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SCI期刊審稿準則、如何投稿SCI期刊,以及如何走入國際學術領域_第1頁
了解SCI期刊審稿準則、如何投稿SCI期刊,以及如何走入國際學術領域_第2頁
了解SCI期刊審稿準則、如何投稿SCI期刊,以及如何走入國際學術領域_第3頁
了解SCI期刊審稿準則、如何投稿SCI期刊,以及如何走入國際學術領域_第4頁
了解SCI期刊審稿準則、如何投稿SCI期刊,以及如何走入國際學術領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了解SCI期刊審稿準則、如何投稿SCI期刊,以及如何走入國際學術領域向SCI、EI、SSCI、A&HCI收錄期刊

投稿需要注意的事項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區(qū)別學術期刊找審稿人的幾個途徑審稿人(同行評議)關注的問題SCI論文投稿信(研究構想如何產生、研究主題的選擇、如何平衡各方興趣─包括作者,評審與主編、理論與研究的關系、理論與研究假說之發(fā)展、研究與投稿之路、投稿后獲得修訂機會時之修訂過程與修訂方法、退稿的原因及主編的建言)創(chuàng)作、投稿、審稿、修訂與接受之過程與分析

SCIExpanded?收錄的原始記錄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記錄

作者姓名由姓及最多5個名字的首字母組成。所有的作者姓名都是可檢索的。摘要(Abstracts):如果作者提供,摘要是可檢索的。關鍵詞(AuthorKeywords):由論文作者提供擴展關鍵詞(KeywordsPlus):

由參考文獻標題中的單詞衍生而來注意:不是所有的文獻都有關鍵詞或文摘通訊聯(lián)系人地址列在首位。研究地址隨后。注意:其它作者并不與記錄中某個特定地址相對應。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記錄作者姓名由姓及最多5個名字的首字母組成。所有的作者姓名都是可檢索的。摘要(Abstracts):如果作者提供,摘要是可檢索的。關鍵詞(AuthorKeywords):由論文作者提供擴展關鍵詞(KeywordsPlus):

由參考文獻標題中的單詞衍生而來注意:不是所有的文獻都有關鍵詞或文摘通訊聯(lián)系人地址列在首位。研究地址隨后。注意:其它作者并不與記錄中某個特定地址相對應。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區(qū)別

論文的執(zhí)筆人或主要撰寫者應該是第一作者;貢獻相同作者的表達:

—共同第一作者, —通訊作者, —這些作者對研究工作的貢獻是相同的避免隨意“搭車”署名、不能遺漏應該署名的作者、不可擅自將知名人士署為作者之一以提高論文聲譽和影響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的標注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通常是實際統(tǒng)籌處理投稿和承擔答復審稿意見等工作的主導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負責人。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論文作者名單的最后(使用符號來標識說明是Correspondingauthor),但其貢獻不亞于論文的第一作者。對于歐洲某些按姓名字順排列作者署名的期刊來說,通信作者的標識就顯得更重要。通信作者標注:Correspondingauthor,Towhomcorrespondenceshouldbeaddressed,或Thepersontowhominquiriesregardingthepapershouldbeaddressed如果兩個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first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說明Theseauthorscontributedequallytothework(這些作者對研究工作的貢獻是相同的)見NatureGuidetoAuthors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區(qū)別

文章的成果是屬于通訊作者的,說明思路是通訊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參與者!

通訊作者往往指課題的總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和把關。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聯(lián)系人。他要負責與編輯部的一切通信聯(lián)系和接受讀者的咨詢等。最重要的是,他擔負著文章可靠性的責任。應該說,通訊作者多數(shù)情況和第一作者是同一個人,這樣的話實際上是省略了通訊作者。只有在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時候,才有必要加通訊作者。

國際是很看重通訊作者的,如果是自己很有分量的文章不要隨便將別人作為通訊作者。通訊作者的好處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廣泛的聯(lián)系。一些雜志會約你審稿,寫綜述。這些會大大地提高你在科學界的地位。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貢獻最大的研究人員。此作者不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圖表

(即體力上的貢獻),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寫人(即對本文的智力貢獻)。一些反映導師重要觀點的文章,導師也不會放過既是第一又是通訊作者。

通訊作者的具體責任

通訊作者的責任說起來也是簡單的很。給予所有對此工作有貢獻的人員恰當?shù)某姓J。那些對研究工作有顯著貢獻的人應該被列入共同作者。在投稿時,通訊作者要確認所有被列入作者名單的人都同意投稿,承擔包括所有共同作者并且僅僅包括共同作者的責任。通訊作者代表所有作者簽署版權證書。但是做起來也不是很容易的。特別是第一條。我們注意到沒有要求通訊作者必需具有怎么樣的職務,資歷

誰應該是通訊作者?1,一般是比較資深的研究人員。2,沒有任何學術地位,職務的要求。學生,博士后都行,只要他們

能夠負起責任。3,年輕人做通訊作者,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工作能力。

作者地址的標署(1)盡可能地給出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2)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則每一不同的地址應按之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列出,本以相應上標符號的形式列出與相應作者的關系。(3)如果論文出版時作者調到一個新單位(不同于投稿時作者完成該研究工作的地址),新地址應以“Presentaddress”(現(xiàn)地址)的形式在腳注中給出,這種做法對地址了解作者的就職單位十分有用,同時也有利檢索系統(tǒng)統(tǒng)計研究機構的論文產出。(4)如果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同時為其他單位的兼聘或者客座研究人員,并且為體現(xiàn)成果的歸屬,需要在論文中同時標注作者實際所在單位和受聘單位地址,則一定要清楚地指明作者的有效通訊地址。(5)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訊作者,作者應該按期刊的相關規(guī)定表達,并提前告訴編輯。期刊大部分以星號(*)、腳注或者致謝形式標注通訊聯(lián)系人。利用SCI幫助尋找學術期刊審稿人國際期刊一般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該篇論文的和您研究領域相關的審稿人SCI收錄期刊實行完全國際化的同行評審體制如何推薦審稿人?利用SCI、SSCI、A&HCI、ISTP檢索和您研究相關的科學家引文的作者;期刊的編委;學術會議的主席、委員

交叉審稿,以前的作者審現(xiàn)在的作者

與期刊主辦單位的關系,

是否曾經是期刊的作者,

知名度作者需要認真自建期刊審稿人專家?guī)炜萍计诳男型性u議的現(xiàn)狀科技期刊履行同行評議制度最初是1752年英國皇家學會資助的刊物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倡導和實施。同行評議的主要形式:(1)單盲評審即作者姓名對審稿人公開,但審稿人姓名不對作者公開,大約有60%的期刊采取單盲評審。(2)雙盲評審即作者姓名和審稿人姓名互不公開。采取雙盲評審主要是限制審稿人的審稿傾向。(3)公開評審即作者姓名和審稿人互相公開,如BMJ一直堅持采用公開評審形式。但大部分審稿人并不希望公開自己的身份。88%的期刊向作者反饋的是隱去審稿人身份的審稿意見。73%的期刊采取每篇論文2位審稿人的形式,18%的期刊采取每篇論文3位審稿人的形式。6%采用1位和3%采用3位以上的審稿人。審稿人(同行評議)關注的問題(1)作者的論證是否合乎邏輯,討論和結論十分合理(2)參考文獻的引用是否妥當(3)稿件的內容是否新穎、重要(4)文字表達是否正確、簡明、清楚(5)稿件中的實驗描述是否清楚并且能被讀者重復、實驗數(shù)據(jù)是否真實、可靠(6)稿件的論題是否適合于相應的期刊(8)圖表的使用和設計是否必要、規(guī)范、清楚(9)稿件的摘要、引言、體例是否合適同行評議的內容(1)稿件的內容是否新穎、重要對稿件所涉及內容創(chuàng)新性和重要性的評價包括選題目是否新穎、結果是否有新意、數(shù)據(jù)是否真實、結論是否明確等。在評價稿件重要性的同時,許多期刊還明確要求審稿人評判稿件能否引起同行的廣泛關注。綜合性期刊均將稿件是否具有有突出的重要性和廣泛的興趣性作為稿件送同行評議的基本前提;專業(yè)性期刊,也在審稿單中明確要求審稿人判斷稿件是否具有廣泛的興趣性和普遍的重要性。涵蓋學科領域較多的期刊,作者在投稿信中最好簡要地說明稿件的學術重要性和廣泛興趣性,以便當審稿人在重要性和興趣性方面與作者缺乏共鳴時,編輯可綜合作者與審稿人的觀點做出判斷。同行評議的內容(2)實驗描述是否清楚、完整,是否真實、可靠實驗應提供足夠的細節(jié)以便他人重復,或允許有經驗的審稿人根據(jù)實驗描述來判斷數(shù)據(jù)的質量。如果作者所采用的實驗技術或流程已經發(fā)表過,應避免重復細節(jié)描述,但應給出必要的實驗條件或參數(shù)和相應的參考文獻,并要指出所使用的具體技術;如果作者對以前發(fā)表過技術或實驗流程做出改進,需要明確、具體地指出;實驗材料應以化學名表示;作者還應給出不確定性的定量估計,或者由于潛在的誤差所導致總體結果的不確定性。同行評議的內容(3)討論和結論是否合理審稿人十分關注實驗數(shù)據(jù)是否真實、可靠,討論是否對實驗結果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對作者外推的數(shù)據(jù)不足以支持的結論,審稿人應提出適當?shù)慕ㄗh,包括是否需要獲得更多的證據(jù)或數(shù)據(jù),或刪除論據(jù)不足部分,甚至建議對數(shù)據(jù)或結果的其他可能性解釋。(3)參考文獻的引用是否妥當統(tǒng)計表明,75%的審稿人十分關注作者對參考文獻的引用,有的審稿人甚至首先瀏覽參考文獻,以核查作者是否足夠了解和尊重前人的相關工作同行評議的內容參考文獻的評審主要有(1)參考文獻的著錄項是否準確,并要和論文中的引用保持內部的一致性(2)所引用的參考文獻應確有必要(3)核對參考文獻的引用是否準確,審稿人常常發(fā)現(xiàn)作者所引用的文獻和稿件主題的關系并不明顯,其原因可能作者并不了解這些文獻,甚至根本沒有閱讀過這些文章(轉引他人論文中的參考文獻)作者如果在稿件中聲稱自己的工作取得突破或很大進步,審稿人會檢查作者是否合適地引用了論證的文獻,尤其是他人的關鍵工作。同行評議的內容由于影響因子是根據(jù)期刊的引文計算出來的,通常參考文獻的內容越新穎,信息質量越高,影響因子就越高。準確的參考文獻有助于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闡述論文的研究背景及其相關的觀點和論據(jù)。同時可以方便讀者追溯有關的參考資料進一步研究問題。統(tǒng)計分析表明,期刊的影響因子主要取決于論文的平均引文數(shù)、引證半衰期及論文的被引證率。所以,參考文獻數(shù)量較多的論文它的平均引文數(shù)量就比較大。加菲爾德曾提出,提高影響因子的辦法是堅持讓作者引用所有相關的參考文獻。

同行評議意義與作用審稿的評語大多在3000~6000字符范圍內。有些設計圖經審稿人重新計算修改繪出,常常令作者驚喜和感動。有些審稿人建議與作者共同探討一些疑點問題,允許作者有相反意見

幾位審稿人提供的檢索實據(jù)說明個別青年作者一稿兩投,還有的作者在別人已發(fā)表的文章框架上進行抄襲、裝飾,僅采用不同數(shù)據(jù)而已,此種現(xiàn)象已在國際同行評審中發(fā)現(xiàn)幾例,得到了制止。這不僅對嚴肅科技人員的學術風氣有著強烈的警示效果,而且對學術期刊的信譽起到了保護作用。同行評議的問題(1)主觀性,指編輯如果不思錄用某些稿件,編輯對稿件初審后即決定退稿,或者將稿件送給比較苛刻的審稿人,以達到退稿目的。(2)傾向性,指審稿過程中對作者的國籍、母語、性別、所屬機構等方面的歧視,統(tǒng)計表明,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審稿人明顯傾向于優(yōu)先發(fā)表本國的論文,非英語國家的作者、非知名研究機構的作者、女性作者的稿件在評審過程中很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視,當審稿人與作者存在競爭關系時間,審稿中的傾向性就更為明顯。(3)權利濫用作者的權利濫用包括論文被作者支解發(fā)表或重復發(fā)表、資深研究人員侵占年輕人的研究成果。審稿人的權利濫用包括審稿人剽竊其所審稿件中的未發(fā)表的內容。審稿人拖延發(fā)表與其本人具有潛在競爭關系的稿件。審稿人的道德責任

(1)審稿人如果對稿件的論題不熟悉、或者與作者的工作有潛在的利益或觀點沖突、或者與作者(之一)存在有可能影響到公正評審的私人關系時,應該回避評審,并將稿件退回給編輯。(2)審稿人應對稿件的內容保密,不能在會議交流或自己的論文中使用沒有發(fā)表的信息。(3)審稿時應充分說明評判的依據(jù)。評審意見的表述中應避免帶有個人偏見,批評或建議應采取積極的方式,例如“如果……,這部分會更具有說法力”(Thissectionwouldbestrongerif……)”如果增加……,該研究將會更令人感興趣“(Thisworkwouldbeofsufficientgeneralinterestifitincludedthefollowing……)

發(fā)表SCI、SSCI、A&HCI論文需要注意的問題傳統(tǒng)的文字表達方式有一些普遍性問題由我們的傳統(tǒng)寫作習慣有關。1、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文風,欲言即止。如,講到我們鑒定材料的結構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非常有興趣的超結構。讀者正想看下去,什么樣的超結構,為什么有興趣。但是讀完全文,也沒有看到繼續(xù)介紹。

2、太極拳文風,找不著要點。如,一會兒東,一會兒西,讀者不知道作者的主要論點到底是什么。有的作者喜歡從人家的論文中抄句子。抄句子,特別是與研究內容沒有關系的句子,一般認為不算抄襲。東抄一句,西抄一句,人家也發(fā)現(xiàn)不了。但是這樣會造成文章句子之間連接常會出問題。讀了不順。3、對文稿一揮而就,不習慣反復推敲。論文寫好以后,放一個星期,再讀。每次都會發(fā)現(xiàn)有值得修改之處。所以,要寫一篇好文章,必定要反復推敲才行。但是,有的人寫文章卻心急如火,匆匆寫就,匆匆投稿。自然有許多問題。

4、對退稿文不加點,不愿修正。論文被退稿一定有其道理。有的作者對審稿人的意見不認真研究和借鑒,而是對論文不加修正,對需要補充的實驗不做,將原稿投寄其它期刊,一試再試。5、對參考文獻惜墨如金,不充分引用。6、人云亦云,缺乏創(chuàng)意。

發(fā)表高影響因子的論文條件1,創(chuàng)新性(也包括新穎性)

2,非重復(不能是前人工作的簡單重復)

3,邏輯性(選題的來龍去脈和結論得出的來龍去脈---要有邏輯)

4,重要性(在所研究領域的重要意義)投稿以前首先要明確一個看法,是從高分到低分,還是先從低分開始。如果你對自己的文章有信心,而時間又不是很緊的話,我建議可以從高分投起。不用怕被reject,因為不被reject才是不正常的。從高往低,只要有一次不正常的事發(fā)生了,就算成功了。國外雜志的刊登周期比較長,但確定是否reject的時間并不會很長,一般一兩個月之內就知道了。所以,就算你對自己的文章信心不太足,也可以投給高分的雜志,讓他們的審閱人提出點意見,改了再投低分一點的雜志,把握也會大些。發(fā)表高影響因子的論文條件創(chuàng)新性是這些雜志首先考慮的內容,有很多高分的雜志(如Nature、Science等)在投稿之前先要求你把摘要給他們看看,如果感興趣再把文章投去,如果不感興趣,就不用努力了,時間一般是2周。文章的創(chuàng)新性是選題時的問題,這里就不多說了寫好摘要和Introduction很重要,摘要在前面說過了,很多時候雜志只看摘要就決定reject了。Introduction也很重要,雜志編輯和審稿人有沒有興趣看下去,就在Introduction上。怎么寫好,就要多花工夫,多看外國人怎么寫的,如果有外國朋友給看看就更好了。按雜志要求準備好文章。每個雜志都有自己的投稿格式,嚴格按要求準備好文章,雜志的編輯看了也會高興些。這是功夫活,仔細一點就能做好精心準備好圖片和表格。這也是功夫活,多照一些照片,多洗一些,選最好的用于投稿,ACS雜志的編輯經常挑選論文圖片作封面如果有機會被revise,一定要客客氣氣地按審稿人和編輯的要求改(求著人家沒辦法),他們不對的地方,也要客客氣氣地解釋,做到每一條意見都回答到。因為能revise就是很好的機會了,一定要把握住。

高影響因子生物類期刊Genes&Development

《基因和發(fā)育》美國ISSN:0890-9369,1987年創(chuàng)刊,全年24期,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出版,SCI收錄期刊,SCI2006年影響因子15.050??d基因調節(jié)和基因表達的研究論文和簡短的研究通信,以及評論文章與見解。側重于運用分子遺傳學技術研究常態(tài)與變態(tài)發(fā)育和分化問題。是所有科學研究雜志中常被提及的十大學術期刊之一。

GenomeResearch《染色體組研究》美國ISSN:1088-9051,1991年創(chuàng)刊,全年12期,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出版,SCI收錄期刊,SCI2006年影響因子10.256。該期刊關注所有物種的基因組研究,并刊登提供或有助于以基因組為基礎的生物過程分析的研究論文、書信,簡短報告和摘要以及論性文章、視點、以及透視/展望文章。還在網站上合適的地方提供了電子版的完整數(shù)據(jù)集。本刊將基因信息、應用和技術與生物信息連結起來,以促進人們對所有生物系統(tǒng)的全面性了解。RNA《核糖核酸》美國ISSN:1355-8382,1995年創(chuàng)刊,全年12期,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出版,SCI收錄期刊,SCI2006年影響因子5.111??d核糖核酸生物學的各個領域的研究論文、簡短報告和評論,

包括分子生物,細胞生物,生物化學,生物信息,遺傳學和進化論學。SCI、SSCI、A&HCI論文投稿信簡短明了、重點突出,最好不要超過一頁(1)聲明稿件內容不曾公開發(fā)表(2)提供作者的通信地址、電話、傳真、E-MAIL等該類投稿信適用于對投稿沒有具體要求或規(guī)定的期刊,因而內容比較簡單。另外一種詳細介紹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1、論文題目2、說明期刊的讀者會對稿件的內容感興趣3、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4、具體指出研究成果的創(chuàng)新之處及其為什么重要5、聲明論文的所有作者均符合暑名的要求這類投稿信對期刊的編輯是很有幫助的,尤其適用專業(yè)性較強的選題,有關作者的聯(lián)系地址(作者的通信地址、電話、傳真、E-MAIL等)可在信頭的作者地址中一并給出。投稿前需要檢查的項目

是否滿足期刊所要求足夠份數(shù)的原件和復印件;通訊作者詳細的通信地址、E-mail地址、電話號碼;論文的字數(shù)、摘要的格式等是否符合要求;表格和插圖分別單獨打印,并按其在論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連續(xù)編號;確保參考文獻目錄中的各著錄項準確且完整無缺;并且在正文中分別有引用標注;其他:注明正文的字數(shù);附寄所有作者簽名的聲明信(貢獻單);說明已獲得所有致謝人的書面同意;附寄所有直接引用資料的書面同意函;等等務必遵照期刊的要求將期刊投寄給指定的收稿人或收稿單位(期刊的編輯部、編委會、主編、執(zhí)行編委或助理編輯)與編輯的聯(lián)系如果沒有收到期刊的“收稿回執(zhí)”,可在2-3周后通過E-mail或電話詢問編輯部;如果2個月后沒有收到是否錄用的決定,可以詢問審稿結果:無須修改即可錄用;改后錄用;退稿(或改后再審)SCI、SSCI、A&HCI論文修改問題我一個月前把我的論文投到一個SCI收錄的國外期刊上,前兩天雜志社給我寄了封航空信。信中除了說我的論文值得發(fā)表外,還提出了6個修改意見并讓我2個月內寄回去。根據(jù)以上判斷,能否說我的論文發(fā)表沒有什么大問題了?

不一定。主要看審稿者對你回答的問題是否滿意,或接受,或讓你再改,或著拒絕。改兩三次后拒絕的都有。沒見到以“accept”,“acceptance”為核心詞,以及“...pleasedtoinformyou...”等伴隨詞之前,稿件的去向都說不定。你如果已經修回,只能是

revised,而沒有接到正式的,明確的通知,不能現(xiàn)在就自稱accepted或者

InPress。

SCI、SSCI、A&HCI論文修改問題編輯一開始說得再好也沒用,他們主要是因為選擇了他們刊物而要對作者表示感謝。一開始說稿子有價值,隨后來個(1)"weregrettosaythat...",(2)“Wesuggestthatyoumightsubmitittoanotherjournal”,(3)“Anincreasingvolumeofsubmissionspreventsusfrompublishingallworthwhilemanuscriptswereceive.Competitionforspaceinourjournalhasincreasedsharplyinrecentmonths.”,即再好也沒好到選拔出版的水平,就完了。這都是常見的、已形成格式的拒絕。

peer-review的刊物主要看的是審稿人的意見。如果提的問題中有類似于majorrevision的,發(fā)表就難了。如果提的問題都是小問題,完善一下即可,則等到"accept”,"acceptance"的前景較光明。雜志想出版的一般是他們認為最好的稿子,因此那種與審稿人辯駁成功的例子很少。

SCI、SSCI、A&HCI論文修改問題修稿信有兩個內容:1,感謝編輯(實際是廢話或拍馬屁話,但也是必須的);2,對審稿人提出問題逐條答復(注意:一定要逐條答復)

如何回復SCI、SSCI、A&HCI投稿審稿人意見

1、所有問題必須逐條回答。

2、盡量滿足意見中需要補充的實驗。

3、滿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說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

4、審稿人推薦的文獻一定要引用,并討論透徹。

不過審稿人提出要補充的實驗,如果不是非做不可的,還是可以進行解釋。有時審稿人即使想接受你的文章,總還要提出一些不足之處,如果文章沒有那些不足之處,也許文章就會投給更高IF的雜志了。所以,如果你真的不想補充實驗或者補充很困難,可以合理的解釋,一般沒問題的。因為很少雜志編輯把你的修改稿再寄給當初審稿人的,除非審稿人特別請求。編輯不一定懂你的東西,他只是看到你認真修改,回答疑問了,也就接受了(當然高檔雜志不是這樣)

最重要的是逐條回答,即使你答不了,也要老實交代;不要太狡猾,以至于耽誤事;

絕大部分實驗是不要真追加的,除非你受到啟發(fā),而想該投另外高檔雜志----因為你既然已經寫成文章,從邏輯上肯定是一個完整的

“story”

了。

,如何回復SCI、SSCI、A&HCI投稿審稿人意見如果作者認為審稿人的批評意見是完全錯誤的,可以有兩種處理方案,其一是把稿件投向另外期刊,以期望得到公正合理的評申。其二是再次投稿給該刊,遠用掌握的材料或論據(jù)對審稿人的意見進行逐項審辯,以期望稿件能夠送交給其他審稿人。如果再次投稿給同一家刊物,一定不要超過規(guī)定的期限,否則作者的修改稿或再投稿有可能會被當成新投稿來對待。如果收到的是一封退稿信認真思考審稿人或編輯提出的退稿意見:

暫不再投稿;

修改稿件,并重投到同一份期刊(explainwhy);

修改稿件,改投其他期刊不要將不做任何修改的原稿件轉投他刊小技巧1、了解所投雜志刊登文章的主要方向,投其所好;

2、閱讀期刊的征稿說明,嚴格按其要求去做;

3、參考文獻要有1-2篇來自該期刊或者審稿人;

4、請在該期刊發(fā)表過較多文章的同事或者同行修改一下文章,并簽上修改者的大名。

找合適的雜志。有些雜志覺得你的東西毫無新意,而有些雜志卻覺得你的文章很有趣。就像不同的女孩子對你的感覺那樣。最好找那些邊緣雜志。SCI、SSCI、A&HCI投稿技巧

初學者可以向小國家、影響因子比較低的國家期刊投稿如印度、新西蘭、克羅地亞、巴西、愛爾蘭、匈牙利、南非、奧地利、挪威、丹麥、蘇格蘭、波蘭、韓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期刊投稿。我們編寫了小國家、影響因子比較低的國家期刊投稿指南,指導教師、研究生投稿(注意:這只能指導初學者向SCI投稿,適合小學校)初學者可以向小國家、影響因子比較低的國家期刊投稿《印度化學會志》

JournaloftheIndianChemicalSocietyISSN:

Chemica

Acta《克羅地亞化學學報》2005年IF0.936,2006年IF0.778ISSN:

0011-1643,1927年創(chuàng)刊,全年4期,刊載化學領域的研究論文和簡報,用英文出版。向電子期刊投稿(無印刷版)SCI、SSCI均收錄電子期刊(無印刷版)NewJournalofPhysics《新物理學學報》IOP,2006年影響因子3.754JournalofTurbulence《湍流學報》IOP,2006年影響因子0.962Acta

Crystallographica,SectionE《結晶學報,E輯:結構科學通報》丹麥,PhysicalReviewSpecialTopics-AcceleratorsandBeams《物理評論專題:加速器與波束》APS,向電子期刊投稿(無印刷版)ACTACRYSTALLOGRAPHICASECTIONE-STRUCTUREREPORTSONLINE《結晶學報,E輯:結構科學通報》丹麥ISSN:1600-5368,2003年影響因子0.360,2004年影響因子0.453,2005年影響因子0.5812006年共發(fā)表論文4019篇,其中中國2121篇、52.7743%,印度302篇,美國285篇

2006年天津大學在該期刊上發(fā)表論文145篇,是該期刊4019篇論文中的3.6079%,排名第1位,華中師范大學CentChinaNormalUniv2006年在該期刊上發(fā)表論文113篇,是該期刊4019篇論文中的2.9112%,排名第3位,該校2006年被SCI收錄論文343篇,32.9446%。浙江工業(yè)大學在該期刊上發(fā)表論文58篇向電子期刊投稿(無印刷版)ACTACRYSTALLOGRAPHICASECTIONE-STRUCTUREREPORTSONLINE《結晶學報,E輯:結構科學通報》丹麥2003年影響因子0.360,2005年影響因子0.581MonthlyISSN:1600-5368BLACKWELLMUNKSGAARD,35NORRESOGADE,POBOX2148,COPENHAGEN,DENMARK,DK-10162007年《結晶學報,E輯:結構科學通報》發(fā)表4036篇論文,中國1968篇,48.7611%,浙江工業(yè)大學在該期刊上發(fā)表論文42篇,是該期刊4036篇論文中的1.0406%,排名26位(第一位212篇,5.2527%)。2003年《結晶學報,E輯:結構科學通報》發(fā)表1438篇論文,浙江工業(yè)大學在該期刊上發(fā)表論文17篇,是該期刊1438篇論文中的1.2%,排名22位(第一位74篇,5.1%)。南京大學在該期刊上發(fā)表論文59篇,是該期刊1438篇論文中的4.1%,排名2位。天津大學在該期刊上發(fā)表論文53篇,是該期刊1438篇論文中的3.7%,排名4位。浙江大學在該期刊上發(fā)表論文41篇,是該期刊1438篇論文中的2.9%,排名10位。

發(fā)表論文的道德準則在西方國家,幾個主要的學術機構,如英國皇家學會,美國化學學會等,都有詳細的條文。每一個科學家都應該讀一下。關于重復發(fā)表科研結果,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的道德準則是這樣闡述的。不要過多地發(fā)表論文。這種情況是指兩篇或多篇論文在互相不引用的情況下,合用相同的假定,數(shù)據(jù),討論要點或者結論。已經發(fā)表的論文摘要或會議文集預印本不影響以后的投稿。但是在投稿時應說明全部情況。用另一種語言重新發(fā)表論文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在投稿時完全地,顯著地說明稿子的原始來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重復發(fā)表科研結果并不是完全不可以,而是必須做得規(guī)范。比如,論文一經發(fā)表,通常其版權屬于出版社。作者必須申明論文稿子未發(fā)表,也不再投寄其它期刊發(fā)表。如果,一稿兩投顯然違反了這個承諾。但是,如果不涉及到版權問題,又能注明原始文稿的來源,則是被允許的。

重復發(fā)表的實例

一個科研結果在多篇論文中采用也是正常的。有一作者1989年做的一個有關La2CuO4表面結果分析,曾經多次在不同的論文中提及。第一個論文中沒有用這張圖,也沒有詳盡的分析。比較完整的結果是發(fā)表在1994年的surfacescience上。(2),(3),(4),(6)是會議論文。實際上,這四篇會議論文的主題和側重面是不一樣的。但是都提及這個結果。其它的都是綜述。最近,JohnThomas為Chem.Commun.寫了一個綜述還用這張照片。在這些文章中,關于原始結果的出處都交待清楚了,JohnThomas采用這張照片事先征得作者的同意,所以沒有版權問題。圖重復投稿問題

香港大學醫(yī)學院外科學系講座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XXX、外科學系教授XXX及其研究隊伍,將一幅肝癌細胞基因轉移圖片,重復用于另一篇論文內,被國際權威的《腸胃病學》(Gastroenterology)雜志期刊編輯揭發(fā)稿內有一幅圖片,跟另一本學術雜志《臨床癌癥研究》(ClinicalCancerResearch)刊登的圖片完全相同。更嚴重是,兩篇稿件屬不同研究。發(fā)表于《臨床癌癥研究》的論文,是研究肝癌細胞受到一種名為twist的基因轉移所影響,若能改變twist基因,有望阻止肝癌細胞轉移。但發(fā)表在《腸胃病學》的論文,是研究肝癌細胞另一種基因轉移。《腸胃病學》已判罰參與撰寫論文的作者,以及參與協(xié)助的美國大學研究人員等,5年內不準向該醫(yī)學雜志及旗下的雜志投稿。

該報道來自科學網一稿多投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體不同作者,在編輯和審稿人不知的情況下,試圖或已經在兩種或多種期刊上同時或相繼發(fā)表內容相同或相近的論文,國際上稱為重復發(fā)表(repetitivepublication),多余發(fā)表(redundantpublication)或自我剽竊(self-plagiarism).典型的相同研究成果的重復發(fā)表很少,更常見的是作者就某個較大的課題發(fā)表多篇論文,如果資料沒有重復且每篇論文所討論的問題各不相同,這種做法是合理的。重復發(fā)表案例:就同一問題對不同組病人的研究,或針對同一組病人不同側重點的報道一稿多投是學術道德不良的表現(xiàn)

例:一所著名大學的研究組寄了一個論文給Langmuir《蘭格繆爾》2003年影響因子3.098,AmericanChemicalSociety出版。這是一份非常好的化學期刊?;瘜W系一位教授審稿,認為論文水平很高,那部分工作他們也正在做,但是結果沒有著名大學的好。所以建議期刊發(fā)表。一個月以后,這位教授又收到Nature一份相似的稿子,2003年影響因子30.979,同一個研究組投寄的。Nature事先已經請了兩個審稿人,一個說yes,一個說No。希望他作最后的裁決。他于是給Nature編輯的信中提及,論文質量很好,應該可以在Nature上發(fā)表。但是,一個月以前,我為Langmuir審了一篇相似的論文云云。結果Nature和Langmuir兩家期刊互相交換論文原稿,初步決定兩家都不刊登這篇論文。原因很簡單:作者學術道德不良。不知道最后是如何處理的。但是這樣的行為,嚴重地損壞了作者的名譽,也損壞大學的名譽。

有的期刊對從中國來的論文審查增加了明顯帶有不信任感的特別措施。例如要求作者提供參考文獻全文,我想是需要引起重視的。

美國《電化學學會雜志》最近發(fā)表一篇社論,對剽竊行為做出了嚴厲的批評,特別提到國內內某大學去年在《晶體生長雜志》上發(fā)表的一篇論文抄襲了《電化學學會雜志》和《應用物理通訊》上的論文,并已將這篇文章撤銷。

《模式識別通訊》發(fā)表撤銷論文聲明,指出國內內某大學去年發(fā)表在該刊上的一篇論文為剽竊之作,應予撤銷;

有的則是在引言、分析部分大段大段地抄襲別人的文字表述,研究成果倒可能是自己得出的。后一種情形在國內研究人員中相當普遍,在揭露的剽竊案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此類,而剽竊者往往來函辯解說,他們是因為英語水平有限,所以借鑒、套用了國外論文的表述,但是實驗數(shù)據(jù)和結果是自己的,因此不算剽竊。

改變有中國特色的學術標準與國際學術界接軌,建立學術規(guī)范

香腸論文的害處某位審稿人意見:在此之前,我為《XX學報》審過一篇內容相近、由同一作者完成的論文,經仔細對比,兩篇論文之間的雷同之處(從文字表述到結論)還多,所不同的只是,作者在一系列的觀察數(shù)據(jù)中使用了2-3月間的數(shù)據(jù)作為《XX學報》的論文材料。而用5-6月的材料用于本文,因此,這是一種典型的寫作香腸論文的實例,這在年輕學者中尤其不應提倡。香腸論文的特點是只使用一系列觀察中的部分數(shù)據(jù),進行相似內容復制,因而通常缺乏創(chuàng)新性。由于作者的第一篇論文將在《XX學報》上發(fā)表,因此本文不宜再在貴刊發(fā)表,當然,如果作者能結合《XX學報》的待刊論文對所獲全部數(shù)據(jù)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則本人愿意擔任新寫論文的審稿人如何判斷香腸論文可以由對以下問題的回答來判斷是否重復發(fā)表和零碎發(fā)表(香腸論文)(1)用一篇論文更具有信息量,且比多篇論文更為關聯(lián)和完整;(2)可以在同一篇論文中表達所有必要的信息量而無需增加篇幅;(3)用多篇論文發(fā)表可能會降低研究成果的重要性;(4)以多篇論文發(fā)表時,讀者可能閱讀其中某一篇論文即已足夠。如何提高SCI、SSCI、Scopus引用率

在學術界,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數(shù)據(jù)庫(SCI)對科學家論文的引用次數(shù)統(tǒng)計被視為衡量科學家學術地位的標準之一。ISI把科學引文分成21個學科,然后將研究者近20年來所發(fā)表的SCI收錄文章的引用次數(shù)進行累加后排名。每個學科“高引用率科學家”全球一般不超過250名。

ISIHighlyC提供檢索和瀏覽兩種方法來了解“高引用率科學家”,其中瀏覽可以按照學科領域、作者姓名、作者所在機構、作者所在國等途徑進行瀏覽。

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下屬的高頻引用網站()2006公布了全球4000余位“高引用率科學家”。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高濂位列其中,他是中國大陸入選該名錄的兩位學者之一。

入選此次“高引用率科學家”的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qū)科學家共13名,另一位躋身該名錄的中國大陸科學家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陳和生??v觀整個排行榜,美國以3121人入選而高居榜首,其次為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和法國。

高影響力論文(high-impactpapers)

高影響力論文的評價方法是ISI對某領域的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