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專題三第20課時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及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_第1頁
必修二專題三第20課時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及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_第2頁
必修二專題三第20課時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及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_第3頁
必修二專題三第20課時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及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_第4頁
必修二專題三第20課時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及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考綱】1.十一屆三中全會關于改革開放的決策。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yè)改革。3.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菊n標提示】1.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其對我國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2.講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yè)改革的主要第20課時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及走向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經濟建設的發(fā)展與曲折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單元知識結構預覽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十年探索與失誤國民經濟的劫難過度時期總路線和一五計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共八大探索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破壞巨大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工作重點的轉移改革開放的決策經濟體制改革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企改革4特區(qū),14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海南特區(qū),開發(fā)開放浦東歷史性的跨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92南方談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十二屆三中全會南方談話十四大十四屆三中全會十五大(1949~1976年)(1978~1992年)(1992年至今)返回目錄情境導入計劃經濟時期的各種票證你獲取什么主要的歷史信息?

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返回目錄偉大的歷史性轉折——中共十屆三中全會I知識整合巧記速記夯基礎知識點11.時間:1978年12月2.內容:(1)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2)停止使用“以為綱”的口號,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3)肯定了在經濟體制中權力下放的原則,堅決按經濟規(guī)律辦事。(4)做出實行的決策。3.意義:(1)是新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2)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3)標志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到來。階級斗爭改革開放知識校對探討:為什么說是“重大轉折”?(教和名)提醒: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的起點▼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經濟路線的撥亂反正揭開經濟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的序幕,標志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到來。返回目錄思考1:1978年中國發(fā)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從中國對內視角來看,怎樣理解“21世紀始于中國的1978年”?提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從中國對內的視角來看,如:1978年后確立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戰(zhàn)略決策,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等。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知識點2I知識整合巧記速記夯基礎1.對內改革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背景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壓抑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過程①開端:

年12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民自發(fā)實行包產到戶②推廣:1980年,中共中央發(fā)出加強和完善農業(yè)生產責任制的文件,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人民公社體制也在全國廢除意義調動了

的生產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的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消極性)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背景農村改革的突破性進展依據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改革①原則:政企分開、所有權和

適當分離,進一步擴大生產經營自主權②措施:實行各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和廠長負責制1978農民經營權知識校對①概念解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質是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從根本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易錯警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幾點誤區(qū)(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并沒有改變土地公有制,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和經營權,而沒有所有權。(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但并不適應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需要;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措施不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而是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非農產業(yè)。提示:核心是國有企業(yè)改革。返回目錄II聚焦重點解讀考綱AB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原因特點及實質史論突破1【思維引導】閱讀教材,探討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農村突破的原因,概述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因、特點與實質。返回目錄重難點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原因、特點及實質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原因 (1)人民公社體制超越了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嚴重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2)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十分緩慢,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現代化建設。 (3)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實行改革開放、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方針。 (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性質及其實行具有群眾基礎。(1)特點:它以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為前提,堅持了農村的社會主義制度;它把集體統(tǒng)一經營和家庭分散經營有機結合起來,既發(fā)揮了集體統(tǒng)一經營的優(yōu)越性,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它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偉大創(chuàng)舉。(2)實質: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質上是對農村生產關系進行的調整,是從根本上解放農村生產力。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特點及其實質II聚焦重點解讀考綱AB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原因特點及實質史論突破1【思維引導】閱讀教材,探討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農村突破的原因,概述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因、特點與實質。中國的改革之路為什么首先從農村開始?【史料印證】材料一到1978年還有2億多農民沒有解決溫飽問題……人均糧食產量,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公斤,農業(yè)生產的經濟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資金的純收入,1956年為2.78元,1978年下降為1.85元。材料二在中國,在一個很長時期內,農民是人口的主體,農業(yè)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和農業(yè)的狀況如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關系極大。材料三以政社合一,“三級所有……為特征的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經營管理過于集中,排斥市場機制,農民缺少自主權,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鍋飯”,缺乏內在激勵機制?!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史》農業(yè)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中國農業(yè)集體化以后,人民公社體制嚴重壓抑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緩慢,農民溫飽問題都沒解決。▼返回目錄II聚焦重點解讀考綱AB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原因、內容及意義史論突破2【思維引導】閱讀材料,探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因,理解改革的內容及對國民經濟發(fā)展的意義。返回目錄史料我國建國三十五年來所發(fā)生的深刻變化,已經初步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但是必須指出,這種優(yōu)越性還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揮。其所以如此,……,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經濟體制上形成了一種同社會生產力發(fā)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僵化的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職責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yè)統(tǒng)得過多過死,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guī)律和市場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 ——《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1984年)其原因是僵化的計劃經濟模式造成政企不分,企業(yè)缺乏應有的自主權,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guī)律和市場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II聚焦重點解讀考綱AB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原因、內容及意義史論突破2【思維引導】閱讀教輔材料,探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因,理解改革的內容及對國民經濟發(fā)展的意義。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具有這樣的經濟意義?【史料印證】1988年,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達到14,015億元,國民收入11,770億元,平均年增長9.9%,國民生產總值上升到世界第八位。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466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加快0.3個百分點,連續(xù)5年增速達到或超過10%。國民生產總值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增強了企業(yè)活力和競爭實力,形成一批有活力和競爭力的大企業(yè)集團,國有資產大幅增加,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穩(wěn)定和健康發(fā)展。▼返回目錄圖2思考2:上圖體現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什么變化?提示: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的比重明顯下降;城市個體及其他經濟成分占有較大比重;由單一公有制經濟向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轉變。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知識點2I知識整合巧記速記夯基礎2.對外開放(1)過程:①經濟特區(qū):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海南島②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③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從1985年起,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qū)和環(huán)渤海地區(qū)開辟經濟開放區(qū)。④開發(fā)開放浦東:1990年4月,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地區(qū),成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2)格局:(3)影響:到20世紀90年代初,初步形成——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深圳——改革開放的窗口試驗田經濟特區(qū)經濟特區(qū)“特”在哪里?(易錯警示:兩個“特”的區(qū)別)1981年的深南中路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知識點2

I知識整合速記巧記夯基礎1、經濟特區(qū)2、沿海開放城市3、沿海經濟開放區(qū)5、內地(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4、沿海經濟開放地帶(助記助學)沿海岸線北向南:“大秦天青煙連南上寧溫福廣湛北”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環(huán)渤海四大沿海經濟開放區(qū)。①簡述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特點意義?②結合示意圖試概括對外開放的特點?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知識探究:對外開放“點、線、面、全、寬、多”的含義?提示:(1)“點”是指經濟特區(qū)。經濟特區(qū)是中國開放最早、開放層次最高的地區(qū)。經濟特區(qū)的成功產生了強烈的輻射作用。(2)“線”是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到1992年,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已從南到北連成片,形成了沿海經濟開放地帶。(3)“面”是指我國對外開放由沿海地區(qū)、經濟特區(qū)向內地延伸。(4)“全方位”是指我國對外開放的兩手戰(zhàn)略,不僅要“引進來”,而且要“走出去”,既對發(fā)達國家開放,也對發(fā)展中國家開放,對世界所有國家開放。知識探究:對外開放“點、線、面、全、寬、多”的含義?返回目錄II聚焦重點解讀考綱ABC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過程、特點史論突破

【思維引導】閱讀教輔材料,了解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過程,探究對外開放的特點。(3)寬領域:指我國不僅在經濟領域對外開放,也在科學、教育、文化等領域開放。特點(1)全方位:指對世界所有類型的國家開放。我們堅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則基礎上,同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qū)發(fā)展多種形式的雙邊和多邊的經貿合作關系。(2)多層次:指對外開放經歷了由東到西、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沿海到內地逐步推進的過程,形成了全國性的以沿海開放地帶、沿江開放地帶、沿邊開放地帶和內陸省會城市為代表的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返回目錄II聚焦重點解讀考綱ABC現代中國對外開放與舊中國“開放”區(qū)別識圖讀表【思維引導】閱讀教輔材料,簡述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過程及特點,列舉當今的對外開放與舊中國“開放”的主要不同,談談你的認識和感想?!窘Y構圖解】對外開放格局形成過程【認識感想】新時期的對外開放與舊中國的“開放”有什么本質的區(qū)別對外開放是建立在維護國家主權、平等互利基礎上的;舊中國的“開放”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礎上的,為帝國主義侵略政策服務的▼返回目錄名師助學: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可歸納為:(1)必要性①改革始終沒有突破舊的計劃經濟體制,束縛了人們生產的積極性。

②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要求改革必須有重大突破。(2)可能性①改革開放積累了實踐經驗。②鄧小平南方談話打破了思想束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原因、含義1.原因【史料印證】2.含義:是指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即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知識點3

I知識整合巧記速記夯基礎1.背景(1)國際: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風云變幻。(2)國內: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一個關鍵時期。2.過程(1)鄧小平南方談話①”

①內容:②意義:(2)中共十四大②①時間:②內容:(3)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③

①內容:②意義:(4)中共十五大④

①內容:②意義:3.成就知識解讀:顯/隱教輔易錯警示: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助記助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可歸納為“一次談話”“三次會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知識點3

I知識整合巧記速記夯基礎①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②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③(核心識記點)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醒:十四大與南方談話成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階段標志。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推動……建立。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等。對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認識深化。主要內容(詳解):①關于黨的基本路線②關于改革開放的步伐③關于判斷實踐的標準④關于計劃和市場的關系⑤關于社會主義本質⑥關于發(fā)展問題(詳見下頁知識拓展)③①②④返回目錄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計劃經濟體制的區(qū)別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重要產物,是國家宏觀調控下的新型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最大特點是使市場在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的調節(jié)作用。2.計劃、市場和計劃經濟、市場經濟

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判斷姓“資”還是姓“社”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II聚焦重點解讀考綱ABC鄧小平“南方談話”知識拓展(選講)1、從鄧小平講話中,你怎樣認識計劃與市場的關系?認為計劃與市場都經濟手段,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材料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2、請結合世界現代史的史實說明“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這一觀點。(1)美國羅斯福新政采取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方法解決經濟危機,即計劃的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二戰(zhàn)后被西方國家廣泛采用。(2)蘇聯曾經實行新經濟政策,利用市場機制發(fā)展經濟并取得極大地成功。 因此,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

返回目錄II聚焦重點解讀考綱ABC鄧小平“南方談話”知識拓展(選講)從理論上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問題,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推進到一個新階段,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成熟并形成體系。從而對處于關鍵時期的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3、有人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是一樣的,兩者沒有本質區(qū)別。想一想,這種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不正確。市場經濟是一種自主經濟、平等經濟、競爭經濟、開放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它不僅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規(guī)定和特征,同時又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市場經濟。其特征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由于公有制為主體,因而國家對市場具有很強的調控能力。

4、“南方談話”的歷史意義。返回目錄II聚焦重點解讀考綱ABC2012年十八大報告深化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含義特點知古通今【思維引導】閱讀教輔材料,簡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含義及建立的必要性,理解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主要特點?!局R歸納】經濟體制改革含義:前提:根本目的:目標:實質:作用:必要性: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計劃經濟體制的嚴重弊端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極大解放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返回目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1)所有制結構上: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2)宏觀調控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發(fā)揮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3)分配制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4)根本目標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C層知古通今——高考命題升華點熱點材料: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開幕。胡錦濤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關鍵。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guī)律,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思考:材料中“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實質說明了什么?提示:實質是加強宏觀調控目標和政策手段機制化建設,健全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核心的現代市場體系?!靖呖嫉淅?、(2011·江蘇單科,5)下列圖片可以反映建國后土地制度的變遷,在這一過程中,最主要的改變是()。A.土地的使用權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權D.土地的規(guī)模審題提示:考查建國后土地制度的變遷規(guī)律III對接高考高考考什么→考過什么→再考什么考查歷史起因、規(guī)律、趨勢、影響對接點1【高考典例】2、(2011·山東文綜,13)下圖是1980年12月我國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fā)的一份營業(yè)執(zhí)照。它反映出()。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C.所有制形式趨向多樣化D.沿海開放城市帶動了經濟發(fā)展審題提示:考查改革開放后所有制形式的多樣化趨勢。關鍵詞:1980年返回目錄【拓展預測】1、下圖是張德元、潘林所作《農民眼中的農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農村千人問卷調查》的一份結果。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人們()。A.受外來因素的影響B(tài).生活水平的提高C.生活習慣的變化D.商品經濟意識增強審題提示:圖示顯示農民認為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錢,這是農村改革三十年,商品經濟意識增強造成的。III對接高考高考考什么→考過什么→再考什么考查歷史起因、規(guī)律、趨勢、影響對接點12、下圖為城鄉(xiāng)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變化示意圖,對其解讀正確的是()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使其突破64332億元B.上個世紀末,我國經濟發(fā)展總量在發(fā)展中國家排名第一C.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逐步加快D.新時期,城鄉(xiāng)居民消費結構逐步改善返回目錄【高考典例】(2011·課標全國,34)1985年,國務院在《關于國有企業(yè)工資改革問題的通知》中規(guī)定,企業(yè)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浮動的比率,一般是上繳稅利總額增長1%,工資總額增長0.3%~0.7%,最多不得超過1%,這一規(guī)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證職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開職工收入的檔次C.鼓勵企業(yè)提高經濟效益D.有效控制企業(yè)工資總額審題提示:歸納國企改革的主要目的,關鍵詞:1985年III對接高考高考考什么→考過什么→再考什么考查知識比較、聯系、歸納能力對接點2【拓展預測】“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币陨?/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