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的診斷與鑒定_第1頁
玉米大斑病的診斷與鑒定_第2頁
玉米大斑病的診斷與鑒定_第3頁
玉米大斑病的診斷與鑒定_第4頁
玉米大斑病的診斷與鑒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玉米大斑病的診斷與鑒定演講人:日期:目錄玉米大斑病概述玉米大斑病癥狀識別玉米大斑病病原鑒定玉米大斑病診斷方法玉米大斑病防治策略玉米大斑病研究展望PART01玉米大斑病概述玉米大斑病是一種由大斑病凸臍蠕孢引起的、發(fā)生在玉米的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葉片,嚴重時可危及葉鞘和苞葉。定義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病和流行程度受自交系的抗病性、輪作制度、氣候條件和栽培措施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當存在大量病原菌、適宜發(fā)病的環(huán)境條件以及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時,該病易于發(fā)生和流行。發(fā)病原因定義與發(fā)病原因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大發(fā)生年份一般減產15-20%,嚴重時減產50%以上,對玉米生產造成嚴重影響。玉米大斑病不僅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還可能導致玉米葉片枯死、植株早衰、倒伏等問題,進一步影響玉米的生長發(fā)育和產量形成。危害程度及影響影響危害程度分布范圍玉米大斑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區(qū),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玉米病害。流行規(guī)律玉米大斑病的流行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氣候條件、栽培措施、品種抗病性等。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病原菌易于繁殖和傳播,導致病害的流行。同時,連作、密植、氮肥過多等栽培措施也可能加重病害的發(fā)生。分布范圍與流行規(guī)律PART02玉米大斑病癥狀識別葉片上出現水漬狀青灰色或灰綠色斑點,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斑點逐漸擴大并變成黃褐色或灰褐色。發(fā)病初期病斑呈長條形或不規(guī)則形,邊緣通常呈紅褐色或深褐色,中央為淡褐色或灰白色,病斑上有時會出現輪紋。發(fā)病中期多個病斑相互融合,導致葉片枯死。發(fā)病后期葉片癥狀葉鞘和苞葉癥狀葉鞘病斑初為褐色斑點,后擴大為不規(guī)則形大斑,邊緣紅褐色或紫褐色,中央灰褐色或淡褐色。苞葉發(fā)病后苞葉上會產生與葉片上相似的病斑,但一般數量較少。葉片上病斑較少,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1/4以下,對玉米生長影響較小。輕度發(fā)病中度發(fā)病重度發(fā)病葉片上病斑較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1/4至1/2,對玉米生長有一定影響。葉片上病斑密集,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1/2以上,葉片枯死嚴重,對玉米生長影響較大。030201病情分級標準PART03玉米大斑病病原鑒定大斑病凸臍蠕孢,屬于半知菌亞門真菌。病原菌種類分生孢子梗單生或2~3根叢生,由氣孔伸出,褐色,分枝或不分枝,具膝狀節(jié)0~4個,多數2~3個,頂端色淡,具2~8個隔膜,大?。?50~360)×(6~10)微米。分生孢子梭形、長橢圓形,褐色,頂端細胞無色,尖或鈍,基細胞尖,具2~9個隔膜,大?。?0~150)×(15~25)微米。病原菌特點病原菌種類及特點分離方法可采用常規(guī)的組織分離法或單孢分離法進行分離。培養(yǎng)方法在PDA培養(yǎng)基上,菌落初白色,后變灰褐色,氣生菌絲茂盛,呈絨毛狀,有明顯的同心輪紋,后期在菌落上產生黑褐色小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病原菌分離與培養(yǎng)方法接種方法可采用噴霧法、針刺法或菌絲塊接種法進行接種。致病性測定將分離得到的病原菌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后,用接種方法接種到健康的玉米植株上,觀察其發(fā)病情況。若接種后的玉米植株出現與田間相同的癥狀,則可確定該病原菌為玉米大斑病的致病菌。病原菌致病性測定PART04玉米大斑病診斷方法

田間診斷要點觀察葉片癥狀玉米大斑病典型癥狀為葉片上出現黃褐色或灰褐色的大型病斑,多從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病,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展。識別病斑特征病斑呈長梭形,中央淡褐色,邊緣深褐色,病斑上常出現黑色霉層。判斷發(fā)病時期玉米大斑病一般在玉米生長中后期發(fā)病,尤其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易流行。病原菌分離培養(yǎng)采用組織分離法,將病葉組織接種在培養(yǎng)基上,觀察菌落形態(tài)、顏色等特征,進一步確認病原菌種類。顯微鏡檢查采集疑似病葉,制作臨時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病菌形態(tài),玉米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具有明顯特征。致病性測定將分離得到的病原菌接種在健康玉米葉片上,觀察是否出現典型病斑,以驗證病原菌的致病性。實驗室診斷技術123根據玉米大斑病菌的特異性基因序列設計引物,通過PCR擴增檢測病菌DNA,實現快速、靈敏的診斷。PCR擴增技術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染料或熒光探針,實時監(jiān)測PCR產物生成情況,實現定量檢測病菌數量。實時熒光定量PCR將大量玉米大斑病菌特異性基因探針集成在芯片上,通過一次雜交反應同時檢測多個樣品,實現高通量、快速診斷。基因芯片技術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PART05玉米大斑病防治策略選用適應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抗病品種,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根本途徑。注意品種的合理搭配與輪換,避免品種單一化種植。對于具有高抗或免疫的品種,應優(yōu)先選用并進行推廣。選用抗病品種適期早播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及時排水加強農業(yè)防治01020304使玉米提早抽雄,避開病害發(fā)生高峰。根據地力、施肥水平、品種特性等因素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提高田間通風透光性。增施有機肥,平衡施用氮、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雨后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發(fā)生。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嚴格遵守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在心葉末期到抽雄期或發(fā)病初期,噴灑適宜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瘜W藥劑防治利用生物制劑進行防治,如枯草芽孢桿菌、木霉菌等。通過生物防治方法,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降低環(huán)境污染。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發(fā)揮自然控制作用。例如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敵昆蟲對玉米螟等害蟲的控制作用。生物防治方法PART06玉米大斑病研究展望03病原菌與寄主互作研究揭示病原菌與玉米植株的互作機制,為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思路。01病原菌生物學特性研究了解大斑病凸臍蠕孢的生長、繁殖、傳播等生物學特性,為防治提供理論基礎。02病原菌致病力分化研究探明不同菌株間致病力的差異及其原因,為抗病育種和品種布局提供依據。深入研究病原菌致病機理發(fā)展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應用PCR、實時熒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學技術,實現快速、靈敏、特異的病原菌檢測。建立病害預測預報模型利用氣象數據、品種抗病性等信息,構建病害預測預報模型,為防治決策提供支持。改進傳統(tǒng)診斷方法優(yōu)化現有的顯微鏡檢、病原菌分離培養(yǎng)等診斷方法,提高診斷準確性和效率。完善診斷與鑒定技術體系抗病基因功能驗證與利用對抗病基因進行功能驗證,明確其抗病機制和效果,為抗病育種提供有力支撐。創(chuàng)制抗病新材料利用轉基因、基因編輯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創(chuàng)制抗病性更強、綜合性狀更優(yōu)良的新材料,為玉米生產提供新的種質資源。發(fā)掘新的抗病基因通過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等技術手段,發(fā)掘新的抗病基因資源,為抗病育種提供新的基因來源。發(fā)掘和利用新的抗病基因資源推廣抗病品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等農業(yè)防治措施,提高玉米植株的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