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北京市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北京市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北京市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北京市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清華志清中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生物

2023.10

本試卷共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第一部分:選擇題:

1.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是指

A.遺傳性狀在親子代之間傳遞的規(guī)律

B.精子與卵細胞結(jié)合的規(guī)律

C.有性生殖細胞形成時基因的傳遞規(guī)律

D.生物性狀表現(xiàn)的一般規(guī)律

【答案】C

【解析】

【詳解】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是指基因在生物的傳種接代過程中的活動規(guī)律,一般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生殖細

胞的過程中。

【考點定位】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的實質(zhì)及應用;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zhì)及應用

2.下列有關(guān)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豌豆雜交實驗中提出的假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在染色體上是孟德爾提出假說的依據(jù)

B.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是孟德爾假說的內(nèi)容之一

C.孟德爾提出的假說能成功解釋性狀分離現(xiàn)象,從而證明假說正確

D.親本產(chǎn)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數(shù)量相等,且隨機結(jié)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孟德爾的假說內(nèi)容: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控制的;遺傳因子在體內(nèi)成對存在;在形成配子

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并各自進入配子中;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

【詳解】A、孟德爾年代還未出現(xiàn)基因一詞,基因在染色體上是由薩頓提出來的,并由摩爾根證明的,A

錯誤;

B、形成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是孟德爾假說的內(nèi)容之一,B正確;

C、孟德爾提出的假說能成功解釋性狀分離現(xiàn)象,但這不能證明假說正確,孟德爾通過測交實驗驗證假說

的正確,C錯誤;

D、親本產(chǎn)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數(shù)量不相等,雄配子數(shù)量要遠多于雌配子,D錯誤。

故選Bo

【點睛】本題考查孟德爾的假說內(nèi)容,識記并理解假說的內(nèi)容是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

3.玉米的某突變型和野生型是一對相對性狀,分別由顯性基因B和隱性基因b控制,但是雜合子中只有

75%表現(xiàn)為突變型。現(xiàn)將某一玉米植株自交,F(xiàn)i中突變型:野生型=5:3。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Fi比例說明該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B.親本表現(xiàn)型為突變型

C.Fi野生型個體都是純合子

D.Fi自由交配獲得的F2突變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

【答案】D

【解析】

【詳解】由題意可知,玉米的某突變型和野生型是一對相對性狀,分別由顯性基因B和隱性基因b控制,

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狀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A項錯誤;根據(jù)某個體自交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說明親

本是雜合子,由于雜合子中只有75%表現(xiàn)為突變型,說明親本Bb的個體也可能表現(xiàn)出野生型,B項錯誤;

由于親本是雜合子,而雜合子中只有75%表現(xiàn)為突變型,所以Fi野生型個體可能是純合子或雜合子,C項

錯誤;由于沒有選擇作用,所以Fi自由交配獲得的F2突變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D項正確。

【考點定位】基因的分離定律

4.研究人員在家蠶中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體態(tài)類型一一短體蠶,用這種家蠶與正常體形家蠶進行雜交實驗,結(jié)果

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Fi

雜交組合

短體蠶正常蠶

實驗一:短體蠶義正常蠶788810

實驗二:短體蠶X短體蠶1530790

A.可以通過連續(xù)自交多代的方式獲得純種短體蠶

B.短體蠶自交后代出現(xiàn)正常蠶是基因突變的結(jié)果

C.實驗一Fi個體隨機交配,F(xiàn)2中短體蠶:正常蠶=2:3

D.實驗二B的正常蠶與短體蠶雜交,可檢測正常蠶的基因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表分析可知:實驗二中短體蠶與短體蠶雜交后代出現(xiàn)正常蠶,發(fā)生了性狀分離,說明

短體蠶對正常蠶為顯性,且親代短體蠶都是雜合體。實驗二的子代短體蠶:正常蠶心2:1,說明短體蠶的純

合子致死。

【詳解】A、根據(jù)分析可知短體蠶顯性純合致死,所以不能獲得純種短體蠶,A錯誤;

B、短體蠶自交后代出現(xiàn)正常蠶是基因分離的結(jié)果,B錯誤;

C、實驗一E個體中短體蠶(Aa):正常蠶(aa)=1:1,所以A的頻率為',a的頻率為‘,由于AA純合

致死,所以件隨機交配的F?中短體蠶:正常蠶=(*X-*X2):(X)=2:3,C正確;

D、實驗二E的正常蠶是隱性個體,與短體蠶雜交,相當于測交,所以可檢測短體蠶的基因型,D錯誤。

故選Co

5.某種昆蟲長翅(A)對殘翅(a)、直翅(B)對彎翅(b)、有刺剛毛(D)對無刺剛毛(d)為顯性,控制這三對性狀的

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如圖表示某一個體的基因組成,若不考慮交叉互換,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圖中A與B互為等位基因,A與D互為非等位基因

B.該個體的一個初級精母細胞所產(chǎn)生的精細胞基因型有四種

C.控制翅長與翅形的兩對等位基因遺傳時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D,若該個體與隱性個體測交,后代基因型比例為1: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依題文可知,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體同一位置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對等位基因減數(shù)分裂

時遵循基因分離定律,以此相關(guān)知識做出判斷。

【詳解】A、圖中A與B沒有在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不屬于等位基因,A錯誤;

B、由于是該個體的一個初級精母細胞所產(chǎn)生的精細胞,所以精細胞有4個,其基因型有二種,B錯誤;

C、控制翅長與翅形的兩對等位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所以其遺傳時遵循分離定律,C錯誤;

D、若該個體與隱性個體測交,由于該個體產(chǎn)生4種比例相等的配子,所以后代基因型比例為1:1:1:

1,D正確。

故選D。

6.現(xiàn)有鄰即果蠅品系①?④,其中品系①的性狀均為顯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種性狀是隱性,其他性狀

均為顯性。這四個品系的隱性性狀及控制該隱性性狀的基因所在的染色體如下表所示:

品系①②③④

隱性性狀殘翅黑身紫紅眼

基因所在的染色體II、IIIIIIIIII

若需驗證自由組合定律,可選擇交配的品系組合為()

A.③x④B.①x②C.①x③D.②x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由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的遺傳規(guī)律,若要驗證該定律,所取兩個親本具

有兩對不同相對性狀即可,故選②x④或③x④。

【詳解】驗證決定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是否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要用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基因自由組

合定律的實質(zhì)是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根據(jù)題意和圖表分析可

知:果蠅品系中只有品系①的性狀均為顯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種性狀是隱性,其他性狀均為顯性;又控

制翅形和體色的基因都位于H號染色體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III號染色體上,所以選擇位于兩對染色體

上的基因來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只能用②x④或③x④,A正確。

故選Ao

7.如圖是雄性哺乳動物體內(nèi)處于分裂某時期的一個細胞的染色體示意圖。相關(guān)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Dd

B.該細胞正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

C.該細胞分裂完成后只產(chǎn)生2種基因型的精子

D.A、a和D、d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細胞分裂,圖示中可觀察到正在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AB和ab所在的同源染色

體之間正在發(fā)生交叉互換,因此可判定細胞正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

【詳解】A、根據(jù)細胞圖示中的基因分布可以發(fā)現(xiàn),該個體的基因型應該為AaBbDd,A正確;

B、圖中顯示同源染色體正在聯(lián)會,且下方的一對同源染色體正在發(fā)生交叉互換,可判定該細胞正在進行

減數(shù)分裂,B正確;

C、圖中細胞發(fā)生了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由此可知該細胞分裂完成后可以產(chǎn)生4

種配子,C錯誤;

D、A、a和D、d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因此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正確;

故選Co

8.如圖為某植株自交產(chǎn)生后代過程示意圖,下列對此過程及結(jié)果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B

子代:N種基因

Ab②配子間M種

型,P種表現(xiàn)型

aB結(jié)合方式

(12:3:1)

ab

A.基因A、a與B、b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①過程

B.②過程發(fā)生雌、雄配子的隨機結(jié)合

C.M、N、P分別代表16、9、3

D,該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1: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①表示減數(shù)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性狀表現(xiàn)。

【詳解】A、根據(jù)自由組合定律可知,A、a與B、b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即①

過程,A正確;

B、②是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的結(jié)合是隨機的,B正確;

C、①過程形成4種配子,則雌、雄配子的隨機組合的方式M是4x4=16種,基因型N=3x3=9種,表現(xiàn)型

比例是12:3:1,所以表現(xiàn)型P是3種,C正確;

D、由表現(xiàn)型為12:3:1可知,(A_B_+A.bb):aaB_:aabb=12:3:l,測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

+Aabb):aaBb:aabb=2:1:1,所以該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2:1:1,D錯誤。

故選D。

9.二倍體噴瓜有雄性(G)、兩性(g)、雌性(g-)三種性別,三個等位基因的顯隱性關(guān)系為G>g>g,下

列有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A,雄性噴瓜的基因型中不存在GG個體

B.兩性植株自交后代中不存在雄株

C.雄株與雌株雜交子代中雄株所占比例為2/3

D,兩性植株群體內(nèi)隨機授粉,子代純合子比例>50%

【答案】C

【解析】

【分析】G、g、g-屬于復等位基因,在個體細胞中,只存在兩個相關(guān)的基因,它們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的

定律。

【詳解】A.成對的基因分別來自父方和母方,因為兩性和雌株中都不含G基因,所以雄性噴瓜的基因型中

不存在GG個體,A正確;

B.兩性植株g_自交后代中不會出現(xiàn)G基因,不存在雄株,B正確;

C.雄株基因型為Gg或Gg,與雌株「g一雜交,子代中雄株所占比例為1/2,C錯誤;

D.兩性植株基因型為gg或gg一,g和「的基因頻率不同,群體內(nèi)隨機授粉,子代純合子包括gg和「g一,

根據(jù)遺傳平衡定律和數(shù)學知識,純合子比例>50%,D正確。

故選C。

10.某種兩性花的植物,可以通過自花傳粉或異花傳粉繁殖后代。在25℃的條件下,基因型為AA和Aa

的植株都開紅花,基因型為aa的植株開白花,但在30℃的條件下,各種基因型的植株均開白花。下列說

法錯誤的是()

A.不同溫度條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說明環(huán)境能影響生物的性狀

B.若要探究某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簡單可行的方法是在25℃條件下進行雜交實驗

C.在25℃的條件下生長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會出現(xiàn)紅花植株

D.在30℃條件下生長的白花植株自交,產(chǎn)生的后代在25℃條件下生長可能會出現(xiàn)紅花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性狀受遺傳物質(zhì)(基因)的控制,但也會受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生物的性狀是基因與基因、

基因與基因產(chǎn)物、基因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詳解】A、在25℃的條件下,基因型為AA和Aa的植株都開紅花,但在30℃的條件下,各種基因型

的植株均開白花”,說明該植物花色的性狀受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即該現(xiàn)象說明環(huán)境能影響生物的性

狀,A正確;

B、為探究一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簡單可行的方法是在25℃條件下進行自交實驗,而后通過觀察后代

的花色確定白花植株的基因型,B錯誤;

C、在25℃的條件下生長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則其能穩(wěn)定遺傳,自交后代中不會出現(xiàn)紅花植株,C

正確;

D、在30℃的條件下生長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為AA或Aa或aa,其自交產(chǎn)生的后代基因型可能為

AA或AA、Aa>aa或aa,其中AA、Aa在25℃條件下長大后開紅花,D正確。

故選B。

11.某種自花傳粉的植物,抗病和易感病分別由基因R、r控制,細胞中另有一對等位基因B、b對抗病

基因的抗性表達有影響,BB使植物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減弱,表現(xiàn)為弱抗病。將易感病與抗病植株

雜交,F(xiàn)i都是弱抗病,自交得Fz表現(xiàn)易感病:弱抗?。嚎共〉谋确謩e為7:6:3o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親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純合子占1/3

C.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9

D.不能通過測交鑒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題干:F2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是7:6:3,是9:3:3:1的變式,說明水稻的抗病由2對等位基

因控制,且2對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F(xiàn)i的基因型RrBb,表現(xiàn)為弱抗性,由于BB使水稻抗性完全

消失,因此親本基因型是RRbb(抗?。﹛rrBB(易感?。?,B自交轉(zhuǎn)化成2個分離定律問題:

RrxRr—>R_:rr=3:1,BbxBb—>BB:Bb:bb=l:2:1?

【詳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親本基因型是RRbb、rrBB,A錯誤;

B、F2弱抗性的基因型是R_Bb,RRBb:RrBb=l:2,無純合子,B錯誤;

C、F2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_bb,RRbb:Rrbb=l:2,抗病植株自交,RRbb后代全部是抗性,Rrbb自

交,后代抗性:不抗性=3:1,因此F2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不抗病的比例是2/3xl/4=l/6,抗病植株

占5/6,C錯誤;

D、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rBB、rrBb、rrbb、RRBB、RrBB,其中rrBB、rrBb、rrBb與rrbb雜

交,后代都是易感病個體,因此不能用測交法判斷F2易感病個體的基因型,D正確。

故選D。

【點睛】

12.果蠅的有眼與無眼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眼色的紅色與白色由另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一只無眼雌果蠅

與一只白眼雄果蠅交配,F(xiàn)i全為紅眼,讓Fi雌雄果蠅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下表。以下分

析不正確的是()

紅眼白眼無眼

雌蠅3/801/8

雄蠅3/163/161/8

A,有眼與無眼中有眼是顯性性狀

B.紅眼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C.Fi紅眼雌蠅測交子代中無眼占1/2

D.F2紅眼雌蠅的基因型有兩種

【答案】D

【解析】

【分析】據(jù)題意可知:從表中F2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可知有眼果蠅多于無眼果蠅,故有眼相對于無眼是顯性性

狀,紅眼果蠅多于白眼果蠅,故紅眼相對于白眼是顯性性狀。分析F2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可知,眼色的紅色與

白色在后代雌雄中遺傳情況不同,說明這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與性別有關(guān),且雌雄果蠅都有該性狀,說明

控制眼色(設為R、r)的R、r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由表可知,有眼:無眼在雌雄性中比例均為3:1,可推知Fi中親本均為Bb(設控制有眼、無眼性狀的基

因為B、b);又由表知F?中雄蠅有兩種眼色,可推知Fi中母本眼色基因型應為雜合子,故親本無眼雌果

蠅與白眼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bbXRXR和BBXrY?

【詳解】AB、由上述分析可知,果蠅有眼相對于無眼為顯性,紅眼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ABF

確;

C、根據(jù)分析可知親本無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bbXRXR和BBX「Y,Fi紅眼雌蠅的基因型

為BbXRX:與bbX「Y測交子代中只要出現(xiàn)bb即為無眼,故無眼占1/2,C正確;

R

D、親本基因型為bbXRXR和BBX「Y,Fi基因型為BbXRX'BbXY,讓Fi雌雄果蠅相互交配得F2,F2

紅眼雌蠅的基因型有BBXRX'BbXRX\BBXRXR>BbXRXR共四種,D錯誤。

故選D。

【點睛】

13.下圖為杜氏肌營養(yǎng)不良(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的遺傳系譜圖。

PTQ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家系調(diào)查是繪制該系譜圖的基礎(chǔ)

B.致病基因始終通過直系血親傳遞

C.可推知家系中H2與1%的基因型不同

D.若1%與山4再生孩子則患病概率1/4

【答案】C

【解析】

【詳解】試題分析:分析系譜圖:圖為杜氏肌營養(yǎng)不良的遺傳系譜圖,其中11和12均正常,但他們有一個

患病的兒子即“無中生有為隱性”,說明該病是隱性遺傳?。挥忠阎刂圃摬〉幕蛭挥赬染色體

上,則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用B、b表示).

解:A、家系調(diào)查是繪制該系譜圖的基礎(chǔ),A正確;

B、致病基因始終通過直系血親傳遞,B正確;

C、根據(jù)W1(或“4、IV5)可推知III3的基因型為XBX%進一步可推知II2的基因型也為XBX%可知家系

中II2與皿3的基因型相同,C錯誤;

D、田3的基因型為XBX%1山的基因型為XBY,他們再生孩子則患病概率為3,D正確.

故選C.

考點:常見的人類遺傳??;人類遺傳病的監(jiān)測和預防.

14.一項關(guān)于唐氏綜合征(21-三體)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如下表,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母親年齡(歲)20?2425?2930-34>35

唐氏患兒發(fā)生率(xlO-4)1.192.032.769.42

A.抽樣調(diào)查時應兼顧地區(qū)差異等因素,以增大取樣的隨機性

B.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21號染色體未分離可使子代患唐氏綜合征

C.新生兒患唐氏綜合征只與母親年齡有關(guān),與父親年齡無關(guān)

D.應加強35歲以上孕婦的產(chǎn)前診斷以降低唐氏綜合征患兒出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據(jù)表格分析,唐氏綜合征的發(fā)生率與母親的年齡有一定的關(guān)系,在實驗年齡范圍內(nèi),隨著母親

年齡的增長,唐氏綜合征的發(fā)生率不斷增加,尤其母親年齡N35歲后發(fā)生率更高。

【詳解】A、抽樣調(diào)查時應兼顧地區(qū)差異等因素,以增大取樣的隨機性,保證實驗結(jié)果的可靠性和準確

性,A正確;

B、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21號染色體未分離可使可導致配子中多一條染色體,可使子代患唐氏綜合征(21

三體綜合征),B正確;

C、由表可知,各年齡階段的母親都可能生育唐氏患兒,故新生兒患唐氏綜合征不僅與母親年齡有關(guān),可

能與其他因素也有關(guān),如可能與父親年齡也有關(guān),C錯誤;

D、由圖表可知,35歲以上孕婦出生唐氏患兒的幾率較高,因此應加強35歲以上孕婦的產(chǎn)前診斷以降低

唐氏綜合征患兒出生率,D正確。

故選C。

15.現(xiàn)有DNA分子的兩條單鏈均只含有MN(表示為"NUN)的大腸桿菌,在含&N的培養(yǎng)基中繁殖三

代,則理論上DNA分子的組成類型和比例分別是

A.14N15N和15N15N,1:3B.14N15N和15N15N,3:1

C.15NKN和"Ni4N,1:3D."N15N和"NUN,3:1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復制是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過程。DNA復制條件:模板(DNA的

雙鏈)、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離的脫氧核昔酸);DNA復制過程:邊

解旋邊復制;DNA復制特點:半保留復制。

【詳解】DNA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的過程,在復制時,兩條鏈解開形成母鏈,所以MN14N在15N的培養(yǎng)基

中繁殖三代后,共有23=8個DNA分子,由于只有是2鏈"N,所以其中有2個是MN&N,其余6個是

5N15N,所以比例為1:3。

故選Ao

【點睛】本題考查DNA復制的相關(guān)知識,要求考生識記DNA分子復制的特點,掌握DNA分子半保留復

制的探索,能結(jié)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16.圖為DNA分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②和③相間排列,構(gòu)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分子的特異性由脫氧核昔酸的比例決定

C.⑤表示的是胸腺嚏咤,⑨表示的是氫鍵

D.DNA分子中兩條脫氧核昔酸鏈反向平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題圖:①是磷酸;②是脫氧核糖;③是含氮堿基(胞喀咤);④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脫氧核糖+一分

子胞喀咤,但不是胞喀咤脫氧核甘酸;⑤、⑥、⑦、⑧都表示含氮堿基(⑤是腺喋吟、⑥是鳥喋吟、⑦是

胞嚓咤、⑧是胸腺嚏咤);⑨是氫鍵。

【詳解】A、①磷酸和②脫氧核糖的交替排列構(gòu)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錯誤;

B、基因的特異性是由脫氧核甘酸(特定)的排列順序決定的,B錯誤;

C、⑤表示含氮堿基,其與T配對,故是腺喋吟(A),⑨是氫鍵,C錯誤;

D、DNA分子由兩條鏈組成,且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盤旋成雙螺旋結(jié)構(gòu),D正確。

故選D。

17.艾弗里及其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鏈球菌進行了實驗,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實驗組號接種菌型加入物質(zhì)

?R型一

②R型蛋白酶

③R型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RNA酶

④R型酯酶

⑤R型DNA酶

A.①~④均會出現(xiàn)S型活細菌

B.②③④⑤利用了酶的專一性

C.實驗設計嚴格遵循了單一變量原則

D.通過本實驗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

【答案】D

【解析】

【分析】艾弗里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的實驗:實驗設計思路:把DNA與其他物質(zhì)分開,單獨直接研究各

自的遺傳功能。實驗分析:①只有S型細菌的DNA能使R型細菌發(fā)生轉(zhuǎn)化。②DNA被水解后不能使R

型細菌發(fā)生轉(zhuǎn)化。實驗結(jié)論:①S型細菌的DNA是“轉(zhuǎn)化因子”,即DNA是遺傳物質(zhì)。②同時還直接證明

蛋白質(zhì)等其他物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

【詳解】A、①?④的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中均含有DNA,與R型活細菌混合培養(yǎng)后會出現(xiàn)S型活

細菌,A正確;

B、本實驗利用了酶的專一,性,用不同的酶進行處理,B正確;

C、本實驗接種菌型相同,加入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所加入的酶不同,嚴格遵循了

單一變量原則,C正確;

D、本實驗只能說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而不能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D錯誤。

故選D。

18.某生物基因表達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與該圖相符的是

DNA

RNA聚合酶

肽鏈

核糖體

mRNA

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雙螺旋解開

B.DNA-RNA雜交區(qū)域中A應與T配對

C.mRNA翻譯只能得到一條肽鏈

D.該過程發(fā)生在真核細胞中

【答案】A

【解析】

【詳解】由圖可知,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雙鏈解開,并以其中一條鏈作模板合成RNA,故A對。

在圖中的DNA—RNA雜交區(qū)域中,堿基配對是A—U,B錯。圖中一條mRNA上同時結(jié)合2個核糖體,可

得到兩條肽鏈,C錯。由于圖中表示的基因表達過程中,是邊轉(zhuǎn)錄邊翻譯,所以該基因應該是原核細胞中的

基因,D錯。

【考點定位】遺傳信息的轉(zhuǎn)錄和翻譯

19.AID酶是一類胞嚓咤脫氧核甘酸脫氨酶,能引起堿基替換,機理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復制一次

子代DNA

A.兩個子代DNA均發(fā)生了堿基對替換

B.子代DNA再復制后會出現(xiàn)T-A堿基對

C.兩個子代DNA轉(zhuǎn)錄生成的RNA不同

D.兩個子代DNA表達的蛋白可能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的復制:

條件:a、模板:親代DNA的兩條母鏈;b、原料:四種脫氧核昔酸為;c、能量:(ATP);d、一系列的

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種,DNA復制都無法進行。

過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兩條扭成螺旋的雙鏈解

開,這個過程稱為解旋;b、合成子鏈:然后,以解開的每段鏈(母鏈)為模板,以周圍環(huán)境中的脫氧核

昔酸為原料,在有關(guān)酶的作用下,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與母鏈互補的子鏈。

【詳解】A、兩個子代DNA中只有一個發(fā)生了堿基對替換,A錯誤;

B、兩個子代DNA中其中有一個相應位置的堿基對為U-A,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如果以該DNA分子

為模板進行復制,則復制后會出現(xiàn)T-A堿基對,B正確;

C、兩個子代DNA相應位置的堿基對為U-A和C-G,因此可知兩者轉(zhuǎn)錄生成的RNA不同,C正確;

D、由于兩個子代DNA的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即遺傳信息發(fā)生了改變,所以兩個子代DNA控制表達的蛋

白可能不同,D正確。

故選A?

20.如圖是某二倍體生物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細胞,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Y染色體

A.正常情況下,基因B、b所在的染色體不可能是X染色體

B.該細胞中有4條染色單體、2個染色體組

C.該細胞將形成2種類型的精子

D.b基因的出現(xiàn)可能是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的結(jié)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該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體已分離,染色體排列在赤

道板上。細胞分裂后產(chǎn)生精細胞,變形后成為精子。

【詳解】A.正常情況下,同源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已經(jīng)分離,細胞中有一條染色體是Y染色體,

則基因B、b所在的染色體不可能是X染色體,A正確;

B.該細胞中有2條染色體、4條染色單體、1個染色體組,B錯誤;

C.由于一條染色體含有Bb基因,所以該細胞分裂后將形成2種類型的精子,C正確;

D.染色單體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是復制關(guān)系,但圖中卻為B和b,說明該細胞形成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或交叉互換,D正確;

故選B。

21.下列過程涉及基因突變的是

A.用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西瓜幼苗獲得果實更大的四倍體

B.運用基因編輯技術(shù)剪切掉某個基因中的特定片段

C,黃瓜開花階段用2、4-D誘導產(chǎn)生更多雌花,提高產(chǎn)量

D.將蘇云金芽抱桿菌的殺蟲基因?qū)朊藁毎嘤瓜x棉

【答案】B

【解析】

【分析】依題文可知,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屬于基因突變,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染色體

變異、基因重組,以此相關(guān)知識做出判斷。

【詳解】A、用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西瓜幼苗獲得果實更大的四倍體,原理是染色體變異,A錯誤;

B、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屬于基因突變,B正確;

C、2、4-D發(fā)揮調(diào)節(jié)作用,不會誘導基因突變,C錯誤;

D、培育抗蟲棉的原理是基因重組,D錯誤。

故選B。

22.研究者擬通過有性雜交的方法將簇毛麥(2n=14)的優(yōu)良性狀導入普通小麥(2n=42)中。用簇毛麥花

粉給數(shù)以千計的小麥小花授粉,10天后只發(fā)現(xiàn)兩個雜種幼胚,將其離體培養(yǎng),產(chǎn)生愈傷組織,進而獲得含

28條染色體的大量雜種植株。以下表述錯誤的是()

A.簇毛麥與小麥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B.培養(yǎng)過程中幼胚細胞經(jīng)過脫分化和再分化

C.雜種植株減數(shù)分裂時染色體能正常聯(lián)會

D.雜種植株的染色體加倍后能產(chǎn)生可育植株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殖隔離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親緣關(guān)系接近的類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即使能

交配也不能產(chǎn)生后代或不能產(chǎn)生可育后代的現(xiàn)象。

2、植物組織培養(yǎng):

①原理: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②過程:離體的植物組織、器官或細胞(外植體)經(jīng)過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又經(jīng)過再分化形成胚狀體,

最終形成植株(新植體)。

【詳解】A、簇毛麥與小麥的后代在減數(shù)分裂時染色體聯(lián)會紊亂,不可育,故二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A

正確;

B、幼胚細胞經(jīng)過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愈傷組織經(jīng)過再分化形成胚狀體或叢芽,從而得到完整植株,B

正確;

C、雜種植株細胞內(nèi)由于沒有同源染色體,故減數(shù)分裂時染色體無法正常聯(lián)會,C錯誤;

D、雜種植株的染色體加倍后能獲得可育植株,D正確。

故選C。

23.小麥育種專家育成的“小麥二體異附加系”,能將長穗偃麥草的抗病、高產(chǎn)等基因轉(zhuǎn)移到小麥中。普通

小麥6n=42,記為42W;長穗偃麥草2n=14,記為14E。如圖為普通小麥與長穗偃麥草雜交選育“小麥

二體異附加系”示意圖。根據(jù)流程示意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普通小麥

普熟產(chǎn)丙空一丁£戊

普蚣麥x---------*乙42W47E42W+1E42W+2E

42W①人

X----------凡.,甲42W+7E維體附加

14E21W+7E42W+I4E

A.普通小麥與長穗偃麥草為同一個物種,雜交產(chǎn)生的Fi為四倍體

B.①過程可用低溫抑制染色體著絲點分裂而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C.乙中來自長穗偃麥草的染色體不能聯(lián)會,產(chǎn)生8種不同染色體數(shù)目的配子

D.丁自交產(chǎn)生的子代中,含有兩條來自長穗偃麥草染色體的植株戊占1/2

【答案】C

【解析】

【分析】長穗偃麥草與普通小麥是兩個物種,存在生殖隔離;用低溫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從而誘導染色體

加倍;普通小麥是六倍體,即細胞中有6個染色體組。

【詳解】A、普通小麥長穗偃麥草雜交產(chǎn)生的后代Fi不育,存在生殖隔離,不是同一個物種,A錯誤;

B、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不是抑制染色體著絲點分裂,B錯誤;

C、分析題圖可知,植株乙中含有來自長穗偃麥草的染色體數(shù)為7條,不能聯(lián)會,植株丙中含有來自長穗

偃麥草的染色體數(shù)為0?7條,故乙能產(chǎn)生8種染色體數(shù)目的配子,C正確;

D、丁體細胞中含有一條長穗偃麥草染色體,自交后代中長穗偃麥草染色體的情況是2條:1條:。條=1:

2:1,因此含有兩條長穗偃麥草染色體的植株戊占1/4,D錯誤。

故選C。

【點睛】能夠進行基因交流并且產(chǎn)生可育后代的為同一物種。

24.某科研小組用面粉甲蟲研究人工選擇的作用,他們稱量甲蟲蛹的體重,并選擇部分個體作為下一代的

親本,實驗結(jié)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持續(xù)選擇

(

M

w

)

560停止選擇

W440

360

音320

轉(zhuǎn)280

240

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

A.實驗者在每個世代中選擇了體重較大的部分蛹作為親本

B.體重越大的個體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強

C.該實驗中人工選擇的方向與自然選擇的方向是相反的

D.該實驗中每一代甲蟲的基因庫與上一代都有所差異

【答案】B

【解析】

【分析】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在于種群基因

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

種群產(chǎn)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其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

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2、自然選擇是自然界對生物的選擇作用。使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而人工選擇是根據(jù)人們的需求和

喜好,進行選擇。

【詳解】A、據(jù)題干可知,實驗者在每個世代中選擇了體重較大的部分蛹作為親本,A正確;

B、體重越大的面粉甲蟲食量越大,其個體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低,B錯誤;

C、該實驗中人工選擇的甲蟲蛹的體重越來越大,而自然選擇的甲蟲蛹的體重越來越小,其人工選擇的方

向與自然選擇的方向是相反的,C正確;

D、該實驗中每一代甲蟲蛹通過選擇后,基因頻率發(fā)生了變化,其每一代甲蟲的基因庫與上一代都有所差

異,D正確。

故選B。

25.瘧疾主要通過按蚊進行傳播,殺蟲劑的廣泛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瘧疾發(fā)病率。近年來發(fā)現(xiàn)攜帶瘧原蟲的

按蚊中存在一種化學感應蛋白(SAP2),使它們對殺蟲劑的有效成分擬除蟲菊酯顯示出了很強的抵抗力。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用DNA分子雜交的方法檢測按蚊是否具有sap2基因

B.按蚊抗藥性產(chǎn)生的實質(zhì)是基因發(fā)生定向突變

C.擬除蟲菊酯的選擇作用提高了該種群中sap2基因的頻率

D.抗殺蟲劑按蚊的出現(xiàn)會導致人群中瘧疾的發(fā)病率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1、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進化的原材料:

(1)可遺傳的變異: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2)突變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絕對的,取決于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突變頻率低但對于種群不低。

(3)變異是不定向的

2、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1)自然選擇作用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2)自然選擇作用對象是性狀而不是基因。

【詳解】A、DNA分子雜交技術(shù)可以檢測出按蚊是否具有sap2基因的序列,A正確;

B、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的方向是定向的,B錯誤;

C、擬除蟲菊酯的使用,改變了按蚊的生存環(huán)境,定向的選擇了攜帶瘧原蟲的抗殺蟲劑按蚊,導致種群中

sap2基因的頻率增高,C正確;

D、抗殺蟲劑按蚊的出現(xiàn)后,殺蟲劑使用效果下降,攜帶瘧原蟲的按蚊數(shù)量增多,人群被叮咬傳播的機率

加大,可能會導致人群中瘧疾的發(fā)病率增加,D正確。

故選B。

第二部分:非選題

26.水稻的甲品系和乙品系雖然能進行雜交,但雜交后代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育,這一現(xiàn)象與3號染色體上S基因

有關(guān)。我國科研人員用甲品系(一對3號染色體為AA)和乙品系(一對3號染色體為BB)進行雜交實

驗,結(jié)果如圖L

甲品系彳乙品系

(AA)|(BB)

Fi

I?

F2

AAABBB

3株377株386株

圖1

(1)在Fi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中,彼此分離,形成含A或B甲品系染色體的雌雄配子。據(jù)圖1可

知,雌雄配子結(jié)合形成的F?中染色體為AA的個體極少,因此F?個體染色體的比例約為AB:BB=1:1.

(2)對3號染色體的s基因測序發(fā)現(xiàn),甲、乙品系的S基因分別為Sa和Sb。甲、乙品系及Fi花粉的顯微

照片如圖2.

圖2

請依據(jù)圖2結(jié)果,解釋圖1所示雜交中出現(xiàn)F2結(jié)果原因:=

(3)為探究花粉發(fā)育不良的原因,科研人員利用PCR技術(shù)檢測Sa基因的表達情況,結(jié)果如圖3.

①提取,在逆轉(zhuǎn)錄酶的作用下形成cDNA,作為PCR的模板。PCR擴增時,反應體系中還需加入

的物質(zhì)有。

②由圖3結(jié)果推測,F(xiàn)i植株中Sa基因的表達受到Sb基因的抑制,推測的依據(jù)是o

1

A口口系Fi

圖3

(4)研究發(fā)現(xiàn),乙品系、丙品系和丁品系水稻植株S基因位點上Sb基因的拷貝數(shù)不同。科研人員用不同

品系的水稻進行雜交,檢測后代中SaSa基因型的比例,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雜交組合Fi基因型F2中SaSa基因型比例

甲品系X乙品系Sa/3xSb0.4

甲品系X丙品系Sa/lxSb21.0

甲品系X丁品系Sa/2xSb9.7

注:表中的3x、2x、lx代表相應Sb基因的拷貝數(shù)量。

實驗結(jié)果說明,o

【答案】(1)同源染色體

(2)B含Sa基因的花粉幾乎不育,但不影響雌配子的活性,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導致F2AA(SaSa基因

型)比例極低,AB:BB(SaSb:SbSb)=1:1

(3)①.花粉細胞的RNA②.一定的緩沖溶液、分別與兩條模板鏈結(jié)合的2種引物、4種脫氧核

甘酸和耐高溫DNA聚合酶③.Fi的基因型為SaSb,與基因型為SaSa的甲品系相比,Sa基因表達水平

(4)Sb基因?qū)a基因的抑制作用與Sb基因拷貝數(shù)量成正相關(guān)

【解析】

【分析】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開DNA雙鏈,每條DNA單鏈作為母鏈,以4種游離脫氧核昔

酸為原料,合成子鏈,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從引物3,端開始延伸DNA鏈,即DNA的合成方向是

從子鏈的5,端自3,端延伸的。實際上就是在體外模擬細胞內(nèi)DNA的復制過程。DNA的復制需要引物,其

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從3,端延伸DNA鏈。

【小問1詳解】

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形成含A或B甲品系染色體的雌雄配子。

【小問2詳解】

結(jié)合圖1,甲品系A(chǔ)Ax乙品系BB,Fi為AB,Fi自交,子代中AA:AB:BB應為1:2:1,但實際上AA的

個體極少,AB:BB=1:1,據(jù)圖可知,甲品系基因型為SaSa,乙品系基因型為SbSb,Fi基因型為SaSb,

故可推測:Fi含Sa基因的花粉幾乎不育,但不影響雌配子的活性,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導致F2AA(SaSa

基因型)比例極低,AB:BB(SaSb:SbSb)=1:1?

【小問3詳解】

①在逆轉(zhuǎn)錄酶作用下獲得cDNA是逆轉(zhuǎn)錄過程,該過程是RNA-DNA的過程,且該過程是為探究花粉發(fā)

育不良的原因,故應選擇花粉細胞的RNA,以特異性擴增;PCR擴增時,反應體系中還需加入的物質(zhì)有

一定的緩沖溶液、分別與兩條模板鏈結(jié)合的2種引物、4種脫氧核甘酸和耐高溫DNA聚合酶。

②分析圖3,與A品系相比,F(xiàn)i的基因型為SaSb,與基因型為SaSa的甲品系相比,Sa基因表達水平低,

故推測Fi植株中Sa基因的表達受到Sb基因的抑制。

【小問4詳解】

分析表格,表中的3x、2x、lx代表相應Sb基因的拷貝數(shù)量,甲品系x丙品系的Fz中SaSa基因型比例最

高,而甲品系x乙品系中F2中SaSa基因型比例最低,為0.4,實驗結(jié)果說明,Sb基因?qū)a基因的抑制作

用與Sb基因拷貝數(shù)量成正相關(guān)。

27.玉米(2n=20)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作物,近年來常用的一種單倍體育種技術(shù)使玉米新品種選育更加

高效

(1)單倍體玉米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為,因此在___________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無法聯(lián)會,導致

配子中無完整的o

(2)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一種玉米突變體(S),用S的花粉給普通玉米傳粉,會結(jié)出一定比例的單倍體籽粒(胚

是單倍體;胚乳與二倍體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體的三倍體,見下圖1)

圖1

①根據(jù)親本中某基因的差異,通過PCR擴增以確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