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三文化發(fā)展歷程第38講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三文化發(fā)展歷程第38講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三文化發(fā)展歷程第38講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三文化發(fā)展歷程第38講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三文化發(fā)展歷程第38講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十三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時空坐標階段特征近代百年中,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的先進分子為救亡圖存,不斷探究獨立、富強之路。新中國成立以來又不斷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線索一: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1)學造器物。鴉片斗爭后林則徐、魏源等先進的中國人起先“開眼看世界”,并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見;19世紀60—90年頭洋務派提出“中體西用”,并把“師夷長技”的思想付諸實踐。(2)仿行制度。①19世紀末,資產階級維新派主見變法圖強、實行君主立憲制,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②資產階級革命派主見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新三民主義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成為國共兩黨合作進行國民革命的政治基礎。(3)思想解放。新文化運動以“民主與科學”為旗幟;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線索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成功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第38講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備考指導素養(yǎng)目標把握一個主題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思想啟蒙和救亡圖存相連,體現了劇烈的反封建反侵略主題性質,即“解決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1)相識鴉片斗爭后,中國近代先進學問分子尋求強國御侮之道的愛國主義的歷史價值觀(2)通過相關史料進行歷史說明,相識康梁維新思想向西方學習從器物到制度層面的飛躍(3)通過對三民主義與新三民主義內容進行歷史說明,明確新三民主義是對三民主義內容的繼承與發(fā)展(4)孫中山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改組了中國國民黨,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fā)展,體會孫中山胸懷國家、堅韌不拔、與時俱進的革命探究精神(5)立足唯物史觀,辯證分析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6)通過史料對比分析進行歷史說明,了解傳入中國的各種救國思潮,相識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先進學問分子的歷史必定選擇留意四個階段從鴉片斗爭到甲午中日斗爭,地主階級學器物;戊戌變法到20世紀初,資產階級學制度;1915—1919年,資產階級學習思想文化;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從走俄國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理解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國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主題,學習西方與救亡圖存相連,體現了反封建、反侵略性質二是近代中國學習西方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歷程三是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經驗了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過程,最終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挽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學問排查教材深化一、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1.“開眼看世界”——地主階級反抗派(1)代表①林則徐:編譯《四洲志》《各國律例》等資料,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魏源:編撰出《海國圖志》,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2)作用:引導著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迪作用。情境體驗1.鴉片斗爭后,姚瑩寫下《康車酋紀行》,“冀雪中國之恥,重邊海之防”,“欲吾中國稍習夷事,以求撫馭之方耳”。該書的意義何在?2.“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地主階級洋務派(1)背景:其次次鴉片斗爭后,中國面臨內憂外患的形勢。(2)代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3)主見: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思想。(4)實踐:創(chuàng)辦了一批近代企業(yè),開設了一批新式學堂?;I劃建設近代海軍。(5)評價: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但未能使中國走向富強;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近代的思想解放。3.維新變法思想——資產階級維新派(1)早期維新思想①背景:洋務運動的綻開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②代表:王韜、鄭觀應等。③主見:經濟上,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與外國進行商戰(zhàn);政治上,主見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度;文化上,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學問。④局限: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未付諸實踐。(2)康梁維新思想①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斗爭失敗后,民族危機嚴峻;經濟上,中國民族工業(yè)的初步發(fā)展;思想上,早期維新思想的產生,西學在中國的傳播。②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見(特點)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經學的外衣,宣揚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啟超《變法通議》主見伸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嚴復反對君主專制,主見國家屬于人民③實踐:創(chuàng)辦學堂、著書立說、創(chuàng)辦報刊、進行戊戌變法。④作用: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民的覺醒,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概念闡釋“體用之爭”“體用之爭”最初指的是清政府內部洋務派和頑固派之間的爭論,爭論的實質是維護清朝統(tǒng)治秩序的手段之爭,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秩序。但是,洋務派的主見和實踐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客觀上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到了清末,擴展到維新派與洋務派的爭論,維新派認為“體”應為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體用之爭”有了更新的內涵。思維點撥早期維新派是中國近代史上較早的思想啟蒙者,他們作為思想史上的拓荒者、耕耘者和播種者,既有很多來源于西方文明的思索,又保留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明的痕跡。雖然早期維新派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思想體系,但是卻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康梁等人維新思想的形成。二、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1.三民主義(1)背景①社會狀況:鴉片斗爭以后,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改良方案失敗。②階級狀況:19世紀末,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臺。③組織基礎: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④個人條件:廣州起義失敗后,孫中山流亡海外,他一邊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一邊考察西方社會政治,大大豐富了民主革命思想。(2)提出:1905年,孫中山提出同盟會綱領“驅除韃虜,復原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在《民報·發(fā)刊詞》中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3)內容項目綱領含義地位民族主義驅除韃虜,復原中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tǒng)治前提民權主義創(chuàng)立民國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核心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核定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全部,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漲的地價歸國家全部,由國民共享補充和發(fā)展(4)評價①進步性: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重要的理論指導。②三民主義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帝口號,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帶有明顯的時代和階級局限性。(5)實踐①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②《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孫中山依據三民主義思想原則,領導制定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③捍衛(wèi)共和:孫中山先后領導發(fā)動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兩次“護法運動”。2.新三民主義(1)背景①孫中山一系列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失敗的歷史教訓,使孫中山漸漸相識到,救國必需尋求新途徑、新力氣。②十月革命后,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幫助。③孫中山確定改組國民黨。(2)提出: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重新說明白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3)內容①民族主義:一為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二為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同等。②民權主義: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③民生主義: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4)評價①進步性:與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有著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標,即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軍閥統(tǒng)治,這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國民革命時期的旗幟。②局限性:仍屬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范疇,不能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構圖解史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誤區(qū)警示“平均地權”≠“平分土地”平均地權是孫中山用以解決土地問題的綱領,其用意是打擊封建土地私有,核定地價,漲價歸公,由國民共享。平均地權的實質是實行資產階級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安排土地,更不是滿意農夫對土地全部權的要求。三、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新文化運動(1)背景①思想基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統(tǒng)治,民主、自由、同等、博愛等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②經濟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國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fā)展。③階級基礎:資產階級劇烈要求實行民主制度,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國先進分子力圖“根本之救亡”。④干脆緣由:袁世凱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2)概況①興起: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②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③主要陣地:《新青年》。④活動基地:北大。蔡元培實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3)內容①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學”指科學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學法則。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芭f道德”是指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tǒng)道德,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③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胡適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發(fā)表《文學革命論》,揭開了文學革命的序幕;魯迅把反封建內容與白話文形式有機結合。(4)影響①猛烈地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②中國學問分子受到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建了有利條件。③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確定否定和確定確定的局限性。情境體驗2.1916年誕生的山東邊緣學問青年杜深如說,因為辛亥革命沒有成功,所以生在有總統(tǒng)的時代和有皇帝的時代沒有什么大差池。真的革命還是在歐戰(zhàn)期間綻開的。杜深如做出上述推斷的主要依據是什么?拓展提升北京高校成為新文化運動主要活動基地的緣由(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針。(2)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3)培育了一批具有先進思想的進步青年。思維點撥新文化運動前期三項內容之間的關系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新道德是民主與科學的前提;新文學是民主與科學的傳播載體。2.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1)條件①新文化運動的開展。②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③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大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2)概況①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成功》《布爾什維主義的成功》等文章,領先舉起社會主義旗幟。②1919年,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馬克思主義探討專號》,其中《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③一批探討馬克思主義的社團出現。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創(chuàng)辦工人補習學校,出版刊物《勞動界》《勞動者》《勞動音》等,向工人宣揚馬克思主義。(3)影響①一批先進的中國人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他們起先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②1921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構圖解史近代“西學東漸”的歷程主題探究實力提升主題一華夷之辨——從“師夷長技”到“中體西用”探究1史料實證——全面相識地主階級反抗派材料兩次鴉片斗爭期間西風東漸,對中國的傳統(tǒng)秩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波,而等清政府相識到這一點時已為時過晚。林則徐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曾編譯《四洲志》,此書后經魏源增補為《海國圖志》……魏源的思想新舊參半,他在提出上述主見的同時,又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戰(zhàn)略思想……“自強運動”便脫胎于這種思想,該派中人主見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機器制造技術,這事實上是魏源等人“經世”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秾O子兵法》中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边@正好表明白向西方學習的必要性。不幸的是,中國太大了,士大夫們墨守成規(guī)、思想閉塞,對外界狀況麻木不仁,因而西方的影響主要只是局限于通商口岸地區(qū)?!幾訹美]費正清《中國:傳統(tǒng)與變遷》探究依據材料分析兩次鴉片斗爭期間西學東漸發(fā)生的變更?!菊J知深化】地主階級反抗派思想的特點(1)核心和內容:以“向西方學習”為核心,以學習西方技術特殊是軍事技術為主要內容。(2)主體和目的:以地主階級學問分子探究為主,啟迪人們探究新知和重新相識世界。(3)進步性:“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引導著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迪作用,開學習西方之先河。(4)局限性:對外部世界的相識是很膚淺、很模糊的,只停留在學器物即技術層面,也沒付諸行動;其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封建制度。其思想總體上仍屬經世致用的封建思想體系。探究2史料實證——洋務派及其思想材料“中體西用”后來久被指為包庇封建,其實,那個時候的中國,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頑梗的士人,在封建主義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啟錮閉,引入若干資本主義文化,除了“中體西用”還不行能提出另一種更好的宗旨。假如沒有“中體”作為前提,“西用”無所依托,它在中國是進不了門,落不了戶的。——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探究概括材料中陳旭麓是如何評價“中體西用”的?!菊J知深化】多角度評價洋務派的“中體西用”主見(1)洋務派出于地主階級的本能,其目的在于維護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和綱常名教。(2)它打出的“自強”和“求富”旗號,沖擊了“重農抑商”的陳腐觀念,對中國的工業(yè)、國防和軍隊、教化和外交現代化起了確定的推動作用。(3)它反映了新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對相對落后國家和地區(qū)舊制度、舊思想的沖擊,是西方工業(yè)文明在世界范圍內擴展的詳細表現。(4)“中體西用”思想反映了封建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明的沖突,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對西方文明既觀賞又抗拒的沖突心態(tài),但它終歸承認了中學之不足,西學之所長,客觀上使中國人的價值觀由“傳統(tǒng)人”起先向“現代人”轉變。素養(yǎng)感悟歷史價值觀——近代前期中國對西方相識的變更鴉片斗爭以來,中學與西學、傳統(tǒng)與現代的碰撞和斗爭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歷程。鴉片斗爭后,中國的有識之士被斗爭所驚醒,起先“開眼看世界”,地主階級反抗派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見,認為中國落后的根源在于中國的科學技術不如英法等國。但是甲午中日斗爭失敗,使地主階級的幻想破滅,其閱歷教訓進一步推動了仁人志士探究救國救民道路的深化發(fā)展。主題二新芽綻放——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產生與發(fā)展探究1史料實證——康有為對儒學的看法材料這場維新運動的領導人是學者康有為(1858—1927)和梁啟超(1873—1929),他們印刷了一系列小冊子,重新說明白儒家思想,為帝國體系下發(fā)生的巨變進行辯護??涤袨楹土簡⒊非蟮牟⒉皇潜3种袊霓r業(yè)化社會和文化傳統(tǒng),而是再造中國并使之轉變?yōu)閺娪辛Φ默F代工業(yè)化社會。——摘編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探究依據材料指出維新派變法的特點?!菊J知深化】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及緣由(1)特點①中西融合: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借助儒家思想宣揚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②救亡圖存:體現中國社會面臨崩潰和民族危機深重的現實,蘊涵了救亡圖存、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劇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懦弱性、妥協(xié)性的特點。③由理論到實踐:把維新思想轉變?yōu)榫S新變法運動,最終推動了戊戌變法運動的出現。(2)緣由①客觀緣由:當時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不足,資產階級力氣非常弱小,而封建頑固勢力非常強大。不能與封建勢力徹底決裂。②主觀緣由:康有為等維新派作為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分子的代表,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親密聯(lián)系,其思想相識具有局限性。探究2史料實證——多角度相識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材料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行以須臾緩。而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國治民生主義者,發(fā)達最先,睹其禍害于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幾詫O中山《民報·發(fā)刊詞》探究依據材料概括孫中山的主要觀點?!菊J知深化】多視角相識孫中山的三民主義(1)從時代背景看,三民主義產生于《辛丑條約》簽訂后,民族沖突和階級沖突趨于匯流。(2)從綱領內容看,三民主義所要解決的是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沖突,要求推翻清朝統(tǒng)治。(3)從民生意識看,三民主義借鑒歐美閱歷,結合中國國情,憐憫人民疾苦,呼喊社會公允。(4)從民主政治看,三民主義提倡民權,指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確立三權分立的責任內閣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化人心,推動了民主政治的進程。(5)從時代發(fā)展看,三民主義與時俱進,由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推動了民主革命的進程。素養(yǎng)感悟唯物史觀——對19世紀末資產階級思想的思索當下的中國夢是近代追求獨立、民主、富強歷程的持續(xù),這與近代中國國家層面反外國侵略、求民族獨立,政治上反專制、求民主,經濟上反壓迫、求發(fā)展的過程親密相關。高考命題留意從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角度命題,考查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在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的探究,其閱歷教訓給當下踐行中國夢以歷史借鑒。主題三除舊布新——新文化運動探究1史料實證——新文化運動的特點材料一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幾躁惇毿恪缎虑嗄辍分侗局咀锇钢疝q書》材料二我沒見過他,怎么能愛他?我沒有愛他,又怎么能嫁他?……這簡直是一件買賣,拿人去當牛馬罷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還怎么能承認什么禮教呢?——摘編自黃婉《自覺的女子》探究依據材料一、二,新文化運動與以前向西方學習相比,發(fā)生了什么變更?這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具有怎樣的作用?【認知深化】新文化運動的特點新領導前期領導者為資產階級激進派,后期為馬克思主義者新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為其奠定經濟基礎新思想前期的指導思想是西方的民主與科學及達爾文的進化論;后期則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新內容前期以宣揚民主與科學為突破口,以提倡新文學、新道德為手段,以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后期以宣揚馬克思主義為主要內容,提出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新成果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探究2唯物史觀——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國的不同境遇材料一特獨創(chuàng)孔子為改制教主,六經皆孔子所作,俾國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噬弦乙褂[觀,知大圣之改制,審通變之宜民,所以訓諭國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涤袨?1898年6月)材料二孔教與共和乃確定兩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此義愚屢言之。張、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猶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蓋以孔子之道治國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幾躁惇毿恪稄捅倥c尊孔》探究材料一、二都涉及如何對待“孔子”問題,二者在本質上有何區(qū)分?出現這種不同看法的根本緣由是什么?【認知深化】儒家思想在維新變法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的不同命運項目維新變法運動新文化運動命運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儒家思想相結合全面否定儒家的傳統(tǒng)道德緣由①封建頑固勢力比較強大,為了削減變法的阻力;②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③與康有為等人的家世、教化和經驗有關①袁世凱企圖利用孔子達到復辟帝制的目的;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起先深化人心;③陳獨秀等人的思想和經驗續(xù)表項目維新變法運動新文化運動目的利用孔子權威論證維新變法的合理性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掃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礙不足之處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懦弱性全面否定儒家傳統(tǒng)道德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實質宣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和發(fā)展資本主義素養(yǎng)感悟唯物史觀——近代中國道路總問題下的文化選擇近代以來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為尋求民族獨立和社會發(fā)展,在各種文化沖突、碰撞與融合中進行了文化選擇與道路嘗試。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多種主義和文化交互激蕩,經過與好用主義、改良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思想交鋒,馬克思主義思想漸漸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先進分子的文化選擇。從今,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為主動,并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v聯(lián)橫合思維升華一、比較洋務思想和維新思想的異同項目洋務思想維新思想不同點政治維護清朝的封建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興辦官辦工業(yè)激勵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學習內容“中體西用”,單純學習外國的制造技藝不僅要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更應當借鑒西方的政治體制階級屬性封建地主階級(洋務派)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維新派)依靠對象依靠駕馭實權的太后依靠無實權的光緒帝方式和道路利用手中權力,運用政府的職能開展洋務運動發(fā)動帶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和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相同點都主見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富國強兵,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培育人才二、舊三民主義與新三民主義的比較項目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新發(fā)展民族主義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的統(tǒng)治對外: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華民族自求解放;對內: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同等(1)不反帝→反帝;(2)反滿→各民族同等續(xù)表項目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新發(fā)展民權主義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國民政府,國民一律同等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之個人及團體,均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1)民權由資產階級駕馭→平民共有;(2)普遍、詳細、可行民生主義平均地權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1)節(jié)制資本,“耕者有其田”;(2)扶助農工三、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特點1.愛國性: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主題始終與抵制侵略、啟蒙和救亡相連,體現了劇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愛國性質。2.廣泛性:近代前期主要社會階級,包括地主、農夫、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斗爭和探究。3.漸進性:學習西方經驗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這樣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不斷深化的歷程。4.轉變性:中國人民對西方文化的相識經驗了一個由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的過程,最大的選擇是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挽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并將其牢牢地植根于中國大地。真題實戰(zhàn)模擬演練真題實戰(zhàn)1.(2024全國Ⅰ卷,28)1876年,英國傳教士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格致匯編》設有“相互問答”欄目,其中大多問題是從讀者的愛好、關注點動身的。各類問題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表《格致匯編》“相互問答”欄目各類問題所占比例應用科學、各種技術自然常識基礎科學奇異和其他問題42.5%22.8%17.5%17.2%據此可知,當時()A.中體西用思想的傳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匯促進維新思想深化發(fā)展C.西學傳播適應了興辦實業(yè)的需求D.崇尚科學成為了社會的主流思潮2.(2024山東卷,6)1873年,華蘅芳等人翻譯的《地學淺釋》把英國學者賴爾的地質學理論介紹到中國。賴爾認為,地質的進化過程,不是由超自然力氣或者巨大災變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氣在漫長的歲月中漸漸形成的。這一理論在當時受到中國進步思想家的歡迎,是因為它()A.對自然演進規(guī)律進行了科學闡釋B.傳播了西方先進科學學問C.與中國社會變革產生了共鳴D.動搖了恪守祖訓的陳舊觀念核心價值華蘅芳對大量西方科技資料的翻譯,在很大程度上開啟了近代中國對科技的重新相識,讓長期處于封閉狀態(tài)的中國社會有機會深化接觸西學,其作用與影響已經遠遠超乎了華蘅芳當年開展翻譯工作的本意。華蘅芳以極大的愛國熱忱和科學熱忱,從翻譯做起,不僅自己充分駕馭了所需科技學問,還通過譯介、傳播西方書籍,培育了大量近代科技人才,在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方面可謂功不行沒。3.(2024全國Ⅲ卷,29)1916年1月,陳獨秀在《青年雜志》撰文稱:“個人之人格高,斯國家之人格亦高。個人之權鞏固,斯國家之權亦鞏固。而吾國自古相傳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陳獨秀意在()A.主見國家至上 B.批判封建倫理C.反對西方民主 D.傳播馬克思主義4.(2024全國Ⅰ卷,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學”“同等”“民主”等詞出現頻次大體相當;1919—1922年,“民主”出現次數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1/20。這種變更可說明()A.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fā)生轉變B.國民革命運動受到民眾普遍擁護C.資本主義政體模式被學問界否定D.中國社會主要沖突發(fā)生變更素養(yǎng)立意5.(2024海南卷,7)1863年,有官員上奏清廷:“聞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兩國,學習制造船炮、鉛藥及一切軍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學習制造船炮等法,我國家亦宜行之?!睋丝芍?該官員()A.主見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B.認為西方長技值得學習C.敦促清政府學習日本政體D.意識到洋務運動的局限6.(2024全國Ⅲ卷,28)英國科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及其他》認為不能將自然的進化論與人類社會的倫理學混為一談。但嚴復將該書翻譯成《天演論》時,“挖空心事”地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提出自然界進化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嚴復意在()A.訂正生物進化論的錯誤B.為反清革命供應理論依據C.傳播“中體西用”思想D.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素養(yǎng)立意7.(2024全國Ⅰ卷,29)五四運動后,出現了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的爭論,有人反對走俄國式的道路,認為救中國只有一條路,就是“增加富力”,發(fā)展實業(yè);還有人主見“采納勞農主義的干脆行動,達到社會革命的目的”。這場爭論()A.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認清了歐美的社會制度C.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打算了條件D.消退了學問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的分歧素養(yǎng)立意8.(2024全國Ⅲ卷,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指責工讀互助等社會改良活動,認為“零零碎碎的救濟”“無補大局”,主見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走進工廠,深化工人群眾。這表明當時()A.民主與科學觀念廣泛傳播B.實業(yè)救國運動如火如荼C.馬克思主義影響日益增加D.批判傳統(tǒng)禮教成為共識9.(2024全國Ⅱ卷,29)1923年底,孫中山認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則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則由于我黨組織之方法不善,前此因無可仿效。法國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國革命血戰(zhàn)八年而始得獨立,因均無確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國有之,殊可為我黨師法?!逼湟庠?)A.走蘇俄革命的道路B.放棄資產階級代議制C.加強革命的領導核心D.變更反封建的斗爭目標模擬演練1.(2024海南一模)魏源在《海國圖志》中說:“夫蠻夷羌狄之名,專指殘虐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侵^本國而外,凡有教化之國皆謂之夷狄也?!笨梢?魏源這一相識()A.尚未完全突破傳統(tǒng)的華夷觀念B.闡釋了“師夷長技”的救國主見C.旨在喚醒國人的愛國保種意識D.構建了“中體西用”的話語體系2.(2024新疆三模)張之洞指出:“近數年來,各省學堂建設日多,風氣囂張日甚。大率以不守圣教禮法為通才,以不遵朝廷制度為志士。即冠服一端,不論文武各學,皆仿效西式……至于學堂以內,多藏非圣無法之書……實為隱憂?!辈牧媳砻餍率綄W堂的增多()A.變更了教化落后的局面B.推動了社會風氣的變更C.沖擊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D.動搖了清朝統(tǒng)治的基礎3.(2024湘贛皖長郡十五校第一次聯(lián)考)梁啟超認為中國古代就已經產生了議院制度的雛形,《孟子》一書的諸大夫,就相當于西方的上議院,而所謂的國人,類似于西方下議院。他旨在()A.宣揚傳統(tǒng)文化,維護君主制度B.托古改制,宣揚民主共和思想C.找尋立憲歷史依據,推動變法D.鼓吹西學中源,削減變法阻力4.(2024山東德州期末)1916年初,陳獨秀撰文說:“吾國年來政象,惟有黨派運動,而無國民運動也?!毕M袊那嗄耆四軌蛳穹ㄌm西革命那樣,成為“強有力之國民,使吾國黨派運動進而為國民運動”。陳獨秀旨在()A.喚醒青年的公民自覺 B.批判封建倫理道德C.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 D.創(chuàng)立無產階級政黨5.(2024安徽亳州期末)中國古代相識論中有一個基本觀點是“知易行難”,但孫中山認為這一學說對資產階級革命事業(yè)危害極大,于是提出了“知難行易”的學說。孫中山意在強調()A.打破古代相識論束縛,解放思想B.三民主義在實踐中的意義C.革命思想不同于中國古代思想D.革命者應有堅決的志向信念第十三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第38講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學問排查·教材深化情境體驗1提示開啟了中國早期近代思想啟蒙的先河。情境體驗2提示新文化運動觸及變革最深的層面。主題探究·實力提升主題一探究1提示傳播主體以開明官員、先進學問分子等為主;傳播內容以學習西方的先進武器以及相關的器械運輸等為主;傳播范圍局限于香港等通商口岸地區(qū);傳播的影響對中國人開闊視野、起先相識世界起了啟蒙的作用,引進西方先進科技,有利于中國工業(yè)化的啟動。探究2提示當時中國封建頑固勢力異樣強大,“中體西用”為西學的傳入創(chuàng)建了條件。主題二探究1提示托古改制,發(fā)展資本主義以救亡圖存。探究2提示以革命手段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爭取民族獨立;主見將社會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解決民生問題和貧富懸殊問題,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主題三探究1提示變更:學習西方由器物、制度層面深化到思想文化層面。作用: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促使人們思想的解放;后期傳播的馬克思主義,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爆發(fā)。探究2提示沒有區(qū)分,二者在本質上都是在宣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根本緣由: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程度不同,導致資產階級力氣不同。真題實戰(zhàn)·模擬演練真題實戰(zhàn)1.C本題考查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狀況。依據材料中的數據,可知1876年讀者的愛好、關注點以應用科學、各種技術為主。據此并結合時代背景:當時洋務企業(yè)、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并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可知C項正確。材料中的數據反映出當時重視科學技術,即重視西學,沒有反映抑制中體西用思想,故A項錯誤。維新思想側重于改良政治,對應用科學關注較少,故B項錯誤。崇尚科學沒有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潮,故D項錯誤。2.C本題考查近代社會思潮。題干材料的主旨是中國進步思想家歡迎并接受西方地質學理論,認同自然力氣逐步推動地質演化,這一理論有利于促進維新思想的傳播,使其逐步成為社會主流思潮,順應了社會變革的趨勢,故C項正確。在19世紀70年頭,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背景下,中國進步思想家歡迎賴爾的理論,不是為了對自然演進規(guī)律進行科學闡釋,也不是為了傳播西方先進科學學問,而是為了宣揚維新思想,故A、B兩項錯誤;西方地質學理論只是傳入中國,并沒有動搖頑固派恪守祖訓的觀念,故D項錯誤。3.B本題考查陳獨秀的思想觀點。依據材料,可知陳獨秀認為封建社會的儒家倫理道德壓制中國人的人格發(fā)展,進而不利于國家鞏固,因此批判的是儒家倫理道德,故B項正確;材料信息反映了陳獨秀強調個人的重要性,而非主見國家至上,故A項錯誤;西方民主蘊含了個人的自由、同等思想,與陳獨秀的主見具有一樣性,故C項錯誤;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故D項錯誤。4.A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前期和后期主流思想的演化。題干材料中1915—1918年屬于新文化運動的前期,其主流思想為民主、科學,而1919—1922年為新文化運動的后期,其主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強調“社會科學”“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因此“科學”“革命”兩詞的出現頻率遠遠高于“民主”,故A項正確。國民革命運動發(fā)生于1924—1927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五四運動后,中國的資產階級學問分子大多仍主見建立資本主義政體,故C項錯誤;1915—1922年,中國處于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社會主要沖突沒有發(fā)生變更,故D項錯誤。5.B材料“學習制造船炮等法,我國家亦宜行之”說明他認為西方長技值得學習,故選B項;材料主見學習西方技術不是開放通商口岸,解除A項;材料主見學習西方技術不是政體,解除C項;材料主見學習西方技術,與洋務派的主見一樣,解除D項。6.D本題考查中國近代的維新思想。題干中強調嚴復將生物進化論與人類社會的倫理學聯(lián)系起來,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嚴復通過翻譯《天演論》來宣揚不變法就要亡國的道理,故D項正確。嚴復翻譯的《天演論》重在將進化論應用于人類社會,并沒有訂正生物進化論的錯誤,故A項錯誤;嚴復通過《天演論》宣揚的是維新變法思想,不是反清革命思想,也不是“中體西用”的思想,故B、C兩項錯誤。7.C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本題材料反映的是五四運動后關于社會主義的爭論,前者反對俄國式的道路,主見實業(yè)救國;后者主見“勞農主義”,聯(lián)系時代背景可知即俄國式的暴力革命。在爭論中,社會主義的思想得到傳播,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打算了條件,故C項正確;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是指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當時尚未確立,故A項錯誤;材料主旨是關于社會主義的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