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血栓形成課件_第1頁
第三節(jié) 血栓形成課件_第2頁
第三節(jié) 血栓形成課件_第3頁
第三節(jié) 血栓形成課件_第4頁
第三節(jié) 血栓形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1二尖瓣狹窄左心耳血栓形成第三節(jié)

血栓形成

概念:在活體的心血管內血液成份形成固體質塊的過程血栓

凝血系統(tǒng)和纖溶系統(tǒng)失去動態(tài)平衡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2一、血栓形成的條件和機制

在流動的血液中發(fā)生血栓形成,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原因):

心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

血流狀態(tài)的改變

血液凝固性增高三個條件常同時存在,但以一或二個條件起主要作用,其中又以心血管內皮損傷最為重要。各個條件相互影響,共同作用。thrombosis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3AS斑塊破裂心血管內膜炎癥同處多次靜注手術損傷血管㈠心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

唯一能單獨引起血栓形成的條件

機制膠原裸露

強烈促凝①活化血小板a.粘附反應b.釋放反應c.粘集反應②激活Ⅻ因子內源③釋放組織因子外源原因三項反應血栓形成的條件

ADP、TXA2

血小板粘集thrombosis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4㈡血流狀態(tài)的改變原因血流緩慢或停滯、漩渦形成

靜脈血栓形成多于動脈(4倍)下肢靜脈多于上肢?

二尖瓣狹窄時左房球形、室壁瘤附壁、動脈瘤內血栓形成等均與此有關內皮細胞因缺氧而壞死,暴露膠原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在局部濃度升高血小板進入邊流,與內膜接觸機制血栓形成的條件thrombosis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5㈢血液凝固性增高bloodhypercoagulability(血液高凝狀態(tài))獲得性高凝狀態(tài):遺傳性高凝狀態(tài):如Ⅴ因子基因突變手術、創(chuàng)傷、妊娠和分娩及高脂血癥、AS、肥胖癥、吸煙等,如經(jīng)濟艙綜合癥antiphospholipidantibodysyndromeDIC及migratoryphlebitis機制原因血栓形成的條件大失血燒傷及創(chuàng)傷癌細胞、壞死細胞

新生血小板

,粘性

血液濃縮,凝血因子

釋放促凝因子thrombosis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6

血栓形成的三個條件:

動脈血栓形成以內膜損傷為重要條件

靜脈血栓形成以血流狀態(tài)改變?yōu)橹匾獥l件

血液凝固性增高則為共同條件

在臨床病例中,往往三個條件同時存在,共同作用。血栓形成的條件thrombosis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7

二、血栓形成的過程血小板粘附于裸露膠原血小板粘集小堆(可逆)血小板血栓(不可逆)血小板釋放、激活啟動凝血

是血栓形成的第一步thrombosis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8三、血栓的類型和形態(tài)

靜脈血栓的頭部(延續(xù)性血栓的起始部)

血流較快的心瓣膜、心腔內、動脈內1、白色血栓palethrombus大體光鏡灰白色小結節(jié)或贅生物狀,牢固粘著主要由血小板(珊瑚狀小梁)和少量纖維蛋白(網(wǎng))構成白色血栓血小板或析出性血栓thrombosis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92、混合血栓mixedthrombus

多發(fā)生于血流緩慢的靜脈

灰白色與紅褐色交替結構——層狀血栓珊瑚狀血小板小梁(淡紅色無結構)小梁間纖維蛋白網(wǎng)網(wǎng)羅大量紅細胞血栓的類型白色凝固白色凝固

交替進行延續(xù)性血栓的體部大體光鏡

發(fā)生在心腔內、動脈內的混合血栓,不完全阻塞管腔時——附壁血栓muralthrombus

(二尖瓣狹窄左心房內——球形血栓)thrombosis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103、紅色血栓redthrombus

主要見于靜脈新鮮:濕潤,有彈性,與管壁無粘連,與死后血凝塊相似陳舊:干燥,無彈性,質脆易碎,可脫落造成栓塞暗紅色在纖維蛋白網(wǎng)眼中充滿如正常血液分布的血細胞血栓的類型光鏡大體延續(xù)性血栓的尾部混合血栓阻塞管腔下游局部血流停止(凝固性血栓)thrombosis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114、透明血栓hyalinethrombus

發(fā)生于微循環(huán)的小血管內

由纖維蛋白構成的均質紅染透明狀

只能在顯微鏡下見到——微血栓

見于DIC血栓的類型

血栓的類型小結thrombosis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12四、血栓的結局

fateofthethrombus軟化機化鈣化thrombosis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13五、血栓對機體的影響

effectsofthethrombus

有利方面

不利方面動脈血栓靜脈血栓:

血管破裂——止血

炎灶周圍——防止感染擴散1.阻塞血管:是否建立有效的側支循環(huán)2.栓塞:血栓脫落,隨血流運行阻塞血管3.心瓣膜變形:贅生物機化

瓣膜狹窄/關閉不全4.廣泛性出血:DIC時引起廣泛出血和休克部分阻塞

局部缺血

萎縮變性壞死完全阻塞

缺血性壞死,如心肌梗死可引起局部淤血水腫出血,甚至壞死thrombosis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14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15

心臟血栓

動脈血栓

靜脈血栓

毛細血管血栓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16心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正常的內膜——由單層內皮細胞被覆,表面光滑,血小板不易粘附。內皮細胞具有一系列抗凝作用。損傷的內膜

——由于內皮細胞變性、壞死、脫落,內膜下膠原裸露,血小板易于粘附,并激活內、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17血流狀態(tài)的改變正常血流——“軸流”和“邊流”,血小板不易與內膜接觸。

異常血流——緩慢、停滯、漩渦,軸流消失,血小板進入邊流,與內膜接觸、粘附。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18血液凝固性增高血小板增多或粘性增大凝血因子合成增多纖溶系統(tǒng)活性下降高凝狀態(tài)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19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20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21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22多見于久病臥床和手術后體部尾部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23靜脈內血栓形成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24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25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26動脈內血栓形成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27小動脈血栓形成(低倍)——混合、附壁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28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29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30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血栓體部——層狀血栓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31混合血栓(HE50):淡紅色無結構的血小板小梁,小梁周圍黏附白細胞,小梁之間為纖維蛋白網(wǎng)羅大量紅細胞。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32第三節(jié)血栓形成33靜脈血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