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二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福建省廈門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二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福建省廈門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二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福建省廈門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二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福建省廈門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二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廈門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二10月月考語文試題本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貼好條形碼。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班級座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照。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好學之人應說話謹慎、做事勤勉,并向有道德的人看齊的兩句是“______,______”。(2)《大學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論身份高低,從天子到庶民都應“______”;《大道之行也》中,體現(xiàn)大同社會即使是老弱病殘也都能得到關愛的句子是“______”。(3)《春江花月夜》中,運用想象和“魚雁傳書”的典故,含蓄地表達書信不能往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4)《將進酒》中,李白借曹植之酒杯來澆自己胸中之塊壘的是“______,______”。(5)古詩詞中常出現(xiàn)“夢”,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一句,寫游子思歸;而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則以一句“______”,寫詞人夢回故鄉(xiāng)?!敬鸢浮?/p>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就有道而正焉

③.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④.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⑤.鴻雁長飛光不度

⑥.魚龍潛躍水成文

⑦.陳王昔時宴平樂

⑧.斗酒十千恣歡謔

⑨.昨夜閑潭夢落花

⑩.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慎、焉

、矜、寡、文、恣、謔、幽。二、課文基礎知識(共7題,14分)2.下列對加點字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

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要:同“邀”,邀請B.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掊:擊破

常于幾成而敗之

幾:接近C.匠石覺而診其夢

覺:發(fā)覺

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然也

攻:抨擊D.天下歸仁焉

歸:歸復

文勝質則史

史:虛飾【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要:求?。痪湟猓韩@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推究萬事萬物。/不是因為要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求取聲譽。B.全部正確;句意:我只是因為它無用,把它擊破了。/常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的。C.覺:睡醒/攻:診治;句意:匠人石醒來后把夢中的情況告訴給他的弟子。/這就像醫(yī)生治病專門診治病人的病源一樣。D.歸:稱贊;句意:天下人就會稱贊你是個仁人了。/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不實。故選B。3.下列句子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鑿戶牖以為室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B.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故不孝不慈亡C.非不呺然大也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均無通假字。句意:開鑿門窗來建造屋室。/知道滿足的人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B.“泮”通“判”,分離。/“亡”通“無”,沒有。句意:事物脆弱的時候容易分離,事物細微的時候容易散失。/所以不孝不慈都沒有了。C.無通假字。/“然”通“燃”,燃燒。句意:并不是不夠大。/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開始涌出(最終將匯聚成大江大河)。D.“內”同“納”,結交。/“行”通“形”,形體,這里指贅瘤。句意:不是因為想要跟那小孩子的父母結交。/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做剩飯、贅瘤。故選A。4.下列有關加點詞活用現(xiàn)象的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朝聞道,夕死可矣

②先誠其意

③其堅不能自舉也④雖父之不慈子

⑤故虧父而自利

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⑦不貴難得之貨

⑧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⑨見不賢而內自省也A.①/②③⑤/⑧/④⑥/⑦⑨B.①⑨/②⑤/③⑧/④⑥/⑦C.①⑨/②③⑤/④⑧/⑥/⑦D.①/②⑤/③⑥/④⑧/⑦⑨【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①“朝”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句意:早上聽到(或明白了)一個道理(或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或行)。②“誠”使動用法,使……有誠意。句意:就必須表現(xiàn)出虔敬般真誠。③“堅”形容詞作名詞,堅固程度。句意:可是它的堅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壓力。④“慈”形容詞作動詞,慈愛。句意:即是父親不慈愛兒子。⑤“虧”使動用法,使受損失。句意:所以損害父親自己獲利。⑥“明”形容詞作動詞,彰明。句意: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好德行的人。⑦“貴”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貴,看重。句意:不看重稀貴之物。⑧“大”形容詞作名詞,大特點。句意:先生,你真是不善于利用它這個大的特點呀?、帷皟取狈轿幻~作狀語,在心里。句意: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①⑨名詞作狀語;②⑤是使動用法③⑧是形容詞作名詞;④⑥是形容詞作動詞;⑦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故選B。5.下列選項中,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復眾人之所過

一日克己復禮B.惡施不孝

交相惡則亂C.請事斯語矣

不足以事父母D.自賊者也

故賊人以利其身【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一詞多義的能力。A.補救/恢復。句意:補救眾人所經常犯的過錯。/一旦約束自我恢復到禮上來。B.怎么/憎惡。句意:怎么會做出不孝的事呢?/相互憎惡則會混亂。C.實踐,從事/侍奉。句意:請允許我按您的話去做。/不足夠用來侍奉父母。D.賊:都是“傷害”。句意:是自暴自棄的人。/所以傷害別人而使自身獲利。故選D。6.下列對課文語句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譯文:踮起腳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不會成功,自我顯露的人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彰顯,自我聲討的人沒有功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長久。B.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譯文:越國遇到困難,吳王任命他為將軍,冬天和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C.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譯文: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為(自己的)事務的人,不能不明察禍亂興起的原因。嘗試考察禍亂因何而起。(禍亂)起于人們不互相親愛。D.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譯文:百姓們?yōu)槭裁床粚W習《詩》呢?讀《詩》可以激發(fā)人的感情,可以觀照自己內在的心性,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以諷刺時政。【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A.錯誤。不行:行走不穩(wěn)。伐:夸耀。句意:踮起腳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穩(wěn),自我顯露的人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彰顯,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長久。B.錯誤。難:發(fā)動軍事行動。有難:越國入侵吳國。將:率領軍隊。句意:正逢越國入侵吳國,吳王就讓他率領軍隊,在冬天跟越國人展開水戰(zhàn),大敗越人。D.錯誤。小子:老師對學生稱呼,弟子們。觀:觀察政治的得失、風俗的興衰。句意:弟子們?yōu)槭裁床粚W習《詩》呢?讀《詩》可以激發(fā)人的感情,可以觀察政治的得失、風俗的興衰,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以諷刺時政。故選C。7.下列對課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大學之道》開宗明義,提出“三綱”,作為引領學習的終極目標。而“八條目”則是實現(xiàn)“三綱領”的步驟和過程,有先后本末之分。B.《五石之瓠》中,惠子僅從日常使用的層面上考慮大葫蘆的功用,莊子則超越了世俗經驗的束縛,指出大葫蘆的獨特價值。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理論基礎是“性善論”,孟子認為這些美好的天性是人與生俱來的,因而無需通過后天培養(yǎng)。D.《兼愛》中,墨子認為禍患怨恨都由“不相愛”產生,并由此開出“藥方”,即人與人不論等級、血緣關系,都應“兼相愛”?!敬鸢浮緾【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課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C.“因而無需通過后天培養(yǎng)”理解不準確。孟子的思想基礎雖然是“性善論”,認為人皆有善端,不忍人之心是與生俱來的,但孟子也主張這些美好的天性需要通過后天的修養(yǎng)和教育來發(fā)揚光大,并非無需后天培養(yǎng)。故選C。8.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為:即老子治國智慧的總綱,它不是消極被動的因循等待,而是取法乎“道”,即順應自然,不過多干預,充分發(fā)揮萬民的創(chuàng)造力。B.大學:在古代指“大人之學”,古代十五歲可入大學,學習“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基本禮節(jié)以及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C.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宋元后,“四書”成為科舉考試的欽定書,《大學》位列四書之首。D.家、國:古代卿大夫封地稱為“家”,諸侯封地稱為“國”,而周天子對所屬周朝的疆域叫作“天下”。【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B.“學習‘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基本禮節(jié)”錯誤,“禮、樂、射、御、書、數(shù)”為“小學”。故選B。三、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兩千多年來,孔丘一直被世人尊稱為孔子,這已是婦孺皆知的常識。但是,孔丘為什么會被尊稱為孔子呢?學者大概有兩種見解。第一種以大名鼎鼎的《論語正義》為代表,認為“子”本指男子,而孔丘是男性,所以就被尊稱為孔子?!白印钡谋疽庵笅雰?,嬰兒有男有女,“子”未必一定就指男子,所以“男子稱子說”不可能成立。第二種是近現(xiàn)代大多數(shù)學者的意見??浊鹨虻赖鲁绺?,學問偉大,所以其弟子后學都尊稱他為孔子,久而久之,成為了后人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這種意見恐怕也難成立:其一,春秋時代道德崇高,學問偉大者,遠不止孔丘一人,例如孔子入室弟子顏回,雖然道德學問都非常了不起,卻不能尊稱為“顏子”。根據傳世文獻,戰(zhàn)國時代才尊稱顏回為“顏子”,而這是違反春秋禮制的,說明戰(zhàn)國時代周禮已蕩然無存。其二,春秋時代華夏大國的一些普通的公卿,例如魯國的公卿“三桓”,也被尊稱為“某子”,但他們并沒有什么崇高的道德、偉大的學問。所以,孔丘被尊稱為孔子,“男子說”和“道德學問說”,都難自圓其說。“子”在西周時代是對部分諸侯的貶稱。據春秋傳世文獻,大體上,華夏大國諸侯稱“公”也稱“侯”;諸侯稱霸者則稱“伯”;華夏小國諸侯和蠻夷戎狄諸侯,則籠統(tǒng)稱“子”或稱“男”,其中“男”爵的地位似乎更低。蠻夷戎狄諸侯,則無論大小一律稱“子”。春秋初期出現(xiàn)了新情況,以文明之國、強大之國自居的華夏大國,將自己的公卿視作華夏小國之君和蠻夷戎狄之君,有提高華夏大國諸侯政治地位的意思。尊稱華夏大國公卿為“子”的最早例子是《左傳·隱公四年》中衛(wèi)國君子尊稱該國公卿石碏為“石子”,因為石碏選擇國家大義。后來,這就成為慣例。只要是華夏大國的公卿,不管道德學問如何,對國家有無功勞,都可以被尊稱為“某子”。孔丘雖是商湯苗裔微子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其父叔梁紇也只是魯國的一個鄉(xiāng)邑大夫,而孔丘又是他父親的小妾所生的幼子,無權繼承父親的爵位和官職,所以孔丘的政治、經濟地位與平民百姓相差無幾。按照春秋禮制,他是不夠資格被尊稱為“子”的。但在魯定公十年,情況發(fā)生了改變。這年,孔子居然以庶姓身份,直接擔任了魯“相”,是公卿上大夫。按照春秋禮制,孔丘既然做了華夏大國魯國的公卿,就可以被尊稱為“孔子”了。所以孔丘被尊稱為孔子,與其性別、道德學問無關,只與他的官爵有關??浊鸨蛔鸱Q為孔子,首先是春秋時代官本位思想的反映??鬃訋は碌茏?,顏回、閔子騫、原憲三位,都堅決不肯做官,所以他們都不可以被尊稱為“某子”。但《論語》中有尊稱閔子騫為“閔子”的語錄(《先進篇》),根據春秋禮制和閔子騫根本沒有做官的經歷,我們就可以推知,那個“閔子”應為輾轉抄寫刊刻之誤??鬃硬糠衷O帳弟子,后來做了華夏大國的公卿,按照春秋禮制,都應該被尊稱為“某子”,但是包括《論語》在內的傳世文獻,都直接稱他們的表字,沒有尊稱他們?yōu)椤澳匙印?,只有曾參一直被尊稱為“曾子”。這又是什么原因呢?子夏、子張、子貢等人,雖然無比崇拜孔子,但是迫于現(xiàn)實壓力,最后客觀上都背棄了老師和孔學,轉而去做了法家、兵家、縱橫家的“開山祖師”,只有曾子繼承了孔子的衣缽,繼續(xù)傳經。曾子一派人認為,子夏等人不應該繼續(xù)得到特別的尊敬,所以在整理文獻時,把原始記錄中尊稱他們?yōu)椤澳匙印钡牡胤剑y(tǒng)統(tǒng)改為直接稱呼其表字,略略有點敬意罷了??浊鸨蛔鸱Q為孔子,也是華夏本位思想的反映,顯示了華夏文化的優(yōu)越感。當時華夏之國如東夏的魯國、齊國、衛(wèi)國等,沒有一個國家的實力可以與楚國抗衡,但上述自視為大國其實只是中等國家的公卿卻可以稱為“某子”,而楚人因是蠻夷戎狄,即便是國君也只能身處低位。再如南方吳國與周王國是兄弟之國,但是因為吳國久居南蠻之地,華夏諸國一直視之為蠻夷戎狄,所以吳國也是子爵之國??浊鸨蛔鸱Q為孔子,還是華夏大國實力地位的反映。例如春秋時代的杞國為大禹之后,自然是華夏之國,但是因為國力太弱,其國君就一直被貶稱為“杞子”??鬃佑隰斦压哪觊_始設帳授徒,沒有官職,弟子只能尊稱他為“先生”。魯定公十年擔任魯國公卿后,弟子則尊稱他為“孔子”“夫子”“君子”“子”,其間相距大約二十年??墒俏覀兘裉熳x孔子的傳世語錄,任何一章都尊稱孔丘為“孔子”“夫子”“君子”“子”,難道孔子設帳的前二十年中就沒有留下任何語錄嗎?古今整理文獻有個通例,就是用人家最后的最高的職務或者死后的謚號來稱呼他。那么后人整理孔子語錄時,應該是把起初尊稱孔子為“先生”的語錄,統(tǒng)統(tǒng)改為尊稱“子”“孔子”“夫子”或“君子”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孔子是最早設帳授徒的思想家、政治家,諸子百家都比孔子晚??鬃尤ナ?,墨子才生。老子雖然比孔子年長,但是《老子》一書并非老子一人所作,而是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的作品,可能是假托老子而為名,旨在方便傳世而已??鬃拥恼Z錄,恐怕是繼《詩》《書》《禮》《易》《樂》《春秋》之后,最早又十分重要的文獻,所以戰(zhàn)國諸子無論是否贊成孔子,沒有不讀孔子語錄的,戰(zhàn)國時代孔子語錄,特別是《論語》就已經經典化。由于孔子弟子經常簡稱孔子為“子”,孔子設帳弟子、墨子、孟子、莊子等等,就都不可以單獨稱“子”,而只能尊稱“某子”??鬃又涌柞?、孫孔伋,都是戰(zhàn)國初期的公卿大夫和大學問家,因為孔子的緣故,他們不僅不能被尊稱為“子”,稱為“孔子”更不行,所以傳世文獻大多稱其表字伯魚、子思,以略表敬意。(摘編自吳天明《孔丘為什么被尊為孔子》,有刪改)9.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孔丘被尊為孔子的原因,《論語正義》持“男子稱子說”,大多數(shù)學者則反對此說法,他們認為是孔丘道德崇高、學問偉大。B.尊稱華夏大國公卿為“子”,最早的例子是衛(wèi)國的石碏,其后還有魯國的“三桓”,其實這些人物均無了不起的道德與學問。C.從庶姓身份直接擔任魯國的“相”,成為公卿上大夫之后,孔丘才可以被尊為孔子,這是當時社會尊尊貴貴的禮制決定的。D.孔丘是魯國的公卿,卻可以與大禹之后的杞國國君一樣都獲得“某子”的稱謂,反映了華夏諸國文化上與國力上的等級差異。10.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的弟子閔子騫沒有做過官,但《論語·先進篇》中卻稱他為“閔子”,很可能是后人輾轉抄寫刊刻時漏了一個“騫”字。B.子夏、子張、子貢等人后來開宗立派,創(chuàng)立了法家、兵家、縱橫家,所以曾子一派整理《論語》時特意稱呼其表字以表敬意。C.孔子設帳授徒在任魯國公卿之前,而傳世語錄中沒有尊稱他“先生”的,可以推測后人在整理文獻時,按照慣例做了修改。D.孔子弟子、墨子、孟子等諸子百家只能被尊為“某子”,因為在經典化的《論語》中,孔門弟子已經把孔子簡稱為“子”了。11.根據材料觀點,對圖中諸侯國國君的稱謂,不正確的一項是()

春秋列國形勢圖A.秦伯B.晉侯C.楚公D.越子【答案】9.C

10.B

11.C【解析】【導語】這篇文章探討了孔丘為何被尊稱為“孔子”的原因。文章首先介紹了兩種傳統(tǒng)觀點,即“男子稱子說”和“道德學問說”,并逐一反駁。接著,文章提出了新的解釋,認為孔丘被尊稱為“孔子”主要是因為他擔任了魯國的公卿,符合春秋禮制的規(guī)定。文章通過引用大量文獻,論證了“子”稱謂的歷史演變,強調了官本位和華夏本位思想在這一稱謂中的重要性。最終,文章指出孔子的稱謂不僅反映了個人地位,還體現(xiàn)了當時的文化和政治背景?!?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A.“大多數(shù)學者則反對此說法”錯誤。原文第二段表述為“第二種是近現(xiàn)代大多數(shù)學者的意見??浊鹨虻赖鲁绺撸瑢W問偉大,所以其弟子后學都尊稱他為孔子”。大多數(shù)學者認可“道德說”,并沒有明確表示反對“男子稱子說”。B.“其后還有魯國的‘三桓’”錯誤。根據第二段“春秋時代華夏大國的一些普通的公卿,例如魯國的公卿‘三桓’,也被尊稱為‘某子’,但他們并沒有什么崇高的道德、偉大的學問”可知,“三桓”并不是稱華夏大國公卿為“子”的例子。D.“反映了華夏諸國文化上與國力上的等級差異”錯誤。根據第六段“按照春秋禮制,孔丘既然做了華夏大國魯國的公卿,就可以被尊稱為‘孔子’了。所以孔丘被尊稱為孔子,與其性別、道德學問無關,只與他的官爵有關”,第九段“例如春秋時代的杞國為大禹之后,自然是華夏之國,但是因為國力太弱,其國君就一直被貶稱為‘杞子’”可知,這只反映了華夏諸國國力上的等級差異,沒有反應文化差異。故選C?!?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章內容判斷推理的能力。B.“所以曾子一派整理《論語》時特意稱呼其表字以表敬意”錯誤,根據“曾子一派人認為,子夏等人不應該繼續(xù)得到特別尊敬,所以在整理文獻時,把原始記錄中尊稱他們?yōu)椤匙印牡胤?,統(tǒng)統(tǒng)改為直接稱呼其表字,略略有點敬意罷了”可知,選項中二者之間無因果關系。故選B?!?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根據原文“楚人因是蠻夷戎狄,即便是國君也只能身處低位”,所以楚國國君應稱為“楚子”而不是“楚公”。故選C。(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新聞敘事是敘述者對新近發(fā)生的真實事件進行建構的產物,由于新聞事件的真實性不同于文學故事的虛構性,新聞敘事表現(xiàn)出不同于文學敘事的諸多特征:一方面,新聞的客觀真實性要求決定了新聞敘述者在敘事中著力規(guī)避自我,不發(fā)表評論,以營造客觀記錄事件的假象,營造新聞的客觀真實感。另一方面,語言的線性特征與事件的同時異地、異時同地、異時異地性相沖突,使新聞敘事在再現(xiàn)新聞事件時不得不框限某一局部事件、重構一系列事件中各分事件的位置,同時受語言主觀性的限制,敘述者的聲音不知不覺在新聞話語中回響,以強烈的主體意識將受眾包圍,讓受眾不知不覺中被敘述者所控制。因此,新聞報道中所謂的真實事件實質上是經“選擇”和“重塑”的事件,是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背景的意識形態(tài)建構出來的帶有主觀傾向性的事件,當受眾將新聞報道中的“故事”與原事件畫上等號時,受眾實際上已被敘述者所包圍、所蒙蔽,進入了敘述者的話語圈套,并因此接受敘述者所要傳達的情感和思想,新聞由此達到了宣傳的效果。(摘編自李凌燕《新聞敘事:客觀真實性與主觀傾向性間的博弈》)材料二:在我國,強調新聞的社會功能是傳媒界的一大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源于中國幾千年來居于主導地位的文藝理論核心思想——“文以載道”。進入階級社會以來,文學就被蒙上了濃重的政治教化色彩。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毛詩序》則云:“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睗h代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定了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自此,無論是劉勰的“圣因文而明道”,還是柳宗元提出的“文以明道”主張,其實質都是推崇文學教化功能的延續(xù)。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正是在“文以載道”思想的影響下,胸懷家國天下,以文字寄托他們經世濟民、匡扶天下的政治主張。新聞與文學相伴而生,在古代中國,二者沒有明顯的界限。由于受傳統(tǒng)“文以載道”文藝觀的影響,國內新聞界一直重視新聞的“政治教化”“輿論引導”功能。被譽為“中國新聞理論創(chuàng)始人”的洪仁環(huán)提出,要通過報紙“昭法律,別善惡,勵廉恥,表忠孝”;王韜創(chuàng)辦《循環(huán)日報》之初也明確表示,“是報之行專為裨益我華人而設”;梁啟超更是強烈呼吁“報館有益于國事”。此后,無論是辛亥革命時期新聞高揚起反清反封建的旗幟,還是五四運動時期報刊成為“救國新民”的重要陣地,抑或延安整風運動期間提出“報紙是黨的宣傳工作最有力的工具”,貫穿其中的重要新聞觀都是新聞的“載道”功能。即便是在標榜“純客觀報道”的西方,新聞敘事也無法做到真正客觀。有研究表明,美國對“2001年撞毀我國軍機”“2003年武裝侵略伊拉克”等一系列事件的報道無不表現(xiàn)出一致、鮮明的政治傾向,對2008年拉薩事件的報道,更是明顯受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描繪著符合他們意識形態(tài)的圖景。凡此種種表明,新聞報道都是帶有傾向性的。(摘編自李凌燕《新聞敘事的主觀性研究》)材料三:不同的敘事節(jié)奏安排,取決于記者對報道對象所蘊含的新聞價值的判斷。敘事節(jié)奏何時快、何時慢,在很大程度上跟事實屬性和新聞主題呈現(xiàn)有關,從根本上說,敘事節(jié)奏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新聞內容。以突發(fā)新聞采寫為例,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當天,記者第一時間趕赴現(xiàn)場,迅速接近新聞核心事實,以最快的節(jié)奏報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波及人群與范圍,以及事態(tài)發(fā)展、社會反應和各方說法等,在持續(xù)跟進突發(fā)事件報道的過程中,新聞敘事節(jié)奏并非固定的,而是具有動態(tài)生成的特征,浮光掠影的片段信息往往不能滿足受眾需求,記者對突發(fā)事件的深度透視、全景式掃描與綜合性分析,或者披露鮮為人知的獨家內容,就需要在敘事節(jié)奏的把握上適當趨向平緩。慢速敘述的文字,往往蘊含著有意味的情境或深度內容。對于社會關注度高的新聞,為了讓受眾對事件的來龍去脈有更全面的認知,記者應該以事實蘊含的新聞價值為核心,對文本的敘事過程進行合理調節(jié)。新聞報道中核心事實與輔助事實的有機組合,使得文本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敘事節(jié)奏張弛有度,記者掌握敘事時間間隔的屬性,合理地選擇和組織素材,以動靜結合、快慢相間的敘事節(jié)奏,增強核心事實的表達力度,使新聞事件有序展開。文本敘事節(jié)奏的快慢,與新聞的表現(xiàn)力直接相關。新聞文本如果合理運用敘事節(jié)奏,掌握好敘事速度,就能使文章簡約緊湊,形成不同節(jié)奏交替運動的層次變化。這不僅是為了考慮受眾的接受心理,更是新聞價值的本質屬性使然。(摘編自陳偉軍《張弛有度:新聞敘事節(jié)奏的動感表達》)1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同于文學敘事的虛構性,新聞的客觀真實性要求敘述者對新聞事實不發(fā)表評論,目的是增強新聞的客觀真實感。B.新聞報道中的“故事”力求真實,但仍不能與原事件相等同,因為“故事”往往經過了敘述者的“選擇”和“重塑”。C.中國歷代知識分子胸懷天下,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經世濟民的作品,這和“文以載道”思想觀的影響是密不可分的。D.敘事節(jié)奏的快慢是由報道對象所蘊含的新聞價值決定的,與新聞事件的事實屬性相關,也受情境深度、受眾興趣的影響。1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以載道”的文學觀在中國歷代文學發(fā)展進程中曾涌現(xiàn)出多種變體,從“思無邪”“美教化”到“獨尊儒術”“文以明道”,實質上延續(xù)了文學的教化功能。B.由于洪仁環(huán)、王韜、梁啟超等人強調報紙的“輿論引導”功能,導致辛亥革命、五四以及延安整風等各個重要時期都很重視報刊的宣傳作用。C.新聞報道都是帶有傾向性的,例如美國對2008年拉薩事件的報道就明顯受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無法做到真正客觀。D.面對突發(fā)新聞,記者往往采用快節(jié)奏敘事,以突出時效性,讓受眾在短時間內迅速把握核心事實,而在持續(xù)跟進報道時,其敘事節(jié)奏具有動態(tài)生成特征。1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A.無論突發(fā)新聞還是社會關注度高的新聞,其敘述主體都應圍繞核心事實及新聞主題,抓住其新聞價值進行或急或緩的報道。B.我國新聞受“文以載道”的文學觀念影響,強調新聞的主觀性,和標榜“純客觀報道”忽視新聞社會功能的西方新聞有著本質不同。C.合理調節(jié)新聞文本的敘事節(jié)奏,掌握敘事速度,可以增強新聞的表現(xiàn)力,因此,再現(xiàn)新聞事件不得不框限、重構以顯其節(jié)奏。D.新聞是傳達媒體意志的有效途徑,敘述者以各種方式介入敘事,受眾無意識地被其控制,只能被動地接受新聞事件的價值滲透。15.材料二和材料三均圍繞新聞敘事展開論述,但在具體闡述中各有側重,請簡要說明。16.下面的新聞報道是如何體現(xiàn)新聞敘事主觀性的?請根據材料分析。3月30日晚,一列從北京西開往成都東的復興號列車上,一小孩高燒近40℃。列車員在廣播尋醫(yī)未果之后,隨即與成都局集團公司調度指揮中心聯(lián)系,請求在江油站臨時停車,江油站立即啟動緊急預案,車站工作人員、值班民警、120急救人員等均在第一時間趕到指定站臺,等候即將??康牧熊嚒煞昼姾?,病員順利交接,復興號駛出江油站。經過一晚上的救治,小孩的病情有所好轉。3月31日早上,已回成都的母親通過電話對江油站的幫助表示感謝。(摘引自《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答案】12.D

13.B

14.A15.①材料二圍繞新聞敘事的主觀性、傾向性展開論述,重在內容。②材料三圍繞新聞敘事的節(jié)奏安排展開論述,重在形式。16.①從新聞主題看,為了旅客健康,列車臨時停靠,使旅客救治及時,病情好轉,該新聞事件傳遞了生命至上的價值導向,正確引導輿論,體現(xiàn)出敘述者選材上的主觀意圖。②從語言表述看,新聞敘述者雖未直接發(fā)表評論,但字里行間滲透了強烈的主體意識,如“隨即”“請求”“立即”“第一時間”等詞,均表現(xiàn)出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肯定與認可,以宣揚主流價值觀,體現(xiàn)出敘述者的主觀價值傾向?!窘馕觥俊緦дZ】這三則材料分析了新聞敘事的主觀性與客觀性之間的博弈。材料一探討新聞真實事件的主觀選擇與重塑;材料二從歷史文藝觀“文以載道”角度講述中國新聞的社會功能;材料三則闡述敘事節(jié)奏的決定因素,強調敘事技法對新聞表達力的影響。這些內容共同揭示了新聞在表達中不可避免的主觀傾向?!?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D.“也受情境深度、受眾興趣的影響”錯誤。根據原文“慢速敘述的文字,往往蘊含著有意味的情境或深度內容”可知,不能說節(jié)奏的快慢受情境深度的影響。故選D。【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B.“由于洪仁環(huán)、王韜、梁啟超等人強調報紙的‘輿論引導’功能,導致辛亥革命、五四以及延安整風等各個重要時期都很重視報刊的宣傳作用”錯誤。根據原文“梁啟超更是強烈呼吁‘報館有益于國事’。此后,無論是辛亥革命時期新聞高揚起反清反封建的旗幟”可知,原文前后并沒有因果關系。故選B?!?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B.“標榜‘純客觀報道’忽視新聞社會功能的西方新聞有著本質不同”錯誤。根據原文“即便是在標榜‘純客觀報道’的西方,新聞敘事也無法做到真正客觀”“凡此種種表明,新聞報道都是帶有傾向性的”可知,西方新聞也不是完全客觀的,無論是我國新聞還是西方新聞,都是帶有傾向性的。C.“再現(xiàn)新聞事件不得不框限、重構以顯其節(jié)奏”錯誤。根據原文“語言的線性特征與事件的同時異地、異時同地、異時異地性相沖突,使新聞敘事在再現(xiàn)新聞事件時不得不框限某一局部事件、重構一系列事件中各分事件的位置”可知,框限、重構是講語言與事件沖突時需要采用的手段。D.“被動地接受新聞事件的價值滲透”錯。由原文“當受眾將新聞報道中的‘故事’與原事件畫上等號時,受眾實際上已被敘述者所包圍、所蒙蔽,進入了敘述者的話語圈套,并因此接受敘述者所要傳達的情感和思想”可知,受眾“被動地接受新聞媒體的價值滲透”是有條件的,即“當受眾將新聞報道中的‘故事’與原事件畫上等號時”。故選A?!?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二首先從中國文藝理論核心“文以載道”出發(fā),闡述中國文學自階級社會起就有政治教化色彩,歷代知識分子受此影響以文字寄托政治主張。然后指出新聞與文學相伴而生,受“文以載道”影響,國內新聞界重視新聞的“政治教化”“輿論引導”功能,列舉洪仁環(huán)、王韜、梁啟超等人觀點及不同歷史時期新聞的“載道”表現(xiàn)。最后以美國對一系列事件的報道為例,說明西方新聞敘事也無法做到真正客觀,新聞報道帶有傾向性。所以材料二圍繞新聞敘事的主觀性、傾向性展開論述,重在內容。材料三首先提出敘事節(jié)奏安排取決于記者對報道對象新聞價值的判斷,與事實屬性和新聞主題呈現(xiàn)有關,服務新聞內容。然后以突發(fā)新聞采寫為例,說明不同階段敘事節(jié)奏的特征及慢速敘述的作用。接著對于社會關注度高的新聞,強調記者應以新聞價值為核心合理調節(jié)文本敘事過程,使敘事節(jié)奏張弛有度。最后指出文本敘事節(jié)奏的快慢與新聞表現(xiàn)力直接相關,是新聞價值本質屬性使然,也考慮受眾接受心理。所以材料三是圍繞新聞敘事的節(jié)奏安排展開論述?!?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從新聞主題看,新聞事件圍繞小孩高燒列車臨時??空归_,傳遞生命至上的價值導向。這一主題的選擇并非純粹客觀呈現(xiàn)事件,而是敘述者有意選取具有積極價值意義的事件進行報道,以引導輿論向正確方向發(fā)展。在眾多可能的新聞事件中,選擇這一事件本身就體現(xiàn)了敘述者在選材上的主觀意圖,希望通過這樣的事件激發(fā)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和對正能量的追求。從語言表述看,新聞中雖未直接發(fā)表評論,但“隨即”“請求”“立即”“第一時間”等詞語的運用,看似只是在客觀描述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實際上卻在無形中傳達出敘述者對相關工作人員行動迅速、積極負責的肯定與認可。這些詞語帶有強烈的情感傾向,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敘述者對工作人員的贊揚態(tài)度,進而宣揚了主流價值觀。敘述者通過這樣的語言表述,將自己的主觀價值傾向融入新聞中,讓受眾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接受敘述者所要傳達的情感和思想。三、古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襄子①圍于晉陽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曰:“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敝倌崧勚唬骸吧瀑p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賞矣。夫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襄子有君臣親之澤,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是襄子失罰也。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賞之,是失賞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賞。(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材料二:陳人有武臣,謂子鮒②曰:“韓子③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世之圣人也。”子鮒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蔽涑荚唬骸爸Z?!弊吁V曰:“乃者趙、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韓非書云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遠,而韓非公稱之,曾無怍意。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矇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保ü?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注]①襄子:趙襄子。春秋末年,知、趙、韓、魏四家把持晉國國政,稱“晉四卿”。晉陽之戰(zhàn),知氏(荀瑤)聯(lián)合韓、魏攻趙,反被趙襄子聯(lián)合韓、魏滅殺。②子鮒:即孔鮒,孔子八世孫。③韓子:即韓非子。17.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韓非書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18.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圍,指被圍困,“戍卒叫,函谷舉”中的“舉”表示被攻占,兩者用法相同。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惡得不禁惡而勸愛”中的“勸”詞義不相同。C.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的胡說妄言,與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19.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主上設置有關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職侵權,也沒有了奸詐之心,他們履職行事,有了功勞就能得到賞賜,韓非認為這樣才叫“善賞罰”。B.在武臣看來,韓非與孔子觀點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勸善等方面,韓非不一定就不對,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韓非也可以稱得上是當世圣人。C.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他們常通過引經據典、援用圣賢來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D.子鮒對韓非之類的諸子學說閉口不言,充耳不聞,而武臣卻深信不疑,進而懷疑圣人,子鮒對此深感失望,認為武臣是見識短淺,不明大道。20.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21.子鮒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是什么?【答案】17.CEG

18.B19.C

20.(1)我的大臣們都對我有高傲輕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沒有失掉君臣之間的禮節(jié),所以先獎賞他。(2)請允許我簡略地說其中的一小部分,您來仔細考察它真實與否。21.趙襄子獎賞群臣時,孔子已經去世許多年,不可能對此表達意見?!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文言文通過兩則材料探討了賞罰制度的合理性和歷史記載的真實性。材料一講述了趙襄子在晉陽之戰(zhàn)后對高赫的賞賜,孔子稱贊其善賞,而韓非子則認為這是失賞。材料二中,武臣認為韓非的觀點有道理,但子鮒通過具體歷史事件反駁了韓非的論點,指出其不實之處。文章通過對比不同觀點,揭示了賞罰制度的復雜性和歷史記載的嚴謹性,強調了實事求是的重要性?!?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韓非子在他的書中說,孔子贊賞趙襄子的做法,以此來強調“禮”的根本,然后在書中批駁孔子的看法,難道不像是真的嗎?“韓非”作主語,“書”交待“云”(謂語)的出處,作狀語,A處不能斷開,主謂短語“夫子善之”是韓非書里記載的內容,應作“云”的賓語,之間不斷開,“韓非子云夫子善之”主謂賓結構完整,C處斷開?!耙詮埍尽笔恰耙钡哪康?,由表目的的連詞“以”連接,之間不斷開;“然后”為表承接關系的合成詞,不能斷開,一般置于句首引出下文(“難之”),其前E處斷開。從固定結構上看,“豈……哉”為反問句式,之間不斷開,其前G處斷開。故選CEG?!?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句意:趙襄子被圍在晉陽城中。/(結果)戍邊的陳涉、吳廣一聲呼喊,函谷關被攻下。B.錯誤。二者詞義相同,都是“鼓勵、勸勉”的意思。句意:制止惡行,勉勵善行。/又怎么可以不禁止惡行而鼓勵善行呢?C.正確。句意:首先賞賜沒有功勞的臣子高赫,然后賞賜有功之臣。D.正確。句意:相信沒有事實依據的胡說妄言而懷疑圣人。/“誣蔑之辭”是指捏造事實毀壞他人名譽的言論。故選B?!?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世人”“常通過引經據典……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錯誤。根據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可知,在言談中一定引經據典來自我修飾,援引圣賢的事例來標榜自我賢能,想要獲得民眾的信任從而傳播他的說辭的人是“好事而穿鑿者”而非“世人”,選項的說法擴大范圍。故選C?!?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驕侮”,高傲輕慢;“唯”,副詞,只有;“是以”,因此;“先”,意動用法,以……為先、放在前面。(2)“一隅”,一小部分、一個方面;“審”,仔細考察;“信”,真實?!?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據材料二中的“韓非書云……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可知,子鮒批駁韓非書云“夫子善之”是欺詐之言,由“何以明其然?”引出子鮒批駁韓非“實詐”的事實依據。根據“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這一時間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遠”的總結可知,趙襄子獎賞群臣時,孔子已經去世許多年,不可能對此表達意見,子鮒便是用這一事實依據來批駁韓非的。參考譯文:材料一:趙襄子被圍在晉陽城中,晉陽解圍后,他獎賞有功的五個人,高赫是受賞的首位。張孟談說:“晉陽的戰(zhàn)事,高赫并沒有大功,現(xiàn)在成了第一個受賞的,這是為什么?”趙襄子說:“晉陽的戰(zhàn)事,讓我的國家宗廟都陷入了危機。我的大臣們都對我有高傲輕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沒有失掉君臣之間的禮節(jié),所以先獎賞他?!笨鬃勇牭胶笳f:“這是懂得正確行賞啊,襄子!獎賞一個人而能使天下做臣子的沒有敢失禮的了。”有人說:孔子不懂得正確行賞的道理。善于賞罰的人,能使百官不敢越權,群臣不敢失禮。君主設立法令,而臣下沒有奸詐之心。這樣的話,就可以算是善于賞罰了。襄子有君臣關系密切的恩澤,掌握著令行禁止的法令,這樣尚且還有驕傲輕慢的臣子,這是襄子不善于懲罰的原因。做臣子的人,謀事有功才應該獎賞?,F(xiàn)在高赫僅僅是不驕傲輕慢,而襄子卻獎賞他,這是不善于獎賞。所以說,孔子不懂得正確行賞。(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材料二:陳國有個武將,對子鮒說:“韓非子制定的法律,有太多和夫子的理論截然不同之處。我經常探索他們的意圖并比對他們的行為,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們在制止惡行,勉勵善行這方面,韓氏未必是錯的,孔氏也未必完全正確。像韓非這樣的人,也是當世的圣人。”子鮒回答說:“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好事而喜歡穿鑿附會的人,在言談中一定引經據典來自我修飾,援引圣賢的事例來標榜自我賢能,想要獲得民眾的信任從而傳播他的說辭。像諸子的著作,其中的義理都是這樣。請允許我簡略地說其中的一小部分,您來仔細考察它真實與否?!蔽鋵⒋饝恕W吁V說:“最近趙國和韓國一起攻打知氏,趙襄子進行獎賞,首先賞賜沒有功勞的臣子高赫,然后賞賜有功之臣。韓非子在他的書中說,孔子贊賞趙襄子的做法,以此來強調‘禮’的根本,然后在書中批駁孔子的看法,難道不像是真的嗎?然而這其實是欺騙。如何能夠證明這一點呢?早年我國先君在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直到哀公二十七年時荀瑤與韓國、趙國、魏國攻打鄭國,遇到了陳恒而返回,而這時夫子已經去世了十一年,而晉四卿都還活著。后來在悼公十四年,知氏才滅亡。這兩個事件之間相隔很久,韓非子竟然提到了它們,沒有一點慚愧之意。所以世上有很多無事生非的人,這都是韓非的罪過。因此我對這些旁門左道的道理保持沉默、不去聽取諸子的言說已經很久了。而你卻使用以測日影的儀器來測量天空,用手指來測量深淵,失明于大道而不覺悟,相信沒有事實依據的胡說妄言而懷疑圣人,恐怕不是我所期望的?!保ü?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四、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雙井茶送子瞻①

黃庭堅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②森寶書。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③霏霏雪不如。為君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④。[注]①該詩作于元祐二年,時蘇軾應召還朝,任翰林學士。②玉堂:古代官署名,在宋代是翰林院的別稱。③落硙(wèi):把茶葉放在石磨里磨碎。硙,小石磨,研制茶葉的碾具。④五湖:太湖。相傳春秋時期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后,不愿接受封賞,棄去官職,浮于五湖。2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從蘇軾所處環(huán)境入筆,盛贊翰林院寶書如林,森然羅列,宛若不受風吹日曬的天上殿閣。B.詩人借一“舊”字再現(xiàn)昔日情誼,渴望與摯友重逢,將自己對蘇軾的深切思念喻為“明珠”。C.頸聯(lián)緊扣“送茶”一事,詩人將勝過白雪的細美潔凈之茶贈予友人,以顯示自己的一番誠意。D.全詩由玉堂發(fā)興,漸次引出受贈之人,轉至贈茶之事,最終點明題意,行文曲折,構思巧妙。23.本詩提及“玉堂”“黃州”“五湖”三地,這背后分別蘊含著作者怎樣的寫作意圖?【答案】22.B

23.“玉堂”指代翰林院,是蘇軾任職的地方,詩人為友人命運的轉變(由黃州應召還朝任翰林學士)而高興,又為他深陷宦海而擔心;“黃州”則是蘇軾被貶所居之地,詩人提及此地以喚起蘇軾在黃州的舊夢,提醒對方不忘黃州舊事,逍遙于仕途之外;

“五湖”則用了范蠡的典故,詩人委婉地勸告友人與其身在官場,不如及時功成身退?!窘馕觥俊緦дZ】這首詩通過描寫玉堂、茶葉與東坡舊居等元素,展現(xiàn)出詩人對蘇軾的思念與祝福。在翰林院的環(huán)境中,詩人懷念與東坡的交往。通過茶葉作為友情的寄托,表達對蘇軾重回朝列的祝愿,行文曲折而意境深遠?!?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綜合賞析能力。B.“將自己對蘇軾的深切思念喻為‘明珠’”錯誤,“明珠”指蘇軾在翰林院草擬的文字。故選B【2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內容,把握詩歌主旨能力。首聯(lián)“天上玉堂森寶書”中的“玉堂”是指蘇軾應召還朝,任翰林學士。從蘇軾所處的環(huán)境入手,表現(xiàn)了作者為友人重回朝堂而喜悅,但又為友人進入政治爭斗而擔心。尾聯(lián)“為公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中的“黃州”“五湖”,是詩人在提醒蘇軾,要適時進退,好自為之。作者語重心長地對朋友說:喝了我家鄉(xiāng)的茶以后,也許會讓您喚起黃州時的舊夢,獨自駕著一葉扁舟,浮游于太湖之上了?!拔搴庇昧舜呵飼r期范蠡的典故。蘇軾貶謫在黃州時,由于政治上失意,也曾萌生過“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臨江仙》)的退隱思想??墒谴藭r他應召還朝,榮膺重任,正處在春風得意之際,并深深卷入了當時政治斗爭的漩渦。詩人一方面為友人命運的轉變而高興,另一方面也為他擔心,于是借著送茶的機會,委婉地勸告對方,不要忘記被貶黃州的舊事,在風云變幻的官場里,不如及早效法范蠡,來個功成身退。五、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9分)24.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①這篇文章以其華美的辭藻、細膩的筆觸和質樸的情感,呈現(xiàn)出一種文質彬彬的獨特氣質。②真正的勇者絕非暴虎馮河之輩,而是智勇雙全,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能冷靜思考、果斷行動。③“偶像”應該不只是能滿足人們片刻審美的愉悅,還應看他能不能寄托你對美好的追求,激發(fā)你見賢思齊的精神力量。④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全國公安機關迅速行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犯罪團伙,犯罪嫌疑人如涸轍之鮒,惶惶不可終日。⑤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時刻處于爭奪市場的漩渦中,朝聞夕死的殘酷競爭局面,都使得從業(yè)者不得不時刻繃緊弦。⑥于敏院士在我國首顆氫彈的成功研制上功勛卓著,但他淡泊名利,婉拒“氫彈之父”的稱號,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A.①②③B.②③⑥C.④⑤⑥D.①④⑤【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文質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后形容人文雅有禮貌。此處用來形容文章的氣質不恰當。②“暴虎馮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句子中說真正的勇者不是有勇無謀之人,而是智勇雙全,使用正確。③“見賢思齊”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拖脍s上他。句中說偶像能激發(fā)人們見賢思齊的精神力量,使用恰當。④“涸轍之鮒”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犯罪嫌疑人惶惶不可終日不能用“涸轍之鮒”來形容。⑤“朝聞夕死”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用在此處不恰當。⑥“高山仰止”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于敏院士淡泊名利,人品胸襟令人仰慕,使用正確。故②③⑥正確。故選B。25.在班級論壇轟轟烈烈的討論中,出現(xiàn)了兩個帖子,請你閱讀帖子內容,完成下面的任務。帖子一:某班贏了籃球段賽,作為隊長的小剛同學驕傲地振臂高呼:“勝人者有力,你們太弱了!”隨后得意洋洋地率眾離開,留下對手在風中凌亂。帖子二:小李同學不參加集體研學活動,因為害怕耽誤他學習。他的座右銘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所以他也不參加一切課余活動,一心只為了他的985夢想。請同學們向儒家或道家汲取智慧,給其中一位同學寫留言,表達你的態(tài)度。要求:至少引用一句相關名言,字數(shù)在100-150之間。【答案】小剛同學:《道德經》中有言:“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被@球比賽獲勝值得高興,但不應驕傲自滿貶低對手。真正強者是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贏了比賽更應反思自身不足,保持謙遜,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也能贏得對手的尊重,帶領團隊走得更遠?!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寫作類型:議論文微寫作。審題:本題要求學生在班級論壇上對兩個帖子中的行為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兩個帖子分別描述了不同的行為:帖子一中的隊長小剛在贏得籃球賽后表現(xiàn)出驕傲和輕視對手的態(tài)度;帖子二中的小李同學因為過于專注于學業(yè)而忽略了集體活動。選擇你想要回應的帖子(小剛或小李),并確定你將采用的哲學視角(儒家或道家),根據選擇的哲學流派,挑選一句能貼合情境、能夠引導或建議對方的名言,基于名言,構思一種既體現(xiàn)哲學智慧又適合勸告或鼓勵對方的態(tài)度,在留言中自然地引用這句名言,使之成為論證的核心,增強說服力。寫作思路:如果寫給小剛同學:可以引用儒家或道家關于謙遜、尊重他人的名言,如道家的“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然后指出小剛同學在勝利后驕傲自滿的不當之處,強調勝利后應保持謙遜,尊重對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