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民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全冊教案_第1頁
山東人民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全冊教案_第2頁
山東人民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全冊教案_第3頁
山東人民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全冊教案_第4頁
山東人民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全冊教材分析本冊教材由三個單元組成。教科書在設計上力求貼近兒童的生活經驗,貼近現(xiàn)實社會,將品德教育的內容和兒童的社會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消費》是四年級上學期的第一單元的主題,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消費知識。教學方式主要以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主,目的是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獲取消費的初步感受。第二單元《生活中的習俗》單元以燃放禮花、懸掛彩燈的情景為背景,其目的為烘托節(jié)日的喜慶氛圍。讓學生通過探究節(jié)日的習俗,感受到人們節(jié)日中享受到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第三單元《安全地生活》是讓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學生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使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每一天,是家長、學校、社會一直關注的問題。設計本單元讓學生在以有的安全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理解,系統(tǒng)地掌握一些面對突發(fā)事件的自救自護本領,為他們今后更好地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各單元的設計圍繞課程標準的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本教材以學生生活為主線,設置綜合性的學習活動主題,體現(xiàn)教科書內容的生活化和綜合性。主要有學生的家庭、學校和社區(qū)生活的內容,家鄉(xiāng)、世界的民族風情、習俗和傳統(tǒng)節(jié)日等內容,讓學生加深對社會的認識,有利于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和能力的和諧發(fā)展。本單元的學習內容: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消費第二單元生活中的習俗第三單元.安全地生活二、學習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養(yǎng)成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養(yǎng)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團結協(xié)作、有責任心的品質。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快樂。熱愛祖國,真是祖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節(jié)日習俗。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一意識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能力能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的參與探究活動。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人事、分析社會事物和現(xiàn)象,常識合作的、有意識的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養(yǎng)成搜集、整理和運用社會信息的能力,能夠運用簡單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對節(jié)日及喜慶活動的感受和見解。知識1、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2、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3、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guī)則。4、初步懂得講文明、守紀律對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三、學習重點、難點:1、養(yǎng)成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3、養(yǎng)成搜集、整理和運用社會信息的能力,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節(jié)日習俗。5、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6、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人事、分析社會事務和現(xiàn)象,嘗試合作地、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四、學習準備:師:計算機、課件、掛圖、生:預習每一個相關內容。五、課時安排: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消費第二單元生活中的習俗詳見單元課時備課第三單元安全地生活六、提高教學質量措施1、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論,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真鉆研《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學習教育學習理論,透徹分析教材,保證教育學習的質量。2、制訂細致的教改計劃,并按計劃有步驟的實驗,提高教學效率。3、閱讀教學雜志中的有關文章,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多聽課,吸取其他教師好的教育學習方法和經驗,不斷提高學習水平,虛心請教,接受他人的意見,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力求向40分鐘要質量。4、嚴格要求學生,切實按照《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訓練,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適當?shù)膶W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5、了解各班學生,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差異,利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6、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做好落后生的輔導工作,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指導他們自學地學習。多與家長聯(lián)系、積極配合,共同加強教育,幫助學生不斷進步,取得更好的成績。學期授課計劃周次時間學習內容19.1-9.2課堂常規(guī)生活中需要消費(我問爸爸、媽媽)29.5-9.9我來算算帳不同的購物場所(去哪兒買東西)39.12-9.16超市的秘密實踐活動49.19-9.23我媽媽去購物我是聰明消費者59.26-9.30消費三元錢實踐活動610.3-10.7十月一、放假710.10-10.14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辭舊歲迎新春)中秋節(jié)話團圓810.17-10.21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多實踐活動910.24-10.28家有喜事(搬新家)迎新娘1010.31-11.4生活中喜事多異國習俗(節(jié)日習俗)1111.7-11.11日常習俗實踐活動1211.14-11.18交通安全每一天(公共交通有規(guī)則)交通事故的警示)1311.21-11.25實踐活動交通安全,從我做起1411.28-12.2火災的危害遇到火災怎么辦1512.5-12.9實踐活動走近消防警察1612.12-12.16生活中的突發(fā)事件實踐活動1712.19-13.23突發(fā)事件中的自護自救1812.26-12.30復習191.2-1.6復習201.9-1.13考試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消費一、學習內容:生活中的消費生活需要消費做聰明的消費者不同的購物場所《生活中的消費》是四年級上學期的第一單元的主題,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消費知識。教科書中提供了大量的圖片,圖文結合,伴隨著整個探究的過程。教學方式主要以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主,目的是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獲取消費的初步感受。二、學習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養(yǎng)成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2、養(yǎng)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團結協(xié)作、有責任心的品質。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能力1、能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的參與探究活動。2、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人事、分析社會事務和現(xiàn)象,嘗試合作地、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養(yǎng)成搜集、整理和運用社會信息的能力,能夠運用簡單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知識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guī)則。初步懂得講文明、遵守法律對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三、學習重、難點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養(yǎng)成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四、學習準備圖片、多媒體、教科書等用品。五、課時安排:每節(jié)課為1--2課時(詳見課時備課)第一主題生活需要消費第一課時我問爸爸媽媽教材簡析(含課時課型)本課選自山東人民出版社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一課《生活需要消費》。本課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理財能力。當今兒童特別是獨生子女缺乏自理能力尤其是理財能力,而相應的理財能力又是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上立足的基本能力之一,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只靠口頭說教很難實現(xiàn)。所以只有把學生帶入現(xiàn)實社會,把社會現(xiàn)實融入課堂教學,注重課內外的融和才能把本課教學落到實處。另外學生絕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無論家庭條件好壞,他們個個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很少考慮家庭的收支情況,相應的理財能力更是一切空白,所以學好本課有很強的時效性。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生活中需要消費,了解最基本的消費常識,認識合理消費的意義。2、使學生知道生活與消費,消費與收入,收入與勞動之間的關系,提高自己適應社會消費的能力。3、使學生知道家庭消費依靠父母的勞動收入來維持,要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學會勤儉節(jié)約,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4、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察。教學重難點二、教學重點1、生活和消費,消費和收入,收入和勞動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知道生活需要消費,消費要依靠家庭得收入來維持,家庭收入需要父母的辛勤勞動,從而使他們關心家庭生活,學會勤儉節(jié)約。2、結合并評論目前的學生盲目消費,攀比消費及鋪張浪費等不良現(xiàn)象。3、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師生準備購物的有關圖片、課件等。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二次修改導入新課師:“同學們,從這學期開始,你們就是四年級的大同學了,就是一、二年級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姐姐啦,你們高興嗎?”(高興)你們都是大孩子了,都為家里做過哪些事?很多同學都為家里買過東西,或者跟著爸爸媽媽一起買過東西,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就和買東西有關,叫做生活需要消費。二、師生互動、交流(1)你認為,什么是消費?(2)消費是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聯(lián)系的。例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需要消費。(3)誰愿意講講你在生活中消費的小故事。三、觀察圖片(出示課件插圖)課件:出示一組超市,家庭家具等圖片(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看到什么?(2)這些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3)我們的生活處處離不開消費,消費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消費”與父母的辛勤勞動相聯(lián)系的。四、了解消費的經濟來源(1)消費需要一定的經濟收入來維持。如果我們能夠了解一點兒家庭的收入和支出的情況,就會更加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學會勤儉節(jié)約?!保?)怎樣才能了解你父母的收入來源呢?(3)討論前的問題(課件出示)a確定訪問對象,并約定訪問時間。b把訪問的問題一一列出。(注意:做好訪問紀錄、訪問時要有禮貌)(4)在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對學生所討論的問題,進行相應得指導。(5)深化認識(出示課件)組織學生在討論中認識爸爸媽媽的工作,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他們都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辛勤的工作,靠他們的勞動為家庭提供了收入來源,激發(fā)學生對爸爸媽媽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從而自覺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五、勞動體驗(1)課件出示四幅畫,讓學生觀察圖,并說出圖意。A: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勞動體驗”的要求,即開展活動的小提示,明確“勞動體驗”的有關要求及注意問題。B:讓學生課下收集、整理廢舊紙箱、報刊、酒瓶等,并自己找收購站去賣掉。(本項活動要在家長或老師的幫助下進行)(2)通過這次勞動體驗,你有哪些收獲?(3)填寫“我想說的話”。六、總結通過本課學習,我想同學們已經認識到生活和消費,消費和收入,收入和勞動之間的關系。我們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消費,消費中的收入需要父母的辛勤勞動所獲得,所以我們大家應關心家庭生活,學會勤儉節(jié)約,體諒父母的辛苦,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學生觀察圖片,自由回答。學生:需要事先制訂計劃,最好能夠做好一個計劃。小組討論:如何制定一個訪問計劃(具體計劃)?交流學生采訪的情況,并結合插圖,說清楚爸爸媽媽的職業(yè)或工作情況,并填寫家庭收入表。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認識我們家庭中的生活用品,都是父母的辛勤勞動換來的,引導學生對爸爸媽媽收入的問題探究的興趣。制定采訪活動計劃,一次是勞動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的意識,給孩子參與社會實踐提供了良好的機會。通過本主題的學習、討論,及勞動體驗,使學生們認識到了消費和勞動之間的關系,家庭中的每一點支出,都是與父母的辛勤勞動分不開,是父母的辛勤勞動換來的,能夠體諒父母的辛苦。板書設計我問爸爸媽媽訪問計劃課堂檢測制定一個訪問計劃課程資料庫:什么是消費?消費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最終環(huán)節(jié)。它是指利用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消費又分為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前者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和活勞動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們把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于滿足個人生活需要的行為和過程,是"生產過程以外執(zhí)行生活職能"。它是恢復人們勞動力和勞動力再生產不可少的條件。通常講的消費,是指個人消費。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過來影響生產。因為只有在消費中產品才成為現(xiàn)實的產品,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生產需要。生產的目的是消費,但并不都是為了消費。例如,資本主義生產就是以剝削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為目的的生產。這就決定了勞動人民的消費被限制在很狹小的范圍內。勞動人民消費水平的低下又阻礙甚至破壞生產的發(fā)展,經濟危機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社會主義制度下,社會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這就消除了生產和消費的對抗性矛盾。并且消費也成為推動整個社會生產的發(fā)展的強大動力。什么是消費需要?消費需要,是指消費者為了實現(xiàn)自己生存、享受和發(fā)展的要求所產生的獲得各種消費資料(包括服務)的欲望和意愿。人們的消費需要包括吃、穿、住、用、行、燒、文化娛樂、醫(yī)療等等方面的需要。消費需要及其滿足程度取決于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生產沒有發(fā)展到某種程度,不僅某些需要不可能得到滿足,甚至不可能產生。例如原始社會時期,甚至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都不可能有現(xiàn)代某些消費品的需要。消費需要是整個需要體系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發(fā)展的第一個前提,是:"人們?yōu)榱四軌颉畡?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東西"。(《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頁)社會要滿足需要,就必須發(fā)展生產。消費需要按其種類,可分為物質生活需要和文化生活需要。所謂物質生活需要,是指人們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生活需要。所謂文化生活,是指人們對教育、學習以及科學、藝術、新聞、出版、體育、旅游、娛樂等方面的需要。消費需要按其層次又可分為基本生活需要(即維持生存和勞動力再生產的需要,又叫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即滿足人們生存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部分)、發(fā)展需要(即使人們的才能、智力和體力、個性獲得充分發(fā)展的那部分需要)。什么是消費方式?在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消費者同消費資料相結合的方式即消費方式,包括消費者以什么身份、采用什么形式、運用什么方法來消費消費資料,以滿足其需要,消費方式是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廣義的生活方式是指人們生存和活動的方式,狹義的生活方式是人們與消費資料結合的方式,即消費方式。消費方式是由生產方式決定的,生產方式的社會性質決定消費方式的社會性質;生產方式的自然形式決定消費方式的自然形式;生產方式改變了,消費方式也要相應改變。消費方式反作用于生產方式,與生產方式相適應的消費方式,為生產開拓市場,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生產關系的完善,落后或超越生產方式的消費方式,會妨礙生產力的發(fā)展,破壞或損害生產關系的進步和完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fā)展,消費方式也日趨發(fā)展,如方便食品、家用電器、現(xiàn)代交通信息工具的出現(xiàn),又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消費方法,改變著人們以前的消費方式。第二主題我來算算賬教材簡析(含課時課型)“我來算算帳”從“我的消費”和“我家的消費”兩個方面著講生活需要消費。讓學生通過填寫一周的支出統(tǒng)計表和每學期的支出統(tǒng)計表,用明確的數(shù)字算算自己的日常消費情況。課中又展示8幅圖片,從小學生購買文體用品、書籍以及家庭購買電腦、買菜、旅游、看醫(yī)生等不同方面反映了家庭的消費,引導學生合理消費,滲透勤儉節(jié)約的教育。學習目標1、使學生知道生活中需要消費,了解最基本的消費常識。2、使學生知道生活與消費、消費與收入、收入與勞動之間的關系。3、使學生知道家庭消費依靠父母的勞動收入來維持,要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學會勤儉節(jié)約。學習重難點知道生活與消費、消費與收入、收入與勞動之間的關系。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學會勤儉節(jié)約。學習準備課前布置調查、記錄自己一周日常的消費情況和一學期的支出情況。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二次修改1、導課師:“通過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知道生活中需要消費,消費中的收入與父母的辛勤勞動分不開。消費就會有支出。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消費、支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算算賬。2、個人消費支出情況(1)搜集資料課前已讓學生搜集“我的消費”的有關票據,并填寫“一周支出統(tǒng)計”和“每學期支出統(tǒng)計”表。(2)同位交流(1)全班交流(2)比較:通過了解其它同學的消費支出情況,你有什么感受?3、家庭日常消費情況(1)交流家庭日常消費記錄情況(2)討論(3)除了家庭日常消費,說說你家還有哪些消費?(4)家里節(jié)余的錢做什么呢?(5)你自己有節(jié)余的錢嗎?如果有,會用來做什么?4、總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對“我的消費和我家的消費”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們要做到合理消費,在生活中養(yǎng)成不大手大腳、亂花錢的習慣。在我們生活,還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應該把自己節(jié)約省下的錢拿出一部分給予幫助他們,表達我們一份愛心,讓他們也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根據課前填寫的統(tǒng)計表,進行討論。(同位之間進行交流)了解周圍同學的消費情況。家庭消費主要有哪些方面?如:買電腦、買書、旅游、看醫(yī)生等。(上輔導班、看文藝演出、參加體育活動等)這里主要使孩子們從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中走出來,通過讓孩子們對自己消費支出情況先進行同位交流,再進行班級交流,使他們對身邊同學的消費情況認識了解,并比較得出自己的消費支出是否有浪費情況,由此增加了孩子們之間的交流與了解,及孩子們之間的感情交流。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并改正自身不良的消費習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板書設計板書:我來算算帳勤儉節(jié)約課堂檢測你自己有節(jié)余的錢嗎?如果有,會用來做什么?課程資料庫:中國人一天消費知多少?中國大陸現(xiàn)有人口11.3億多,每天城鄉(xiāng)消費總額在21.2億元以上。每天消費糧食74萬噸以上,相當于一個糧食基地縣全年的總產量;消費豬肉4.7萬噸以上,即每天要宰生豬100萬頭左右;食用植物油1.7萬噸以上,即每天要吃掉55.5萬畝油菜所榨的油;消費糖1.6萬噸以上,即每天要吃掉4.8萬畝甘蔗地所產的糖;鮮蛋1870萬公斤,即每天要吃掉18.6萬只良種蛋用雞全年產的蛋;水產品1955萬公斤,接近云南省水產品一年產量的一半;卷煙2.2億盒,把這些煙三盒一疊排成直線,長約6266.6公里,比中國東西之間的國土寬度還長1200公里;酒3.6萬噸,全年累計喝掉的酒可以裝滿1.5個杭州的西湖;生活用布3.6萬千米,幾乎可以繞赤道一周;煤60萬噸以上,相當于一個大中型礦井的全年產量;購買報紙5000怎樣才能做到合理消費?生活消費,一般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fā)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生存資料是指維持人們生存需要的基本物品,如一般水平的食物、服裝、住房和多種日用品等,以溫暖、衛(wèi)生為基準。發(fā)展資料則是指那些為了豐富知識,提高工作能力而購置的物品,如書報雜志和學習、受教育所需的設備、用具等。享受資料一般包括電視機、收錄機、電冰箱和各類裝飾品等。要做到合理消費,家庭消費的主次應這樣排列:首先應滿足家庭成員生存所需資料的消費,其次考慮發(fā)展資料,第三步者安排享受資料消費。切不可本末倒置,享受資料冒進,生存資料得不到滿足,其結果,不但會損害身體健康,且可能影響家庭和睦。2、不盲目攀比,量入為出。3、提倡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因此發(fā)揚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精神,做到合理地消費自己的勞動果實,通過這種消費,保證和促進自己更有效地投入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為促進社會物質財富的增長,繁榮社會主義經濟做出貢獻。第二主題不同的購物場所第一課時:去哪買東西學習內容本節(jié)課重點介紹了幾種主要的購物場所及其特點。以超市和農村集市為重點,百貨商場,便民店、專賣店、農村代銷點等以常識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以“去哪兒買東西”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展開調查活動。學習目標1、使學生了解幾種購物場所及特點。2、通過探究超市的秘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讓學生感受不同行業(yè)的人們的勞動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并尊重他們的勞動。學習重難點了解幾種購物場所及特點,感受不同行業(yè)的人們的勞動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并尊重他們的勞動。學習準備課前預習本節(jié)課的有關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二次修改活動一:超市探秘的準備1、方案一: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吃的、穿的、用的,大部分是從不同的購物場所買來的,這些場所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一般都去什么地方買東西?2、方案二:你們去過哪里買過東西?3、結合教科書的文字進行討論。4、學生自學,教師及時引導學生的敘述進行總結,并根據自學情況進行歸納。5提問:人們大都喜歡去哪里買東西?為什么喜歡去?7指導學生閱讀“小提示”的有關要求。8、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交流課下調查、統(tǒng)計不通商業(yè)場所購物人數(shù)的情況,根據繪制的統(tǒng)計圖,發(fā)現(xiàn)許多人喜歡到超市里買東西這個問題。10、引導探究。在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提出的幾種假設。制定探究計劃。分小組根據各組的調查目的制定調查計劃,確定調查、訪問的使勁、地點、對象、方式、內容。修改計劃。對制定的計劃再次進行討論、修改。6學生自由發(fā)言。9、討論交流。根據自己的調查統(tǒng)計情況,就人們大都喜歡到超市里買東西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設。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板書設計主題二不同的購物場所課題1去哪兒買東西課堂檢測分小組根據各組的調查目的制定調查計劃第二課時超市的秘密學習內容本節(jié)課重點介紹了以超市為重點,主要分組展示了學生去超市探秘的過程。做好這一探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探究中學會與人平等地交流、合作。學習目標1、通過探究超市的秘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讓學生感受不同行業(yè)的人們的勞動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并尊重他們的勞動。學習重難點通過探究超市的秘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準備1、各個小組做好去超市調查的準備工作。2、最好是小組或者由家長陪同去超市調查。3、注意文明禮貌,注意安全。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二次修改活動一:、超市探秘方案一:1、學生分組去超市探秘。各小組去超市時,一定要在家長的陪同下開展探秘活動,注意交通安全。2、指導學生要注意觀察,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時,要求在小組內先共同解決,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向超市里的工作人員進行詢問,獲得他們的幫助。在采訪中注意文明禮貌。3、對自己觀察或采訪的內容壓迫及時進行記錄,取得第一手材料。活動二:超市探秘方案二:1、各小組根據去超市調查、采訪獲得的信息資料進行討論,以驗證自己先前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2、注意要對自己提出假設的驗證情況進行重點分析,通過調查,知道那些假設正確,那些錯誤等。個小組推薦代表發(fā)言,匯報各小組調查,采訪的基本情況,獲得的有關信息,以及對自己小組提出假設驗證情況等。質量組:價格組:種類組:交通組:總結調查。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再制定、采訪計劃,共同學們課下去調查驗證。發(fā)現(xiàn)的問題:為什么超市的商品的價格比其他地方便宜?教師及時匯總。1超市的商品質量好、工作人員服務態(tài)度熱情。2超市的商品物美價廉。3超市的商品種類多,品種全。4超市的交通很方便,有購物專車。各小組在超市進行調查、訪問。小組內整理探究后獲得的數(shù)據和有關內容,以供課上交流。小組內分工,將討論的情況進行整理。各個調查小組情況匯總。學生自由發(fā)言。通過實際調查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探究的能力。通過探究超市的秘密,感受不同行業(yè)的人們的勞動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并尊重他們的勞動。板書設計超市的秘密珍惜勞動課堂檢測為什么超市的商品的價格比其他地方便宜?第三主題做聰明的消費者教材分析:經濟生活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以消費者的身份參與經濟生活,需要具備一定的消費技巧,要面臨觀念的碰撞,多角度地思考來權衡自己的消費行為。本課的設計主旨是從購物的注意事項展開,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消費理財觀,了解購買商品過程中的基本常識,提高消費技巧。第一課時我和媽媽去購物教學目標:1、知道包裝袋上的有什么學問2、讓學生知道價格變化的原因3、提醒學生在購物時不要偏信廣告宣傳課前準備:1、布置學生課前進行購物體驗活動。2、布置學生搜集商品包裝、標簽或商品說明書,仔細觀察上面有哪些信息。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二次修改活動一:課前活動。課前安排同學們去商店進行一次購物活動,收集、獲得購物的基本知識。方案一:每位同學都有去購物的經歷,你能不能說說在購物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嗎?4方案二:在購買東西時,怎樣做才算是一個聰明的消費者?組織交流?;貞涀约涸谫徫飼r都是怎樣做的.總結歸納。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出基本的購物知識。日:買視頻時要看生產日期、保質期;隨季節(jié)變化購買降價產品;包裝不同,價錢也有差別等。8看教科書中小提示:什么是“三無”產品?9你買過“三無”產品嗎?為什么不能買這樣的產品?10看來在購買東西的過程中,里面還有許多學問。你能說說都應該注意什么?小結本街課的完成情況。布置下節(jié)課要進行模擬購物各個學習小組提前做好準備。3學生自由發(fā)言。自學教科書。讓學生自學,在明白每幅圖意的基礎上,學會基本的購物知識。結合自學,說一說自己的做法那些是對的,那些還需要改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并從中獲得一定的知識。通過討論了解購物的基本知識,學會比較商品的價格以及真假位劣等。板書設計做聰明的消費者課題1我和媽媽去購物“三無”產品課堂檢測在購買東西的過程中都應該注意什么?課程資料庫:什么是“三無”產品?無質量檢驗合格證的產品。無產品名稱及生產廠家的廠名、廠址的產品。無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產品。第二課時我是聰明消費者教學目標1、通過活動了解并學會利用商品價格變化規(guī)律,學會看包裝袋或商品說明書中的有關信息,能根據包裝袋上的信息識別商品的真?zhèn)?、?yōu)劣;初步具有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2、在交流中能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夠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并知道在購物時出現(xiàn)問題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3、初步形成學生法制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在生活中誠實守信。課前準備:1、幻燈片、FLASH課件2、布置學生課前進行價格變化調查并做好記錄。3、布置學生搜集商品包裝、標簽或商品說明書,仔細觀察上面有哪些信息。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二次修改一、揭示課題方案一:本節(jié)課我們進行一節(jié)有趣的模擬表演。模擬(就是模仿,模仿買東西的樣子)買彩筆的過程。通過這次活動,來檢查一下同學們在消費時,是不是一個聰明的消費者。組織討論。教師要以買便宜好用的商品、比較價格、注意文明禮貌等方面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整理教室分組。為模擬購物做準備。要求:大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評論員、評比員不要隨便講話。二、表演。評價表演的情況。1、教師指導學生:在購物時,不要忘記向售貨員索要發(fā)票,如果發(fā)現(xiàn)購買的商品有質量問題時,要及時找商店的有關人員進行調換,并出示購物發(fā)票。2、方案二:學生自學。自學解決“如果商店不同意調換怎么辦?”這個問題。指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或你家購買的商品,是否給你或你家造成危害”,“你們都是怎樣處理的?”教師講解。教師根據課前收集的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消費者理賠的案例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明白消費者應該享有那些權利,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三、小結本節(jié)完成情況。四、布置學生在自己的零花錢中,取出3元錢供活動用。(下節(jié)課用)討論去商店買東西時,應注意什么?各個小組推薦人選表演。分別找3~5組同學進行模擬表演區(qū)商店怎樣買東西。通過學生自己體驗買東西的整個過程,才能真正了解購物的基本知識,學會比較商品的價格以及真假位劣。讓學生了解消費者的權益,增強學生的消費保護意識。板書設計我是聰明消費者模擬表演課堂檢測消費者應該享有那些權利,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課程資料庫:我國關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guī)有哪些?我國有關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guī)很多,除了《憲法》、《民法通則》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主要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1989年)及其《實施條例》(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1985年)及其(實施細則)(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wèi)生法(試行)》(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1984年)及其《實施辦法》(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wèi)生檢疫法》(1986年)及其《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1993年修訂)及其《實施細則》(1993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1986年)及其《實施細則》(1990年)等。主要法規(guī)有:《部分國產家用電器“三包”規(guī)定》(1986年)、《關于維修進口家用電器幾個問題的暫行規(guī)定》(1987年)、《全國家用電子產品維修服務管理辦法》、《家用電器商品維修服務工作管理辦法》(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管理條例》、《制止牟取暴利的暫行規(guī)定》(1995年)、《關于價格違法行為的處罰規(guī)定》、《化妝品衛(wèi)生監(jiān)督條例》(1989年)、《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1987年)及其《實施細則》(1990年)、《火車與其他車輛碰撞和鐵路路外人員傷亡事故處理暫行規(guī)定》、《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guī)定》(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1989年)、《國務院關于化肥、農藥、農膜實行專營的決定》(1988年)、《國務院關于加強化肥、農藥、農膜經營管理的通知》(1992年)、《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管理以及對其主要品種實行最高限價的通知》(1993年)等等。什么是消費者權利?所謂消費者權利,是指消費者在消費生活中所享有的權利。具體一點說,消費者權利是指在商品交換中,買方——消費者應取得與賣方——生產經營者平等的地信,買方有自由購買符合自己消費需要并與其付出的貨幣相等的使用價值的權利。消費者權利是消費者利益在法律上的表現(xiàn)。承認消費者享有有法律上的權利十分重要,它是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必要前提。因為消費者只有享有權利,才能名正言順地請求國家運用強制力予以保護。如不享有權利,請求保護就無依據??梢姡_認消費者權利,是制定和完善保護消費者的立法的重要內容。也是切實維護消費者利益的重要一環(huán)。

消費者有哪些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以下9項權利:1.安全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2.知情權:消費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實情況的權利。3.選擇權:消費者享有自由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4.公平交易權: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5.求償權: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時,享有依法獲得賠償?shù)臋嗬?。6.結社權: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7.獲得知識權: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8.受尊重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9.監(jiān)督權: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jiān)督的權利。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工作提出批評、建議。第二單元生活中的習俗學習內容生活中的習俗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異國習俗家有喜事“生活中習俗”這一單元由“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家有喜事”和“異國習俗”三個活動主題構成,讓學生通過探究節(jié)日的習俗,感受到人們在節(jié)日中享受到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本單元頁以燃放禮花、懸掛彩燈的情景圖片為背景,其用意為烘托節(jié)日的氣氛。頁面又以照片的特寫的方式,呈現(xiàn)了我國的部分場景,中間加以文字,說明本單元的活動主題。學習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快樂。2、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節(jié)日習俗。3、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能力目標:1、能清楚的表達自己對節(jié)日及喜慶活動的感受和見解。2、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的現(xiàn)象。3、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知識目標:1、知道我國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幾個主要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和來歷。2、知道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喜慶活動及民間風俗。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學習重難點知道我國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幾個主要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和來歷。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學習準備:圖片、多媒體、教科書等用品。學習時間:每節(jié)課為1--2課時主題一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第一課時辭舊歲迎新春學習內容:本節(jié)課是本單元的第一個活動主題,呈現(xiàn)的圖片反映的是“給爺爺拜年”全家人共同吃年飯”“掛燈籠、貼春聯(lián)”以及海外華人在春節(jié)這天,舉辦舞龍獅等慶?;顒印W習目標:1、知道我國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春節(jié)、元宵節(jié)以及中秋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2、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節(jié)日習俗的情感。學習重、難點:知道我國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春節(jié)、元宵節(jié)以及中秋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學習準備課前收集有關春節(jié)習俗的資料。課件、圖片等。學習時間1課時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二次修改一、交流資料方案一:同學們,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樣生活只祖國大家庭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各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可以增進我們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還可以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你知道我國各民族都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嗎?方案二:同學們,老師出個問題考考你們:誰知道我國有多少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嗎?你知道幾個?學生相互交流,各民族的不同節(jié)日都有哪些習俗。同學們,你知道嗎,有一個節(jié)日是我們各民族最具有傳統(tǒng)特色的節(jié)日?春節(jié)!自古以來就有歡慶春節(jié)的習俗。拿出你課前搜集的資料,說說人們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結合教科書上的資料看看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你知道除夕的來歷嗎?春聯(lián)是怎樣寫的?海外的華人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春節(jié)還有哪些慶?;顒??我們班里有少數(shù)民族的學生嗎?請你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民族情況好嗎?10、師生共同交流,教師可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反映春節(jié)習俗的內容,學生也可將小組討論的材料形式多樣的向其他學生展示。二、關于元宵節(jié)同學們,農歷正月十五是什么節(jié)日?關于元宵節(jié)你了解多少?相互討論關于元宵節(jié)的風俗習慣。結合教科書上的有關資料。說說你參加過的元宵節(jié)的活動。把你看到過的活動記錄下來,填寫在教科書的第33頁。舉辦春節(jié)習俗展。三、延伸拓展1、你知道還有哪些國家現(xiàn)在也在按我國的傳統(tǒng)的習俗舉行各種慶?;顒?。2、小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學生自由發(fā)言。學生自由發(fā)言。1、春節(jié)2、中秋節(jié)3、元宵節(jié)4、傣族的潑水節(jié)5、火把節(jié)6、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把知道的春聯(lián)填寫在教科書上。通過不同的提問方式,激發(fā)起學生的研究興趣。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節(jié)日習俗的情感。板書設計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春節(jié)課堂檢測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你知道幾個?課程資料庫: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介紹——春節(jié)春節(jié)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春節(jié)傳說之三:貼春聯(lián)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lián)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lián)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tǒng)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zhàn)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少數(shù)民族的春節(jié)

柯爾克孜族——每年第一個月出現(xiàn)時,柯爾克孜族人便歡度“諾若孜”節(jié),這與漢族的春節(jié)很相似。過節(jié)時,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飯菜辦得豐盛些,互相請客,以示慶祝。過節(jié)那天晚上,當畜群從牧場上回來的時候,每家氈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從上面跳過,接著牲畜從上面跳過,預示消災解難,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兩旺。

布依族——陰歷臘月底,家家戶戶薰肉、灌香腸,烤酒、做糯糧粑粑、米花、縫新衣、手帕。臘月二十三用麥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請先生寫對子,貼門神、年畫。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圍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團圓飯。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燈,晚上一齊點燃,掛在大門口。過了初一,人們開始串門拜年。青年男女相約去“起表”,以歌聲表達愛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嗩吶、月琴、洞簫、姐妹簫、銅鼓等樂器伴奏聲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區(qū)正月十五過完年,正月三十還要過“小年”。

土家族——從正月初一前兩天開始,第一天稱大年,第二天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節(jié)日期間吃“紅曲魚”,以象征富富有余,還吃大鍋燴菜,稱合菜。初三舉行“擺手舞”會,參加者達萬人之多。此外,還有耍龍燈、舞獅子、燈會、戲劇、武術等活動。

壯族——從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殺雞殺鴨、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燒肉等。晚飯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斬雞”、燉整雞。家家都要守歲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寢。正月初一、初二,凡來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餡,由去皮綠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醬制成。男女多于此時對歌,或打陀螺、跳舞、賽球、演戲。

獨龍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貢山縣的獨龍族,將每年11月12日之間第一次大雪封地為歲首,因無固定時間,由族長擇日而定,一般3到5天。節(jié)日期間,各家各戶互相邀請,友好往來,同時舉行娛樂活動。

哈尼族——每年要過兩次年。一是十月節(jié),二是六月節(jié)。哈尼族歷法以十月為歲首,即“大年”。過年這天,人們走親訪友,求親訂婚。“六月年節(jié)”期間殺牲祭祖,開展蕩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體活動。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縣境內的卡多人,過年時間在農歷正月初六。傳說古時勇敢的卡多青年為了抵抗外來的侵略,出征應戰(zhàn),臨行時留下話,他們哪天還鄉(xiāng),新的生活就從哪天開始。戰(zhàn)爭結束后,因征途遙遠,直到新年初六日他們才回家。家鄉(xiāng)人就把這一天定為新的一年開始。過年時,他們殺豬宰羊,跳大鼓舞,以此慶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眾多以臘月初六為歲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響,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團聚吃糯米飯。

勒墨人(白族的稱謂)——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縣,他們有自己的推算節(jié)令的方法,春節(jié)日期也有差異。如桃花發(fā)苞時稱三月,漆樹發(fā)葉到五寸左右稱五月,這樣的推算結果,一年是十三個月,三月稱三月節(jié),相當于漢族的春節(jié)。

基諾族——云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群眾把公歷六月稱作過年月,歌手們輪番互相對歌,輸了則留下一塊包頭布,到第二年再去對。過年時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婦女們一邊品嘗酒肴,一邊跳大鼓舞,男女青年們乘此時機談情說愛,尋找自己的情侶。

仡佬族——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節(jié)。因他們居住在氣溫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開始發(fā)芽,春天才開始。在這即將春耕大忙之際,大家團聚在一起過年,共同祈禱祖宗、山神保佑,諸事如意,五谷豐登。又因清明節(jié)常在三月初左右,這樣兩個節(jié)一起過,所以將這一天定為仡佬年,也就是春節(jié)。

瑤族——每年農歷七月的月半節(jié)是瑤族人民最隆重的節(jié)日——春節(jié),月半節(jié)前夕,家家戶戶忙得不亦樂乎,村寨內外到處是牛角聲和歡笑聲。各民族春節(jié)風俗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后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jié)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lián)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里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jié)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jié)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jié)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tǒng)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shù)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繡有云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愿,接著喝酒跳舞,隨后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比賽。

納西族——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并與別村競賽。城市、鄉(xiāng)村都辦燈會燈會節(jié)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節(jié)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苗族——把春節(jié)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后,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游覽名勝古跡,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壯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jié)。節(jié)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采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采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里背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東鄉(xiāng)族——喜歡在春節(jié)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yǎng)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

羌族——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后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鄂溫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別是對自己的長輩和親戚必須在初一那天去磕頭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個較大的房子里盡情地快樂,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這個娛樂晚會,由婦女們先開始跳或唱,接著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來。

達斡爾族——正月初一,天亮起來,婦女準備早餐,男人燒香拜天拜地拜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賜太平豐年,拜完神,向長輩敬酒叩頭接受老人的祝詞。吃完水餃,穿起新衣服,近親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長輩年老者帶領,按輩份高低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哈尼族——除夕婦女忙著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論男女老少,春節(jié)里都喜歡蕩秋千。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圍坐在火塘旁,整夜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后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預兆豐年。

瑤族——節(jié)日期間,人們聚在一起,觀看風趣別致的“耕作戲”。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農夫,一人扮擴鋤農民,三人邊舞邊歌,表示慶農業(yè)豐收;青年男女則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唱山歌,尋找意中人。

景頗族——春節(jié)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繡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擴塔”節(jié)(拉祜語為春節(jié))。除夕,每家每戶要做象征太陽、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爭先恐后跑到泉邊,迎接象征純潔、幸福的新水,以先得為快。同時,帶著禮品走村串寨、訪親問友。春節(jié)的詩歌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冻埂罚ㄌ疲﹣睐]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玉樓春(宋)毛滂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tài)苗條先到柳。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xiāng)深處少相知,祇與東君偏故舊。除夜

(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蕭疏白發(fā)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董必武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陪都歌舞迎佳節(jié),遙視延安景物華。春節(jié)看花市林伯渠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元宵節(jié)詩詞選

《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隋)隋煬帝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鐘發(fā)琉璃臺。《正月十五夜》(唐)蘇道味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渡显埂罚ㄌ疲┐抟河衤┿~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妒逡褂^燈》(唐)盧照鄰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d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正月十五夜燈(唐)張祜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渡樽釉Α罚ㄋ危W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对罚鳎┨埔袩魺o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渡显裰υ~》(清)符曾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第二課時中秋節(jié)話團圓學習內容:中秋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團圓節(jié)。每到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借助明月聯(lián)想到家人的團圓;遠在異鄉(xiāng)的人,也會通過月亮寄托自己對親人和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結合教科書中圖片,明確中秋節(jié)的時間、來歷及象征意義。通過設置討論情境-----交流中秋節(jié)的打算,讓學生寫一寫過中秋節(jié)的計劃,然后充分準備中秋節(jié)活動。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渠道了解中秋節(jié)。并開展“中秋節(jié)賞月活動”,將同學們準備的活動在聯(lián)歡會上進行表演。學習目標:1、知道我國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春節(jié)、元宵節(jié)以及中秋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2、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節(jié)日習俗的情感。學習重、難點:知道我國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春節(jié)、元宵節(jié)以及中秋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節(jié)日習俗的情感。學習準備課前收集有關中秋節(jié)的資料。各小組準備自己的活動方案。課件、圖片等。學習時間1課時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二次修改一、交流資料1、方案一:同學們你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你知道它的來歷嗎?這一天有什么含義嗎?2、方案二:你們聽說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嗎?這個神話故事講的是什么?4、中秋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團圓節(jié)。每到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借助明月聯(lián)想到家人的團圓;遠在異鄉(xiāng)的人,也會通過月亮寄托自己對親人和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二、關于中秋節(jié)請把課前搜集的中秋節(jié)的資料展示一下。結合教科書上的資料看看。利用課件展示中秋節(jié)的文字資料,明確中秋節(jié)的象征意義。4、中秋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團圓節(jié)。在這一天到來時,即使是遠在異鄉(xiāng)的人也盡量趕回來與家人團圓。中秋節(jié)快到了,你準備怎樣過呢?5、指導學生把自己的計劃寫下來。教科書的第34頁上。6、開展“我們的中秋節(jié)”計劃交流活動,代表到臺前介紹,師生做好記錄并及時評價。7、準備中秋節(jié)聯(lián)歡會的活動。8、中秋節(jié)聯(lián)歡會,進行活動。9、才藝展示,評選“小能人”活動,頒獎祝賀。10、師生座談,交流參加聯(lián)歡會的真實感受。三、小結本節(jié)課的完成情況。中秋節(jié)。學生自由發(fā)言。觀察分析插圖,了解中秋節(jié)的幾項活動:問候出門在外的家人、吃月餅、賞月、講故事。組織討論:中秋節(jié)活動計劃,大家發(fā)表意見。1、講故事2、唱歌3、笑話4、月餅的來歷5、月餅的制作------------讓學生了解中秋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節(jié)日習俗的情感。展示學生自己搜集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中秋節(jié)的打算,讓學生寫一寫過中秋節(jié)的計劃,然后充分準備中秋節(jié)活動。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渠道了解中秋節(jié)。板書設計中秋節(jié)話團圓團圓節(jié)課堂檢測你了解哪些中秋節(jié)的習俗?課程資料庫:詠月古詩詞集錦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圓月被視為團圓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下面是從歷代詩詞中節(jié)選出的與明月、中秋有關的名句。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瓘埦琵g《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鳴露草。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辛棄疾《滿江紅》遙望明月共此時——亞洲國家中秋習俗集錦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jié)同相知。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jié)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shù)氐娜A僑華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并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日本人中秋節(jié)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里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于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后,當?shù)亻_始出現(xiàn)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jié)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于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jié),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顒?。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廢除了農歷,改用陽歷,但是現(xiàn)在日本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jié)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越南中秋節(jié)兒童唱主角

隨著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的臨近,商家之間展開的“月餅大戰(zhàn)”、“玩具大戰(zhàn)”使越南各地的節(jié)日氣氛尤顯濃烈。與中國的中秋節(jié)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節(jié)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tài)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jié)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jié)日渴望。今年中秋節(jié),首都河內的大小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上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

每年中秋節(jié)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jié),并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yōu)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jié)日期間組織舞獅,常在農歷八月十四、十五兩晚進行。當?shù)厝诉^節(jié)時或全家圍坐陽臺上、院子里,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及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嘗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嬉鬧。

隨著近年來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習俗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許多年輕人在節(jié)日里或在家聚會、唱歌跳舞,或結伴外出游玩賞月,增進同伴之間的了解與情誼。因此,越南的中秋節(jié)除了傳統(tǒng)的合家團圓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內涵,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國家,對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jié)是聯(lián)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yè)伙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借此表示問候與祝愿。

2004年中秋節(jié),在新加坡河畔矗立著一盞長300米、高4.5米,耗資7萬美元制作的祥云巨型龍燈。每當夜幕降臨,噴著水的巨型龍燈通身發(fā)光,將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紅,場面十分壯觀。在華人的傳統(tǒng)聚居地牛車水,除了從尼泊爾、越南等國進口的巨型燈籠熠熠生輝之外,由1364盞小紅燈籠組成的44條小龍更是令牛車水增色不少。在新加坡頗具中華古老園林風韻的御花園,目前正在舉辦規(guī)模宏大的夢幻彩燈會。這里既有令人們喜愛的迪斯尼系列燈飾,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壇和巨龍造型的燈飾,分外引人注目。馬來西亞、菲律賓:華僑華人不忘中秋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游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柜,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jié)日氣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近日舉行了提燈籠游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游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中秋節(jié)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熱鬧非凡,當?shù)厝A僑華人舉行活動,歡度中秋節(jié)。華僑華人聚居區(qū)的主要商業(yè)街道張燈結彩,主要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中秋慶祝活動包括舞龍游行、民族服裝游行、燈籠游行和花車游行等,活動吸引了大批觀眾,使歷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滿了歡快的節(jié)日氣氛。

第三課時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多學習內容:我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眾多,所以風俗也各異。威力使學生能夠多少了解一些民族習俗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增進民族團結,本主題活動選取了“那達慕”大會和“藏歷新年”兩部分內容。讓學生通過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特色節(jié)日,挖掘學生在心靈中對節(jié)日的獨特感受。學習目標:1、了解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并尊重他們的習俗。2、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節(jié)日習俗的情感。學習重、難點:了解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并尊重他們的習俗。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節(jié)日習俗的情感。學習準備課前收集有關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課件、圖片等。學習時間1課時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二次修改一、激發(fā)探究興趣1、方案一:我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眾多,所以風俗也各異。你都知道哪些民族的節(jié)日風俗?3方案二:請把你課前搜集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都可以)拿出來展示一下。看誰的資料最全、最多、內容最豐富。二、交流資料1、各小組選代表把匯總整理的資料在班內進行交流。2、結合教科書上有關資料的介紹。(第36--37頁。)3、組織評價。4、可在小組內進行自我評價,生生相互評價,師生共同評價。5、教師介紹:“那達慕”大會,藏歷新年的資料。(課件展示、文字、圖片、實物等)6同學們“那達慕”大會是蒙、漢、回、達斡爾等民族共同的盛會,從中我們看到我們各民族之間是多么的融洽、團結?!安貧v新年”同樣是藏族人們的盛大節(jié)日,就像過新年一樣。你還知道哪些少數(shù)民族的節(jié)日習俗呢?三、延伸拓展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有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發(fā)言。學生先在小組內展示、交流一下。讓少數(shù)民族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民族、生活習慣、民族節(jié)日等情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資料。根據提出的問題,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興趣。通過展示自己的資料,鍛煉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板書設計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多風俗各異課堂檢測你都知道哪些民族的節(jié)日風俗?課程資料庫:“那達慕”大會那達慕大會是內蒙、甘肅、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每年七、八月這一水草豐茂、牲畜肥壯、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jié)舉行。

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游戲”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適應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那達慕大會有著悠久的歷史。過去時那達慕大會期間要進行大規(guī)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念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F(xiàn)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tǒng)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

夜幕降臨,草原上飄蕩著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jié)日的歡快之中。藏歷新年藏歷新年(每年藏歷正月初一),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節(jié)日。進入藏歷十二月,人們就開始做著過年的一系列傳統(tǒng)的繁雜的準備。(培育青稞苗、炸“卡賽”、釀青稞酒、打掃衛(wèi)生、擺放供品、畫吉祥符等等)以求在新年里幸福吉祥、人壽年豐。藏歷“古突”之夜(藏歷新年的前兩天晚)即拉開藏歷年的序幕。該晚,各家各戶吃“古突”(即面圪瘩)。家庭主婦在做“古突”時,要故意包上一些東西(瓷片、辣椒、羊毛、鹽巴、木炭等),以測試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運氣。吃完“古突”后則舉行驅鬼儀式。這天當夜幕降臨時,拉薩城內鞭炮聲四起,大街小巷皆是手持火把的“驅鬼人”,十字路口更是火光沖天。相比,藏歷“朗噶”(藏歷“除夕)比較和平,這天家家都在精心地擺放神龕的供品,布置客廳等。藏歷正月初一,人們在民間說唱老人祝福吉祥的”扎嘎“聲中(現(xiàn)在多用錄音機播放)迎來藏歷新年。這天清早,人們換上新衣,坐在嶄新的卡墊上,吃用人參果、酥油、糖等做的”吉祥飯“。之后,家人、鄰里間手持”切瑪“(五谷豐收斗),互道”扎西德勒“,祝愿吉祥如意。午后,家家閉門歡聚,獨享新年的快樂。初二開始親朋好友彼此走訪,拜年祝賀,持續(xù)半個月。彝族火把節(jié)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jié),火把節(jié)又叫星回節(jié),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說,與古代彝族十月太陽歷有關。彝族將一年365天分成10個月,每月36天,余下5天(或6天)為過年日。火把節(jié)便是上半年的過年日,一般歷時3天?;鸢压?jié)的主要活動在夜晚,人們或點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舉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鸢压?jié)期間,還要舉行傳統(tǒng)的摔跤、斗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來源于一個有關英雄戰(zhàn)勝魔王(或天神)的傳說:在遠古的時候,有一個名叫波補勒伙的惡魔到人間破壞人們的幸福生活,惹怒了地上的一位叫嚷夸迪嘰的大力士,雙方相約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以摔跤來分輸贏。他們搏斗了三天三夜仍不分勝負,于是人們吹著短笛,拍手跺腳為地上的大力士助威,終于打敗了惡魔。惡魔發(fā)怒,放出各種害蟲來吃地上莊稼,人間面臨著饑餓和死亡,人們于是紛紛舉起火把去燒害蟲,最后把害蟲全部燒死了。后來,為紀念這一勝利,每到這一天,都要宰羊,舉行火把節(jié)的各種活動。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強暴爭取幸福生活的斗爭精神。苗族節(jié)慶

踩花山

是境內苗族人民的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初三、初六這幾天舉辦。凡有苗族居住的各縣,這幾天都要立花桿,舉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動。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好時機,也是苗族人民開展文體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銀,從四面八方趕到花桿腳下,吹蘆生、彈響蔑、跳腳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畫眉、爬花桿。

打背節(jié)

流行于境內富寧縣的部分地區(qū),于每年農歷正月初三到十五這幾天舉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節(jié)日。節(jié)日中,男女青年歡聚在風景優(yōu)美的山坡上,當打背開始時,男的蜂擁而出,沖到自己選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邊大笑,一邊掙扎。掙脫時,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整個場地,男追女逐,歡蹦亂跳。打累了,男女雙雙即各找一個地方打土電話(即用兩個竹筒,中間連一長線,各在一方對著竹筒講話、唱歌都能聽見),相互傾吐蜜語衷情,以企結成伴侶。情投意合后,再告訴父母,擇吉日成親?;刈骞?jié)慶

回族有三大節(jié)日,即:“開齋節(jié)”、“古爾幫節(jié)”(或宰牲節(jié))、“圣紀節(jié)”(或稱圣忌節(jié))。這些節(jié)日來源于宗教,但由于過去回族全民族的信仰伊斯蘭教,年深日久也就成為民族的節(jié)日了。它不但是全國十個信仰伊斯蘭教民族的共同節(jié)日,而且在沈陽至今仍是回族普遍所沿襲下來的公認的節(jié)日。

開齋節(jié),伊斯蘭歷十月一日為開齋節(jié),也稱“爾代·菲德勒”(阿語開齋的節(jié)日之意),沈陽地區(qū)回族習慣稱“大開齋節(jié)”,曾在新疆生活過以后來沈陽的人,隨新疆之習稱“肉孜節(jié)”。按伊斯蘭教教義,穆斯林要在希吉拉歷九月內齋戒,齋月初即進入齋月,齋戒一個月。齋戒的內容為:每天以黎明前到日落,整天戒飲、戒食、戒房事,日落后開齋,即開始解除齋戒而開始飲食,算作完成了一日的齋戒,以此法連續(xù)一月為止。齋月最后一天尋看新月,見月即為齋期滿,次日即為開齋節(jié),舉行會禮和慶?;顒?。

齋戒是使富足飽暖之人嘗試饑餓之苦,體貧民饑寒之情,激惻隱之心,行慷慨好施之為。故此,回族在開齋節(jié)之日,家家炸油香,分送給親友和貧饑者,并向窮困之人舍衣施財。

古爾幫節(jié),在伊斯蘭歷十二月十日(大體時間),這是沈陽回族人習慣的稱呼。應稱為“古落巴尼”,是阿位伯語,譯為“宰牲”,因此,沈陽回族中也有稱此節(jié)日為“宰牲節(ji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