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07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解析版)_第1頁
考向07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解析版)_第2頁
考向07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解析版)_第3頁
考向07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解析版)_第4頁
考向07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向07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目錄導航一、劃重點二、破難點三、真題練四、預測練1.實驗關鍵點:①水浴溫度選用37oC(模擬人的口腔溫度)。②取3支潔凈的試管,按下圖所示設置實驗。A與B的不同:A中注入2mL唾液,B中注入2mL清水;A與C的不同:A中放入饅頭碎屑,充分攪拌,C中放入等量饅頭塊,不攪拌。③水浴時間為5-10分鐘的原因:時間過短,反應不充分;時間過長,不利于觀察結果。2.相關知識點:①饅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口腔開始消化。②單一變量:一組對照實驗中只能有一個變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條件為變量,其它條件應相同。否則不能形成對照實驗。1.實驗中有兩組對照實驗:A和B,變量是唾液。A和C,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B和C不能形成對照,有唾液和饅頭塊兩個變量。2.若①號試管變藍,則可能的原因有:①保溫時間過短;②攪拌不充分;③溫度不適宜等。1.(2023·山東東營·統考中考真題)某實驗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將三支試管均放置37℃的溫水中,約10分鐘后,分別向試管中滴加2滴碘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和丙對照可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在消化中的作用B.該實驗說明了唾液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C.滴加碘液后,顏色變藍的是甲,顏色變淺藍的是丙D.該實驗說明了37℃是唾液淀粉酶發(fā)揮作用的最適溫度【答案】A【分析】(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表達和交流。(2)在實驗中,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詳解】A.人體口腔中的牙齒和舌能夠起到咀嚼和攪拌的作用。結合題圖可知,甲(饅頭碎屑、充分攪拌)和丙(饅頭塊、不攪拌)對照,可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在消化中的作用,A正確。B.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該實驗能夠說明淀粉的消化與唾液、舌和牙齒都有關,但不能說明唾液可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B錯誤。C.實驗中,甲試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適宜的溫度下,將淀粉全部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遇碘液不變藍,因此該試管滴加碘液后不變藍;乙試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將淀粉分解。因此,該試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變藍;丙試管中加入了饅頭塊而且不攪拌,唾液與饅頭中的淀粉沒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變淺藍。所以,滴加碘液后,顏色變藍的是乙,顏色變淺藍的是丙,C錯誤。D.該實驗的變量不是溫度,因此不能說明37℃是唾液淀粉酶發(fā)揮作用的最適溫度,D錯誤。故選A。2.(2023·北京·統考中考真題)同學們按下圖所示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向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碘液,觀察顏色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B.試管中的液體需要充分混合均勻C.水浴溫度為37℃,模擬了人體體溫 D.2號試管溶液的藍色比1號試管的深【答案】D【分析】(1)唾液腺的開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夠將淀粉初步消化為麥芽糖。(2)淀粉遇到碘液會變藍,麥芽糖遇到碘液不會變藍。(3)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高溫可能會使酶失去活性,低溫會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強?!驹斀狻緼.本實驗中1號試管加入了清水、2號試管加入了唾液,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因此,這倆個試管能夠形成以唾液為變量的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確。B.對照試驗遵循單一變量原則,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響。該實驗中的唯一變量是唾液,其他條件應該相同且適宜,因此試管中的液體需要充分混合均勻,B正確。C.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溫度過高會使酶喪失活性,溫度過低會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強。因此實驗過程中,應將實驗裝置放在37℃的水中進行水浴加熱。這是模擬人體的口腔溫度,為了保證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如此實驗才能成功,C正確。D.實驗中,1號試管加入了清水,水不能將淀粉分解,因此該試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變藍。實驗中,2號試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淀粉全部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遇碘液不變藍,因此該試管滴加碘液后不變藍,D錯誤。故選D。3.(2023·山東煙臺·統考中考真題)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內的消化”時,先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的饅頭碎屑,然后按照下表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推測滴上碘液后不變藍的試管是(

)試管①②③④1加入2mL唾液加入2mL清水加入2mL唾液2充分攪拌不攪拌3置于冰塊中置于37℃溫水中5~10分鐘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分析】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驹斀狻竣僭嚬苤袦囟鹊?,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下降,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變藍色。②試管中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③試管中清水對淀粉沒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變藍;④試管中不攪拌,淀粉沒有全部分解,因此滴加碘液變藍;所以推測滴加碘液后不變藍的試管是②。故選B。4.(2017·廣西百色·統考中考真題)為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小悅設置了如圖實驗裝置,已知A試管內的實驗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則B試管內的實驗材料應為()A.淀粉液+唾液 B.淀粉液+清水 C.唾液+碘液 D.唾液+清水【答案】B【分析】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一組對照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是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對照組是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詳解】要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就應該以唾液為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除唾液這個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應該相同,即在實驗組中加入唾液,相應的對照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所以B試管應該加入淀粉液和清水,因此ACD錯誤,B正確。故選B。5.(2023·安徽·統考中考真題)某同學在“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中,先分別向①、②兩支試管中加入等量的饅頭碎屑,然后按下表的實驗設計依次進行操作。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試管編號加入的物質處理過程檢測①2毫升清水37℃水浴保溫10分鐘滴加2滴碘液②2毫升唾液37℃水浴保溫10分鐘滴加2滴碘液A.該對照實驗的變量是保溫時間 B.預期只有②號試管內出現藍色C.換用饅頭塊進行實驗消化會更快 D.唾液中對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答案】D【分析】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在實驗中,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詳解】A.對照實驗具有變量的唯一性,該對照實驗的變量是唾液,A錯誤。B.①號試管中清水對淀粉沒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變藍色;2號試管中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B錯誤。C.饅頭塊表示沒有經過牙齒的咀嚼,饅頭塊與淀粉酶接觸的面積小,其中的淀粉通常沒有完全消化,因此用饅頭塊進行實驗,實驗效果不如用饅頭碎屑,C錯誤。D.唾液中淀粉酶對淀粉起消化作用,消化成了麥芽糖,呈淡黃色,D正確。故選D。6.(2023·山東臨沂·統考中考真題)如圖為某同學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設計。下列對實驗過程及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A.本實驗的對照組是①號試管B.①號和②號試管對照,可以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C.放在37℃溫水中是模擬人體口腔的溫度D.滴加碘液后,③號試管變藍,①號和②號試管不變藍【答案】C【分析】(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2)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中,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與唾液的分泌、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有關。要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應以唾液為變量設置對照實驗;要探究“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對饅頭的消化作用,應以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為變量設置對照實驗;要探究“溫度對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響”,應以溫度為變量設置對照實驗。【詳解】A.本實驗共有兩組對照實驗,①③和②③單一變量分別為唾液、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對照組是③,A錯誤。B.①號和②號試管不能形成對照實驗,共有兩組變量分別是唾液、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未遵循單一變量原則,不可以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B錯誤。C.將3支試管置于37℃溫水中,目的是模擬人的口腔溫度,該溫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C正確。D.滴加碘液后①號和②號變藍;①號無唾液,對淀粉無分解作用,會變藍。②號有唾液,對淀粉有分解作用,但是無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會導致分解不徹底,會變藍;③號有唾液,對淀粉有分解作用,也有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徹底分解,不變藍,D錯誤。故選C。7.(2022·湖南湘潭·統考中考真題)“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記錄如下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編號甲乙丙加入物質饅頭碎屑+2毫升唾液饅頭碎屑+2毫升清水饅頭塊+2毫升唾液處理方式充分攪拌充分攪拌不攪拌37℃水浴10分鐘后,滴加2滴碘液實驗現象不變藍變藍部分變藍A.為縮短實驗時間,可將水浴溫度調至100℃B.水浴10分鐘是因為唾液對淀粉的分解需要一定的時間C.甲、丙兩組實驗的變量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D.甲、乙兩組實驗說明唾液能分解淀粉【答案】A【分析】(1)口腔中具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夠將淀粉初步消化為麥芽糖。(2)淀粉遇到碘液會變藍,麥芽糖遇到碘液不會變藍。(3)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高溫和低溫都會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強?!驹斀狻緼.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高溫和低溫都會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強。因此實驗過程中,應將實驗裝置放在37℃的水中進行水浴加熱。這是模擬口腔溫度,為了保證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所以,“將水浴溫度調至100℃”的做法是錯誤的,A錯誤。B.實驗中水浴時間是10分鐘,原因是唾液對淀粉的消化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B正確。C.要探究舌的攪拌對饅頭中淀粉的消化作用,就要以舌的攪拌為變量設置對照實驗。饅頭塊表示沒有經過牙齒的咀嚼,而饅頭碎屑表示經過了牙齒的咀嚼;攪拌模擬了舌的攪拌功能。結合題干表格可知:甲、丙兩組實驗的變量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C正確。D.甲試管中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乙試管中清水對淀粉沒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變藍。甲乙對照,唯一不同的變量是唾液,可以證明:淀粉可以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或唾液能分解淀粉),D正確。故選A。8.(2023·內蒙古赤峰·統考中考真題)“探究實踐”能使我們發(fā)現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并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實驗設計,下列相關實驗設計描述正確的是(

A.若甲裝置中的唾液換成膽汁,饅頭也會被分解B.乙裝置可以用來探究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C.丙裝置可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fā)是否有影響D.丁裝置中石灰水可檢驗種子呼吸是否產生氧氣【答案】C【分析】(1)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2)呼吸作用是指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需要的過程。【詳解】A.膽汁的主要作用是將脂肪乳化成微粒以利于消化,其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消化淀粉等糖類,因此若甲裝置中的唾液換成膽汁,饅頭不會被分解,A不符合題意。B.乙裝置中存在光照和土壤潮濕度兩個變量,不能形成對照實驗,也不能用來探究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B不符合題意。C.丙裝置中唯一不同的變量是溫度,則丙裝置可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fā)是否有影響,C符合題意。D.澄清的石灰水不能檢驗氧氣的存在,但能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此丁裝置中石灰水可檢驗種子呼吸是否產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題意。故選C。9.(2023·黑龍江牡丹江·統考中考真題)小明同學想探究饅頭變甜是否與唾液有關,下圖是他操作的四個步驟,其中步驟B的2號試管應注入,與1號試管形成對照。他的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步驟是(填字母)。改進實驗后,步驟D中變藍的是號試管。

【答案】2毫升唾液C1【分析】(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驹斀狻恳C明饅頭變甜是否與唾液有關,則實驗中唯一不同的變量應該是唾液,所以除有無唾液外其它條件都相同,所以在1號試管加入2mL清水,2號試管中應加入等量的唾液,構成一組對照試驗,其實驗變量是唾液。分析實驗步驟可知,錯誤的步驟是C,不應該把試管放入4℃的環(huán)境中,而應該放在37℃的水溫中,此時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或催化活性)發(fā)揮的最好。改進實驗后,步驟D中變藍的是1號試管,因為1號試管中的淀粉沒有被分解,2號試管因為淀粉被分解所以不變藍。10.(2023·甘肅隴南·統考中考真題)小張同學吃大餅時,多咀嚼了一會兒,感覺到甜味。為探究其原因,他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新鮮大餅,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塊。將A塊和B塊切碎(模擬牙齒咀嚼);C塊不做處理。②取3支潔凈的試管,編為①②③號,分別做如下處理:編號大餅狀態(tài)加入液體處理方式顏色變化①號試管大餅碎屑A2毫升唾液將3支試管放入37℃溫水中,10分鐘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②號試管大餅碎屑B2毫升清水?③號試管大餅塊C2毫升唾液淺藍色請據此分析回答問題。(1)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將大餅中的淀粉分解成,所以可感覺到甜味。(2)①號試管的顏色變化是,其原因是。(3)②號試管的顏色變化是,其原因是。【答案】(1)麥芽糖(2)不變藍唾液中的淀粉酶將淀粉完全分解了(3)變藍清水沒有分解淀粉的能力,淀粉遇碘液顯現藍色【分析】唾液腺的開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夠將淀粉初步消化為麥芽糖。淀粉遇到碘液會變藍,麥芽糖遇到碘液不會變藍。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高溫可能會使酶失去活性,低溫會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最接近人的體溫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強?!驹斀狻浚?)大餅中的淀粉在口腔中開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麥芽糖。淀粉無甜味,麥芽糖有甜味。所以可感覺到甜味。(2)實驗中①號試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適宜的溫度下,將淀粉全部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遇碘液不變藍,因此該試管滴加碘液后不變藍。(3)實驗中②號試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將淀粉分解。因此,該試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變藍。1.碘液是生物實驗的常用試劑,下列所列舉的四項中,碘液的作用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A.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 B.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C.觀察玉米種子結構 D.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答案】A【分析】淀粉遇到碘變藍色,我們經常用碘液來鑒定是否有淀粉存在。碘液還能對細胞或組織進行染色?!驹斀狻緼.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為了使觀察細胞的結構更加清楚,要用碘液染色,A符合題意。BCD.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中,用碘液驗證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淀粉);觀察玉米種子結構時用碘液檢驗胚乳中的營養(yǎng)成分(淀粉);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中,用碘液檢驗試管中的淀粉是否被完全消化??梢?,這三個實驗使用碘液的目的都是驗證淀粉的存在,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某合作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進行了以下三種處理:①將饅頭碎屑與唾液放入1號試管中充分攪拌;②將饅頭碎屑與清水放入2號試管中充分攪拌;③將饅頭塊與唾液放入3號試管中不攪拌。請問,以“唾液”為變量時,其對照實驗組為哪兩組()A.1號和2號 B.1號和3號 C.2號和3號 D.1號【答案】A【分析】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一組對照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是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對照組是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實驗變量的不同引起的,就應當使實驗組和對照組中除實驗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詳解】根據題意可知,該實驗共有兩組對照實驗:1號試管和2號試管,兩組試管除了加入的物質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故變量是唾液;1號試管和3號試管,兩組試管的區(qū)別在于是否攪拌,故變量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所以以“唾液”為變量時,其對照實驗組為1號和2號兩組,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3.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裝置中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攪拌利于饅頭與唾液充分接觸B.將其在37℃溫水中有助于唾液正常發(fā)揮作用C.饅頭在口腔里面可以初步消化D.滴加碘液后,含唾液的試管藍色最深【答案】D【分析】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詳解】A.充分攪拌使饅頭與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助于饅頭的消化的,A正確。B.在37℃的條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催化作用最強,因此37℃有助于唾液正常發(fā)揮作用,B正確。C.該實驗可以證明饅頭在口腔里面可以初步消化,C正確。D.唾液中的淀粉酶將淀粉充分水解生成麥芽糖,故滴加碘液不變藍色,D錯誤。故選D。4.下圖為“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設計,圖中試管均置于37℃溫水中10分鐘,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A.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將饅頭碎屑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B.滴加碘液后,①號試管不變藍色、②③號試管變藍色C.①與②對照,可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D.②與③對照,可以用來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對淀粉消化的影響【答案】D【分析】(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驹斀狻緼.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將饅頭碎屑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A正確。B.①號試管中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全部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②號試管中清水對淀粉沒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變藍;③號試管中饅頭塊、不攪拌,唾液與饅頭中的淀粉沒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變藍。所以滴加碘液后,①號試管不變藍色,②③號試管變藍色,B正確。C.①與②對照,唯一的變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C正確。D.①與③對照,唯一的變量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因此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作用,②與③不符合單一變量原則,D錯誤。故選D。5.關于“饅頭在口腔中變化”的實驗(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證明了唾液能消化淀粉 B.兩試管置于37℃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C.饅頭中的淀粉遇碘液變?yōu)樗{色 D.饅頭在口腔中被消化只和唾液有關【答案】D【分析】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實驗的方法步驟:確定變量、設置對照實驗→水浴→滴加碘液→觀察和分析現象→得出結論;消化酶的特性:一、專一性:一種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種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無機催化劑要高三、酶有個最適溫度(或者范圍);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色。【詳解】A.“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可證明唾液能消化淀粉,A正確。B.唾液淀粉酶活性受溫度的影響,要想讓唾液發(fā)揮作用,溫度應保持在37℃左右,兩試管置于37℃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B正確。C.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變藍色,因此饅頭中的淀粉遇碘液變藍色,C正確。D.“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表明,饅頭變甜與口腔中唾液的分泌、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都有關系,D錯誤。故選D。6.實驗法是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幾個實驗的處理,說法正確的是(

)A.探究“光對鼠婦的分布有影響”,對照設置是陰暗潮濕與明亮干燥B.設計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實驗方案時,不需要設置對照組C.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滴碘液顯藍色表明淀粉被消化D.在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時,不需要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答案】B【分析】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一組對照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是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對照組是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實驗變量的不同引起的,就應當使實驗組和對照組中除實驗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詳解】A.對照實驗是唯一變量實驗,探究“光對鼠婦的分布有影響”,變量是光照,對照設置是陰暗潮濕與明亮干燥存在兩個變量水分和光照,對照設置應該是陰暗潮濕與明亮潮濕,A錯誤。B.對于探究性實驗,涉及多個因素對結果產生影響,為了證明其中某種因素對實驗結果的確切影響,需要設置對照實驗;因此設計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實驗方案時,不需要設置對照組,B正確。C.淀粉遇到碘變藍色,我們經常用碘液來鑒定是否有淀粉存在,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時,加碘液顯藍色表明淀粉未被消化,C錯誤。D.在探究實驗中,為避免實驗數據出現偶然性,往往多次測量取其平均值,因此在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時,需要多次測量取平均值,D錯誤。故選B。7.為了驗證唾液的功能,某同學做了如下一組實驗:取甲、乙兩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淀粉糊(2mL),向甲試管內加入2mL唾液,將兩試管同時在37℃的溫水中保持10分鐘后取出,各加入0.5mL碘液,發(fā)現只有乙試管內呈藍色反應。此操作不夠合理,應該()A.乙試管應置于低溫或室溫下 B.乙試管也應加入等量唾液C.乙試管應加與唾液等量的清水 D.應在甲試管內加些酸或堿【答案】C【分析】(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實驗中,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驹斀狻刻骄繉嶒炓裱兞课ㄒ坏脑瓌t,即除了變量不同外其他的條件都應該相同且適宜。本探究以唾液為變量設置了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甲試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會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色,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色。題干的實驗操作不夠合理,乙試管中應加與唾液等量的清水,清水對淀粉無消化作用,滴加碘液后變藍色,形成對照實驗。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8.同學們按下圖所示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向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碘液,觀察顏色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2號試管溶液變藍,1號試管溶液不變藍 B.試管中的液體需要充分混合均勻C.水浴溫度為37℃,模擬了人體體溫 D.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答案】A【分析】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一組對照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是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對照組是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實驗變量的不同引起的,就應當使實驗組和對照組中除實驗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驹斀狻緼.1號試管內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對淀粉沒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色。2號試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色,A錯誤。B.淀粉液與清水或唾液應充分混合,這樣反應才能徹底進行,實驗結果才準確,B正確。C.唾液消化淀粉需要適宜的溫度,置于37℃條件下是為了模擬人體口腔溫度;C正確。D.分析圖示中的實驗設置可知:1號試管和2號試管是以唾液為變量形成的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D正確。故選A。9.某小組同學為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實驗設計如圖所示,將1號、2號、3號試管置于37℃水浴中10分鐘,4號試管置于100℃水浴中10分鐘,請分析回答問題。(1)1號、2號、3號試管置于37℃水中保溫的目的是使唾液發(fā)揮最佳作用。將1號和2號試管進行對照,這組實驗的變量是。(2)該小組設計3號試管與1號進行對照。3號試管中需要加,該組對照實驗是為了模擬口腔中對消化的作用。(3)預測實驗現象:滴加碘液后不變藍的是號試管,原因是。(4)4號試管和號試管可以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敬鸢浮?1)模擬人體口腔內的溫度唾液(2)2mL唾液舌的攪拌(3)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4)1溫度會影響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分析】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在實驗中,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該實驗設置了三組對照實驗:1號與2號、1號與3號、1號與4號,變量分別是唾液、舌的攪拌、溫度?!驹斀狻浚?)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溫度過高會使酶喪失活性,溫度過低會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強。因此實驗過程中,1號、2號、3號試管置于37℃水中保溫的目的是模擬人體口腔溫度,使唾液發(fā)揮最佳作用。將1號和2號試管進行對照,對照實驗應該保證單一變量,除了有無唾液外,其它條件都相同,這組實驗的變量是唾液。(2)該小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