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DB13/T5877—2023
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信息共享數(shù)據(jù)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規(guī)定了水稻、野生稻、小麥、小麥野生近緣植物、玉米、大豆、大麥、高粱、谷子、黍稷、
燕麥、蕎麥、甘薯、馬鈴薯、籽粒莧、小豆、豌豆、豇豆、綠豆、普通菜豆、蠶豆、飯豆、木豆、小
扁豆、鷹嘴豆、羽扇豆、山黛豆、黑吉豆,28種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信息共享的數(shù)據(jù)描述術(shù)語和定義、
數(shù)據(jù)規(guī)范制定原則和方法、數(shù)據(jù)集分類等技術(shù)要求。
本文適用于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保存、研究以及育種相關(guān)的政府部門、機構(gòu)和企業(yè)進行糧食作物
種質(zhì)資源信息共享。
本文中涉及的共享數(shù)據(jù)指非涉密數(shù)據(jù)。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gòu)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
適用于本文件。
GB/T2619世界各國和地區(qū)名稱代碼
GB/T226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代碼經(jīng)度
GB/T12404單位隸屬關(guān)系代碼
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jié)構(gòu)和起草規(guī)則
GB/T3143-1991農(nóng)作物種子檢驗規(guī)程
GB/T7411-2008農(nóng)作物種子貯藏
GB4404.1-2008(XG1-2020)糧食作物種子(部分)
ISO3166CodesfortheRepresentationofNameofCountries
農(nóng)作物種質(zhì)資源技術(shù)規(guī)范叢書(糧食作物部分)
自然科技資源共性描述規(guī)范
3術(shù)語和定義
下列術(shù)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
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是指谷類作物、薯類作物及豆類作物選育新品種的基礎(chǔ)材料,包括栽培種、
野生種和瀕危稀有種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創(chuàng)造的各種遺傳材料。
糧食作物基本信息
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基本情況描述信息,包括全國統(tǒng)一編號、河北庫編號、種質(zhì)名稱、學名、原
產(chǎn)地等信息。
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信息
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信息包括:種質(zhì)類型、選育方法、植物學特征、生物學特性及品質(zhì)等。
4數(shù)據(jù)規(guī)范制定原則和方法
原則
a)立足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保存、研究和育種需求為主,兼顧生產(chǎn)需要。
b)數(shù)據(jù)規(guī)范中的描述符與描述規(guī)范相一致。
4
DB13/T5877—2023
方法和要求
a)本文中的代號與描述規(guī)范中的代號一致。
b)描述符的字段名最長12位,即不超過6個漢字。
c)字段類型分為字符型(C)、數(shù)值型(N)、和日期型(D)。日期型字符的格式為YYYYMMDD,
式中Y為年,M是月,D為日。
d)描述地理位置的經(jīng)度和緯度采用數(shù)值型(N)。經(jīng)度的格式為DDDFF,緯度的格式為DDFF,式
中D是度,F(xiàn)為分。東經(jīng)和北緯以正數(shù)表示,如“12136”,“3921”;西經(jīng)和南緯用負數(shù)表示,如-
102121,-2126。
5基本信息
全國統(tǒng)一編號
種質(zhì)的唯一標志號,糧食作物種質(zhì)的全國統(tǒng)一編號是由“Z”加作物種類英文首寫字母加6位順
序號組成。如小麥,國內(nèi)普通小麥種質(zhì)資源的編號由“ZM”加6位順序號組成,國外引進普通小麥種
質(zhì)資源的編號由“MY”加6位順序號組成。
河北省種質(zhì)庫編號
糧食作物種質(zhì)在河北省農(nóng)作物種質(zhì)資源庫中的編號,由“H”加13位順序號組成。
引種號
糧食作物種質(zhì)從國外引入時賦予的編號。
采集號
糧食作物種質(zhì)在野外采集時賦予的編號。
種質(zhì)名稱
糧食作物種質(zhì)的中文名稱。
種質(zhì)外文名
國外引進糧食作物種質(zhì)的外文名稱或國內(nèi)種質(zhì)對外交換用的漢語拼音名稱。
科名
糧食作物種質(zhì)的科名。
屬名
糧食作物種質(zhì)的屬名。
學名
普通糧食作物種質(zhì)的學名。
原產(chǎn)國
糧食作物種質(zhì)原產(chǎn)國家名稱、地區(qū)名稱或國際組織名稱。
原產(chǎn)省
國內(nèi)糧食作物種質(zhì)原產(chǎn)省份名稱;國外引進種質(zhì)原產(chǎn)國家一級行政區(qū)的名稱。
原產(chǎn)地
國內(nèi)糧食作物種質(zhì)的原產(chǎn)縣、鄉(xiāng)、村名稱。
海拔
5
DB13/T5877—2023
糧食作物種質(zhì)原產(chǎn)地的海拔高度,單位為m。
經(jīng)度
糧食作物種質(zhì)原產(chǎn)地的經(jīng)度,單位為(°)和(′)。格式為DDDFF,其中DDD為度,F(xiàn)F為分。
緯度
糧食作物種質(zhì)原產(chǎn)地的緯度,單位為(°)和(′)。格式為DDFF,其中DD為度,F(xiàn)F為分。
來源地
國外引進糧食作物種質(zhì)的來源國家名稱、地區(qū)名稱或國際組織名稱;國內(nèi)種質(zhì)的來源省、縣名
稱。
保存單位
糧食作物種質(zhì)提交河北省農(nóng)作物種質(zhì)資源庫前的原保存單位名稱。
保存單位編號
糧食作物種質(zhì)原保存單位賦予的種質(zhì)編號。
系譜
糧食作物選育品種(系)的親緣關(guān)系。
選育單位
選育糧食作物品種(系)的單位名稱或個人。
育成年份
糧食作物品種(系)培育成功的年份。
圖像
糧食作物種質(zhì)的圖像文件名,圖像格式為“日期”加“作物”加“試驗編號”加“.jpg”,圖
像大小為2.52MB以上,圖像分辨率為1000萬像素以上。
觀測地點
糧食作物種質(zhì)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觀測地點的名稱。
觀測年份
糧食作物種質(zhì)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觀測年份,格式為“YYYY”。具體見附錄C。
6種質(zhì)資源信息描述規(guī)范
28種糧食作物基本信息相同外,其他數(shù)據(jù)信息均不同,包括種質(zhì)類型、選育方法、形態(tài)特征和
生物學特性、品質(zhì)特性、抗逆性、抗病蟲性與其他特征特性。不同作物數(shù)據(jù)描述規(guī)范信息分別見附
錄A至附錄AB。
7種質(zhì)資源數(shù)據(jù)集
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數(shù)據(jù)集分為種質(zhì)資源基本信息描述符數(shù)據(jù)集、種質(zhì)資源信息描述符數(shù)據(jù)集、
種質(zhì)資源信息描述符值域數(shù)據(jù)集三類,具體見附錄A至附錄AB。
種質(zhì)資源基本信息描述符數(shù)據(jù)集
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基本信息描述符組成的數(shù)據(jù)集,包括全國統(tǒng)一編號、河北庫編號、種質(zhì)名稱、
學名、原產(chǎn)地等24項描述符信息。
6
DB13/T5877—2023
種質(zhì)資源信息描述符數(shù)據(jù)集
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信息描述符數(shù)據(jù)集,包含種質(zhì)類型、選育方法、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品
質(zhì)特性、抗逆性、抗病蟲性、其他特征特性等6大類,是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描述規(guī)范的數(shù)據(jù)標準。
種質(zhì)資源信息描述符值域數(shù)據(jù)集
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信息描述符值域數(shù)據(jù)集,包含了28種糧食作物的數(shù)量性狀和質(zhì)量性狀的值域,
如數(shù)量性狀從小到大,顏色由深到淺,抗性由強到弱等;質(zhì)量性狀按照評價標準劃分等級。
作物代碼
作物代碼為農(nóng)作物種類一級代碼、二級代碼、三級代碼,其中一級代碼與二級代碼均為兩位數(shù),
三級代碼為三位數(shù)。
表1糧食作物代碼表
序號作物代碼作物序號作物代碼作物
11111101水稻151121101籽粒莧
21111103野生稻161117109小豆
31113103小麥171117111豌豆
41113105小麥野生近緣植物181117113豇豆
51115101玉米191117105綠豆
61117101大豆201117115普通菜豆
71113107大麥211117107蠶豆
81115103高粱221117119飯豆
91115105谷子231117121木豆
101115107黍稷241117133小扁豆
111113111燕麥251117135鷹嘴豆
121115111蕎麥261117138羽扇豆
131119101甘薯271117139山黛豆
141119103馬鈴薯281117140黑吉豆
描述符代碼
描述符代碼是對糧食作物描述符的編碼,描述符“河北省種質(zhì)庫編號”采用4位順序編號
“9011”。其他描述符代碼均為3位順序編號。如“全國統(tǒng)一編號”的描述符代碼為“101”。
描述符值代碼
糧食作物種質(zhì)資源的描述符具有多個值作為選項時,對描述符值編碼,采用4位順序編號,如
選育方法描述符有6個值:
01-系統(tǒng)育種;
02-雜交育種;
03-誘變育種;
04-倍性育種;
7
DB13/T5877—2023
05-分子育種;
06-其他。
8
DB13/T5877—2023
附錄A
(規(guī)范性)
水稻種質(zhì)資源信息描述規(guī)范
A.1種質(zhì)類型
水稻種質(zhì)類型分為8類。
1-野生資源
2-地方品種
3-選育品種
4-品系
5-雜交稻資源
6-遺傳材料
7-突變體
8-其他
A.2選育方法
水稻品種(系)的育種方法。包括系統(tǒng)育種、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倍性育種、分子育種、其
他。
A.3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
A.3.1亞種類型
分秈稻和粳稻2個亞種。
1-秈稻
2-粳稻
A.3.2水旱性
分水稻和陸(旱)稻。
1-水稻
2-陸(旱)稻
A.3.3粘糯性
胚乳的粘性和糯性。
1-粘稻
2-糯稻
A.3.4光溫性
對光溫的敏感性差異。
1-早稻
2-中稻
3-晚稻
A.3.5熟期性
水稻氣候生態(tài)型在熟期特性上的綜合表現(xiàn)。
1-早熟
2-中熟
3-晚熟
A.3.6播種期
鑒定水稻種質(zhì)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時的種子播種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A.3.7始穗期
9
DB13/T5877—2023
全區(qū)有10%的稻穗抽穗時的日期。每個穗的抽穗標準為當穗部露出葉鞘外3cm時,以“年月日”
表示,格式“YYYYMMDD”。
A.3.8抽穗期
全區(qū)有50%的稻穗抽穗時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A.3.9齊穗期
全區(qū)有80%的稻穗抽穗時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A.3.10成熟期
全區(qū)有90%以上的實粒黃熟時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A.3.11全生育期
從出芽日至成熟日所需的天數(shù),以d表示。
A.3.12株高
水稻成熟后,水稻植株體自地面至最高的穗頂部(不包括芒)之間的距離,單位為cm。
A.3.13莖稈長
水稻植株體自地面至穗頸節(jié)的長度,單位為cm。
A.3.14穗長
水稻成熟后,稻穗的穗頸節(jié)至穗頂(不包括芒)之間的距離,單位為cm。
A.3.15穗粒數(shù)
每個穗上的總穎花數(shù),即為實粒、空癟粒和落粒的總數(shù),單位為粒。
A.3.16有效穗數(shù)
每株有效穗的總合。凡抽穗且穗粒數(shù)5粒以上者均為有效穗。
A.3.17穗抽出度
從劍葉葉枕至穗頸節(jié)之間的距離長短。
1-抽出良好
3-抽出較好
5-正好抽出
7-部分抽出
9-緊包
A.3.18穗型
稻穗枝梗的分散和密集程度。
1-密集
2-中間型
3-散開
A.3.19二次枝梗
稻穗上二次枝梗著生小穗的情況。
1-無
5-少
7-多
9-聚集
A.3.20穗立形狀
10
DB13/T5877—2023
穗軸的直立程度。根據(jù)從劍葉葉枕到穗尖的連接線與莖稈的延長線所形成的夾角大小來評價。
1-直立
5-半直立
7-彎曲
9-下垂
A.3.21結(jié)實率
在每穗平均總穎花數(shù)中,平均實粒數(shù)所占的比例,以%表示。
A.3.22千粒重
1000粒較飽滿(以水洗沉淀為準)稻谷粒的重量,單位為g。
A.3.23谷粒長度
從谷粒最下面的護穎基部至最長的內(nèi)穎或外穎頂部(穎尖)之間的長度,單位為mm。
A.3.24谷粒寬度
內(nèi)外穎兩側(cè)最寬部分的距離,單位mm。
A.3.25谷粒厚度
內(nèi)外穎中間最厚部分的距離,單位為mm。
A.3.26谷粒形狀
以谷粒長度與寬度的比率來評價。
1-短圓形
3-闊卵形
5-橢圓形
7-中長形
9-細長形
A.3.27糙米長度
糙米(去殼籽粒)的長度,單位為mm。
A.3.28糙米寬度
糙米最寬處的寬度,單位為mm。
A.3.29糙米厚度
糙米最厚處的厚度,單位為mm。
A.3.30糙米形狀
以糙米形狀來評價。
1-近圓形
2-橢圓形
3-半紡錘形
4-紡錘形
5-銳尖紡錘形
A.3.31種皮色
糙米的種皮顏色。
1-白色
2-紅色
3-褐色
11
DB13/T5877—2023
4-紫色
5-黑色
A.3.32芽鞘色
芽鞘的顏色。
1-無色
2-淺紫色
3-深紫色
A.3.33葉鞘色
葉鞘的顏色。
1-黃色
2-綠色
3-紫色
A.3.34葉片色
葉片的顏色。
1-淺黃色
2-黃色斑點
3-綠白相間
4-淺綠色
5-綠色
6-深綠色
7-邊緣紫色
8-紫色斑點
9-紫色
A.3.35葉片茸毛
葉片表面上茸毛的分布情況。
1-無
5-疏
7-中
9-密
A.3.36葉片卷曲度
葉片的卷曲程度。
1-不卷或卷度很小
2-正卷
3-反卷
4-螺旋狀
A.3.37劍葉長度
劍葉葉枕處至葉尖之間的距離,單位為cm。
A.3.38劍葉寬度
劍葉葉片最寬處的距離,單位為cm。
A.3.39劍葉角度
劍葉葉片與莖稈延長線所形成的夾角的大小。
1-直立
5-中間型
12
DB13/T5877—2023
7-平展
9-披垂
A.3.40倒二葉長度
倒二葉(倒數(shù)第二葉)葉枕處至葉尖之間的距離,單位為cm。
A.3.41倒二葉寬度
倒二葉(倒數(shù)第二葉)葉片最寬處的距離,單位為cm。
A.3.42倒二葉角度
倒二葉(倒數(shù)第二葉)的葉尖與葉枕的連線同主莖所成的夾角大小。
1-直立
5-平展
9-下垂
A.3.43葉耳顏色
葉耳的顏色。
1-無色
2-黃色
3-綠色
4-紫色
A.3.44葉舌顏色
葉舌的顏色。
1-無葉舌
2-白色
3-紫色線條
4-紫色
A.3.45葉舌形狀
葉舌頂端的形狀。
1-無葉舌
2-尖至漸尖
3-二裂
4-平截
A.3.46葉枕顏色
葉枕的表面顏色。
1-綠色
2-紫色
A.3.47葉節(jié)顏色
葉節(jié)的顏色。
1-無(白)色
2-綠色
3-紫色
A.3.48主莖葉片數(shù)
主莖一生的葉片總數(shù)。
A.3.49莖稈角度
13
DB13/T5877—2023
莖稈與地面垂直線間的角度大小。
1-直立
2-中間型
3-散開
4-披散
5-匍匐
A.3.50莖稈粗細
莖稈的直徑,單位為mm。
A.3.51莖稈節(jié)的顏色
莖稈節(jié)的顏色。
1-淺綠色
2-紫色
A.3.52莖稈節(jié)間色
莖稈節(jié)間的顏色。
1-黃色
2-綠色
3-紅色
4-紫色線條
5-紫色
A.3.53莖稈莖節(jié)包露
莖稈莖節(jié)的包裹或現(xiàn)露狀態(tài)。
1-包
2-露
A.3.54分蘗力
水稻單株的分蘗能力。
1-強
5-中
9-弱
A.3.55倒伏性
莖稈的倒伏程度。
1-直
3-中間型
5-斜
7-倒
9-伏
A.3.56柱頭色
柱頭的顏色。
1-白色
2-黃色
3-淺綠色
4-紫色
A.3.57柱頭單外露率
14
DB13/T5877—2023
開花后柱頭完全或部分伸出穎殼之外,稱為柱頭外露。柱頭外露可分為兩種情況,即單外露和
雙外露。單外露:穎花兩個柱頭之一伸出穎殼之外;雙外露:穎花兩個柱頭均伸出穎殼之外。柱頭
單外露率指單個柱頭外露的穎花數(shù)占已開穎花總數(shù)的比率,以%表示。
A.3.58柱頭雙外露率
兩個柱頭均伸出穎殼之外的穎花數(shù)占已開穎花總數(shù)的比率,以%表示。
A.3.59柱頭總外露率
單、雙柱頭外露的穎花數(shù)之和占已開穎花總數(shù)的比率,以%表示。
A.3.60花藥形狀
花藥的形狀。
1-細小棒狀
2-水漬狀
3-飽滿
A.3.61花藥顏色
花藥的顏色。
1-白色或乳白色
2-淡黃色
3-黃色
A.3.62花藥長度
花藥的長度,單位為mm。
A.3.63開穎角度
穎花內(nèi)外穎完全分開時的夾角大小。
1-小
5-中
9-大
A.3.64開穎時間
穎花從內(nèi)外穎開始分開至完全關(guān)閉所需的時間,單位為min。
A.3.65花時范圍
盛花期每日第一朵穎花開放至最后一朵穎花關(guān)閉的時間,單位為h。
A.3.66花時高峰
當天所開花中20%~80%穎花盛開的時間。
1-早
5-中
9-遲
A.3.67芒長
在外稃尖上長出的芒的長短。
1-無
3-短
5-中
7-長
9-極長
15
DB13/T5877—2023
A.3.68芒色
在外稃尖上長出的芒的顏色。
1-白色
2-稈黃色
3-黃色
4-紅色
5-褐色
6-紫色
7-黑色
A.3.69芒分布
在外稃尖上長出的芒的分布。
1-無
3-稀
5-少
7-中
9-多
A.3.70護穎色
護穎的顏色。
1-黃色
2-紅色
3-紫色
A.3.71護穎長短
護穎長度的長短。
1-短
2-中
3-長
4-極長
5-不對稱
A.3.72護穎形狀
成熟谷粒護穎的形狀。
1-無
2-線形或披針形
3-錐形或有刺毛
4-小三角形
A.3.73穎尖色
穎尖的顏色。
1-稈黃色
2-紅色
3-褐色
4-紫色
5-黑色
A.3.74穎色
谷粒外穎和內(nèi)穎的顏色。
1-黃色
16
DB13/T5877—2023
2-銀灰色
3-褐色
4-赤褐色
5-紫黑色
A.3.75穎毛
穎表面上長出的毛分布。
1-無
2-少
3-中
4-多
5-極多
A.3.76落粒性
稻谷完全成熟后,落粒的難易程度。
1-極低
2-低
3-中
4-高
5-極高
A.3.77不育類型
指不育的類型。
1-細胞質(zhì)
2-細胞核
3-質(zhì)核互作
4-光溫敏
A.3.78不育株率
不育系套袋后不結(jié)實的植株占整個套袋植株數(shù)之百分比,以%表示。
A.3.79花藥開裂程度
開花期花藥的開裂程度。
1-不裂
2-少裂
3-中裂
4-開裂
A.3.80花粉不育度
花粉的不育程度。
1-不完全敗育
2-高度敗育
3-完全敗育
A.3.81花粉敗育類型
根據(jù)花粉的有無和形態(tài)分類。
1-無花粉型
2-典敗型
3-圓敗型
4-混合型
17
DB13/T5877—2023
5-部分染敗型
6-染敗型
A.3.82不育系的可恢力
不育系與典型恢復系配制的雜種F1的自交結(jié)實能力,以結(jié)實率大小來評價。
1-弱
3-較弱
5-較強
7-強
9-極強
A.3.83保持系的保持力
維持不育系不育特性的能力,以保持系與不育系雜交獲得的第二代不育系自交結(jié)實率來評價。
1-弱
3-較弱
5-較強
7-強
9-極強
A.3.84恢復系的恢復力
恢復系與不育系測交獲得的雜種一代自交結(jié)實能力,以自交結(jié)實率來評價。
1-弱
3-較弱
5-較強
7-強
9-極強
A.3.85不育系的異交結(jié)實率
不育系接受外來花粉而異交的結(jié)實小。
1-低
3-較低
5-較高
7-高
9-極高
A.3.86親和性
與典型秈、粳品種間雜交的親和程度,以與測驗種測交后的F1自交結(jié)實率來評價。
1-差
5-中
7-良
9-優(yōu)
A.3.87親和譜
具有一定親和性種質(zhì)資源的可親和種質(zhì)類型和范圍。
1-極窄
5-較窄
7-中等
9-寬廣
A.4品質(zhì)特性
18
DB13/T5877—2023
A.4.1糙米率
凈稻谷脫殼后的糙米占總谷粒重的百分比,以%表示。
A.4.2精米率
碾成的精米占稻谷總重量的百分比,以%表示。
A.4.3整精米率
整精米占谷粒重的百分比,以%表示。
A.4.4精米粒長
整精米粒兩端間的最長距離,單位為mm。
A.4.5精米粒寬
整精米粒的最寬處的距離,單位為mm。
A.4.6精米長寬比
整精米粒的長度和寬度的比值。
A.4.7堊白粒率
有堊白的米粒占整個米樣粒數(shù)的百分率,以%表示。
A.4.8堊白大小
堊白米粒中堊白面積占該整粒米面積的百分率,以%表示。
A.4.9堊白度
堊白米的堊白面積總和占試樣米粒面積總和的百分比,以%表示。
A.4.10透明度
整精米粒的透明程度。用稻米的相對透光率表示。
A.4.11香味
稻米香味的有無。
1-香
2-非香
A.4.12糊化溫度
稻米淀粉在加熱條件下失去結(jié)晶性,發(fā)生不可逆膨脹形成淀粉糊時的溫度。通常用堿消值法間
接測定。堿消值是指堿液對精米粒的侵蝕程度,可間接表示稻米糊化溫度的高低。堿消值越大,則
糊化溫度越低。
A.4.13膠稠度
精米粉堿糊化后的米膠冷卻后的流長長度,單位為mm。
A.4.14直鏈淀粉含量
精米中直鏈淀粉占精米干重的百分率,以%表示。
A.4.15粗淀粉含量
精米中粗淀粉占精米干重的百分率,以%表示。
A.4.16粗蛋白含量
糙米或精米中粗蛋白占糙米或精米干重的百分率,以%表示。
19
DB13/T5877—2023
A.4.17賴氨酸含量
糙米或精米中賴氨酸含量占糙米或精米干重的百分率,以%表示。
A.4.18粗脂肪含量
糙米或精米中粗脂肪含量占糙米或精米干重的百分率,以%表示。
A.5抗逆性
A.5.1苗期抗旱性
水稻苗期忍耐或抵抗干旱的能力,以抗旱性綜合系數(shù)來評價。
1-極強
3-強
5-中
7-弱
9-極弱
A.5.2全生育期抗旱性
水稻全生育期忍耐或抵抗干旱的能力,以抗旱指數(shù)來評價。
1-極強
3-強
5-中
7-弱
9-極弱
A.5.3發(fā)芽期耐鹽性
水稻發(fā)芽期忍耐或抵抗鹽脅迫的能力,以相對鹽害率來評價。
1-極強
2-強
3-中
4-弱
5-極弱
A.5.4苗期耐鹽性
水稻苗期忍耐或抵抗鹽脅迫的能力,以平均死葉率或鹽害指數(shù)來評價。
1-極強
2-強
3-中
4-弱
5-極弱
A.5.5發(fā)芽期耐堿性
水稻發(fā)芽期忍耐或抵抗堿脅迫的能力,以堿脅迫后的發(fā)芽率來評價。
1-極強
2-強
3-中
4-弱
5-極弱
A.5.6發(fā)芽期耐冷性
水稻發(fā)芽期忍耐或抵抗低溫的能力,以低溫下發(fā)芽率來評價。
1-強
20
DB13/T5877—2023
5-中
9-弱
A.5.7芽期耐冷性
水稻芽期忍耐或抵抗低溫的能力,以芽期低溫脅迫后的幼苗死亡率來評價。
1-極強
2-強
3-中
4-弱
5-極弱
A.5.8苗期耐冷性
水稻苗期忍耐或抵抗低溫的能力,以幼苗赤枯度來評價。
1-極強
2-強
3-中
4-弱
5-極弱
A.5.9孕穗期耐冷性
水稻孕穗期忍耐或抵抗低溫的能力,以空殼率來評價。
1-極強
2-強
3-中
4-弱
5-極弱
A.5.10耐熱性
水稻植株忍耐或抵抗高溫的能力,以開花期高溫脅迫后的空殼率來評價。
1-極強
2-強
3-中
4-弱
5-極弱
A.6抗病蟲性
A.6.1苗瘟抗性
水稻苗期對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nov.comb.(anamorphPyricularia
oryzaeCav.)]的抗性強弱。
1-高抗(HR)
2-抗(R)
3-中抗(MR)
4-中感1(MS1)
5-中感2(MS2)
6--感1(S1)
7-感2(S2)
8-高感1(HS1)
9-高感2(HS2)
A.6.2葉瘟抗性
21
DB13/T5877—2023
水稻分蘗期對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nov.comb.(anamorph
PyriculariaoryzaeCav.)]的抗性強弱。
1-高抗(HR)
2-抗(R)
3-中抗(MR)
4-中感1(MS1)
5-中感2(MS2)
6-感1(S1)
7-感2(S2)
8-高感1(HS1)
9-高感2(HS2)
A.6.3穗頸瘟抗性
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穗頸對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nov.comb.
(anamorphPyriculariaoryzaeCav.)]的抗性強弱。
1-高抗(HR)
2-抗(R)
3-中抗(MR)
5-中感(MS)
7-感(S)
9-高感(HS)
A.6.4穗節(jié)瘟抗性
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穗節(jié)對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nov.comb.
(anamorphPyriculariaoryzaeCav.)]的抗性強弱。
1-高抗(HR)
2-抗(R)
3-中抗(MR)
5-中感(MS)
7-感(S)
9-高感(HS)
A.6.5白葉枯病抗性
水稻對黃單胞桿菌[Xanthomonasoryzae(UyedaetIshiyama)Dowson]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7-感(S)
9-高感(HS)
A.6.6紋枯病抗性
水稻對稻紋枯病菌[Thanatephorussasakii(Shirai)TuandKimbrough]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抗(R)
3-中抗(MR)
5-中感(MS)
7-感(S)
9-高感(HS)
A.6.7細菌性條斑病抗性
22
DB13/T5877—2023
水稻對黃單胞桿菌(XanthomonasoryzicolaFangetal)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感(MS)
7-感(S)
9-高感(HS)
A.6.8白背飛虱抗性
水稻對白背飛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水稻害蟲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7-中感(MS)
9-感(S)
A.6.9褐飛虱抗性
水稻對褐飛虱[Nilaparvatalugens(Stdl)]水稻專食性害蟲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7-中感(MS)
9-感(S)
A.6.10稻癭紋抗性
水稻對稻癭蚊(OrseoliaoryzaeWoodetMason)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7-中感(MS)
9-感(S)
A.6.11二化螟抗性
水稻對二化螟[Chilosupperssalis(Walker)]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7-中感(MS)
9-感(S)
A.6.12三化螟抗性
水稻對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23
DB13/T5877—2023
7-中感(MS)
9-感(S)
A.7其他特征特性
A.7.1用途
水稻的具體用途。
1-食用稻
2-保健稻
3-食品加工稻
4-工業(yè)原料稻
5-飼用稻
A.7.2指紋圖譜與分子標記
水稻種質(zhì)指紋圖譜和重要農(nóng)藝性狀的分子標記類型及其特征參數(shù)。
A.7.3備注
水稻種質(zhì)特殊描述符或特殊代碼的具體說明。
24
DB13/T5877—2023
附錄B
(規(guī)范性)
野生稻種質(zhì)資源信息描述規(guī)范
B.1采集單位
采集野生稻種質(zhì)的單位或個人名稱。
B.2采集年份
野生稻種質(zhì)最初采集的年份。
B.3種質(zhì)類型
野生稻種質(zhì)類型分為3類。
1-一年生
2-多年生
3-其他
B.4收集樣本形態(tài)
野生稻收集時的樣本形態(tài):
1-種子
2-種莖
B.5生境水旱狀況態(tài)
野生稻種質(zhì)資源原生境的水旱情況。
1-沼澤地
2-水塘
3-小河溪渠道旁
4-巖石區(qū)水潭
5-低洼地
6-潮濕地
7-林下地
8-荒坡地
B.6生境受光狀況
野生稻種質(zhì)資源原生境的受光程度。
1-陽光直射
2-部分遮蔭
3-完全遮蔭
B.7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
B.7.1葉耳
野生稻葉枕處的葉耳有無。
0-無
1-有
B.7.2葉耳顏色
野生稻葉耳的顏色。
0-無
1-黃綠
2-綠
3-淡紫
25
DB13/T5877—2023
4-紫
B.7.3葉耳茸毛
野生稻葉耳茸毛的狀況。
0-無
1-短
2-長
B.7.4生長習性
莖稈生長的集散狀況,以莖桿角度衡量。
1-直立
2-半直立
3-傾斜
4-匍匐
B.7.5莖基部硬度
莖稈較低部位的軟硬情況。
1-軟
2-中
3-硬
B.7.6莖基部葉鞘色
植株基部葉鞘表面的顏色。
1-綠
2-紫條
3-淡紫
4-紫
B.7.7鞘內(nèi)色
植株基部葉鞘內(nèi)的顏色。
0-無
1-淡綠
2-綠
3-淺紫
B.7.8分蘗力
野生稻植株分蘗的能力。
1-特強
2-強
3-中
4-弱
B.7.9見穗期
野生稻種質(zhì)的第一個穗頂端露出葉鞘的日期。用“年月日”表示,格式為“YYYYMMDD”。
B.7.10開花時間
小花內(nèi)外穎張開的時間,用“時分”表示。
B.7.11葉片茸毛
葉片上的茸毛狀況。
0-無
26
DB13/T5877—2023
1-少
2-中
3-多
B.7.12葉色
抽穗期葉片的顏色。
1-黃綠
2-綠
3-葉緣紫
4-紫斑
5-紫尖
6-紫
B.7.13葉質(zhì)地
抽穗期葉片的質(zhì)地。
1-草質(zhì)
2-革質(zhì)
B.7.14劍葉角度
灌漿期劍葉靠近葉枕處與主穗軸的角度。
1-直立
2-傾斜
3-水平
4-下垂
B.7.15葉舌茸毛
抽穗期葉舌上的茸毛狀況。
0-無
1-局部有
2-普遍有
B.7.16葉舌形狀
葉舌頂端的形狀。
2-尖-漸尖
3-頂部2裂
4-圓頂或平
B.7.17劍葉葉舌長
劍葉葉枕基部到葉舌頂?shù)拈L度,單位為mm。
B.7.18倒二葉葉舌長
倒二葉葉枕基部到葉舌頂?shù)拈L度,單位為mm。
B.7.19葉舌顏色
抽穗期葉舌表面的顏色。
0-無
1-紫條
2-淡紫
3-紫
B.7.20葉枕顏色
27
DB13/T5877—2023
抽穗期植株葉枕的表面顏色。
0-無
1-淡綠
2-綠
3-紫
4-褐斑
B.7.21穗型
灌漿期穗枝梗生長集散狀態(tài)。
1-集
2-中
3-散
4-下垂
B.7.22開花期內(nèi)外穎色
小花開花時內(nèi)外穎的顏色。
1-淡黃綠
2-綠條稈黃
3-綠
4-淺紫
5-紫斑
6-褐斑
7-黑褐條紋
8-黑
B.7.23開花期護穎顏色
抽穗期開花時護穎的顏色。
1-基部綠
2-淡綠
3-稈黃
4-金黃
5-紅
6-紫斑
7-紫
B.7.24芒齊穗后芒的有無及長短。
0-無芒
1-部分短芒
2-全短芒
3-部分長芒
4-全長芒
B.7.25開花期芒色
抽穗期開花時芒的顏色。
1-稈黃
2-金黃
3-紅
4-紫
5-褐
6-黑
28
DB13/T5877—2023
B.7.26開花期芒質(zhì)地
抽穗期開花時芒的質(zhì)地。
1-軟
2-中
3-硬
B.7.27開花期穎尖色
抽穗期開花時谷粒穎尖的顏色。
0-無
1-稈黃
2-紅
3-紫
4-褐
B.7.28柱頭顏色
抽穗期開花時柱頭的顏色。
1-白
2-淡綠
3-黃
4-淡紫
5-紫
6-褐
B.7.29花藥長度
小花即將開花時花藥的長度,單位為mm。
B.7.30異質(zhì)性
樣本的特征特性的純合狀態(tài)。
1-純合
2-異質(zhì)
B.7.31劍葉長
穗子完全抽出時劍葉的長度,單位為cm。
B.7.32劍葉寬
穗子完全抽出時劍葉中部最寬處的寬度,單位為mm。
B.7.33葉片衰老
成熟后期功能葉片衰老狀況。
1-慢
2-中
3-快
B.7.34小花育性
抽穗期小花花粉的可育程度。
1-可育
2-部分不育
3-不育
B.7.35地下莖
29
DB13/T5877—2023
成熟期地下莖的有無。
0-無
1-有
B.7.36莖稈長度
成熟期植株從地面到穗頸節(jié)的長度,單位為cm。
B.7.37莖稈直徑
成熟期植株莖稈中部的外徑,單位為mm。
B.7.38莖稈強度
成熟期植株莖稈基部的堅韌度。
1-強
2-中
3-弱
B.7.39節(jié)間顏色
成熟期植株裸露莖稈節(jié)間的顏色。
1-黃綠
2-稈黃
3-紫條
4-紫
5-褐斑
B.7.40最高節(jié)間長度
成熟期植株莖稈最高節(jié)間的長度,單位為cm。
B.7.41高位分蘗
成熟期植株地面莖稈高位節(jié)上產(chǎn)生的分蘗數(shù)。
0-無
1-少
2-中
3-多
B.7.42節(jié)隔膜質(zhì)地
成熟期植株中部莖節(jié)內(nèi)隔膜的質(zhì)地。
1-軟
2-硬
B.7.43節(jié)隔膜顏色
成熟期植株中部莖節(jié)內(nèi)隔膜的顏色。
1-白
2-淡綠
3-淡黃
4-淡紅
5-紫
B.7.44穗基部茸毛
成熟期穗子基部的茸毛狀態(tài)。
0-無
1-有
30
DB13/T5877—2023
B.7.45穗頸長短
成熟期穗子的穗頸節(jié)至劍葉葉枕的長度。
1-包頸
2-短
3-中
4-長
B.7.46穗落粒性
穗子成熟后谷粒自然脫落的狀況。
1-低
2-中
3-高
B.7.47穗分枝
成熟期穗子枝梗的狀態(tài)。
1-具一次枝梗
2-具二次枝梗
3-具三次枝梗
B.7.48小穗柄長度
成熟期小穗(谷粒)柄的長度,單位為mm。
B.7.49穗長
穗頸節(jié)到穗頂端的長度,單位為cm。
B.7.50谷粒長
成熟期谷粒的外穎基部到較長內(nèi)穎或外穎頂端(穎尖)的長度,單位為mm。
B.7.51谷粒寬
成熟期谷粒最寬處的距離,單位為mm。
B.7.52谷粒長寬比
成熟期谷粒長度與寬度的比值。
B.7.53護穎形狀
成熟期小穗護穎的形狀。
0-無
1-線形(披針形)
2-錐形無刺毛
3-錐形有刺毛
4-小三角形
B.7.54護穎穎尖
成熟期護穎穎尖的形狀。
1-尖
2-尖至鋸齒
3-鋸齒
B.7.55成熟期護穎顏色
1-稈黃
31
DB13/T5877—2023
2-紫
3-斑點黑
4-褐
5-黑
B.7.56護穎長
成熟期護穎基部到護穎穎尖的長度,單位為mm。
B.7.57內(nèi)外穎表面
成熟期飽滿谷粒穎殼的表面有無疣粒。
0-無疣粒
1-有疣粒
B.7.58內(nèi)外穎茸毛
成熟期飽滿谷粒內(nèi)外穎上的茸毛狀態(tài)。
0-無
1-外穎龍骨有
2-上部有
B.7.59成熟期內(nèi)外穎顏色
成熟期飽滿谷粒內(nèi)外穎表面的顏色。
1-稈黃
2-紅
3-紫
4-斑點黑
5-褐
6-黑
B.7.60成熟期穎尖顏色
成熟期飽滿谷粒內(nèi)外穎穎尖的顏色。
1-稈黃
2-紅
3-紫
4-褐
5-黑
B.7.61芒長
成熟期飽滿谷粒上芒的長度,單位為cm。
B.7.62百粒重
100粒成熟飽滿干谷粒的重量,單位為g。
B.8品質(zhì)特性
B.8.1種皮顏色
成熟飽滿米粒的種皮顏色。
1-白
2-淺紅
3-紅
4-紫
5-淡褐
32
DB13/T5877—2023
6-褐
B.8.2胚大小
成熟飽滿米粒的胚大小。
1-小
2-中
3-大
B.8.3堊白大小
成熟飽滿米粒的堊白大小。
0-無
1-小
2-中
3-大
B.8.4胚乳類型
成熟飽滿米粒的胚乳類型。
0-非糯
1-糯
B.8.5糙米長
糙米的長度,單位為mm。
B.8.6糙米寬
糙米的寬度,單位為mm。
B.8.7糙米長寬比
糙米的長度與寬度的比值。
B.8.8外觀品質(zhì)
成熟米粒的外觀質(zhì)量。
1-優(yōu)
2-中
3-差
B.8.9蛋白質(zhì)含量
糙米粗蛋白質(zhì)的含量,用百分率(%)表示。
B.8.10賴氨酸含量
糙米賴氨酸的含量,用百分率(%)表示。
B.8.11直鏈淀粉含量
糙米直鏈淀粉的含量,用百分率(%)表示。
B.9抗逆性
B.9.1苗期耐冷性
野生稻植株幼苗期忍耐或抵御低溫寒冷的能力。
1-極強
3-強
5-中
7-弱
33
DB13/T5877—2023
9-極弱
B.9.2開花期耐冷性
野生稻植株抽穗開花期忍耐或抵御低溫寒冷的能力。
1-極強
3-強
5-中
7-弱
9-極弱
B.9.3苗期耐旱性
野生稻植株苗期忍耐或抵御干旱的能力。
1-極強
3-強
5-中
7-弱
9-極弱
B.9.4開花期耐旱性
野生稻植株抽穗開花期忍耐或抵御干旱的能力。
1-極強
3-強
5-中
7-弱
9-極弱
B.9.5耐澇性
野生稻植株苗期忍耐或抵御水澇的能力。
1-極強
3-強
5-中
7-弱
9-極弱
B.9.6耐鹽性
野生稻植株幼苗期忍耐或抵御鹽堿的能力。
1-極強
2-強
3-中
4-弱
5-極弱
B.10抗病蟲性
B.10.1白葉枯病抗性
野生稻植株對白葉枯病[(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cuyeda&Ishiyama)Swings]的
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34
DB13/T5877—2023
7-感(S)
9-高感(HS)
B.10.2苗期稻瘟病(葉瘟)抗性
野生稻植株苗期對稻瘟病[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7-感(S)
9-高感(HS)
B.10.3穗頸瘟抗性
野生稻植株抽穗期對稻瘟?。ㄋ腩i瘟)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7-感(S)
9-高感(HS)
B.10.4細菌性條斑病抗性
野生稻植株對細菌性條斑病(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laFangetal.)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7-感(S)
9-高感(HS)
B.10.5紋枯病抗性
野生稻植株對紋枯病[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7-感(S)
9-高感(HS)
B.10.6褐飛虱抗性
野生稻植株對褐飛虱(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7-感(S)
9-高感(HS)
B.10.7白背飛虱抗性
野生稻對稻白背飛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的抗性強弱。0-免疫(IM)
35
DB13/T5877—2023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7-感(S)
9-高感(HS)
B.10.8稻癭蚊抗性
野生稻植株對稻癭蚊(OrseoliaoryzaeWoodMason)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3-抗(R)
5-中抗(MR)
7-感(S)
9-高感(HS)
B.10.9稻縱卷葉螟抗性
野生稻植株對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2-抗(R)
3-中抗(MR)
4-感(S)
5-高感(HS)
B.10.10三化螟抗性
野生稻植株對三化螟[Scirpophagaincertulas(Walker)]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2-抗(R)
3-中抗(MR)
4-感(S)
5-高感(HS)
B.10.11二化螟抗性
野生稻植株對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的抗性強弱。
0-免疫(IM)
1-高抗(HR)
2-抗(R)
3-中抗(MR)
4-感(S)
5-高感(HS)
B.11其它特征特性
B.11.1核型
野生稻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大小、形態(tài)和結(jié)構(gòu)特征的公式。
B.11.2指紋圖譜與分子標記
野生稻種質(zhì)指紋圖譜和重要性狀的分子標記類型及其特征參數(shù)。
B.11.3備注
36
DB13/T5877—2023
野生稻種質(zhì)的特殊描述符或特殊代碼的具體說明。
37
DB13/T5877—2023
附錄C
(規(guī)范性)
小麥種質(zhì)資源信息描述規(guī)范
C.1種質(zhì)類型
小麥種質(zhì)類型分為6類。
1-野生資源
2-地方品種
3-選育品種
4-品系
5-遺傳材料
6-其他
C.2選育方法
選育小麥品種(系)的育種方法。
C.3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
C.3.1冬春小麥
小麥按播種季節(jié)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冬小麥指秋季播種,翌年夏季收獲的小麥品種;春
小麥指春季播種,當年夏、秋季收獲的小麥品種。
1-冬小麥
2-春小麥
C.3.2冬春性
小麥種質(zhì)苗期通過春化階段所需要低溫的程度和時間。
1-冬
2-弱冬
3-春
4-兼性
C.3.3播種期
小麥田間播種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C.3.4出苗期
小麥播種后,全區(qū)10%以上的幼苗露出地面2~3cm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C.3.5返青期
北方秋播的冬性材料,在冬季地上葉片因寒冷而干枯或退綠,到翌年春季老葉返綠新葉長出的
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C.3.6拔節(jié)期
全區(qū)10%植株莖伸長達到3~4cm,第一節(jié)間伸出地面1.1~2.0cm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
格式“YYYYMMDD”。
C.3.7抽穗期
全區(qū)10%植株穗子從旗葉葉鞘伸出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C.3.8開花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美容美發(fā)行業(yè)技師崗位競聘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專業(yè)派遣服務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年滬科版九年級數(shù)學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貴州貴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海南洋浦供水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墾利石化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南長沙綜保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省中廣有線紹興分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五礦地產(chǎn)湖南開發(fā)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外研銜接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水利云播五大員考試題庫(含答案)
-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術(shù)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基礎(chǔ)預防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中藥飲片驗收培訓
- 手術(shù)室專科護士工作總結(jié)匯報
- DB34T 1831-2013 油菜收獲與秸稈粉碎機械化聯(lián)合作業(yè)技術(shù)規(guī)范
- 蘇州市2025屆高三期初陽光調(diào)研(零模)政治試卷(含答案)
- 創(chuàng)傷處理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鋼管和管件選用規(guī)定
-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測試題+答案
- 殘疾軍人新退休政策
- 白酒代理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