述,即該疾病的代名詞。對疾病作出病名診斷,是臨床各科應討論的主要內容。中醫(yī)診斷學主要對疾病診斷有關的基本知識,如疾病的命名、分類等作初步介紹。整理課件ppt7(三)、辨證辨證,指通過對各種臨床資料的綜合、分析,對疾病當前的病理本質作出判斷,辨識為完整證名的診斷思維過程。辨證主要包括八綱辨證(辨證總綱)臟腑辨證。中醫(yī)診斷學主要是介紹各種辨證分類法,辨證思維的技巧及臨床常見證的概念與臨床表現(xiàn)。整理課件ppt8病、證、癥的概念病:疾病全過程的規(guī)律和特點的概括。證:疾病發(fā)展的某一階段對病因、病位、病性、病勢的概括。癥:單獨的癥狀和體征。整理課件ppt9(四)、病案病案又稱病歷(主要包括門診病案、住院病案),古稱診籍,是臨床有關診療等情況的書面記錄。它要求把病人的詳細病情、病史、診斷和治療等情況,都如實地記錄下來。病案是臨床醫(yī)療、科研、教學的重要資料。病案書寫是臨床工作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整理課件ppt10二、中醫(yī)診斷學的基本原理

1.司外揣內2.見微知著3.以常達變整理課件ppt11三、中醫(yī)診斷的基本原則1.整體審察2.診法合參3.辨證求本4.病證結合整理課件ppt12(一)、整體審察整體審察,即從整體上進行多方面考慮。這是因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內在臟腑與體表的形體官竅之間是密切相關的,整個人體又受到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因而決定著病理條件下,疾病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復雜性,故應綜合整體審察。整體審察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采集全面而詳細的臨床資料;其二全面分析,綜合判斷。整理課件ppt13(二)、四診合參四診合參,是指四診并重,諸法參用,綜合收集病情資料。中醫(yī)學理論強調四診并用、診法合參?!端脑\抉微》說:“然診有四,在昔神圣相傳,莫不并重?!迸R床時四診參合運用而難以截然分開。比如對排出物的診察,往往是既要望其色、狀,又要聞其氣,還要問其感覺。這說明,臨床必須做到診法合參。整理課件ppt14(三)、辨證求本辨證求本,是在中醫(yī)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對四診收集到的癥狀、體征、病史以及其他臨床資料進行辨別、分析、綜合、判斷、歸納,以探求對疾病本質及其規(guī)律性的認識。第一,全面收集臨床資料第二,分析內在聯(lián)系第三,聯(lián)系各種因素,進行判斷整理課件ppt15(四)、病證結合病證結合,指辨病與辨證相結合。辨病,是從疾病的全過程、特征上認識疾病的本質;辨證,是從疾病的階段性、主要矛盾認識疾病的本質。臨床進行思維分析時,有時是先辨病然后再辨證,有時先辨證然后再斷病。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是既重視疾病的基本矛盾,又抓住疾病當前的主要矛盾。在通常情況下,只強調辨證而忽視辨病,或者只作病名診斷而不進行辨證,都是不恰當?shù)?。整理課件ppt16四、中醫(yī)診斷學的發(fā)展簡史秦漢及以前-黃帝內經,傷寒論,中藏經,難經晉唐宋金元-脈經,肘后方,外臺秘要,小兒藥證直訣明清及民國-景岳全書,寓意草,瀕湖脈學,外感溫熱論,溫病條辨,醫(yī)學實在易,望診遵經有關中醫(yī)診斷學的理論與方法,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黃帝內經》中就已奠定了基礎,論述了望神、察色、聞聲、問病、切脈等內容,以后各時期皆有發(fā)展,現(xiàn)代更加完善。其中最具影響的是:西漢·淳于意:創(chuàng)“診籍”—為現(xiàn)存最早的病案記錄。東漢·張仲景:創(chuàng)“六經辨證”-為辨證論治的創(chuàng)始人。西晉·王叔和:著《脈經》—為現(xiàn)存最早的脈學專著。隋·巢元方:著《諸病源候論》為現(xiàn)存第一部病源證候學專著。元·敖氏者:著《傷寒金鏡錄》—為現(xiàn)存第一部舌診專著。整理課件ppt17五、學習中醫(yī)診斷學的方法第一,要熟練掌握中醫(yī)學的基本理論。因為中醫(yī)學的診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