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一輪復習專題訓練11-功和機械能_第1頁
202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一輪復習專題訓練11-功和機械能_第2頁
202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一輪復習專題訓練11-功和機械能_第3頁
202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一輪復習專題訓練11-功和機械能_第4頁
202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一輪復習專題訓練11-功和機械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一輪復習專題訓練11——功和機械能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1?建華區(qū)三模)在汽車爬坡的時候要減速慢行,其原因是()A.為了使汽車的功率變大 B.為了增大牽引力 C.為了爬坡時更省力 D.為了使汽車更加省油2.(2021?寧津縣二模)如圖所示為掉在地上的彈性小球在地面上彈跳的頻閃照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彈性小球在A點時受到平衡力作用 B.彈性小球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C.彈性小球在B的機械能小于它在C點的機械能 D.整個過程中彈性小球的機械能一直在減小3.(2021?錫山區(qū)三模)今年5月15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所攜帶的祝融號火星車及其著陸組合體成功著陸于火星。如圖,天問一號探測器通過數(shù)次軌道調(diào)整,進入火星停泊軌道,在橢圓軌道上繞火星運動,從離火星較近的P點向離火星較遠的Q點運動。該過程中天問一號()A.動能轉化為勢能 B.受到平衡力 C.相對火星靜止 D.不受力作用4.(2021?西鄉(xiāng)塘區(qū)校級三模)北斗導航系統(tǒng)最后一顆組網(wǎng)衛(wèi)星﹣﹣“北斗三號”衛(wèi)星在西昌基地發(fā)射成功后定位于地球同步軌道。我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部署,揚了國威,長了志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點火后,在火箭加速上升的過程中,衛(wèi)星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B.點火升空過程中,運載火箭的慣性越來越大 C.衛(wèi)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后,將處于平衡狀態(tài) D.衛(wèi)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后,不受空氣阻力作用,機械能守恒5.(2021?蕪湖二模)如圖是滑雪運動的軌道。某運動員從高處A點由靜止滑下,經(jīng)過B點到達最低點,然后到達另一側與B點等高的C點時速度剛好為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從A點到O點的過程,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B.從A點到O點的過程,動能不斷增大 C.B點和C點的機械能相等 D.從O點到C點的過程,機械能不斷增加6.(2021?龍巖模擬)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英國的業(yè)余攝影師Le﹣May曾經(jīng)用相機記錄下了一只黃鼠狼騎在一只啄木鳥背上飛行的場景,如圖所示。關于圖片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描述正確的是()A.飛行過程中,黃鼠狼相對于啄木鳥是靜止的 B.啄木鳥馱著黃鼠狼向下勻速俯沖時,其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 C.啄木鳥馱著黃鼠狼水平飛行過程中,啄木鳥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功 D.飛行過程中,黃鼠狼對啄木鳥的壓力與啄木鳥對黃鼠狼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7.(2021?淮安區(qū)模擬)如圖所示,推著購物車,沿水平地面向前運動一段距離,此過程中()A.重力對購物車做功 B.支持力對購物車做功 C.推力對購物車做功 D.沒有力對購物車做功8.(2021?武昌區(qū)模擬)如圖所示是小球在地面彈跳的頻閃照片,下列分析圖片后得到的結論正確的是()A.小球從最高處下落時重力勢能不斷減小,動能不斷減小 B.小球從接觸地面到離開地面時,彈性勢能先變大后變小 C.小球從接觸地面到離開地面時,主要是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之間在轉化 D.小球的彈起的高度逐漸減小,是因為重力勢能不斷轉化為動能的結果9.(2021?武昌區(qū)一模)如圖是打網(wǎng)球時,揮拍擊球的某一瞬間,網(wǎng)球和球拍都是最大形變時刻。關于此時刻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球拍的彈性勢能最大 B.球的彈性勢能最大 C.球的速度為零,受平衡力 D.不管擊球方向是哪個方向,網(wǎng)球拍對球的力和球對網(wǎng)球拍的力大小相等10.(2021?甌海區(qū)二模)如圖,小球從左側的斜坡滾下,到達底端后又沿著右側斜坡向上滾到最高處,則下列圖像能正確代表小球重力勢能與運動時間t之間對應關系的是()A. B. C. D.11.(2021?花都區(qū)二模)如圖所示用水平力拉著同一個物體在同一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經(jīng)過A、B、C、D四點,在AB段用力F1(F1大小保持不變)拉著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在CD段用力F2(F2大小保持不變)拉著物體做直線運動,已知F1<F2,sAB<sCD,tAB=tCD.則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物體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比物體在CD段受到的摩擦力小 B.物體在CD段是做勻速直線運動 C.CD段F2做的功小于AB段F1做的功 D.CD段F2做功的功率大于AB段F1做功的功率12.(2021?金壇區(qū)模擬)如圖,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別沿水平面和斜面勻速拉動木箱,運動距離sab=scd,運動時間tab<tcd,比較兩種情況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A.a(chǎn)b段做功較多 B.cd段做功較多 C.a(chǎn)b段功率較大 D.cd段功率較大13.(2021?城固縣二模)第14屆全國運動會將于9月15日在西安開幕,陜西體操隊健兒積極備戰(zhàn),要為父老鄉(xiāng)親們爭光。如圖所示,蹦床運動員在與蹦床面接觸后彈起的過程中,不計所有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運動員在空中上升過程,蹦床對運動員沒有做功 B.運動員在空中上升過程,運動員的重力勢能逐漸減小 C.運動員在空中下降過程中,運動員的重力勢能保持不變 D.運動員離開蹦床后能繼續(xù)上升過程中,慣性減小14.(2021?定遠縣二模)如圖所示,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一小物塊,O點為彈簧在原長時物塊的位置。物塊由A點靜止釋放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向右運動,最遠到達B點。在從A到B的過程中()A.物塊到達B點時彈性勢能最大 B.彈簧的彈性勢能和物塊的動能之和一直在減少 C.物塊經(jīng)過O點時的動能最大 D.彈簧的彈性勢能和物塊的動能之和保持不變15.(2021?周村區(qū)二模)小明用繩子把一塊橡皮懸掛起來,讓橡皮從A點由靜止釋放,到達D點后返回,B、C兩點等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橡皮在B、C兩點的動能相等 B.橡皮在A、D兩點的機械能相等 C.橡皮從A到O點的過程中動能增大 D.橡皮在D點的動能最大16.(2021?梓潼縣模擬)在自由下落過程中物體運動速度會越來越快。一個物體由a點自由下落,相繼經(jīng)過b、c兩點,已知ab=bc,如圖所示,物體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平均速度為v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平均速度為v2;在a、b、c三點的機械能分別為E1、E2、E3。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不計空氣等阻力)()A.W1≠W2P1≠P2v1≠v2E1<E2<E3 B.W1=W2P1=P2v1=v2E1≠E2≠E3 C.W1=W2P1>P2v1>v2E1>E2>E3 D.W1=W2P1<P2v1<v2E1=E2=E317.(2021?郯城縣二模)2022年北京冬奧會已進入周年倒計時。如圖所示,關于下列運動項目說法正確的是()A.跳臺滑雪運動員在空中滑翔的過程中,受力平衡 B.短道速滑運動員在彎道滑行的過程中,運動狀態(tài)保持不變 C.冰壺運動員擲出去的冰壺能繼續(xù)向前運動,是由于冰壺具有慣性 D.冰球運動員用球桿推著冰球在水平面上勻速滑動的過程中,桿對球不做功18.(2021?金壇區(qū)模擬)如圖所示,小球以一初速度沿著粗糙軌道從a點運動到e點,b、e在同一高度,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小球從c到e的過程重力勢能減少 B.小球在b,e兩點機械能相等 C.小球在d點的動能一定小于a點的動能 D.小球在e點的動能一定小于b點的動能19.(2021?南京二模)羽毛球比賽中,空中飛行的羽毛球先后經(jīng)過A、B兩點時的動能相等,相比A點,羽毛球在B點時()A.機械能相等,重力勢能較大 B.機械能較大,重力勢能較大 C.機械能較大,重力勢能較小 D.機械能較小,重力勢能較小20.(2021?合肥二模)如圖斜面與水平面在M點通過小圓弧相連,彈簧左端固定,原長時右端在N點,小物塊從斜面上P點由靜止滑下,與彈簧碰撞后又返回到位于P點的下方,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小物塊從P向M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一定減少 B.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小 C.小物塊整個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一定減少 D.小物塊從P向M運動過程中,動能減小二.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21.(2021?海安市一模)如圖是小明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1)在探究小車速度對其動能的影響時,應保持不變,使小車多次從(選填“相同”或“不同”)高度下滑進行實驗。(2)小明兩次實驗操作,第一次木塊被撞得近,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f1;第二次木塊被撞得遠,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f2;則f1f2(選填“>”、“=”或“<”)。(3)實驗中若使用的木塊質量較小,木塊被撞后容易離開木板。為保證達到實驗目的,改進方法有多種,請說出你的一種方法:。22.(2021?臥龍區(qū)校級三模)“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將小車從斜面上高h處由靜止釋放,運動至木板上后與木塊碰撞通過改變小車釋放時高度h、在小車中增加鉤碼.和在木板上鋪墊棉布的方法,得到了圖2虛線框內(nèi)的四個實驗場景。(1)實驗中,探究的動能是指(填序號)。A.小球在斜面上時的動能B.小球撞擊木塊時的動能C.小球撞擊木塊后的動能D.木塊的動能(2)在實驗中,小車動能越大,發(fā)生碰撞時對木塊所做的功就越,木塊被碰撞后在木板上。(3)為探究小車動能與質量的關系,應選用場景①和(選填“②”、“③”或“④”)。(4)若將場景①和②中的木塊均移走,利用這兩個場景可探究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小車在兩個表面克服摩擦力做功(選填“相等”或“不相等”),為提高實結論的準確性,還需再增加一次實驗,為此,在場景①的基礎上,你所作的調(diào)整是。23.(2021?安徽模擬)小明在探究“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時將實驗裝置設計成如圖所示。(1)如圖甲、乙所示,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分別將兩小球由靜止開始釋放,與放置在水平木板上的兩個相同木塊分別發(fā)生碰撞,觀察木塊被撞擊的距離。圖中錯誤的操作是。(2)小明改正了錯誤操作后,由靜止釋放兩小球,發(fā)現(xiàn)圖乙中的木塊被撞擊得較遠,結論是。(3)將木塊分別放在木板和紙板上,如圖甲、丙所示,將質量均為m的小球拉至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撞擊木塊,木塊在木板和紙板上運動的距離分別為s1、s2,測得s1>s2,若木塊在木板、紙板表面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別為W1、W2,則W1(選填“>”、“<”或“=”)W2。(不計空氣阻力)24.(2021?新泰市一模)如圖所示,是“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小球A的質量比B大。讓小球從斜面上某點滾下,撞擊在水平面上的木塊,使木塊移動一段距離。(1)實驗中控制小球的高度主要是為了控制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2)實驗中通過觀察來比較物體動能的大小,這種實驗研究方法叫法。(3)實驗甲、乙中控制了物體的質量相同,用來探究物體的動能與的關系,這種實驗研究方法叫法。(4)比較實驗甲、丙能得出的結論是:當物體的一定時,物體的越大,物體的動能就越大。(5)小球從斜面上由靜止?jié)L動下來時,小球的能轉化為動能。25.(2021?宛城區(qū)模擬)在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華讓小球從同一光滑斜面上由靜止釋放,在水平面上撞擊同一木塊,木塊被撞出一段距離,如圖所示。其中,mA=mB<mC,hA=hC>hB。(1)該實驗是通過觀察來反映小球的動能大?。唬?)通過比較甲、乙兩圖的實驗,可研究小球的動能大小與(選填“質量”或“速度“)的關系;(3)小華根據(jù)乙、丙兩圖得出結論:物體的動能大小與質量有關,她的看法是否正確?(選填“正確“或“錯誤”),理由是:。(4)A、C兩球到達底部時的速度分別為以vA、vB;則vAvB(選填“>”、“<”或“=”)。小強對此結論有疑惑,于是她設計了如圖丁所示的實驗:讓小球AC同時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沿光滑斜面滾下,她想,若C球相對于A球(選填“運動”或“靜止”),就可以說明小球從斜面上滾下時,任一位置處速度相等。三.解答題(共5小題)26.(2021?廣州二模)如圖所示,AD為水平路面,其中BD段路面相同。同一物體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直線運動,其中AC段勻速。(1)在方框內(nèi)面出物體在AB段的受力示意圖(用照點表示物體)。(2)CD段物體所受滑動摩擦力f3=N。(3)AB段路面對物體支持力做的功為WAB=J。(4)AB段F1做的功率為P1;BC段F2做功的功率為P2,則P1P2(選填“>”“=”“<”)。27.(2021?寶應縣一模)運動員從高空豎直向下跳傘,人(包括裝各)的質量為80kg,只考慮人受到的重力和空氣阻力,下落時的速度—時間圖線如圖所示。(1)人在前50s內(nèi)下落了2100m,求這段時間內(nèi)人的平均速度。(2)人在前30s內(nèi)下落了1500m,求這段時間內(nèi)人所受重力做的功和功率(g=10N/kg)。(3)人在第30s時所受空氣阻力第50時所受空氣阻力(大于/等于/小于)。28.(2020?揚州)閱讀短文,回答問題。2019年12月17日,我國第一艘國產(chǎn)航母“山東艦”交付海軍。據(jù)公開資料顯示,“山東艦”艦身長315米,艦寬約75米,滿載排水量在6萬噸左右,至少可以搭載36架殲﹣﹣15艦載機。航母飛行甲板傾角為12°,艦載機起飛的飛行仰角為14°。“山東艦”是典型的常規(guī)動力航母,采用了全新的動力組,“山東艦”的燃料儲備量達到了13000噸,若以20節(jié)航速航行,每天大約消耗1100噸燃料。如表為殲﹣﹣15主要參數(shù)(g取10N/kg)空重17500kg空載起飛距離105m正常起飛重量27000kg滿載起飛距離195m最大起飛重量32500kg發(fā)動機2×WS﹣10加力渦扇發(fā)動機爬升率325米/秒正常起飛推力2×117600N最大速度2.4馬赫應急起飛最大推力2×125400N(1)若航母正常航行時發(fā)動機的功率為1.5×105kW,速度為36km/h,則牽引力為N,經(jīng)過2h航行距離為m。(2)殲15空載正常起飛時,從啟動到離開飛行甲板的過程中,飛機的動能、重力勢能,該過程中飛機發(fā)動機推力所做的功為J。(3)航母飛行甲板傾角為12°,艦載機起飛時飛行仰角約為14°,這樣設計的目的是。(4)若你是航母設計師,請你對國產(chǎn)航母提出一條改進意見:。29.(2020?沙灣區(qū)模擬)為了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同學們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進行實驗。(1)圖甲是讓不同質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從B處由靜止自由釋放,然后分別撞擊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塊,木塊在水平面運動一段距離后靜止時的情景。據(jù)此你能得出的結論是;(2)圖乙是讓質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別從A、B處由靜止自由釋放,然后分別撞擊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塊,木塊在水平面運動一段距離后靜止時的情景。據(jù)此你能得出結論是;(3)本實驗裝置的水平面如果絕對光滑,還能得出結論嗎?;理由是;(4)實驗后,同學們聯(lián)想到在許多公交事故中,造成安全隱患的因素有汽車的“超載”與“超速”,進一步想知道,在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中,哪個對動能影響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進行了實驗測定,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實驗序號小球的質量m/g小球自由滾下的高度h/cm木塊被撞后運動的距離s/m1301042302016360108(a)為了探究“超載”安全隱患,應選擇兩個序號的實驗進行比較;(b)為了探究“超速”安全隱患,應選擇兩個序號的實驗進行比較。分析表格中對應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對物體的動能影響更大,當發(fā)生交通事故時,由此造成的危害更嚴重。30.(2019?濰坊模擬)“鯤龍”﹣﹣AG600水陸兩棲飛機2018年10月20日,中國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水庫首飛成功(如圖甲所示)!AG600是我國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AG600飛機可以在陸基機場和水上起降,水面起降抗浪高度大于2.8m海浪,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當飛機停泊在水上時,寬大船體所產(chǎn)生的浮力,就會使飛機浮在水面上并且不會下沉,但在需要起飛時,螺旋槳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拉力,就會拖著它以相當快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跑。伴隨著速度的不斷增加,機翼上產(chǎn)生的升力逐漸增大,從而把飛機從水面上逐漸托起來,成為在空中飛行的航船。AG600飛機使用四臺W﹣6渦輪螺旋槳發(fā)動機,單臺發(fā)動機功率約3800kW.“鯤龍”AG600的最大起飛重量可達53.5t,最大平飛速度560km/h,最大航程可達5500km。在水上救援方面,一次可救援50名遇險人員或裝載相應重量的空投物資。AG600飛機的應用可以實現(xiàn)我國對南海更遠端的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公海等區(qū)域的救助,更好地滿足日益增長的海洋戰(zhàn)略發(fā)展需求。(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WJ﹣6渦輪螺旋槳發(fā)動機工作時將燃料燃燒獲得的能轉化為機械能;AG600飛機起飛時,當升力略大于N時,飛機就可以離陸上升了。(2)AG600飛機的機翼設計成如圖乙所示的截面圖,當飛機水平飛行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機翼上方空氣速度大,壓強小B.機翼上方空氣速度大,壓強大C.機翼下方空氣速度大,壓強小D.機翼下方空氣速度大,壓強大(3)若AG600飛機全速飛行1小時,發(fā)動機做功大約為J(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飛機滿載貨物時,為了能在水上起降,飛機排開水的體積約為m3。

202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一輪復習專題訓練11——功和機械能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0小題)1.【解答】答:因為功率P=W故選:B。2.【解答】解:A、彈性小球在A點時瞬間靜止,此時只受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故A錯誤;B、彈性小球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減小,所以重力勢能減小;速度增大,所以動能增大,此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故B錯誤;CD、由圖知,小球彈跳的高度越來越低,說明小球撞擊地面時機械能轉化為地面和小球的內(nèi)能,則小球機械能逐漸減小,且B點在C點之前,所以彈性小球在B點的機械能大于它在C點的機械能,故C錯誤,D正確。故選:D。3.【解答】解:A、從離火星較近的P點向離火星較遠的Q點運動的過程中,天問一號與火星的相對高度變大,重力勢能增大,由于太空中沒有大氣,天問一號的機械能守恒,所以其動能轉化為勢能,故A正確;B、從離火星較近的P點向離火星較遠的Q點運動的過程中,天問一號的運動方向不斷變化,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所以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錯誤;C、從離火星較近的P點向離火星較遠的Q點運動的過程中,天問一號相對于火星之間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所以天問一號相對于火星是運動的,故C錯誤;D、從離火星較近的P點向離火星較遠的Q點運動的過程中,天問一號受到火星對它的吸引力,故D錯誤。故選:A。4.【解答】解:A、點火后,在加速上升的過程中,衛(wèi)星質量不變,但是高度增加,速度增大,重力勢能和動能都增大,所以衛(wèi)星的動能沒有轉化為重力勢能,故A錯誤;B、點火升空過程中,忽略燃料消耗,運載火箭的質量不變,其慣性大小不變,故B錯誤;C、衛(wèi)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后,運動方向不斷改變,則衛(wèi)星的運動狀態(tài)在不斷改變,不是平衡狀態(tài),故C錯誤;D、衛(wèi)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后,在大氣層外運行,不受空氣阻力,則衛(wèi)星的機械能守恒,故D正確。故選:D。5.【解答】解:A、從A點到O點的過程,運動員的質量不變,高度變小,速度變大,則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多,所以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故A錯誤;B、從A點到O點的過程,運動員的速度不斷變大,所以動能不斷增大,故B正確;C、運動員從B點到C點的過程中,運動員需要克服阻力做功,一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機械能不斷變小,所以C點的機械能小于B點的機械能,故C錯誤;D、從O點到C點的過程,運動員需要克服阻力做功,一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機械能不斷變小,故D錯誤。故選:B。6.【解答】解:A、在飛行過程中,黃鼠狼相對于啄木鳥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所以黃鼠狼相對于啄木鳥是靜止的,故A正確;B、啄木鳥帶著黃鼠狼向下勻速俯沖時,質量不變、高度減小、速度不變,故重力勢能減小,動能不變,故B錯誤;C、啄木鳥馱著黃鼠狼水平飛行過程中,啄木鳥在重力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因此啄木鳥克服自身重力沒有做功,故C錯誤;D、飛行過程中,黃鼠狼給啄木鳥的壓力和啄木鳥給黃鼠狼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不符合平衡力的條件,因此二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A。7.【解答】解:A、推著購物車,沿水平地面向前運動,購物車在豎直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重力對購物車不做功,故A錯誤;B、推著購物車,沿水平地面向前運動,購物車在豎直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支持力對購物車不做功,故B錯誤;CD、推著購物車,沿水平地面向前運動,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推力對購物車做功,故C正確,D錯誤。故選:C。8.【解答】解:A、小球從最高處下落時,高度逐漸降低,所以重力勢能逐漸減小,速度越來越快,動能逐漸增大,故A錯誤;B、小球在接觸地面的時候,發(fā)生彈性形變,形變到最大后會逐漸恢復原形,然后離開地面,所以彈性勢能是先變大后變小的,故B正確;C、小球接觸地面后速度越來越小,動能減小,反彈時速度增大,動能增大,所以小球從接觸地面到離開地面時,主要是彈性勢能和動能之間在轉化,故C錯誤;D、小球在彈跳的過程中與空氣摩擦做功,一部分機械能會轉化為內(nèi)能,機械能會減小,所以小球的彈起的高度逐漸減小是因為機械能不斷轉化為內(nèi)能的結果,故D錯誤。故選:B。9.【解答】解:AB、網(wǎng)球和球拍都是最大形變時刻,網(wǎng)球和球拍的彈性勢能都最大,故AB正確;C、球的速度為零,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網(wǎng)球拍對球的彈力,這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所以不受平衡力,故C錯誤;D、網(wǎng)球拍對球的力和球對網(wǎng)球拍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所以不管擊球方向是哪個方向,網(wǎng)球拍對球的力和球對網(wǎng)球拍的力大小相等,故D正確。故選:C。10.【解答】解:小球從左側的斜坡滾下的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大,故其單位時間內(nèi)下落的高度越來越大,則重力勢能的減小量是越來越大;小球到達最低點時,重力勢能為零;小球沿著右側斜坡向上滾到最高處的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小,故其單位時間內(nèi)上升的高度越來越小,則重力勢能的減小量是越來越小。對照各圖可知,只有B選項符合這一規(guī)律。故選:B。11.【解答】解:A、同一個物體,則重力相等,對水平面的壓力相等;在同一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物體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等于物體在CD段受到的摩擦力,故A錯誤;B、物體在AB段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受到的拉力F1與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即F1=f,已知F1<F2,則F2>f,所以,根據(jù)力與運動的關系可知,物體在CD段做加速直線運動,故B錯誤;C、因為F1<F2,sAB<sCD,所以,根據(jù)W=Fs可知,CD段F2做的功大于AB段F1做的功,故C錯誤;D、因為CD段F2做的功大于AB段F1做的功,tAB=tCD,所以,根據(jù)P=Wt可知,CD段F2做功的功率大于AB段F故選:D。12.【解答】解:AB、已知拉力F相等,sab=scd,由W=Fs可知:ab段做功等于cd段做功,故AB錯誤;CD、由于ab段做功等于cd段做功,且tab<tcd,由P=W故選:C。13.【解答】解:A、運動員離開蹦床后上升過程中,是由于慣性向上運動,蹦床沒有對運動員做功,故A正確;B、運動員在空中上升過程,離開蹦床后,高度增加,人的重力勢能增大,動能減小,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故B錯誤;C、運動員在空中下降過程中,高度減小,人的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故C錯誤;D、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運動員向上運動過程中,質量不變,慣性不變,故D錯誤。故選:A。14.【解答】解:A、物塊在A點時彈簧發(fā)生形變,從A點到O點的過程中,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物體的動能;從O點到B點的過程中,物塊的動能轉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因為物塊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做功,一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所以A點的彈性勢能大于B點的彈性勢能,故A錯誤;BD、物塊在從A到B的過程中,物塊克服摩擦做功,一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機械能減少,即彈簧的彈性勢能和物塊的動能之和一直在減少,故B正確,D錯誤;C、物塊在從A到B的過程中,豎直方向受力平衡,水平方向受到彈簧的彈力和滑動摩擦力,彈簧的彈力先大于滑動摩擦力,物體加速,動能增大,后小于滑動摩擦力,物體減速,動能減小,當彈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時,合力為零,動能最大,此時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摩擦力方向向左,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方向向右,位置在OA之間,故C錯誤。故選:B。15.【解答】解:A、橡皮在B、C兩點的高度相等,質量不變,重力勢能相等;從B點到C點的過程中,由于空氣阻力的作用,有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所以兩處動能不相等,故A錯誤;B、由于空氣阻力的作用,橡皮從A點到D點的過程中,有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所以兩處的機械能不相等,故B錯誤;C、橡皮從A到O點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減少,速度增大,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nèi)能,動能增大,故C正確;D、在D點時,橡皮的速度為零,動能最小,故D錯誤。故選:C。16.【解答】解:(1)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不變,且ab=bc,根據(jù)W=Gh可知,物體在ab段和bc段重力做功相等,即W1=W2;因為物體在自由下落時做加速運動,所以物體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即v1<v2;根據(jù)v=s所以根據(jù)公式P=Wt可知,物體在ab段重力做功功率小于bc段重力做功功率,即P1<P(2)不計空氣阻力時,物體在自由下落時,機械能沒有轉化為內(nèi)能,機械能不變,即E1=E2=E3。綜上分析可知,選項ABC錯誤,D正確。故選:D。17.【解答】解:A、跳臺滑雪運動員在空中滑翔的過程中,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不是平衡狀態(tài),受力不平衡,故A錯誤;B、短道速滑運動員在轉彎滑行的過程中,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所以其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故B錯誤;C、冰壺運動員擲出去的冰壺能繼續(xù)向前運動,是由于冰壺具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故C正確;D、冰球運動員用球桿推著冰球使其隨球桿一起向前滑動時,冰球相對球桿有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移動了距離,桿對球做了功,故D錯誤。故選:C。18.【解答】解:A、小球從c到e的過程中,小球的質量不變,高度增加,小球的重力勢能增大,故A錯誤。B、由于軌道是粗糙的,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機械能減小,故b點機械能大于e點機械能,故B錯誤。C、由于軌道是粗糙的,小球在a點的機械能大于在d點的機械能,即a點動能和重力勢能之和大于d點動能和重力勢能之和,由于a點重力勢能大于d點重力勢能,不能確定a點和d點的動能大小,故C錯誤。D、由于軌道是粗糙的,小球在b點的機械能大于在e點的機械能,即b點動能和重力勢能之和大于e點動能和重力勢能之和,由于b點重力勢能等于e點重力勢能,b點動能一定大于e點動能,故D正確。故選:D。19.【解答】解:空中飛行的羽毛球需要克服空氣阻力做功,會有一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所以B點的機械能小于A點的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物體先后經(jīng)過A、B兩點時的動能相等,B點的機械能又小于A點的機械能,故相比A點,羽毛球在B點時的重力勢能較小,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20.【解答】解:AC.物塊與彈簧碰撞后又返回到位于P點的下方,說明接觸面粗糙,物塊在運動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部分機械能會轉化為內(nèi)能;所以整個過程中,物塊的機械能是減小的;但斜面和水平面有可能兩段都是粗糙的,也可能水平面粗糙而斜面PM段是光滑的,所以,無法判定小物塊從P向M運動過程中機械能是否減小,故C正確,A錯誤;B.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彈簧的彈性形變達到最大,其彈性勢能最大,故B錯誤;D.小物塊能從斜面上P點由靜止滑下,說明小物塊從P向M做加速運動,質量不變,速度增大,其動能增大,故D錯誤。故選:C。二.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21.【解答】解:(1)在探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時,要保持小球的質量不變,讓小車從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那么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就不同;(2)小車推動木塊做功,運動距離越遠,做功越多,動能越大。第一次木塊被撞得遠,第二次木塊被撞得近,這說明第一次的速度大,高度高;木塊移動的距離不同,但木塊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摩擦力大小不變,兩次實驗中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同;(3)實驗中若使用的木塊質量較小,木塊被撞后容易離開木板。為保證達到實驗目的,可以增大木塊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所以實驗中可以換用接觸面更粗糙的木板。故答案為:(1)質量;不同;(2)=;(3)換用接觸面更粗糙的木板。22.【解答】解:(1)據(jù)題意可知,實驗中探究小球動能,即小球撞擊木塊時的動能的大小,故選B;(2)在實驗中,小車動能越大,發(fā)生碰撞時對木塊所做的功就越多,木塊被碰撞后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越長,這是利用轉換法研究方法來判斷動能的大??;(3)探究動能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時,需要控制速度相同,質量不同,故需要分析比較①、③兩次實驗;(4)若將場景①和②中的木塊均移走,完全相同的兩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初速度相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車的滑行距離不同,據(jù)此場景可以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根據(jù)決定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小車的重力勢能相同,下滑到水平面時的動能也相同,在不同的材料表面上運動時,最終停下來后,動能全部轉為內(nèi)能,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動能轉化為內(nèi)能,所以,在三個表面克服摩擦力做功相同;為提高實驗結論的準確性,應改變水平面的粗糙程度進行重復實驗,得到普遍性規(guī)律,還需再增加一次實驗;為此,在場景①的基礎上,所作的調(diào)整是:在木板上鋪設玻璃板(或毛巾)。故答案為:(1)B;(2)多;移動的距離越遠;(3)③;(4)阻力;相等;在木板上鋪設玻璃板(或毛巾)。23.【解答】解:(1)小球撞擊木塊,通過比較木塊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來比較動能大小,距離越遠,動能越大,圖中錯誤的操作是兩次實驗中未保持木塊初始位置相同且小球初始高度不同;(2)乙圖木塊滑出的遠些,則小球的動能大,可以得出結論:在速度相同的情況下,質量越大,動能越大;(3)讓同一小球由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根據(jù)決定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可知,最初小車的重力勢能相同,撞擊前的動能也相同,在不同的材料表面上運動時,最終停下來后,動能全部轉為內(nèi)能,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動能轉化為內(nèi)能,所以,在兩個表面克服摩擦力做功相同,即W1=W2。故答案為:(1)兩次實驗中未保持木塊初始位置相同且小球初始高度不同;(2)在速度相同的情況下,質量越大,動能越大;(3)=。24.【解答】解:(1)實驗中控制小球的高度主要是為了控制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2)實驗中可通過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來判斷小球的動能大小,用到了轉換法;(3)實驗甲、乙中控制了小球的質量相等,小球滾下的高度不同,小球達到水平面時的速度不同,用來探究物體的動能與速度的關系,用到了控制變量法;(4)分析比較甲和丙兩組實驗可得,物體的質量不同,而下滑的高度相同,A球質量大,推動木塊滑行的距離大,故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5)小球從斜面上由靜止?jié)L下時,小球的質量不變,高度變小,重力勢能變小,速度變大,動能變大,重力勢能能轉化為動能。故答案為:(1)速度相同;(2)木塊被推動的距離;轉換;(3)速度;控制變量;(4)速度;質量;(5)重力勢。25.【解答】解:(1)實驗中通過觀察木塊被推動的距離的遠近來判斷物體所具有動能大小的,木塊被推動的距離越遠,說明小球所具有的動能越大;(2)通過比較甲、乙兩圖的實驗可知,小球的質量相同,滾下的高度不同,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不同,所以是研究小球的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3)根據(jù)乙、丙兩圖可知,mB<mC,hC>hB,沒有控制小球滾下的高度相同,不符合控制變量法的操作要求,所以無法得到物體的動能大小與質量有關,想要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與質量有關,需要控制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4)A、C兩球到達底部時的速度分別為vA、vB,由于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是相同的,則vA=vB;讓小球A、C同時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沿光滑斜面滾下,若C球相對于A球靜止的,則兩球之間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就可以說明小球從斜面上滾下時任一時刻的速度相等。故答案為:(1)木塊被推動的距離;(2)速度;(3)錯誤;沒有控制速度相同;(4)=;靜止。三.解答題(共5小題)26.【解答】解:(1)物體在AB段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平衡,則豎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B段拉力F1=3N,摩擦力大小f=3N,作圖如下:(2)由圖可知,AD是水平路面,物體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從A勻速直線運動到C,BC段拉力F2=2N,摩擦力大小為f2,根據(jù)二力平衡可知,f2=F2=2N;同一物體在CD段和BC段對水平路面壓力相同,且CD段和BC段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物體在CD段所受的摩擦力和BC段所受的摩擦力一樣大,(3)AB段路面對物體支持力的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所以AB段路面對物體支持力做的功為WAB=0J。(4)物體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從A勻速直線運動到B,所以,物體在AB段和BC段速度相同,又因為F1>F2,所以根據(jù)P=Wt=Fst故答案為:(1)見上圖;(2)2;(3)0;(4)>。27.【解答】解:(1)人在前50s內(nèi)的平均速度:v=s(2)人和裝備的總重力:G=mg=80kg×10N/kg=800N,人在前30s內(nèi)人所受重力做的功:W=Gh=800N×1500m=1.2×106J,人在前30s內(nèi)人所受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