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姓名稱謂_第1頁
2024屆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姓名稱謂_第2頁
2024屆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姓名稱謂_第3頁
2024屆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姓名稱謂_第4頁
2024屆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姓名稱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姓名稱謂

閱讀材料,完成小題

書湯西樓詩后

元?袁楠

玉溪生往學草堂詩,久而知其力不能逮,遂別為一體,然命意深切,用事精遠,非

止于浮聲切響而已也。自西昆體盛,劈積組錯,模、歐諸,發(fā)為自然之聲,窮極幽陸,

而詩有三宗西。夫律正不拘,語腴意瞬者,為勾見之宗;氣盛而力奪,窮扶變化,浩浩

海滄海之夾蝎石也,為眉山之宗;神清骨爽,聲振金石,有穿云裂竹之勢,為江西之宗。

二宗為盛,惟臨川莫有繼者,于是唐聲絕矣。至乾、淳間,諸老以道德性命為宗,其發(fā)

為聲詩,不過若釋氏輩,條達明朗,而眉山、江西之宗亦絕。永嘉葉正則始取徐、翁、

趙氏為四靈,而唐聲漸復。*至w*^VW*?于rv*V*w*末w*w^y*?*造WW^*V*^號w*w*w*^為*?**^WW詩*^?*w*w人*^*^*^*者^*?*V^*極^*w*W*w凄*?*W*?*切W*?^*'?于^*v*w*w風*^*^WV*云**^V***花w*w*^*^月^*^^^^^之*V*^*^摹*w*^*^*寫^WWV*^*力^*W*?*^孱V*w^^^^氣ZV*V*V*消w*w*w*w規(guī)*^VW**規(guī)^w*W*w^

晚唐之音調(diào)而三宗泯然無余矣。

(選自《四部叢刊》

I.用斜線”/”給文中畫線部分斷句。(限5處)

2.文中加線的“玉溪生”指,“梅”指,“臨川”指o(都填

姓名)

3.根據(jù)文意,簡要概括袁確認為“三宗泯然無余”的原因。

閱讀下面的義言義,完成各題。

李商隱,字義山,懷州河內(nèi)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進士第,位終安陽令。祖鋪,

位終邢州錄事參軍。父嗣。商隱幼能為文,令狐楚鎮(zhèn)河陽,以所業(yè)文干之,年才及弱冠,

楚以其少俊,深禮之,令與諸子游。楚鎮(zhèn)天平、汴州,從為巡官,歲給資裝,令隨計上

都。開成二年,方登進士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調(diào)補弘農(nóng)尉。會昌二年,又以書判拔

萃。

王茂元鎮(zhèn)河陽。辟為學書記,得侍御史。茂元愛其才,以子妻之。德裕與李宗閔、

楊嗣復、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隱既為茂元從事,宗閔黨大薄之。時令狐楚已卒,子絢為

員外郎,以商隱背恩,尤惡其無行。俄而茂元卒,來游京師,久之不調(diào)。會給事中鄭亞

廉察桂州,請為觀察判官、檢校水部員外郎。大中初,白敏中執(zhí)政,令狐絢在內(nèi)署,共

排李德裕逐之。近坐德格黨,亦貶循州刎史。商隱隨亞在嶺表累載。三年入朝,京兆尹

盧弘正奏著掾曹,令典發(fā)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隱屢啟陳情,不之省。弘政鎮(zhèn)徐州,又

從為學書記。府罷入朝,復以文章干,乃補太學博士。會河南尹柳仲郢鎮(zhèn)東蜀,辟為節(jié)

度判官,檢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專殺左遷,商隱廢罷,還鄭州,未幾病卒。

商隱能為古文不喜1’禺對從事令狐受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

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體尤善為誄奠之辭。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

六”。文思清麗,庭筠過之。而俱無持操,恃才詭激,為當涂者所簿,名宦不進,坎煤

終身。

節(jié)選自《舊唐書》)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

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B.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

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C.商隱能為占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

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D.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

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5.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多與“名”的涵義

相近或相反,與“名”相表里,所以也稱“表字”。

B.古代男子15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人,但體還未壯,所以稱做“弱冠”,后泛指

男子15歲左右的年紀。

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稱元年。自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多以年號紀年。

如文中的“開成二年”“會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號紀年法。

D.“遷”是古代官職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詞語之一,指調(diào)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

級轉(zhuǎn)調(diào)三種情況?!白筮w”指降級。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商隱得到令狐楚的賞識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給他衣食,還讓他隨考核官

吏到上都任職,乂提拔他為秘書省校書郎。

B.李商隱幸得貴人助;令狐楚因為李商隱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禮敬,使其與讀書人交

游;王茂元愛惜義山的才華,把女兒許配給他。

C.李商隱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賞識,又恰恰因為二人的黨派之爭陷入了困境,

被令狐約視為忘恩貨義、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隱能寫古文.不喜歡講究對仗,進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開始寫今體帶對偶的

試卷第2頁,共8頁

章奏;他文思清麗,尤其擅寫誄文和奠文。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時令狐楚已卒,子為員外郎,以商隱背恩,尤惡其無行。

(2)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3)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臭,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王翦者,頻陽東鄉(xiāng)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滅三晉,走燕王,而教破

荊師。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shù)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

為賢勇。于是始皇問李常:”吾欲攻取荊,于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日:“不過

用二十萬人?!笔蓟蕟柾豸?,王翦日: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日:“王將軍老矣,何

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彼焓估钚偶懊商駥⒍f南伐荊。王聰言不用因

謝病歸老于頻陽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笑。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與

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

始皇聞之,大怒,自馳如頻陽,見謝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泰軍。

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王寓謝曰:“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

更擇賢將?!笔蓟手x日:“已矣,將軍勿復言!"王財日:“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

十萬人不可。"始皇日:“為聽將軍計耳?!庇谑峭醴秾⒈f人,始皇自送至海上。

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痣眾。始皇日:“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曰:“為大王將,

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yè)耳?!笔蓟蚀笮?。既至

關(guān),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或曰:“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王翦日:“不然。夫秦

王恒①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我不多請?zhí)镎瑸樽訉O業(yè)以自堅,顧令秦王

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擊荊。荊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堅壁而守之,

不肯戰(zhàn)。荊兵數(shù)出挑戰(zhàn),終不出。王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士卒同金。

久之,王聰使人問軍中歡乎?對日:“方投石超距②?!庇谑峭豸逶唬骸笆孔淇捎靡??!?/p>

荊數(shù)挑戰(zhàn)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至薪南,殺其將

軍項燕,荊兵遂敗走。秦因乘勝略定荊地城邑。歲余,虜荊王負芻,竟平荊地為郡縣。

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賁,與李信破定燕、齊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盡并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于后世。

(節(jié)選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注]①怛:通“粗”,粗疏,魯莽。②超距:跳躍。古代的一種游戲,用于習武。

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于頻陽/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

B.王就言不用/因詡病/歸老于頻陽/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

C.王翦言不用/因詼病/歸老于頻陽/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

D.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于頻陽/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

9.下列四個選項對有關(guān)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屬于我國紀年法中的三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即以王公在

位年數(shù)來紀年,如:“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我國其他的紀年法還有年號

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法。

B.文中“寡人以不用將軍計”的“寡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同樣屬于

古代皇帝自稱的還有“朕”,這是古代皇帝的專用詞。

C.本文節(jié)選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妒酚洝饭卜治宸N體裁:本紀、世家、列代、

表、書,其中“本紀'記歷代帝王生平、政績,不過也有例外,比如項羽無皇帝之實,

卻列本紀,主要是因為司馬遷認為其在當時有如同皇帝般的領(lǐng)導力。

D.文中第一段的“歸老”,意思是辭官養(yǎng)老,與之類似的詞語還有“告老”“乞骸骨”“致

仕”等。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王翦是頻陽東鄉(xiāng)人,年輕時就喜歡軍事,后來為秦始皇做事,擒獲太子丹,秦

始皇認為他賢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B.在始皇誠懇道歉和強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棄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實證

明,這為后來大敗荊軍奠定了基礎(chǔ)。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討要良田園林宅院,是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孫,

使自己領(lǐng)兵征戰(zhàn)無后顧之憂。

D.王翦堅守不戰(zhàn),是為了自己的士兵養(yǎng)精蓄銳,避敵銳氣,以便尋找最合適的作

戰(zhàn)時機,最后終于大敗荊軍。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既至關(guān),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

(2)我不多請?zhí)镎瑸樽訉O業(yè)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馮唐者,其大父趙人c父徙代0漢興伏安陵C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c’

個輦過,問唐日:“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文帝曰:“吾居代時,吾

試卷第4頁,共8頁

尚食監(jiān)高祛數(shù)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zhàn)于鉗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鉉鹿也。父知

之乎?”唐對日:“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上日:“何以?”唐日:“臣大父

在趙時,為官率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鄙霞嚷劻H、

李牧為人,良說,而搏群日:“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勺如哉!”

唐日:“主臣!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鄙吓?,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讓日:

“公奈何眾辱我,獨無間處乎?"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p>

當是之時,匈奴新大入朝那,殺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為意,乃卒復問唐日:“公

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日網(wǎng)

以內(nèi)者,寡人制之;間以外者,將軍制之。軍功爵賞皆決于外,歸而奏之。此非虛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成功故

李牧乃得盡其智能遣選車千三百乘,毅騎萬三千,百金之士十萬,是以北逐單于,破東

胡,滅澹林,西抑強秦,南支韓、魏。當是之時,趙幾綱。其后會趙王迂立,其母倡也。

王迂立,乃用郭開讒,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土北,為秦所禽滅。今臣竊聞

魏尚為云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出私養(yǎng)錢,五日一推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

匈奴遠避,不近云中之塞。虜曾一入,尚率車騎擊之,所殺甚眾。夫士卒盡家人子,起

田中從軍,安知盡箝華巧。終日力戰(zhàn),斬首捕虜,上功莫府,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

之。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且云中守魏尚

坐上功首虜差六級,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罰作之。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頗、李牧,

弗能用也。臣誠愚,觸忌諱,死罪死罪!”文帝說。是日令馮唐芍干赦魏尚,復以為云

中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兔。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馀,不能

復為官。

(節(jié)選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12.下列對文中面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庫/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

/委任而責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B.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

/委任而責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C.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

/委任而責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D.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贊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

/委任而貨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1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帝,指漢文帝劉恒,因為他擅長于政治經(jīng)濟的治理,所以廟號被尊為“文

B.匈奴,漢朝時活躍于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quán)造成強

大威脅。

C.尺籍伍符,指記載軍令、軍功的簿籍和軍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詐的守則。

D.持節(jié),節(jié)即符節(jié),綴有耗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時,必執(zhí)符節(jié)以為憑

證。

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馮唐回答文帝疑問,直言冒犯龍顏。文帝向他詢問李齊的情況,他認為李齊不

如廉頗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樣的大將,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馮唐談論將帥,借古制勸諫君王。他告訴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將帥,禮節(jié)隆重;

國內(nèi)大事由帝王決斷,因功封爵賞賜之事由將軍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從中干預。

C.馮唐性格耿直,論魏尚出于公義。魏尚厚待軍吏,威懾東胡,因報功有誤被削

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嚴苛,賞輕罰重,文帝采納了他的勸諫,赦免魏尚。

D.馮唐被推舉為官,卻年事已高。漢景帝即位,任命他為楚國丞相,不久被免職;

漢武帝即位時,征詔賢良之士,大家舉薦他,但他已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

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王遷立,乃用郭開讒,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土北,為秦所禽滅。

(2)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能出諸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屈原者,自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有他。博閏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

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帶隹。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日:“秦

甚憎齊,齊與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

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歸

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

句,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籃田。豌聞之,襲楚至鄧。

荒兵懼,自秦歸。而齊克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日:“不

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睆垉x聞,乃日:“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p>

*券乂凰厚幣用事者臣新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那曲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士張儀是時

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

試卷第6頁,共8頁

及。

時秦昭王與斃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

如毋行?!睉淹踔勺幼託鈩裢跣校骸澳魏谓^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

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卒使上官宮木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C

(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刪節(jié))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

張儀

B.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

張儀

C.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競聽鄭袖/復釋去

張儀

D.如楚/乂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

張儀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看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的“名”,成年時取,供朋友稱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義.匕都存在一定

的聯(lián)系,或詞義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韓愈字退之。

B.“左徒”是楚國的官名,《史記》記載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為屈原的別

稱。

C.“諸侯”是古代中央政權(quán)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tǒng)稱。周制,諸侯名義上需服從王

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貢、述職、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D.“大夫”是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級。

后世遂以大夫為一股官職之稱。

18.卜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為人剛直不阿,卻因此招來禍患。

B.秦昭王派張儀前往楚國,目的是破壞齊楚的聯(lián)盟,為進攻楚國掃障礙。

C.漢中失守之后,楚懷王調(diào)動軍隊深入秦地作戰(zhàn),魏國趁機偷襲楚國鄧地。

D.令尹子蘭勸楚王前往秦國,不要拒絕秦王美意,楚王不顧屈原的反對成行。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齊與楚從親,惠工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市委質(zhì)事楚。

(2)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試卷第8頁,共8頁

參考答案:

I.至于末造/號為詩人者/極凄切于風云花月之摹寫/力解氣消/規(guī)規(guī)晚唐之音調(diào)/而三宗泯然無

余矣2.李商隱梅堯臣王安石3.淺陋拘泥,未能繼承唐詩精髓:

文風凄切,與唐人風貌相差甚遠。

【解析】1.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

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

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shù)某煞謥頂唷?/p>

首先通覽語段聯(lián)系上卜.文,明曉文段語意。文中畫線部分敘述的是“三宗泯然無余''的原因,

可以翻譯為“到了末代,號稱為詩人的,文風凄切著力于風云花月的摹寫,力量孱弱氣勢消

解,淺陋拘泥r晚唐的音調(diào),因而三宗都消失無余了

第一,“至于末造”的意思是到了末代,表示時間,在句中作時間狀語,放在句首,后面應該

斷開。

第二,根據(jù)語法,本句中的“者''用在形容詞、動詞、動詞詞組或主謂詞組之后,組成“考”字

結(jié)構(gòu),用以指代人、事、物,后面應該斷開。

第三,“力孱”和“氣消”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相近,聯(lián)系緊密,中間不應該斷開,前后應該斷開。

第四,根據(jù)語意,“晚唐之音調(diào)”作“規(guī)規(guī)’’的賓語,聯(lián)系緊密,中間不應該斷開。

第五,根據(jù)語意,本句中的“而”的意思是因而,表示總結(jié)原因,前面應該斷開。

因此,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應該是“至于末造/號為詩人者/極凄切于風云花月之摹寫/力孱氣

消/規(guī)規(guī)晚唐之音調(diào)/而三宗泯然無余矣”。

2.此題考核識記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

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

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

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進行作答。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縣)人。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

李杜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shù)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

文文學價值頗高。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秋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俳惻,優(yōu)

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

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此,文中的“玉溪生”指李商隱。

梅堯臣,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qū))人。北宋官員、

答案第1頁,共13頁

現(xiàn)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洵從子。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

修并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

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作品另有《宛陵集》及《毛詩小傳》

等。根據(jù)原文“自西昆體盛,劈積組錯,梅、歐諸公發(fā)為自然之聲,窮極幽隱”,可知文中的

“梅''指梅堯臣。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紹圣

元年,王安石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

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fā)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歹『'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

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

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吊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

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作品存世。因此,文中的“臨川”指王

安石。

3.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分析與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要先通讀

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內(nèi)容和主旨,在此基礎(chǔ)上,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對文章某一

內(nèi)容要點進行分析和概括,

題目要求根據(jù)文意,簡要概括袁確認為“三宗泯然無余”的原因?!叭阢粺o余''一句位于文

段最末尾,其前面的“而'’的意思是因而,表示總結(jié)原因。由此可見,“而”前面的內(nèi)容是對“三

宗泯然無余”的解釋,亦即“三宗泯然無余”的原因.“至于末造,號為詩人者,極凄切于風云

花月之摹寫,力孱氣消,規(guī)規(guī)晚唐之音調(diào),而三宗泯然無余矣”的意思是“到了末代,號稱為

詩人的,文風凄切著力于風云花月的摹寫,力量孱弱氣勢消解,淺陋拘泥于晚唐的音調(diào),因

而三宗都消失無余了分析可知,袁確認為“三宗泯然無余”的原因是“文風凄切著力于風云

花月的摹寫,力量孱弱氣勢消解,淺陋拘泥于晚唐的音調(diào)“,即詩風凄切,著力于風云花月

的摹寫,與唐人風貌相差甚遠;力孱勢消,淺陋拘泥于晚唐的音調(diào),未能繼承唐詩精髓。

【點睛】解答分析概括文中信息題要把握以下三點:①個原則:忠于原文,簡答題答案源

于文本,不可憑空去想。②兩個觀念:一是整體觀念,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箓;二

是聯(lián)系觀念,聯(lián)系全文,狹系主題。③三個步驟:第一步,速讀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

根據(jù)試題,精讀文章;第三步,根據(jù)原文,結(jié)合題目,巧妙作答。

參考譯文:

李商隱往學杜甫的詩,不久便知道他的能力達不到,于是另創(chuàng)一種詩風,然而主旨深切,

用典精遠,不是僅僅講究平反音韻而已。自從西昆體盛行,重復堆砌,梅、歐等諸人,發(fā)出

答案第2頁,共13頁

自然之聲,研討隱微深奧的學問,而詩有三大宗派。律正不拘,語腴意半,是王臨川這一派;

氣盛力奪,窮盡變化,聲勢浩大如同滄海裹挾碣石,是眉山這一派;神清骨爽,聲振金石,

有穿云裂竹的氣勢,是江西這一派。二宗為盛,只有臨川這一派沒有后繼者,于是唐聲斷絕。

到了乾、淳年間,諸老以道德性命為準繩,他們發(fā)聲寫詩,不過像釋氏這類人條達明既,因

而眉山、江西這兩派也斷絕了。永嘉葉正則開始取徐、翁、趙氏為四靈,而唐聲才漸漸恢里。

到了末代,號稱為詩人的,文風凄切著力于風云花月的章寫,力量孱弱氣勢消解,淺陋拘泥

于晚唐的音調(diào),因而三宗都消失無余了。

4.A5.B6.A7.(I)當時令狐楚已經(jīng)死了,他兒子令狐絢為員外郎,因為李

商隱背恩負義,尤其嫌惡池品行不端。(2)君子不屑與之并列,如今君子的智慧卻反不如他

們,(這)難道不奇怪嗎?(3)(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

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

【解析】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jié)合語

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苜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

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jié)構(gòu)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

斷句。句子譯為:李商隱能寫古文,不喜歡講究對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職時,令狐楚能寫奏

章,遂即將他的寫作經(jīng)瞼傳授給李商陷,從這時始他才寫今體帶對偶的秦章。李商陷博學強

記,寫文章時下筆不休,尤其擅長撰寫誄文和祭奠之辭“商隱為主語,”能為古文,不喜偶

對“,句式結(jié)構(gòu)一致,“從事”是任職的意思,與后文的令狐楚關(guān)系緊密,所以“偶對”和“從事”

之間斷來,故排除BD。“令狐楚幕”,是令狐楚幕府的意思,是“從事”的賓語,中間不可斷,

排除C,故選A。

5.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

的變遼、建筑的名稱、年弓、謚號、病號、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些禮節(jié)、朝廷的些

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

相關(guān)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文化意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

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nèi)容,涉及的大多是

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本題B項,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15

歲女子成年,稱“及笄”,故選B。

6.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々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求考生認真審題,提

答案第3頁,共13頁

干要求”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考生在讀懂原文的基礎(chǔ)上,

能夠?qū)Y選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歸納,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

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nèi)容還是

分析觀點。注意將題干與原文進行對比。A項“做了朝廷命官“錯,李商隱在令狐楚摩下是擔

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進士,脫下布衣?lián)蚊貢⌒桑瑓⒖?/p>

原文第一段“楚鎮(zhèn)天平、汴州,從為巡官,歲給資裝,令隨計上都。開成二年,方登進士第,

釋褐秘書省校書郎,調(diào)補弘農(nóng)尉“,故選A。

7.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國”,

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譯的名詞。“刪”,就是刪除,刪除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補”,

就是增補,補充省略的成分。“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罢{(diào)”調(diào)整,把古

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白儭保褪亲兺?,在忠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譯有關(guān)文字。

(1)“卒”,死:“以”,因為:“無行”,品行不端。(2)“齒”,并列:“其”代表上句的君子:

“乃”,去人竟然;第二個“其”,語氣詞,起加強反問語氣作用;“歟”,語氣詞,相當于“啊

(3)開頭主語省略應補充“人們”;“于”,對于;“則”表轉(zhuǎn)折,卻、但是;“恥”,意動用法,

以一一為恥。

【點睛】文言斷句的基本原則:要通讀全文,仔細體會詞、短語以及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要先

易后難,把會斷的句子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斷開。要重視內(nèi)容,斷

完后根據(jù)句子的含義、文章的內(nèi)容再核對一遍.名詞斷句法。通讀仝文,找出人名、地名、

事物名、朝代名、國家名、官職名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然后考慮:什么人,

辦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結(jié)果等。(找動詞)文言句式中,主謂結(jié)構(gòu)居多,但

主語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關(guān)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確定主干,

從而斷開句子。虛詞斷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fā)語詞有:夫、蓋、焉、惟、斯等;

②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③以、于、為、貝IJ、

而,往往用丁句中,在他們的前后般不斷句(“而”表轉(zhuǎn)折而且后面為個比較K和完整的

句子時,“而”字前面要斷開);④有些亞音虛詞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

要斷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己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

等。⑤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

何等詞或固定結(jié)構(gòu)之后,一般可構(gòu)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⑥復句中的關(guān)

聯(lián)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我、貝IJ、然則、或、況、而況、且、

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對話標志斷句法。

答案第4頁,共13頁

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xiàn)人名,以后

就只用"日“,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修辭句式斷句

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對文言文句讀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文言文也是講究修辭的,

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

言文的一大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

解答概括歸納文章內(nèi)容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

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

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nèi)容

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

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

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guān)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

竟識。

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

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話語則

“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

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李商陷,字義山,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曾祖李叔恒,十九歲中進士第,

官位終于安陽(今屬河南)縣令。祖父李捕,官位終于邢州(今河北邢臺)錄事參軍。父親

李嗣。李商隱自幼便能寫文章。令孤楚出鎮(zhèn)河陽(今河南孟縣),李商隱以所作文章投獻他,

當時剛到二十歲。令孤楚因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禮敬,讓他和讀書的諸生交游。令狐楚鎮(zhèn)

守天平(今山東東平)、汴州(今河南開封),李商隱跟隨為巡官,(令狐楚)每年給他衣食,

讓他隨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陜西西安)。開成二年(837),(李商隱)才中進士第,脫去布衣

擔任秘書省校書郎,補任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幺尉。會昌二年(842),他又以書判考中拔萃

科。

王茂元鎮(zhèn)守河陽,起用他為學書記,擔任侍御史,王茂元愛他的才華,把女兒嫁給他為

妻。李德裕和李宗閡、楊嗣復、令狐楚相互間仇怨很深。李商隱成為王茂元的僚屬以后,李

宗閡之黨很鄙薄他。當時令狐楚已經(jīng)死了,他兒子令狐編為員外郎,因為李商隱的背恩負義,

尤其嫌惡他無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隱來游京師,但朝廷久久不給安排職務。正碰

1二紿事中鄭亞任桂州(今「西桂林)廉察使,聘請他為觀察判官、檢校水部員外郎。大中

答案第5頁,共13頁

(847-860)初年,白敏中學執(zhí)朝政,令狐絢在內(nèi)署,共同排擠李德裕,并逐出京師。鄭亞

因為屬李德裕之黨,也被貶為循州(今廣東惠陽)刺史。李商隱隨鄭亞在嶺南多年。三年(849)

人朝,京兆尹盧弘正奏請李商隱為椽普,讓他管草寫箋奏,第二年,令狐約做宰相,李商隱

幾次.上啟陳說內(nèi)心苦衷,令狐絢不予理睬。盧弘政出鎮(zhèn)徐州(今屬江蘇),李商隱又跟隨去

任掌書記。后罷徐州府職又入朝,他以文章拜謁令狐絢,于是補他為太學博士。正遇河南(今

河南洛陽)府尹柳仲郢鎮(zhèn)守東蜀,用他為節(jié)度判官、檢校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

柳仲郢因為擅自殺人,被貶官,李商隱也隨之罷廢,回鄭州(今屬河南),沒多久也就病死

了。

李商隱能寫古文,不喜歡講究對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職時,令狐楚能寫章奏,遂坪將他

的寫作經(jīng)驗傳授給李商隱,從這時始他才寫今體帶對偶的章奏。李商隱博學強記,寫文章時

下筆不休,尤其擅長撰寫誄文和奠文。他和太原(今屬山西)溫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時齊名,

當時號為“三十六體”。文思清麗,溫庭筠超過仙。但(他們)都不能堅守節(jié)操,仗著自己的

才能,(行為)怪異偏激,被當權(quán)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言宦的推薦,終身(仕途)坎

坷。

8.C9.B10.D11.(1)(王翦)已經(jīng)到了函谷關(guān),又連續(xù)五次派使者回

朝廷請求賜予良田。(“補充主語吏使”“輩”每點一分,句意一分)

(2)我不用多多請求賞賜田宅給子孫們置份家產(chǎn)來表示自己出征的堅定意志,難道讓秦王因

此而對我產(chǎn)生疑心嗎?("以'“'顧”"坐”每點一分,句意一分)

【分析】【參考譯文】

王翦,是頻陽東鄉(xiāng)人。少年時就喜好軍事,后來奉事秦始皇。秦始皇滅掉了韓、趙、魏

三國,趕跑了燕王,同時多次戰(zhàn)敗楚軍。秦國將領(lǐng)李信,年輕氣盛,英勇威武,曾帶著幾千

士兵把燕太子丹追擊到衍水,最后打敗燕軍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認為李信賢能勇敢.在這樣

的情勢下,秦始皇問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國,由將軍估“調(diào)用多少人才夠?”李信回答說:

“最多不過二十萬人。'‘秦始皇又問王翦,王剪回答說:“非得六十萬人不可?!鼻厥蓟收f:“王

將軍老嘍,多么膽怯呀!李將軍真是果斷勇敢,他的話是對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帶兵

二十萬向南進軍攻打楚國,王翦的話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頻陽家鄉(xiāng)養(yǎng)老。李信攻打

平與,蒙恬攻打?qū)嬕兀箢背?。李信接著進攻郢,又拿了下來,于是帶領(lǐng)部隊向西前進,

要與蒙恬在城父會師。楚軍則趁機跟蹤追擊他們,連看三天三夜不停息,結(jié)果大敗李信部,

攻入兩個軍營,殺死七個都尉,秦軍大敗而逃。

答案第6頁,共13頁

秦始皇聽到這個消息,大為震怒,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見到王翦道歉說:‘‘我由于沒

采用您的計策,李信果然便秦軍蒙受r恥辱?,F(xiàn)在聽說楚軍一天天向西進軍,將軍雖然染病,

難道忍心拋棄了我嗎!”王翦推辭說:“老臣病弱疲乏,昏脾無能,希望大王另擇良將。'‘秦

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說:“好啦,將軍不要再說什么了!”王翦說:“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

非六十萬人不可。”秦始皇滿口答應說:“就只聽將軍的課劃了。”于是王翦率領(lǐng)著六十萬大

軍出發(fā)了,秦始皇親自到浦上送行。王翦臨出發(fā)時,請求賜予許多良田、美宅、園林池苑等。

秦始皇說:“將軍盡管上路好了,何必擔憂家里日子不好過呢?”王朗說:“替大王帶兵,即

使有功勞也終究難以得到封侯賜爵,所以趁著大王特別器重我的時候,我也得及時請求大王

賜予園林池苑來給子孫后代置份家產(chǎn)吧。“秦始皇聽了哈哈大笑起來。王翦出發(fā)后到了函谷

關(guān),又連續(xù)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請求賜予良田。有人說:“將軍請求賜予家業(yè),也太過分了吧。”

王翦說:“這么說不對。秦王性情粗暴對人多疑?,F(xiàn)在大王把全國的武士調(diào)光特地委托給我,

我不用多多請求常賜田宅給子孫們置份家產(chǎn)來表示自己出征的堅定意志,竟反而讓秦干平白

無故地懷疑我嗎?”

王翦終于代替李信進擊楚國。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來,就竭盡全國軍隊來對抗秦兵。王

翦抵達戰(zhàn)場,構(gòu)筑堅固的營壘采取守勢,不肯出兵交戰(zhàn)。楚軍屢次挑戰(zhàn),始終堅守不出。王

翦讓士兵們天天休息洗浴,供給上等飯食撫慰他們,親自與士兵同飲同食。過了一段時間,

王翦派人詢問士兵中玩什么游戲?回來報告說:“正在比賽投石看誰投得遠。”于是王翦說:

“士兵可以派用了楚軍屢次挑戰(zhàn),秦軍不肯應戰(zhàn),就領(lǐng)兵向東去了。王翦趁機發(fā)兵追擊他

們,派健壯力戰(zhàn)的兵丁實施強擊,大敗楚軍。追到薪南,殺了他們的將軍項燕,楚軍終于敗

逃。秦軍乘勝追擊,占領(lǐng)并平定了楚國城邑。一天后,俘虜了楚王負芻,最后平定了楚國各

地設為郡縣。又乘勢向南征伐百越國王。與此同時,王需的兒子王賁,與李信攻陷平定了燕

國和齊國各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并了所有的諸侯國,統(tǒng)一了天下,?王將軍和蒙將軍的功

勞最多,名聲流傳后世。

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翻譯能力。斷句前先要通讀幾遍,力求對文句內(nèi)容

有大體了解,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

本題需要注意連詞“因”,不同主語“李信”“蒙恬”的變化,“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對稱句式,

應該斷開。本句句意:王翦的話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頻陽家鄉(xiāng)養(yǎng)老。李信攻打平與,

蒙恬攻打?qū)嬕兀髷〕?。同時注意句末語氣詞,句首發(fā)語詞,名詞或代詞,排偶的句式等。

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

答案第7頁,共13頁

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nèi)容,涉及的

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

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忌⒅仄綍r知識的枳累。

10.試題分析:答題時抓住三個方面:“讀”“比"找即通讀全文,依據(jù)選項找原文對應句,

比較題干、選項看選項是不是答非所問;比較選項和對應句,比較選項和選項,選出最正確

或最錯誤的一項。A項“擒獲太子丹,秦始皇認為他賢能勇猛,十分信任他”的主語是李信;

B項王翦始終都堅持自己的兵力要求“六十萬”;C項王翦請?zhí)镎菫榱俗屒赝醪徊录勺约骸?/p>

【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nèi)容。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

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要準碓地把

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