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二10月質量檢測卷
語文
考生注意:
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
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
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一至二單元。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文”“質”作為對舉的觀念范疇,源自《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
質彬彬,然后君子?!笨鬃颖臼蔷推淅硐肴烁瘛熬印卑l(fā)論,后世論者一般認為早在先秦時期,孔子便
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問題。
孔子所說的“文”,指的是外觀形式的文采??鬃铀f的“質”,有人認為指內在實質,即內容;有
人認為仍然是指形式表現(xiàn)的質樸無文;也有人認為這兩者其實是相通的,表現(xiàn)形式的質樸無文,是由內容
的質樸所決定的。“彬彬”,或謂“文質相半之貌”,或謂“文質備也”,或謂“美盛”之義,文質彬
彬,即文質并茂。盡管后人釋有歧義,但孔子提倡“文質彬彬”,就是強調文質統(tǒng)一,則無疑義。文與質
的關系,既有統(tǒng)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統(tǒng)一性而論,必有其質,方有其文,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
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質,而對質產(chǎn)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這就構成了傳統(tǒng)文論中的文質統(tǒng)
一論。先秦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與“質”的對立加以絕對化的說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論實質
有所不同,但都表現(xiàn)為重質輕文,甚至持“文滅質”之論?!拔摹北豢醋魅藶橥饧拥纳踔潦桥で救坏奶?/p>
假飾物,他們要求去文就質。這一極端化的“文質”說,影響遠不及儒家傳統(tǒng)文論的“文質”統(tǒng)一說。漢
代的揚雄繼承和發(fā)揚了孔子文質兼?zhèn)涞乃枷?,他在《法言》中說,“實無華則野,華無實則賈,華實副則
禮”,認為只有“華”“實”相副,才能體現(xiàn)君子風范,文質彬彬合乎禮義。
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xiàn)重文輕質的傾向,特別是六朝的文學創(chuàng)作,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六朝
人把“文質”概念引入文學領域,文與質基本上是指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且強調它們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
關系。劉勰還把“文質”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看作是推動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內在基本因素,因而從理論上努力概
括“質文化變”的歷史潮流和審美規(guī)律,以期文藝創(chuàng)作及其理論批評的健康發(fā)展。魏晉南北朝的文質觀念
突出了“文”的文學性和審美價值,使中國古代文學自覺的時代終于到來。
唐人魏征在《隋書?文學論傳》中指出文質二者的特點以及在文學中的不同表現(xiàn):“理深者便于時
用,文華者宜于詠歌”“氣質則理勝其詞,清埼則文過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兩長,則文質彬
彬,盡善盡美矣”。他所稱“文質”,總括了南北二地文學風格和風尚愛好的不同,強調取長補短,以達
“文質彬彬”的完美境界。這是傳統(tǒng)文論中“文質”內涵的擴展。
宋明道學家多重質輕文,主張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勝而文不難自至。
清代的“文質”觀念,多在前人的基礎上沿襲和發(fā)展。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五云:“文以質立,質
資文宣?!薄百|”是本,是體;“文”是象,是用。“質近內而文近外,質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質?!钡?/p>
“文”也不是“質”的簡單形式,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質資文宣”,就是“質”待“文”現(xiàn)的意思。這
是對前人文質觀念的沿襲。由于“文”與“質”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兩大要素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文質”有
時又可指風格和風尚,其中包括時代風尚、地方風尚、文體特征和個人風格等,這則是對前人文質觀念的
豐富和發(fā)展。清代古文復興,古文家大都突出質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將方苞在《楊千木文稿序》中指出:
“文者,生于心而稱其質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闭聦W誠在《文史通義?言公》中甚至認為:“文可以明
道,亦可以叛道,非關文之工與不工也。”
總之,中國古代“文質”理論的深化及其所體現(xiàn)的中國古代文學歷史發(fā)展的藝術辯證法,在今天仍然
具有重大的文學理論意義。
(摘編自陶東風《文質論》)
材料二:
孔子說“文勝質”之為“史”,實由史典禮“陳其數(shù)”而“失其義”而來。春秋時史以禮官身份主持
禮,大都按原有禮的儀式進行,要在儀式上陳禮數(shù),但因禮儀已不再表現(xiàn)原有的“義”,有其儀而無其
義,于是有了社會對史官言而不誠、行而無實的印象,如《禮記?郊特牲》說:“失其義,陳其數(shù),祝史
之事也。”盡管這責任不都在史官,但他們的身份為“史”,人們也就將他們這種“陳其數(shù)”而“失其
義”的行為謂之為“史”了。
春秋時將作為社會規(guī)范的倫理道德與禮儀賦予了人格本質與外現(xiàn)的關系屬性:禮之“義”即倫理道德
被視為“質”;禮之儀,即禮義的行為表現(xiàn)在文飾意義層面被視作“文”。《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日:
“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
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薄皠幼饔形摹?,即以外在的符合禮之義的施舍、進退、周
旋、容止、作事、德行、聲氣、言語為內涵。《韓非子?解老》亦謂:“事有禮而禮有文;禮者,義之文
也?!倍Y既為外在的“文”,故人既有仁義道德,又在施舍、進退、周旋、容止、作事、德行、聲氣、言
語諸方面合于禮儀,便是“文質彬彬”。如果心有仁義道德,行為不合禮儀規(guī)范,便是“質勝文”;如果
心無仁義道德,僅行為符合禮儀規(guī)范,便被認為“文勝質”?!拔膭儋|”和史家為禮“陳其數(shù)”而“失其
義”一樣,都是行而無實,故也被視之如“史”。
(摘編自趙輝《文勝質則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提出的“文質彬彬”強調文質統(tǒng)一,但人們對他所說的“文”和“質”有不同的理解。
B.漢代揚雄繼承和發(fā)揚了孔子文質兼?zhèn)涞乃枷?,用“華”喻“文”,“實”喻“質”,強調“華”“實”相
副。
C.六朝的文學創(chuàng)作突出“文”的文學性和審美價值,宋明道學家則認為有了“質”,“文”自易至。
D.清代王夫之與方苞、章學誠等清代古文家的“文質”觀多是對前人觀點的繼承和發(fā)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以道家、墨家和法家為代表的先秦諸子百家都重“質”輕“文”,把“文”與“質”的對立加以絕對
化。
B.六朝的文藝創(chuàng)作及理論批評因劉勰看重“文質”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而得到了健康發(fā)展。
C.“文勝質則史”的“史”源自春秋時的史官,這與他們主持的禮有“儀”而無“義”有很大關系。
D.《左傳》中的“動作有文”表明君子的行為要符合“禮”,與《韓非子》強調的“文質彬彬”不同。
3.下列詩論文句中,最能體現(xiàn)“文質彬彬”的一項是()(3分)
A.文已盡而意有馀,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鐘噪《詩品序》)
B.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白居易《與元九書》)
C.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鄭板橋《題畫》畫竹題記)
D.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國維《人間詞話》)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結構與論證方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劉勰《文心雕龍》有言:“夫立文之道,惟字與義。”作家柳青說:“每一個時代的文學,都有新的寫
法?!秉h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ōu)秀作品?!?/p>
結合材料,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一談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應如何體現(xiàn)形式和內容的辯證關系。(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畫家丹青
張祖平
畫家丹青原是一名土生土長不太出名的民俗畫家,后來他改變風格主攻中國山水畫、人物工筆畫,短
短二十年間就由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畫作者成長為聞名全國的大師級畫家,名氣可謂如日中天。目前他的書
畫作品市場價每平尺達到了5萬元以上,且一般人即使出錢也不見得能求得他一幅畫作。
據(jù)說丹青的祖上是一位清朝宮廷御畫師,專為皇上燒制瓷器作畫,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但到了丹青
爺爺這一輩卻不幸家道中落,但畫畫的手藝還是得以傳承。
爺爺那一輩骨子里依然保留了皇族遺老和藝人的清高,有田有地,衣食不愁,作畫權當消遣。爺爺作
畫不為賣錢,只為一份交情。親朋好友上門求畫帶上一瓶好酒,或送上一份上好的土特產(chǎn),他一般不會拂
了別人的雅趣,可歸到畫師之列。到了父親的年代卻要為生活奔波,作畫只是謀生計,混個溫飽,一副落
泊寒酸的樣子,只能算作畫匠。丹青從小耳聞目染,極富作畫的天性,無師自通,又得到父親的真?zhèn)?,?/p>
其擅長民間生活和民俗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在方圓數(shù)十里名頭很響。
改革開放經(jīng)濟大潮涌動,繪畫也登上了大雅之堂。于是縣里看中了他潛在的價值,將丹青從鄉(xiāng)間一隅
調至縣文化館專事創(chuàng)作,戶口由農(nóng)轉非,搖身一變成為國家干部。只是縣領導要他改一改專事民俗畫創(chuàng)作
的路子,多嘗試一些中國山水畫及花卉寫意的繪畫創(chuàng)作。丹青初始有些為難,但很快觸類旁通,逐漸形成
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名聲由近及遠,倍受圈內畫界推崇。
吃水不忘挖井人。丹青覺得吃了皇糧就是公家的人,理應為國家服務、為政府效勞。從此丹青暗自立
下一個規(guī)矩,私人的活不接、商業(yè)的邊不沾、逐名逐利的事不干,一句話只為公家作畫,不帶丁點私心雜
念。那時全國時興招商引資熱、文化交流熱、與國外締結友好城市熱,藝術品便成了禮尚往來的佳品。丹
青所在的縣城一不生產(chǎn)特色產(chǎn)品,二沒有叫得響的土特產(chǎn),領導便將主意打在丹青的畫作上,這可是最時
尚最貴重的禮品,而且還無須動用財政預算,可謂隨要隨取,禮輕情重。
于是丹青肩負起了縣里重點招商、重要公關、重要出訪、重大節(jié)日等活動必備畫作禮品的重大任務。
許是突出中國特色,抑或人云亦云,凡此活動送禮送出最多的還是山水畫、寫意畫。反正領導需要什么,
丹青就畫什么,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縣里很多事情要辦,很多事兒都要花錢。于是各級各部門都把主意打到了丹青身上。公益事業(yè)、慈善
義賣也好,捐資助學、扶貧幫困也罷,將丹青往臺上一引,當場揮毫潑墨,寫上幾幅字畫,拉上縣里一些
有實力的企業(yè)或有錢的金主捧捧場,將所得拍賣款捐贈出去。政府博得口碑,丹青卻不愿留名,可難免還
是有人找上門來。
慕名而來的無非是官場上企業(yè)界的頭頭腦腦、個體私營的業(yè)主老板,不外乎求字求畫裝點門庭附庸風
雅??擅棵渴浅伺d而來敗興而歸。有一廣東富豪不信邪,帶上重金上門求一幅“鎮(zhèn)店之寶”,在他的門外
整整守候了一天半晚,硬是吃了閉門羹。
有說丹青名聲響架子大了,恃才傲物才不合流呢。還有說丹青表面只認政府不認錢,實際上是另有所
圖,外人不知罷了。聽到這些議論,丹青總是充耳不聞,一笑了之。
后來一位交情頗深的朋友告訴丹青,其實他的許多字畫都成了領導們的私藏,被當成活寶貝秘不示
人。他聽了不置可否,悶聲不吭。
從此以后,丹青在縣城便不見蹤影,去向不明。若干年后新聞媒介的頻頻曝光,才讓家鄉(xiāng)的父母官知
曉丹青早已在省城定居,如今成了享譽國內的中國山水畫大師。
一日,有家鄉(xiāng)父母官拜訪,呈上精美的請柬,邀請他參加家鄉(xiāng)舉辦的“草堂鄉(xiāng)民俗畫展”活動。丹青
早有耳聞,這些年家鄉(xiāng)掀起了民俗畫熱,男女老少皆能一展畫技,也有心去體驗一下。想到幾天前接到侄
兒要結婚的消息,反正要去一趟老家,他也就欣然接受了邀請。
侄兒結婚是大喜事,做叔叔的自然高興,席間也就喝了不少喜酒,興致所至當場畫了一幅“麒麟送
子”的民俗畫作為禮物送給了侄兒,引得滿堂喝彩。
那天縣里領導專程將丹青接到鄉(xiāng)政府所在地,陪同他參觀民俗畫展。當那一幅幅惟妙惟肖、透著鄉(xiāng)里
鄉(xiāng)氣的民俗畫作撲面而來、映入眼簾時,丹青恍若夢境一般。
當?shù)で囫v足在一幅“麒麟送子”的民俗畫前時,不禁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畫面構圖新穎、工筆簡約,
人物活潑、呼之欲出。他自嘆自己送給侄兒的那幅“麒麟送子”遠不及這幅同題材的畫作。
丹青將目光落在畫作者的印鑒上,竟然是他的妹妹劉雯。那一刻不知是欣慰,還是慚愧,他覺得這么
多年自己迷失的遠比獲得的多……
(節(jié)選自《小小說大世界》,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改革開放經(jīng)濟大潮涌動,繪畫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揭示了社會環(huán)境,同時助推情節(jié)發(fā)展。
B.廣東富豪重金求取“鎮(zhèn)店之寶”而不得,印證了人們對丹青恃才傲物、另有所圖等的議論。
C.家鄉(xiāng)父母官邀請丹青參加“草堂鄉(xiāng)民俗畫展”活動的目的,仍是看中了他潛在的經(jīng)濟價值。
D.小說意在倡導藝術家調整藝術追求,適應社會需要,肯定利用藝術家的勞動發(fā)展經(jīng)濟之舉。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標題“畫家丹青”借“畫家”一詞與爺爺“畫師”之稱、父親“畫匠”之稱的區(qū)別,突出了丹青
在繪畫領域的成就。
B.小說以倒敘開頭,并宕開一筆,敘寫丹青家世可謂一石二鳥:既設置了懸念,激發(fā)讀者好奇心,也豐
富了小說的意蘊。
C.小說并沒有細致入微地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外貌等,而是著力于鋪敘故事情節(jié),但是塑造出的人
物形象依然鮮活。
D.小說以第三人稱行文,不僅可以比較直接、客觀、自由靈活地敘寫丹青之于繪畫的精彩故事,也有利
于作者直接抒情。
8.丹青由“土生土長不太出名的民俗畫家”成長為“享譽國內的中國山水畫大師”有主觀因素,也有客
觀因素。請結合小說簡要說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小說最后一段的豐富意蘊。(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嗟乎!十年以來,余之風波禍患苦無已時。然一歲之間,非先生過我,則我過先生,必且再三,一雪
其心之所甚痛,竹燈木榻,即啖野葛之味,亦足樂也。自先生出門,余死一兒一孫兩媳,刊章名捕,幾陷
穴胸焚巢之禍。我謂旦中,悔庵粵中將至,必有名香佳硯出而相玩。吾二三年間所歷之苦縷不于前法然累
欷相對庶幾可以忘矣。豈知風波之民,即此一日之累欷相對者,天亦不欲以假之乎!
余之交先生與文虎,蓋在壬申之歲也。當是時,東林、復社爭相依附,予所居僻遠塵市,亦不乏四方
之客。喪亂之后,其跡如掃,瑞當嘗日:“文虎云亡,百里之內,自履安而外,誰復窺黃氏之藩籬者?”
晚潮落日,孤篷入港,雖里媼羌兒,亦知其為先生訪余兄弟之舟也。吾老母癸酉四旬,癸未五旬,先生與
文虎皆如期而至。癸巳六旬,先生揭揭度阡陌間,坐定,出所作《正氣堂壽燕序》讀之,傷文虎之不偕,
不覺失聲而哭。先生又去,三十年登堂拜母之客,一朝盡矣!
嗟乎!先生名思陵孝廉,二十有二年饑寒流落,關系晦明,夫復何憾?而先生曾謂人日:“吾一入長
安,則竹橋、剌中之路豈可復過?”先生不以竹橋、劌中易長安者,則欲與吾兄弟共此饑寒流落。斯言歷
然,寧可銷磨?皇天后土,既屬無情,后死之痛,顧影彌深。先生其必凄愴于我詞也夫!
(節(jié)選自黃宗羲《祭萬悔庵文》)
材料二:
浙東門風之盛,莫過萬氏。履安名泰,一稱悔庵,生有異稟,美風儀,進止不失尺寸。舉丙子孝廉.
亂后遂隱居不仕,文行為天下模楷。李果堂論其風格,比之東漢郭有道①黃征君②云。
(節(jié)選自《今世說?卷五》)
材料三:
先生之病,始于南安。有毛汗者,先生之同年生也,染疫將死,同舟皆欲棄之,先生為之收載,親其
藥裹,沒得生而先生病矣,即此一事之奇,亦人之所不可及者。
(節(jié)選自黃宗羲《萬悔庵先生墓志銘》)
【注】①郭有道:東漢太學生領袖,“介休三賢”之一。②黃征君:東漢著名賢士、隱士黃憲。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
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吾二三年間國所歷之間苦回縷猊回于前同注然累回欷相對?庶幾回可以[忘矣。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非先生過我”與“復眾人之所過”(《〈老子〉四章》)兩句中的“過”意思相同。
B.“蓋在壬申之歲也”與“能克終者蓋寡”(《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蓋”意思相同。
C.“斯言歷然”與“請事斯語矣”(《〈論語〉十二章》)兩句中的“斯”意思相同。
D.“舉丙子孝廉”與“舉酒屬客”(《赤壁賦》)兩句中的“舉”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黃宗羲與萬泰友情深厚,雖歷經(jīng)風波禍患,仍常相聚以慰心苦,萬泰病逝,黃宗羲深感悲痛。
B.東林、復社紛爭時,黃宗羲雖居偏遠,卻仍有不少賓客來訪;但喪亂后,唯萬泰來訪,二人情誼更顯
珍貴。
C.李杲堂將萬泰和郭有道、黃征君相提并論,說明萬泰深受讀書人愛戴,在其心中地位崇高。
D.萬泰曾因救助染疫的同年毛濟而染病,其高尚品德令人敬佩,但黃宗羲對此卻感到遺憾。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豈知風波之民,即此一日之累欷相對者,天亦不欲以假之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履安名泰,一稱悔庵,生有異稟,美風儀,進止不失尺寸。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萬泰出身浙東名門,卻為何二十多年過著饑寒漂泊的生活?請結合前兩則材料簡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
摸魚兒
劉辰翁①
正何須、陽關腸斷,吳姬苦勸人酒。中年懷抱縈縈處,看取伴煙和柳。柳搖首。笑飛到家山,已是除
醵②后。留連話舊。同溪上兒童,頗曾見我,有此故人否。
相逢地,還憶今宵三韭③,青山只了迎候。東風自送歸帆去,吹得亂紅沾袖。暮云皺。聽杜宇④高高,
啼向無何有。江花垂手。任春色重來,江花更好,難可少年又。
【注】①劉辰翁,南宋愛國詞人,南宋滅亡后,隱居不仕。②除醯:即茶靡,春末夏初開花,花開時
意味著春天的結束。③三韭:泛指蔬菜。④杜宇:即杜鵑鳥,鳴聲凄厲,好像在勸說行人“不如歸去”。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正何須”三句與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所表達的情感相近。
B.詞人人到中年,內心有無數(shù)情感纏繞交織,如同彌漫著煙霧的柳絲一般難以分清。
C.酷醵是寄托情感的重要意象,在酷醵花開之后回到家鄉(xiāng),表達出詞人的慶幸之情。
D.下闋采用擬人的手法,寫青山迎候,東風送行,故意將花瓣吹得沾滿人的衣袖。
16.這首詞深沉蘊藉,不言傷,卻處處含“傷”,本詞中含有哪些“傷”?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論語?顏淵》中,孔子認為實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別人的句子是“,
(2)《大學之道》中“,”兩句強調了家庭經(jīng)營有序與國家治理走上軌道的重
要性。
(3)借代具有引人聯(lián)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文筆精煉、具體生動的效果,在古詩詞中也
是常用的修辭手法,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
20世紀80年代的中學地理課本里,曾有“?;~塘”的詞條解釋,認為這種高效的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
不僅收益比種糧食高很多,且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堪稱中國農(nóng)耕社會最為高級的農(nóng)業(yè)形態(tài),也是世界傳統(tǒng)循
環(huán)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的典范。
?;~塘系統(tǒng)在我國南方地區(qū)多有應用,因而南太湖流域是這一農(nóng)業(yè)生態(tài)循環(huán)模式的誕生地,也是現(xiàn)
今中國傳統(tǒng)?;~塘最集中、最大面積、保留最完整。
?;~塘的歷史可上溯距今約2500年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其時,古太湖流域洪澇災害頻發(fā),當?shù)孛癖?/p>
因地制宜,將地勢低洼處深挖為魚塘,挖出的塘泥堆在魚塘四周形成塘基,塘基既可防洪,①。五
代時期,當?shù)貏裾n農(nóng)桑,大大推動了蠶桑業(yè)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淤泥上生長的桑樹格外茂盛,便在塘基上種
植桑樹。由此,“塘基種桑、桑葉喂蠶、蠶沙養(yǎng)魚、魚糞肥塘、塘泥壅?!钡纳;~塘模式初步形成。明
清時期,?;~塘得到快速發(fā)展,在湖州地區(qū)廣為推行,一時間,“處處倚蠶箔,家家下魚筌”?!皟衫?/p>
俱全,十倍禾稼”,?;~塘造就了這方土地的繁盛,造就了絲綢之府、魚米之鄉(xiāng)的燦爛歷史,也造就了
“蘇湖熟,天下足”之美譽。
但在20世紀90年代,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的長三角地區(qū)進入城市化和工業(yè)化新階段,耕地資源日益緊張,
不少地區(qū)填塘造地,加上大量農(nóng)民進城務工,②。與此同時,在國際絲綢業(yè)衰退的大背景下,當?shù)?/p>
居民重魚輕桑,③,砍掉桑樹,基塘比例逐漸失衡,水體富營養(yǎng)化嚴重,自然環(huán)境不斷惡化。
18.請根據(jù)文段內容,給“桑基魚塘”下一個定義,不超過60個字。(3分)
答: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缮倭吭鰟h詞語,
不得改變原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請在文中橫線上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
個字。(6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句子中的“為”和文中加點的“為”,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大家都為這件事的成功而高興。B.我準備請王教授為這本書寫一篇序。
C.戰(zhàn)爭過后,一些都化為烏有。D.這本相冊對我來說極為重要。
22.如何才能讓?;~塘這顆“明珠”重放光彩?請你結合文段給當?shù)卣岢鋈龡l建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這個旅游攻略還能改進嗎?我聽勸!”“聽勸,南京一日游如何安排行程?”“幫選,20萬以內的
車求推薦!”“聽勸,這兩個工作選哪個?”……從外出游玩的計劃制定,到買車、就業(yè)等“人生大事”
尋求參考,盡管網(wǎng)友求助的內容五花八門,但這些“聽勸”的態(tài)度倒是如出一轍。
一直以來,老人們喜歡語重心長地勸年輕人要“聽勸”,而這屆年輕人對于“聽勸”則表現(xiàn)得異常主
動、熱情與誠懇。對此,網(wǎng)絡上也有大量評論性文字,角度各異:有人從年輕人的心態(tài)、心理和個性需求
的角度進行評論,有人從信息時代和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的角度進行評論,有人則從新型人際關系建構的角度進行
評論,也有人對年輕人一味地“聽勸”表示憂慮……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認識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2024?2025學年高二10月質量檢測卷?語文
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
1.A(依據(jù)材料一第二段“孔子所說的‘文',指的是外觀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說的‘質',有人認為指內
在實質,即內容;有人認為仍然是指形式表現(xiàn)的質樸無文;也有人認為這兩者其實是相通的,表現(xiàn)形式的
質樸無文,是由內容的質樸所決定的”可知,人們只對“質”有不同的理解。)
2.C(A選項,依據(jù)材料一第二段“先秦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與'質'的對立加以絕對化的說法,如
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論實質有所不同,但都表現(xiàn)為重質輕文”可知,不是所有先秦諸子百家都重“質”
輕“文",把''文”與“質”的對立加以絕對化。B選項,“六朝的文藝創(chuàng)作及理論批評因劉勰看重'文
質’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而得到了健康發(fā)展”錯,劉勰重視“文質”辯證統(tǒng)一關系是六朝的文藝創(chuàng)作及理論批
評得到健康發(fā)展的原因之一,不是唯一原因。D選項,依據(jù)材料二第二段“‘動作有文',即以外在的符
合禮之義的施舍……言語為內涵”和“禮既為外在的‘文’,故人既有仁義道德,又在施舍……言語諸方
面合于禮儀,便是‘文質彬彬可知,二者觀點相同。)
3.B(A選項是對詩歌創(chuàng)作手法的表述。B選項是對詩歌內容與形式的特點和關系的表述。C選項是對詩
歌意趣特點的表述。D選項是強調內容的重要作用,屬于重質輕文的觀點。)
4.①文章整體是總分總結構。開頭引用《論語》,提出文章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問題的探討。主體部分采
用并列式結構,按時間順序分析不同歷史時期“文”“質”關系的演變及特點。最后總結全文,強調中國
古代“文質論”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義。②文章主要運用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的方法證明觀點。(每點2
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給分)
5.①文學創(chuàng)作要重質(內容):文學創(chuàng)作要以人民為中心,洞悉生活本質,要言之有物,表達真實的情
感體驗。
②文學創(chuàng)作要重文(形式):文學創(chuàng)作要追求文學性和藝術審美價值,進行藝術形式創(chuàng)新,多采用人民群
眾喜聞樂見的形式。③文學創(chuàng)作要文質兼?zhèn)洌▋热莺托问綄α⒔y(tǒng)一):要看到內容的決定性作用,也要看
到形式對內容的積極意義。要用內容引領形式,要用形式豐富內容表現(xiàn),把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人民需求結合起
來。(每點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6.A(B項曲解文意,“廣東富豪重金求取'鎮(zhèn)店之寶'而不得"只能印證丹青“只為公家作畫”“不愿留
名”的事實。C項無中生有,“仍是看中了他潛在的經(jīng)濟價值”的表述沒有文本依據(jù);從文本中不難看出,
這一次家鄉(xiāng)父母官前來邀請丹青是在丹青離鄉(xiāng)“若干年后”,“家鄉(xiāng)掀起了民俗畫熱,男女老少皆能一展畫
技”的背景下進行的,返鄉(xiāng)是參加“草堂鄉(xiāng)民俗畫展”活動,而非招商引資等與發(fā)展經(jīng)濟相關的活動。D
項對小說的主旨理解有誤,“倡導藝術家調整藝術追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表述,沒有文本依據(jù);而“利
用藝術家的勞動發(fā)展經(jīng)濟”也不符合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對其加以“肯定”,自然不妥。)
7.D(小說以第三人稱展開敘述,“也有利于作者直接抒情”的說法不夠準確。應當說,小說中運用第一
人稱展開敘述,有利于作者借文中之“我”來抒情和議論,第三人稱則有利于客觀陳述,引起讀者共
鳴。)
8.客觀因素:①天賦極高:極富作畫天性,無師自通,又得到父親真?zhèn)?。②時代機遇:適逢改革開放,
被縣里看中,縣領導要求嘗試山水寫意畫。主觀因素:①不畏困難:觸類旁通,改變繪畫風格。②淡泊名
利:暗立規(guī)矩,堅持“三不”原則。(每點1分,意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9.①妹妹熱愛并能創(chuàng)作民俗畫,讓曾為了縣里要求而改變畫風的丹青感到欣慰;②妹妹的畫作“麒麟送
子”遠超自己,丹青為自己在鄉(xiāng)土民俗畫創(chuàng)作方面的落伍而感到慚愧;③盡管丹青在山水畫領域有了一定
建樹,但他卻在自己曾經(jīng)最擅長的民俗畫領域止步不前,所以他覺得“迷失的遠比獲得的多”,對于藝術
創(chuàng)作而言,堅持初心,方得始終。(每點2分,意對即可;其他答案若觀點明確,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10.CEG(原句標點為:吾二三年間所歷之苦,縷猊于前,注然累欷相對,庶幾可以忘矣。)
11.A(A項,前者是“探望”,后者是“過錯”。B項,都是表推測,大概。C項,都是“這二D項,前
者是“被舉薦”,后者“舉起”。)
12.D("但黃宗羲對此卻感到遺憾”錯,從材料三“即此一事之奇,亦人之所不可及者”可知,黃宗羲
對萬泰因救助染疫的同年毛濟而染病這件事也是敬佩的,沒有表示遺憾。)
13.(1)哪里知道經(jīng)受風波的人,就連這一天的屢次相對嘆息,老天也不愿給我?。。ā柏M累欹”
“假”各1分,句意1分)
(2)履安名叫萬泰,又稱悔庵,天生擁有非凡的稟賦,風度翩翩,進退不出一點維漏。(“一”“風儀”
“不失尺寸”各1分,句意1分)
14.①他生活在一個社會黑暗、戰(zhàn)亂不斷的時代。②重視友情,想與兄弟共過饑寒流落的生活。③不慕榮
利,選擇隱居不仕的生活方式。(每點2分,答滿三點給5分,意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材料一:
唉!十年以來,我的風波禍患苦于沒有完結的時候。但是一年中,不是先生來探望我,就是我去探望
先生,而且必定一而再,再而三,一洗心頭之痛,點上竹燈、睡上木榻,就是吃野葛,也足以歡樂了。自
從先生出門以后,我死去了一個兒子、一個孫子、兩個兒媳婦,被刊章指名逮捕,幾乎落到了胸穿家毀的
地步。我對旦中說,悔庵將從粵中回來,必定有名香佳硯拿出來共同玩賞。我兩三年中所經(jīng)歷的艱苦,可
以在他面前委曲詳盡地傾訴,屢次相對流淚嘆息,也差不多可以忘懷了。哪里知道經(jīng)受風波的人,就連這
一天的屢次相對嘆息,老天也不愿給我??!
我與先生和文虎相識,大概在壬申年。當時,東林、復社爭相依附,我住的地方雖然偏僻、遠離塵
囂,但也有不少四方來客。到喪亂之后,門前的足跡便一掃而盡了。瑞當曾說:“文虎死后,百里之內,
除履安外,誰再來看望黃氏的門戶?”晚潮落日,有孤篷進港,即使是村里的老媼和砍柴的孩子,也知道
那是先生來探訪我兄弟的船。我的老母親癸酉年四十歲時、癸未年五十歲時,先生與文虎都如期而來。癸
巳年她六十歲時,先生急匆匆地穿過田間小路,坐定,拿出所作的《正氣堂壽燕序》朗讀起來,感傷文虎
已不能同來,禁不住失聲痛哭。現(xiàn)在先生又離去了,三十年間到堂上向老母拜壽的客人,一朝都完了!
唉!先生名為崇禎時的孝廉,卻二十二年饑寒流離,這是與時局的好壞有關的,又有什么可遺憾?先
生曾對人說:“我一進京城,那么竹橋、劌中的路豈能再經(jīng)過?”先生之所以不愿意把竹橋、刻中去換京
城,是想和我們兄弟共此饑寒流落。這話歷然在耳,怎能銷熔磨滅?皇天后土,已屬無情,后死者的哀
痛,顧影更深。先生如果聽到我的言詞也必定會傷感??!
材料二:
在浙東地區(qū),門風最為盛行的,莫過于萬氏家族。履安名叫萬泰,又稱悔庵,天生擁有非凡的稟賦,
風度翩翩,進退不出一點絨漏。他曾在丙子年被舉薦為孝廉,但在戰(zhàn)亂之后,他選擇隱居不再出仕,他的
文章和品行成為天下楷模。李尿堂在評價他的風格時,將他與東漢的郭有道和黃征君相提并論。
材料三:
先生的病,是在南安生的。有個叫毛講的人,跟先生同一年出生,染上疫病快要死了,同船的人都要
將他拋棄,先生收留了他,親自為他用藥,毛沃病愈但先生卻病了,就這一件事,也是他人做不到的。
15.C(“表達出詞人的慶幸之情”錯誤,“已是除醵后”表明歸家較晚,含有惆悵和傷感的情緒,而非慶
幸之情。)
16.①離別之傷。詞人離開吳地,吳姬苦苦勸人喝酒,離別讓人肝腸寸斷。②物是人非之傷。詞人中年歸
家,溪上兒童不能確定是否相識,情緒傷感。③亡國之傷。杜鵑鳥高唱,南宋已滅亡,詞人心中有亡國之
痛。④時光易逝之傷。春色可以重來,但時光一去不復返,詞人內心深處有無限的惆悵與感慨。(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計算機基礎考試的成果分享試題及答案
- 山村老屋測試題及答案解析
- 如何評估藥理學考試自己的水平及試題答案
- 汽車美容師沙龍活動組織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公務員考試各科知識框架試題及答案
- 寵物飲食對健康的影響因素試題及答案
- 美容師行業(yè)的多樣性與挑戰(zhàn)及試題及答案
- 公務員省考時間安排與調整研究試題及答案
- 心內科介入術前術后護理
- 環(huán)境因素對藥物作用的影響試題及答案
- 北京市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促進中心關于印發(fā)《首都醫(yī)學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優(yōu)促計劃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
- 曼昆經(jīng)濟學原理課后答案
- 2022年廣東省新高考物理試卷及答案
- 汽輪發(fā)電機組軸系扭振分析與保護方式研究
- JJF(紡織)095-2020土工布磨損試驗機校準規(guī)范
- JJG 384-2002光譜輻射照度標準燈
- 報銷單填寫模板
- 教師職業(yè)道德第二節(jié)-愛崗敬業(yè)資料課件
- 十八項核心醫(yī)療制度試題
- 美國、加拿大簽證申請表
- 比較學前教育名詞解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