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1頁
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2頁
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3頁
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4頁
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綜合訓練題八年級歷史科說明:1.全卷共6頁,用時80分鐘,滿分為100分。2.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在答題卡填寫自己的監(jiān)測號、姓名、試室號、座位號、用2B鉛筆把對應該號碼的標號涂黑。3.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上。4.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的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下列各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每小題2分,共60分。)1.為了尋找查禁鴉片的國際法律依據(jù),林則徐請人翻譯了《各國律例》,了解外國對走私與偷渡的處理辦法,從而使查禁鴉片“人即正法,貨盡入官”有理有據(jù)。由此可見林則徐的做法()A.適應了對外交涉需要B.豐富了中國法學內(nèi)容C.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D.打擊了國際販毒集團2.學者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寫道:“(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國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協(xié)定關稅,最簡單的原因是,這個稅率比現(xiàn)有的清朝稅率還高,現(xiàn)有關稅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边@一材料從本質上反映出()A.條約條款沒有損害到中國的主權B.《南京條約》是一個平等條約C.清政府推行靈活務實的外交原則D.清朝統(tǒng)治者國家主權意識淡薄3.下面是由英國人創(chuàng)辦的《北華捷報》對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報道,其意圖是()爆發(fā)前夕對“亞羅號事件”進行了重點聚焦和輿論塑造英軍攻占廣州之后對清軍的戰(zhàn)敗、清朝官員的被捕,塑造了大量有關中國的負面形象戰(zhàn)爭進入尾聲時期大量發(fā)表有關中國國民性的報道文章和評論,公開呼吁對華采取更加強硬的措施A.跟蹤報道還原事件真相B.揭露清政府腐敗無能C.渲染對華戰(zhàn)爭的合理性D.大搞噱頭以吸引讀者4.用口訣記憶歷史內(nèi)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進北京,內(nèi)地可游歷:增開十口岸,軍艦長江行?!痹摽谠E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條約是()A.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和《天津條約》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和《北京條約》C.鴉片戰(zhàn)爭和《南京條約》D.鴉片戰(zhàn)爭和《天津條約》5.通商口岸是近代中國的特殊產(chǎn)物。下圖是近代中國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簡圖,對此說法正確的是()A.通商口岸的不斷開放反映了中國民族危機加深B.通商口岸是由內(nèi)地向沿海逐步開放的C.重慶是在《南京條約》中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的D.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關稅主權6.如圖是太平天國運動發(fā)展過程中的大事,其中②處應該是()A.金田起義B.天京陷落C.天京事變D.定都天京7.太平天國面對的是“中國歷史上農(nóng)民戰(zhàn)爭所不曾有的新情況”。這個“新情況”是指()A.尖銳的階級矛盾B.地主階級武裝的鎮(zhèn)壓C.內(nèi)訌導致力量削弱D.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進攻8.1889年,張之洞在《籌設煉鐵廠折》中說:“近來各省雖間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軍火,于民間日用之物,尚屬闕始?!睋?jù)此可知他特別強調()A.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B.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C.任用維新人士D.創(chuàng)建新式海軍9.“洋務運動,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真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的主張卻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边@里“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指的是()A.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B.創(chuàng)辦了一批近代企業(yè)C.對西方列強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10.19世紀70年代,中國邊疆形勢嚴峻。左宗棠收復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因英法等列強先后覬覦臺灣,1885年清政府在臺灣建立行省。新疆、臺灣建省的主要目的是()A.安撫邊疆少數(shù)民族B.促進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C.削弱地方權力以鞏固中央D.鞏固國防以應對邊疆危機11.清末愛國人士黃遵憲在給好友的信中寫道,“新約規(guī)定,天旋地轉”,“東南諸省所恃以為藩簡者;拱手而讓之他人”,“敲骨吸髓,輸此巨款,設機造貨,奪我生產(chǎn)”。信中的“新約”()A.開放了中國整個沿海地區(qū)B.拓展了列強經(jīng)濟侵略的方式C.開始了中國近代化進程D.使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12.據(jù)1895年《紐約時報》報道,恭親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發(fā)動戰(zhàn)爭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從戰(zhàn)爭中獲得什么。他說,“難道日本人能侵占我們所有的省份嗎?他們這樣做蒼天會答應嗎?其他民族、其他國家會坐視不管嗎?”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是()A.清軍戰(zhàn)斗力不強B.清政府內(nèi)部不團結C.日本軍事力量非常強大D.清政府對形勢認識不清13.《北洋海軍軍歌》:“寶祚延麻萬國歡,景星拱極五云端。海波澄碧春輝麗,旌節(jié)花間集風窗。”表達了北洋海軍開放、包容的外交態(tài)度。晚清實力最強的北洋海軍亡于()A.豐島海戰(zhàn)B.威海衛(wèi)戰(zhàn)役C.黃海海戰(zhàn)D.旅大戰(zhàn)役14.有學者認為:甲午中日戰(zhàn)爭“以清政府慘敗而宣告結束。于是,(中國)近代化的新陳代謝過程驟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現(xiàn)在()A.開始引進西方的工業(yè)文明B.開始制度變革的嘗試C.大力倡導實業(yè)救國D.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15.康有為四次上述內(nèi)容節(jié)選,如下表??涤袨樯蠒墓餐穆暿牵ǎr間名稱主張1895年4月《上清帝第二書》遷都、練兵,變通新法,拒外夷,保疆土……1895年5月《上清帝第三書》乞及時變法,富國養(yǎng)民??同下情而圖自強,而保疆土。1895年6月《上清帝第四書》為交通善后,講求體要,乞逵行乾斷,以圖自強。1897年12月《上清帝第五書》及時發(fā)憤,革舊圖新,以少(稍)存圍祚。A.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設備B.學習西方先進政治制度C.變法自強,以救亡圖存D.學習西方天賦人權思想16.“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有其成功之處?!睋?jù)此可知,戊戌變法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A.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B.削弱了頑固派的勢力C.鞏固了儒學正統(tǒng)地位D.推動了新思想的傳播17.他放棄了逃生的機會,愿以自己的流血犧牲來喚醒民族覺醒。他在場上悲憤地朗誦了自己的絕命詩“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戰(zhàn)!”后慷慨就義,他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A.譚嗣同B.梁啟超C.康有為D.康廣仁18.戊戌政變后,因支持維新變法而被革職充軍新疆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張蔭桓,在路過直隸省城保定時,“兩市觀者萬數(shù),咸呼曰:‘看大奸臣!’”或有甚其詞者,曰:“……何如殺卻,豈不省事?”輿論紛紜異口同聲。此現(xiàn)象說明()A.變法危害了廣大百姓利益B.總理衙門出賣了國家利益C.變法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D.當時廣大百姓痛恨變法者19.比較分析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學對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進行了比較,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不同之處是()A.階級基礎B.斗爭方式C.失敗原因D.斗爭對象20.《清議報》針對義和團運動發(fā)表時政評論:“豈不知寡不可敵眾,弱不可敵強哉……忍之無可忍,故留萬死以一敵八……置生死于不顧乎”。材料反映出義和團運動()A.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B.帶有濃厚封建迷信色彩C.彰顯農(nóng)民大無畏愛國精神D.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21.“賠償白銀四億五,海關稅務作擔保。大沽炮臺被拆除,京山鐵路洋兵駐。東交民巷建使館,日后不許把帝反?!痹娋浞从沉耍ǎ〢.列強獲得了中國的海關稅收權B.外國公使開始大規(guī)模進駐北京C.列強實現(xiàn)了對中國的軍事占領D.清朝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22.下列欄目是某班同學排演歷史劇擬定的各幕題目。依此判斷劇本名稱應該是()劇本名稱:________第一幕:武昌首義第二幕:清朝告終第三幕:民國建立第四幕:約法頒布A.師夷長技B.國家統(tǒng)一C.軍閥割據(jù)D.走向共和23.孫中山(1866—1925)在回憶錄中寫道:“28歲那年,我就與20多個華僑,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團體,決心用流血斗爭推翻滿清王朝?!睂O中山“28歲那年”的主要行動是()A.成立興中會B.成立中國同盟會C.發(fā)動廣州起義D.支持維新運動24.革命黨人除在新軍中組織共進會、文學社等團體外,還“不時在小關帝廟戲臺上開各團體演講大會,演講詞非常激烈,聽者無不動容”,所以“武漢的民氣,以及民眾團體的力量,也都已暗中有所準備”。據(jù)此可知,武昌起義()A.符合廣大群眾的利益需要B.具備多種形式的斗爭手段C.得到外國列強的大力支持D.注重動員和爭取民意支持25.孫中山在一次演講中說到,近代歐美各國工商業(yè)發(fā)達,卻出現(xiàn)“富者敵國,貧者無立錐之地”的現(xiàn)象,因此中國必須“未雨綢繆,趕緊設法,免得再蹈覆轍”。這表明孫中山()A.提倡發(fā)展社會主義B.關注民生問題C.明確反對帝國主義D.主張民主共和26.葉圣陶在1911年的日記中寫到:“10月12日,見專電欄中有云,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手……14日,急閱報紙,見長沙、重慶均為革(命)黨所據(jù)……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廣東亦有獨立之說,”由此推知辛亥革命()A.基礎廣泛B.發(fā)展迅速C.結束帝制D.取得成功27.某學者說:“因辛亥革命,中國人的腦袋與雙膝不再為磕頭而準備著,而是為思考問題、為走路而準備著。”這段話旨在強調辛亥革命()A.激發(fā)了民主平等意識B.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C.改變了社會風俗文化D.實現(xiàn)了人民當家作主28.下列關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標志著中國民主革命任務的完成B.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民主憲法C.規(guī)定國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D.具有反對封建專制的進步意義29.老舍《茶館》中人物李三有一句臺詞是這樣說的:“皇上沒啦,總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來改去,袁世凱還是要做皇上。袁世凱死了,天下大亂,今兒個打炮,明兒個關城,改良?我還留著小辮兒,萬一哪天把皇上改回來呢!”這反映了()A.大眾對于改良持消極態(tài)度B.民主發(fā)展的道路曲折坎坷C.改良推動社會習俗近代化D.帝制廢除后天下戰(zhàn)亂不休30.下列事件按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護國戰(zhàn)爭爆發(fā)②發(fā)動二次革命③袁世凱取消帝制④中華民國建立()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二、綜合題(第31題12分,第32題16分,第33題12分,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當中國人實行一種激烈的禁煙運動而使危機加劇的時候,戰(zhàn)爭果然就來到了。——美國歷史學家馬士(1855—1934年)材料二: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xiàn)。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里無君顏。水師已覆巨艦沉,黃海之水腥且咸……材料三:干支紀年是我國古代發(fā)明的一種紀年方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幾個連續(xù)的年份,李希圣著《庚子國難記》寫的就是上述庚子年發(fā)生的事……其中“聯(lián)軍司令瓦德西甚至說,如果清朝再不提出令各國滿意的決定,聯(lián)軍就要進攻陜西,去捉拿真正的禍首?!闭埢卮穑海?)材料一中的“戰(zhàn)爭”指哪一場戰(zhàn)爭?結合所學分析你是否同意馬士的觀點,請說明理由。(4分)(2)材料二中提及了哪些屈辱的事件?(至少列舉2例)(4分)(3)根據(jù)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推斷,這里說的“庚子國難”具體是指什么事件?此事件后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哪一條約?(4分)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1862年設立京師同文館開始,清政府在30余年的時間里,舉辦了外國語、軍事、技術實業(yè)等類型的洋務學堂約30所,教學內(nèi)容以“西文”、“西藝”為主,教學方法和形式均不同于傳統(tǒng)封建學校。與此同時,清政府還組織實施了幾次較大規(guī)模的留學教育計劃,其中不少留學生成為清末民初活躍在諸多領域的風云人物。洋務教育將魏源等人“師夷長技”的思想付諸實踐,使中國教育由以民族文化為中心的封閉型向與世界文化交流的開放型轉變。材料二:京師大學堂創(chuàng)辦于晚清維新變法運動中,在醞釀籌辦期間,廣采他國,特別是日本的教育制度,勾勒出近代中國的國家教育藍圖,并以政權力量推行各項教育措施。京師大學堂的創(chuàng)辦,開啟了中國近代大學之門,其開風氣之先,樹立了全國學堂之表率。材料三: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上海新式教育推廣狀況。年代小學堂中等以上學堂女學堂教會學校1900年以前37171900-1905年3413331906-1911年12016143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說洋務運動時期中國學校教育改革的作用。(4分)(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京師大學堂創(chuàng)辦成功的原因。(4分)(3)根據(jù)材料三,指出上海新式教育的發(fā)展狀況。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海學堂發(fā)展的原因。(6分)(4)綜合上述材料,我們可以得出什么啟示?(2分)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孫中山早年活動大事表年表時間主要事跡1892年畢業(yè)于香港西醫(yī)書院,后在澳門、廣州一帶行醫(yī)1894年6月上書李鴻章,提出改良主張,未被采納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立志推翻清朝統(tǒng)治材料二:戊戌政變后數(shù)年,革命之論漸昌。1903年,章炳麟著《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著《革命軍》,革命之焰益熾。初炳麟與徐錫麟等設光復會于上海,黃興、宋教仁等齊立華興會于湖南?!?905年,孫文至日本,聯(lián)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成立中國同盟會,確定政治綱領,并在《民報》上闡發(fā)為“三民主義”。1906,萍瀏醴起義,失敗。1907年孫文領導惠州起義,不克。同年,錫麟、秋瑾舉事,不克。同期,?;逝傻摹缎旅駞矆蟆分鲝埦髁?,與《民報》相對峙,公開論戰(zhàn)…至1911年武昌起義止,革命派先后發(fā)動了十余次反清武裝起義。材料三: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斗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材料四: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在帝國主義和國內(nèi)反動勢力的支持下,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初生的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在中國只存在了幾個月即告夭折。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化為直、皖、奉三系。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操縱下,中國陷入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jù)和軍閥混戰(zhàn)之中。在封建軍閥專制統(tǒng)治下,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愈陷愈深。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1892年至1894年間孫中山的思想發(fā)生了什么變化?(2分)(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歸納武昌起義前革命黨人為救亡圖存所采取的方式。(4分)(3)根據(jù)材料三、四和所學知識,簡述你對辛亥革命的認識。(6分)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綜合訓練題八年級歷史科參考答案1.A2.D3.C4.A5.A6.D7.B8.B9.A10.D11.B12.D13.B14.B15.C16.D17.A18.C19.A20.C21.D22.D23.A24.D25.B26.B27.A28.A29.B30.D31.(1)材料一中的“戰(zhàn)爭”指鴉片戰(zhàn)爭。不同意馬士的觀點。理由: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㈤T銷煙只是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借口。中國人民的禁煙運動是正義的反侵略斗爭,不是導致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2)材料二中提及的屈辱事件有:割讓香港島(通過《南京條約》);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3)“庚子國難”指的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此事件后,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32.(1)洋務運動時期中國學校教育改革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洋務學堂的設立,教授“西文”“西藝”,讓中國人有機會接觸和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這為培養(yǎng)適應近代化需要的人才奠定了基礎。其次,教學方法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打破了傳統(tǒng)封建學校的陳規(guī)舊制,推動了教育方式的變革。再者,大規(guī)模的留學教育計劃,使不少留學生學成歸來,成為各領域的風云人物,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了力量。最后,洋務教育促使中國教育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2)京師大學堂創(chuàng)辦成功的原因包括:一是處于晚清維新變法運動的時期背景,順應了改革潮流。二是在籌備期間廣泛借鑒其他國家,特別是日本的教育制度,吸取了有益經(jīng)驗。三是以政權力量來推行各項教育措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3)上海新式教育的發(fā)展狀況:小學堂、中等以上學堂、女學堂、教會學校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